CN112997569A -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97569A CN112997569A CN201980052475.6A CN201980052475A CN112997569A CN 112997569 A CN112997569 A CN 112997569A CN 201980052475 A CN201980052475 A CN 201980052475A CN 112997569 A CN112997569 A CN 1129975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information
- slot
- transmission
- down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3721 Pro-MCH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018494 Homo sapiens Pro-MCH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800002739 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高效地进行时隙内的重复发送。使用利用RRC信令或者DCI格式中的规定字段通知的时隙内的OFDM符号分配和利用RRC信令通知的时隙内的分割数(或者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数),计算时隙内的重复数。在计算出的重复数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不进行重复发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其通信方法。本申请基于2018年8月9日于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150661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通过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规格化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通信系统中,从基站装置将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授权)向终端装置通知,根据所通知的DCI进行数据发送的动态调度被规格化。在动态调度中,在接收到一个DCI时,进行一次传输。另一方面,除了动态调度之外,还将周期性地分配无线资源的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规格化。在SPS中,即便在接收到一个DCI的情况下,也由于进行周期性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所以能够进行多次数据传输。
当前在3GPP中,将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移动宽带增强)、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超可靠超低时延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作为用例,进行第五世代移动通信(New Radio,NR)的标准化。在NR中,将LTE的SPS扩展而成的CS(Configuredscheduling)规格化。在CS中,能够进行重复时隙的传输,能够提高传输的可靠度。
而且,在3GPP中进行针对时隙内的重复而不是时隙的重复的讨论。
(非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8.211,V15.1.0,“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15)”。
非专利文献2:Huawei,HiSilicon,Nokia,Nokia Shanghai Bell,“SID onPhysical Layer Enhancements for NR URLLC”,RP-18147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虽在3GPP中进行针对时隙内的重复的研究,但通过怎样的控制进行时隙内的重复尚未公开。然而,进行时隙内的重复需要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中规定控制信号,并通过控制信号的发送来进行。
本发明的一方式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进行时隙内的重复的控制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的结构如下。
(1)本发明的一方式是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并具备接收部,上述接收部接收与RRC信令或者DCI所含的时隙内的OFDM符号分配相关的信息,上述接收部接收上述RRC信令,上述RRC信令包括与连续的时隙中的重复数相关的信息和与时隙内的分割数相关的信息作为参数,上述接收部具备:控制部,其根据与上述时隙内的OFDM符号分配相关的信息和与上述分割相关的信息计算时隙内的重复数,并在根据上述分割数分割出的OFDM符号内形成传输块;和发送部,其以上述时隙内的重复数在时隙内重复发送上述传输块。
(2)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在根据与上述时隙内的OFDM符号分配相关的信息和与上述分割相关的信息计算出的上述时隙内的重复数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使上述时隙内的重复数成为1。
(3)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作为上述参数,存在与跳频相关的设定,在上述参数的值有效的情况下,在跳频期间进行上述时隙内的重复数的发送。
(4)本发明的一方式是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并具备发送部,上述发送部发送与RRC信令或者DCI所含的时隙内的OFDM符号分配相关的信息,上述发送部发送上述RRC信令,上述RRC信令包括与连续的时隙中的重复数相关的信息和与时隙内的分割数相关的信息作为参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方式,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能够选择能够进行时隙内的重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1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时隙内OFDM符号数为10、重复单位为2的情况下的时隙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时隙内OFDM符号数为10、重复单位为4的情况下的时隙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应用了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跳频的情况下的时隙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小区、小型小区、服务小区、分量载波、eNodeB、Home eNodeB、gNodeB)以及终端装置(终端、移动终端、UE:User Equipment)。在该通信系统中,在下行链路的情况下,基站装置成为发送装置(发送点、发送天线组、发送天线端口组、TRP(Tx/Rx Point)),终端装置成为接收装置(接收点、接收终端、接收天线组、接收天线端口组)。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基站装置成为接收装置,终端装置成为发送装置。上述通信系统也能够适用于D2D(Device-to-Device,sidelink:设备对设备,侧链路)通信。在该情况下,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均成为终端装置。
上述通信系统不限定于人干预的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换句话说,也能够在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2M通信(Machine-to-MachineCommunication:机器对机器通信)、IoT(Internet of Things)用通信、NB-IoT(NarrowBand-IoT)等(以下,称为MTC)不需要人干预的数据通信的形式中应用。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装置成为MTC终端。上述通信系统能够在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中使用CP-OFDM(Cyclic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等多载波传输方式。上述通信系统在上行链路中,也可以使用DFTS-OFDM(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 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也称为SC-FDMA:)等传输方式。此外,以下,对在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中使用了OFDM传输方式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能够应用其他传输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能够通过被称为所谓的授权频带(licensedband)的频带以及/或者被称为所谓的非授权频带(unlicensed band)的频带进行通信,上述授权频带是指无线运营商从提供服务的国家、地域得到了使用许可(批准)的频带,上述非授权频带是指不需要来自国家、地域的使用许可(批准)的频带。
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括“X或者Y”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括“X以及Y”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括“X以及/或者Y”的意思。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1的结构例的图。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具备基站装置10、终端装置20。覆盖范围10a是基站装置10能够与终端装置20连接(通信)的范围(通信区域)(也称为小区)。此外,基站装置10在覆盖范围10a中,能够收容多个终端装置20。
图1中,上行链路无线通信r30至少包括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PUC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物理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对于下行链路数据的肯定响应(positiveacknowledgement:ACK)/否定响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此处,下行链路数据表示Downlink transport block(下行链路传输块)、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Data Unit:MAC PDU(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等。ACK/NACK也称为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HARQ反馈、HARQ响应或者HARQ控制信息、表示送达确认的信号。
NR至少支持PUCCH格式0、PUCCH格式1、PUCCH格式2、PUCCH格式3、PUCCH格式4这五种格式。PUCCH格式0以及PUCCH格式2由1个或者2个OFDM符号构成,除此以外的PUCCH由4~14个OFDM符号构成。而且,PUCCH格式0以及PUCCH格式1的带宽由12个子载波构成。另外,在PUCCH格式0中,通过12个子载波并且1个OFDM符号(或者2个OFDM符号)的资源元素发送1位(或者2位)的ACK/NACK。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请求初始发送用的PUSCH(Uplink-Shared Channel:UL-SCH)资源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调度请求表示请求用于初始发送的UL-SCH资源。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上述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表示优选的空间复用数(层数)的秩指示符(RankIndicator:RI)、表示优选的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指定优选的传输速率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等。上述PMI表示由终端装置决定的码本。该码本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预编码相关。
在NR中,能够设定上位层参数RI限制。RI限制存在多个设定参数,一个为类型1单面板RI限制,并由8位构成。作为位图参数的类型1单面板RI限制形成比特序列r7,…r2,r1。此处,r7是MSB(Most Significant Bit),r0是LSB(Least Significant Bit)。在ri为零时(i为0,1,…7),不允许和与i+1层相关联的预编码器对应的PMI和RI报告。RI限制除了类型1单面板RI限制之外还存在类型1多面板RI限制,由4位构成。作为位图参数的类型1多面板RI限制形成比特序列r4,r3,r2,r1。此处,r4为MSB,r0为LSB。在ri为零时(i为0,1,2,3),不允许和与i+1层相关联的预编码器对应的PMI和RI报告。
上述CQI能够使用指示规定带域中的优选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16QAM、64QAM、256QAMAM等)、编码率(coding rate)以及频率利用效率的索引(CQI索引)。终端装置从CQI表中选择PDSCH的传输块能够不超过块错误概率(BLER为0.1)而接收的CQI索引。其中,在通过上位层信令设定规定的CQI表的情况下,从CQI表中选择能够不超过BLER0.00001而接收的CQI索引。
PUS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Uplink Transport Block:上行链路传输块、Uplink-Shared Channel:UL-SCH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物理信道,作为传输方式,应用CP-OFDM或DFT-S-OFDM。PUSCH也可以用于与上述上行链路数据一起发送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HARQ-ACK以及/或者信道状态信息。PUSCH也可以用于仅发送信道状态信息。PUSCH也可以用于仅发送HARQ-ACK以及信道状态信息。
PUSCH用于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RRC信令也称为RRC消息/RRC层的信息/RRC层的信号/RRC层的参数/RRC信息要素。RRC信令是在无线资源控制层中进行处理的信息/信号。从基站装置发送的RRC信令也可以是相对于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而共用的信令。从基站装置发送的RRC信令也可以是相对于某个终端装置而专用的信令(也称为dedicated signaling)。即,使用专用的信令对某个终端装置发送用户装置特有(用户装置固有)的信息。RRC消息能够包括终端装置的UE Capability。UE Capability是表示该终端装置所支持的功能的信息。
PUSCH用于发送MAC CE(Medium Access Control Element)。MAC CE是在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中进行处理(发送)的信息/信号。例如,功率余量也可以包含于MAC CE,并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报告。即,MAC CE的字段用于表示功率余量的等级。上行链路数据能够包括RRC消息、MAC CE。也将RRC信令以及/或者MAC CE称为上位层的信号(higher layer signaling)。RRC信令以及/或者MAC CE包含于传输块。
PRACH用于发送在随机接入中使用的前导。PRACH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PRACH用于表示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切换过程、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同步(定时调整)以及PUSCH(UL-SCH)资源的请求。
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 Signal:UL RS)来作为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包括解调用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DMRS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相关。例如,基站装置10在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解调时使用解调用参考信号来进行传输路径估计/传输路径校正。
SRS不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相关。基站装置10使用SRS来测量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CSI Measurement)。
图1中,在下行链路r31的无线通信中,至少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
·物理广播信道(PB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PBCH用于广播在终端装置中共用使用的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Broadcast Channel:BCH广播信道)。MIB是系统信息之一。例如,MIB包括下行链路发送带宽设定、系统帧编号(SFN:System Frame number)。MIB也可以包括指示发送PBCH的时隙的编号、子帧的编号以及无线帧的编号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
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定义有基于用途的多个格式(也称为DCI格式)。也可以基于构成一个DCI格式的DCI的种类、比特数来定义DCI格式。根据用途使用各格式。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控制信息和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控制信息。用于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的DCI格式也称为下行链路分配(assignment)(或者,下行链路授权)。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DCI格式也称为上行链路授权(或者,上行链路分配)。
一个下行链路分配用于调度一个服务小区内的一个PDSCH。下行链路授权可以至少用于调度与发送了该下行链路授权的时隙相同的时隙内的PDSCH。下行链路分配中包括用于PDSCH的资源块分配、针对PDSCH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指示初始发送或者重传的NDI(NEW Data Indicator)、表示下行链路的HARQ进程编号的信息、表示在纠错编码时附加于码字的冗余量的冗余版本(Redudancy version)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码字是指纠错编码后的数据。下行链路分配也可以包括针对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指令、针对PUSCH的TPC指令。上行链路授权也可以包括表示重复发送PUSCH的次数的Repetiton number。此外,用于各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的DCI格式中包括上述信息中的其用途所需的信息(字段)。
一个上行链路授权用于将一个服务小区内的一个PUSCH的调度向终端装置通知。上行链路授权包括与用于发送PUSCH的资源块分配相关的信息(资源块分配以及跳频资源分配)、与PUSCH的MCS相关的信息(MCS/Redundancy version)、与DMRS端口相关的信息、与PUSCH的重传相关的信息、针对PUSCH的TPC指令、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请求(CSI request)等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授权也可以包括表示上行链路的HARQ进程编号的信息、针对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ssion PowerControl)指令、针对PUSCH的TPC指令。此外,用于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DCI格式中包括上述信息中的其用途所需的信息(字段)。
PDCCH是在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附加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而被生成。在PDCCH中,使用规定的标识符来对CRC奇偶校验位进行扰频(也称为异或运算、掩码)。通过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CS(Configured Scheduling:配置调度)-RNTI、Temporary C-RNTI、P(Paging)-RNTI、SI(System Information:系统信息)-RNTI、或者RA(Random Access:随机接入)-RNTI对奇偶校验位进行扰频。C-RNTI以及CS-RNTI是用于在小区内识别终端装置的标识符。Temporary C-RNTI是用于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procedure)中识别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导的终端装置的标识符。C-RNTI以及Temporary C-RNTI用于控制单个子帧中的PDSCH发送或者PUSCH发送。CS-RNTI用于周期性地分配PDSCH或者PUSCH的资源。P-RNTI用于发送寻呼消息(Paging Channel:PCH)。SI-RNTI用于发送SIB,RA-RNTI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2)。
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传输块,DL-SCH)。PDSCH用于发送系统信息消息(System Information Block:也称为SIB)。SIB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够包含于RRC消息。
PDSCH用于发送RRC信令。从基站装置发送的RRC信令也可以相对于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而共用(小区固有)。即,使用小区固有的RRC信令发送该小区内的用户装置共用的信息。从基站装置发送的RRC信令也可以是相对于某个终端装置专用的消息(也称为dedicated signaling)。即,使用专用的消息对某个终端装置发送用户装置特有(用户装置固有)的信息。
PDSCH用于发送MAC CE。也将RRC信令以及/或者MAC CE称为上位层的信号(higherlayer signaling)。PMCH用于发送多播数据(Multicast Channel:MCH)。
在图1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来作为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使用。
同步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获取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进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输路径估计/传输路径校正。例如,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解调PBCH、PDSCH、PDCCH。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也能够用于供终端装置进行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测量(CSI measurement)。
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通称为下行链路信号。另外,也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通称为上行链路信号。另外,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道通称为物理信道。另外,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通称为物理信号。
BCH、UL-SCH以及DL-SCH为传输信道。将在MAC层中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也将在MAC层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或者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传输块是MAC层传递(deliver)至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中,传输块映射于码字,并按每个码字进行编码处理等。
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基站装置10包括上位层处理部(上位层处理步骤)102、控制部(控制步骤)104、发送部(发送步骤)106、发送天线108、接收天线110、接收部(接收步骤)112而构成。发送部106根据从上位层处理部102输入的逻辑信道,生成物理下行链路信道。发送部106包括编码部(编码步骤)1060、调制部(调制步骤)1062、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步骤)1064、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步骤)1066、复用部(复用步骤)1068以及无线发送部(无线发送步骤)1070而构成。接收部112对物理上行链路信道进行检测(解调、解码等),并将其内容向上位层处理部102输入。接收部112包括无线接收部(无线接收步骤)1120、传输路径估计部(传输路径估计步骤)1122、解复用部(解复用步骤)1124、均衡部(均衡步骤)1126、解调部(解调步骤)1128、解码部(解码步骤)1130而构成。
上位层处理部102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等比物理层更上位层的处理。上位层处理部102为了进行发送部106以及接收部112的控制而生成所需的信息,并向控制部104输出。上位层处理部102将下行链路数据(DL-SCH等)、系统信息(MIB、SIB)等向发送部106输出。此外,DMRS构成信息也可以不是基于RRC等上位层的通知,而是通过系统信息(MIB或SIB)向终端装置通知。
上位层处理部102生成或者从上位节点获取广播的系统信息(MIB或者SIB的一部分)。上位层处理部102作为BCH/DL-SCH,将上述广播的系统信息向发送部106输出。上述MIB在发送部106中,配置于PBCH。上述SIB在发送部106中,配置于PDSCH。上位层处理部102生成或者从上位节点获取终端装置固有的系统信息(SIB)。该SIB在发送部106中,配置于PDSCH。
上位层处理部102设定用于各终端装置的各种RNTI。上述RNTI用于PDCCH、PDSCH等的加密(扰频)。上位层处理部102将上述RNTI向控制部104/发送部106/接收部112输出。
在配置于PDSCH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DL-SCH)、终端装置固有的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RRC消息、MAC CE、DMRS构成信息不是由SIB、MIB那样的系统信息、DCI通知的情况下,上位层处理部102生成或者从上位节点获取DMRS构成信息等,并向发送部106输出。上位层处理部102进行终端装置20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此外,无线资源控制的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在MAC层、物理层中进行。
上位层处理部102从终端装置20(经由接收部112)接收终端装置所支持的功能(UEcapability)等与终端装置相关的信息。终端装置20通过上位层的信号(RRC信令)将自身的功能向基站装置10发送。与终端装置相关的信息包括表示该终端装置是否支持规定功能的信息或者表示该终端装置完成针对规定功能的导入以及测试的信息。是否支持规定功能包括是否完成针对规定功能的导入以及测试。
在终端装置支持规定功能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在终端装置不支持规定功能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也可以不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即,是否支持该规定功能通过是否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来进行通知。此外,表示是否支持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也可以使用1或者0的1位来通知。
上位层处理部102从由接收部112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数据(还包括CRC)获取DL-SCH。上位层处理部102对终端装置所发送的上述上行链路数据进行错误检测。例如,在MAC层中进行该错误检测。
控制部104基于从上位层处理部102/接收部112输入的各种设定信息,进行发送部106以及接收部112的控制。控制部104基于从上位层处理部102/接收部112输入的设定信息,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并向发送部106输出。例如控制部104考虑到从上位层处理部102/接收部112输入的与DMRS相关的设定信息(是DMRS构成1还是DMRS构成2),设定DMRS的频率配置(在DMRS构成1的情况下偶数子载波或奇数子载波,在DMRS构成2的情况下第0~第2集合的某一个),生成DCI。
控制部104考虑到由传输路径估计部1122测量出的信道质量信息(CSIMeasurement结果)来决定PUSCH的MCS。控制部104决定与上述PUSCH的MCS对应的MCS索引。控制部104使决定出的MCS索引包含于上行链路授权。
发送部106根据从上位层处理部102/控制部104输入的信号,生成PBCH、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等。编码部1060使用预先决定的/上位层处理部102所决定的编码方式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2输入的BCH、DL-SCH等进行基于分组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极性编码、LDPC编码等的编码(包括重复)。编码部1060基于从控制部104输入的编码率,对编码位进行删余。调制部1062利用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预先决定的/从控制部104输入的调制方式(调制阶数)对从编码部1060输入的编码位进行数据调制。该调制阶数基于由控制部104选择出的上述MCS索引。
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1064相对于从控制部104输入的DCI附加CRC。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1064使用RNTI对上述CRC进行加密(扰频)。并且,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1064相对于被附加有上述CRC的DCI进行QPSK调制,并生成PDCCH。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66生成终端装置已知的序列,作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上述已知的序列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10的物理小区标识符等通过预先决定的规则来求解。
复用部1068对PDCCH/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从调制部1062输入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进行复用。换句话说,复用部1068将PDCCH/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各信道的调制符号映射于资源元素。所映射的资源元素通过从上述控制部104输入的下行链路调度来控制。资源元素是由一个OFDM符号和一个子载波构成的物理资源的最小单位。此外,在进行MIMO传输的情况下,发送部106具备多层编码部1060以及调制部1062。在这种情况下,上位层处理部102按各层的传输块的每一个设定MCS。
无线发送部1070对复用后的调制符号等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IFFT),并生成OFDM符号。无线发送部1070对上述OFDM符号附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来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并且,无线发送部1070将上述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滤波去除多余的频率成分,对输送频率进行升频变换,放大功率,并输出到发送天线108并发送。
接收部112根据控制部104的指示,对经由接收天线110从终端装置20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数据向上位层处理部102/控制部104输入。无线接收部1120通过降频变换将经由接收天线110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以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的方式控制放大电平,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成分以及正交成分来进行正交解调,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1120从变换后的数字信号去除相当于CP的部分。无线接收部1120相对于去除了CP的信号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并提取频域的信号。上述频域的信号被输出到解复用部1124。
解复用部1124基于从控制部104输入的上行链路的调度的信息(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分配信息等),将从无线接收部1120输入的信号分离为PUSCH、PUCCH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上述分离后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被输入至传输路径估计部1122。上述分离后的PUSCH、PUCCH被输出至均衡部1126。
传输路径估计部1122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估计频率响应(或者延迟特性曲线)。将用于解调的由传输路径估计出的频率响应结果向均衡部1126输入。传输路径估计部1122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上行链路的信道状况的测量(RSRP(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的测量)。上行链路的信道状况的测量为了用于PUSCH的MCS的决定等而使用。
均衡部1126进行以下处理,即,根据从传输路径估计部1122输入的频率响应对传输路径的影响进行补偿。作为补偿方法,还能够应用乘以MMSE权重、MRC权重的方法、应用MLD的方法等现有的任何传输路径补偿。解调部1128基于预先决定的/由控制部104指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进行解调处理。
解码部1130基于预先决定的编码率/由控制部104指示的编码率的信息,对上述解调部的输出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解码部1130将解码后的数据(UL-SCH等)向上位层处理部102输入。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终端装置20包括上位层处理部(上位层处理步骤)202、控制部(控制步骤)204、发送部(发送步骤)206、发送天线208、接收天线210以及接收部(接收步骤)212而构成。
上位层处理部202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的处理。上位层处理部202对本终端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进行管理。上位层处理部202经由发送部206将表示本终端装置支持的终端装置的功能的信息(UE Capability)向基站装置10通知。上位层处理部202通过RRC信令通知UECapability。
上位层处理部202从接收部212获取DL-SCH、BCH等解码后的数据。上位层处理部202根据上述DL-SCH的错误检测结果,生成HARQ-ACK。上位层处理部202生成SR。上位层处理部202生成包括HARQ-ACK/SR/CSI(包括CQI报告)的UCI。而且,在通过上位层通知DMRS构成信息的情况下,上位层处理部202将与DMRS构成相关的信息向控制部204输入。上位层处理部202将上述UCI、UL-SCH向发送部206输入。此外,上位层处理部202的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包含于控制部204。
控制部204对经由接收部212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进行解释。控制部204根据从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DCI获取到的PUSCH的调度/MCS索引/TPC(TransmissionPower Control)等,控制发送部206。控制部204根据从用于下行链路发送的DCI获取到的PDSCH的调度/MCS索引等,控制接收部212。而且,控制部204根据与用于下行链路发送的DCI所含的DMRS的频率配置相关的信息和从上位层处理部202输入的DMRS构成信息,确定出DMRS的频率配置。
发送部206包括编码部(编码步骤)2060、调制部(调制步骤)2062、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步骤)2064、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步骤)2066、复用部(复用步骤)2068、无线发送部(无线发送步骤)2070而构成。
编码部2060根据控制部204的控制(根据基于MCS索引计算的编码率),对从上位层处理部202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UL-SCH)进行卷积编码、块编码、Turbo编码等编码。
调制部2062通过按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由控制部204指示的每个调制方式/信道而预先决定的调制方式,对从编码部2060输入的编码位进行调制(生成用于PUSCH的调制符号)。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2064根据控制部204的指示,以用于识别基站装置10的物理小区标识符(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被称为Cell ID等)、配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带宽、循环移位、针对DMRS序列的生成的参数的值以及频率配置等为基础,生成根据预先决定的规则(式)求出的序列。
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2066根据控制部204的指示,对UCI进行编码,进行BPSK/QPSK调制,生成用于PUCCH的调制符号。
复用部2068根据来自控制部204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RRC消息所含的用于上行链路的CS(Configured Scheduling)中的发送间隔、DCI所含的资源分配等),按每个发送天线端口(DMRS端口)对用于PUSCH的调制符号、用于PUCCH的调制符号、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换句话说,各信号映射于资源元素)。
此处,对CS进行说明。作为用于进行CS的RRC信息亦即ConfiguredGrantConfig的信息要素(information element),存在repK这样的RRC参数。repK是用于对连续的时隙的重复发送次数进行设定的参数,能够选择1次、2次、4次、8次的任一个。但是,在不存在RRC参数本身的情况下,使重复数成为1并进行发送。
在Rel-15中,进行了时隙的重复,但针对时隙内的重复发送进行说明。作为实现时隙内的重复的方法的一种,存在以下方法,即,使用RRC信令等上位层信令,规定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数。例如图4那样考虑通过表示时域分配(Time Domain Allocation)的RRC信令或者DCI通知使用时隙内的OFDM符号中的第2个OFDM符号至第11个OFDM符号的情况。例如,在与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数相关的RRC参数设定为2的情况下,终端装置的控制部将OFDM符号10个按每2个进行分割,进行5次重复发送而进行传输。换句话说,与以往不同,在2个OFDM符号中包括CRC而进行发送,因此,在1个时隙内发送5次CRC。此外,通过RRC从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通知也可以不是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数而是分割数。例如,在通知了2作为分割数的情况下,终端装置的控制部将10个OFDM符号分割为两部分,按每5个OFDM符号赋予CRC,进行两次发送重复而进行传输。此外,也可以是,与分割数或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数相关的值不是通过RRC参数而是通过用于激活CS类型2的DCI格式中的字段来通知。并且,也可以是,通过RRC参数,通知分割数(或者重复单位OFDM数)的多个候选(候选集合),通过用于激活CS类型2的DCI格式中的字段,通知从该候选集合中由终端装置的控制部设定的分割数。此外,也可以是,在用于释放CS类型2的DCI格式中,在该字段设定为规定值(例如全部为0或1)的情况下该接收DCI格式有效,在不是规定值的情况下,没有正确地接收DCI,而放弃。另外,分割数也可以根据时隙内的OFDM符号数而存在限制。也可以是,例如在时隙内的OFDM符号数为规定值以下(或者比规定值小)的情况下,使时隙内的重复无效,换句话说,使基于RRC信令等的设定无效。
另外,也可以是,与分割数或者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数相关的值不是通过RRC参数、用于激活CS类型2的DCI格式中的字段来通知。例如也可以是,在用于激活CS的DCI格式中设置通知替换的字段(例如1位),在0的情况下在连续的时隙中以根据RRC参数(repK)设定的次数进行重复,在1的情况下根据RRC参数(repK)在时隙内进行分割,按分割出的每个OFDM符号生成传输块,在时隙内进行重复发送。此外,也可以是,在DCI格式中不设定通知替换的字段(例如1位),而通过RRC参数进行设定。也可以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存在repK和表示时隙内的重复次数的RRC参数双方的情况下,仅使表示时隙内的重复次数的RRC参数有效,repK成为1并进行发送。
在上述中,对从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时隙内的重复数或者时隙内的分割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也能够决定为不进行通知,终端装置的控制部不使用来自基站的信令。例如在时隙内所分配的OFDM符号数为10的情况下,能够将作为10的约数的1、2、5、10作为重复次数(分割数),终端装置的控制部形成发送信号。也可以是,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装置假定重复次数(分割数)为1、2、5、10的情况来进行接收处理(解调、解码处理),在CRC通过了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判定并将ACK向终端装置发送,在CRC没有通过的情况下,不进行正确的判定,用于NACK或者重传的DCI被发送至终端装置,或者什么也不被发送。
无线发送部2070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来生成OFDM符号。无线发送部2070对上述OFDM符号附加CP,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并且,无线发送部2070将上述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并去除多余的频率成分,通过升频变换变换为输送频率,进行功率放大,并经由发送天线208而向基站装置10发送。
接收部212包括无线接收部(无线接收步骤)2120、解复用部(解复用步骤)2122、传输路径估计部(传输路径估计步骤)2144、均衡部(均衡步骤)2126、解调部(解调步骤)2128、解码部(解码步骤)2130而构成。
无线接收部2120通过降频变换将经由接收天线210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以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的方式控制放大电平,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成分以及正交成分来进行正交解调,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2120从变换后的数字信号去除相当于CP的部分,相对于去除了CP的信号进行FFT,并提取频域的信号。
解复用部2122将上述提取出的频域的信号分离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PDCCH、PDSCH、PBCH。传输路径估计部2124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M-RS等)来估计频率响应(或者延迟特性曲线)。将解调用且进行了传输路径估计的频率响应结果向均衡部1126输入。传输路径估计部2124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CSI-RS等)进行上行链路的信道状况的测量(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power Ratio)的测量)。下行链路的信道状况的测量为了用于PUSCH的MCS的决定等而使用。下行链路的信道状况的测量结果用于CQI索引的决定等。
均衡部2126根据由传输路径估计部2124输入的频率响应,生成基于MMSE规范的均衡权重。均衡部2126对来自解复用部2122的输入信号(PUCCH、PDSCH、PBCH等)乘以该均衡权重。解调部2128基于预先决定的/由控制部204指示的调制阶数的信息,进行解调处理。
解码部2130基于预先决定的编码率/由控制部204指示的编码率的信息,对上述解调部2128的输出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解码部2130将解码后的数据(DL-SCH等)向上位层处理部202输入。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以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关于时隙内的重复发送,时域分配中设定的OFDM符号数、RRC信令中设定的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数(或者分割数)不互斥。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时域分配中设定的OFDM符号数、RRC信令中设定的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数(或者分割数)互斥。
在图5中,对时域分配中设定的OFDM符号数为10、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数为4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使用第二OFDM符号~第五OFDM符号,进行传输块的第一次发送,使用第六OFDM符号~第九OFDM符号,进行传输块的第二次发送。在第十OFDM符号中,发送与第二OFDM符号以及第六OFDM符号相同的OFDM符号,在第十一OFDM符号中,发送与第三OFDM符号以及第七OFDM符号相同的OFDM符号。这样,在比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数少的数量的OFDM存在于时隙内的情况下,重复发送至分配OFDM符号为止。但是,也可以不一定相同,而应用不同的扰频。此外,在上述中,重复时隙内的发送至分配OFDM符号为止,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在第十以及第十一OFDM符号中,无法确保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数,因此,终端装置的控制部也可以不发送第十以及第十一OFDM符号。此外,也可以不是不发送,而是通过关于时隙内的一部分或者全部OFDM符号变更CP长,从而调整为时隙内的OFDM符号数除以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数的余数为0。这也可以通过RRC信令、DCI格式来设定。
另外,在无法将第十以及第十一OFDM符号等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数发送至最后的情况下,在上述中,从开头发送了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但也可以以能够发送最后的OFDM符号的方式进行发送。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在第十OFDM符号中,发送与第四OFDM符号、第八OFDM符号相同的OFDM符号,在第十一中,也可以发送与第五OFDM符号、第九OFDM符号相同的OFDM符号。而且,也可以根据RRC参数(或者用于激活CS类型2的DCI格式中的规定字段的值)从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通知是从开头发送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列还是以发送最后的OFDM符号的方式进行发送。另外,在时隙内的重复中,无法发送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列不是重复的最后,也可以是最初,也可以设定为任何重复。而且,该设定也可以通过RRC信令、DCI格式从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通知。
在上述中,对在时隙内重复的最后与分配OFDM符号不一致时按每个重复发送相同的OFDM符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在最后(或者最初)的重复中,也可以变更重复单位。也可以是,例如在时域分配中设定的OFDM符号数为10、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数为4的情况下,通过在最后的2个OFDM符号中降低编码率,发送解码所需的编码位。并且,也可以是,最后不是2个OFDM符号而是包括一个前的重复而成为6个OFDM符号,并将编码率与其他重复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似然度。另外,通过变更OFDM符号的CP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时域分配中设定的OFDM符号数和RRC信令中设定的成为重复单位的OFDM符号数(或者分割数)互斥的情况下的应对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将基站装置设定为不互斥而避免上述问题。或者,也可以是,在终端装置通知了成为互斥的信令的情况下,终端装置不进行基于CS的传输。
(第三实施方式)
CS的RRC参数之一存在与跳频相关的参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用跳频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6示出应用跳频的情况下的时隙结构。如图6那样当在重复单位中途由于跳频而被分割的情况下,从重复单位的中途发送跳频后的信号。但是,也可以是,在存在基于RRC参数的设定的情况下不是从中途发送,而是从重复单位的开头发送。
此处,对与时隙内的重复数(或者重复单位OFDM符号数)相关的RRC参数进行说明。也可以是,在设定与跳频相关的RRC参数且作为参数而示出有效的值(例如模式1、模式2)的情况下,与时隙内的重复数相关的参数表示跳频单位(微时隙。比时隙短的单位)内的重复数。此外,不依赖于与跳频相关的RRC参数,也可以始终表示时隙内的重复数,也可以通过RRC信令等来通知。上述也可以应用于跳频单位内。
在与本发明相关的装置中动作的程序可以是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来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程序或者通过程序处理的信息在处理时暂时被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易失性存储器读入,或者储存于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Hard Disk Drive(HDD),并根据需要由CPU读出,进行校正、写入。
此外,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装置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记录于该记录介质的程序来实现。此处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于装置的计算机系统,并且包括操作系统、周边设备等硬件。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磁记录介质等的任一个。
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包括:如经由因特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如成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以恒定时间保持程序的介质。而且,上述程序也可以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而且也可以是能够通过与已经记录于计算机系统的程序的组合而实现前述的功能的程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装置的各功能模块或者各特征能够通过电路即典型而言通过集成电路或者多个集成电路安装或者执行。以执行本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的方式设计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适于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元件、离散门或者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者它们的组合。通用用途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以往型的处理器、控制器、微型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前述的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构成。另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代替现在的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此外,本申请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记载了装置的一个例子,但本申请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被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者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
以上,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具体结构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另外,本发明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针对将不同实施方式所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还包括将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要素的起到相同效果的要素彼此置换而得到的结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laims (4)
1.一种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并具备接收部,所述接收部接收与RRC信令或者DCI所含的时隙内的OFDM符号分配相关的信息,
所述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接收所述RRC信令,所述RRC信令包括与连续的时隙中的重复数相关的信息和与时隙内的分割数相关的信息作为参数,
所述接收部具备:
控制部,其根据与所述时隙内的OFDM符号分配相关的信息和与所述分割相关的信息计算时隙内的重复数,并在根据所述分割数分割出的OFDM符号内形成传输块;和
发送部,其以所述时隙内的重复数在时隙内重复发送所述传输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与所述时隙内的OFDM符号分配相关的信息和与所述分割相关的信息计算出的所述时隙内的重复数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使所述时隙内的重复数成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参数,存在与跳频相关的设定,在所述参数的值有效的情况下,在跳频期间进行所述时隙内的重复数的发送。
4.一种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并具备发送部,所述发送部发送与RRC信令或者DCI所含的时隙内的OFDM符号分配所相关的信息,
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发送所述RRC信令,所述RRC信令包括与连续的时隙中的重复数相关的信息和与时隙内的分割数相关的信息作为参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50661A JP2020027977A (ja) | 2018-08-09 | 2018-08-09 |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JP2018-150661 | 2018-08-09 | ||
PCT/JP2019/030804 WO2020031993A1 (ja) | 2018-08-09 | 2019-08-06 |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97569A true CN112997569A (zh) | 2021-06-18 |
CN112997569B CN112997569B (zh) | 2024-06-11 |
Family
ID=69413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52475.6A Active CN112997569B (zh) | 2018-08-09 | 2019-08-06 | 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63670B2 (zh) |
EP (1) | EP3836705A4 (zh) |
JP (1) | JP2020027977A (zh) |
CN (1) | CN112997569B (zh) |
WO (1) | WO2020031993A1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11555A (zh) * | 2007-10-30 | 2010-12-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
WO2015114700A1 (ja) * | 2014-01-31 | 2015-08-06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 端末、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WO2016159697A1 (en) * | 2015-03-31 | 2016-10-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frequency hopping pattern for mtc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6182039A1 (ja) * | 2015-05-14 | 2016-11-1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WO2017130969A2 (ja) * | 2016-01-26 | 2017-08-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CN107113660A (zh) * | 2015-01-08 | 2017-08-29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控制方法及集成电路 |
US20170289966A1 (en) * | 2016-04-05 | 2017-10-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dicating start and stop symbols of pdsch and pusch through pdcch |
US20180219649A1 (en) * | 2017-02-02 | 2018-08-02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37358B2 (ja) | 2017-03-15 | 2021-03-03 | 東洋物産工業株式会社 | 送風機内蔵ヘルメット |
US11791951B2 (en) | 2018-08-09 | 2023-10-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ini-slot based repetition and frequency hopping |
-
2018
- 2018-08-09 JP JP2018150661A patent/JP2020027977A/ja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8-06 CN CN201980052475.6A patent/CN112997569B/zh active Active
- 2019-08-06 WO PCT/JP2019/030804 patent/WO2020031993A1/ja unknown
- 2019-08-06 US US17/266,609 patent/US1206367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8-06 EP EP19846597.3A patent/EP383670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11555A (zh) * | 2007-10-30 | 2010-12-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
WO2015114700A1 (ja) * | 2014-01-31 | 2015-08-06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 端末、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CN107113660A (zh) * | 2015-01-08 | 2017-08-29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控制方法及集成电路 |
WO2016159697A1 (en) * | 2015-03-31 | 2016-10-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frequency hopping pattern for mtc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6182039A1 (ja) * | 2015-05-14 | 2016-11-1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WO2017130969A2 (ja) * | 2016-01-26 | 2017-08-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20170289966A1 (en) * | 2016-04-05 | 2017-10-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dicating start and stop symbols of pdsch and pusch through pdcch |
US20180219649A1 (en) * | 2017-02-02 | 2018-08-02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CMCC: ""R1-1804103 Discussion on PUSCH repetition for grant-free transmiss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BIS, pages 1 - 2 * |
ERICSSON: ""R1-1721385 Discussion on SRS frequency hopping in NR"",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1, pages 2 * |
HUAWEI, HISILICON: "R2-1810583 "Correction to repetition for configured grant"",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AH1807 * |
NTT DOCOMO等: ""R1-1807069 UL data transmission procedure for June Release URLLC"",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3, pages 2 - 4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836705A1 (en) | 2021-06-16 |
EP3836705A4 (en) | 2022-05-04 |
CN112997569B (zh) | 2024-06-11 |
US12063670B2 (en) | 2024-08-13 |
US20210307017A1 (en) | 2021-09-30 |
JP2020027977A (ja) | 2020-02-20 |
WO2020031993A1 (ja) | 2020-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24025B2 (en) | Terminal apparatus | |
WO2018230694A1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 |
EP3793251A1 (en) |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 |
WO2019131021A1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 |
US11044040B2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 |
WO2020138004A1 (ja) |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
WO2020090646A1 (ja) |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
CN111316729A (zh) |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 |
WO2019123867A1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 |
WO2020138005A1 (ja) |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
US20220014235A1 (en) | Terminal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 |
CN112997569B (zh) | 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WO2019194271A1 (ja) | 端末装置 | |
WO2019156084A1 (ja) |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
JP2023166647A (ja) |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