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6027A - 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和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和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6027A
CN112996027A CN202011372938.8A CN202011372938A CN112996027A CN 112996027 A CN112996027 A CN 112996027A CN 202011372938 A CN202011372938 A CN 202011372938A CN 112996027 A CN112996027 A CN 112996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imulatio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tandard
l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29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6027B (zh
Inventor
中村彰一
小川真司
元山忠
武藤安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rits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rits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ritsu Corp filed Critical Anrits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96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6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6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6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for operating the device by selecting functions from two or more displayed items, e.g. menus or ic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3Indication means, e.g. displays, alarms, audibl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04B17/3912Simulation models, e.g. distribution of spectral power density or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 for a given geographic reg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4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与新旧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显示用于仿真/参数的设定及设定确认的易于查看且操作性良好的操作画面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在具有控制NR用测量装置(20)和LTE用测量装置(21)的控制部(31)及显示控制部(31)中的控制内容的显示部(33)的控制装置(22)中,若利用主画面(33a)的通信标准识别选项卡(41a、41b)接收NR或LTE中的任一个选择,则控制部(31)根据该选择的NR或LTE的通信标准,以显示NR用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c1)或LTE用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c2)的方式控制显示部(33)。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和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以新旧通信标准并存的运用方式模拟基站而进行移动通信终端的试验的具有移动通信终端的测量功能及与测量相关联的信息的显示控制功能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移动电话系统中,伴随移动终端的多功能化,与无线基站(以下,基站)之间的基于无线的通信速度逐渐高速化,近年来,例如正在推进用于从采用LTE-Advanced(LTE演进计划)方式等的4G(第4代)服务向5G(第5代)服务过渡的技术开发。
在实现面向新5G的无线通信方式(NR)中,尚未研究非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以LTE与NR的组合来运用的非独立组网NR。并且,如非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在非独立组网NR的运用中,共同使用将LTE-Advanced方式的标准以前所使用的分量载波(以下,标记为CC)在相同的基站内聚合后进行通信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以下,标记为CA)技术和在NR基站及LTE基站中同时进行通信的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以下,标记为DC)技术成为关键。
首先,对非独立组网NR运用进行说明。
关于非独立组网NR运用,正在研究向只能在NR中运用的独立组网过渡的阶段下的采用,是组合已有的LTE/LTE-Advanced的区域与NR区域而提供5G无线服务的运用方式。
在非独立组网NR运用中,例如,如图24所示,作为核心网采用EPC(Evolved PacketCore:演进分组核心),在该核心网内并存LTE区域及NR区域。在LTE区域及NR区域分别能够存在多台基站LTE1~LTEn及NR1~NRn。
在已有的LTE/LTE-Advanced中,还存在采用聚合相同基站(base tran sceiverstation(基站收发信台);BTS)的CC的CA技术的部分,但在非独立组网NR运用中,除了CA技术以外,还共同使用聚合NR及LTE的各区域内的不同的BTS之间的载波的DC技术。
在非独立组网NR的网络结构中,关于上述的DC,使用称为主节点(Master Node)及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的2个BTS的无线资源而进行数据通信。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25所示,采用如下技术,即,主节点MNB(Master Node BTS)成为用户数据传输的分支点,将从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经由S1接口被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经由主节点MNB的载波或X2接口传送至辅助节点SNB(Secondary Node BTS)侧,并通过该辅助节点SNB的载波进行传输。
并且,在非独立组网NR运用中的DC中,用于与网络连接的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仅对主节点MNB建立,并经由主节点MNB执行辅助节点SNB的控制。作为这种控制,有用于将辅助节点SNB提供的载波设定于终端即用户装置UE(UserEquipment)的辅助节点追加或用于删除该载波的辅助节点删除的控制。
作为一例,在图26中示出了辅助节点的删除顺序。在该删除顺序中,首先,用户装置UE向作为主节点进行动作的基站即MNB发送测量通知(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而与该MNB连接,接着,该MNB以从用户装置UE得到作为辅助节点而设定的基站即SNB属下的小区的质量良好的通知为契机,执行DC设定顺序。
在DC设定顺序中,基站MNB对SNB发送DC设定请求(SN AdditionRequest:SN请求讯息)(步骤S01)。SNB在相对于DC设定请求的响应信号(SN Addition RequestAcknowledgement:SN信息请求确认)中存储所属小区的无线参数信息,并向SNB发送(步骤S02)。接着,若接收来自SNB的响应信号,则MNB对用户装置UE发送无线资源的设定信号(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步骤S03)。用户装置UE对MNB发送与设定信号对应的完成通知(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RRC重配置完成)(步骤S04),而对SNB开始同步建立顺序,通过完成该顺序而成为与SNB的连接状态建立状态。
若接受来自用户装置UE的完成通知,则MNB向SNB传输完成通知(SNreconfiguration complete:SN重配置完成)(步骤S05),并结束DC设定顺序。然后,基站MNB执行将从S-GW传送过来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向基站SNB分配的处理。
并且,在非独立组网NR运用中的DC中,采用如图27所示的协议栈。在已有的LTE中,是基站/UE之间彼此从上位设定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及物理(physical)层的结构,相反,在DC中,如图27所示,为了多个基站与用户装置UE进行通信,在基站侧,在MNB内的PDCP层下协议栈被分离,关于RLC层以下,分别对MNB及SNB备有与以往相同的协议栈。相对于此,在用户装置UE侧,准备分别对应的协议层。
并且,在DC中,关于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的PCell(Primary Cell:主服务小区)及SCell(Secondary Cell:辅服务小区),在其功能上与CA存在差异。在CA中,在SCell中仅支持PCell的功能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在SCell中,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CBRA(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等未得到支持,HARQ(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信号或DL(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等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或对基站的上行链路的排程请求等基本上在PCell中进行。
相对于此,在DC中,聚合载波的基站MNB/SNB之间的延迟较长,因此难以经由回程向SNB实时通知在MNB的PCell中接收的UCI或排程请求并反映到所属SCell的排程中。
因此,在DC中,例如,如图28所示,成为如下方式,即,除了PCell以外,还将SNB属下的1个载波作为PSCell(Primary SCell:主辅服务小区)而支持PUCCH发送或CBRA等,从而能够将与SNB属下的各载波相关的UCI或排程请求从用户装置UE直接发送至SNB。由此,不会受到MNB/SNB之间的延迟的影响而能够实现与多个基站的通信。另外,以用户装置UE稳定地进行与SNB的收发的方式,PSCell还具备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监视功能等目前为止只有在PCell中支持的功能。
在搭载有参考图24至图28进行说明的DC技术的非独立组网NR运用中,除了LTE/LTE-Advanced中的“高速、大容量”以外,还能够实现“低延迟、高可靠”的优点。
因此,在通过非独立组网NR运用进行按照NR标准进行通信的终端的测量的测量装置中,要求描绘用于掌握为了与该终端进行模拟通信而设定的NR及LTE这2个区域的基站的小区(基站)图像或用于掌握载波的使用状况的载波图像的显示控制功能。
关于模拟包含LTE在内的收发基于各种通信标准的信号的基站而对移动通信终端的通信动作进行试验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进行包含表示多重通信的从属关系的信息在内用于掌握多重通信的设定内容或试验中的多重通信的状态的显示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显示控制部5根据来自基于设定信息的虚拟基站控制部4的控制信号,例如为了以图29所示的显示方式进行所期望的显示而控制显示部6。
显示部6由液晶面板等显示器构成,且除了序列显示部6a、连接状态显示部6b及连接端显示部6c以外,还具有多重通信关联显示部6d。
序列显示部6a关于经由测量装置1的终端11(例如,4G终端等移动通信终端)与假想连接端12之间的每个服务的分组数据通信,显示有表示终端11与假想连接端12之间的通信顺序及通信的过渡状态的多个序列。
具体而言,如图29所示,序列显示部6a将表示终端11的电源“关”状态的“PowerOff(电源“关”)”序列、表示终端11的位置登录解除状态的“Detach(位置登录解除)”序列、表示终端11的位置登录状态的“(Registration(位置登录)”序列、表示终端11的待机状态的“Idle(待机状态)”序列、表示终端11的发信状态的“Origination(发信)”序列、表示终端11的来信状态的“Termination(来信)”序列、表示终端11的通信状态的“Communication(通信状态)”序列、表示来自终端11的切断状态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Release(终端切断)”序列及表示来自假想连接端12的切断状态的“NW(network)Release(连接端切断)”序列作为多个序列来显示。
这些一系列序列通过显示控制部5的控制,在各序列之间伴随表示各通信顺序及通信状态的过渡方向的箭头而显示为流程图状。此时,根据过渡状态而显示状态发生变化。即,当相符的序列成为过渡状态时,以与目前为止的显示状态不同的显示状态例如改变显示颜色或改变显示亮度来显示相符的序列。
另外,在图29中,序列显示部6a中的各序列之间的箭头表示各通信顺序及通信状态的过渡方向。
连接状态显示部6b显示有终端11与经由测量装置1的假想连接端12(假想通话端12a、假想服务器12b、假想电视电话12c)之间的连接状态。
若进一步进行说明,则连接状态显示部6b通过显示控制部5的控制,将终端11、虚拟基站控制部4及假想连接端12(假想通话端12a、假想服务器12b、假想电视电话12c)分别作为图形化的图标来显示,并且根据有无连接而改变显示状态,图形化显示对虚拟基站控制部4的终端11、假想连接端12(假想通话端12a、假想服务器12b、假想电视电话12c)彼此之间的多个连接线。即,根据有无连接而改变相符的连接线的显示颜色或改变显示亮度来显示。
连接端显示部6c图形化显示终端11经由虚拟基站控制部4连接的1个假想连接端12(假想通话端12a、假想服务器12b、假想电视电话12c中的任一个)。
当终端11进行了多重通信时,多重通信关联显示部6d通过经由虚拟基站控制部4的显示控制部5的控制,作为为了掌握多重通信的设定内容或试验中的多重通信的状态而通过显示信息确定部13确定的多重通信关联信息,例如以图29所示的显示方式的一览表格式显示有前述的Priority、Status、PDN/PDP-Type、IP-version、QCI、EBI/NSAPI、Linked-EBI/Linked-NSAPI、UE-Address、DNS-Address及Access-Point-Name。
以往,关于设定仿真模型的仿真模型设定画面,以图30所示的画面结构来显示。图30所示的以往的仿真模型参数设定画面331具有仿真模型区域331a及仿真模型显示区域331b。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以往的试验装置的运用中,例如,使用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1(参考图30)设定无线接入方式(RAT)的基站的数量(RAT小区数量:有NR小区及LTE小区。)之后,需要设定与所设定的NR小区及LTE小区相关的仿真/参数。
以往,为了设定仿真/参数,如图31所示,成为在主画面33m的例如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m2显示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m4。主画面33m除了仿真/参数显示画面33m4以外,还具有序列显示区域33m1、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m2及序列日志显示区域33m3,并且在画面右端的所需位置纵向排列设置有与NR或LTE基站对应的基站识别选项卡40a、40b、40c、40d、40e(以下,有时统称为基站识别选项卡40)。
具有上述结构的主画面33m通过选择多个基站识别选项卡40中的1个,显示和与该选择的基站识别选项卡40对应的通信标准的基站(NR小区及LTE小区)相关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m4。在图31中,示出了选择了“NR1”这一基站识别选项卡40时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m4的显示例。相同地,当选择了“NR2”、“LTE1”、“LTE2”、“LTE3”的基站识别选项卡40时,也显示和与该选择的基站识别选项卡40对应的通信标准的基站相关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m4。
在该以往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m4的显示方式中,在主画面33m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m2只能显示1个基站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m4,并且无法一边确认同一标准的其他基站的设定状况一边进行仿真/参数的设定。
并且,以往,作为设定仿真/参数之后用于确认基站与移动通信终端连接时的连接参数的工具,如图32所示,在主画面33m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m2的例如最上部显示仿真/参数设定完成的基站,即分别与基站识别选项卡40对应的操作工具栏48a、48b、48c、48d、48e(以下,有时统称为操作工具栏48)。
在主画面33m的显示中,通过用户为了确认连接参数而选择与所期望的基站对应的操作工具栏48,如图33所示,显示与通过该操作工具栏48选择的基站对应的连接参数显示区域49,在该连接参数显示区域49内以图形(图像)来显示该基站中的与移动通信终端的连接参数。尤其在图33中,示出了依次选择分别与基站NR1、NR2、LTE1对应的3个操作工具栏48a、48b、48c而以该选择的顺序多层显示与各基站NR1、NR2、LTE1对应的3个连接参数显示区域49(49a、49b、49c)的情况。
非专利文献1:内野、手岛、武田NTT DOCOMO TechnicalJournalVol.23No.2pp.35-45(Jul.2015)
非专利文献2:巳之口、矶部、高桥、永田NTT DOCOMO Technical JournalVol.25No.3pp.6-12(OCT.201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90359(日本专利公开2013-9254号公报)
如此,以往,显示具有与基站的数量相同的数量的基站识别选项卡40的主画面,并且显示与所选择的基站识别选项卡40对应的基站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m4,因此一边观察多个基站的仿真/参数的设定状况即确认整体一边进行设定非常困难。
此外,在这种测量装置中,关于非独立组网NR运用的发展,今后预计新旧通信标准(NR及LTE)的基站的数量均会增加。在这种状况下,在以往的仿真/参数显示区域的显示方法中,存在根据相同通信标准的基站彼此的设定状况而确认整体的仿真/参数的设定变得愈发困难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的仿真/参数显示区域中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与新旧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显示用于设定仿真/参数的易于查看且操作性良好的操作画面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具备:通信终端测量装置(20),与移动通信的第1通信标准对应;通信终端测量装置(21),与移动通信的第2通信标准对应;及控制装置(22),具有控制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对应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和与所述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的控制部(31)及显示所述控制部中的控制内容的显示部(6e、33),并且模拟分别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3个以上的基站而对移动通信终端(11a)进行试验,所述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具有如下结构:所述显示部具有识别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的选项卡(41a、41b)、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的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c1)及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2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的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c2),若利用所述选项卡接收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中的任一个选择,则所述控制部以根据识别所述选择的通信标准的选项卡,显示所述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或所述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的方式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能够一览显示与第1通信标准或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仿真/参数,从而能够轻松地掌握与各通信标准对应的多个基站的仿真/参数的信息。由此,即使在基站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一边按每个通信标准确认整体状况一边有效地设定仿真/参数,并且也能够轻松地进行设定确认。并且,能够使用两种选项卡进行仿真/参数的设定及设定确认,能够设为比需要与基站数量对应的数量的选项卡的以往系统更简单且易于查看并且操作性良好的画面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所述显示部还具有:基站选择工具栏(45),用于单独选择分别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基站选择选项卡(46)排列成一列;及显示指令工具栏(47),与所述基站选择工具栏相邻配置,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基站选择选项卡选择所述第1通信标准的基站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的基站中的任一个基站之后,根据所述显示指令工具栏的选择操作,显示所述选择的任一个基站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连接参数。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能够将用于显示所期望的通信标准及基站编号的基站的连接参数的画面设为包含基站选择工具栏及显示指令工具栏这2个工具栏且仅显示通过基站选择工具栏选择的基站的连接参数的简单的结构。由此,能够避免如具有与基站数量对应的数量的工具栏而且显示多个基站的连接参数的以往系统那样画面被工具栏覆盖而变得不易查看,并且也能够轻松地进行连接参数的确认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所述显示部还具有:主画面(33a),包含配置所述基站选择工具栏及所述显示指令工具栏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且设置所述选项卡,若接收所述选项卡的选择,则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连接状态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或所述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根据选项卡的选择,在主画面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上能够确保用于第1通信标准或第2通信标准的用于仿真/参数设定的区域,并且能够迅速地进行各通信标准的仿真/参数的设定及设定确认。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也可以是如下结构:若接收所述选项卡的选择之后还接收规定的非显示选择操作,则所述控制部将显示中的所述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或所述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设为非显示。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能够提高基于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或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的显示的仿真/参数的设定、设定确认所涉及的操作性,并且也能够迅速地进行对主画面的功能的访问。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也可以是如下结构:所述第1通信标准为NR,所述第2通信标准为LTE。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即便NR的基站及LTE的基站中的任一个增加,也能够按NR及LTE的通信标准一边确认整体状况一边有效地设定仿真/参数。并且,仅使用两种选项卡便能够顺利地过渡到与NR及LTE相关的仿真/参数的设定、设定确认的各操作。
并且,本发明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具有使用于先前叙述的任一个方式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的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中的任一个对应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中,先前叙述的任一个方式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即使在与第1通信标准或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一边按每个通信标准确认整体状况一边有效地设定仿真/参数,也能够轻松地进行设定确认,由此能够有效地实施与第1通信标准或第2通信标准中的任一个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的试验。并且,本发明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中,先前叙述的任一个方式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能够使用两种选项卡进行仿真/参数的设定、设定确认,并且成为比以往系统更简单且易于查看并且操作性良好的画面结构,由此能够顺利地实施与第1通信标准或第2通信标准中的任一个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的试验。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模拟分别与第1通信标准或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3个以上的基站而对移动通信终端(11a)进行试验,所述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具有控制所述通信终端测量装置的控制部(31)及显示所述控制中的控制内容的显示部(6e、33),所述显示部具备:选项卡(41a、41b),识别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c1),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及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c2),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2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若利用所述选项卡接收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中的任一个选择,则所述控制部以根据识别所述选择的通信标准的选项卡显示所述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或所述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的方式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通过控制部中的显示控制,能够一览显示与第1通信标准或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仿真/参数,从而能够轻松地掌握与各通信标准对应的多个基站的仿真/参数的信息。由此,即使在基站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一边按每个通信标准确认整体状况一边有效地设定仿真/参数,并且也能够轻松地进行设定确认。并且,能够使用两种选项卡进行仿真/参数的设定及设定确认,能够设为比需要与基站数量对应的数量的选项卡的以往系统更简单且易于查看并且操作性良好的画面结构。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模拟分别与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3个以上的基站而对移动通信终端(11a)进行试验,所述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具有如下结构:由具有控制所述通信终端测量装置的控制部(31)及显示所述控制部中的控制内容的显示部(6e、33)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所述显示部具备:选项卡(41a、41b),识别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c1),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及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c2),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2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若利用所述选项卡接收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中的任一个选择,则所述控制部以根据识别所述选择的通信标准的选项卡显示所述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或所述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的方式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部中的显示控制,能够一览显示与第1通信标准或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仿真/参数,从而能够轻松地掌握与各通信标准对应的多个基站的仿真/参数的信息。由此,即使在基站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一边按每个通信标准确认整体状况一边有效地设定仿真/参数,并且也能够轻松地进行设定确认。并且,能够使用两种选项卡进行仿真/参数的设定及设定确认,能够设为比需要与基站数量对应的数量的选项卡的以往系统更简单且易于查看并且操作性良好的画面结构。
并且,本发明的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模拟分别与第1通信标准或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3个以上的基站而显示与移动通信终端(11a)的测量相关的测量关联信息,所述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具有如下结构,包括:步骤(S31),显示具有识别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的选项卡(41a、41b)的主画面(33);步骤(S36a),接收利用所述选项卡选择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中的任一个选择;及步骤(S36b、S36c、S36d),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根据识别所述选择的通信标准的选项卡,将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的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或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2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的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显示于所述主画面上。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能够一览显示与第1通信标准或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仿真/参数,即使在基站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一边按每个通信标准确认整体状况一边有效地设定仿真/参数,并能够显示使设定确认也变得轻松的简单且易于查看并且操作性良好的操作画面。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与新旧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显示用于设定仿真/参数的易于查看且操作性良好的操作画面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发信时的显示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成为测量对象的移动通信终端发信时的显示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的连接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测量参数设定阶段下的显示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6的S36中的仿真/参数设定处理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测量执行阶段下的显示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的测量中所使用的主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的测量中所使用的另一例的主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在图9中的主画面上仿真/参数设定画面设为非显示时的主画面的画面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0中的主画面上仿真/参数设定画面设为非显示时的主画面的画面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的测量中所使用的仿真模型设定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14是放大表示图13中的仿真模型设定画面的RAT小区数量设定区域的图。
图15是放大表示图13中的仿真模型设定画面的仿真模型显示区域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的测量中所使用的连接确认/支持请求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的测量中所使用的DC运用确认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的测量中所使用的另一例的DC运用确认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的测量中所使用的测试用例确认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的测量中所使用的分量确认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的测量中所使用的另一例的分量确认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的测量中所使用的功率特性确认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终端的测量中所使用的吞吐量确认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配置测量对象即通信终端的非独立组网5G无线的运用图形的以往技术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非独立组网5G无线的DC所涉及的网络结构的以往技术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非独立组网5G无线的DC中的基站追加顺序的以往技术的序列图。
图27是表示非独立组网5G无线的DC中的以往技术的协议栈的图。
图28是表示非独立组网5G无线的DC中的以往技术的小区组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测量关联信息的显示例的以往技术的图。
图30是表示以往的测量装置中的具有RAT小区数量设定区域及仿真模型显示区域的仿真模型设定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31是表示以往的测量装置的主画面中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32是表示以往的测量装置的主画面中的用于显示连接参数的操作工具栏的显示例的图。
图33是表示图32所示的主画面中的与操作工具栏的选择操作相应的连接参数显示区域的显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及通信终端测量装置通过在与新开发的移动电话等移动通信终端之间收发基于规定的通信标准(例如LTE或NR等)的信号(RF信号),模拟基站而对移动通信终端的通信动作进行试验。
尤其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及通信终端测量装置也能够应对按照上述的NR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终端的测量,且具有模拟配置于非独立组网NR网络内的NR及LTE的各区域内的NR基站及LTE基站的功能。NR通信标准、LTE通信标准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通信标准、第2通信标准。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及通信终端测量装置除了包含表示多重通信的从属关系的信息在内用于掌握多重通信的设定内容或试验中的多重通信的状态的显示功能以外,还具有供非独立组网NR运用的用户装置UE(终端)的测量功能及其测量所涉及的测量关联信息的显示功能。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作为用于实现上述测量功能及显示功能的构成要件,大致构成为具备操作部2、收发部3、虚拟基站控制部4、显示控制部5及显示部6。以下,对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测量装置1A构成本发明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
操作部2例如由设置于测量装置1A的框体前表面的开关或按钮等的操作面板构成。操作部2包含成为试验对象的移动通信终端(以下,简称为终端)11a的通信动作试验的开始或停止的命令及为了对显示部6(后述的序列显示部6a、连接状态显示部6b、连接端显示部6c、多重通信关联显示部6d)进行所期望的显示而所需的各种信息的设定在内,选择性地进行终端11a的通信动作试验所需的各种设定。本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的终端11a为5G终端,且均可应对5GNR、LTE及LTE以前的通信标准。
收发部3通过虚拟基站控制部4的控制,将来自假想连接端12的NR通信标准或LTE通信标准或LTE以前的通信标准的信号(RF信号)发送至试验对象的终端11a,并将从终端11a接收的NR通信标准或LTE通信标准或LTE以前的通信标准的信号(RF信号)输入于假想连接端12。收发部3具有在虚拟基站与终端11a之间能够适当地收发符合NR通信标准、LTE通信标准或LTE以前的通信标准的信号的功能。
假想连接端12为组装于测量装置1A的内部并通过虚拟基站控制部4的控制能够与终端11a连接的对方端,如图1所示,例如由假想通话端12a、假想服务器12b、假想电视电话12c及假想NR网络12d等构成。
虚拟基站控制部4为了执行规定的脚本而进行终端11a的通信动作试验,根据操作部2的操作信息集中控制收发部3、显示控制部5及显示部6的各部。
另外,脚本记述有用于通过模拟基站的测量装置1A仿真基于预先确定的通信标准(例如LTE标准、NR标准等)的通信序列的一系列动作的试验顺序。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作为上述脚本,还记述有用于仿真非独立组网NR运用所涉及的网络内的LTE区域及NR区域内的各基站和测量对象终端即终端11a的基于NR通信标准的通信序列的一系列动作的试验顺序。即,假想连接端12之一即假想NR网络12d具有模拟与该终端11a之间的基于NR通信标准的通信的功能结构。
并且,虚拟基站控制部4具有显示信息确定部13,该显示信息确定部13当终端11a进行了多重通信时根据来自操作部2的操作信息(包含设定信息)或来自终端11a的通知信息确定显示于后述的多重通信关联显示部6d的各种显示信息。
若进一步进行说明,则图1所示,显示信息确定部13由Priority确定部13a、Status确定部13b、PDN/PDP-Type确定部13c、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version确定部13d、QCI确定部13e、EBI(EPS Bearer Identifier:EPS承载标识)/NSAPI(NetworkService Access Point Identifier:网络业务接入点标识)确定部13f、Linked-EBI/Linked-NSAPI确定部13g、UE-Address确定部13h、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Address确定部13i、Access-Point-Name确定部13j及NR测量关联信息确定部13k构成。
Priority确定部13a、Status确定部13b、PDN/PDP-Type确定部13c、IP(InternetProtocol)-version确定部13d、QCI确定部13e、EBI(EPS Bearer Identifier)/NSAPI(Network Service AccessPoint Identifier)确定部13f、Linked-EBI/Linked-NSAPI确定部13g、UE-Address确定部13h、DNS(Domain Name System)-Address确定部13i及Access-Point-Name确定部13j为LTE以前的方式,在LTE及NR中通用。NR测量关联信息确定部13k仅对NR中的信息进行处理。
Priority确定部13a在测量装置1A的内部中确定用于区别PDN(Packet DataNetwork:分组数据网络)或PDP(Packet Data Protocol:分组数据协议)的编号即Priority。当终端11a发信时,该Priority接收来自终端11a的发信而测量装置1A自动地附加。并且,当测量装置1A发信时,试验者操作操作部2而事先进行设定。
另外,PDN或PDP为经由分组数据通信网的终端(以下,也称为UE)11与假想连接端12之间的每个服务的基于分组数据通信的逻辑连接,LTE中称为PDN,GSM(注册商标)/W-CDMA中称为PDP。
并且,多PDP(多PDN)中,PDP(PDN)为多个,即表示多重连接,大体分为以下(甲)、(乙)两种,有时并存。
(甲)基于完全不同的服务的PDP多重。在该情况下,各通信端分别成为不同的IP地址,UE成为与不同的IP地址的通信端多重连接。各PDP-Type成为Primary(LTE中,Default)。另外,不仅在通信端,有时1个UE用多个IP地址进行多个通信。在该情况下,也成为多PDP。
(乙)基于彼此关联的服务的PDP多重。例如,当通过VoIP(Voice over InternetProtocol:网际网络语音协议)进行音频数据通信时,UE与SIP(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服务器互换控制信息(登录或来信通知等),并且互换音频数据。在该情况下,控制信息及音频数据成为不同的PDP,且成为多PDP。在此,各PDP-Type中,控制信息成为Primary(LTE中,Default),音频数据成为Secondary(LTE中,Dedicated)。
另外,VoIP为以各种编码方式压缩音频并转换为数据包的基础上通过IP网络实时传输的技术。LTE为数据包交换通信方式,因此通过VoIP进行通话。
并且,SIP例如为在如电话或电视电话那样的双向实时通信中用于进行会话的开始、变更、结束等操作的会话控制协议。VoIP中所使用的SIP服务器进行UE之间的通信的中介。
Status确定部13b确定显示连接状态的Status。在后述的连接端显示部6c中,通过基于由Status确定部13b确定的Status的显示控制部5的控制,如图29所示,连接状态(PDN或PDP已登录的状态)及切断状态(PDN或PDP未登录的状态)这2个状态分别根据所对应的图标区别显示。该显示由测量装置1A判断状态而自动进行切换。
在此,连接状态为分配有IP地址的状态,切断状态为没有分配IP地址的状态。并不是简单的因未进行通信而造成的切断状态。另外,在实际动作中,即便在通信中进入隧道而无线通信瞬间被切断,也维持PDP登录,若恢复无线通信则再次开始通信。存在因自发的切断处理或长时间超时而成为切断状态的情况。
PDN/PDP-Type确定部13c确定表示PDN类别的PDN-Type或表示PDP类别的PDP-Type。
PDN-Type有Default及Dedicated这两种,PDP-Type有Primary及Secondary这两种。
若以PDP-Type为例进一步进行说明,则Primary为具有IP地址的PDP,是所谓的主PDP。Primary的PDP能够存在多个。
并且,Secondary为不具有IP地址的PDP,是所谓的子PDP。Primary的PDP能够单独存在,相反Secondary的PDP成为从属于Primary的PDP的关系。1个Primary的PDP中能够从属多个Secondary的PDP。另外,在PDN-Type中,Default相当于Primary,Dedicated相当于Secondary。
PDN/PDP-Type确定部13c根据通信标准是LTE还是GSM/W-CDMA而对PDN-Type或PDP-Type值的确定方法不同。
即,PDN/PDP-Type确定部13c中,当通信标准为LTE且终端11a发信时,终端11a确定PDN-Type并进行通知,因此将该信息输出至显示控制部5。并且,PDN/PDP-Type确定部13c中,当通信标准为LTE且测量装置1A发信时,试验者操作操作部2而事先设定PDN-Type。另外,PDN-Type也能够由测量装置1A自动设定。
PDN/PDP-Type确定部13c中,当通信标准为GSM/W-CDMA且终端11a发信时,终端11a确定PDP-Type并进行通知,因此将该信息输出至显示控制部5。并且,PDN/PDP-Type确定部13c中,当通信标准为GSM/W-CDMA且测量装置1A发信时,与从测量装置1A通知Access-Point-Name对应地,终端11a通知PDP-Type及NSAPI,因此根据该信息进行确定。
而且,在后述的多重通信关联显示部6d中,通过基于PDN/PDP-Type确定部13c确定的PDN-Type或PDP-Type的显示控制部5的控制,例如以图29所示的显示方式显示Default(Primary)及Dedicated(Secondary)中的任一个。
IP-version确定部13d确定表示IP类别的IP-version。若进一步进行说明,则IP-version确定部13d中,当终端11a发信时,终端11a确定IP-version并进行通知,因此将该信息输出至显示控制部5。相对于此,当测量装置1A发信时,试验者操作操作部2而事先设定IP-version。另外,也能够由测量装置1A自动设定IP-version。
而且,在后述的多重通信关联显示部6d中,通过基于IP-version确定部13d确定的IP-version的显示控制部5的控制,例如以图29所示的显示方式显示IPv4、IPv6、IPv4v6中的任一个。
另外,IPv4v6显示双栈协议。双栈协议为使IPv4及IPv6共存而使用的技术,能够使1台测量装置1A分别具有IPv4及IPv6地址而使2个协议并存。
QCI确定部13e确定显示与服务内容建立对应关联的服务等级的识别符号即QCI。该QCI由测量装置1A的虚拟基站控制部4确定。因此,即使在终端11a发信的情况下及测量装置1A发信的情况下,也由试验者操作操作部2而事先设定。另外,也能够由测量装置1A自动设定QCI。
EBI/NSAPI确定部13f通过分配到PDN或PDP的ID,确定识别PDN的基本信息即EBI或识别PDP的基本信息即NSAPI。EBI/NSAPI在LTE中称为EBI,在GSM/W-CDMA中称为NSAPI。
EBI/NSAPI确定部13f根据通信标准是LTE还是GSM/W-CDMA而对值的确定方法不同。
即,EBI/NSAPI确定部13f中,当通信标准为LTE且终端11a发信时,终端11a确定EBI并进行通知,因此将该信息输出至显示控制部5。作为一例,在通信标准LTE中,当终端11a通知PDN1(Default)的EBI“5”、PDN2(Dedicated)的EBI“6”时,将这些信息输出至显示控制部5。并且,EBI/NSAPI确定部13f中,当通信标准为LTE且测量装置1A发信时,试验者操作操作部2而事先设定EBI。另外,也能够由测量装置1A自动设定EBI。
相对于此,EBI/NSAPI确定部13f中,当通信标准为GSM/W-CDMA且终端11a发信时,终端11a通知NSAPI,因此将该信息输出至显示控制部5。作为一例,在通信标准GSM/W-CDMA中,当终端11a通知PDN1(Primary)的NSAPI“5”,PDN2(Secondary)的NSAPI“6”时,将这些信息输出至显示控制部5。并且,EBI/NSAPI确定部13f中,当通信标准为GSM/W-CDMA且测量装置1A发信时,试验者操作操作部2而事先设定NSAPI。另外,也能够由测量装置1A自动设定NSAPI。
Linked-EBI/Linked-NSAPI确定部13g根据基于操作部2的操作的设定信息或来自终端11a的每个服务的数据包中所包含的信息(通知信息)确定Linked-EBI/Linked-NSAPI。Linked-EBI/Linked-NSAPI为仅分配到Secondary的PDP(Dedicated的PDN)且表示属于哪个Primary的PDP(Default的PDN)的从属关系的从属关系识别信息。
Linked-EBI/Linked-NSAPI确定部13g根据通信标准是LTE还是GSM/W-CDMA而对Linked-EBI/Linked-NSAPI的值的确定方法不同。
若进一步进行说明,则Linked-EBI/Linked-NSAPI确定部13g中,当通信标准为LTE且终端11a发信时,终端11a确定Linked-EBI并进行通知,因此将该信息输出至显示控制部5。作为一例,在通信标准LTE中,当终端11a通知PDN2(Dedicated)的Linked-EBI“5”时,将该Linked-EBI“5”输出至显示控制部5。并且,当通信标准为LTE且测量装置1A发信时,试验者操作操作部2而事先设定Linked-EBI。另外,也能够由测量装置1A自动设定Linked-EBI。
相对于此,当通信标准为GSM/W-CDMA且终端11a发信时,首先,存在用于设定Primary的PDP的通知,其中包含NSAPI及TI(TransactionIdentifier(事务标识):用于识别处理(处理组)的标识符)的值。接着,存在用于设定Secondary的PDP的通知,其中包含Linked-TI的值。在此,当Primary的PDP1的TI的值与Secondary的PDP2的Linked-TI的值相同时,两者有主副关系。利用该关系,Linked-EBI/Linked-NSAPI确定部13g判断从终端11a通知的Secondary的PDP从属于哪个Primary的PDP,并将从属源的Primary的PDP的NSAPI的值作为从属端的Secondary的PDP的Linked-TI的值来确定。作为一例,在通信标准GSM/W-CDMA中,Primary的PDP1的TI的值及Secondary的PDP2的Linked-TI的值相同而均为“0”的值,因此判断为Primary的PDP1与Secondary的PDP2处于主副关系,并将从属源的Primary的PDP1的NSAPI的值“5”作为从属端的Secondary的PDP2的Linked-NSAPI的值“5”来确定。
并且,当通信标准为GSM/W-CDMA且测量装置1A发信时,试验者操作操作部2而事先设定Linked-NSAPI。另外,也能够由测量装置1A自动设定Linked-NSAPI。
另外,在本例中,在通信标准GSM/W-CDMA中,将与通信标准LTE的Linked-EBI对应的标准称为Linked-NSAPI。
而且,在后述的多重通信关联显示部6d中,通过基于由Linked-EBI/Linked-NSAPI确定部13g确定的Linked-EBI或Linked-NSAPI的显示控制部5的控制,例如以图29所示的显示方式显示从属源的EBI或NSAPI的值。
UE-Address确定部13h确定试验对象的终端11a的IP地址即UE-Address。该终端11a的IP地址由测量装置1A的虚拟基站控制部4确定。因此,即使在终端11a发信的情况下及测量装置1A发信的情况下,也由试验者操作操作部2而事先设定。另外,也能够由测量装置1A自动设定终端11a的IP地址。
DNS-Address确定部13i确定DNS服务器的地址即DNS-Address。该DNS-Address由试验者操作操作部2而事先设定。另外,DNS-Address也能够由测量装置1A自动设定。
DNS服务器为管理域名与IP地址的对应关联的服务器。测量装置1A在内部具有虚拟网络功能,也虚拟DNS服务器。DNS-Address的Primary/Secondary表示主系统及副系统(DNS服务器通常准备2个系统以上)。
而且,在后述的多重通信关联显示部6d中,通过基于由DNS-Address确定部13i确定的DNS-Address的显示控制部5的控制,例如以图29所示的显示方式显示DNS服务器的地址。
Access-Point-Name确定部13j确定通信公司的域名即Access-Point-Name。如移动电话,与特定的通信公司签订合同而进行通信的终端11a经由该通信公司的Access-Point进行通信。测量装置1A在内部具有虚拟网络功能,也模拟通信公司的域名。
Access-Point-Name确定部13j中,当终端11a发信时,终端11a确定Access-Point-Name并进行通知,因此将该信息输出至显示控制部5。并且,Access-Point-Name确定部13j中,当测量装置1A发信时,试验者操作操作部2而事先设定Access-Point-Name。
另外,也能够由测量装置1A自动设定Access-Point-Name。终端开发者即试验者实际上已知终端11a会通知哪种Access-Point-Name,因此将该Access-Point-Name设定于测量装置1A。
NR测量关联信息确定部13k在进行终端11a的测量时,通过虚拟基站控制部4的控制,监视假想NR网络12d在与终端11a之间模拟NR区域及LTE区域内的基站的模拟通信动作,在该模拟通信动作中,将在与终端11a之间收发的各种信息作为NR测量关联信息而输出至显示控制部5。
这次,作为虚拟基站控制部4的方式,例示了假定成GSM/W-CDMA等LTE以前的通信标准、LTE及NR进行多重通信的情况的例子。也能够选择仅与LTE及NR对应的功能来构成。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6具备具有与图29所示的画面结构不同的画面结构的NR测量关联显示部6e。NR测量关联显示部6e为显示从NR测量关联信息确定部13k输入的NR测量关联信息的功能部,且显示与终端11a的测量相关的后述的主画面33a(参考图9、图10、图11、图12)、其下位层次的各种画面即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参考图13、图14、图15)、连接确认/支持请求画面(参考图16)、DC运用确认画面(参考图17、图18)、测试用例全景画面(参考图19)、分量确认画面(参考图20、图21)、功率特性确认画面33j(参考图22)及吞吐量确认画面33k(参考图23)。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控制部5还担负对NR测量关联信息确定部13k的NR测量关联信息的显示控制。
接着,参考图2及图3的流程图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测量装置1A中的多重通信关联信息的显示处理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参考图2的流程图对测量装置1A发信时的显示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测量装置1A中,若通过虚拟基站控制部4的控制从收发部3向终端11a发信数据包(ST11),则显示控制部5经由虚拟基站控制部4获取显示于显示部6的信息中通过操作部2的操作输入预先设定于测量装置1A的信息(ST12)。接着,测量装置1A通过收发部3接收终端11a响应而发信的数据包(ST13)。然后,测量装置1A中,显示控制部5经由虚拟基站控制部4获取显示于显示部6的信息中来自终端11a的数据包中所包含的信息(ST14)。接着,测量装置1A中,显示控制部5经由虚拟基站控制部4获取显示于显示部6的信息中根据来自终端11a的数据包中所包含的信息而显示信息确定部13确定的信息(ST15)。而且,显示部6例如以图29所示的显示方式显示显示控制部5所获取的信息(ST16)。
接着,参考图3的流程图对终端11a发信时的显示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测量装置1A中,若通过虚拟基站控制部4的控制在收发部3中接收终端11a发信的数据包(ST21),则显示控制部5经由虚拟基站控制部4获取显示于显示部6的信息中来自终端11a的数据包中所包含的信息(ST22)。接着,测量装置1A中,显示控制部5经由虚拟基站控制部4获取显示于显示部6的信息中预先设定于测量装置1A的信息(ST23)。接着,测量装置1A中,显示控制部5经由虚拟基站控制部4获取显示于显示部6的信息中根据来自终端11a的数据包中所包含的信息而显示信息确定部13确定的信息(ST24)。而且,显示部6例如以图29所示的显示方式显示显示控制部5所获取的信息(ST25)。
另外,也能够采用在测量装置中具备收发部3,并且通过具备操作部2、虚拟基站控制部4、显示控制部5及显示部6的控制PC对测量装置进行外部控制的结构,而不是将操作部2、收发部3、虚拟基站控制部4、显示控制部5及显示部6设为一体的结构。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中的终端11a的测量动作及该测量所涉及的NR测量关联信息的显示处理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对终端11a的测量动作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作为具有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相等的功能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的连接结构的图。尤其示出了通过网络24连接了模拟非独立组网NR网络的NR区域内的基站的通信功能的NR用测量装置20、与NR用测量装置20分体构成且模拟非独立组网NR网络的LTE区域内的基站的通信功能的LTE用测量装置21以及集中控制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的控制装置22的结构例。NR用测量装置20具备在NR基站与终端11a之间收发信号的第1收发部(例如,相当于图1中的收发NR通信标准的信号的收发部3),LTE用测量装置21具备在LTE基站与终端11a之间收发信号的第2收发部(例如,相当于图1中的收发LTE通信标准的信号的收发部3)。在具有这种连接状态的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中,控制装置22经由网络24也与外部服务器即应用程序服务器23连接。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构成本发明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
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与包含保持测量对象即终端11a(参考图4中的“UE”)的保持机构的测量机构部25相连。测量机构部25例如具有如下结构,即,将测量对象即终端11a、与内置于该终端11a的未图示的天线以规定的无线频率信号能够相互通信的测量用天线(发送用天线及接收用天线)例如容纳于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载)暗室25a内。NR用测量装置20在mmW的频域中与OTA暗室25a内的天线连接,LTE用测量装置21与设置于OTA暗室25a内的终端11a有线连接。虽然未图示,但在Sub6GHz的频域中,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经由RFSwitching Box(射频转换盒)等与终端11a有线连接。
控制装置22例如作为通过个人计算机(PC)等计算机装置集中控制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的控制PC而发挥功能。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22例如具有控制部31、操作部32及显示部33。控制部31具有CPU31a、存储部31b及外部接口(I/F)部35。CPU31a例如通过执行存储于存储部31b的程序而实现后述的设定控制部30a、模拟通信控制部30b、测量控制部30c及显示控制部30d。操作部32及显示部33具有与上述的操作部2及显示部6相等的结构。外部接口(I/F)部31c发挥用于经由网络24连接控制装置22与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的接口功能。
在控制装置22中,CPU31a具有设定控制部30a、模拟通信控制部30b、测量控制部30c、显示控制部30d及假想连接端30e。
设定控制部30a进行用于测量终端11a的脚本(包含模拟通信对象的基站)的设定或仿真/参数等的各种设定处理。模拟通信控制部30b按照上述的脚本,执行按照仿真/参数模拟了预先设定有用于进行模拟通信的组合的NR基站及LTE基站与测量对象的终端11a之间的通信的模拟通信动作。
测量控制部30c进行用于在模拟通信动作中获取在NR基站及LTE基站与终端11a之间收发的信号而通过测量部测量该终端11a是否正常进行动作的控制。
显示控制部30d实施如下显示控制,即,将基于模拟通信动作中在终端11a与NR基站及LTE基站之间收发的信号的与该终端11a的测量相关的测量关联信息(用于掌握进行模拟通信的基站的组合或使用载波等的信息)对无线接入方式(RAT)的类别建立对应关联并显示于显示部33。
控制装置22的设定控制部30a、模拟通信控制部30b及测量控制部30c相当于图1的虚拟基站控制部4。控制装置22的显示控制部30d相当于图1所示的显示控制部5及NR测量关联显示部6e。控制装置22的假想连接端30e相当于图1的假想连接端12。
并且,在图4所示的连接结构中,控制装置22、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分别构成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与第1通信标准对应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及与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
接着,参考图6、图7及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的终端11a的测量所涉及的NR测量关联信息的显示处理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参考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终端11a的测量开始之前(终端测量参数设定阶段)的显示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中,需要在终端11a的测量之前进行RAT小区数量或仿真/参数的设定。在具有图4所示的连接结构的测量装置1A中,若从操作部32输入终端11a的测量请求,则控制装置22的显示控制部30d将NR及LTE测量所涉及的例如图11、图12所示的画面结构的主画面33a(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a4未显示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部33(步骤S31)。
在显示有主画面33a的状态下,显示控制部30d判定是否输入了RAT小区数量设定请求(步骤S32)。在此,当判定为尚未输入RAT小区数量设定请求时(步骤S32中“否”),使处理转到步骤S37。
相反,当判定为输入了RAT小区数量设定请求时(步骤S32中“是”),接着,显示控制部30d将主画面33a的下位层次的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显示于显示部33(步骤S33)。如图13所示,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例如具有仿真模型设定区域(RAT小区数量设定画面)33b1(参考图14)及仿真模型显示区域33b2(参考图15)。
在显示有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的状态下,设定控制部30a根据来自操作部32的输入执行RAT小区数量的设定处理及仿真模型设定确认处理(步骤S34)。
并且,显示控制部30d一边执行步骤S34中的上述设定处理,一边判定是否输入了仿真/参数的设定请求(步骤S35)。仿真/参数的设定请求例如能够通过对在主画面33b中设置于画面右端部分的选项卡41a、41b中的任一个进行选择操作来进行。在此,当判定为尚未输入仿真/参数的设定请求时(步骤S35中“否”),使处理转到步骤S37。
相反,当判定为输入了仿真/参数的设定请求时(步骤S35中“是”),显示控制部30d例如在主画面33a上显示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a4(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的显示区域)(参考图9、图10),设定控制部30a在该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上接收来自操作部32的操作输入并且执行仿真/参数的设定处理(步骤S36)。作为在进行该设定处理时显示于主画面33a上的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a4,根据仿真/参数的设定请求是否为基于选项卡41a、选项卡41b中的任一个选择操作的请求,显示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参考图9)或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参考图10)。
在步骤S36中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或33c2的显示处理中,或该显示处理结束之后,例如在返回到主画面33a的显示的状态下,显示控制部30d判定是否输入了命令确认设定内容的设定确认请求(步骤S37)。在此,当判定为尚未输入设定确认请求时(步骤S37中“否”),使处理转到步骤S39。
相反,当判定为输入了设定确认请求时(步骤S37中“是”),显示控制部30d将与请求内容相应的设定确认画面显示于显示部33(步骤S38)。
关于上述步骤S37、S38的处理,当在步骤S37中输入了仿真设定确认请求时,显示控制部30d在步骤S38中例如显示具有包含图14所示的仿真模型设定区域(RAT小区数量设定画面)33b1及图15所示的仿真模型显示区域33b2的画面结构的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参考图13)。并且,当在步骤S37中输入了连接参数确认请求时,显示控制部30d在步骤S38中根据后述的基站选择工具栏45及显示指令工具栏47的按压操作,例如显示具有图11或图12所示的画面结构的连接参数确认画面33a5。并且,当在步骤S37中输入了连接确认/支持请求时,显示控制部30d在步骤S38中例如显示具有图16所示的画面结构的连接确认/支持请求画面33d。
在上述步骤S38中显示了各种设定确认画面的状态下,显示控制部30d判定是否输入了命令结束处理的结束请求(步骤S39)。在此,当判定为尚未输入结束请求时(步骤S39中“否”),显示控制部30d按照使处理返回的命令返回到步骤S31,在显示了主画面33a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该步骤S31以后的处理。
相反,当判定为输入了结束请求时(步骤S39中“是”),显示控制部30d结束终端测量参数设定阶段下的上述一系列显示控制。
接着,对图6所示的一系列显示控制所涉及的各步骤中显示的主画面33a(参考图9~图12)、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及33c2(参考图9、图10)、连接参数确认画面33a5(参考图11、图12)、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参考图13、图14、图15)以及连接确认/支持请求画面33d(参考图12)的显示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9、图10所示,图6的步骤S31中显示的主画面33a具有序列显示区域33a1、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PDN信息显示区域33a3及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a4。并且,在主画面33a例如在画面的右侧端部设置有用于识别通信标准的选项卡41a、41b。
选项卡41a、41b分别为用于显示与NR对应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参考图9)及与LTE对应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参考图10)的通信标准选择用选项卡(操作工具)。选项卡41a、41b为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通信标准即NR或第2通信标准即LTE对应地各设置1个的选项卡,而不是如以往的基站识别选项卡40(参考图31~图33)分别与基站对应地设置的选项卡。
在图9、图10所示的主画面33a中,序列显示区域33a1具有与图29所示的显示部6的结构中的序列显示部6a相等的功能,是显示测量对象的终端11a处于“Power Off(电源“关”)”、“Detach(位置登录解除)”、“(Registration(位置登录)”、“Idle(待机状态)”、“Origination(发信)”、“Termination(来信)”、“Communication(通信状态)、“UE(userequipment)Release(终端切断)”、“NW(network)Release(连接端切断)”及“Handover(切换)”等中的哪一序列状态(状态)的区域。
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为显示终端11a与经由测量装置1A的假想连接端(非独立组网NR)的连接状态的区域。该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在尚未设定RAT小区数量的阶段中不进行连接状态的显示。相对于此,进行RAT小区数量的设定之后,显示与该设定内容相应的连接状态。连接状态作为使用模仿了与NR区域内的设定小区对应的NR基站小区(以下,NR小区)的NR小区图标及模仿了与LTE区域内的设定小区对应的LTE基站小区(以下,LTE小区)的LTE小区图标而模仿了2个小区的连接状态的图像来显示。
PDN信息显示区域33a3为显示测量对象即终端11a经由基站与网络连接之后该终端11a经由成为该网络的连接端的多个(例如最多8种)PDN(分组数据网络)实施的数据包通信(例如,音频通话等)所涉及的信息的区域。
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a4是作为在设定RAT小区数量之后,用于设定与所设定的NR小区及LTE小区相关的仿真/参数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的显示区域。仿真/参数设定画面有对NR基站(NR小区)设定仿真/参数时使用的例如具有图9所示的显示方式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及设定与LTE小区相关的仿真/参数时使用的例如具有图10所示的显示方式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33c2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
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参考图9)能够通过在设置于主画面33a的选项卡41a、41b中例如选择(点击)选项卡41a来显示。另一方面,图10所示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能够通过点击另一个选项卡41b来显示。
参考图9及图10进一步对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33c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图9中,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具有1个设定项目栏43及多个基站识别栏44从画面左端向画面右端排列成横一列的画面结构。设定项目栏43为与仿真/参数相关的多个设定项目配置成纵向排列的结构,各基站识别栏44具有分别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对应的设定栏配置成纵向排列的结构。另外,基站识别栏44的数量相当于相同通信标准(图9的例子中为NR)的基站的数量。即,基站识别栏44为与编号1至编号N的NR基站对应的基站识别栏44a、44b、44c、44d、……横向排列的结构。
具有上述画面结构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中,能够对编号1至编号N的NR基站进行关于设定项目栏43内的各设定项目的仿真/参数的设定及确认。
相同地,图10所示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具有1个设定项目栏43及多个基站识别栏44从画面左端向画面右端排列成横一列的画面结构。在此,基站识别栏44为与相同通信标准(图10的例子中为LTE)的编号1至编号N的基站(LTE基站)对应的基站识别栏44a、44b、44c、……横向排列的结构。具有上述画面结构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中,能够对编号1至编号N的LTE基站进行关于设定项目栏43内的各设定项目的仿真/参数的设定及确认。
在图9所示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中,设定项目栏43内的设定项目大体分为在NR及LTE中共同的共同项目(“Common”)和在NR中固有的固有项目(“NR”)。作为共同项目,例如设置有TemplateCell、Cell Name、TRx Ref point、DL Ref Power、UE Rx Power、DLPathloss、UL RefPower、UE Tx Power、UL Pathloss、MCC、MNC、Call Identity、E-PLMNList、EmergencyNumber List、Cell Barred及Access Class Barred等。
关于固有项目,设置有RS EPRE、Uplink Target Power Density、Duplex Mode、NRBand、Channel(DL)、Frequency(DL)、Reference Point A(DL)、Channel(UL)、Frequency(UL)、Reference Point A(UL)、DL Subcarrier Spacing、UL Subcarrier Spacing、DLBandWidth、UL BandWidth、TDD Configuration、Reference Subcarrier Spacing、DL/ULPeriodicity、Number of DL Slots、Number of UL Slots、Number of DL Symbols、Numberof UL Symbols、TDD Configuration Dedicated、Mode及Slot List等。
相同地,在图10所示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中,关于设定项目栏43内的设定项目,也大体分为在NR及LTE中的共同项目(“Common”)和在LTE中固有的固有项目(“LTE”)。作为共同项目,设置有Template Cell、Cell Name、TRx Ref point、DL Ref Power、UE RxPower、DL Pathloss、ULRef Power、UE Tx Power、UL Pathloss、MCC、MNC、Call Identity、IMS Emergency Support、E-PLMN List、Emergency Number List、Cell Barred、AccessClass Barred及LTEAccess Class Barred等。
关于固有项目,设置有RS EPRE、Uplink Target Power Density、MME Group ID、MME Code、TAC、Duplex Mode、E-UTRA Band、Channel(DL)、Frequency(DL)、Channel(UL)、Frequency(UL)、DL Band Width、UL BandWidth、Number of DL Antennas、TransmissionMode、DL Modulation Order、UL Modulation Order、Physical Cell ID、PHICH Resouce、CFI、UL/DL Configuration及Special Subframe Configuration等。
在显示有图9所示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的状态下,用户在基站识别栏44a、44b、44c、……中的各设定栏中,关于和与该基站识别栏44a、44b、44c、……对应的各NR基站相关的上述的共同项目及固有项目的设定项目,能够设定所期望的值(仿真/参数值)。此时的设定操作例如能够通过从操作部32输入所期望的设定值来进行。
相同地,在显示有图10所示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的状态下,用户在基站识别栏44a、44b、44c、……中的各设定栏中,关于和与该基站识别栏44a、44b、44c、……对应的各LTE基站相关的上述的共同项目及固有项目的设定项目,能够设定所期望的值。
如上所述,具有图9、图10所示的画面结构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33c2能够通过点击选项卡41a或选项卡41b显示(打开)于主画面33a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上,另一方面,通过进行规定的非显示选择操作(例如,再次点击选项卡41a或41b等),能够设为非显示(关闭)。
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33c2在主画面33a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上打开的状态下,在同一画面内排列显示使用后述的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参考图13、图14、图15)事先设定于各NR基站或各LTE基站的基站识别栏44a、44b、44c、……的设定栏内的设定内容。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选项卡41a或选项卡41b的选择操作,能够实施关于所设定的所有NR基站或LTE基站的仿真/参数的设定及设定确认。
根据图9、图10所示的主画面33a的结构,并参考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图6的步骤S36中的仿真/参数设定处理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图7所示的仿真/参数设定处理通过在主画面33a的显示中接收选项卡41a或选项卡41b的选择操作而开始。若接收选项卡41a或选项卡41b的选择操作(步骤S36a),则显示控制部30首先检查选项卡41a或选项卡41b中的哪一个被选择,根据该检查结果,判定所选择的通信标准是NR还是LTE(步骤S36b)。
在此,当判定为所选择的通信标准是NR时(步骤S36b中为“NR”),显示控制部30将NR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参考图9)显示于主画面33a上(步骤S36c)。
接着,设定控制部30a按每个设定项目接收在该显示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上来自用户的与NR相关的仿真/参数的设定值的输入,并通过将该设定值存储于对应的各设定栏,执行仿真/参数的设定处理(步骤S36e)。
另一方面,当判定为在上述步骤S36b中选择的通信标准是LTE时(步骤S36b中为“LTE”),显示控制部30将LTE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参考图10)显示于主画面33a上(步骤S36d)。接着,设定控制部30a按每个设定项目接收在该显示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上来自用户的与LTE相关的仿真/参数的设定值的输入而实施仿真/参数的设定处理(步骤S36e)。
在实施上述步骤S36e中的NR或LTE的仿真/参数设定处理中,显示控制部30判定是否发出了仿真/参数设定结束的命令(上述非显示选择操作)(步骤S36f)。在此,若判定为未发出仿真/参数设定结束的命令(步骤S36f中“否”),则设定控制部30a继续实施NR或LTE的仿真/参数设定处理(步骤S36e)。
相反,若判定为发出了仿真/参数设定结束的命令(步骤S36f中“是”),则显示控制部30d将显示中的NR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或LTE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设为非显示(步骤S36g),并结束一系列仿真/参数设定处理。
根据图7中的仿真/参数设定处理,根据选项卡41a、41b的选择而显示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或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分别为NR基站及LTE基站的仿真/参数的设定栏排列显示的画面。由此,用户能够在显示有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或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的状态下在同一画面上一边确认其他NR基站或LTE基站的设定内容一边接收新的设定值的输入。
接着,对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33c2被设为非显示时(非显示时)的主画面33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关闭了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时的主画面33a的画面结构的图,图12示出了关闭了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时的主画面33a的画面结构。
如图11、图12所示,主画面33a在关闭了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33c2的状态下能够显示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的整个区域。
在图11、图12所示的主画面33a中,在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的最上部以在画面上沿横向且沿上下配置的方式设置有分别为各1个的基站选择工具栏45及显示指令工具栏47。基站选择工具栏45具有用于将在该时间点所设定的任意的NR基站或LTE基站分别单独作为连接确认端来指定的多个基站选择选项卡46。在该例子中,作为基站选择选项卡46设置有分别与具有“NR1”、“NR2”、“NR3”、“NR4”的识别信息的NR基站对应的4个NR用基站选择选项卡46a、46b、46c、46d及分别与具有“LTE1”、“LTE2”、“LTE3”的识别信息的LTE基站对应的3个LTE用基站选择选项卡46e、46f、46g。
基站选择工具栏45通过按下基站选择选项卡46a、46b、46c、46d、46e、46f、46g中的1个,能够将与该按下的基站选择选项卡46对应的NR基站或LTE基站作为连接确认端来指定(选择)。
基站选择工具栏45并不限于7个基站选择选项卡46,可以是6个以上,或也可以是少于6个的数量。并且,关于NR用及LTE用的数量的分配能够任意地设定。
显示指令工具栏47为用于输入用于显示通过基站选择工具栏45选择的连接确认端(NR基站或LTE基站)的连接参数的指令的工具。
根据具有上述画面结构的主画面33a,用户在按下了基站选择工具栏45的所期望的基站选择选项卡46的基础上,按下显示指令工具栏47,由此能够将与所按下的基站选择选项卡46对应的NR基站或LTE基站与移动通信终端(终端11a)的连接参数以图形(图像)来显示于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内。
作为一例,在图11中举出了如下例子,即,通过以“NR1”来识别的NR基站指定为连接确认端,在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的左上方区域确保连接参数确认画面33a5,在该连接参数确认画面33a5内以图形来显示有该NR基站与此时的被试验对象物(图中以符号“UE”来表示,且相当于终端11a。)之间的连接参数。
并且,在图12中举出了如下例子,即,通过选择以“LTE1”来识别的LTE基站,在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的左上方区域确保连接参数确认画面33a5,在该连接参数确认画面33a5内以图形来显示有该LTE基站与此时的终端11a之间的连接参数。
在图11、图12中,作为显示于连接参数确认画面33a5内的连接参数的例子,举出终端11a中的无线的收发功率(输出)和发送及接收的数据包的通信速度等。
同样地,在图11、图12中,当以“NR2”、“NR3”、“NR4”来识别的NR基站指定为连接确认端时,或以“LTE1”、“LTE2”、“LTE3”来识别的LTE基站指定为连接确认端时,在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的连接参数确认画面33a5内能够以图形来显示该NR基站或LTE基站与此时的终端11a之间的连接参数。
在图32及图33所涉及的以往的连接参数的显示方式中,选择2个以上的操作工具栏48,由此显示的各连接参数显示区域49有时也占有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m2的整个区域,在该情况下,画面变得极难查看,从而也可能会发生看不到想看的部分的状况。并且,在设定仿真/参数之后,为了确认基站中的与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连接参数,而纵向排列显示与所设定的基站的数量相同的数量的操作工具栏48,根据各操作工具栏48的选择,显示所对应的各基站的连接参数显示区域49,因此与所选择的操作工具栏48对应的连接参数显示区域49多层显示,从而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m2变得混杂而不易查看画面,连接参数的确认变得困难。
另一方面,在图11、图1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在关闭了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33c2的状态的主画面33a中,通过基站选择工具栏45上的多个基站选择选项卡46(46a、46b、46c、46d、46e、46f、46g)的选择操作,在连接参数确认画面33a5中通过图形(图像)能够确认分别与该选择操作的各基站选择选项卡46对应的所有的基站(分别以“NR1”、“NR2”、“NR3”、“NR4”、“LTE1”、“LTE2”、“LTE3”来识别的选项卡)与终端11a之间的连接参数。因此,能够避免如具有与基站数量对应的数量的工具栏而且显示多个基站的连接参数的以往系统那样画面被工具栏覆盖而变得不易查看,并且也能够轻松地进行连接参数的确认操作。
具有上述结构的主画面33a通过显示控制部30d的显示控制显示于显示部33(参考图6的步骤S31)。此时,当已设定有RAT小区数量时,显示控制部30d根据上述基站选择选项卡46的选择,例如以图9、图10所示的方式对主画面33a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显示与该选择的基站(小区)相关的连接状态。
在此,显示控制部30d成为如下方式,即,显示表示与NR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NR小区)的1个NR小区图标(第1小区图标)及表示与LTE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1个LTE小区图标(第2小区图标),并且以与NR小区图标建立关联地将和与NR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数量相同的个数的图形排列成一列的状态显示,且以与LTE小区图标建立关联地将和与LTE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数量相同的个数的图形排列成一列的状态显示。
并且,显示控制部30d成为如下方式,即,作为图形显示矩形框,并且按每个矩形框将用于识别与NR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编号及用于识别与LTE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编号显示于各自的框内。而且,也可以设为如下方式,即,上述图形表示将矩形框设为一面的箱形状,且图形以纵向层叠的方式显示。
具体而言,在图9、图10的例子中,显示控制部30d在显示于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内的NR区域内的连接状态及LTE区域内的小区连接的状态中,关于NR区域内的连接状态,与表示NR区域内的基站(NR小区)的1个NR小区图标相邻地将参与终端11a测量的该NR区域内的与NR小区对应的数量的箱形状(将矩形框设为一面的箱形状)以纵向层叠的状态显示。在该例中,所设定的NR小区为2台,因此2个箱形状作为纵向层叠的状态的图像来显示。在各箱形状的矩形框内记载有表示NR小区的基站编号的数值。并且,对NR小区图标标注有表示区域类别的“NR”符号。
并且,显示控制部30d关于LTE区域内的连接状态,与表示LTE区域内的基站(LTE小区)的1个LTE小区图标相邻地将参与终端11a测量的该LTE区域内的与LTE小区对应的数量的箱形状以纵向层叠的状态显示。在该例中,所设定的LTE小区为3台,因此3个箱形状作为纵向层叠的方式的图像来显示。在各箱形状的矩形框内记载有表示LTE小区的基站编号的数值。并且,对LTE小区图标标注有表示区域类别的LTE的符号“L”。
根据与所设定的NR小区及LTE小区相关的连接状态的图9、图10所示的显示方式,即便对NR区域及LTE区域中设定的小区数量增加,NR小区图标及LTE小区图标也不会增加,从而显示于各区域内的矩形框的区域也不会扩展。并且,显示各区域内的矩形框的区域即便根据矩形框层数的增加而纵向扩展,与堆积模仿了基站形状的小区图标的情况相比,也能够抑制扩展。并且,也可以是在小区图标的上部或下部横向排列矩形框的方式。并且,并不限定于一列,也可以是多列。
在图9、图10中,举出了与NR小区图标及LTE小区图标建立关联地显示分别与NR区域内的基站数量及LTE区域的基站数量对应的数量的矩形框的例子,但代替矩形框,也可以设为将各种图形纵向层叠的方式或以横向排列状态显示的方式。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中,显示控制部30d成为如下方式控制,即,将根据用于仿真NR通信标准的通信的脚本(用于模拟通信动作的小区的组合的设定)而数量发生变动的参与终端11a测量的NR区域及LTE区域内的所有小区(NR小区及LTE小区)显示于规定尺寸的显示区域内。
图6的步骤S33中显示的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参考图13)例如包含在图14中表示其放大画面结构的RAT小区数量设定画面(RAT小区数量设定区域)33b1。显示控制部30d根据基于主画面33a上的选项卡(GUI工具)的仿真模型设定请求操作,能够显示包含RAT小区数量设定画面33b1的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中,显示控制部30d关于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上的RAT小区数量设定画面33b1,如图13、图14所示,作为配置有用于按每个RAT的类别NR或LTE选择小区数量的工具的图像来显示。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30d以如下画面结构来显示RAT小区数量设定画面33b1,该画面结构具有:RAT栏35a,横向排列配置有表示RAT(无线接入技术;区域类别)为NR的单一NR小区图标及表示RAT为LTE的单一LTE小区图标;及小区栏35b,用于按照脚本选择每个RAT的小区数量的小区数量选择工具设置于分别与NR小区图标及LTE小区图标对应的位置。
并且,在图13、图14所示的显示方式中,在夹着NR小区图标及LTE小区图标的各小区数量选择工具的上下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设置有RAT名称栏35c,在该RAT名称栏35c中分别竖写标记有与NR小区图标及LTE小区图标对应的RAT名称即“NR”、“LTE”。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的RAT小区数量设定画面33b1具有RAT栏35a、小区栏35b及RAT名称栏35c,且为操作小区栏35b内的小区数量选择工具而选择相符的RAT小区数量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小区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也无需扩展显示区域。并且,由于是简单的画面结构,因此易于查看并且能够轻松地进行小区数量的设定。
在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参考图13)除了上述的RAT小区数量设定画面33b1(参考图14)以外,例如还设置有在图15中表示其放大画面结构的仿真模型显示区域33b2。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中,如图15所示,显示控制部30d关于仿真模型显示区域33b2,进行在设置分别与NR及LTE对应的显示区域35d、35e的画面结构中的显示。而且,显示控制部30d成为如下方式,即,对具有上述画面结构的仿真模型显示区域33b2,在与NR对应的显示区域35d以对1个NR小区图标标注了与设置于该NR区域内的小区数量对应的数值的方式显示,在与LTE对应的显示区域35e以对1个LTE小区图标标注了与设定于该LTE内的小区数量对应的数值的方式显示。
图15示出了选择设定1个NR小区及3个LTE小区时的显示方式。在该情况下,显示控制部30d关于显示区域35d,以对一并记载有与NR对应的简略符号“N”的NR小区图标标注了表示NR小区数量为1台的“×1”的符号的方式进行显示。并且,显示控制部30d关于显示区域35e,以对一并记载有与LTE对应的简略符号“L”的LTE小区图标标注了显示LTE小区数量为3台的“×3”的符号的方式进行显示。
如此,显示控制部30d成为如下方式,即,显示分别与NR及LTE对应的1个NR小区图标(第1小区图标)及1个LTE小区图标(第2小区图标),还显示具有分别与NR基站及LTE基站对应的显示区域35d、35e的仿真模型显示区域33b2,在显示区域35d显示对1个NR小区图标标注了与NR基站数量对应的数值的状态,在显示区域35e显示对1个LTE小区图标标注了与LTE基站数量对应的数值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设为在仿真模型显示区域33b2以与NR及LTE的RAT另行地分别组合了1个图标与小区数量(数值)的方式显示仿真模型,因此即使在NR小区及LTE小区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掌握所有小区。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具有RAT小区数量设定区域33b1(RAT小区数量设定画面)及仿真模型显示区域33b2,用户能够在仿真模型设定画面33b上确认仿真模型并且进行仿真模型的设定。
图6的步骤S36中的仿真/参数设定中所使用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例如存在图9所示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及图10所示的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并且分别通过对主画面33a的选项卡41a或选项卡41b进行选择操作(点击),能够作为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a4来显示于主画面33a上。用户能够使用该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33c2进行与NR或LTE相关的上述各种参数的设定。
在图16中示出了在图6的步骤S37中输入了连接确认/支持请求时在步骤S38中显示的连接确认/支持请求画面33d的一例。图16尤其示出了在图4所示的连接状态下连接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后运用时通过控制装置22显示于显示部33的连接确认/支持请求画面33d的例子。
如图16所示,连接确认/支持请求画面33d具有相邻地显示如下图像的画面结构:第1接线图像33d1,模仿了NR用测量装置20的前表面面板及背面面板的外观结构,且能够切换前表面面板与背面面板;及第2接线图像33d2,模仿了LTE用测量装置21的前表面面板及背面面板的外观结构,且能够切换前表面面板与背面面板。
连接确认/支持请求画面33d成为如下方式,即,分别与第1接线图像33d1及第2接线图像33d2的前表面面板及背面面板中的各自的连接端子的图像对应地以标记该连接端子的连接端名称的状态显示对该连接端子的连接端的连接状态。
控制装置22的显示控制部30d成为如下方式,即,通过对第1接线图像33d1及第2接线图像33d2各自的前表面面板及背面面板的各连接端子的图像标注根据在图6的步骤S36中设定的仿真/参数的设定内容(脚本)而发生了变更的连接端名称,显示作为接线图发挥功能的图像。
在图16的例子中,对第1接线图像33d1的背面面板(前表面面板也相同)的各连接端子的图像例如标注有BTS1 Ant#1Tx/Rx、BTS2 Ant#1Tx/Rx等对方端名称。并且,对第2接线图像33d2的前表面面板(背面面板也相同)的各连接端子的图像例如标注有LTE1 Ant#1Tx/Rx~LTE3 Ant#1Tx/Rx、LTE1 Ant#2Tx~LTE3 Ant#2Tx等对方端名称。该连接确认/支持请求画面33d的显示内容作为包含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和与测量对象即终端11a所具有的天线对应的测量用天线(NR用天线及LTE用天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接线图而发挥功能。
如此,显示控制部30d具有显示至少包含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和与测量对象即终端11a的天线对应的测量用天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接线图的功能。
并且,在图16的例子中,在第1接线图像33d1的背面面板的各连接端子(与前述的连接端子不同)的图像中例如存在标注有Ethernet、Sync Output等连接端名称且提示和与第2接线图像对应的LTE用测量装置21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显示,或标注有Control等连接端名称且提示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与控制装置22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显示。因此,显示控制部30d还具有显示还包含NR用测量装置20与LTE用测量装置21之间的连接状态以及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与控制装置22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接线图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接线图设为图16所示的显示方式,因此容易掌握连接状态,从而能够轻松且迅速地进行连接工作。
接着,参考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终端11a的测量执行阶段下的显示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在具有图4所示的连接结构的测量装置1A中,在控制装置22中结束RAT小区数量的设定、仿真模型的设定及确认、仿真/参数的设定(参考图6的S34~S36)的处理之后,例如,在返回到主画面33a的显示的基础上(步骤S41),在控制装置22的测量控制部30c中,判定是否从操作部32输入了终端11a的测量开始的命令(步骤S42)。在此,当判定为尚未输入测量开始的命令时(步骤S42中“否”),转到步骤S47的处理。
相反,当判定为输入了测量开始的命令时(步骤S42中“是”),测量控制部30c集中控制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21而开始终端11a的测量(步骤S43))。在进行终端11a的测量时,测量控制部30c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脚本模拟非独立组网NR内的各基站的动作的方式驱动控制NR用测量装置20及LTE用测量装置,并且读取在与测量对象即终端11a之间收发的信号(步骤S44),根据所读取的信号进行终端11a的测量。另一方面,显示控制部30d反映在步骤S43中读取的信号而进行对主画面33a等的测量关联信息的变更显示(步骤S45)。
作为步骤S45中的变更显示的例子,显示控制部30d在主画面33a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显示非独立组网NR网络内的NR区域及LTE区域各自的连接状态。具体而言,如图9~图12所示,显示控制部30d例如与模仿了NR区域及LTE区域各自的基站的各BTS图标相邻地将和与这次测量中所设定的各区域对应的基站的台数相应的矩形框分别以纵向重叠的状态显示。
在显示有步骤S45中显示变更的主画面33a的状态下,显示控制部30d监视是否选择操作(点击)了主画面33a的连接状态区域33a2(步骤S45)。在此,当判定为尚未点击主画面33a的连接状态区域33a1时(步骤S45中“否”),转到步骤S47的处理。
相反,当判定为点击了主画面33a的连接状态区域33a2时(步骤S45中“是”),例如,将图17所示的DC运用确认画面33e显示于显示部33(步骤S46)。DC运用确认画面33e具有图形显示DC的运用状况的DC运用状况显示区域33e2。在图17的例子中,显示控制部30d将DC运用状况显示区域33e2设为对象而分别将NR区域内的基于DC方式的运用方式及LTE区域内的基于CA方式的运用方式作为图形来显示。
另外,在步骤S46的显示处理中,也能够显示与DC运用确认画面33e不同的画面结构的DC运用确认画面33f(参考图18)。在该DC运用确认画面33f中,也在DC运用状况显示区域33e2内将NR区域内的基于DC方式的运用方式及LTE区域内的基于CA方式的运用方式作为图形来显示。
在步骤S46中的DC运用确认画面33e(或33f)的显示处理中,或该显示处理结束之后,例如,在返回到主画面33a的显示的状态下,显示控制部30d判定是否输入了命令确认与终端11a的测量相关的运用状况的运用确认请求(步骤S47)。在此,当判定为尚未输入运用确认请求时(步骤S47中“否”),使处理转到步骤S49。
相反,当判定为输入了运用确认请求时(步骤S47中“是”),显示控制部30d将与请求内容相应的运用确认画面显示于显示部33(步骤S48)。
关于图8的步骤S47、S48的处理,当在步骤S47中例如输入了测试用例确认请求时,显示控制部30d在步骤S48中例如显示如图19所示的测试用例确认画面33g。并且,当在步骤S47中例如输入了分量确认请求时,显示控制部30d在步骤S48中例如显示如图20所示的分量确认画面33h。另外,关于上述分量确认请求,例如也能够显示如图21所示的分量确认画面33i。
并且,显示控制部30d成为如下方式,即,当在步骤S47中例如输入了功率特性确认请求时,在步骤S48中例如显示如图22所示的功率特性确认画面33j,并且当在步骤S47中例如输入了吞吐量确认请求时,在步骤S48中例如显示如图23所示的吞吐量确认画面33k。
在上述步骤S48中显示了各种运用确认画面的状态下,显示控制部30d判定是否输入了命令结束处理的结束请求(步骤S49)。在此,当判定为尚未输入结束请求时(步骤S49中“否”),显示控制部30d按照使处理返回的命令返回到步骤S41,在显示了主画面33a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该步骤S41以后的处理。
相反,当判定为输入了结束请求时(步骤S49中“是”),显示控制部30d结束终端11a的测量阶段下的上述一系列显示控制。
接着,对图8所示的一系列显示控制所涉及的DC运用确认画面33e及33f(图17及参考图18)、测试用例确认画面33g(参考图19)、分量确认画面33h及33i(参考图20及图21)、功率特性确认画面33j(参考图22)以及吞吐量确认画面33k(参考图23)的显示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上述步骤S46中显示的DC运用确认画面33e(参考图17)、33f(参考图18)均能够在开始终端11a的测量之后例如通过对主画面33a(参考图8)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中的NR小区图标及LTE小区图标的显示区域附近进行点击操作来显示。DC运用确认画面33e、33f分别具有运用数据显示区域33e1及运用图形显示区域33e2。DC运用确认画面33e及DC运用确认画面33f为与DC运用相关的设定不同的用例中的显示例,不存在画面结构上的差异。DC运用确认画面33e示出了容易查看运用数据显示区域33e1的滚动状态,DC运用确认画面33f示出了容易查看运用图形显示区域33e2的滚动状态。
如图17、图18所示,在DC运用确认画面33e、33f中,运用数据显示区域33e1具有NR运用数据显示区域及LTE运用数据显示区域。在NR运用数据显示区域显示聚合该NR区域内的不同的基站的CC的基于DC方式的运用方式所涉及的详细数据。在LTE运用数据显示区域显示聚合该LTE区域内的相同的基站的CC的基于CA方式的运用方式所涉及的详细数据。
并且,在DC运用确认画面33e、33f中,NR区域内的基于DC方式的运用方式及LTE区域内的基于CA方式的运用方式使用表示各自的运用方式的图形图像显示于运用图形显示区域33e2。例如,在图17所示的DC运用确认画面33f的运用图形显示区域33e2显示有对NR小区图标标注了1个矩形框另一方面对LTE小区图标标注了3个矩形框的图像,并且显示有表示与对NR小区图标标注的矩形框对应的基站和分别与对LTE小区图标标注的3个矩形框对应的3台基站分别与模仿了终端11a的用户装置UE相互通信的情况的图形图像。关于图17所示的DC运用确认画面33e的运用图形显示区域33e2,虽然在滚动位置上难以查看,但显示有相同种类的图形图像。
如此,显示控制部30d具有显示表示NR区域内的基于DC方式的运用方式及LTE区域内的基于CA方式的运用方式的图形图像的显示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为图17、图18的运用图形显示区域33e2内所示的显示方式,能够轻松地掌握非独立组网NR中的DC方式及CD方式的运用状况。
作为在图8的步骤S48中能够显示的画面,有测试用例确认画面33g(参考图19)、分量确认画面33h及33i(参考图20及图21)、功率特性确认画面33j(参考图22)以及吞吐量确认画面33k(参考图23)。
测试用例确认画面33g为从NR小区或LTE小区中设定任意的小区并且试验性地实施终端11a的测量而用于确认该设定的小区的无线状况的画面。测试用例确认画面33g例如在上述的试验性测量的执行中,根据主画面33a中的选项卡选择操作能够在该主画面33a上的规定区域以图19所示的状态来显示。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中,若进行上述选项卡选择操作,则显示控制部30d根据RAT小区数量的设定内容及从虚拟基站控制部4的NR测量关联信息确定部13k输入的信号,作为测试用例将表示设定中的NR小区或LTE小区的无线状况的图形图像以图19所示的方式来显示。
尤其图19所示的测试用例确认画面33g为与LTE小区相关的画面。此时,显示控制部30d描绘对标注有LTE的简略符号“L”的LTE小区图标标注了由RAT名称“LTE”及该LTE小区的基站编号(BTS编号)构成的标签文本(识别信息)的图形图像。在图19的例子中,显示有对LTE小区图标标注了“LTE1”的标签文本的图形图像。图形图像包含作为测试用例显示设定中的小区的例如椭圆状的无线范围的线段。
相同地,显示控制部30d关于作为测试用例设定有NR小区时的测试用例确认画面33g,描绘对标注有NR的简略符号“N”的NR小区图标标注了由RAT名称“NR”及该NR小区的BTS编号“1、2、3……”构成的标签文本的图形图像。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控制部30d具有如下显示功能,即,显示从NR小区或LTE小区中作为测试用例来设定的用于确认小区的无线状况的测试用例确认画面,并且在该测试用例确认画面33g描绘按作为测试用例来设定的每个小区对与RAT类别对应的NR小区图标或LTE小区图标标注了由该小区的RAT名称及基站编号构成的识别信息的图形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对NR小区图标或LTE小区图标标注由“RAT名称”及“BTS编号”构成的格式的标签文本的方式显示测试用例确认画面33g,因此即使在BTS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显示空间不足而能够确保易看性。
分量确认画面33h及33i为用于确认作为用于执行脚本的组合来设定的小区之间的终端11a的测量中的载波运用状况的画面,例如分别具有如图20及图21所示的画面结构。分量确认画面33h、33i在将CC例如以具有角部圆形的矩形形状的载波图标来显示的点上共同,但与LTE相关的载波的聚合方法不同。分量确认画面33h示出了在LTE中将载波聚合为1个频带(波段)时的例子,分量确认画面33i示出了将上述载波聚合为多个波段(2个波段)时的例子。
如图20所示,分量确认画面33h具有载波运用显示区域33h1及CA/DC设定条件显示区域33h2。在载波运用显示区域33h1使用载波图标显示有设定中的RAT小区之间的载波利用状况。如图20所示,分量确认画面33h具有排列聚合为一束的频带(波段)的构成要件(component:分量)即分别与若干个CC对应的各分量图标而表现该聚合为一束的波段的画面结构。
具体而言,分量确认画面33h在载波运用显示区域33h1内确保有分别与主节点及辅助节点对应的显示区域35f、35g。在上侧的主节点的显示区域35f中,在“Master Node”标记的旁边显示有LTE小区图标,在其下方,与作为Band1聚合为一束的CC对应的分量图标横向排列且区分显示为DL(下行链路)及UL(上行链路)。在图20的例子中,关于DL,显示有分别与LTE1、LTE2、LTE3的无线资源即3个CC对应的3个分量图标。关于UL,显示有与LTE1的无线资源即1个CC对应的分量图标。
所有分量图标例如为角部弯曲的矩形形状,是相同的尺寸。但是,与主节点的无线资源即CC对应的分量图标及与辅助节点的无线资源即CC对应的分量图标分别以不同的颜色来显示。在图20中,例如对以蓝色显示的图标实施阴影线。未实施阴影线的图标例如以红色来显示。
并且,各分量图标在图标内部记载有识别资源处的小区的识别信息。识别信息例如使用由RAT名称及基站编号构成的标签文本。并且,在各分量图标的上侧记载有显示所对应的各CC的频带的数值(例如,“10”,单位为MHz),在其旁边标记有它们的合计值(例如,“30MHz”)。并且,在各分量图标的下侧标记有显示将所对应的各CC聚合为一束的符号及其波段名(例如,Band1)。
在载波运用显示区域33h1中的主节点的显示区域35f下侧的辅助节点的显示区域35g中,在“Secondary Node”标记的旁边显示有NR小区图标,在其下方例如显示有与作为BTsn77聚合为一束的CC对应的分量图标。辅助节点的显示区域内的分量图标的显示基本上通过主节点的显示区域内的分量图标的上述显示方式进行。
图21所示的分量确认画面33i也与分量确认画面33h相同地,是具有载波运用显示区域33i1及CA/DC设定条件显示区域33i2的画面结构。但是,CA/DC设定条件显示区域33i2的结构为与分量确认画面33h中的CA/DC设定条件显示区域33h2不同的画面结构。
并且,分量确认画面33i的载波运用显示区域33i1与CA/DC设定条件显示区域33i2的结构对应地进行与载波运用显示区域33h1(参考图20)不同的状态下的分量图标的显示。在图20的例子中,载波运用显示区域33i1的主节点的显示区域35f中的与DL相关的分量图标的显示方式与载波运用显示区域33h1不同。关于载波运用显示区域33i1的主节点的显示区域35f中的DL,以可知使用与LTE1的无线资源对应的Band1和聚合了LTE2及LTE3的各无线资源的Band3的情况的方式进行显示。载波运用显示区域33i1的除此以外的部分的显示方式与载波运用显示区域33h1相等。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所及的测量装置1A中,显示控制部30d具有如下显示功能,即,配置有表示根据CA方式及DC方式聚合的成为对象的CC的相同形状的分量图标,在该分量图标内标记有由成为该CC的资源处的RAT名称及基站编号构成的识别信息,且显示在该分量图标的上方位置标记有该CC的带宽的分量确认画面,分量图标具有区分显示为主节点和辅助节点以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
以往,作为用于确认CC的方法例如有根据按每个BTS设定的带宽的值改变分量图标的宽度后显示的方法。并且,以往,关于多小区时的图形描绘,只有仅与LTE对应的图形描绘。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显示,即,如图20、图21所示,将分量图标统一为相同形状而全部以相同的宽度来显示,在分量图标内标记由RAT名称及基站编号构成的识别信息,并且在该分量图标的上方位置标记带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BTS的数量增加,也能够进行显示区域横向的扩展,并且能够轻松地掌握RAT类别。
如图22所示,功率特性确认画面33j例如具有功率特性显示区域33j1、功率调整显示区域33j2及运转状况显示区域33j3。功率特性显示区域33j1为使用在横轴上标有时间且在纵轴上标有功率的图表而显示所设定的小区的分量载波的功率的区域。功率调整显示区域33j2是为了进行各小区的分量载波的功率调整而显示设定项目的区域。运转状况显示区域33j3为使用各小区及模仿了测量对象的终端11a的各图像而描绘各小区的运转状况的图形的区域。
功率特性确认画面33j例如能够根据需要通过主画面33a上的选项卡操作来显示。为了显示功率特性确认画面33j,在控制装置22的控制部31(参考图5)中设置有未图示的功率检测功能部,该功率检测功能部根据虚拟基站控制部4的NR关联测量信息确定部13k输出的信号(模拟通信中在与终端11a之间发送的信号),检测按照脚本设定有组合的各NR小区、LTE小区的资源即分量载波的功率。功率检测功能部例如也可以在其他位置设置显示控制部30d。
显示控制部30d成为如下方式,即,将通过功率检测功能部检测到的各NR小区、LTE小区的分量载波的功率特性(相对于时间的功率值的变化特性)与该NR小区及LTE小区对应地在功率特性显示区域33j1内作为图表来描绘。
以往,关于这种功率特性的显示,仅对应于LTE,而并未成为如本实施方式与LTE及NR对应地显示各小区的功率的方式。根据将NR小区及LTE小区的功率特性显示于相同的图表上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轻松且可靠地掌握非独立组网NR中的DC所涉及的NR小区及LTE小区的功率特性。
并且,显示控制部30d根据显示表示相对于功率特性确认画面33j的功率特性显示区域33j1的NR小区及LTE小区的功率特性的图表,在运转状况显示区域33j3描绘这些NR小区及LTE小区的运转状况图形。
在此,如图22所示,显示控制部30d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显示,即,当为了进行NR区域及LTE区域内的模拟通信动作而存在多个作为小区来设定的基站时,按每个NR区域及LTE区域,分别排列显示与最初及最后的基站对应的各2个的NR小区图标及LTE小区图标,且分别与各2个的NR小区图标及LTE小区图标建立关联地,接着RAT名称标记划分列举的最初的基站编号及最后的基地编号的识别信息。
具体而言,在图22的例子中,显示控制部30d关于NR区域以如下方进行显示,即,排列配置标注有“NR”符号的2个NR小区图标,在两者的NR小区图标的下方,接着“NR”例如以逗号划分标记最初的基站编号“1”及下一基站编号“2”。相同地,关于LTE区域也以如下方进行显示,即,排列配置标注有LTE的简略符号“L”的2个LTE小区图标,在两者的LTE小区图标的下方,接着“LTE”以逗号划分标记最初的基站编号“1”及下一基站编号“3”。
作为此时的变形例,当所设定的小区为三个以上时,显示控制部30d也可以将图22的“NR1,2”、“LTE1,2,3”所涉及的显示方式分别设为例如以线段连结最初的基站编号与最后的基站编号的“NR1-3”、“LTE1-5”等的显示方式。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中,显示控制部30d具有以如下方式进行显示的功能,即,当存在多个作为NR区域及LTE区域内的小区来设定的基站时,按每个NR区域及LTE,分别排列配置与最初及最后的基站对应的各2个的BTS图标(NR小区图标及LTE小区图标),且对该各2个的NR小区图标(第1小区图标)及LTE小区图标(第2小区图标)标注接着RAT名称划分排列的最初的基站编号及最后的基地编号的1个识别信息。通过具有该功能,能够应对非独立组网NR,从而能够轻松地掌握NR小区及LTE小区的运转状况。
如图23所示,吞吐量确认画面33k例如具有吞吐量显示区域33k1及载波运用状况显示区域33k2。吞吐量显示区域33k1为使用在横轴上标有时间且在纵轴上标有处理量(单位例如为kbps)的图表来显示在载波运用状况显示区域33k2内列出的各分量载波的吞吐量的区域。
吞吐量确认画面33k例如能够通过操作主画面33a上的规定的选项卡操作来显示。为了显示吞吐量确认画面33k,在控制装置22的控制部31(参考图5)中设置有吞吐量测量功能部,该吞吐量测量功能部根据虚拟基站控制部4的NR关联测量信息确定部13k输出的信号(模拟通信中在与终端11a之间发送的信号),检测按照脚本设定有组合的各NR小区、LTE小区的无线资源即分量载波的吞吐量。吞吐量测量功能部例如也可以将显示控制部30d等设置于其他位置。
显示控制部30d成为如下方式,即,将通过吞吐量检测功能部检测到的各NR小区、LTE小区所使用的分量载波的吞吐量的特性在吞吐量显示区域33k1作为图23所示的方式的图表来描绘。
以往,关于分量载波的吞吐量特性的显示,通常仅对应于LTE,而未成为如本实施方式与LTE及NR对应地将NR小区及LTE小区的吞吐量特性汇整在一个位置来显示的方式。根据将NR小区及LTE小区的无线资源即载波的吞吐量特性汇整在1个位置并作为图表来显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轻松且可靠地掌握非独立组网NR中的DC所涉及的与NR小区及LTE小区的载波相关的吞吐量特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具备:NR用测量装置20,与终端11a的第1通信标准NR对应;LTE用测量装置21,与终端11a的第2通信标准LTE对应;及控制装置22:具有控制NR用测量装置20、LTE用测量装置21及终端11a的控制部31和显示控制部31中的控制内容的显示部33,并且模拟分别与NR及LTE对应的3个以上的基站而对终端11a进行试验,所述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具有如下结构,即,显示部33具备:选项卡41a、41b,识别NR或LTE;NR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NR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及LTE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LTE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若利用选项卡41a、41b接收NR或LTE中的任一个选择,则控制部31以根据识别所选择的通信标准的选项卡41a、41b显示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或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的方式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能够一览显示与NR或LTE对应的基站的仿真/参数,从而能够轻松地掌握与各通信标准对应的多个基站的仿真/参数的信息。由此,即使在基站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一边按每个通信标准确认整体状况一边有效地设定仿真/参数,并且也能够轻松地进行设定确认。并且,能够使用两种选项卡41a、41b进行仿真/参数的设定及设定确认,能够设为比需要与基站数量对应的数量的选项卡的以往系统更简单且易于查看并且操作性良好的画面结构。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具有如下结构,即,显示部33还具有:基站选择工具栏45,用于单独选择分别与NR及LTE对应的基站的基站选择选项卡46排列成一列;及显示指令工具栏47,与基站选择工具栏45相邻配置,控制部31在通过基站选择选项卡46选择NR或LTE中的任一个基站之后,根据显示指令工具栏47的选择操作,显示所选择的任一个基站与终端11a之间的连接参数。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能够将用于显示所期望的通信标准及基站编号的基站的连接参数的画面设为包含基站选择工具栏45及显示指令工具栏47的2个工具栏且仅显示通过基站选择工具栏45选择的基站的连接参数的简单的结构。由此,能够避免如具有与基站数量对应的数量的工具栏而且显示多个基站的连接参数的以往系统那样画面被工具栏覆盖而变得不易查看,并且也能够轻松地进行连接参数的确认操作。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具有如下结构,即,显示部33还具有包含配置基站选择工具栏45及显示指令工具栏47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且设置选项卡41a、41b的主画面33a,若接收选项卡41a、41b的选择,则控制部31在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显示NR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或LTE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根据选项卡41a、41b的选择,在主画面33a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上能够确保用于NR或LTE的用于仿真/参数设定的区域,并且能够迅速地进行各通信标准的仿真/参数的设定及设定确认。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具有如下结构,即,若在接收选项卡41a、41b的选择之后还接收规定的非显示选择操作,则控制部31将显示中的NR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或LTE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设为非显示。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提高基于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或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显示的仿真/参数的设定、设定确认所涉及的操作性,并且也能够迅速地进行对主画面33a的功能的访问。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具有如下结构,即,第1通信标准为NR,第2通信标准为LTE。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即便NR的基站及LTE的基站中的任一个增加,也能够按NR及LTE的通信标准一边确认整体状况一边有效地设定仿真/参数。并且,仅使用两种选项卡便能够顺利地过渡到与NR及LTE相关的仿真/参数的设定、设定确认的各操作。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NR用测量装置20、LTE用测量装置21具有使用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的分别与NR、LTE对应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NR用测量装置20、LTE用测量装置21中,即使在与NR或LTE对应的基站增加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也能够按NR或LTE一边确认整体状况一边有效地设定仿真/参数,也能够轻松地进行设定确认,由此能够有效地实施与NR或LTE中的任一个对应的终端11a的试验。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NR用测量装置20、LTE用测量装置21中,通信终端测量系统1B能够使用两种选项卡进行仿真/参数的设定及设定确认,并且成为比以往系统更简单且易于查看并且操作性良好的画面结构,由此能够顺利地实施与NR或LTE中的任一个对应的终端11a的试验。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模拟分别与NR或LTE对应的3个以上的基站而对终端11a进行试验,所述测量装置1A具有如下结构,即,具有:控制部31,控制测量装置1A;及显示部6e,显示控制部31中的控制内容,显示部6e具备:选项卡41a、41b,识别NR或LTE;NR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NR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及LTE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LTE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若利用选项卡41a、41b接收NR或LTE中的任一个选择,则控制部31以根据识别所选择的通信标准的选项卡41a、41b显示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或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的方式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通过控制部31中的显示控制能够一览显示与NR或LTE对应的基站的仿真/参数,并且能够轻松地掌握分别与NR或LTE对应的多个基站的仿真/参数的信息。由此,即使在基站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按NR或LTE一边确认整体状况一边有效地设定仿真/参数,并且也能够轻松地进行设定确认。并且,能够使用两种选项卡41a、41b进行仿真/参数的设定及设定确认,能够设为比需要与基站数量对应的数量的选项卡的以往系统更简单且易于查看并且操作性良好的画面结构。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模拟分别与NR或LTE对应的3个以上的基站而对终端11a进行试验,所述测量装置1A具有如下结构,即,由具有控制测量装置1A的控制部31及显示控制部31中的控制内容的显示部33的控制装置22进行控制,显示部33具备:选项卡41a、41b,识别NR或LTE;NR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NR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及LTE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LTE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若利用选项卡41a、41b接收NR或LTE中的任一个选择,则控制部31以根据识别所选择的通信标准的选项卡41a、41b显示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或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的方式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通过控制装置22的控制部31中的显示控制能够一览显示与NR或LTE对应的基站的仿真/参数,并且能够轻松地掌握分别与NR或LTE对应的多个基站的仿真/参数的信息。由此,即使在基站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按NR或LTE一边确认整体状况一边有效地设定仿真/参数,并且也能够轻松地进行设定确认。并且,能够使用两种选项卡41a、41b进行仿真/参数的设定及设定确认,能够设为比需要与基站数量对应的数量的选项卡的以往系统更简单且易于查看并且操作性良好的画面结构。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模拟分别与终端11a的第1通信标准NR及终端11a的第2通信标准LTE对应的3个以上的基站而显示与终端11a的测量相关的测量关联信息,所述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具有如下结构,即,包括:步骤(S31),显示具有识别NR或LTE的选项卡41a、41b的主画面33a;步骤(S36a),利用选项卡41a、41b接收NR或LTE中的任一个选择;及步骤(S36b、S36c、S36d),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根据识别所选择的通信标准的选项卡41a、41b,将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NR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的NR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1或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LTE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的LTE用仿真/参数设定画面33c2显示于主画面33a上。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能够一览显示与NR或LTE对应的基站的仿真/参数,即使在基站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按每个通信标准一边确认整体状况一边有效地设定仿真/参数,并且能够显示使设定确认变得轻松的简单且易于查看并且操作性良好的操作画面。
本实施方式例示了5GNR及LTE并存的运用方式,但即使成为LTE及LTE以前或将来5GNR及下一通信标准的运用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即使在与新旧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也发挥能够显示用于仿真/参数的设定及设定确认的易于查看且操作性良好的操作画面这一效果,在进行与新旧通信标准对应的通信终端的试验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中均有用。
符号说明
1A-测量装置(通信终端测量装置),1B-通信终端测量系统,6e-NR测量关联显示部(显示部),11a-终端(移动通信终端),20-NR用测量装置(与第1通信标准对应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21-LTE用测量装置(与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22-控制装置,31-控制部,33-显示部,33a-主画面,33a2-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c1-仿真/参数设定画面(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33c2-仿真/参数设定画面(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41a、41b-选项卡(通信标准选择用的选项卡),45-基站选择工具栏,46、46a、46b、46c、46d、46e、46f、46g-基站选择选项卡,47-显示指令工具栏。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具备具有控制通信终端测量装置的控制部(31)及显示所述控制部中的控制内容的显示部(6e、33)的控制装置(22),并且模拟基站而对移动通信终端(11a)进行试验,所述通信终端测量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通信终端测量装置(20),与移动通信的第1通信标准对应;
通信终端测量装置(21),与移动通信的第2通信标准对应;及
控制装置(22),具有控制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对应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和与所述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的控制部(31)及显示所述控制部中的控制内容的显示部(6e、33),
所述通信终端测量系统为模拟分别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3个以上的基站而对移动通信终端(11a)进行试验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
所述显示部具备识别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的选项卡(41a、41b),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
若利用所述选项卡选择所述第1通信标准,则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的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显示于所述显示部,若选择所述第2通信标准,则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2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的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还具有:
基站选择工具栏(45),用于单独选择分别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基站选择选项卡(46)排列成一列;及
显示指令工具栏(47),与所述基站选择工具栏相邻配置,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基站选择选项卡选择所述第1通信标准的基站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的基站中的任一个基站之后,根据所述显示指令工具栏的选择操作,显示所述选择的任一个基站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连接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还具有:
主画面(33a),包含配置所述基站选择工具栏及所述显示指令工具栏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且设置所述选项卡,
若接收所述选项卡的选择,则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连接状态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或所述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接收所述选项卡的选择之后还接收规定的非显示选择操作,则所述控制部将显示中的所述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或所述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设为非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标准为NR,所述第2通信标准为LTE。
6.一种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其具有控制通信终端测量装置的控制部(31)及显示所述控制部中的控制内容的显示部(6e、33),并且模拟基站而对移动通信终端(11a)进行试验,并且模拟分别与第1通信标准或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3个以上的基站而对移动通信终端(11a)进行试验,所述通信终端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具备识别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的选项卡(41a、41b),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
若利用所述选项卡选择所述第1通信标准,则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的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显示于所述显示部,若选择所述第2通信标准,则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2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的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还具有:
基站选择工具栏(45),用于单独选择分别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的基站选择选项卡(46)排列成一列;及
显示指令工具栏(47),与所述基站选择工具栏相邻配置,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基站选择选项卡选择所述第1通信标准的基站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的基站中的任一个基站之后,根据所述显示指令工具栏的选择操作,显示所述选择的任一个基站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连接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还具有:
主画面(33a),包含配置所述基站选择工具栏及所述显示指令工具栏的连接状态显示区域(33a2),且设置所述选项卡,
若接收所述选项卡的选择,则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连接状态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或所述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接收所述选项卡的选择之后还接收规定的非显示选择操作,则所述控制部将显示中的所述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或所述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设为非显示。
10.一种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其模拟分别与第1通信标准或第2通信标准对应的3个以上的基站而显示与移动通信终端(11a)的测量相关的测量关联信息,所述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31),显示具有识别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的选项卡(41a、41b)的主画面(33a);
步骤(S36a),接收利用所述选项卡选择所述第1通信标准或所述第2通信标准中的任一个选择;及
步骤(S36b、S36c、S36d),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根据识别所述选择的通信标准的选项卡,将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1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的第1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或按每个基站排列显示有与所述第2通信标准相应的各基站的仿真/参数的第2仿真/参数显示区域显示于所述主画面上。
CN202011372938.8A 2019-12-02 2020-11-30 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和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 Active CN1129960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8363 2019-12-02
JP2019218363A JP7053558B2 (ja) 2019-12-02 2019-12-02 通信端末測定システム、通信端末測定装置及び測定関連情報表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6027A true CN112996027A (zh) 2021-06-18
CN112996027B CN112996027B (zh) 2024-03-01

Family

ID=76091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2938.8A Active CN112996027B (zh) 2019-12-02 2020-11-30 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和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8574B2 (zh)
JP (1) JP7053558B2 (zh)
CN (1) CN1129960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6277A (ja) * 2002-04-12 2003-10-2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US11824958B2 (en) * 2020-10-23 2023-11-21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Verification module and verification method for 5G new radio application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0962A1 (en) * 2004-05-20 2005-11-24 Shahbaz Nazru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esting signal processing control
US20100120371A1 (en) * 2008-11-10 2010-05-13 Anritsu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tester and mobile terminal test method
US20120327782A1 (en) * 2011-06-27 2012-12-27 Anritsu Corporation Test device and test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20140253676A1 (en) * 2013-03-11 2014-09-11 Tatsuya Naga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rogram
CN104125585A (zh) * 2013-04-24 2014-10-29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的测试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的测试方法
WO2019076252A1 (en) * 2017-10-16 2019-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 FOR REPLIES OF 5G TO 2G / 3G WITHOUT ACCESSING A LTE AIR INTERFACE
CN110352567A (zh) * 2017-02-06 2019-10-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波束搜索和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3069B2 (ja) * 2004-07-12 2007-01-24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通信試験結果表示方法および通信試験装置
JP5314091B2 (ja) * 2011-06-24 2013-10-16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端末の試験装置及び試験方法
JP6147385B1 (ja) * 2016-03-18 2017-06-14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及び移動端末試験装置
US10397811B2 (en) * 2016-10-14 2019-08-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Wireless channel sounder with fast measurement speed and wide dynamic range
JP6576400B2 (ja) * 2017-07-27 2019-09-18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試験装置とそのパラメータ変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0962A1 (en) * 2004-05-20 2005-11-24 Shahbaz Nazru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esting signal processing control
US20100120371A1 (en) * 2008-11-10 2010-05-13 Anritsu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tester and mobile terminal test method
US20120327782A1 (en) * 2011-06-27 2012-12-27 Anritsu Corporation Test device and test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20140253676A1 (en) * 2013-03-11 2014-09-11 Tatsuya Naga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rogram
CN104125585A (zh) * 2013-04-24 2014-10-29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的测试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的测试方法
CN110352567A (zh) * 2017-02-06 2019-10-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波束搜索和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76252A1 (en) * 2017-10-16 2019-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 FOR REPLIES OF 5G TO 2G / 3G WITHOUT ACCESSING A LTE AIR INTERFA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68235A1 (en) 2021-06-03
JP2021090110A (ja) 2021-06-10
JP7053558B2 (ja) 2022-04-12
CN112996027B (zh) 2024-03-01
US11368574B2 (en)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846B (zh) 双连接的测量配置方法、测量方法、调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JP7366173B2 (ja) 測定装置、通信端末測定システム、及び測定関連情報表示方法
CN106105317A (zh) 用于移交发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Tudzarov et al. Design for 5G mobile network architecture
CN104144521B (zh)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996027B (zh) 通信终端测量系统和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
EP4192103A1 (en) Iab nod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7466032A (zh) 用于报告能力信息的方法及与之适配的双模式用户设备
US20220369190A1 (en) Inter-donor topology adaptation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s
EP3007481B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network resource configuration
JP6034849B2 (ja) 移動端末試験装置とそのパラメータ入替方法
JP2020511087A (ja) 無線通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GB2513480A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st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st method
CN108616910B (zh) 实体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cu-u
CN110463245A (zh) 用于基于切片的网络中的无线接入网络(ran)配置的技术
CN109309918A (zh)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15707149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584415B (zh) 通信终端测量装置及测量关联信息显示方法
EP3833138B1 (en) User interfa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Zeng et al. A 5G virtualized RAN based on NO Stack
Tai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Development: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System Understanding, Implementation and Deployment
CN103117841B (zh) 组成载波资源配置信息的通知方法和系统
WO2023030945A2 (en) Data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active and standby nodes for service continu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