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4298A -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4298A
CN112994298A CN202110214115.0A CN202110214115A CN112994298A CN 112994298 A CN112994298 A CN 112994298A CN 202110214115 A CN202110214115 A CN 202110214115A CN 112994298 A CN112994298 A CN 112994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assembly
pulse generator
control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41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4298B (zh
Inventor
刘远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2141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42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94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4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4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4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34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5/00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35/02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moving magnets and stationary coi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9/00Gene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a desired non-sinusoidal wave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一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其中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被适用于比例控制一被调设备,其中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脉冲发电机,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产生至少一电脉冲信号以及脉冲电流;B一无源比例控制单元被所述脉冲电流供能;C所述无源比例控制单元接收所述脉冲信号;以及D依据所述脉冲信号比例控制被调设备。

Description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领域,特别是一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包括所述脉冲发电机,以及对应的比例控制单元,所述脉冲发电机发电并且可为所述比例控制单元提供能量支撑,另外所述脉冲发电机可发送脉冲信号以比例控制所述比例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旋钮式的调节器在生活中应用很普遍,用于调节一些变量时比较直观,例如,用于调节灯光亮度的旋钮式调光开关,就是通过旋转旋钮的方式来调整电压或电流的大小,从而改变灯光的亮度。但是现有的旋钮式开关在应用中还有很多的不便利性,如有线控制的旋钮式开关需要布置连接电线,布线十分麻烦;无线的旋钮式开关需要采用电池提供电能,电池是易耗品,使用起来既费钱也不环保;不论有线控制的旋钮式开关或者无线控制的旋钮式开关都被统称为有源开关,这样的开关的一大特点就是必须配置有外端供能。
为了解决有源开关存在的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无源开关,顾名思义,无源开关就是不需要外端供能的开关。另外,现有遥控系统当中常常需要使用比例遥控来精确控制设备的运行状况,例如,对航模舵机的运转角度进行比例无线控制,以准确控制航模的运动方向;又例如对步进电机旋转角度实行精确的比例无线控制、对机械手臂运行的距离进行精确比例控制等。现有无源无线开关及电能自给的高频发送装置无法实现这些功能,但在生活中人们又非常需要这样的产品。
具体而言,虽然无源开关有很多的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现有技术的无源开关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无法解决,不能实现精确的比例控制,应用上局限很多,具体而言,现有技术的无源开关及能量自给的高频发射装置的技术问题在于:
1、无法为通信系统提供足够的持续电能;
在现有技术中,无源开关及能量自给的高频发射装置在外力的推动下仅能产生单次电脉冲,电能存在时间非常短,约1mS;由于产生的电量极其微小,因而仅能驱动超低功耗的无线器件单向发射简单的信息,而不能持续的为无线发射器件提供电能。我们知道,如果要持续无线控制一个目标设备产生各种精准的动作,无线发射端就离不开持续的电能用以支持变量数据的发送。
能量不够,无法实现接收与发送并存的双向通信机制
2、仅能提供开与关两种简单指令,无法向接收端的设备提供连续的变量参数,也无法实现比例无线控制。
3、不能支持通信电路收发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由于现有技术的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大小非常有限,不够时间支持完整的标准通信协议发送。
4、电能存在时间短,不能持续发送数据信息,出错率较高,易受干扰。
5、产生电能有限,不能实现跳频无线通信,只能是单一频率发射,信号容易堵塞。
6、仅能驱动极低功耗电路,成本高昂,难以普及。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多信道数字跳频通信技术正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在这些领域采用无源的数字比例无线控制产品具有操控方便、免维护、长寿命、易使用的优点;但是,用现有技术的能量自给的高频发射装置无法应用在这些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以驱动一比例控制单元控制被调设备,从而使得所述被调设备被比例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能,从而实现所述脉冲发电机能够输出电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可以产生足够的电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产能稳定,即所述脉冲发电机可被控制以产生稳定可用的电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产能时间久,产生的能量稳定性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内阻尼作用小,从而方便使用者操作控制所述脉冲发电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可产生稳定并且强度大的电能,使得所述脉冲发电机可被用于多种场景多种功效的使用系统,扩大所述脉冲发电机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为所述比例控制装置持续提供能量,所述比例控制单元结合所述脉冲自发电机的电脉冲数据比例控制所述被调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连接于所述比例控制单元,并且所述脉冲发电机提供稳定强劲的电能,使得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实现接收双向通信机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可将自身的运行信息持续向外发送,从而联动所述比例控制单元以实现对所述被调设备被比例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可为所述无线协议传输模块提供足够的能量,从而保证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可支持通信电路收发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比例控制单元中包括电流调节器,可将所述脉冲发电机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可被所述被调设备使用的稳定电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联动所述比例控制单元可实现方向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比例控制装置被强劲供电,从而实现对被调设备的精确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可实现双向发送数据信息的功能,从而提高所述比例控制装置的保密性和免受干扰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通过磁生电的方式产生电能,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以节能环保的方式发电,从而使得所述脉冲发电机的可利用性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的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的操作简便,便于使用者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脉冲发电机,所述脉冲发电机包括至少一磁组件,其中所述磁组件形成至少一第一磁极端以及至少一第二磁极端,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和所述第二磁极端均匀地间隔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与所述第二磁极端形成相反的极性;以及至少一导磁组体,其中所述导磁组体包括至少一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组件相对于所述磁组件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线圈组件所处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以及至少一控制体,其中所述控制体控制所述磁组件与所述导磁组体发生相对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线圈组件包括至少一导电线圈和至少一磁化柱,其中所述导电线圈被设置在所述磁化柱的外周,所述磁化柱包括至少一中柱,以及至少两分别设置于所述中柱两侧的一第一侧柱和一第二侧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磁化柱由导磁材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磁化柱和所述磁组件相对应地设置而能够被磁化,当所述导磁组体相对于所述磁化柱运动时,所述导电线圈在至少一第一磁通量环境以及至少一第二磁通量环境之间转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当所述磁化柱中的所述第一侧柱被磁化为N磁性,所述第二侧柱被磁化为S磁性时,所述导电线圈处于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其中当所述磁化柱中的所述第一侧柱被磁化为所述S磁性,所述第二侧柱被磁化为所述N磁性时,所述导电线圈处于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其中所述导电线圈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之间转变时,所述导电线圈能生成电流以及电脉冲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当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转变为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时,所述导电线圈生成至少一正电脉冲信号,当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转变为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时,所述导电线圈产生成至少一负电脉冲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磁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磁元件,至少一第二导磁元件,以及至少一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磁性元件磁化所述第一导磁元件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磁极端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沿着所述第一导磁元件的四周均匀地间隔地向着所述导磁组体的方向延伸,并且每两所述第一磁极端之间形成均等的一第一磁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磁极端沿着所述第二导磁元件的四周均匀地间隔地向外延伸,并且每两所述第二磁极端之间形成均等的一第二磁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每一所述第二磁极端均匀地对称地被置于所述第一磁隙,每一所述第一磁极端均匀地对称地被置于所述第二磁隙,每所述第一磁极端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之间形成均等的一间隙磁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磁组件被实施为圆柱状,其中所述第一导磁元件上形成至少一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导磁元件形成至少一第三中心孔,所述磁性元件形成至少一第一中心孔,其中所述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以及所述第三中心孔对应位置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磁组件被实施为直条状,其中所述磁性元件被夹层在所述第一磁极端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之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磁极端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彼此间隔均匀被分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被分置于所述磁组件的轴线上,即所述第一磁极端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同轴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磁组件与所述线圈组件磁化应,所述第一磁极端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与所述磁化柱不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磁组件与所述线圈组件磁化应,所述第一磁极端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与所述磁化柱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磁组件包括至少一底座,其中所述底座上形成至少一固定凹腔,其中所述线圈组件被置于所述固定凹腔中并被固定于所述底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控制体包括至少一控制件,其中所述控制件形成在所述磁组件的上表面,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磁组件相对于所述导磁组体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控制体另包括至少一控动体,所述控动体穿过所述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以及第三中心孔,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磁组件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控动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控制体另包括至少一控动体,其中所述控动体为一活动轨,所述磁组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控动体,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磁组件在所述控动体上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磁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磁元件,以及至少一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磁元件被所述磁性元件磁化形成所述第一磁极端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与所述第二磁极端的数量选自1到200内的任意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无源比例控制装置,被适用于比例控制一被控设备,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包括:
至少一脉冲发电机;以及
至少一比例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比例控制单元被所述脉冲发电机供电,并且所述比例控制单元能够接收所述脉冲发电机脉冲信号,并且控制该被控设备;
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包括:
至少一磁组件,其中所述磁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磁极端以及至少一第二磁极端,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均匀地被设置;
至少一导磁组体,其中所述导磁组体包括至少一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组件相对于所述磁组件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线圈组件所处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以及至少一控制体,其中所述控制体能够控制所述磁组件以及所述导磁组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比例控制单元还包括至少一电流调节器,至少一脉冲检测器,至少一参数采集器,至少一MCU以及至少一工作器,其中所述电流调节器调节所述脉冲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所述脉冲检测器检测所述脉冲发电机的至少一所述电脉冲信号,所述参数采集器采集所述脉冲发电机的运动参数,所述脉冲发电机为所述工作器提供能量,并且所述MCU能够被适用于比例控制该被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电流调节器包括至少一整流单元,至少一滤波单元以及至少一稳压单元,其中所述整流单元,所述滤波单元以及所述稳压单元整流、过滤以及稳定所述脉冲发电机产生的脉冲电流,使得所述脉冲电流调节该被控设备控制的工作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工作器被实施为至少一无线协议传输模块或者至少一双向通信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其中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被适用于比例控制至少一被调设备,其中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一脉冲发电机,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产生至少一脉冲信号以及电流;以及
B:一无源比例控制单元被所述电流供能;
C:一无源比例控制单元接收所述脉冲信号;以及
D:依据所述脉冲信号比例控制被调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A还包括以下步骤:
A1:形成至少一磁组件,其中所述磁组件形成交替出现的第一磁极端以及第二磁极端,从而形成至少一磁通量环境;以及
A2:形成至少一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组件包括至少一导电线圈以及至少一磁化柱;以及
A3:控动所述线圈组件相对于所述磁组件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导电线圈的所述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产生电流以及至少一电脉冲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A1还包括以下步骤:
A11:通过至少一磁性元件磁化所述磁组件中的第一导磁元件以及第二导磁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A2还包括以下步骤:
A21:缠绕所述导电线圈在所述磁化柱的外周;以及
A22:对应接触所述磁化柱的第一侧柱与所述第一磁极端;以及
A23:对应接触所述磁化柱的第二侧柱与所述第二磁极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B1:整流所述脉冲电流得到至少一第一脉冲电流;以及
B2:滤波所述第一脉冲电流得到至少一第二脉冲电流;以及
B3:稳压所述第二脉冲电流得到工作电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脉冲发电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的分解示意图,阐释了所述脉冲发电机被倒置时的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先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A到8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的发电原理示意图。
图9A和图9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的磁电原理。
图10A和10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的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是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脉冲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和图14B是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脉冲发电机的发电示意图。
图15A和图15B是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的脉冲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和图16B是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的脉冲发电机的发电示意图。
图17A和图17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的脉冲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8A和图18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的脉冲发电机的发电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比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A到20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比例控制装置的详细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比例控制装置的电流调节器的实际应用图。
图22A和2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比例控制装置被应用为一灯具的实际应用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脉冲发电机的发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脉冲发电机1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3及其调节方法,其中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3包括所述脉冲发电机1,以及相对应的一比例控制单元2,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为所述比例控制单元2提供至少一电脉冲信号M以及提供能量支持,以使得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3可实现对被调设备的比例控制。
另外所述脉冲发电机1采用磁电原理产能,并可向所述比例控制单元2提供所述连续电脉冲信号M,如图1和2所示,所述脉冲发电机1包括一磁组件10,一导磁组体20,以及一控制体30,其中所述导磁组体20内包括一线圈组件22,其中所述控制体30可控制所述磁组件10以及所述导磁组体2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使得所述线圈组件22处于不同的磁通量环境,以此方式使得所述线圈组件22可利用磁电原理产生电能,所述电能可被适用于为所述比例控制单元2提供能量,或者为其他设备供能。具体而言,所述线圈组件22在不同的所述磁通量环境中变化时会产生电能。
在本发明的所述脉冲发电机中,所述线圈组件22作为导体,所述磁组件10为所述线圈组件22提供磁通量环境,其中所述控制体30控制所述磁组件10以及所述线圈组件22发生相对运动,即所述线圈组件22所述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而产生电流,从而使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发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提供所述可产生稳定持久电能的脉冲发电机1,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产生足够的电能以维持对所述比例控制单元2的供能以及控制,从而控制被调设备。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包括所述磁组件10,与所述磁组件10发生磁作用的所述导磁组体20,以及控制所述磁组件10以及所述导磁组体20的所述控制体30。
如图5所示,另外所述磁组件10中又包括一磁性元件11,一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一第二导磁元件13,其中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可磁化所述磁性元件11的磁性,并且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可分别磁化所述磁性元件11从而生成不同磁性。具体而言,其中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以相反的形式磁化所述磁性元件11的磁性,具体而言,当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被所述磁性元件11导磁为S极时,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被所述磁性元件11导磁为N极。或者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被所述磁性元件11导磁为N极时,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被所述磁性元件11导磁为S极。所述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换言之,其中所述磁组件10上形成至少一第一磁极端121以及至少一第二磁极端131,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均匀地间隔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形成相反的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当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形成N极性时,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形成S极性;当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形成S极性时,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形成N极性。
另外,如5所示,所述导磁组体20另包括一底座21,以及一线圈组件22,其中所述线圈组件22被设置于所述底座21从而被所述底座21支撑。其中所述线圈组件22包括一导电线圈221,以及一磁化柱222,其中所述导电线圈221围绕所述磁化柱222设置,所述磁化柱222可为所述导电线圈221提供一导磁磁通量环境,其中所述导电线圈221所处的所述磁通量环境随着所述磁化柱222的状态变化而变化。
另外当所述导磁组体20与所述磁组件10发生磁作用时,所述导磁组体20中的所述磁化柱222被磁化,当所述磁化柱222相对应于所述导磁组体20运动时,所述磁化柱222所处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进一步使得所述导电线圈221所处环境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另外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组件10中的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可被所述磁性元件11磁化,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被磁化而形成N磁性。其中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包括第一导磁主体122,以及一第一磁极端121,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从所述第一导磁主体122的第一下表面1222向着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的方向延伸,也可认为所述第一导磁主体122的所述第一下表面1222向下凸起形成所述第一磁极端12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均匀地从所述第一导磁主体122向下延伸,从而所述磁组件10形成一内磁腔123,其中所述内磁腔123以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为周边,以所述第一导磁主体122为底形成,其中所述内磁腔123被适用于容纳所述磁性元件11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
另外,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彼此均匀间隔地排布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即每两相邻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之间形成一第一磁隙141,从而使得当所述第一磁极端121被磁化形成N极性时,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彼此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进而保证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彼此之间不会互相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被实施为圆周形状,此时所述第一导磁主体122的中心形成一第一中心孔1221,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所述第一中心孔122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并且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彼此均匀地间隔地分散在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上。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优选具有相同的形状大小,从而保证当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从所述第一导磁主体122向下延伸时,此处定义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靠近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的方向为下,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可被实施在同一水平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22的数量不做限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22的数量可选自数量1-200中的任一选择。另外,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22之间的间距,布置设计可根据设计需要改变,本发明在这方面也不做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磁组件10中的所述磁性元件11被实施为一永磁体111,其中所述磁性元件11可磁化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分别形成N磁性和S磁性,其中所述N磁性和所述S磁性互不影响。
另外所述永磁体111上形成一第三中心孔112,其中所述第三中心孔112的位置满足,当所述永磁体111被置于所述内磁腔123中时,所述第三中心孔112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中心孔1221的位置,从而保证所述控制件30可穿过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所述磁性元件11,并且联通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所述磁性元件11。
其中所述永磁体111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中的所述内磁腔123的空间大小,从而保证所述永磁体11可被内置于所述内磁腔123中。并且所述永磁体111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内磁腔123的厚度,从而使得当所述永磁体111内置于所述内磁腔123中时,所述内磁腔123中依旧留有一定的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
另外,所述永磁体111具有与所述内磁腔123相同的形状。具体而言,当所述内磁腔123被实施为圆周形状时,所述永磁体111也被实施为圆周形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由导磁材料制备而成,即当所述磁性元件11内置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的所述内磁腔123中时,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可被所述磁性元件11磁化,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的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形成所述N磁性。
另外,所述当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被所述磁性元件11磁化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被磁化形成所述N磁性。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111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不直接接触,即所述永磁体111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之间形成一第三磁隙142。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111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可直接接触。
如图4所示,所述磁组件10中的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可被所述磁性元件11磁化,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被磁化而形成所述S磁性。其中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包括一第二导磁主体132,以及一第二磁极端131,其中所述第二磁极端131沿着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的周边向四周均匀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均匀地分散在所述第二导磁主体132的四周,并且每两相邻所述第二磁极端131之间形成一第二磁隙142,从而使得当所述第二磁极端131被磁化形成所述S磁性时,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彼此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进而保证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彼此之间不会互相影响。
换言之,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中的多个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均匀地并且有间隔地从所述第二导磁主体132向四周延伸,每两所述第二磁极端13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隙143,其中所述第二磁隙142的宽度均被实施为相同值,即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将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分为均等的几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被实施为圆周形状,此时所述第二导磁主体132的中心形成一第二中心孔1321,其中所述第二磁极端131以所述第二中心孔1321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并且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彼此均匀地有间隔地分散在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上。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的所述第二导磁主体132可内置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中所述内磁腔123中,并且当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组装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时,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上的所述第二中心孔1321对应于所述第一中心孔1221以及所述第三中心孔112的位置,从而使得控制件30可同时联通控制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以及所述磁性元件11。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分别由不同的导磁材质制备而成,具体而言,所述磁性元件11可磁化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使得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分别形成所述N磁性和所述S磁性。
如图3所示,当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时,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分别对应地置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一磁隙141中。即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对称地置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被置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二磁隙143中,所述第二磁极端131被置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一磁隙141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与相连的所述第二磁极端122之间形成一间隙磁隙140。
如图3所示,所述磁组件10中包括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以及所述磁性元件11,其中所述磁性元件11被内置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形成的所述内磁腔123中,从而靠近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其中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也置于所述内磁腔123中,并且将所述磁性元件11夹层在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之间。
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的四周分别形成一系列均匀地间隔排布的所述第一磁极端121,每两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隙141。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的四周也分别形成一系列均匀地间隔排布的所述第二磁极端131,每两所述第二磁极端13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隙142。其中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均匀地对称地被置于所述第一磁隙141中,并且使得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之间形成相同的所述间隙磁隙140。
并且所述磁性元件11磁化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1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2,使得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1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2形成相反的两磁性,即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形成不同的所述N磁性以及所述S磁性。
换言之,所述磁组件10中的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彼此间隔地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磁组件10,其中所述导磁组体20相对于所述磁组件10相对运动而将磁能转化为电能,即所述导磁组体20所处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
所述磁组件10上同时形成多组不同极性的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间隔设置,以保证所述磁组件10可连续发出所述电脉冲信号M。
如图3所示,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相对称设置,即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分别位于所述磁组件10的的轴线方向。具体而言,所述被实施为圆周的第一导磁元件12上间隔设置有8个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其中每两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之间定义相同的所述第一磁隙141。此时,所述被实施为第二导磁元件13上间隔设置有8个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其中每两第二磁极端131之间形成形同的所述第二磁隙142,其中所述第二磁极端131设置在所述第一磁隙141上,并且每一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相对设置。
如图2和5所示,所述导磁组体20上包括一底座21以及所述线圈组件22,其中所述线圈组件22固定于所述底座21,或者可以认为所述底座21为所述线圈组件22提供一固定空间,从而收纳固定所述线圈组件22。
当所述磁组件10组装在所述导磁组体20时,所述底座21另外以对所述磁组件10提供支撑。即所述底座21为所述磁组件10以及所述线圈组件22提供一支撑固定框架。
所述线圈组件22上包括一所述导电线圈221以及一所述磁化柱222,其中所述导线线圈221设置在所述磁化柱222的外周,当所述磁化柱222被通磁,所述导线线圈221被置于一磁通量环境中。
所述磁化柱222上另包括一中柱2221、一第一侧柱2222以及一第二侧柱2223,其中所述第一侧柱2222以及所述第二侧柱2223分别分置于所述中柱2221的两侧,即所述第一侧柱2222可被实施为所述中柱2221的一端,所述第二侧柱2223被实施为所述中柱2221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磁化柱222为导磁材料制备而成,进而保证当所述磁化柱222靠近所述磁组件10,所述磁化柱222被磁化,其中所述导磁材料包括比如铋、铜、银、氢等铁磁性材料。
如图9A和9B所示,所述导电线圈221另包括一线圈主体2213、一第一导电端2211以及一第二导电端2212,其中所述线圈主体2213缠绕在所述中柱2221上,所述第一导电端2211从所述线圈主体2213的一端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导电端2212从所述线圈主体2213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其中当所述线圈主体2213产生电能时,所述线圈主体2213产生的电能可以经由所述第一导电端2211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2212抵达外端设备。
其中所述导线线圈221被设置在所述磁化柱222的外围,由于所述磁化柱222可被磁化,故使得所述导线线圈221也被置于一磁通量环境内,当所述磁化柱222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述导线线圈221所处的所述磁通量环境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线圈主体2213由于电磁效应的原理生电。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21上包括一底座主体211,其中所述底座主体211上形成一固定凹腔212,其中所述线圈组件22被置于固定凹腔212中而被固定在所述底座21上。所述底座主体211的中心定义一固定孔洞2111,所述固定孔洞2111对应于所述第一中心孔1221,所述第二中心孔1321,以及所述第三中心孔112设置,从而使得底座21的轴线对应于所述磁组件10的轴线。
其中所述固定凹腔212又可包括一线圈腔洞2121,以及两分别位于所述线圈腔洞2121两侧的所述侧柱腔洞2122,其中所述线圈腔洞2121用于容纳所述磁化柱222的所述中柱2221,所述侧柱腔洞2122被适用于容纳所述第一侧柱2222以及所述第二侧柱2223。当所述线圈组件22被容纳在所述底座21上时,所述磁化柱222置于所述固定凹腔212中。
当所述磁化柱222被固定在所述底座21上,并且所述导电线圈221设置在所述磁化柱222时,所述磁化柱222的长度匹配于所述底座21的宽度,从而使得所述磁化柱222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对应接触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此时所述磁化柱222的所述第二侧柱2223对应接触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或者使得所述所述磁化柱222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对应接触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22,此时所述磁化柱222的所述第二侧柱2223对应接触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31。
由于所述磁化柱222由导磁材料制备而成,故当所述磁化柱222上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或者第二磁极端131时,所述第一侧柱2222会磁化而形成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相同的磁性,或者所述第一侧柱2222会被磁化而形成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相同的磁性,如图8A所示,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分别为N级以及S极时的情况,当所述磁化柱222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对应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所述第二侧柱2223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此时所述磁化柱222中的磁化线从所述第一侧柱2222沿着中柱2221向所述第二侧柱2223发散。此时,所述导电线圈221处于一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中。
如图8B所示,当所述磁化柱222和所述磁组件1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述第一侧柱2222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所述第二侧柱2223对应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时,此时所述磁化柱222中的磁化线从所述第二侧柱2223沿着中柱2221向所述第一侧柱2222发散,此时,所述导电线圈221处于一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中。
而由磁化原理可知,当所述导线线圈221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之间转化时,所述导线线圈所处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所述线圈主体2213中将产生电流,所述电流可从所述第一导电端2211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2212向外流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线线圈221从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变化到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时产生的电流方向定义为第一电流A1,所述导线线圈221从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变化到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时产生的电流方向定义为第二电流A2,其中所述第一电流A1和第二电流A2流向相反,从而使得所述导线线圈221能够产生正反电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与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中磁场方向相反。
如图5所示,为了可以控制所述导磁组体20和所述磁组件1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所述脉冲发电机1另外包括所述控制体30,其中所述控制体30包括一控制件31,以及一联动于所述控制件31的控动体32,其中所述控制件31可被实施为一旋转按钮,所述控制件31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的第一上表面1223,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件31的变化而带动所述磁组件10以及所述导磁组体20之间相互发生相对运动。
所述控制体30还包括一所述控动体32,所述控动体32在本实施例中被实施为一转轴321,所述转轴321从所述底座21上向外延伸穿过,并且穿过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所述磁性元件11以及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内部形成的所述第二中心孔1321,所述第三中心孔112,以及所述第一中心孔1221,以联通所述磁组件10。
其中所述控动件32可以任意方式驱动,比如所述控动件32可被选择为手动旋转控制,也可被实施为其他任意机械方式驱动形成,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所述第二中心孔1321、所述第三中心孔112以及所述第一中心孔1221的形状大小匹配于所述控动件32的形状大小,进而所述控动体32可通过所述第二中心孔1321、所述第三中心孔112以及所述第一中心孔1221控制所述磁组件10,所述控动体32控动所述磁组件10与所述导磁组体20之间发生相对位置变化。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控制件31可通过单独控制所述磁组件10的位置状态,以使得所述磁组件10相对于所述导磁组体20运动。
举例来说,当所述脉冲发电机1处于未启动状态时,所述导磁组体20处于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即所述磁化柱222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对应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所述第二侧柱2223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此时所述磁化柱222中的磁通量方向从所述第一侧柱2222沿着所示中柱2221指向所述第二侧柱222。
当所述脉冲发电机1被所述控制件31驱动时,所述磁组件10与所述导磁组体2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变化,即所述线圈组件22相对于所述磁组件10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导磁组体20从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向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变化,再从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向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变化,依次循环产生电能。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脉冲发电机1中的所述控制件31每被驱动一次,所述导磁组体20就会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与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之间发生一次转变,从而产生一次所述电脉冲信号。假设当所述导磁组体20从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向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变化时,所述导磁组体20产生的是正脉冲信号M1,那么所述导磁组体20从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向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变化时,所述导磁组体20产生负脉冲信号M2。当所述控制体30被连续控制时,所述导磁组体20就会连续不断地交替式地产生所述正脉冲信号M1和所述负脉冲信号M2。其中所述正脉冲信号M1以及所述负脉冲信号M2可被检测为数据变化参数,从而实现对被控设备的比例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所述导磁组体20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之间转变时,如图9A和9B可知,所述线圈组件22所处的磁通量的所述磁化线方向完全不同,进而使得所述线圈组件22可以产生足够大的电能。并且由于所述磁组件10中的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均匀间隔设置,故所述导磁组体20每次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之间变化的时候产生的电流是稳定持久的。
另外,由于所述磁组件10中的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都具有磁性,故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122可自动吸引所述第一侧柱2222以及所述第二侧柱2223,故保证所述线圈组件22可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之间发生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脉冲发电机1中的所述控制体30被实施为旋转式开关,但所述控制体30还可被实施为弹簧式步进开关,只要满足所述控制体30可控制所述导磁组体20在所述磁组件10中可步进变化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即可。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脉冲发电机1被实施为所述旋转式开关时,所述控制体30控制所述磁组件10相对于所述导磁组体20向左侧运动时,所述脉冲发电机1产生一所述电脉冲信号。反之,当所述控制体30控制所述磁组件10相对于所述导磁组体20向左侧运动时,所述脉冲发电机1产生一相反方向所述电脉冲信号。即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实现方向控制。
图11和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变形实施例的详细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脉冲发电机1依旧包括一磁组件10A,一导磁组体20A以及一控制件30A,其中所述控制件30A控制所述磁组件10A与所述导磁组体20A发生相对运动变化,从而使得所述导磁组体20A做切割磁化线运动而产生稳定高能的电能。
所述磁组件10A包括一片式结构的导磁元件15A,其中所述导磁元件15A还包括一第一导磁元件12A以及一第二导磁元件13A,与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A与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A一体成型所述导磁元件15A。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所述导磁元件15A可被认为包括两部分组成,即所述导磁元件15A由一第一部分151A以及一第二部分152A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51A被实施为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A,所述第二部分152A被实施为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A。
其中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A包括一第一磁极端121A,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A均匀地从所述导磁元件15A的四周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A包括一系列第二磁极端131A,其中所述第二磁极端131A均匀地从所述导磁元件15A的四周向外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A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A相间隔均匀排布,即所述第一磁极端121A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A在所述导磁元件15A的四周交替间隔排布。其中相邻两所述第一磁极端121A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A之间的形成的一间隙磁隙140保持不变。
其中所述磁组件10A另外包括一所述磁性元件11A,所述导磁元件15A被实施为导磁材料制而成,并且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A与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A可被磁化而形成不同的极性。具体而言,当所述导磁元件15A靠近所述磁性元件11A时,所述导磁元件15A上的所述第一磁极端121A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A分别被导磁形成不同的磁性。
为了方便使用者对所述磁组件10A的控制,所述磁组件10A还包括一外磁腔体16A,其中所述外磁腔体16A内部形成一磁腔体,其中所述磁性元件11A以及所述导磁元件15A被内置于所述磁腔体中被控制。
所述脉冲发电机1A另包括一控制体30A,其中所述控制体30A包括一控制件31A以及一对应的控动件32A,其中所述控制件31A可控制所述控动件32A,从而控制所述磁组件10A与所述导磁组体20A发生相对运动变化。
另外所述脉冲发电机1A包括所述导磁组体20A,其中所述导磁组体20A具有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导磁组体20相同的结构。所述导磁组体20A上包括一底座21A以及所述线圈组件22A,其中所述线圈组件22A固定于所述底座21A,或者可以认为所述底座21A为所述线圈组件22A提供一固定空间,从而使得所述线圈组件22A可以被收纳固定。
其中所述线圈组件22A上包括一所述导电线圈221A以及一所述磁化柱222A,其中所述导线线圈221A设置在所述磁化柱222A的外周,当所述磁化柱222A被磁化,所述导线线圈221A被置于磁通量环境中。
所述磁化柱222A上还可包括一中柱2221A,一第一侧柱2222A以及一第二侧柱2223A,其中所述第一侧柱2222A以及所述第二侧柱2223A分别位于所述中柱2221A的两侧,即所述第一侧柱2222A可被实施为所述中柱2221A的一端,所述第二侧柱2223A被实施为所述中柱2221A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磁化柱222A为导磁材料制备而成,进而保证当所述磁化柱222A靠近所述磁组件10A时,所述磁化柱222A被磁化。
其中所述导电线圈221A另包括一线圈主体2213A、一第一导电端2211A以及一第二导电端2212A,其中所述线圈主体2213A缠绕在所述中柱2221A上,所述第一导电端2211A从所述线圈主体2213A的一端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导电端2212A从所述线圈主体2213A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其中当所述线圈主体2213A所处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时,所述线圈主体2213A产生的电能可以经由所述第一导电端2211A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2212A抵达外端设备。
当所述磁化柱222A被固定在所述底座21上,并且所述导电线圈221A设置在所述磁化柱222A上时,所述磁化柱222A的长度匹配于所述底座21A的宽度,从而使得所述磁化柱222A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A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A或者第二磁极端122A,此时所述磁化柱222A的所述第二侧柱2223A对应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A或者所述第一磁极端131A。
由于所述磁化柱222A由导磁材料制备而成,故当所述磁化柱222A上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A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A或者第二磁极端131A时,所述第一侧柱2222A会被磁化而形成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A或所述第二磁极端131A相同的磁性。所述第一磁极端121A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A分别为S级以及N极时的情况,当所述磁化柱222A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A对应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A,所述第二侧柱2223A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A,此时所述磁化柱222A中的磁化线从所述第一侧柱2222A向所述第二侧柱2223A发散。此时,所述导电线圈221A处于一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A中。
当所述磁化柱222A和所述磁组件10A之间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第一侧柱2222A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A,所述第二侧柱2223A对应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A时,此时所述磁化柱222A中的磁化线从所述第二侧柱2223A向所述第一侧柱2222A发散,此时,所述导电线圈221A处于一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A中。
而由电磁化应的原理可知,当所述导线线圈221A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A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A之间变化时,所述线圈主体2213A磁通量发生变化,所述线圈主体2213A中将产生电流,所述电流可从所述第一导电端2211A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2212A向外流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线线圈221A从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A变化到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A时产生的电流方向定义为第一电流A1,所述导线线圈221从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A变化到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A时产生的电流方向定义为第二电流A2,其中所述第一电流A1和第二电流A2流向相反,从而使得所述导线线圈221A能够产生正反脉冲信号。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1被实施为旋转式脉冲发电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1B,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B被实施为脉冲直线式发电机。
所述脉冲发电机1B和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发电原理相同,两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脉冲发电机1B被实施为直线式发电机。
如图16A所示,所述脉冲发电机1B包括一磁组件10B,一导磁组体20B,以及一控制体30B,其中所述导磁组体20B包括一线圈组件22B,其中所述磁组件10B可相对所述线圈组件22B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线圈组件22B利用磁生电的方式产生能量。
其中所述磁组件10B中另外包括一磁性元件11B、一第一导磁元件12B以及一第二导磁元件13B,其中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B和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B可被所述磁性元件11B磁化。
每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B相应地形成一第一磁极端121B,其中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B被所述磁性元件11B感应,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形成N极性。
相对应地,其中每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B相应地形成一第二磁极端131B,其中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B被所述磁性元件11B感应,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形成S极性。
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B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B均匀地间隔排布,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B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B的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均匀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之间形成一间隙磁隙140B,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之间互不影响。
具体而言,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之间形成所述间隙磁隙140B,另外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之间设置有所述磁性元件11B,即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以及所述磁性元件11B间隔设置,所述磁性元件11B感应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使得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产生N极性,所述磁性元件11B感应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使得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产生S极性。
具体而言,所述磁组件10B中包括一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B,一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B以及一所述磁性元件11B,其中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B,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B以及所述磁性元件11B间隔设置,从而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22B均匀地间隔设置于所述磁组件10B。
所述脉冲发电机1B另外包括一所述导磁组体20B,所述磁组件10B相对于所述导磁组体20B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导磁组体20B所处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导磁组体20B产生电能。
其中导磁组体20B包括一底座21B,以及一线圈组件22B,其中所述线圈组件22B被固定在所述底座21B上,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B被实施为一导磁组体固定座。当所述磁组件10B相对于所述导磁组体20B运动时,所述导磁组体20B所处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
其中所述底座21B上包括一固定凹腔212B,其中所述线圈组件22B被固定在所述固定凹腔212B中从而被固定在所述底座21B上,当所述磁组件10B运动时,可使得所述磁组件10B可相对于所述线圈组件22B运动。
所述线圈组件22B上包括一导电线圈221B以及一磁化柱222B,其中所述导电线圈221B缠绕在所述磁化柱222B上,从而使得当所述磁化柱222B内发生磁化变化时,所述导电线圈221B中可产生电流。
所述磁化柱222B由导磁材料制备而成,即当所述磁化柱222B靠近所述磁组件10B时,所述磁化柱222B可感应生磁。其中所述磁化柱222B中包括一中柱2221B,一第一侧柱2222B以及一第二侧柱2223B,其中所述第一侧柱2222B与所述第二侧柱2223B分置于所述中柱2221B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侧柱2222B与所述第二侧柱2223B被实施为不同极性,从而使得所述中柱2221B中产出磁通量。
另外,所述导电线圈221B中包括一线圈主体2213B,一第一导电端2211B,以及一第二导电端2212B,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端2211B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2212B分置于所述线圈主体2213B的两端,其中当所述导电线圈221B产生电能时,所述线圈主体2213B中的电流从所述第一导电端2211B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2212B向外发散。
在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磁化柱222B被实施为一U型柱,其中所述第一侧柱2222B与所述第二侧柱2223B为所述U型柱中柱2221B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侧柱2222B与所述第二侧柱2223B之间的距离d匹配于所述磁组件10B的所述间隙磁隙140B。
具体而言,当所述磁化柱222B对应于所述磁组件10B设置时,当所述磁化柱222B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B对应于所述磁组件10B的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所述第二侧柱2223B可对应于所述磁组件10B的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并且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被选择为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相邻的磁极。
此时,当所述磁化柱222B中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B对应于所述磁组件10B的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所述第二侧柱2223B可对应于所述磁组件10B的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时,可定义此时所述线圈组件221B处于一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B中。当所述磁化柱222B中的所述第二侧柱2223B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所述第一侧柱2223B对应于所述磁组件10B的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时,可定义此时所述线圈组件221B处于一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B。当所述线圈组件221B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B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B之间变化时,所述线圈主体2213B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电能,所述电能从所述第一导线端2211B以及所述第二导线端2212B中流出。
并且当所述磁化柱222B相对于所述磁组件10B运动时,所述线圈组件22B会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B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B之间变化,当所述线圈组件22B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时,所述线圈组件22B可产生电流,并且向外输送脉冲。其中所述线圈组件22B中的磁通量环境每发生一次变化。举例来说,所述线圈组件22B的磁通量环境从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B变化到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B时,所述线圈组件22B会相应地产生一次脉冲信号M。
更具体来说,所述线圈组件22B还可以产生不同的脉冲信号。由于磁电感应的原理,当所述线圈组件22B中从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B转化为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B时,所述线圈组件22B产生第一脉冲信号M1。当所述线圈组件22B从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B转化为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B时,所述线圈组件22B产生第二脉冲信号M2。
由于所述磁组件10B中的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间隔均匀排布,故所述线圈组件22B每次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B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B之间的变化所产生的信号是稳定的。
为了控制所述磁组件10B以及所述导磁组体20B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变动,所述脉冲发电机2B中另外包括一控制体30B,其中所述控制体30B包括一控制件31B,以及一控动件32B,其中所述控制件31B控制所述磁组件10B以及所述导磁组体20B的相对运动。
所述控制件31B包括一手控部311B,以及一连接部322B,其中所述手控部311B从所述连接部322B向外延伸,即所述手控部311B的运动可带动所述连接部322B的运动。所述连接部322B内部形成一容纳腔3220B,其中所述磁组件10B可被容置在所述容纳腔3220B中而被固定在所述连接部322B中,所述手控部311B可带动所述磁组件10B的运动。
其中所述控动件32B被实施为一滑轨321B,所述连接部322B上设置有相对应的滑动部件,从而使得所述连接部322B可在所述滑轨321B上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磁组件10B相对于所述导磁组体20B发生位置变动。
其中所述导磁组体20B被所述底座21B固定在固定的位置,所述手控部311B带动所述磁组件10B滑动时,所述磁组件10B与所述导磁组体20B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变动。
具体而言,如图17A和17B所示,当所述线圈组件22B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B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时,所述第二侧柱2223B对应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时,此时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分别对应设置为N极和S极时。所述线圈组件22B中的磁性方向被实施为从所述第一侧柱2222B向所述第一侧柱2223B发散的方向。
当所述磁组件10B被控制变化位置后,所述线圈组件22B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B以及所述第二侧柱2223B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B以及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时,所述线圈组件22B中的磁性方向被实施为从所述第二侧柱2223B向所述第三侧柱2222B发散的方向。
以此方式,所述线圈组件22B中可相应地产生电能,以及相对应的脉冲信号M。其中所述线圈组件22B每产生一次脉冲信号对应的电能稳定持久,并可被适用于控制所述脉冲发电机2B的数据变化。
另外,本发明另外提供一基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脉冲发电机2B的变形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被实施为脉冲发电机2B1。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2B1具有与所述脉冲发电机2B相类似的结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脉冲发电机2B1的所述磁化柱222B1被实施为一直条状。
即所述脉冲发电机2B1中的所述导电线圈221B1设置在所述磁化柱222B1的所述中柱2221B1上,所述磁化柱222B1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B1对应于所述磁组件10B的所述第一磁极端121B1或者所述第二磁极端122B1上,所述磁化柱222B1的所述第二侧柱2223B1上不感应所述磁组件10B1。
其中所述磁化柱222B1被设置为导磁材料制备而成,即当所述第一磁柱2222B1被感应形成所述N极性或者所述S极性时,所述第二磁柱2222B2被相应地感应为所述S极性或者所述N极性。以此方式,所述磁化柱222B1中的磁化性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导电线圈221B1所处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
亦或,所述脉冲发电机2B2的所述磁化柱222B2被实施为一山字状。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磁化柱222B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并无限制,只要所述满足所述磁化柱222B上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B以及所述第二侧柱2223B中被实施为相反极性,从而使得所述磁化柱222B中可产生磁化线,即使得所述导电线圈221B处于可变的磁通量环境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提到的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磁组件10与所述导磁组体20之间通过磁柱与磁极之间的磁化发生信号传输,故所述磁组件10与所述导磁组体20之间可不直接接触,从而可减少使用过程对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磨损伤害。另外所述磁组件10与所述导磁组体20可直接接触。这不影响本发明的发明内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了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几个实施例,但并不代表所有实施例。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产生稳定强劲的电流,并且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向外连续发送所述脉冲信号M。
如图22所示,本发明另外提供了一脉冲发电机1的发电方法,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发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00:形成一磁组件10,其中所述磁组件10中形成交替间隔设置的第一磁极端121以及第二磁极端131;
2000:形成一线圈组件20,其中所述线圈组件20中包括一导电线圈221以及一磁化柱222;以及
3000:控动所述磁组件10相对于所述线圈组件20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导电线圈221所处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电能。
其中所述步骤1000中,所述磁组件10包括一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一第二导磁元件13,其中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上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可被所述磁性元件11分别磁化形成N磁性以及S磁性。
其中所述步骤1000另外包括以下步骤:
1001:磁化所述磁组件10中的一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一第二导磁元件13。
其中所述步骤2000另外包括以下步骤:
2001:缠绕所述导电线圈221在所述磁化柱222的周围;以及
2002:对应所述磁化柱222的第一侧柱2222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侧柱2223与第二磁极端131。
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相连的所述第二磁极端131之间的间隙保持一致不变,即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之间形成一间隙磁隙140,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均匀地间隔排布在所述磁组件10中。
并且,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相对同轴设置,即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位于所述磁组件10的同一轴线上,从而保证当所述线圈组件22被置于所述磁通量环境100中时,所述感磁柱22的两端可分别感应不同的磁性,从而在所述导电线圈21中产生电能。
其中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内形成一内磁腔123,其中所述磁性元件11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被置于所述内磁腔123中,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磁极端121以及所述第二磁极端131可均匀地设置于所述磁组件10。
另外,其中所述磁化柱222上还包括一中柱2221,一第一侧柱2222以及一第二侧柱2223,其中所述第一侧柱2222以及所述第二侧柱2223分别位于所述中柱2221的两侧,即所述第一侧柱2222可被实施为所述中柱2221的一端,所述第二侧柱2223被实施为所述中柱2221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磁化柱222为导磁材料制备而成,进而保证当所述磁化柱222靠近所述磁组件时,所述磁化柱222被通磁。
其中所述导电线圈221另包括一线圈主体2213,一第一导电端2211,以及一第二导电端2212,其中所述线圈主体2213缠绕在所述中柱2221上,所述第一导电端2211从所述线圈主体2213的一端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导电端2212从所述线圈主体2213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其中当所述线圈主体2213产生电能时,所述线圈主体2213产生的电能可以经由所述第一导电端2211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2212抵达外端设备。
其中所述导线线圈221被设置在所述磁化柱222的外围,由于所述磁化柱222可感应磁场,故使得所述导线线圈221也被置于一产能磁空间200内,当所述磁化柱222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述导线线圈221所处的所述产能磁空间200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线圈主体2213由电磁效应的原理生电。
当所述磁化柱222被固定在所述底座21上,并且所述导电线圈221设置在所述磁化柱222上时,所述磁化柱222的长度匹配于所述底座21的宽度,从而使得所述磁化柱222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此时所述磁化柱222的所述第二侧柱2223对应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或者使得使得所述磁化柱222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对应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22,此时所述磁化柱222的所述第二侧柱2223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31。
由于所述磁化柱222由导磁材料制备而成,故当所述磁化柱222上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或者所述第二磁极端131时,所述第一侧柱2222会被磁化而形成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相同的磁性,或者所述第一侧柱2222会被磁化而形成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相同的磁性。如图8A所示,当所述磁化柱222的所述第一侧柱2222对应于所述第二磁极端131,所述第二侧柱2223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121,此时所述磁化柱222中的磁化线沿着从所述第一侧柱2222向所述第二侧柱2223发散的方向,此时,所述导电线圈221处于一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中。
如图8B所示,当所述磁化柱222和所述磁组件1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此时所述磁化柱222中的磁化线沿着从所述第二侧柱2223向所述第一侧柱2222发散的方向,此时,所述导电线圈221处于一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中。
而由电磁化应的原理可知,当所述导线线圈221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之间转化时,所述线圈主体2213所处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所述线圈主体2213中将产生电流,所述电流可从所述第一导电端2211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2212向外散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线线圈221从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变化到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时产生的电流方向定义为第一电流A1,所述导线线圈221从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变化到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时产生的电流方向定义为第二电流A2,其中所述第一电流A1和第二电流A2电流方向相反,从而形成两次脉冲冲信号M。
如图17所示,本发明另外提供一无源比例控制装置3,其中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3包括一所述脉冲发电机1以及一无源比例控制单元2,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为所述无源比例控制单元2提供电能,以及提供脉冲信号,从而使得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3可比例控制被调设备。
其中关于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结构在以上说明书的内容中揭露,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内部采用电磁化应的原理可产生较大的的电能,并且所述脉冲发电机1中的所述导磁组体20每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之间变化一次就会产生一个脉冲信号M,所述脉冲信号M又可被分为所述正脉冲信号M1以及所述负脉冲信号M2。
所述无源比例控制单元2被所述脉冲发电机1供能,并且所述无源比例控制单元2接收所述脉冲发电机1发出的脉冲信号M,在所述脉冲信号M的指令下对所述被调设备实施比例控制。其中所述无源比例控制单元2与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一体形成也可分体形成。
所述无源比例控制单元2又包括一电流调节器40,一脉冲检测器40,一参数采集器60,一MCU 70以及一工作器80,其中所述电流调节器40适用于调节所述脉冲发电机1产生的电流。其中所述脉冲检测器40适用于检测收集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脉冲信号M,所述参数采集器60适用于采取收集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运动参数。
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所述控制体30每控制所述磁组件10与所述导磁组体20发生一次相对位移变动,即所述导磁组体20每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之间发生一次变化时,所述导磁组体20产生一次电流以及一次脉冲信号M。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当所述导磁组体20从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转变为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时,所述导磁组体20产生正向电流以及一所述正脉冲信号M1,当所述导磁组体20从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转变为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时,所述导磁组体20产生负向电流以及一所述负脉冲信号M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所述控制体30可控制所述所述磁组件10相对于所述导磁组体20发生连续运动变化,从而使得所述导磁组体20可连续不断地产生电流以及所述脉冲信号M,其中由于所述导磁组体20每发生一次磁通量环境变动时,所述导磁组体20产生一次电流以及一次所述脉冲信号M,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适用于对被调设备进行比例控制。
如图所示,所述电流调节器40上另外包括一整流单元41,一滤波单元42,以及一稳压单元43,其中所述整流单元41被适用于对所述脉冲发电机1产生的电流信号M进行整流,得到一整流电流,即所述导磁组体20中会产生正向电流以及负向电流,所述整流单元41可整合所述导磁组体20电流从而使得所述导磁组体20具有同向电流。
所述滤波单元42联动于所述整流单元41,其中所述滤波单元42可减少脉冲的波动幅度,即经过所述整流单元41整流过后的所述电流为所述整流电流A1,所述脉冲电流被所述滤波单元42滤波处理之后得到波动幅度较小的滤波电流A2。
所述稳压单元43可稳定所述滤波电流A2从而得到可被利用的稳压电流,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稳压单元43可将所述稳压电流稳定在1-5V的范围内,所述稳压电流可为所述滤波单元42以及所述稳压单元43提供工作电流。举例而言,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稳压单元43可将波动范围较大的电能稳定在1-5V的范围内,从而使得所述电能可以为所述MCU供电。
即所述脉冲发电机1产生的电能经过所述电流调节器40的调节后可得到可为所述MCU70以及所述工作器80提供电能。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提供稳定强劲的电能。所述MCU可以对所述脉冲发电机1产生的所述电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并且可将所述运动数据合成一数据串发送给所述工作器80。
所述脉冲发电机1还可产生相应的所述脉冲信号M,其中所述脉冲信号M中所述正脉冲信号M1以及负脉冲信号M2交替出现,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每次都可以产生相同强度的所述脉冲信号M。所述脉冲信号M被所述脉冲检测器50检测,所述脉冲信号M可被所述MCU接收而被使用。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脉冲发电机1每发电一次就可以产生一次所述脉冲信号M,故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产生脉冲信号串MC,其中所述脉冲信号串MC经过所述脉冲检测器50的降压处理后,所述脉冲信号串MC会传送给所述MCU70,则可用于对所述被控设备进行步进比例调整。
举例而言,当所述被控设备为发电机,所述脉冲发电机1被实施为旋转式发电机时,假设发电机旋转一周会产生36个脉冲信号M,则相对应地,所述脉冲发电机1每产生一个所述脉冲信号M,就代表所述发电机旋转了10度,从而可以此方式通过所述脉冲发电机1实现对所述被调设备的比例调节。
即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发送连续脉冲信号,所述脉冲检测器50可将所述脉冲信号转化为对被调设备的比例控制,从而实现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3对被调设备的比例控制。
另外所述参数采集器60可检测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所述磁组件10的运动参数Y,所述运动参数Y可被所述参数采集器60采集,所述参数采集器60可以被实施为电阻式以及所述半导体式等,从而使得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控制更为精确。
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运动参数指的是所述脉冲发电机1旋转的方向,旋转速度,旋转角度等,从而使得所述脉冲发电机1配合于所述比例控制装置2时,可使得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更加精确地控制所述被调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比例控制装置2中包括所述工作器80,其中所述工作器80在本实施例中被实施为无线协议传输模块,其中所述无线协议传输模块81可被所述脉冲发电机1供能控制。即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提供足够的电能给所述无线协议传输模块,从而使得所述无线协议传输模块可向外传输信号。其中所述控制器80还可被实施为双向无线通信模块,即由于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提供足够的电能,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1可被适用于为所述被调设备提供多种服务。
所述无线协议传输模块将所述MCU70送来的数据以射频或者光的形式发射出去。所述无线协议传输模块可传送各种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也可传输无线的编码信息。所述无线协议传输模块具有双向通信功能,即可发送信号也可接受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3仅为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法,所述脉冲发电机1还可被适用于其他设备以及其他单元从而得到不同的效果。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发电产生能量和脉冲信号。
如图2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1的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00B:提供一脉冲发电机1,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生成至少一电脉冲信号M以及一脉冲电流A;以及
2000B:一无源比例控制装置被所述脉冲电流A供能;
3000B:一无源比例控制接收所述脉冲信号M;以及
4000B:比例控制一被调设备依据所述脉冲信号M。
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工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1001B:形成一磁组件10,其中所述磁组件10中形成交替间隔出现的第一磁极端121以及第二磁极端131;
1002B:形成一线圈组件20,其中所述线圈组件20中包括一导电线圈221以及一磁化柱222;以及
1003B:控动所述线圈组件20相对于所述磁组件10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导电线圈221所述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
其中所述步骤1001B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10011B:磁化所述磁组件10中的所述第一导磁元件12以及所述第二导磁元件13。
其中所述步骤100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10021B:缠绕所述导电线圈221在所述磁化柱222的周围;以及
10022B:对应所述磁化柱222的一第一侧柱2222与一所述第一磁极端121,对应所述磁化柱222的一第二侧柱2223与一所述第二磁极端131。
关于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具体结构在前已介绍,在此不再赘诉。
其中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3的所述被供能的方法,另外包括以下步骤:
2001B:整流所述脉冲电流A得到一第一脉冲电流A1;
2002B:滤波所述第一脉冲电流A1得到一第二脉冲电流A2;以及
2003B:稳压所述第二脉冲电流A2得到工作电流GA。
具体而言,所述无源比例控制单元2被所述脉冲发电机1供能,并且所述无源比例控制单元2接收所述脉冲发电机1发出的脉冲信号M,在所述脉冲信号M的指令下对所述被调设备实施比例控制。
其中所述无源比例控制单元2还包括一电流调节器40,一脉冲检测器40,一参数采集器60,一MCU 70以及一工作器80,其中所述电流调节器40联通于所述脉冲发电机1,并且可调节所述脉冲发电机1发出的电流。其中所述脉冲检测器40也联动于所述脉冲发电机1,从而收集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脉冲信号M,所述参数采集器60可通过所述脉冲信号M来判断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运动参数状态。
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所述控制体30每控制所述磁组件10与所述导磁组体20发生一次相对位移变动,即所述导磁组体20每在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以及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之间发生一次变动时,所述导磁组体20产生一次电流以及一次脉冲信号M。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当所述导磁组体20从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转变为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时,所述导磁组体20产生正向电流以及一正脉冲信号M1,当所述导磁组体20从所述第二磁通量环境2002转变为所述第一磁通量环境2001时,所述导磁组体20产生负向电流以及一负脉冲信号M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脉冲发电机1的所述控制体30可控制所述导磁组体20相对于所述磁组件10发生连续运动变化,从而使得所述导磁组体20可连续不断地产生电流以及所述脉冲信号M,其中由于所述导磁组体20每发生一次磁通量环境变动时,所述导磁组体20产生一次电流以及一次所述脉冲信号M,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适用于对被调设备进行比例控制。
所述电流调节器40上还包括一整流单元41,一滤波单元42,以及一稳压单元43,其中所述整流单元41被适用于对所述脉冲发电机1产生的电流信号M进行整流,即所述导磁组体20中会产生正向电流以及负向电流,所述整流单元41可整合所述导磁组体20电流从而使得所述导磁组体20具有同向电流。
所述滤波单元42联动于所述整流单元41,其中所述滤波单元42可减少脉冲的波动幅度,即经过所述整流单元41整流过后的所述电流为第一脉冲电流A1,所述脉冲电流被所述滤波单元42滤波处理之后得到波动幅度较小的第二脉冲电流A2。
所述稳压单元43可稳定所述第二脉冲电流A2从而得到可被利用的工作电流GA,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稳压单元43可将所述工作电流GA稳定在1-5V的范围内,所述工作电流GA可为所述滤波单元42以及所述稳压单元43提供工作电流。
即所述脉冲发电机1产生的电能经过所述电流调节器40的调节后可得到可为所述MCU70以及所述工作器80提供电能。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提供稳定强劲的电能。
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还可产生相应的所述脉冲信号M,其中所述脉冲信号M中所述正脉冲信号M1以及负脉冲信号M2交替出现,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1每次都可以产生相同强度的所述脉冲信号M。所述脉冲信号M被所述脉冲检测器50检测,所述脉冲信号M可被所述MCU接收而被使用。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脉冲发电机1每发电一次就可以产生一次所述脉冲信号M,故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产生脉冲信号串MC,其中所述脉冲信号串MC经过所述脉冲检测器50的降压处理后,所述脉冲信号串MC会传送给所述MCU70,则可用于对所述被控设备进行步进比例调整。
举例而言,当所述被控设备为发电机,所述脉冲发电机1被实施为旋转式发电机时,假设发电机旋转一周会产生36个脉冲信号M,则相对应地,所述脉冲发电机1每产生一个所述脉冲信号M,就代表所述发电机旋转了10度,从而可以此方式通过所述脉冲发电机1实现对所述被调设备的比例调节。
即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发送连续脉冲信号,所述脉冲检测器50可将所述脉冲信号转化为对被调设备的比例控制,从而实现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3对被调设备的比例控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被适用于调光为例说明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应用。其中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被实施为一滑动调光器,其中所述滑动调光器可在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情况下,实现无线智能灯光的持续调节作用,减少了传统有线调光方式的布线过程,也不改变使用者的实用习惯。
所述脉冲发电机1B被实施为直线式发电机,此时,通过控制所述控动件30B来实现对所述脉冲发电机1B的控制。结合上述实施例对于所述脉冲发电机1B以及所述比例控制单元2的介绍,在此简单说明所述滑动调光器的使用。
使用者通过控制控制件31B带动所述磁组件10B与所述导磁组体20B相对运动,此时,所述控制件31B可被实施为一推杆。当所述磁组件10B沿着所述控动件32B滑动时,所述磁组件10B与所述导磁组体20B之间发生位置变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动件32B被实施为一滑轨。并且所述导磁组体20B上的所述磁化柱222B上的第一侧柱2221B以及第二侧柱2222B相对于所述磁组磁组件10B上的所述N磁极以及所述S磁极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磁化柱222B所处的磁通量环境发生变化,所述线圈组件22B上产生感应电流。
并且所述脉冲发电机1B联通于一比例控制单元2B,其中所述感应电流为所述工作器80供电,双向无线通信模块对外发射信号,一被调控设备接收到无线指令,从而做出相应的运动。其中所述被调设备被实施为一灯具,所述脉冲发电机的类型也不受限定。
即,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所述控制件31B来自主选定特定光学参数,从而控制所述灯具的发光效果。比如当使用者需要10%亮度的亮度时,使用者可手控滑动所述控制件31B到相对应的位置,此时使用者可选定所述灯具的亮度为10%。比如当使用者需要暖色调的发光效果时,也可手控滑动所述控制件31B到相应的标准位置,此时使用者可选定所述灯具的色温。换言之,使用者通过调控所述脉冲发电机1B即可比例控制所述灯具的各种光学参数。
值得一提的,所述控制件31B的上下滑行的过程也是一个变量参数,所述控制件31B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如果在所述控制件31B滑动的过程中带动参数采集器60B一起滑动,并且将所述参数采集器60B的数据加载在双向无线通信模块发射的信号中,那么,接收端通过参数采集器60B发送的位置数据就能知道控制件31B的位置。当需要实现比例遥控时,这个位置信息很重要。当无线遥控一个机械臂前进时,推动发射端的推柄前进1CM,则终端的机械臂跟着前进100CM;推动发射端的推柄后退1CM,则终端的机械臂跟着后退100CM;实现终端精确比例的遥控动作。
另外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应该明白,所述脉冲发电机1可被实施为旋转式发电机、直线式发电机或其他形式,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受限制。本发明仅仅以所述无源比例控制装置被实施为一调光器作为解释说明,此仅作为举例,而不作为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2)

1.旋转式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脉冲发电机,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包括一磁组件、一导磁组体以及一控制体,其中所述控制体被旋转以控制所述磁组件与所述导磁组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而发电;和
至少一比例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脉冲发电机为所述比例控制单元提供电能和脉冲信号,用于比例控制被控设备,其中所述比例控制单元包括一参数采集器,用于采集所述脉冲发电机的运动参数;
其中当所述控制体被向左侧旋转以控制所述磁组件相对于所述导磁组体运动时,所述比例控制单元控制该被控设备的一变量;其中当所述控制体被向右侧旋转以控制所述磁组件相对于所述导磁组体运动时,所述比例控制单元控制该被控设备的另一变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开关,其中,当所述控制体控制所述导磁组体相对于所述磁组件发生连续运动变化时,所述脉冲发电机连续不断地且交替地产生正脉冲信号和负脉冲信号,并且通过所述参数采集器来判断所述脉冲发电机的运动参数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开关,其中,当所述控制体控制所述导磁组体相对于所述磁组件发生相对运动时,通过所述参数采集器来判断所述控制器的旋转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开关,其中,对该被控设备的变量控制是对灯具实施开关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开关,其中,对该被控设备的变量控制是对灯具实施调光或调色控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开关,其中,对该被控设备的变量控制是对该被控设备的参数实施连续控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开关,其中,通过调节所述控制体来选定灯具的光学参数,从而比例控制该灯具的发光效果。
8.旋转式开关的变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旋转脉冲发电机的控制体,以控制该脉冲发电机的磁组件与导磁组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而为比例控制单元提供电能和脉冲信号;和
采集该脉冲发电机的运动参数,以比例控制被控设备;
其中当该控制体被向左侧旋转以控制该磁组件相对于该导磁组体运动时,该比例控制单元控制该被控设备的一变量;其中当该控制体被向右侧旋转以控制该磁组件相对于该导磁组体运动时,该比例控制单元控制该被控设备的另一变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开关的变量控制方法,其中,当该控制体控制该导磁组体相对于该磁组件发生连续运动变化时,该脉冲发电机连续不断地且交替地产生正脉冲信号和负脉冲信号,并且通过参数采集器来判断该脉冲发电机的运动参数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开关的变量控制方法,其中,当该控制体控制该导磁组体相对于该磁组件发生相对运动时,通过该参数采集器来判断该控制器的旋转方向。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开关的变量控制方法,其中,对该被控设备的变量控制是对灯具实施开关控制。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开关的变量控制方法,其中,通过调节该控制体来选定灯具的光学参数,从而比例控制该灯具的发光效果。
CN202110214115.0A 2017-09-07 2017-09-07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 Active CN112994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4115.0A CN112994298B (zh) 2017-09-07 2017-09-07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00894 WO2019047100A1 (zh) 2017-09-07 2017-09-07 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201780000986.4A CN107710574B (zh) 2017-09-07 2017-09-07 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202110214115.0A CN112994298B (zh) 2017-09-07 2017-09-07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0986.4A Division CN107710574B (zh) 2017-09-07 2017-09-07 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4298A true CN112994298A (zh) 2021-06-18
CN112994298B CN112994298B (zh) 2024-03-26

Family

ID=61178219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2402.3A Active CN110212733B (zh) 2017-09-07 2017-09-07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
CN201780000986.4A Active CN107710574B (zh) 2017-09-07 2017-09-07 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201910422403.8A Active CN110176847B (zh) 2017-09-07 2017-09-07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
CN202110214115.0A Active CN112994298B (zh) 2017-09-07 2017-09-07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2402.3A Active CN110212733B (zh) 2017-09-07 2017-09-07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
CN201780000986.4A Active CN107710574B (zh) 2017-09-07 2017-09-07 脉冲发电机及对应的无源比例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201910422403.8A Active CN110176847B (zh) 2017-09-07 2017-09-07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4) CN110212733B (zh)
WO (1) WO201904710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4187A (zh) * 2011-01-27 2012-08-01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调节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3516170A (zh) * 2012-06-27 2014-01-15 赵俐娟 具有人手开关动作能量收集功能的rf开关控制系统
CN103999178A (zh) * 2011-12-20 2014-08-20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自供电能量采集开关和用于采集能量的方法
CN106787592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深圳市无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脉冲发电机电能合成装置及其方法
CN107026521A (zh) * 2016-02-01 2017-08-08 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线圈桥接及同步激磁的发电装置
CN206400754U (zh) * 2017-01-20 2017-08-11 广州力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自发电的遥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54755A1 (de) * 1976-12-03 1978-06-08 Bosch Gmbh Robert Induktiver impulsgeber mit drehzahlunabhaengiger impulsamplitude
US4263525A (en) * 1978-12-26 1981-04-21 Trw, Inc. Signal generating means
GB8802601D0 (en) * 1988-02-05 1988-03-02 Johnson Electric Ind Mfg Brushless d c electric motor
DE4213378A1 (de) * 1992-04-23 1993-10-28 Swf Auto Electric Gmbh Rotor für einen elektronisch kommutierten Gleichstrommotor
CN2153174Y (zh) * 1993-03-29 1994-01-12 王焕生 圆环低中高频四型交流发电机
CN2384360Y (zh) * 1998-09-29 2000-06-21 福建省仙游闽电电机厂 一种汽车发电机的永磁转子
CN2762424Y (zh) * 2004-07-22 2006-03-01 华中科技大学 永磁补偿式脉冲交流发电机
CN201021909Y (zh) * 2006-12-18 2008-02-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扭矩传感器
CN201307272Y (zh) * 2008-12-05 2009-09-09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给电力的无线光学鼠标装置
CN202009373U (zh) * 2011-01-17 2011-10-12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无线旋钮开关
DE102013004816A1 (de) * 2012-03-23 2013-09-26 Asmo Co., Ltd. Bürstenloser Motor
DE102013001367A1 (de) * 2013-01-28 2014-07-31 Abb Ag Energieautarkes Elektronik-Gerät
CN204408218U (zh) * 2015-02-08 2015-06-17 杭州轨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微动能采集装置
CN104716809A (zh) * 2015-03-06 2015-06-17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旋转式电磁转换脉冲能量发生器
CN104901505B (zh) * 2015-05-29 2018-06-12 深圳市无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动能转换电能的转换结构和无线电子产品
CN206099710U (zh) * 2016-09-07 2017-04-12 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电复合机
CN106505765B (zh) * 2016-11-26 2018-10-1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永磁轴向磁通的半空心脉冲发电机
CN207475383U (zh) * 2017-09-07 2018-06-08 深圳市无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脉冲发电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4187A (zh) * 2011-01-27 2012-08-01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调节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3999178A (zh) * 2011-12-20 2014-08-20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自供电能量采集开关和用于采集能量的方法
CN103516170A (zh) * 2012-06-27 2014-01-15 赵俐娟 具有人手开关动作能量收集功能的rf开关控制系统
CN107026521A (zh) * 2016-02-01 2017-08-08 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线圈桥接及同步激磁的发电装置
CN106787592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深圳市无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脉冲发电机电能合成装置及其方法
CN206400754U (zh) * 2017-01-20 2017-08-11 广州力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自发电的遥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0574B (zh) 2021-03-19
CN110176847A (zh) 2019-08-27
CN110212733B (zh) 2021-06-01
WO2019047100A1 (zh) 2019-03-14
CN112994298B (zh) 2024-03-26
CN107710574A (zh) 2018-02-16
CN110176847B (zh) 2021-04-27
CN110212733A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91471B2 (en) Re-configurable coded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CN104850022A (zh) 机械能源采集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无线控制终端
CN203827151U (zh) 微发电机和自发电无线发送结构
US20130237751A1 (en) Linear Motor and Handheld Unit
US20080048506A1 (en) Electromotive device
US10541093B2 (en) Control circuits for self-powered switch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operation
CN110212733B (zh)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的调节方法
CN113633525A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CN216021969U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CN209748520U (zh) 旋钮、控制终端及智能家居系统
CN216021971U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CN216021970U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CN207475383U (zh) 脉冲发电机
CN113633528A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CN113633527A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CN113576852A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CN207490731U (zh) 无源比例控制装置
EP2760133A1 (de) Energieautarkes Elektronik-Gerät
CN103516170A (zh) 具有人手开关动作能量收集功能的rf开关控制系统
CN115765382A (zh) 旋转输入控制装置和用户输入设备
CN204807961U (zh) 机械能源采集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无线控制终端
CN208781099U (zh) 一种低压智能控制器
CN201449832U (zh) 新型电磁铁
CN207518334U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05943058U (zh) 无线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