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3528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93528A CN112993528A CN202110200925.0A CN202110200925A CN112993528A CN 112993528 A CN112993528 A CN 112993528A CN 202110200925 A CN202110200925 A CN 202110200925A CN 112993528 A CN112993528 A CN 1129935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body
- folding
- antenna
- electronic device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和转动连接部,第一折叠部通过转动连接部与第二折叠部转动相连;电子设备可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第一折叠部包括第一天线体,第二折叠部包括第二天线体,第一天线体与第二天线体通过转动连接部电连接;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天线体的第一端与第二天线体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天线体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体的第二端通过转动连接部电连接,第一天线体、第二天线体和转动连接部形成环流路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一天线包括第一天线体、第二天线体和转动连接部,第一天线为NFC天线。该方案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由于设置较多的天线进而导致电子设备的强度下降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持续在优化,其中较为明显的表现为:电子设备内的天线越来越多。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电子设备内的天线进一步增多。很显然,较多的天线需要在电子设备上设计较多的净空区域,这不但影响电子设备的整体强度,而且还会导致电子设备的设计及制造成本进一步上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由于设置较多的天线进而导致电子设备的强度下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和转动连接部,其中:
所述第一折叠部通过所述转动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转动相连;
所述电子设备可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之间的相对转动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叠置;
所述第一折叠部包括第一天线体,所述第二折叠部包括第二天线体,所述第一天线体与所述第二天线体通过所述转动连接部电连接;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线体的第一端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天线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天线体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转动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体、所述第二天线体和所述转动连接部形成环流路径;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所述第一天线体、所述第二天线体和所述转动连接部,所述第一天线为NFC天线。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对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第一折叠部包括第一天线体以及第二折叠部包括第二天线体,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电子设备的可折叠特性,使得第一天线体与第二天线体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形成NFC天线。在此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利用自身的折叠特性形成第一天线,因此无需专门设置净空区域,最终能够避免电子设备由于设置过多的净空区域导致整体强度下降的问题。同时,此种结构能够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使得电子设备的设计及制造较为简单,进而能够降低设计及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背景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更为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折叠部、
110-第一框体、120-第一金属盖、130-第一主板、140-第一屏蔽罩、
100a-第一端部、100b-第二端部、
101-第一折叠主体、102-第一连接块、103-第一净空间隙、
200-第二折叠部、
210-第二框体、220-第二金属盖、230-第二主板、240-第二屏蔽罩、
200a-第三端部、200b-第四端部、
201-第二折叠主体、202-第二净空间隙、203-第二连接块、
300-转动连接部、
301-转动连接主体、302-第三连接块、303-第三净空间隙、
400-第一天线、410-第一天线体、420-第二天线体、
A-馈电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第一折叠部100、第二折叠部200和转动连接部300。
第一折叠部100通过转动连接部300与第二折叠部200转动相连,可选地,这里的转动连接部300可以是铰链机构,也可以是柔性连接件,还可以是其他能够连接第一折叠部100和第二折叠部200,并且使第一折叠部100和第二折叠部200相对转动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电子设备可通过第一折叠部100与第二折叠部200之间的相对转动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折叠部100与第二折叠部200叠置,但第一折叠部100与第二折叠部200的主体部分不接触;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折叠部100与第二折叠部200之间也可以形成一定的夹角,或者第一折叠部100与第二折叠部200位于同一平面内。
第一折叠部100包括第一天线体410,第二折叠部200包括第二天线体420,第一天线体410与第二天线体420通过转动连接部300电连接。可选地,第一天线体410可以直接延伸至转动连接部300处,并与转动连接部300直接相连;或者,第一天线体410可以通过导线与转动连接部300电连接。同理地,第二天线体420可以直接延伸至转动连接部300处,并与转动连接部300直接相连;或者,第二天线体420可以通过导线与转动连接部300电连接。
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天线体410的第一端与第二天线体420的第一端电连接,且第一天线体410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体420的第二端通过转动连接部300电连接,第一天线体410、第二天线体420和转动连接部300形成环流路径。可选地,第一天线体410的第一端与第二天线体420的第一端可通过图1和图2所示的馈电间隙A馈电连接,或者通过弹片电连接。此种结构使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400,第一天线400包括第一天线体410、第二天线体420和转动连接部300,第一天线400可以为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对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第一折叠部100包括第一天线体410以及第二折叠部200包括第二天线体420,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电子设备的可折叠特性,使得第一天线体410与第二天线体420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形成NFC天线,该NFC天线对其他天线的影响较小,因此更易于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设计。此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利用自身的折叠特性形成第一天线400,因此无需专门设置净空区域,最终能够避免电子设备由于设置过多的净空区域导致整体强度下降的问题。同时,此种结构能够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使得电子设备的设计及制造较为简单,进而能够降低设计及制造成本。
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折叠部100包括第一框体110、第一金属盖120、第一主板130和第一屏蔽罩140,第一框体110可以作为第一折叠部100的主体部分,从而为其他零部件提供安装基础,第一金属盖120与第一框体110相连,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金属盖120可以位于第一折叠部100背离第二折叠部200的一侧,第一主板130可以设置于第一框体110内,第一主板130可设置第一屏蔽罩140,以实现屏蔽作用。第一天线体410可以包括第一框体110、第一金属盖120、第一主板130和第一屏蔽罩140中的至少一者。该实施例复用第一折叠部100的已有部分作为第一天线体410,因此不需要额外设置第一天线体410,从而简化第一折叠部100的结构,同时有利于第一折叠部100的结构设计。
可选地,第二折叠部200包括第二框体210、第二金属盖220、第二主板230和第二屏蔽罩240,第二框体210可以作为第二折叠部200的主体部分,从而为其他零部件提供安装基础,第二金属盖220与第二框体210相连,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二金属盖220可以位于第二折叠部200背离第一折叠部100的一侧,第二主板230可以设置于第二框体210内,第二主板230可设置第二屏蔽罩240,以实现屏蔽作用。第二天线体420包括第二框体210、第二金属盖220、第二主板230和第二屏蔽罩240中的至少一者。该实施例复用第二折叠部200的已有部分作为第二天线体420,因此不需要额外设置第二天线体420,从而简化第二折叠部200的结构,同时有利于第二折叠部200的结构设计。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天线体410与第二天线体420断开,此时第一天线400不再工作,此实施例不需要设置其他结构以使第一天线体410与第二天线体420在电子设备展开时保持电连接,因此可以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天线体410或第二天线体420用于形成第二天线。此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利用第一天线体410或第二天线体420形成其他天线,从而提高两者的利用率,以此减少电子设备中用于形成天线的部件,进而进一步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
可选地,第一折叠部100包括第一端部100a和第二端部100b,第二折叠部200包括第三端部200a和第四端部200b,第一端部100a和第三端部200a位于电子设备的第一侧,第二端部100b和第四端部200b位于电子设备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电子设备相背的两侧,其中:第一天线体410设于第一端部100a,第二天线体420设于第三端部200a;或者,第一天线体410设于第二端部100b,第二天线体420设于第四端部200b。也就是说,第一天线体410和第二天线体420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同一侧,以便于两者电连接,同时便于用户使用第一天线400。另外,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强磁场位于第一折叠部100和第二折叠部200之间的缝隙处,磁场分布集中向外侧,有利于用户手握电子设备时利用第一天线400实现刷卡等操作。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侧可以是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顶部所在一侧,当用户需要使用第一天线400时,不需要更换电子设备的握持姿势,因此更便于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同时,第一天线体410和第二天线体420不需要设置得较大,从而减小第一天线400所占用的空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天线体410和第二天线体420可以设置成板状结构,此时两者的尺寸较大,无论用户如何握持电子设备,都可以方便地使用第一天线400,因此该实施例不会限制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的姿势。
如图4所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折叠部100包括第一折叠主体101、第一天线体410和第一连接块102,第一天线体410通过第一连接块102与第一折叠主体101电连接,且第一天线体410与第一折叠主体101之间形成第一净空间隙103;第二折叠部200包括第二折叠主体201和第二天线体420,第二折叠主体201与第二天线体420之间形成第二净空间隙202。转动连接部300包括转动连接主体301和第三连接块302,第三连接块302与转动连接主体301之间形成第三净空间隙303;第一天线体410与第二天线体420通过第三连接块302转动相连,第一折叠主体101与第二折叠主体201通过转动连接主体301转动相连。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天线体420与第一折叠主体101电连接,且第二天线体420、第一折叠主体101、第一连接块102、第一天线体410和第三连接块302形成环流路径。此实施例中,第一净空间隙103、第二净空间隙202和第三净空间隙303使得第一天线体410和第二天线体420不容易受到其他部件的干扰,从而优化第一天线400的性能。
上述第二天线体420与第一折叠主体101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如果第二天线体420直接与第一折叠主体101电连接,则需要设置比较复杂的结构,且电连接的可靠性不容易保证。基于此,第二折叠部200还包括第二连接块203,第二连接块203设于第二天线体420远离第三连接块302的一端,且第二连接块203与第一折叠主体101的侧面相对设置,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天线体420通过第二连接块203与第一折叠主体101电连接。可选地,第二连接块203与第一折叠主体101之间可以形成馈电间隙,两者馈电连接;或者,第二连接块203通过弹片与第一折叠主体101电连接。第二连接块203距离第一折叠主体101更近,使得第二连接块203更靠近馈点,因此更容易保证第二天线体420与第一折叠主体10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该第二连接块203具备结构简单的优点。
上述第一折叠主体101、第一连接块102和第一天线体410可以分体设置后再进行连接,同样第二折叠主体201、第二天线体420和第三连接块302也可以分体设置后再进行连接,但是此种结构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快速成型及组装,为此,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折叠主体101、第一连接块102和第一天线体410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折叠主体201、第二天线体420和第三连接块302为一体式结构,从而简化电子设备的成型工艺和组装。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结构强度,第一折叠主体101、第一连接块102和第一天线体410通过注塑相连,第一净空间隙103填充有第一塑胶部,第二折叠主体201和第二天线体420通过注塑相连,且第二净空间隙202填充有第二塑胶部。相比于第一净空间隙103和第二净空间隙202内不设置任何部件的实施例,这里的第一塑胶部可以辅助连接第一折叠主体101、第一连接块102和第一天线体410,使得三者所形成的结构更可靠,同理地,第二塑胶部可以辅助连接第二折叠主体201和第二天线体420,使得两者所形成的结构更可靠。此外,第一塑胶部和第二塑胶部可以更好地阻隔第一折叠主体101和第一天线体410、第二折叠主体201和第二天线体420,从而进一步改善第一天线400的性能。
第一天线体410可以设置于第一折叠部100的内部空间中,使得第一天线体410相对于第一折叠部100的外观面不裸露,同样地,第二天线体420可以设置于第二折叠部200的内部空间中,使得第二天线体420相对于第二折叠部200的外观面不裸露。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折叠部100包括第一面,第一天线体410显露于第一面,第二折叠部200包括第二面,第二天线体420显露于第二面,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面与第二面相对设置,第一天线体410与第二天线体420相对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天线体410相对于第一折叠部100的外观面裸露,第二天线体420相对于第二折叠部200的外观面裸露,从而更有利于两者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400,并且,第一折叠部100的第一面与第二折叠部200的第二面距离较近,如此可以进一步便于形成第一天线40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电子游戏机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折叠部(100)、第二折叠部(200)和转动连接部(300),其中:
所述第一折叠部(100)通过所述转动连接部(300)与所述第二折叠部(200)转动相连;
所述电子设备可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100)与所述第二折叠部(200)之间的相对转动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折叠部(100)与所述第二折叠部(200)叠置;
所述第一折叠部(100)包括第一天线体(410),所述第二折叠部(200)包括第二天线体(420),所述第一天线体(410)与所述第二天线体(420)通过所述转动连接部(300)电连接;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体(4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线体(420)的第一端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天线体(4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天线体(42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转动连接部(300)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体(410)、所述第二天线体(420)和所述转动连接部(300)形成环流路径;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400),所述第一天线(400)包括所述第一天线体(410)、所述第二天线体(420)和所述转动连接部(300),所述第一天线(400)为NFC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叠部(100)包括第一框体(110)、第一金属盖(120)、第一主板(130)和第一屏蔽罩(140),所述第一天线体(410)包括所述第一框体(110)、所述第一金属盖(120)、所述第一主板(130)和所述第一屏蔽罩(140)中的至少一者;和/或,
所述第二折叠部(200)包括第二框体(210)、第二金属盖(220)、第二主板(230)和第二屏蔽罩(240),所述第二天线体(420)包括所述第二框体(210)、所述第二金属盖(220)、所述第二主板(230)和所述第二屏蔽罩(240)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体(410)与所述第二天线体(420)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100)包括第一端部(100a)和第二端部(100b),所述第二折叠部(200)包括第三端部(200a)和第四端部(200b),所述第一端部(100a)和所述第三端部(200a)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端部(100b)和所述第四端部(200b)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电子设备相背的两侧,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体(410)设于所述第一端部(100a),所述第二天线体(420)设于所述第三端部(200a);或者
所述第一天线体(410)设于所述第二端部(100b),所述第二天线体(420)设于所述第四端部(200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叠部(100)包括第一折叠主体(101)、所述第一天线体(410)和第一连接块(102),所述第一天线体(4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块(102)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101)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天线体(410)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101)之间形成第一净空间隙(103);
所述第二折叠部(200)包括第二折叠主体(201)和所述第二天线体(420),所述第二折叠主体(201)与所述第二天线体(420)之间形成第二净空间隙(202);
所述转动连接部(300)包括转动连接主体(301)和第三连接块(302),所述第三连接块(302)与所述转动连接主体(301)之间形成第三净空间隙(303);所述第一天线体(410)与所述第二天线体(420)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块(302)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折叠主体(101)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201)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主体(301)转动相连,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天线体(420)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101)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天线体(420)、所述第一折叠主体(101)、所述第一连接块(102)、所述第一天线体(410)和所述第三连接块(302)形成环流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部(200)还包括第二连接块(203),所述第二连接块(203)设于所述第二天线体(420)远离所述第三连接块(302)的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块(203)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101)的侧面相对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天线体(42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块(203)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10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101)、所述第一连接块(102)和所述第一天线体(410)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折叠主体(201)、所述第二天线体(420)和所述第三连接块(302)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101)、所述第一连接块(102)和所述第一天线体(410)通过注塑相连,所述第一净空间隙(103)填充有第一塑胶部,所述第二折叠主体(201)和所述第二天线体(420)通过注塑相连,且所述第二净空间隙(202)填充有第二塑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体(410)或所述第二天线体(420)用于形成第二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100)包括第一面,所述第一天线体(410)显露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折叠部(200)包括第二面,所述第二天线体(420)显露于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天线体(410)与所述第二天线体(420)相对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00925.0A CN112993528B (zh) | 2021-02-23 | 2021-02-23 | 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00925.0A CN112993528B (zh) | 2021-02-23 | 2021-02-23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93528A true CN112993528A (zh) | 2021-06-18 |
CN112993528B CN112993528B (zh) | 2023-05-23 |
Family
ID=76349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00925.0A Active CN112993528B (zh) | 2021-02-23 | 2021-02-23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9352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82821A1 (zh) * | 2022-10-20 | 2024-04-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3739A (zh) * | 2004-12-03 | 2006-06-0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无线电终端 |
JP3835288B2 (ja) * | 1999-09-28 | 2006-10-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高周波無線機用アンテナ装置、高周波無線機器およびウオッチ型無線機器 |
JP2008085482A (ja) * | 2006-09-26 | 2008-04-10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テレビジョン受信装置 |
CN108024445A (zh) * | 2017-11-30 | 2018-05-11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电子设备 |
CN108024444A (zh) * | 2017-11-30 | 2018-05-11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电子设备 |
CN108292796A (zh) * | 2015-12-07 | 2018-07-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包括天线的电子设备 |
CN109167154A (zh) * | 2018-08-29 | 2019-01-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9638451A (zh) * | 2018-12-12 | 2019-04-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及天线控制方法 |
CN109660642A (zh) * | 2018-12-12 | 2019-04-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
CN209390110U (zh) * | 2018-10-26 | 2019-09-1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1384581A (zh) * | 2018-12-29 | 2020-07-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11062850U (zh) * | 2019-08-02 | 2020-07-21 | 禾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天线装置、天线调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11613873A (zh) * | 2019-02-22 | 2020-09-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2-23 CN CN202110200925.0A patent/CN1129935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35288B2 (ja) * | 1999-09-28 | 2006-10-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高周波無線機用アンテナ装置、高周波無線機器およびウオッチ型無線機器 |
CN1783739A (zh) * | 2004-12-03 | 2006-06-0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无线电终端 |
JP2008085482A (ja) * | 2006-09-26 | 2008-04-10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テレビジョン受信装置 |
CN108292796A (zh) * | 2015-12-07 | 2018-07-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包括天线的电子设备 |
CN108024445A (zh) * | 2017-11-30 | 2018-05-11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电子设备 |
CN108024444A (zh) * | 2017-11-30 | 2018-05-11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电子设备 |
CN109167154A (zh) * | 2018-08-29 | 2019-01-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09390110U (zh) * | 2018-10-26 | 2019-09-1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9638451A (zh) * | 2018-12-12 | 2019-04-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及天线控制方法 |
CN109660642A (zh) * | 2018-12-12 | 2019-04-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
CN111384581A (zh) * | 2018-12-29 | 2020-07-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1613873A (zh) * | 2019-02-22 | 2020-09-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211062850U (zh) * | 2019-08-02 | 2020-07-21 | 禾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天线装置、天线调试装置及移动终端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NOBUHITO NOMURA: "《Folded dipole antenna on hemispherical PMC shell for helmet antenna design》", 《2017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NTENNA TECHNOLOGY: SMALL ANTENNAS, INNOVATIVE STRUCTURES, AND APPLICATIONS (IWAT)》 * |
戴志贤: "《移动通信技术手册》", 《通讯器具》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82821A1 (zh) * | 2022-10-20 | 2024-04-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93528B (zh) | 2023-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631415B1 (ko) | 회전식 커넥팅 어셈블리 및 접이식 단말 장치 | |
ES2815802T3 (es) |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con antena de bastidor metálico | |
CN109244675B (zh)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
EP2552028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
EP3001649B1 (en) | Mobile terminal | |
EP2709209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system with high isolation | |
CN106058430B (zh) | 电子装置 | |
CN110557480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5742784A (zh) | 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799544B (zh) | 可翻转电子设备的超宽带天线 | |
CN112993528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5989616A (zh) | 天线和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 |
CN210092326U (zh) |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05754444U (zh) | 用于连接触摸屏与主板的柔性电路板及手机 | |
EP3869617B1 (en) | Nfc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30110601A1 (en) |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 |
CN112448740B (zh) | 移动终端 | |
CN215771535U (zh) | 电子设备 | |
CN104918430A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03481376U (zh) | 切换式天线模块及无线通信装置 | |
CN108039568B (zh) | 柔性电子设备 | |
CN114079142A (zh) | 一种终端 | |
CN113301707A (zh) | 一种电路板及终端设备 | |
KR102043720B1 (ko) | 전자 장치의 커넥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 |
CN111988055B (zh) | 卡托机构组合件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