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8301B - 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8301B
CN112988301B CN202110292007.5A CN202110292007A CN112988301B CN 112988301 B CN112988301 B CN 112988301B CN 202110292007 A CN202110292007 A CN 202110292007A CN 112988301 B CN112988301 B CN 112988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information
label
classification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20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88301A (zh
Inventor
张乐群
肖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ns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Vanke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Vanke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Vanke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920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883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88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8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88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8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建筑物的综合属性,所述综合属性包括空间信息、标签信息和交互信息;根据空间信息,生成建筑物ID,所述建筑物ID与所述综合属性关联;实时获取用户行为,所述用户行为包括识别建筑物或建筑物的关联码,并确定当前的建筑物ID、用户信息、识别时间;根据建筑物ID关联的综合属性及识别时间,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本申请的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通过将空间环境与用户行为信息也作为建筑可阅读的参数传递给云端服务器,从而实现交叉关联的动态推荐式显示效果,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和XR(X Reality,X表示一个未知变量)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实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XR等不同场景。现有的建筑可阅读方式,通过二维码或者图像识别,静态显示建筑的建筑信息,历史信息等。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繁琐的操作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例如,通过二维码或者图像识别建筑ID,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去查找建筑信息,并通过AR/MR的方式叠加到建筑上实现建筑可阅读,在人与建筑本身的交互性上,互动性不强。另外现有的阅读方式仅只能适用于单一场景的阅读,无法结合场景真实需求。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通过将空间环境与用户行为信息也作为建筑可阅读的参数传递给云端服务器,从而实现交叉关联的动态推荐式显示效果,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应用于终端(例如,电子设备等)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建筑物的综合属性,所述综合属性包括空间信息、标签信息和交互信息;根据空间信息,生成建筑物ID,所述建筑物ID与所述综合属性关联;实时获取用户行为,所述用户行为包括识别建筑物或建筑物的关联码,并确定当前的建筑物ID、用户信息、识别时间;根据建筑物ID关联的综合属性及识别时间,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互信息包括点击等级、喜好等级、关联等级;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ID、用户位置、用户交互等,所述获取建筑物的交互信息包括:判断所述用户ID是否重复,若否,增加所述建筑物标签信息的点击等级;若是,不增加所述建筑物标签信息的点击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交互信息的点击计数,确定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签信息包括分类标签,所述分类标签包括第一分类、第二分类、第三分类;所述识别时间包括第一时点和第一时期;根据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所述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包括:判断识别时间是否第一时点,若是,返回建筑物的第一分类并叠加显示;若否,判断识别时间是否第一时期,若是,返回建筑物的第二分类并叠加显示;若否,返回建筑物的第三分类标签并叠加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签信息包括关联标签、流程标签;根据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所述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包括:当识别时间为第一时期的第一时点,返回建筑物的第一分类及流程标签并叠加显示;当识别时间为非第一时期的第一时点,返回建筑物的第一分类及关联标签并叠加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点包括餐饮时段,所述第一时期包括工作日;所述第一分类包括餐饮类,所述第二分类包括办公类,所述第三分类包括商业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包括:根据用户位置和建筑物的空间信息,判断用户与建筑物的距离是否满足距离阈值,若是,根据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返回建筑物的分类标签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若否,建筑物的分类标签、关联标签和/或流程标签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联标签包括建筑物的活动关联信息,所述流程标签包括用户的行为流程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空间信息,生成建筑物ID包括:根据经纬度编码,生成建筑物ID;所述经纬度编码包括hash编码算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个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数据及指令;一个与存储器建立通信的处理器,其中,当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时,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获取建筑物的综合属性,所述综合属性包括空间信息、标签信息和交互信息;根据空间信息,生成建筑物ID,所述建筑物ID与所述综合属性关联;实时获取用户行为,所述用户行为包括识别建筑物或建筑物的关联码,并确定当前的建筑物ID、用户信息、识别时间;根据建筑物ID关联的综合属性及识别时间,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
因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通过将空间环境与用户行为信息也作为建筑可阅读的参数传递给云端服务器,从而实现交叉关联的动态推荐式显示效果,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更好地理解并阐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以下将结合附图参考实施例的描述,在这些附图中,同样的数字编号在附图中指示相应的部分。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的描述为便于综合理解由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内容所定义的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包括各种特定细节以便于理解,但这些仅被视为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在此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简要并清楚地描述本申请,本申请将省略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短语不限于字面含义,而是仅为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申请。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提供对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说明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定义的本申请。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绑定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表达“第一”、“第二”、“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是用于修饰相应元件而不考虑顺序或者重要性,仅仅被用于区分一种元件与另一元件,而不限制相应元件。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终端可以是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个人电脑(PC,例如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上网本、掌上电脑PDA)、客户端设备、虚拟现实设备(VR)、增强现实设备(AR)、混合现实设备(MR)、XR设备、渲染机、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电子书阅读器、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音频/视频播放器(MP3/MP4)、摄像机和可穿戴设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附件类型(例如手表、戒指、手环、眼镜、或头戴式装置(HMD))、集成类型(例如电子服装)、装饰类型(例如皮肤垫、纹身或内置电子装置)等,或几种的组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灵活的,不限于上述设备,或者可以是上述各种设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本申请中,术语“用户”可以指示使用电子设备的人或使用电子设备的设备(例如人工智能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的示例性示意图。如图1所述,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110、控制端120、客户端130和服务器140等。具体的,控制端120与客户端130在通过网络建立通信,例如,控制端120与客户端130可以在同一个局域网(比如,同一个路由器的网络环境等)中通信。进一步,控制端120可以通过有线(例如,网线等)或无线(例如,云端服务器等)等方式与网络110连接,客户端130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例如,WIFI等)等方式与网络110建立通信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130可以向控制端120、服务器140发送信息等。进一步地,控制端120、服务器140可以向客户端130反馈信息等。根据反馈信息,客户端130可以确定进入系统,并发送信息至服务器140。作为示例,服务器140可以获取客户端130的操作信息等,所述操作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点击信息,观看时长,喜好反馈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端120可以根据服务器140发送的信息,向客户端130发送待显示的信息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控制端120、客户端130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终端设备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终端,移动终端,计算机,渲染机等。在VR场景中,控制端120可以包括计算机等,客户端130可以包括头显设备和手柄设备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端120和客户端130可以集成在一个设备中,例如,VR一体机、智能终端(例如,平板、手机)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40是计算机的一种,具有比普通计算机运行更快、负载更高等优势,而相对应的价格更高昂。在网络环境中,服务器可以为其它客户机(例如,PC机、智能手机、ATM等终端,以及交通系统等大型设备)提供计算或者应用服务。服务器具有高速的CPU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I/O外部数据吞吐能力以及更好的扩展性。所述服务器可以提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承担响应服务请求、承担服务、保障服务的能力等。所述服务器作为电子设备,具有极其复杂的内部结构,包括与普通计算机相近的内部结构等,作为示例,所述服务器的内部结构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硬盘、内存,系统、系统总线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100可以省略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作为示例,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客户端130,如多个智能手机等。所述多个客户端130可以同时进入系统100,和/或先后进入系统100。又例如,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控制端120。再例如,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140等。网络110可以为任意类型的通信网络,所述通信网络可以包括计算机网络(例如,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或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互联网和/或电话网络等,或几种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110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网络。所述无线通信可以包括微波通信和/或卫星通信等。所述无线通信可以包括蜂窝通信,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第三代移动通信(3G,The 3rd GenerationTelecommunic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五代移动通信(5G)、第六代移动通信(6G)、长期演进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LTE-A,LTE-Advanced)、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无线宽带(WiBro,WirelessBroadband)等,或几种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130可以为其他具备同等功能模块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虚拟现实设备(VR)、渲染机、个人电脑(PC,例如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上网本、掌上电脑PDA)、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电子书阅读器、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音频/视频播放器(MP3/MP4)、摄像机和可穿戴设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WIFI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技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可以包括无线局域网(WiFi,Wireless Fidelity)、蓝牙、低功耗蓝牙(BLE,Bluetooth Low Energy)、紫蜂协议(ZigBee)、近场通讯(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磁安全传输、射频和体域网(BAN,Body Area Network)等,或几种的组合。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有线通信可以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或伽利略(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所述有线通信可以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Interface)、推荐标准232(RS-232,Recommend Standard 232)、和/或简易老式电话服务(POTS,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等,或几种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于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100的描述,仅为描述方便,并不能把本申请限制在所举实施例的范围之内。可以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系统的原理,可能在不背离该原理的前提下,对各个元件进行任意组合,或者构成子系统与其他元件连接,对实施上述方法和系统的应用领域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正和改变。例如,控制端120和客户端130可以集成在一个设备中等。诸如此类的变形,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2所述,流程200可以通过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100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方法200可以自动启动或通过指令启动。所述指令可以包括系统指令、设备指令、用户指令、动作指令等,或几种的组合。
在201,获取建筑物的综合属性,所述综合属性包括空间信息、标签信息和交互信息。操作201可以通过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100的控制端120、客户端130、服务器140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端120和/或客户端130和/或服务器140可以获取建筑物的综合属性,所述综合属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空间信息、标签信息和交互信息。作为示例,服务器140例如云端服务器可以获取建筑物的综合属性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间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位置信息,例如经纬度信息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签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分类标签、关联标签、流程标签等;所述分类标签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分类、第二分类、第三分类等,所述第一分类包括餐饮类(例如,正餐,下午茶,休闲等),所述第二分类包括办公类(例如,前端,后端等),所述第三分类包括商业类(例如,快销,娱乐等);所述关联标签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的活动关联信息等,例如商场活动,商场折扣等;所述流程标签包括用户的行为流程信息等,例如用户餐饮流程结束后返回办公的流程信息,或者用户商场购物结束后前往餐饮的流程信息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交互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点击等级、喜好等级、关联等级等;所述点击等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点击计数等,所述喜好等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观看时长,或者用户反馈的喜好程度等;所述关联等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特定用户与特定建筑物的紧密程度等,例如用户与办公地的关联等级高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交互信息的点击计数,确定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
在202,根据空间信息,生成建筑物ID,所述建筑物ID与所述综合属性关联。操作202可以通过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100的控制端120、服务器140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端120和/或服务器140可以根据空间信息,生成建筑物ID。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经纬度编码,生成建筑物ID;所述经纬度编码包括hash编码算法。
在203,实时获取用户行为,所述用户行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识别建筑物或建筑物的关联码,并确定当前的建筑物ID、用户信息、识别时间。操作203可以通过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100的服务器140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40可以实时获取用户行为,并确定当前的建筑物ID、用户信息、识别时间。作为示例,所述识别建筑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识别建筑物本身,建筑物图像等,所述建筑物的关联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二维码,建筑物编码,建筑物名称等。又例如,所述用户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ID、用户位置、用户交互等。
在204,根据建筑物ID关联的综合属性及识别时间,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操作204可以通过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系统100的服务器140和/或控制端120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4和/或控制端120可以根据建筑物ID关联的综合属性及识别时间,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可以在特定场景中实现,所述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VR,AR,MR,XR任一场景或组合的场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标签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分类标签,所述分类标签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分类、第二分类、第三分类;所述识别时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时点和第一时期;根据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所述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包括:判断识别时间是否第一时点,若是,返回建筑物的第一分类并叠加显示;若否,判断识别时间是否第一时期,若是,返回建筑物的第二分类并叠加显示;若否,返回建筑物的第三分类标签并叠加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餐饮时段,所述第一时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标签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关联标签、流程标签;根据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当识别时间为第一时期的第一时点,返回建筑物的第一分类及流程标签并叠加显示;当识别时间为非第一时期的第一时点,返回建筑物的第一分类及关联标签并叠加显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根据用户位置和建筑物的空间信息,判断用户与建筑物的距离是否满足距离阈值,若是,根据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返回建筑物的分类标签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若否,建筑物的分类标签、关联标签和/或流程标签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交互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点击等级、喜好等级、关联等级等;所述用户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ID、用户位置、用户交互等,所述获取建筑物的交互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判断所述用户ID是否重复,若否,增加所述建筑物标签信息的点击等级;若是,不增加所述建筑物标签信息的点击等级。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流程200进一步可以包括若用户ID重复,可以增加该用户ID与建筑ID的关联等级等。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于流程200的描述,仅为描述方便,并不能把本申请限制在所举实施例的范围之内。可以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系统的原理,可能在不背离该原理的前提下,对各个操作进行任意组合,或者构成子流程与其它操作组合,对实施上述流程和操作的功能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正和改变。例如,流程200可以进一步包括若用户ID重复,可增加该用户ID与建筑ID的关联等级等操作。诸如此类的变形,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通过将空间环境与用户行为信息也作为建筑可阅读的参数传递给云端服务器,从而实现交叉关联的动态推荐式显示效果,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例如,本申请将传统单一的按照建筑本身的信息查询的基础上,将空间环境与用户行为信息也作为建筑可阅读的参数传递给云端服务器,从而实现交叉关联的动态推荐式显示效果。又例如,本申请在传统的通过建筑ID来显示建筑可阅读的内容的基础上,将时间信息,用户ID作为输入参数一起传递给云端服务器,并记录用户的点击和观看时间行为,根据用户点击和观看时间形成协同过滤,叠加时间戳确定首要显示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用作示例,本申请不限于这样的示例,而是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这里所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分别地、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建筑物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建筑物的综合属性,所述综合属性包括空间信息、标签信息和交互信息,其中,所述交互信息包括点击等级、喜好等级、关联等级,所述点击等级包括用户的点击计数,所述喜好等级包括用户的观看时长、用户反馈的喜好程度,所述关联等级包括特定用语与特定建筑物的紧密程度,所述标签信息包括分类标签、关联标签、流程标签,所述分类标签包括第一分类标签、第二分类标签、第三分类标签,所述第一分类标签包括餐饮类标签,所述第二分类标签包括办公类标签,所述第三分类标签包括商业类标签,所述所述关联标签包括建筑物的活动关联信息,所述流程标签包括用户的行为流程信息;
根据空间信息,生成建筑物ID,所述建筑物ID与所述综合属性关联;
实时获取用户行为,所述用户行为包括识别建筑物或建筑物的关联码,并确定当前的建筑物ID、用户信息、识别时间,其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括用户ID、用户位置、用户交互,所述识别时间包括第一时点和第一时期,所述第一时点包括餐饮时段,所述第一时期包括工作日;
根据建筑物ID关联的综合属性及识别时间,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
其中,获取所述建筑物的交互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ID是否重复,若否,增加所述建筑物标签信息的点击等级,其中,所述点击等级包括点击计数;
若是,不增加所述建筑物标签信息的点击等级;
根据所述交互信息的点击计数,确定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
其中,根据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所述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包括:
判断识别时间是否为第一时点,若是,返回建筑物的第一分类标签并叠加显示;
若否,判断识别时间是否为第一时期,若是,返回建筑物的第二分类标签并叠加显示;
若否,返回建筑物的第三分类标签并叠加显示;
其中,所述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包括:
当识别时间为第一时期的第一时点,返回建筑物的第一分类标签及流程标签并叠加显示;
当识别时间为非第一时期的第一时点,返回建筑物的第一分类标签及关联标签并叠加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包括:
根据用户位置和建筑物的空间信息,判断用户与建筑物的距离是否满足距离阈值,若是,根据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返回建筑物的分类标签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
若否,建筑物的分类标签、关联标签和/或流程标签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空间信息,生成建筑物ID包括:
根据经纬度编码,生成建筑物ID;所述经纬度编码包括hash编码算法。
4.一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数据及指令;
一个与存储器建立通信的处理器,其中,当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时,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建筑物的综合属性,所述综合属性包括空间信息、标签信息和交互信息,其中,所述交互信息包括点击等级、喜好等级、关联等级,所述点击等级包括用户的点击计数,所述喜好等级包括用户的观看时长、用户反馈的喜好程度,所述关联等级包括特定用语与特定建筑物的紧密程度,所述标签信息包括分类标签、关联标签、流程标签,所述分类标签包括第一分类标签、第二分类标签、第三分类标签,所述第一分类标签包括餐饮类标签,所述第二分类标签包括办公类标签,所述第三分类标签包括商业类标签,所述所述关联标签包括建筑物的活动关联信息,所述流程标签包括用户的行为流程信息;
根据空间信息,生成建筑物ID,所述建筑物ID与所述综合属性关联;
实时获取用户行为,所述用户行为包括识别建筑物或建筑物的关联码,并确定当前的建筑物ID、用户信息、识别时间,其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括用户ID、用户位置、用户交互,所述识别时间包括第一时点和第一时期,所述第一时点包括餐饮时段,所述第一时期包括工作日;
根据建筑物ID关联的综合属性及识别时间,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
其中,获取所述建筑物的交互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ID是否重复,若否,增加所述建筑物标签信息的点击等级,其中,所述点击等级包括点击计数;
若是,不增加所述建筑物标签信息的点击等级;
根据所述交互信息的点击计数,确定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
其中,根据所述标签信息的显示排序,所述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包括:
判断识别时间是否为第一时点,若是,返回建筑物的第一分类标签并叠加显示;
若否,判断识别时间是否为第一时期,若是,返回建筑物的第二分类标签并叠加显示;
若否,返回建筑物的第三分类标签并叠加显示;
其中,所述返回建筑物的标签信息并叠加显示在建筑物上包括:
当识别时间为第一时期的第一时点,返回建筑物的第一分类标签及流程标签并叠加显示;
当识别时间为非第一时期的第一时点,返回建筑物的第一分类标签及关联标签并叠加显示。
CN202110292007.5A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988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2007.5A CN112988301B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2007.5A CN112988301B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8301A CN112988301A (zh) 2021-06-18
CN112988301B true CN112988301B (zh) 2023-01-20

Family

ID=76333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2007.5A Active CN112988301B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8830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9376A (zh) * 2015-10-30 2017-05-10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导航标签排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29195A (zh) * 2018-01-29 2018-06-29 高江涛 一种二维码多维度多行业信息展示方法及平台
WO2020062267A1 (zh) * 2018-09-30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9376A (zh) * 2015-10-30 2017-05-10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导航标签排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29195A (zh) * 2018-01-29 2018-06-29 高江涛 一种二维码多维度多行业信息展示方法及平台
WO2020062267A1 (zh) * 2018-09-30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8301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6855B1 (ko) 제1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콘텐츠를 제2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내로 조합하기
US11335088B2 (en) Augmented reality item collections
US8874673B2 (en) Mobile terminal, server,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AR)
US9191238B2 (en) Virtual notes in a reality overlay
US20140253743A1 (en) User-generated content in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US11620795B2 (en) Displaying augmented reality content in messaging application
KR20150126196A (ko) 사용자 감성 활동 기반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WO2015148421A1 (en) Recommendation system with multi-dimensional discovery experience
KR20230025475A (ko) 메시징 시스템에서의 아바타 상태 업데이트
KR102577630B1 (ko) 메시징 애플리케이션에서의 증강 현실 콘텐츠의 디스플레이
US11621997B2 (en) Dynamically assigning storage locations for messaging system data
KR20230029946A (ko) 이미지들에 대한 여행 기반 증강 현실 콘텐츠
US20170329840A1 (en) Computeriz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feature-based search and displaying an interactive dynamically updatable, multidimensional user interface therefrom
US11694411B2 (en) Passing augmented reality content between devices
US11978096B2 (en) Providing travel-based augmented reality content relating to user-submitted reviews
US10996914B2 (en) Persistent geo-located augmented reality social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CN108595651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个性化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CN114080824A (zh) 实时增强现实装扮
KR20230074782A (ko) Ar-기반 메이크업에 대한 컬러 값들을 선택함
CN112988301B (zh) 一种基于交叉关联的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1787042A (zh) 用于推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Shin et al. Enriching natural monument with user-generated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mashup
KR20230076848A (ko) 증강 현실 콘텐츠 아이템들을 생성하기 위한 템플릿들
CN114491213A (zh) 基于图像的商品搜索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949778B1 (en) Privacy-preserving multi-touch attribu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9

Address after: Room 3929, Building 2, No. 161 Changjiang Street, Changjiang Farm,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202150 (Shanghai Changjiang Economic Park)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WANS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A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01106 9th floor, building 3, 988 Shencha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Vanke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