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7981A - 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7981A
CN112987981A CN202010517649.6A CN202010517649A CN112987981A CN 112987981 A CN112987981 A CN 112987981A CN 202010517649 A CN202010517649 A CN 202010517649A CN 112987981 A CN112987981 A CN 112987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wiring
disposed
region
sensing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76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宙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987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7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 G01D5/20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mutual indu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oils
    • G01D5/206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mutual indu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oils by movement of a single coil with respect to a single other coi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开关操作感测装置,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应用于包括触摸操作单元的电子装置,所述触摸操作单元具有与壳体一体的第一触摸构件,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包括:感测线圈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摸构件的内表面上的第一电感器单元;以及振荡器电路,连接到所述感测线圈组件并且被配置为产生振荡信号,所述振荡信号具有在通过所述触摸操作单元输入触摸操作时改变的谐振频率,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包括:第一感测区域,与所述第一触摸构件相对;第一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中;以及第一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一谐振电路之间。

Description

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2月1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9-016864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感测线圈组件以及包括所述感测线圈组件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具有简化设计的薄的可穿戴装置已经是优选的,并且通常的机械开关已经从可穿戴装置中消失。这种改变已经通过实施防水技术和防尘技术以及开发具有平滑和集成的设计的装置模型而成为可能。
目前,已经开发了诸如触摸金属的金属上触摸技术、使用触摸面板的电容器感测方法、微机电系统(MEMS)、微应变仪等的技术,并且还开发了力触摸功能。
对于通常的机械开关,内部可能需要相对大的尺寸和空间量来实现开关功能,并且由于向外凸出的设计、开关不与外壳一体的结构等,机械开关可能具有凸出的设计并且可能需要大的空间。
此外,对于与电连接的机械开关的直接接触可能存在电击的风险,并且由于机械开关的结构方面导致可能难以实现机械开关的防尘和防水。尽管已经提出了用于执行按钮功能而没有用于如上所述的这种功能的按钮的各种方法,但为了提高感测能力,过度的噪声抑制可能是必要的。
以上信息被呈现为背景技术信息,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公开。关于上述内容中的任一项是否可用作关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尚未做出确定,并且未做出断言。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简化的形式介绍所选择的构思,并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这些构思。本发明内容既不意在明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在用作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应用于具有触摸操作单元的电子装置,所述触摸操作单元具有与壳体一体的第一触摸构件,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包括:感测线圈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摸构件的内表面上的第一电感器单元;以及振荡器电路,连接到所述感测线圈组件并且被配置为产生振荡信号,所述振荡信号具有在通过所述触摸操作单元输入触摸操作时改变的谐振频率,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包括:第一感测区域,与所述第一触摸构件相对;第一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中;以及第一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一谐振电路之间。
所述感测线圈组件还可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二电感器单元和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可包括:第二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二触摸构件相对;第二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以及第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二谐振电路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可包括:第三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三触摸构件相对;第三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以及第三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三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三谐振电路之间。
所述感测线圈组件还可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二电感器单元,并且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可包括:第二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二触摸构件相对;第二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第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二谐振电路之间;以及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
所述感测线圈组件还可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可包括:第三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三触摸构件相对;第三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第三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三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三谐振电路之间;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以及第二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之间。
所述感测线圈组件还可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可包括:第三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三触摸构件相对;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
所述感测线圈组件还可包括第二电感器单元和第三电感器单元,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包括:第二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二触摸构件相对;第二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以及第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二谐振电路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可包括:第三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三触摸构件相对;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以及第二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之间。
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可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线圈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并且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弯曲部。
所述感测线圈组件还可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行感测区域组和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列感测区域组,其中,每个行感测区域组包括多个感测区域,每个列感测区域组包括多个感测区域;行感测布线,设置在每个行感测区域组中的多个感测区域中;列感测布线,设置在每个列感测区域组中的多个感测区域中;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行感测布线中的相应的行感测布线和相应的行谐振电路之间;以及列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列感测布线中的相应的列感测布线和相应的列谐振电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区域是行感测区域组和列感测区域组中的多个感测区域中的感测区域,所述第一感测布线是所述行感测布线和所述列感测布线中的感测布线,并且所述第一感测线圈是所述行感测线圈和所述列感测线圈中的感测线圈。
在行方向上设置的行感测区域组和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列感测区域组可被设置为矩阵结构。
在另一总体方面,一种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包括:第一电感器单元,设置在线圈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线圈基板上的第一感测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布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振荡器电路的第一谐振电路之间的第一感测线圈。
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还可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二电感器单元和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可包括:第二感测区域,设置为与所述线圈基板上的所述第一感测区域相邻;第二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以及第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二谐振电路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可包括:第三感测区域,设置为与所述线圈基板上的所述第二感测区域相邻;第三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以及第三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三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三谐振电路之间。
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还可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二电感器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可包括:第二感测区域,设置为与所述线圈基板上的所述第一感测区域相邻;第二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第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二谐振电路之间;以及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
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还可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可包括:第三感测区域,设置为与所述线圈基板上的所述第二感测区域相邻;第三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第三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三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三谐振电路之间;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以及第二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之间。
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还可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可包括:第三感测区域,设置为与所述线圈基板上的所述第二感测区域相邻;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
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还可包括第二电感器单元和第三电感器单元,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包括:第二感测区域,设置在所述线圈基板上;第二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以及第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二谐振电路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可包括:第三感测区域,设置为与所述线圈基板上的所述第二感测区域相邻且与所述第一感测区域相邻;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以及第二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之间。
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还可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行感测区域组和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列感测区域组,其中,每个行感测区域组包括多个感测区域,每个列感测区域组包括多个感测区域;行感测布线,设置在每个行感测区域组中的多个感测区域中;列感测布线,设置在每个列感测区域组中的多个感测区域中;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行感测布线中的相应的行感测布线和相应的行谐振电路之间;以及列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列感测布线中的相应的列感测布线和相应的列谐振电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区域是行感测区域组和列感测区域组中的多个感测区域中的感测区域,所述第一感测布线是所述行感测布线和所述列感测布线中的感测布线,并且所述第一感测线圈是所述行感测线圈和所述列感测线圈中的感测线圈。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以及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和图1C是示出包括开关操作感测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移动装置的外观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图。
图2是示出沿图1A中的线I-I'截取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沿图1B中的线I-I'截取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沿图1C中的线I-I'截取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图。
图6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图。
图7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图。
图8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修改示例的示图。
图9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修改示例的示图。
图10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修改示例的示图。
图11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修改示例的示图。
图12是示出图5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修改示例的示图。
图13是示出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示例的示图。
图14是示出计数值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图。
在所有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附图可不按照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说明和便利起见,可夸大附图中的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公开之后,在此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按照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公开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仅仅为了示出在理解本公开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在下文中,虽然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注意示例不限于此。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诸如层、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如在此使用的元件的“一部分”可包括整个元件或少于整个元件。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任意一项和任意两项或更多项的任意组合;同样地,“……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任意一项和任意两项或更多项的任意组合。
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将不受这些术语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此可使用诸如“上方”、“上面”、“下方”、“下面”等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相对术语意在除了包含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在“上方”或“上面”的元件于是将相对于所述另一元件在“下方”或“下面”。因此,术语“上方”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例如,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方位)定位,并且将相应地解释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且将不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列举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附图中所示出的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此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发生的形状的改变。
在此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以以在理解本公开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虽然在此描述的示例具有多种配置,但在理解本公开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配置是可行的。
在此,注意的是,关于示例的术语“可”的使用(例如,关于示例可包括或实现什么)意味着存在包括或实现这样的特征的至少一个示例,而全部示例不限于此。
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对触摸操作的感测的感测线圈组件以及包括所述感测线圈组件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图1A、图1B和图1C是示出包括开关操作感测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移动装置的外观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1A,应用了开关操作感测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例移动装置10可包括触摸屏11、壳体500和触摸操作单元TSW,触摸操作单元TSW包括用于感测触摸操作输入的第一触摸构件TM1。
参照图1B,应用了开关操作感测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例移动装置10可包括触摸屏11、壳体500和触摸操作单元TSW,触摸操作单元TSW包括用于感测触摸操作输入的第一触摸构件TM1和第二触摸构件TM2。
参照图1C,应用了开关操作感测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例移动装置10可包括触摸屏11、壳体500和触摸操作单元TSW,触摸操作单元TSW包括用于感测触摸操作输入的第一触摸构件TM1、第二触摸构件TM2和第三触摸构件TM3。
图1C示出了触摸操作单元TSW包括第一触摸构件TM1、第二触摸构件TM2和第三触摸构件TM3的示例,但在此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触摸构件不限于三个触摸构件(第一触摸构件、第二触摸构件和第三触摸构件),并且触摸构件的数量可大于图1C中所示的示例。
作为示例,参照图1A、图1B和图1C,移动装置10可通过诸如智能电话的便携式装置实现,并且可被实现为诸如智能手表的可穿戴装置。然而,在此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并且移动装置10可通过另一类型的可穿戴或便携式电气装置或电子装置实现,或通过具有用于操作控制的开关的电气装置或电子装置来实现。
壳体500可被构造为在电子装置上向外暴露的外壳。作为示例,当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应用于移动装置时,壳体500可被构造为设置在移动装置10的侧面(横向表面)上的盖。作为示例,壳体500可与设置在移动装置10的后表面上的盖一体,或者可与设置在移动装置10的后表面上的盖分离。
如上所述,壳体500可被构造为电子装置的外壳,并且壳体500的位置、形状和结构不限于在此描述的特定示例。
参照图1C,第一触摸构件TM1、第二触摸构件TM2和第三触摸构件TM3可设置在壳体500中,但在此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
第一触摸构件TM1、第二触摸构件TM2和第三触摸构件TM3可设置在移动装置的盖上。在这种情况下,盖可被构造为除了触摸屏之外的盖,例如,侧盖、后盖、形成在前侧的一部分中的盖等。作为壳体的示例,为了易于描述,将描述壳体设置在移动装置的侧盖上的示例,但在此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
在附图中,将不提供关于相同附图标记和相同功能的不必要的重复描述,并且将主要描述附图中的示例之间的差异。
图2是示出沿图1A中的线I-I'截取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截面图。
参照图2,开关操作感测装置80可包括感测线圈组件900和振荡器电路600,以感测通过与壳体500一体的触摸操作单元TSW输入的操作。
开关操作感测装置80还可包括触摸操作检测电路700。
触摸操作单元TSW可包括与壳体500一体的第一触摸构件TM1。感测线圈组件900可包括设置在第一触摸构件TM1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感器单元LE1。例如,感测线圈组件900可包括设置在第一触摸构件TM1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感器单元LE1。
作为示例,第一电感器单元LE1可包括与第一触摸构件TM1相对的第一感测区域SA1、设置在第一感测区域SA1中的第一感测布线SW1以及连接在第一感测布线SW1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一谐振电路RC1(图2至图4)之间的第一感测线圈SC1。
振荡器电路600可连接到感测线圈组件900,并且可产生振荡信号LCosc,振荡信号LCosc具有当通过触摸操作单元TSW输入触摸操作时改变的谐振频率。作为示例,振荡器电路600可包括连接到第一电感器单元LE1的第一谐振电路RC1,并且连接到第一电感器单元LE1的第一谐振电路RC1可被配置为基于当通过触摸操作单元TSW输入触摸操作时改变的阻抗在第一谐振频率处形成谐振。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被配置为产生具有谐振频率的振荡信号的振荡器电路600可包括感测线圈组件900。
在在此公开的示例中,将描述振荡器电路600包括感测线圈组件900的示例,但在此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
触摸操作检测电路700可使用从振荡器电路600接收的振荡信号LCosc来检测触摸操作并且可输出检测信号DF。
作为示例,感测线圈组件900可安装在基板200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可附接到壳体500的内侧。电路单元CS和第一电容器器件CE1可安装在基板200的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上,但在此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电路单元CS可包括振荡器电路600的一部分(用于振荡的放大器电路)和触摸操作检测电路700。电路单元CS可被配置为集成电路(IC)。例如,触摸操作检测电路700可包括频率数字转换器710和触摸检测器730。
频率数字转换器710可将从振荡器电路600接收的振荡信号LCosc转换为计数值L_CNT。作为示例,频率数字转换器710可使用振荡信号LCosc对时钟信号进行计数,并且可产生计数值L_CNT。通过使用上述计数方法,可能能够使用低频的时钟信号。
触摸检测器730可基于从频率数字转换器710接收的计数值L_CNT来检测触摸操作是否被输入,并且可产生检测信号DF。
图3是示出沿图1B中的线I-I'截取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沿图1C中的线I-I'截取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截面图。
参照图3,感测线圈组件900可包括设置在第一触摸构件TM1中的第一电感器单元LE1和设置在第二触摸构件TM2中的第二电感器单元LE2。
作为示例,第二电感器单元LE2可包括与设置在壳体500中的第二触摸构件TM2相对的第二感测区域SA2、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中的第二感测布线SW2以及连接在第二感测布线SW2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二谐振电路RC2之间的第二感测线圈SC2。
振荡器电路600可包括安装在基板200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一电容器器件CE1和第二电容器器件CE2。第一谐振电路RC1可包括第一电感器单元LE1和第一电容器器件CE1,并且第二谐振电路RC2可包括第二电感器单元LE2和第二电容器器件CE2。
振荡器电路600可产生第一振荡信号LCosc1,第一振荡信号LCosc1具有当通过第一触摸构件TM1输入触摸操作时改变的第一谐振频率,并且可产生第二振荡信号LCosc2,第二振荡信号LCosc2具有当通过第二触摸构件TM2输入触摸操作时改变的第二谐振频率。
参照图4,感测线圈组件900除了包括第一电感器单元LE1和第二电感器单元LE2之外,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三触摸构件TM3中的第三电感器单元LE3。
第三电感器单元LE3可包括与设置在壳体500中的第三触摸构件TM3相对的第三感测区域SA3、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的第三感测布线SW3以及连接在第三感测布线SW3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三谐振电路RC3之间的第三感测线圈SC3。
振荡器电路600可包括安装在基板200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一电容器器件CE1、第二电容器器件CE2和第三电容器器件CE3。第一谐振电路RC1可包括第一电感器单元LE1和第一电容器器件CE1,第二谐振电路RC2可包括第二电感器单元LE2和第二电容器器件CE2,并且第三谐振电路RC3可包括第三电感器单元LE3和第三电容器器件CE3。
振荡器电路600除了可产生以上参照图3描述的第一振荡信号LCosc1和第二振荡信号LCosc2之外,还可产生第三振荡信号LCosc3,第三振荡信号LCosc3具有当通过第三触摸构件TM3输入触摸操作时改变的第三谐振频率。
图5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2和图5,第一电感器单元LE1可包括第一感测区域SA1、第一感测布线SW1和第一感测线圈SC1。
第一感测区域SA1可设置在线圈基板901上,并且可与第一触摸构件TM1相对。作为示例,第一感测区域SA1可指用于感测通过第一触摸构件TM1输入的触摸操作的区域。
第一感测布线SW1可设置在与第一触摸构件TM1相对的第一感测区域SA1中。
第一感测线圈SC1可连接在第一感测布线SW1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一谐振电路RC1(图2至图4)之间。例如,第一感测线圈SC1可设置在第一感测区域SA1的外部或内部。作为示例,图5示出了第一感测线圈SC1设置在第一感测区域SA1中,但在此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第一感测线圈SC1可设置在设置于第一感测区域SA1外部的线圈基板901上。
第一感测布线SW1可设置在第一感测区域SA1中,以在第一触摸构件TM1的触摸操作被输入时感测第一感测区域SA1的除了设置有第一感测线圈SC1的区域之外的至少部分区域,并且如图5所示,第一感测布线SW1可将第一感测线圈SC1连接到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一谐振电路RC1。作为示例,第一感测布线SW1可被配置为与第一感测线圈SC1一起在第一感测区域SA1的整个区域中执行感测操作。
在第一示例(图5)中,第一感测线圈SC1可设置在第一感测区域SA1中,并且在第二示例中,第一感测线圈SC1可设置在第一感测区域SA1的外部。本示例可应用于在此公开的示例。
图6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3和图6,触摸操作单元TSW还可包括第二触摸构件TM2,第二触摸构件TM2与壳体500一体并且设置在与第一触摸构件TM1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开关操作感测装置的感测线圈组件900还可包括与第一电感器单元LE1相邻设置的第二电感器单元LE2。
第二电感器单元LE2可包括第二感测区域SA2、第二感测布线SW2和第二感测线圈SC2。
第二感测区域SA2可设置在线圈基板901上,并且可与第二触摸构件TM2相对。作为示例,第二感测区域SA2可指用于感测通过第二触摸构件TM2输入的触摸操作的区域。
第二感测布线SW2可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中。第二感测线圈SC2可连接在第二感测布线SW2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二谐振电路RC2之间。例如,第二感测线圈SC2可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的外部或内部。作为示例,图6示出了第二感测线圈SC2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中,但在此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第二感测线圈SC2可设置在设置于第二感测区域SA2的外部的线圈基板901上。
第二感测布线SW2可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中,以在第二触摸构件TM2的触摸操作被输入时感测第二感测区域SA2的除了设置有第二感测线圈SC2的区域之外的至少部分区域,并且如图6所示,第二感测布线SW2可将第二感测线圈SC2连接到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二谐振电路RC2。作为示例,第二感测布线SW2可被配置为与第二感测线圈SC2一起在第二感测区域SA2的整个区域中执行感测操作。
图7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4和图7,触摸操作单元TSW还可包括第二触摸构件TM2和第三触摸构件TM3,第二触摸构件TM2和第三触摸构件TM3与壳体500一体并且设置的位置彼此不同且与第一触摸构件TM1的位置不同。
除了包括感测线圈组件900的第一电感器单元LE1和第二电感器单元LE2之外,感测线圈组件900还可包括第三电感器单元LE3。
第三电感器单元LE3可包括第三感测区域SA3、第三感测布线SW3和第三感测线圈SC3。
第三感测区域SA3可设置在线圈基板901上并且可与第三触摸构件TM3相对。作为示例,第三感测区域SA3可指用于感测通过第三触摸构件TM3输入的触摸操作的区域。
第三感测布线SW3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
第三感测线圈SC3可连接在第三感测布线SW3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三谐振电路RC3之间。例如,第三感测线圈SC3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的外部或内部。作为示例,图7示出了第三感测线圈SC3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但在此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第三感测线圈SC3可设置在设置于第三感测区域SA3的外部的线圈基板901上。
第三感测布线SW3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以在第三触摸构件TM3的触摸操作被输入时感测第三感测区域SA3的除了设置有第三感测线圈SC3的区域之外的至少部分区域,并且如图7所示,第三感测布线SW3可将第三感测线圈SC3连接到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三谐振电路RC3。作为示例,第三感测布线SW3可被配置为与第三感测线圈SC3一起在第三感测区域SA3的整个区域中执行感测操作。
如上所述,通过对图5、图6和图7中所示的第一触摸构件TM1、第二触摸构件TM2和第三触摸构件TM3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执行触摸操作,可产生具有根据触摸操作而改变的相应的谐振频率的振荡信号,并且该配置可应用于在此公开的示例。
图8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修改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3和图8,触摸操作单元TSW还可包括第二触摸构件TM2,第二触摸构件TM2与壳体500一体并且设置在与第一触摸构件TM1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与图5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900不同,感测线圈组件900还可包括第二电感器单元LE2。
第二电感器单元LE2可包括第二感测区域SA2、第二感测布线SW2、第二感测线圈SC2和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2-E1。
第二感测区域SA2可设置在线圈基板901上,并且可与第二触摸构件TM2相对。作为示例,第二感测区域SA2可指用于感测通过第二感测区域SA2输入的触摸操作的区域。
第二感测布线SW2可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中。
第二感测线圈SC2可连接在第二感测布线SW2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二谐振电路RC2之间。例如,第二感测线圈SC2可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的外部或内部。作为示例,图8示出了第二感测线圈SC2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中,但在此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第二感测线圈SC2可设置在设置于第二感测区域SA2的外部的线圈基板901上。
第二感测布线SW2可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中,以在第二触摸构件TM2的触摸操作被输入时感测第二感测区域SA2的除了设置有第二感测线圈SC2的区域之外的至少部分区域,并且第二感测布线SW2可将第二感测线圈SC2连接到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二谐振电路RC2。作为示例,第二感测布线SW2可被配置为与第二感测线圈SC2一起在第二感测区域SA2的整个区域中执行感测操作。
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2-E1可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中,以在第二触摸构件TM2的触摸操作被输入时感测第二感测区域SA2的除了设置有第二感测线圈SC2的区域之外的至少部分区域,并且第一感测布线SW1可将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2-E1连接到第一感测线圈SC1。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2-E1可将第一感测布线SW1连接到第一谐振电路RC1。
图9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修改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4和图9,触摸操作单元TSW还可包括第三触摸构件TM3,第三触摸构件TM3与壳体500一体并且设置在与第一触摸构件TM1和第二触摸构件TM2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与图8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900不同,感测线圈组件900还可包括与第二电感器单元LE2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LE3。
第三电感器单元LE3可包括第三感测区域SA3、第三感测布线SW3、第三感测线圈SC3、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3-E1和第二感测延伸布线SW3-E2。
第三感测区域SA3可设置在线圈基板901上并且与第三触摸构件TM3相对。作为示例,第三感测区域SA3可指用于感测通过第三触摸构件TM3输入的触摸操作的区域。
第三感测布线SW3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
第三感测线圈SC3可连接在第三感测布线SW3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三谐振电路RC3之间。例如,第三感测线圈SC3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的外部或内部。作为示例,图9示出了第三感测线圈SC3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但在此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第三感测线圈SC3可设置在设置于第三感测区域SA3的外部的线圈基板901上。
第三感测布线SW3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以在第三触摸构件TM3的触摸操作被输入时感测第三感测区域SA3的除了设置有第三感测线圈SC3的区域之外的至少部分区域,并且第三感测布线SW3可连接到第三感测线圈SC3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三谐振电路RC3。作为示例,第三感测布线SW3可被配置为在第三感测区域SA3的除了设置有第三感测线圈SC3的区域之外的至少部分区域中执行感测操作。
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3-E1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并且可将第一感测布线SW1连接到第一谐振电路RC1。第一感测延伸布线可包括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2-E1和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3-E1,因此第一感测延伸布线可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中,并且还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例如,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3-E1可将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2-E1和第一感测布线SW1连接到第一谐振电路RC1。第二感测延伸布线SW3-E2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并且第二感测布线SW2可将第二感测延伸布线SW3-E2连接到第二感测线圈SC2。第二感测延伸布线SW3-E2可将第二感测布线SW2连接到第二谐振电路RC2。
图10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修改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4和图10,触摸操作单元TSW还可包括第三触摸构件TM3,第三触摸构件TM3与壳体500一体并且设置在与第一触摸构件TM1的位置不同且与第二触摸构件TM2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与图8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900不同,感测线圈组件900还可包括与第二电感器单元LE2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LE3。
第三电感器单元LE3可包括第三感测区域SA3和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3-E1。
第三感测区域SA3可设置在线圈基板901上并且可与第三触摸构件TM3相对。作为示例,第三感测区域SA3可指用于感测通过第三触摸构件TM3输入的触摸操作的区域。
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3-E1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并且可将第一感测布线SW1连接到第一谐振电路RC1。例如,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3-E1可将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2-E1和第一感测布线SW1连接到第一谐振电路RC1。第一感测延伸布线可包括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2-E1和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3-E1,因此第一感测延伸布线可设置在第二感测区域SA2中,并且还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
图11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修改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4和图11,触摸操作单元TSW还可包括第三触摸构件TM3,第三触摸构件TM3与壳体500一体并且设置在第一触摸构件TM1和第二触摸构件TM2之间。
感测线圈组件900还可包括设置在图8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900的第一电感器单元LE1和第二电感器单元LE2之间的第三电感器单元LE3。
第三电感器单元LE3可包括第三感测区域SA3、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3-E1和第二感测延伸布线SW3-E2。
第三感测区域SA3可设置在线圈基板901上并且可与第三触摸构件TM3相对。作为示例,第三感测区域SA3可指用于感测通过第三触摸构件TM3输入的触摸操作的区域。
第一感测延伸布线SW3-E1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并且可将第一感测布线SW1连接到第一谐振电路RC1。第二感测延伸布线SW3-E2可设置在第三感测区域SA3中,并且可将第二感测布线SW2连接到第二谐振电路RC2。第二感测布线SW2可将第二感测延伸布线SW3-E2连接到第二感测线圈SC2。
图12是示出图5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修改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5和图12,类似于图5中所示的第一感测布线SW1,第一感测布线SW1可设置在第一感测区域SA1中,并且可将第一感测线圈SC1连接到第一谐振电路RC1。
与图5中所示的第一感测布线SW1类似,图12中的第一感测布线SW1可包括被构造为在不同方向上弯曲两次或更多次的弯曲部B1、B2、B3、B4和B5。作为示例,第一感测布线SW1可被配置为在第一感测区域SA1的整个区域中执行感测操作。在示例实施例中,弯曲部B1、B2、B3、B4和B5可指在不同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并且弯曲部中的每个的角度可以是锐角、直角或钝角。可选地,弯曲部可被构造为在不形成特定角度的情况下弯曲。
图13是示出感测线圈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13,感测线圈组件900可包括:感测区域部SA;多个行感测线圈SC1-1、SC1-2和SC1-3;多个列感测线圈SC2-1、SC2-2和SC2-3;多个行感测布线SW1-1、SW1-2和SW1-3;以及多个列感测布线SW2-1、SW2-2和SW2-3。
图13中所示的感测线圈组件900可具有被构造为3×3矩阵结构的感测结构,但在此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例如,矩阵结构还可在行和/或列上延伸,或者在其他示例中,矩阵结构可包括更少的行和/或列。
将参照图13描述具有3×3矩阵结构的感测线圈组件900。感测线圈组件900的感测区域部SA可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包括第一感测区域SA(1,1)的第一行感测区域组(SA(1,K),K=1,2,3)、第二行感测区域组(SA(2,K),K=1,2,3)和第三行感测区域组(SA(3,K),K=1,2,3)以及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包括第一感测区域SA(1,1)的第一列感测区域组(SA(K,1),K=1,2,3)、第二列感测区域组(SA(K,2),K=1,2,3)和第三列感测区域组(SA(K,3),K=1,2,3),使得感测线圈组件900可具有矩阵结构。
作为示例,第一行感测区域组(SA(1,K),K=1,2,3)可包括第一感测区域SA(1,1)、第二感测区域SA(1,2)和第三感测区域SA(1,3),第二行感测区域组(SA(2,K),K=1,2,3)可包括第一感测区域SA(2,1)、第二感测区域SA(2,2)和第三感测区域SA(2,3),并且第三行感测区域组(SA(3,K),K=1,2,3)可包括第一感测区域SA(3,1)、第二感测区域SA(3,2)和第三感测区域SA(3,3)。
作为示例,第一列感测区域组(SA(K,1),K=1,2,3)可包括第一感测区域SA(1,1)、第二感测区域SA(2,1)和第三感测区域SA(3,1),第二列感测区域组(SA(K,2),K=1,2,3)可包括第一感测区域SA(1,2)、第二感测区域SA(2,2)和第三感测区域SA(3,2),并且第三列感测区域组(SA(K,3),K=1,2,3)可包括第一感测区域SA(1,3)、第二感测区域SA(2,3)和第三感测区域SA(3,3)。
感测线圈组件900可包括第一行感测布线SW1-1、第二行感测布线SW1-2和第三行感测布线SW1-3。
第一行感测布线SW1-1可设置在第一行感测区域组(SA(1,K),K=1,2,3)中,第二行感测布线SW1-2可设置在第二行感测区域组(SA(2,K),K=1,2,3)中,并且第三行感测布线SW1-3可设置在第三行感测区域组(SA(3,K),K=1,2,3)中。
感测线圈组件900可包括第一列感测布线SW2-1、第二列感测布线SW2-2和第三列感测布线SW2-3。
第一列感测布线SW2-1可设置在第一列感测区域组(SA(K,1),K=1,2,3)中,第二列感测布线SW2-2可设置在第二列感测区域组(SA(K,2),K=1,2,3)中,并且第三列感测布线SW2-3可设置在第三列感测区域组(SA(K,3),K=1,2,3)中。
作为示例,感测线圈组件900可包括第一行感测线圈SC1-1、第二行感测线圈SC1-2和第三行感测线圈SC1-3。
第一行感测线圈SC1-1可连接在第一行感测布线SW1-1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一行谐振电路RC1-1之间,第二行感测线圈SC1-2可连接在第二行感测布线SW1-2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二行谐振电路RC1-2之间,并且第三行感测线圈SC1-3可连接在第三行感测布线SW1-3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三行谐振电路RC1-3之间。
作为示例,感测线圈组件900可包括第一列感测线圈SC2-1、第二列感测线圈SC2-2和第三列感测线圈SC2-3。
第一列感测线圈SC2-1可连接在第一列感测布线SW2-1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一列谐振电路RC2-1之间,第二列感测线圈SC2-2可连接在第二列感测布线SW2-2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二列谐振电路RC2-2之间,并且第三列感测线圈SC2-3可连接在第三列感测布线SW2-3和振荡器电路600的第三谐振电路RC2-3之间。
上述感测区域(SA(i,j),i=1,2,3,j=1,2,3)中的每个可包括对应的行感测布线(SW1-i,i=1,2,3)和列感测布线(SW2-j,j=1,2,3)彼此相交的点,并且感测布线可被设置为使得相交点(SW(i,j),i=1,2,3,j=1,2,3)可不彼此电连接而是可上下重叠。例如,第一行感测布线SW1-1和第一列感测布线SW2-1可在第一感测区域SA(1,1)中的相交点SW(1,1)处上下重叠,第一行感测布线SW1-1和第二列感测布线SW2-2可在第二感测区域SA(1,2)中的相交点SW(1,2)处上下重叠,第一行感测布线SW1-1和第三列感测布线SW2-3可在第三感测区域SA(1,3)中的相交点SW(1,3)处上下重叠;第二行感测布线SW1-2和第一列感测布线SW2-1可在第一感测区域SA(2,1)中的相交点SW(2,1)处上下重叠,第二行感测布线SW1-2和第二列感测布线SW2-2可在第二感测区域SA(2,2)中的相交点SW(2,2)处上下重叠,第二行感测布线SW1-2和第三列感测布线SW2-3可在第三感测区域SA(2,3)中的相交点SW(2,3)处上下重叠;第三行感测布线SW1-3和第一列感测布线SW2-1可在第一感测区域SA(3,1)中的相交点SW(3,1)处上下重叠,第三行感测布线SW1-3和第二列感测布线SW2-2可在第二感测区域SA(3,2)中的相交点SW(3,2)处上下重叠,第三行感测布线SW1-3和第三列感测布线SW2-3可在第三感测区域SA(3,3)中的相交点SW(3,3)处上下重叠。
图14是示出计数值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14,振荡器电路600可被配置为产生振荡信号LCosc,振荡信号LCosc具有当通过触摸操作单元TSW输入触摸操作时改变的谐振频率。触摸操作检测电路700的频率数字转换器710可将从振荡器电路600接收的振荡信号LCosc转换为计数值L_CNT。
作为示例,当通过触摸操作单元TSW输入触摸操作时,电容可增大,使得可产生具有减小的谐振频率的振荡信号LCosc。
当谐振频率减小时,计数值L_CNT也可减小,并且可基于减小的计数值来检测触摸操作。
根据在此描述的示例,通过设置用于感测操作的布线以感测未设置有感测装置(例如,感测线圈)的区域,可减小感测装置的尺寸,并且可减少感测装置的数量,使得感测组件可具有减小的尺寸,并且可在不增加尺寸的情况下扩展感测区域。
虽然以上已经示出并描述了具体示例,但是在理解本公开之后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形式和细节上对这些示例中做出各种改变。在此描述的示例将仅被认为是描述性含义,而非出于限制的目的。在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将被认为是可适用于其他示例中的类似特征或方面。如果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和/或由其他组件或它们的等同物来替换或者添加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则可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由具体实施方式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并且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变型将被解释为被包括在本公开中。

Claims (18)

1.一种开关操作感测装置,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应用于包括触摸操作单元的电子装置,所述触摸操作单元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的第一触摸构件,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包括:
感测线圈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摸构件的内表面上的第一电感器单元;以及
振荡器电路,连接到所述感测线圈组件并且被配置为产生振荡信号,所述振荡信号具有在通过所述触摸操作单元输入触摸操作时改变的谐振频率,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一感测区域,与所述第一触摸构件相对;
第一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中;以及
第一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一谐振电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其中,所述感测线圈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二电感器单元和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二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二触摸构件相对;
第二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以及
第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二谐振电路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三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三触摸构件相对;
第三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以及
第三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三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三谐振电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其中,所述感测线圈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二电感器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二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二触摸构件相对;
第二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
第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二谐振电路之间;以及
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其中,所述感测线圈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三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三触摸构件相对;
第三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
第三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三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三谐振电路之间;
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
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以及
第二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其中,所述感测线圈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三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三触摸构件相对;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
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其中,所述感测线圈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感器单元和第三电感器单元,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二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二触摸构件相对;
第二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以及
第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二谐振电路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三感测区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三触摸构件相对;
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以及
第二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布线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线圈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弯曲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其中,所述感测线圈组件还包括:
在行方向上设置的行感测区域组和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列感测区域组,其中,每个行感测区域组包括多个感测区域,每个列感测区域组包括多个感测区域;
行感测布线,设置在每个行感测区域组中的多个感测区域中;
列感测布线,设置在每个列感测区域组中的多个感测区域中;
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行感测布线中的相应的行感测布线和相应的行谐振电路之间;以及
列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列感测布线中的相应的列感测布线和相应的列谐振电路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区域是行感测区域组和列感测区域组中的多个感测区域中的感测区域,所述第一感测布线是所述行感测布线和所述列感测布线中的感测布线,并且所述第一感测线圈是所述行感测线圈和所述列感测线圈中的感测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其中,在行方向上设置的行感测区域组和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列感测区域组被设置为矩阵结构。
10.一种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包括:
第一电感器单元,设置在线圈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一感测区域,设置在所述线圈基板上;
第一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中;以及
第一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振荡器电路的第一谐振电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其中,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二电感器单元和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二感测区域,设置为与所述线圈基板上的所述第一感测区域相邻;
第二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以及
第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二谐振电路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三感测区域,设置为与所述线圈基板上的所述第二感测区域相邻;
第三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以及
第三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三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三谐振电路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其中,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二电感器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二感测区域,设置为与所述线圈基板上的所述第一感测区域相邻;
第二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
第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二谐振电路之间;以及
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其中,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三感测区域,设置为与所述线圈基板上的所述第二感测区域相邻;
第三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
第三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三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三谐振电路之间;
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
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以及
第二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其中,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三电感器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三感测区域,设置为与所述线圈基板上的所述第二感测区域相邻;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
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其中,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感器单元和第三电感器单元,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感器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二感测区域,设置在所述线圈基板上;
第二感测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中;以及
第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振荡器电路的第二谐振电路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器单元包括:
第三感测区域,设置为与所述线圈基板上的所述第二感测区域相邻且与所述第一感测区域相邻;
第一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以及
第二感测延伸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测区域中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感测布线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布线连接在所述第一感测线圈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之间,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弯曲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所述开关操作感测装置还包括:
在行方向上设置的行感测区域组和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列感测区域组,其中,每个行感测区域组包括多个感测区域,每个列感测区域组包括多个感测区域;
行感测布线,设置在每个行感测区域组中的多个感测区域中;
列感测布线,设置在每个列感测区域组中的多个感测区域中;
行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行感测布线中的相应的行感测布线和相应的行谐振电路之间;以及
列感测线圈,连接在所述列感测布线中的相应的列感测布线和相应的列谐振电路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区域是行感测区域组和列感测区域组中的多个感测区域中的感测区域,所述第一感测布线是所述行感测布线和所述列感测布线中的感测布线,并且所述第一感测线圈是所述行感测线圈和所述列感测线圈中的感测线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开关操作感测装置,其中,在行方向上设置的行感测区域组和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列感测区域组被设置为矩阵结构。
CN202010517649.6A 2019-12-17 2020-06-09 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Pending CN1129879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68648 2019-12-17
KR1020190168648A KR102333090B1 (ko) 2019-12-17 2019-12-17 센싱 코일 부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위치 조작 센싱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7981A true CN112987981A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17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7649.6A Pending CN112987981A (zh) 2019-12-17 2020-06-09 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2028B2 (zh)
KR (1) KR102333090B1 (zh)
CN (1) CN11298798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64056B1 (ko) * 2020-12-31 2022-02-18 주식회사 다모아텍 터치 및 터치 포스를 감지하는 하이브리드 센서 및 그 동작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8994A (en) * 1984-06-27 1987-07-07 Digital Product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apparent resonant properties of thin conducting materials
KR20020077836A (ko) 2002-08-05 2002-10-14 주식회사 이에스에스디 전기 기기용 간접 터치 스위치
JP4764281B2 (ja) * 2006-08-07 2011-08-31 日本システム開発株式会社 位置測定センサ及び位置測定方法
KR20090120709A (ko) 2008-05-20 2009-11-25 주식회사 에스티에프 터치 센서 내장형 차량용 도어 핸들 모듈 및 터치 센서내장형 차량용 도어 핸들 시스템
KR101091005B1 (ko) 2009-11-06 2011-12-08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인덕티브 터치 센싱장치
KR101105279B1 (ko) 2010-01-25 2012-01-17 (주)토마토엘에스아이 터치 센서 ic
KR20110087004A (ko) 2010-01-25 2011-08-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용량성 터치 센서의 감지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용량성 터치 센서 장치
JP5651036B2 (ja) * 2011-02-15 2015-01-07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操作検出装置
US9547438B2 (en) 2011-06-21 2017-01-17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Gesture based user interface for augmented reality
KR101429925B1 (ko) * 2012-11-13 2014-08-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 시스템
JP2015095865A (ja) 2013-11-14 2015-05-18 株式会社東芝 Ad変換器
JP6408415B2 (ja) * 2015-03-31 2018-10-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160143029A (ko) * 2015-06-04 2016-12-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KR101825582B1 (ko) 2016-01-13 2018-02-05 (주)창성 카본마이크로코일촉각센서를 구비한 터치패드
CN105786290A (zh) 2016-04-28 2016-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感测器件、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8054523A (ja) 2016-09-30 2018-04-05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生体の接近距離検出装置
US10451661B2 (en) 2016-10-28 2019-10-2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Digital frequency measuring apparatus
KR102041662B1 (ko) 2016-10-28 2019-11-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지털 주파수 측정 장치
US10962388B2 (en) * 2017-09-29 2021-03-30 Apple Inc. Conductor sensing assemblies
KR20210010285A (ko) * 2019-07-18 2021-01-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일체형 하우징 표면상의 터치영역 식별 가능한 스위칭 조작 센싱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82028B2 (en) 2021-11-23
KR102333090B1 (ko) 2021-12-01
US20210181873A1 (en) 2021-06-17
KR20210077235A (ko)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53337A (zh) 触摸感测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918040B (zh) 触摸感测装置及包括触摸感测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5703759B (zh) 用户接口单元、电子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12350705B (zh) 开关操作感测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US11372495B2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identifying positions of multiple touches
CN112987981A (zh) 开关操作感测装置
CN112187244A (zh) 开关操作感测设备和检测设备
US11112914B2 (en) Force operation sensing device with common noise cancellation
CN112019213A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的触摸输入感测设备
US11861101B2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ing freedom of placement of sensing coil
CN113918054A (zh) 触摸感测装置及包括触摸感测装置的电子装置
US11586330B2 (en) Touch sens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093950A (zh) 触摸操作感测装置、感测线圈及电子装置
US11119613B1 (en) Touch sensing module
US20210064179A1 (en) Touch operation sensing device using impedance change caused by touch operation
US11073950B1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malfunction prevention function
CN113721782B (zh) 触摸感测装置和电子装置
US20220075464A1 (en)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11733814B2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touch sensing identification
KR102404327B1 (ko) 배치 자유도를 개선한 터치 센싱 디바이스 및 전자 기기
US11686600B2 (en) Apparatus with rotor input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pparatus with rotor input detection
CN112306307A (zh) 触摸感测装置及电子装置
KR20210025452A (ko) 터치 조작에 의한 임피던스 변화를 이용한 터치 조작 센싱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