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6090A - 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6090A
CN112986090A CN201911304700.9A CN201911304700A CN112986090A CN 112986090 A CN112986090 A CN 112986090A CN 201911304700 A CN201911304700 A CN 201911304700A CN 112986090 A CN112986090 A CN 112986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re
measurement
reservoir
slott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47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86090B (zh
Inventor
王先兵
王锐
曹权
殷悦琳
贺海
夏连彬
曾婷
明显森
刘阳
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047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860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86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6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86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6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2015/0846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by use of radiation, e.g. transmitted or reflected ligh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石油钻井技术领域。渗透率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测试舱模块连接,测量分析模块分别与测试舱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测试舱模块存放有储层岩芯;测试舱模块将储层岩芯进行旋转,控制模块对测试舱模块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在控制模块向测试舱模块中注入液体的过程中,测量分析模块向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光信号通过测试舱模块后,由测量分析模块接收,测量分析模块根据接收的光信号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提供了一种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的装置,可以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提高了对储层岩芯的渗透率检测的准确率,可连续监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和该渗透率的变化情况,且可提高开采的效率。

Description

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钻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石油以及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多,钻井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钻井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入井液体进行施工作业,其中入井液体包括钻井液、固井液、完井液和射孔液等,而在钻井过程中使用的入井液体会堵塞储层渗流通道,对储层通道造成伤害,降低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因此为了根据入井液体对储层岩芯的损伤程度从而对储层制定高效的保护措施,亟需一种高效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亟需一种精准高效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的方法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渗透率检测装置,所述渗透率检测装置包括:测试舱模块、控制模块和测量分析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测试舱模块连接,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分别与所述测试舱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测试舱模块存放有储层岩芯;
所述测试舱模块将所述储层岩芯进行旋转,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测试舱模块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
在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测试舱模块中注入液体的过程中,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向所述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测试舱模块后,由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接收,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光信号检测所述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所述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舱模块包括:岩芯夹持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电加热套;
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旋转轴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且所述电加热套套设于所述岩芯夹持器外侧;
所述岩芯夹持器夹持所述储层岩芯;
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带动所述岩芯夹持器旋转;
所述电加热套对所述岩芯夹持器中的所述储层岩芯进行加热。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加热套还包括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
所述第一割缝槽和所述第二割缝槽位于所述电加热套的侧面,所述第一割缝槽和所述第二割缝槽相对;
所述第一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的发射端相对,所述第二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的接收端相对;
所述发射端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一割缝槽、所述岩芯夹持器、所述储层岩芯、所述第二割缝槽,到达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光信号。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加热套连接;
所述温度控制器向所述电加热套发送加热信号,所述电加热套按照所述加热信号进行加热。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舱模块还包括隔热套;
所述隔热套套设于所述电加热套外侧,将所述电加热套散发的热量隔绝。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热套还包括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
所述第三割缝槽和所述第四割缝槽位于所述隔热套的侧面,所述第三割缝槽和所述第四割缝槽相对,所述第三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的发射端相对,所述第四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的接收端相对;
所述发射端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三割缝槽、所述岩芯夹持器、所述储层岩芯、所述第四割缝槽,到达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光信号。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舱模块还包括第一密封头和第二密封头,所述岩芯夹持器为筒状;
所述第一密封头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头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且所述第一密封头和所述第二密封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内侧;
所述第一密封头和所述第二密封头将所述岩芯加持器的内部封堵。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位于所述测试舱模块外部,且所述液压泵与所述岩芯夹持器连接,所述岩芯夹持器的内部设置有胶筒;
当所述岩芯夹持器夹持所述储层岩芯时,所述储层岩芯位于所述胶筒内部,且所述液压泵对所述岩芯夹持器施加压力,控制所述胶筒将所述储层岩芯包裹。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液压泵包括压力表和施压装置;
所述施压装置对所述岩芯夹持器施加压力;
所述压力表显示所述施压装置施加的所述压力。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注液泵;
所述注液泵与所述测试舱模块连接;
所述注液泵向所述测试舱模块注入液体。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和计算机;
所述发射端位于所述测试舱模块的上方,所述接收端位于所述测试舱模块的下方,且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相对;
所述接收端与所述计算机连接;
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穿过所述储层岩芯,到达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光信号,向所述计算机发送所述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
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电信号检测所述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所述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渗透率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渗透率检测装置,所述渗透率检测装置包括测试舱模块、控制模块和测量分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测试舱模块连接,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分别与所述测试舱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测试舱模块存放有储层岩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测试舱模块将所述储层岩芯进行旋转,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测试舱模块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
在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测试舱模块中注入液体的过程中,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向所述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测试舱模块后,由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接收,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光信号检测所述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所述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舱模块包括:岩芯夹持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电加热套;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旋转轴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且所述电加热套套设于所述岩芯夹持器外侧,所述岩芯夹持器夹持所述储层岩芯;所述测试舱模块将所述储层岩芯进行旋转,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测试舱模块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包括:
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旋转,带动所述岩芯夹持器旋转;
所述电加热套对所述岩芯夹持器中的所述储层岩芯进行加热。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加热套还包括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所述第一割缝槽和所述第二割缝槽位于所述电加热套的侧面,所述第一割缝槽和所述第二割缝槽相对;所述第一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的发射端相对,所述第二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的接收端相对;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向所述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测试舱模块后,由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接收,包括:
所述发射端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一割缝槽、所述岩芯夹持器、所述储层岩芯、所述第二割缝槽,到达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光信号。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加热套连接;所述电加热套对所述岩芯夹持器中的所述储层岩芯进行加热,包括:
所述温度控制器向所述电加热套发送加热信号,所述电加热套按照所述加热信号进行加热。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舱模块还包括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套设于所述电加热套外侧,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隔热套将所述电加热套散发的热量隔绝。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热套还包括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所述第三割缝槽和所述第四割缝槽位于所述隔热套的侧面,所述第三割缝槽和所述第四割缝槽相对,所述第三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的发射端相对,所述第四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的接收端相对;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向所述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测试舱模块后,由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接收,包括:
所述发射端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三割缝槽、所述岩芯夹持器、所述储层岩芯、所述第四割缝槽,到达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光信号。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舱模块还包括第一密封头和第二密封头,所述岩芯夹持器为筒状;所述第一密封头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头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且所述第一密封头和所述第二密封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内侧;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密封头和所述第二密封头将所述岩芯加持器的内部封堵。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位于所述测试舱模块外部,且所述液压泵与所述岩芯夹持器连接,所述岩芯夹持器的内部设置有胶筒;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岩芯夹持器夹持所述储层岩芯时,所述储层岩芯位于所述胶筒内部,且所述液压泵对所述岩芯夹持器施加压力,控制所述胶筒将所述储层岩芯包裹。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液压泵包括压力表和施压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施压装置对所述岩芯夹持器施加压力;
所述压力表显示所述施压装置施加的所述压力。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注液泵;所述注液泵与所述测试舱模块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注液泵向所述测试舱模块注入液体。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和计算机;所述发射端位于所述测试舱模块的上方,所述接收端位于所述测试舱模块的下方,且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相对;所述接收端与所述计算机连接;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向所述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测试舱模块后,由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接收,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光信号检测所述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所述渗透率的变化情况,包括:
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穿过所述储层岩芯,到达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光信号,向所述计算机发送所述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
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电信号检测所述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所述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控制模块与测试舱模块连接,测量分析模块分别与测试舱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测试舱模块存放有储层岩芯,测试舱模块将储层岩芯进行旋转,控制模块对测试舱模块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在控制模块向测试舱模块中注入液体的过程中,测量分析模块向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光信号通过测试舱模块后,由测量分析模块接收,测量分析模块根据接收的光信号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储层岩芯内部结构的变化情况。提供了一种精准高效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的装置,可以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进而对油气储层制定保护措施,提高了对储层岩芯的渗透率检测的准确率,可长时间连续监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和该渗透率的变化情况,且可提高开采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渗透率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渗透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渗透率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渗透率检测装置包括:测试舱模块1、控制模块2和测量分析模块3。
其中,控制模块2与测试舱模块1连接,测量分析模块3分别与测试舱模块1和控制模块2连接。
该测试舱模块1存放有储层岩芯,该储层岩芯为地下储层中提取的岩石样品。且该储层岩芯中包括多个储层渗流通道,每个储层渗流通道的孔隙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则对于不同的储层岩芯,具有不同的渗透率。
测试舱模块1中存放有储层岩芯后,则测试舱模块1可将储层岩芯进行旋转,且控制模块2对测试舱模块1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以使测试舱模块1中的环境参数处于预设参数范围,且在控制模块2向测试舱模块1中注入液体的过程中,测量分析模块3向测试舱模块1发射光信号,光信号通过测试舱模块1后,由测量分析模块3接收,测量分析模块3根据接收的光信号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随着液体的注入,储层岩芯的内部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储层岩芯的渗透率改变,则该测量分析模块3还可以根据光信号确定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其中,测试舱模块1的环境参数包括压力、温度以及其他类型的参数。当控制模块2对测试舱模块1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时,根据储层岩芯在地下储层的环境,对测试层模块1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光信号可以为X射线或者为其他类型的射线。
控制模块2对测试舱模块1中的环境参数进行调整,然后继续向测试舱模块1中注入入井液体,入井液体中的固相材料残留在测试舱模块1中的储层岩芯中,将储层岩芯堵塞,而测量分析模块3向测试舱模块1发射光信号,光信号通过测试舱模块1后,由测量分析模块3接收,测量分析模块3即可根据接收的光信号绘制密度,根据储层岩芯的密度,绘制出储层岩芯的三维立体模型图,检测出储层岩芯的空隙、裂缝形态等,确定储层岩芯连通的有效孔缝,确定储层岩芯的储层通道,确定填充储层通道的固相颗粒的粒径范围,进而确定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该渗透率变化情况,为制定高效的储层保护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向测试舱模块1注入入井液体后,再向该测试舱模块1中注入油液或者气体,则测量分析模块3根据注入的油液或者气体,可以测量储层岩芯的原始渗透率。
另外,在检测入井液体对储层岩芯的影响前,可以先对储层岩芯的初始参数进行检测,在测试舱模块1中存放储层岩芯后,测试舱模块1将储层岩芯旋转一周,且在旋转过程中,测量分析模块3向测试舱模块1发射光信号,光信号穿过测试舱模块1中的储层岩芯,在储层岩芯中发生折射、散射等作用后,到达测试分析模块3,由该测试分析模块3接收,由于光信号在储层岩芯中发生折射、散射等作用后,该光信号的信号强度会发生衰减,测量分析模块3根据发射光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接收光信号的信号强度,即可确定储层岩芯的密度,根据储层岩芯的密度,绘制出储层岩芯的三维立体模型图,检测出储层岩芯的空隙、裂缝形态等,确定储层岩芯连通的有效孔缝,确定储层岩芯的储层通道,确定储层岩芯的原始渗透率,进而确定填充储层渗流通道的固相颗粒的粒径范围。
测量分析模块3确定储层岩芯的储层渗流通道后,控制模块2向测试舱模块1中注入油液或者气体,则测量分析模块可以测量储层岩芯的原始渗透率。
通过对比检测得到的原始渗透率和注入入井液体后的渗透率,可以确定入井液体对储层岩芯的伤害程度,进一步制定对油气储层的保护措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渗透率检测装置,控制模块与测试舱模块连接,测量分析模块分别与测试舱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测试舱模块存放有储层岩芯,测试舱模块将储层岩芯进行旋转,控制模块对测试舱模块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在控制模块向测试舱模块中注入液体的过程中,测量分析模块向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光信号通过测试舱模块后,由测量分析模块接收,测量分析模块根据接收的光信号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渗透率的变化情况。提供了一种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的装置,可以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进而对油气储层制定保护措施,提高了对储层岩芯的渗透率检测的准确率,可长时间连续监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和渗透率的变化情况,且可提高开采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该测试舱模块1包括岩芯夹持器101、第一旋转轴102、第二旋转轴103和电加热套104。
该第一旋转轴102位于岩芯夹持器101的第一端,第二旋转轴103位于岩芯夹持器101的第二端,且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
其中,该岩芯夹持器101夹持储层岩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岩芯夹持器101为不锈钢材质、或者为其他材质。且该岩芯夹持器101可以为圆筒、方筒或者其他形状。
另外,该第一旋转轴102和第二旋转轴103可以进行旋转,且该第一旋转轴102和第二旋转轴103在旋转过程中,可以带动岩芯加持器101旋转。
其中,该第一旋转轴102和第二旋转轴103同步匀速旋转,当该第一旋转轴102和第二旋转轴103旋转360度时,带动岩芯夹持器101旋转360度。
其中,电加热套104套设于岩芯夹持器101的外侧,可以对岩芯夹持器101进行加热。
当电加热套104散发热量时,散发的热量进入岩芯夹持器101,即可控制岩芯夹持器101内部的温度上升,且岩芯夹持器101中存放的储层岩芯的温度也升高,即可对岩芯夹持器101夹持的储层岩芯加热。
例如,可以通过电加热套将岩芯夹持器101加热至220摄氏度、230摄氏度,或者加热至其他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加热套可以对岩芯夹持器进行加热,以使岩芯夹持器中储层岩芯的温度与储层中的温度相同,提高对储层岩芯的检测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电加热套104上包括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
该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位于电加热套的侧面,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相对,第一割缝槽与测量分析模块3的发射端相对,第二割缝槽与测量分析模块3的接收端相对。
该测量分析模块3的发射端发射光信号,则光信号穿过第一割缝槽、岩芯夹持器、储层岩芯、第二割缝槽,到达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光信号。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的长度与测量分析模块3的发射端的长度相等,或者,该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的长度大于测量分析模块3的发射端的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在电加热套上设置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可以保证光信号可以从该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中穿过,防止电加热套对光信号进行阻挡,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控制模块2还包括温度控制器201,该温度控制器201与电加热套104连接。
当温度控制器201检测到触发操作触发的加热信号时,温度控制器201可以向电加热套104发送加热信号,则该电加热套104接收到该加热信号后,解析获得该加热信号指示的加热参数,按照该加热参数进行加热。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加热参数包括电加热套的加热速度、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或者其他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设置温度控制器,可以采用该温度控制器控制电加热套对岩芯夹持器进行加热,提供对岩芯夹持器进行加热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该测试舱模块1还包括隔热套105。
该隔热套105套设于电加热套104外侧。
该隔热套105可以将电加热套104散发的热量隔绝,既可以保证岩芯夹持器101的温度不散失,又可以防止测试舱模块1的外部过热。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隔热套105还包括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
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位于隔热套105的侧面,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相对,第三割缝槽与测量分析模块3的发射端相对,第四割缝槽与测量分析模块3的接收端相对;
该测量分析模块3的发射端发射光信号,光信号穿过第三割缝槽、岩芯夹持器、储层岩芯、第四割缝槽,到达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光信号。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的长度与测量分析模块3的发射端的长度相等,或者,该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的长度大于测量分析模块3的发射端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电加热套104上包括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隔热套105上包括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该第一割缝槽、第二割缝槽、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中的任两个割缝槽均相对,以保证测量分析模块发射的光信号能穿过第一割缝槽、第二割缝槽、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测试舱模块1还包括第一密封头106和第二密封头107,岩芯夹持器101为筒状。
其中,第一密封头106位于岩芯夹持器1的第一端,第二密封头107位于岩芯夹持器101的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且第一密封头106和第二密封头107分别位于第一旋转轴102和第二旋转轴103的内侧。
第一密封头106和第二密封头107将岩芯加持器101的内部封堵,以保证该岩芯夹持器101内部为密闭空间。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控制模块2还包括液压泵202,液压泵202位于测试舱模块1外部,且液压泵202与岩芯夹持器101连接,岩芯夹持器101的内部设置有胶筒。
当岩芯夹持器101夹持储层岩芯时,该岩芯夹持器101内部的胶筒受到压力作用,发生形变,向内部收缩,以将储层岩芯包裹,且液压泵202对岩芯夹持器101施加压力,也即是向储层岩芯施加周向压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液压泵向岩芯夹持器施加压力,则岩芯夹持器内的胶筒将储层岩芯紧密包裹,以保证该储层岩芯的密封性。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液压泵202包括压力表2021和施压装置2022,该施压装置2022对岩芯夹持器101施加压力,压力表2021显示该施压装置2022施加的压力。
其中,该压力表2021显示的最大压力值为50Mpa,或者最大压力还可以为其他数值。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控制模块2还包括注液泵203,该注液泵203与测试舱模块1连接,且该注液泵203向测试舱模块1注入液体。
其中,该注液泵203通过液压管与测试舱模块1连接,该注液泵203将液体从测试舱模块1的第一端注入,则注入的液体通过测试舱模块1中的储层岩芯,最终从测试舱模块1的第二端流出。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该注液泵203从储液杯中吸取液体,将吸取的液体注入测试舱模块1中,通过该测试舱模块1中的储层岩芯后,流出至烧杯中。
当注液泵203向测试舱模块1中注入钻井液时,钻井液中的一部分固相颗粒会停留在储层岩芯表面,形成滤饼,再一部分在储层岩芯的内部残留,堵塞该储层岩芯,降低该储层岩芯的渗透率。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测量分析模块3包括发射端301、接收端302和计算机303。
发射端301位于测试舱模块1的上方,接收端302位于测试舱模块1的下方,且发射端301与接收端302相对,且接收端302与计算机连接。
发射端301向测试舱模块1发射光信号,光信号穿过储层岩芯,到达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光信号,向计算机303发送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计算机303根据电信号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该计算机303接收到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后,根据该电信号即可确定储层岩芯的密度,根据储层岩芯的密度,绘制出储层岩芯的三维立体模型图,检测出储层岩芯的空隙、裂缝形态等,进而确定储层岩芯连通的有效孔缝,确定储层岩芯的储层渗流通道,进而确定填充储层通道的固相颗粒的粒径范围。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渗透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2,应用在渗透率检测装置中,该渗透率检测装置包括:渗透率检测装置包括测试舱模块、控制模块和测量分析模块;控制模块与测试舱模块连接,测量分析模块分别与测试舱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测试舱模块存放有储层岩芯;方法包括:
211、测试舱模块将储层岩芯进行旋转,控制模块对测试舱模块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
212、在控制模块向测试舱模块中注入液体的过程中,测量分析模块向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光信号通过测试舱模块后,由测量分析模块接收。
213、测量分析模块根据接收的光信号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控制模块与测试舱模块连接,测量分析模块分别与测试舱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测试舱模块存放有储层岩芯,测试舱模块将储层岩芯进行旋转,控制模块对测试舱模块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在控制模块向测试舱模块中注入液体的过程中,测量分析模块向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光信号通过测试舱模块后,由测量分析模块接收,测量分析模块根据接收的光信号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渗透率的变化情况。提供了一种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的方法,可以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进而对油气储层制定保护措施,提高了对储层岩芯的渗透率检测的准确率,可长时间连续监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和该渗透率的变化情况,且可提高开采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测试舱模块包括:岩芯夹持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电加热套;第一旋转轴位于岩芯夹持器的第一端,第二旋转轴位于岩芯夹持器的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且电加热套套设于岩芯夹持器外侧,岩芯夹持器夹持储层岩芯;测试舱模块将储层岩芯进行旋转,控制模块对测试舱模块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包括:
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旋转,带动岩芯夹持器旋转;
电加热套对岩芯夹持器中的储层岩芯进行加热。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电加热套还包括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位于电加热套的侧面,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相对;第一割缝槽与测量分析模块的发射端相对,第二割缝槽与测量分析模块的接收端相对;测量分析模块向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光信号通过测试舱模块后,由测量分析模块接收,包括:
发射端发射光信号,光信号穿过第一割缝槽、岩芯夹持器、储层岩芯、第二割缝槽,到达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光信号。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与电加热套连接;电加热套对岩芯夹持器中的储层岩芯进行加热,包括:
温度控制器向电加热套发送加热信号,电加热套按照加热信号进行加热。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测试舱模块还包括隔热套;隔热套套设于电加热套外侧,方法还包括:
隔热套将电加热套散发的热量隔绝。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隔热套还包括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位于隔热套的侧面,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相对,第三割缝槽与测量分析模块的发射端相对,第四割缝槽与测量分析模块的接收端相对;测量分析模块向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光信号通过测试舱模块后,由测量分析模块接收,包括:
发射端发射光信号,光信号穿过第三割缝槽、岩芯夹持器、储层岩芯、第四割缝槽,到达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光信号。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测试舱模块还包括第一密封头和第二密封头,岩芯夹持器为筒状;第一密封头位于岩芯夹持器的第一端,第二密封头位于岩芯夹持器的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且第一密封头和第二密封头分别位于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内侧;方法还包括:
第一密封头和第二密封头将岩芯加持器的内部封堵。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还包括液压泵,液压泵位于测试舱模块外部,且液压泵与岩芯夹持器连接,岩芯夹持器的内部设置有胶筒;方法还包括:
当岩芯夹持器夹持储层岩芯时,储层岩芯位于胶筒内部,且液压泵对岩芯夹持器施加压力,控制胶筒将储层岩芯包裹。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液压泵包括压力表和施压装置;方法还包括:
施压装置对岩芯夹持器施加压力;
压力表显示施压装置施加的压力。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还包括注液泵;注液泵与测试舱模块连接;方法还包括:
注液泵向测试舱模块注入液体。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测量分析模块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和计算机;发射端位于测试舱模块的上方,接收端位于测试舱模块的下方,且发射端与接收端相对;接收端与计算机连接;测量分析模块向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光信号通过测试舱模块后,由测量分析模块接收,测量分析模块根据接收的光信号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渗透率的变化情况,包括:
发射端向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光信号穿过储层岩芯,到达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光信号,向计算机发送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
计算机根据电信号检测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渗透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率检测装置包括:测试舱模块(1)、控制模块(2)和测量分析模块(3);
所述控制模块(2)与所述测试舱模块(1)连接,所述测量分析模块(3)分别与所述测试舱模块(1)和所述控制模块(2)连接;
所述测试舱模块(1)存放有储层岩芯;
所述测试舱模块(1)将所述储层岩芯进行旋转,所述控制模块(2)对所述测试舱模块(1)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
在所述控制模块(2)向所述测试舱模块(1)中注入液体的过程中,所述测量分析模块(3)向所述测试舱模块(1)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测试舱模块(1)后,由所述测量分析模块(3)接收,所述测量分析模块(3)根据接收的所述光信号检测所述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所述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舱模块(1)包括:岩芯夹持器(101)、第一旋转轴(102)、第二旋转轴(103)和电加热套(104);
所述第一旋转轴(102)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10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旋转轴(103)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10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且所述电加热套(104)套设于所述岩芯夹持器(101)外侧;
所述岩芯夹持器(101)夹持所述储层岩芯;
所述第一旋转轴(102)和所述第二旋转轴(103)旋转,带动所述岩芯夹持器(101)旋转;
所述电加热套(104)对所述岩芯夹持器(101)中的所述储层岩芯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套(104)还包括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
所述第一割缝槽和所述第二割缝槽位于所述电加热套(104)的侧面,所述第一割缝槽和所述第二割缝槽相对;
所述第一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3)的发射端相对,所述第二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3)的接收端相对;
所述发射端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一割缝槽、所述岩芯夹持器、所述储层岩芯、所述第二割缝槽,到达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光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温度控制器(201),所述温度控制器(201)与所述电加热套(104)连接;
所述温度控制器(201)向所述电加热套(104)发送加热信号,所述电加热套(104)按照所述加热信号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舱模块(1)还包括隔热套(105);
所述隔热套(105)套设于所述电加热套(104)外侧,将所述电加热套(104)散发的热量隔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105)还包括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
所述第三割缝槽和所述第四割缝槽位于所述隔热套(105)的侧面,所述第三割缝槽和所述第四割缝槽相对,所述第三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3)的发射端相对,所述第四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3)的接收端相对;
所述发射端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三割缝槽、所述岩芯夹持器、所述储层岩芯、所述第四割缝槽,到达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光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舱模块(1)还包括第一密封头(106)和第二密封头(107),所述岩芯夹持器(101)为筒状;
所述第一密封头(106)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10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头(107)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10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且所述第一密封头(106)和所述第二密封头(107)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102)和所述第二旋转轴(103)的内侧;
所述第一密封头(106)和所述第二密封头(107)将所述岩芯加持器的内部封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2)还包括液压泵(202),所述液压泵(202)位于所述测试舱模块(1)外部,且所述液压泵(202)与所述岩芯夹持器(101)连接,所述岩芯夹持器(101)的内部设置有胶筒;
当所述岩芯夹持器(101)夹持所述储层岩芯时,所述储层岩芯位于所述胶筒内部,且所述液压泵(202)对所述岩芯夹持器(101)施加压力,控制所述胶筒将所述储层岩芯包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202)包括压力表(2021)和施压装置(2022);
所述施压装置(2022)对所述岩芯夹持器(101)施加压力;
所述压力表(2021)显示所述施压装置(2022)施加的所述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2)还包括注液泵(203);
所述注液泵(203)与所述测试舱模块(1)连接;
所述注液泵(203)向所述测试舱模块(1)注入液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3)包括发射端(301)、接收端(302)和计算机(303);
所述发射端(301)位于所述测试舱模块(1)的上方,所述接收端(302)位于所述测试舱模块(1)的下方,且所述发射端(301)与所述接收端(302)相对;
所述接收端(302)与所述计算机(303)连接;
所述发射端(301)向所述测试舱模块(1)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穿过所述储层岩芯,到达所述接收端(302),所述接收端(302)接收所述光信号,向所述计算机(303)发送所述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
所述计算机(303)根据所述电信号检测所述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所述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12.一种渗透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渗透率检测装置中,所述渗透率检测装置包括测试舱模块、控制模块和测量分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测试舱模块连接,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分别与所述测试舱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测试舱模块存放有储层岩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测试舱模块将所述储层岩芯进行旋转,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测试舱模块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
在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测试舱模块中注入液体的过程中,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向所述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测试舱模块后,由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接收,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光信号检测所述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所述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舱模块包括:岩芯夹持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电加热套;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旋转轴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且所述电加热套套设于所述岩芯夹持器外侧,所述岩芯夹持器夹持所述储层岩芯;所述测试舱模块将所述储层岩芯进行旋转,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测试舱模块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包括:
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带动所述岩芯夹持器旋转;
所述电加热套对所述岩芯夹持器中的所述储层岩芯进行加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套还包括第一割缝槽和第二割缝槽;所述第一割缝槽和所述第二割缝槽位于所述电加热套的侧面,所述第一割缝槽和所述第二割缝槽相对;所述第一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的发射端相对,所述第二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的接收端相对;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向所述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测试舱模块后,由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接收,包括:
所述发射端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一割缝槽、所述岩芯夹持器、所述储层岩芯、所述第二割缝槽,到达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光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加热套连接;所述电加热套对所述岩芯夹持器中的所述储层岩芯进行加热,包括:
所述温度控制器向所述电加热套发送加热信号,所述电加热套按照所述加热信号进行加热。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舱模块还包括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套设于所述电加热套外侧,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隔热套将所述电加热套散发的热量隔绝。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还包括第三割缝槽和第四割缝槽;所述第三割缝槽和所述第四割缝槽位于所述隔热套的侧面,所述第三割缝槽和所述第四割缝槽相对,所述第三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的发射端相对,所述第四割缝槽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的接收端相对;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向所述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测试舱模块后,由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接收,包括:
所述发射端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三割缝槽、所述岩芯夹持器、所述储层岩芯、所述第四割缝槽,到达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光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舱模块还包括第一密封头和第二密封头,所述岩芯夹持器为筒状;所述第一密封头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头位于所述岩芯夹持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且所述第一密封头和所述第二密封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内侧;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密封头和所述第二密封头将所述岩芯加持器的内部封堵。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位于所述测试舱模块外部,且所述液压泵与所述岩芯夹持器连接,所述岩芯夹持器的内部设置有胶筒;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岩芯夹持器夹持所述储层岩芯时,所述储层岩芯位于所述胶筒内部,且所述液压泵对所述岩芯夹持器施加压力,控制所述胶筒将所述储层岩芯包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包括压力表和施压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施压装置对所述岩芯夹持器施加压力;
所述压力表显示所述施压装置施加的所述压力。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注液泵;所述注液泵与所述测试舱模块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注液泵向所述测试舱模块注入液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和计算机;所述发射端位于所述测试舱模块的上方,所述接收端位于所述测试舱模块的下方,且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相对;所述接收端与所述计算机连接;所述测量分析模块向所述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测试舱模块后,由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接收,所述测量分析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光信号检测所述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所述渗透率的变化情况,包括:
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测试舱模块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穿过所述储层岩芯,到达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光信号,向所述计算机发送所述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
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电信号检测所述储层岩芯的渗透率及所述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CN201911304700.9A 2019-12-17 2019-12-17 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29860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4700.9A CN112986090B (zh) 2019-12-17 2019-12-17 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4700.9A CN112986090B (zh) 2019-12-17 2019-12-17 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6090A true CN112986090A (zh) 2021-06-18
CN112986090B CN112986090B (zh) 2024-05-28

Family

ID=76343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4700.9A Active CN112986090B (zh) 2019-12-17 2019-12-17 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8609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7420A (en) * 1993-05-19 1994-03-29 Mobil Oi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pressure of porous rock
CN102809528A (zh) * 2012-08-03 2012-12-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t扫描的三相相对渗透率测试系统
CN105510204A (zh) * 2015-12-03 2016-04-2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ct图像的渗透率预测方法
CN206132573U (zh) * 2016-10-31 2017-04-26 大庆亿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岩心夹持器
CN106706690A (zh) * 2016-12-29 2017-05-2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高温高压岩心动态驱油实验ct扫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7420A (en) * 1993-05-19 1994-03-29 Mobil Oi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pressure of porous rock
CN102809528A (zh) * 2012-08-03 2012-12-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t扫描的三相相对渗透率测试系统
CN105510204A (zh) * 2015-12-03 2016-04-2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ct图像的渗透率预测方法
CN206132573U (zh) * 2016-10-31 2017-04-26 大庆亿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岩心夹持器
CN106706690A (zh) * 2016-12-29 2017-05-2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高温高压岩心动态驱油实验ct扫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6090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60909B1 (en) Tri-axial centrifuge apparatus
CN109459556B (zh) 动态渗吸装置和用于动态渗吸实验的实验方法
EP2852825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testing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sedimentation of slurries
EP2525216A1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permittivity of rocks and fault clays using permittivity sensor
CN108801799A (zh) 岩石压裂物理模拟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4914229A (zh) 多参数高温高压大直径岩心夹持器
CN106353479B (zh) 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及全直径岩心酸化模拟装置
CN104101536A (zh) 一种检测岩石内部裂缝结构的系统及方法
CN105628560A (zh) 一种测量co2/盐水/岩石体系接触角的实验装置
CN113982572B (zh) 一种压裂蓄能一体化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
CN104677805B (zh) 一种岩心夹持器的岩心损害评价实验方法及污染釜
CN112858022A (zh) 水压致裂法测量高温岩石断裂韧性的装置及方法
CN211206162U (zh) 一种研究钻完井液沿井周地层渗透规律的装置
CN112986090A (zh) 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7054250B (zh) 一种电脉冲注液致裂煤岩电热流固耦合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3982552B (zh) 一种表征裂缝向基质深度增能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US11241701B2 (en) Tri-axial centrifuge apparatus with electrical sensor, acoustic sensor, and x-ray instrument
CN104265256A (zh) 火烧油层电点火装置
CN110345058B (zh) 一种模拟井筒条件的抽油泵漏失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4203214U (zh) 多参数高温高压大直径岩心夹持器
CN105445270B (zh) 一种用于监测多孔介质内流体相态变化的装置
CN111058832A (zh) 一种模拟固井二界面开裂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3607620B (zh) 一种二氧化碳定向压裂与渗透率测试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4184486B (zh) 一种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断裂韧性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10501273B (zh) 一种研究钻完井液沿井周地层渗透规律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