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9114A - 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9114A
CN112979114A CN202110341356.1A CN202110341356A CN112979114A CN 112979114 A CN112979114 A CN 112979114A CN 202110341356 A CN202110341356 A CN 202110341356A CN 112979114 A CN112979114 A CN 112979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ode
anode
cylindrical
water
stainless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13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伟伟
万玉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3413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791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79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91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流域。本发明的原位电动修复技术,采用间歇通电技术可以缩短通电时间、降低能耗。多边形阳极的布置结构与单个阴极形成均匀电场。利用改性吸附碳的高效吸附作用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能有效避免二次污染。本发明对水体底泥进行原位电动修复,对操作环境的要求较低,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流域,尤其是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水土流失、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等多种方式进入水体,造成有害物质在底泥中不断累积富集,其沉淀下来的污染物大多数超过了标准,其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底泥重金属如铬、铅、锌、铜等超标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底泥中的重金属不稳定,当发生水体扰动、水质变化等情况时,底泥沉积的重金属重新释放到水体,引起水体二次污染。
目前,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通过降低其活性来控制重金属污染;第二种是从根源消除重金属的污染,即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底泥重金属去除方法包括吸附法、化学溶液清洗法、生物淋滤法、超临界萃取技术等方法。近年来电动修复技术修复作为一种新兴的修复技术,由于具有无需添加任何药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重金属可回收利用等特点备受人们广泛关注。电动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修复技术,具有所用化学试剂少、高效、对环境扰动较小等优点。
中国专利《一种去除污染底泥中黑臭污染物的原位电动修复方法》(申请号:201811453353.1)公开了一种底泥污染物的原位电动修复方法,通过切换正负极转换器使得两个电极轮流做阳极,去除底泥中的致黑臭污染物,以电极作为电子受体,耗能少。但该专利存在仪器制造复杂、设备安装繁琐、维修管理不便等缺点。中国专利《一种基于电动力学原理的黑臭水体底泥修复系统》(申请号:202010696239.2)公开了一种黑臭水体底泥的电动力学修复系统,可以减轻底泥酸化和沉积物产生的、抑制底泥温度的升高;减少底泥净化过程中消耗的功率,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但此项专利的应用前景不具有规模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专利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投资较少的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对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底泥进行净化处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所述的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为船体结构,包括浮力舱1、设备舱2、操作舱3,以及支撑杆4、发电系统5、操作移动平板6、直流电源7、阳极电解器8、阴极电解器9、锚杆10、隔水幕布11、水泵和水管;
所述浮力舱1位于船体结构两端的底部,为船体结构提供浮力,浮力舱1为密封式结构。
所述设备舱2位于船体结构的两端,且处于浮力舱1的上部,设备舱2中放置使用的部分装置设备。
所述操作舱3位于船体结构的中部,为镂空结构。
所述支撑杆4为圆柱体结构,垂直安装在浮力舱1的侧壁上。
所述发电系统5包括固定装置5-1、风力发电装置5-2、光伏发电装置5-3和变压箱5-4;所述固定装置5-1安置在支撑杆4的上方。风力发电装置5-2、变压箱5-4和光伏发电装置5-3依次排列在固定装置5-1上,风力发电装置5-2和光伏发电装置5-3的电线并联到变压箱5-4,变压箱5-4内装有控制器、逆变器和蓄电池,经过控制器和逆变器作用,风力发电装置5-2和光伏发电装置5-3的电力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通过电缆与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的用电设备连接。
所述操作移动平板6呈十字形平铺在操作舱3的上部,操作移动平板6的两端搭设在操作舱3的舱壁上,操作移动平板6提供操作平台。
所述直流电源7连接蓄电池。
所述阳极电解器8分为三部分,中上部为多段不锈钢柱叠摞组成的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下端为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底端为阳极圆锥形固定插头8-3。
所述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的不锈钢柱之间通过连接螺栓8-4连接;每段不锈钢柱内均设有连接螺栓8-4,所述连接螺栓8-4一端具有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最下端底部有沿伸缩杆周向均匀布置的圆形孔洞,孔洞内侧焊有若干螺帽。
所述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与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为同心圆布置。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直径为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直径的2~4倍。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外壁上有沿筒壁方向向上延伸的阳极不锈钢环形插片8-5,阳极不锈钢环形插片8-5上有与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孔洞相对应的孔洞,两者通过螺丝链接,便于拆卸。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中心处安置有圆柱形的阳极8-6,阳极8-6采用石墨材料制成,阳极8-6连接直流电源7的正极。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外壁上设有若干菱形镂空结构,便于电解反应。
所述阳极电解器8最下端为阳极圆锥形固定插头8-3,阳极圆锥形固定插头8-3便于把阳极电解器8-2插入底泥中。
所述阳极电解器8设有4个。
所述阴极电解器8分为三部分,中上部为多段不锈钢柱叠摞组成的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下端为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2,底为阴极圆锥形固定插头9-3。
所述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的不锈钢柱之间通过连接螺栓8-4连接;每段不锈钢柱内均设有连接螺栓8-4,所述连接螺栓8-4一端具有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最下端底部有沿伸缩杆周向均匀布置的圆形孔洞,孔洞内侧焊有若干螺帽。
所述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2与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为同心圆布置。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2直径为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直径的2~4倍。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2有阴极电解内筒9-4和阴极电解外筒9-5。阴极电解内筒9-4有沿筒壁方向向上延伸的阴极不锈钢环形插片9-7,阴极不锈钢环形插片9-7上有与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孔洞相对应的孔洞,两者通过螺丝链接,便于拆卸。阴极电解内筒9-4中心处安置有石墨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的阴极9-6,阴极9-6连接直流电源7的负极。阴极电解外筒9-5的内壁内衬有无纺棉布,将改性吸附碳填充在无纺棉布围成的圆柱形空间内。阴极电解外筒9-5与阴极电解内筒9-4为密闭结构,阴极电解内筒9-4和阴极电解外筒9-5筒壁上设有若干菱形镂空结构,便于电解反应。阴极电解外筒9-5外壁上设有可开闭的环形推拉门9-8,便于安置和清理改性吸附碳。
所述阴极电解器9最下端为阴极圆锥形固定插头9-3,阴极圆锥形固定插头9-3便于把阴极电解器插入底泥中。
所述阴极电解器9设有1个。
所述锚杆10设在设备舱2的四个角落,共有四根,每根锚杆10由不锈钢柱10-1和四棱锥10-2两部分组成,所述不锈钢柱10-1为4~6段结构组成,每段结构设有连接螺栓8-4,所述连接螺栓8-4一端具有外螺纹、另一端开有内螺纹。最下端的结构相邻两侧面分别焊有三个挂环6-1。不锈钢柱下方焊接有四棱锥10-2,四棱锥10-2结构便于把锚杆10插入底泥中。
所述隔水幕布11绕着锚杆10围成封闭状四面体形,隔水幕布11中内置有由上至下层层分布的钢圈11-1,层与层之间的钢圈11-1通过细钢丝11-2连接,位于隔水幕布11最上部的钢圈上焊接有多个挂钩11-3,每个挂钩11-3分别挂在操作舱3四周的舱壁上。隔水幕布11最下部的钢圈11-1上焊接有多个挂钩11-3,每个挂钩11-3分别挂入锚杆10上设置的挂环6-1上。
所述水泵安装在设备舱2内,水管与水泵相连,水泵工作时通过水管,将锚杆10和隔水幕布11围绕的四面体空间里的水抽干。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吸附碳的制作过程为:
(1)将小麦秆洗净干燥、粉碎、经50~100目过筛后,浸入质量浓度为2~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反应80~100分钟,小麦秆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固液比为10~80g/ml;
(2)在步骤(1)反应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90~95%的环氧氯丙烷水溶液,小麦秆与环氧氯丙烷水溶液的固液比为10~80g/ml,反应18~24小时后,抽滤,得1号固体样品;
(3)将1号固体样品浸入质量浓度为10~1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再加入质量浓度为85~95%的二硫化碳水溶液,1号固体样品与氢氧化钾水溶液、二硫化碳水溶液的固液比均为10~80g/ml,辅以微波处理,反应40~60分钟后,抽滤,得2号固体样品;
(4)将2号固体样品浸入质量浓度为10~15%的硫酸镁水溶液,2号固体样品与硫酸镁水溶液的固液比为10~80g/ml,继续反应15分钟,抽滤,用硫酸镁和乙醇的混合液作为洗涤液洗涤至pH7.0~7.5,其中硫酸镁的质量浓度为5%,乙醇的纯度为95~100v/v%,得3号固体样品;
(5)将3号固体样品在40~70℃烘干,即得到改性吸附碳。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杆4的长度为1.5~2m,直径为5~20cm。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4采用硬塑料、金属、木料或竹竿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5-1由金属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移动平板6采用木板、钢板或硬塑料板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源7为恒压式直流电源,电场强度设定为3v/cm。
进一步地,所述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的不锈钢柱均为4-6段。
进一步地,所述阳极电解器8、阴极电解器9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柱10-1外径为5~20cm。
进一步地,所述隔水幕布11由防水胶布材质制成。
利用本发明的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进行底泥处理的方法为:
①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抛锚停留在待处理位置;
②将锚杆10沿操作舱四周的舱壁垂直插入河流底泥中,隔水幕布11在锚杆10的带动落下,围绕锚杆10形成密闭四面体形;
③把操作移动平板6搭设在操作舱3的舱壁上,提供操作空间,水泵将隔水幕布11围成的四面体内的水抽干;
④将阳极电解器8和阴极电解器9垂直插入底泥中,4个阳极电解器8组成长方形,阴极电解器9位于长方形中心处;
⑤接通直流电源7,直流电源7的电压梯度设定为3v/cm,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底泥中的重金属以电迁移的形式进行运动,带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往阴极电解器9移动;
⑥通电修复一段时间后,断电,进行间歇通电操作,每次间断通电时间距上一次通电时间间隔4h;
⑦阴极电解器9中的改性吸附碳对迁移过来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修复结束后拔出阴极电解器9,更换改性吸附碳,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被去除;
⑧当底泥修复处理完毕之后,把锚杆10和隔水幕布11升起,放置在设备舱2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原位电动修复技术,采用间歇通电技术可以缩短通电时间、降低能耗。(2)多边形阳极的布置结构与单个阴极形成均匀电场。(3)利用改性吸附碳的高效吸附作用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能有效避免二次污染。(4)本发明对水体底泥进行原位电动修复,对操作环境的要求较低,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A-A处纵剖面图;
图3是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极布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操作舱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阳极电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阴极电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连接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隔水幕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11中:1.浮力舱,2.设备舱,3.操作舱,4.支撑杆,5.发电系统,5-1.固定装置,5-2.风力发电装置,5-3.光伏发电装置,5-4.变压箱,6.操作移动平板,6-1挂环,7.直流电源,8.阳极电解器,8-1.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2.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3.阳极圆锥形固定插头,8-4.连接螺栓,8-5.阳极不锈钢环形插片,8-6.阳极,9.阴极电解器,9-1.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2.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3.阴极圆锥形固定插头,9-4.阴极电解内筒,9-5.阴极电解外筒,9-6.阴极,9-7.阴极不锈钢环形插片,9-8.环形推拉门,10.锚杆,10-1.不锈钢柱,10-2.四棱锥,11.隔水幕布,11-1.钢圈,11-2.细钢丝,11-3.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如图1~图11所示,本发明为船体结构,包括浮力舱1、设备舱2和操作舱3。本发明还设置有支撑杆4、发电系统5、操作移动平板6、直流电源7、阳极电解器8、阴极电解器9、锚杆10、隔水幕布11、水泵和水管。
所述浮力舱1设置在船体结构两端的底部,为船体结构供浮力,浮力舱1为密封式结构。
所述设备舱2位于船体结构的两端和浮力舱1的上部,设备舱2中放置使用的部分装置设备。
所述操作舱3位于船体结构的中部,为镂空结构。
所述支撑杆4为圆柱体结构,垂直安装在浮力舱1的侧壁上,支撑杆4长度为1.5m、直径为10cm,所述支撑杆4采用金属制成。
所述发电系统5包括固定装置5-1、风力发电装置5-2、光伏发电装置5-3和变压箱5-4,所述固定装置5-1安置在支撑杆4上方,固定装置5-1由金属制成,风力发电装置5-2、变压箱5-4和光伏发电装置5-3依次排列在固定装置5-1上,风力发电装置5-2和光伏发电装置5-3的电线并联到变压箱5-4,变压箱5-4内装有控制器、逆变器和蓄电池,经过控制器和逆变器作用风力发电装置5-2和光伏发电装置5-3的电力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通过电缆与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的用电设备连接。
所述操作移动平板6采用钢板板制成,操作移动平板呈十字形平铺在操作舱3的上部,操作移动平板6的两端搭设在舱壁上,操作移动平板提供操作平台。
所述直流电源7为恒压式直流电,直流电源7连接蓄电池,电场强度设定为3v/cm。
所述阳极电解器8分为三部分,中上部为多段不锈钢柱叠摞组成的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下端为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底端为阳极圆锥形固定插头8-3。
所述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由多段不锈钢柱组成,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由四段不锈钢柱通过连接螺栓8-4连接组成,每段不锈钢柱内设有连接螺栓8-4,所述连接螺栓8-4一端具有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最下端底部有沿伸缩杆周向均匀布置的圆形孔洞,孔洞内侧焊有若干螺帽。
所述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与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为同心圆布置,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直径约为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直径的两倍。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外壁上有沿筒壁方向向上延伸的阳极不锈钢环形插片8-5,阳极不锈钢环形插片8-5上有与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孔洞相对应的孔洞,两者通过螺丝链接,便于拆卸。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中心处安置有圆柱形阳极8-6,阳极8-6采用石墨材料制成,阳极8-6连接直流电源7的正极。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外壁上设有若干菱形镂空结构,便于电解反应。
阳极电解器8最下端焊有阳极圆锥形固定插头8-3,阳极圆锥形固定插头8-3便于把阳极电解器8插入底泥中。
所述阳极电解器8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阳极电解器8设有4个。
所述阴极电解器9分为三部分,中上部为多段不锈钢柱叠摞组成的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下端为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2,底端为阴极圆锥形固定插头9-3。
所述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由多段不锈钢柱组成,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由四段不锈钢柱通过连接螺栓8-4连接组成,每段不锈钢柱内设有连接螺栓8-4,所述连接螺栓8-4一端具有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最下端底部有沿伸缩杆周向均匀布置的圆形孔洞,孔洞内侧焊有若干螺帽。
所述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2与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为同心圆布置,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2直径约为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直径的两倍。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2有阴极电解内筒9-4和阴极电解外筒9-5。阴极电解内筒9-4有沿筒壁方向向上延伸的阴极不锈钢环形插片9-7,阴极不锈钢环形插片9-7上有与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孔洞相对应的孔洞,两者通过螺丝链接,便于拆卸。阴极电解内筒9-4中心处安置有石墨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圆柱形阴极9-6,阴极9-6连接直流电源7的负极。阴极电解外筒9-5的内壁内衬有无纺棉布,将改性吸附碳填充在无纺棉布围成的圆柱形空间内。所述阴极电解外筒9-5与阴极电解内筒9-4为密闭结构,阴极电解内筒9-4和阴极电解外筒9-5筒壁上设有若干菱形镂空结构,便于电解反应。阴极电解外筒9-5外壁上设有可开闭的环形推拉门9-8,便于安置和清理改性吸附碳。
阴极电解器9最下端焊有阴极圆锥形固定插头9-3,阴极圆锥形固定插头9-3便于把阴极电解器9插入底泥中。
所述阴极电解器9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阴极电解器9设有1个。
所述改性吸附碳的制作过程为:
(1)将小麦秆洗净干燥、粉碎、经80目过筛后,浸入质量浓度为6%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反应90分钟,小麦秆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固液比为80g/ml;
⑵在步骤⑴反应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90%的环氧氯丙烷水溶液,小麦秆与环氧氯丙烷水溶液的固液比为60g/ml,反应18小时后,抽滤,得1号固体样品;
(3)将1号固体样品浸入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钾水溶液,再加入质量浓度为90%的二硫化碳水溶液,辅以微波处理,1号固体样品与氢氧化钾水溶液、二硫化碳水溶液的固液比均为60g/ml,辅以微波处理,反应45分钟后,抽滤,得2号固体样品;
(4)将2号固体样品浸入质量浓度为10%的硫酸镁水溶液,2号固体样品与硫酸镁水溶液的固液比为60g/ml,继续反15分钟,抽滤,用硫酸镁和乙醇的混合液作为洗涤液洗涤至pH7.0,其中硫酸镁的质量浓度为5%,乙醇的纯度为95v/v%,得3号固体样品;
(5)将3号固体样品在50℃烘干,即得到改性吸附碳。
所述锚杆10设在设备舱2四个角落,共有四根,每根锚杆10由不锈钢柱10-1和四棱锥10-2两部分组成,所述不锈钢柱10-1外径为15cm,不锈钢柱10-1为五段结构组成,每段钢柱设有连接螺栓8-4,所述连接螺栓8-4一端具有外螺纹、另一端开有内螺纹。最下端的不锈钢柱10-1相邻两个侧面分别焊有三个挂环6-1。不锈钢柱10-1下方焊接有四棱锥10-2,四棱锥10-2结构便于把锚杆10插入底泥中。
所述隔水幕布11由防水胶布材质制成,隔水幕布11绕着锚杆10围成封闭状四面体形,隔水幕布11中内置有由上至下层层分布的钢圈11-1,层与层之间的钢圈11-1通过细钢丝11-2连接,位于隔水幕布11最上部的钢圈11-1上焊接有多个挂钩11-3,挂钩11-3分别挂在操作舱3四周的舱壁上。隔水幕布11最下部的钢圈11-1上焊接有多个挂钩11-3,每个挂钩11-3分别挂入锚杆10上设置的挂环6-1上。
所述水泵安装在设备舱2内,水管与水泵相连,水泵工作时通过水管,将锚杆10和隔水幕布11围绕的四面体空间里的水抽干。
利用本发明的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进行底泥处理的方法为:
①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抛锚停留在待处理位置;
②将锚杆10沿操作舱3四周的舱壁垂直插入河流底泥中,隔水幕布11在锚杆10的带动下迅速落下,围绕锚杆10形成密闭四面体形;
③把操作移动平板6搭设在操作舱3的舱壁上,提供操作空间,水泵将隔水幕11布围成的四面体内的水抽干;
④将阳极电解器8和阴极电解器9垂直插入底泥中,4个阳极电解器8组成长方形,阴极电解器9位于长方形中心点处;
⑤接通直流电源7,直流电源7的电压梯度设定为3v/cm,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底泥中的重金属以电迁移的形式进行运动,带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往阴极电解器9移动;
⑥通电修复一段时间后,断电,进行间歇通电操作,每次间断通电时间距上一次通电时间间隔4h;
⑦阴极电解器9中的改性吸附碳对迁移过来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修复结束后拔出阴极电解器9,更换改性吸附碳,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被去除;
⑧当底泥修复处理完毕之后,把锚杆10和隔水幕布11升起,放置在设备舱2内。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8)

1.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为船体结构,包括浮力舱(1)、设备舱(2)、操作舱(3),以及支撑杆(4)、发电系统(5)、操作移动平板(6)、直流电源(7)、阳极电解器(8)、阴极电解器(9)、锚杆(10)、隔水幕布(11)、水泵和水管;
所述浮力舱(1)位于船体结构两端的底部,为船体结构提供浮力,浮力舱(1)为密封式结构;
所述设备舱(2)位于船体结构的两端,且处于浮力舱(1)的上部,设备舱(2)中放置使用的部分装置设备;
所述操作舱(3)位于船体结构的中部,为镂空结构;
所述支撑杆(4)为圆柱体结构,垂直安装在浮力舱(1)的侧壁上;
所述发电系统(5)包括固定装置(5-1)、风力发电装置(5-2)、光伏发电装置(5-3)和变压箱(5-4);所述固定装置(5-1)安置在支撑杆(4)的上方;风力发电装置(5-2)、变压箱(5-4)和光伏发电装置(5-3)依次排列在固定装置(5-1)上,风力发电装置(5-2)和光伏发电装置(5-3)的电线并联到变压箱(5-4),变压箱(5-4)内装有控制器、逆变器和蓄电池,经过控制器和逆变器作用,风力发电装置(5-2)和光伏发电装置(5-3)的电力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通过电缆与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的用电设备连接;
所述操作移动平板(6)呈十字形平铺在操作舱(3)的上部,操作移动平板(6)的两端搭设在操作舱(3)的舱壁上,操作移动平板(6)提供操作平台;
所述直流电源(7)连接蓄电池;
所述阳极电解器(8)分为三部分,中上部为多段不锈钢柱叠摞组成的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下端为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底端为阳极圆锥形固定插头(8-3);
所述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的不锈钢柱之间通过连接螺栓(8-4)连接;每段不锈钢柱内均设有连接螺栓(8-4),所述连接螺栓(8-4)一端具有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最下端底部有沿伸缩杆周向均匀布置的圆形孔洞,孔洞内侧焊有若干螺帽;
所述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与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为同心圆布置;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直径为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直径的2~4倍;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外壁上有沿筒壁方向向上延伸的阳极不锈钢环形插片(8-5),阳极不锈钢环形插片(8-5)上有与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孔洞相对应的孔洞,两者通过螺丝链接,便于拆卸;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中心处安置有圆柱形的阳极(8-6),阳极(8-6)采用石墨材料制成,阳极(8-6)连接直流电源(7)的正极;圆柱形阳极电解插筒(8-2)外壁上设有若干菱形镂空结构,便于电解反应;
所述阳极电解器(8)最下端为阳极圆锥形固定插头(8-3),阳极圆锥形固定插头(8-3)便于把阳极电解器(8)插入底泥中;
所述阳极电解器(8)设有4个;
所述阴极电解器(9)分为三部分,中上部为多段不锈钢柱叠摞组成的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下端为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2),底为阴极圆锥形固定插头(9-3);
所述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的不锈钢柱之间通过连接螺栓(8-4)连接;每段不锈钢柱内均设有连接螺栓(8-4),所述连接螺栓(8-4)一端具有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最下端底部有沿伸缩杆周向均匀布置的圆形孔洞,孔洞内侧焊有若干螺帽;
所述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2)与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为同心圆布置;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2)直径为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直径的2~4倍;圆柱形阴极电解插筒(9-2)有阴极电解内筒(9-4)和阴极电解外筒(9-5);阴极电解内筒(9-4)有沿筒壁方向向上延伸的阴极不锈钢环形插片(9-7),阴极不锈钢环形插片(9-7)上有与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孔洞相对应的孔洞,两者通过螺丝链接,便于拆卸;阴极电解内筒(9-4)中心处安置有石墨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的阴极(9-6),阴极(9-6)连接直流电源(7)的负极;阴极电解外筒(9-5)的内壁内衬有无纺棉布,将改性吸附碳填充在无纺棉布围成的圆柱形空间内;阴极电解外筒(9-5)与阴极电解内筒(9-4)为密闭结构,阴极电解内筒(9-4)和阴极电解外筒(9-5)筒壁上设有若干菱形镂空结构,便于电解反应;阴极电解外筒(9-5)外壁上设有可开闭的环形推拉门(9-8),便于安置和清理改性吸附碳;
所述阴极电解器(9)最下端为阴极圆锥形固定插头(9-3),阴极圆锥形固定插头(9-3)便于把阴极电解器插入底泥中;
所述阴极电解器(9)设有1个;
所述锚杆(10)设在设备舱(2)的四个角落,共有四根,每根锚杆(10)由不锈钢柱(10-1)和四棱锥(10-2)两部分组成,所述不锈钢柱(10-1)为4~6段结构组成,每段结构设有连接螺栓(8-4),所述连接螺栓(8-4)一端具有外螺纹、另一端开有内螺纹;最下端的结构相邻两侧面分别焊有三个挂环(6-1);不锈钢柱下方焊接有四棱锥(10-2),四棱锥(10-2)结构便于把锚杆(10)插入底泥中;
所述隔水幕布(11)绕着锚杆(10)围成封闭状四面体形,隔水幕布(11)中内置有由上至下层层分布的钢圈(11-1),层与层之间的钢圈(11-1)通过细钢丝(11-2)连接,位于隔水幕布(11)最上部的钢圈上焊接有多个挂钩(11-3),每个挂钩(11-3)分别挂在操作舱(3)四周的舱壁上;隔水幕布(11)最下部的钢圈(11-1)上焊接有多个挂钩(11-3),每个挂钩(11-3)分别挂入锚杆(10)上设置的挂环(6-1)上;
所述水泵安装在设备舱(2)内,水管与水泵相连,水泵工作时通过水管,将锚杆(10)和隔水幕布(11)围绕的四面体空间里的水抽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吸附碳的制作过程为:
(1)将小麦秆洗净干燥、粉碎、经50~100目过筛后,浸入质量浓度为2~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反应80~100分钟,小麦秆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固液比为10~80g/ml;
(2)在步骤(1)反应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90~95%的环氧氯丙烷水溶液,小麦秆与环氧氯丙烷水溶液的固液比为10~80g/ml,反应18~24小时后,抽滤,得1号固体样品;
(3)将1号固体样品浸入质量浓度为10~1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再加入质量浓度为85~95%的二硫化碳水溶液,1号固体样品与氢氧化钾水溶液、二硫化碳水溶液的固液比均为10~80g/ml,辅以微波处理,反应40~60分钟后,抽滤,得2号固体样品;
(4)将2号固体样品浸入质量浓度为10~15%的硫酸镁水溶液,2号固体样品与硫酸镁水溶液的固液比为10~80g/ml,继续反应15分钟,抽滤,用硫酸镁和乙醇的混合液作为洗涤液洗涤至pH7.0~7.5,其中硫酸镁的质量浓度为5%,乙醇的纯度为95~100v/v%,得3号固体样品;
(5)将3号固体样品在40~70℃烘干,即得到改性吸附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4)的长度为1.5~2m,直径为5~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采用硬塑料、金属、木料或竹竿制成;所述固定装置(5-1)由金属制成;所述操作移动平板(6)采用木板、钢板或硬塑料板制成;所述阳极电解器(8)、阴极电解器(9)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隔水幕布(11)由防水胶布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7)为恒压式直流电源,电场强度设定为3v/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圆柱形伸缩杆(8-1)、阴极圆柱形伸缩杆(9-1)的不锈钢柱均为4-6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柱(10-1)外径为5~20cm。
8.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①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抛锚停留在待处理位置;
②将锚杆(10)沿操作舱四周的舱壁垂直插入河流底泥中,隔水幕布(11)在锚杆(10)的带动落下,围绕锚杆(10)形成密闭四面体形;
③把操作移动平板(6)搭设在操作舱(3)的舱壁上,提供操作空间,水泵将隔水幕布(11)围成的四面体内的水抽干;
④将阳极电解器(8)和阴极电解器(9)垂直插入底泥中,4个阳极电解器(8)组成长方形,阴极电解器(9)位于长方形中心处;
⑤接通直流电源(7),直流电源(7)的电压梯度设定为3v/cm,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底泥中的重金属以电迁移的形式进行运动,带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往阴极电解器(9)移动;
⑥通电修复一段时间后,断电,进行间歇通电操作,每次间断通电时间距上一次通电时间间隔4h;
⑦阴极电解器(9)中的改性吸附碳对迁移过来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修复结束后拔出阴极电解器(9),更换改性吸附碳,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被去除;
⑧当底泥修复处理完毕之后,把锚杆(10)和隔水幕布(11)升起,放置在设备舱(2)内。
CN202110341356.1A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29791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1356.1A CN112979114A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1356.1A CN112979114A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9114A true CN112979114A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38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1356.1A Pending CN112979114A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791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3092A (zh) * 2021-12-08 2022-03-04 安徽威能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蓄电池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回收工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7005A (zh) * 2013-07-10 2013-12-18 华南师范大学 污染水体重金属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处理方法
CN106914482A (zh) * 2017-03-09 2017-07-04 上海广联环境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系统
CN206298863U (zh) * 2016-12-02 2017-07-04 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浮球式隔水幕布装置
CN107473543A (zh) * 2017-09-21 2017-12-1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排污口处底泥原位修复方法
CN107938591A (zh) * 2017-12-06 2018-04-20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河道型水库控藻装置及方法
CN110528627A (zh) * 2019-08-30 2019-12-03 天津大学 一种海洋水库及其建造方法
CN111097789A (zh) * 2019-12-10 2020-05-05 常州大学 一种土壤修复系统
CN111792806A (zh) * 2020-07-20 2020-10-2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电动力学原理的黑臭水体底泥修复系统
CN111875003A (zh) * 2020-08-11 2020-11-03 常州大学 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和修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7005A (zh) * 2013-07-10 2013-12-18 华南师范大学 污染水体重金属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处理方法
CN206298863U (zh) * 2016-12-02 2017-07-04 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浮球式隔水幕布装置
CN106914482A (zh) * 2017-03-09 2017-07-04 上海广联环境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系统
CN107473543A (zh) * 2017-09-21 2017-12-1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排污口处底泥原位修复方法
CN107938591A (zh) * 2017-12-06 2018-04-20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河道型水库控藻装置及方法
CN110528627A (zh) * 2019-08-30 2019-12-03 天津大学 一种海洋水库及其建造方法
CN111097789A (zh) * 2019-12-10 2020-05-05 常州大学 一种土壤修复系统
CN111792806A (zh) * 2020-07-20 2020-10-2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电动力学原理的黑臭水体底泥修复系统
CN111875003A (zh) * 2020-08-11 2020-11-03 常州大学 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和修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3092A (zh) * 2021-12-08 2022-03-04 安徽威能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蓄电池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回收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88462U (zh) 一种自动除垢的废水电解处理装置
CN2837295Y (zh) 含油污水电絮凝浮选处理机
CN102070268B (zh) 一种有机污水环保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55547A (zh) 一种具有反冲洗功能的焦化废水电解装置
CN112979114A (zh) 一种水体底泥原位电动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KR101272586B1 (ko) 전기분해를 이용한 폐수 중 유가금속 회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회수시스템
CN210367939U (zh) 一种金属镓循环电解设备
CN104496149B (zh) 一种真空电渗固化给水厂污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478339U (zh) 一种节能型电渗析装置
CN105696016A (zh) 高铁酸钾连续化电解槽
CN206553378U (zh) 污泥脱水减量装置
CN210974218U (zh) 一种电镀含铬废水处理回收设备
CN102560537B (zh) 含银废液的银回收装置
CN204752504U (zh) 一种真空电渗联用动力荷载固化污泥的装置
KR101381910B1 (ko) 음극봉 타입의 전기분해 반응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효율 전기분해시스템
CN215403274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电化学处理装置
CN201141042Y (zh) 一种用于含铅膏泥阴极还原再生铅的电化学反应器
CN101624228A (zh) 一种管式填充床电解装置及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
CN211198887U (zh) 一种电絮凝气浮机
KR101615582B1 (ko) 고효율 전기분해장치
CN2612662Y (zh) 废水的电化学处理装置
CN106865915A (zh) 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10563222A (zh) 一种电絮凝气浮机
CN207193409U (zh) 一种环保电解装置
KR101112566B1 (ko) 다층행렬식(Matrix) 구조의 전극을 구비한 전해장치를 이용하는 2단계 전해방식에 의한 유기슬러지의 가용화 및 탈수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