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7309A - 前防撞梁及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前防撞梁及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77309A CN112977309A CN201911280637.XA CN201911280637A CN112977309A CN 112977309 A CN112977309 A CN 112977309A CN 201911280637 A CN201911280637 A CN 201911280637A CN 112977309 A CN112977309 A CN 1129773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carbon fiber
- manufacturing
- beam body
- front imp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9/00—Combinations of shap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C39/00 - B29C67/00, e.g. associations of mou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Apparatus therefore
- B29C69/02—Combinations of shap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C39/00 - B29C67/00, e.g. associations of mou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Apparatus therefore of moulding techniques on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3—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防撞梁及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所述前防撞梁包括由碳纤维制成的梁本体和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梁本体的后侧边相连。根据本发明的前防撞梁,通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梁本体和在梁本体上设置的加强筋,使前防撞梁的重量降低,有利于车身的轻量化,且保证前防撞梁的强度,使前防撞梁满足车辆对前防撞梁的强度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防撞梁及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前防撞梁由金属材料制成,重量大,且成本高,而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前防撞梁,强度较差,且不易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防撞梁及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所述前防撞梁强度高,且便于制造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包括由碳纤维制成的梁本体和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梁本体的后侧边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前防撞梁,通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梁本体和在梁本体上设置的加强筋,使前防撞梁的重量降低,有利于车身的轻量化,且保证前防撞梁的强度,使前防撞梁满足车辆对前防撞梁的强度需求。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前防撞梁,所述梁本体包括延伸段和两个弯折段,所述延伸段的长度方向沿横向,所述延伸段的高度方向沿竖向,两个所述弯折段分别与所述延伸段的上边沿和下边沿相连,且所述弯折段向后延伸,所述加强筋设在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弯折段构成的容纳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前防撞梁,所述加强筋包括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弯折段相连的竖向加强筋和沿横向延伸的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竖向加强筋相连。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前防撞梁,所述竖向加强筋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竖向加强筋沿横向间隔开布置,多个所述竖向加强筋均与所述横向加强筋相连。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所述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前防撞梁,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模压机内采用碳纤维材料进行铺层以形成碳纤维铺层;B:将所述碳纤维铺层模压成板材;C:将所述板材预热后置于模具内,合模定型后以构成所述梁本体;D:在所述梁本体上注塑成型所述加强筋。
根据本发明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通过采用碳纤维铺层并模压的方式制造梁本体,并在梁本体上注塑形成加强筋,碳纤维铺层可以使梁本体强度更高,且前防撞梁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和注塑成型工艺制造前防撞梁的方法简单,使前防撞梁便于制造。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碳纤维铺层中加入树脂材料后,进行所述步骤B。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所述碳纤维铺层包括多层碳纤维材料层,相邻的两层所述碳纤维材料层的排布方向不同,位于最外层的所述碳纤维材料层的排布方向与所述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多层所述碳纤维材料层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和第五层,所述第一层至所述第五层与所述梁本体的长度方向的角度分别为0°、+45°、90°、-45°、0°,且所述第一层至第五层的厚度比例为:1∶2∶4∶2∶1∶。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所述步骤D包括:在所述梁本体上注入热塑性树脂,并采用保压成型,形成所述加强筋。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步骤E:在所述梁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吸能盒安装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前防撞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的步骤图。
附图标记:
前防撞梁100;
梁本体1;延伸段11;弯折段12;
横向加强筋21;竖向加强筋22;
吸能盒安装孔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防撞梁100及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前防撞梁100包括由碳纤维制成的梁本体1和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加强筋,梁本体1连接在车辆的前端且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加强筋与梁本体1的后侧边相连。
碳纤维材料的质量轻,可以进一步轻量化车身,是理想型的轻量化材料,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前防撞梁100具有相应的优点,且加强筋的设置可以提升前防撞梁100的强度,使前防撞梁100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具有足够大的强度。其中,梁本体1可以采用碳纤维和树脂的混合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前防撞梁100,通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梁本体1和在梁本体1上设置的加强筋,使前防撞梁100的重量降低,有利于车身的轻量化,且保证前防撞梁100的强度,使前防撞梁100满足车辆对前防撞梁100的强度需求。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前防撞梁100的一些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梁本体1包括延伸段11和两个弯折段12,延伸段11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延伸段11的高度方向沿竖向,两个弯折段12分别与延伸段11的上边沿和下边沿相连,且弯折段12向后延伸,加强筋设在延伸段11与弯折段12构成的容纳空间内。
由此,延伸段11和两个弯折段12构成了后端敞开的截面为U形的钣金结构,加强筋设置在由延伸段11和弯折段12构成的向后敞开的容纳空间内,延伸段11和弯折段12的设置可以增强前防撞梁100的结构强度,且该种加强筋的设置可以使加强筋隐藏设置在梁本体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包括两端分别与两个弯折段12相连的竖向加强筋22和沿横向延伸的横向加强筋21,横向加强筋21与竖向加强筋22相连,竖向加强筋22与横向加强筋21组合以在不同方向上增强前防撞梁100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竖向加强筋22包括多个,多个竖向加强筋22沿横向间隔开布置,多个竖向加强筋22均与横向加强筋21相连,竖向加强筋22与横向加强筋21组合以在梁本体1上构成网格状的加强结构,从而进一步提升前防撞梁100的结构强度。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模压机内采用碳纤维材料进行铺层以形成碳纤维铺层;
B:将碳纤维铺层模压成板材;
C:将板材预热后置于模具内,合模定型后以构成梁本体1;
D:在梁本体1上注塑成型加强筋。
根据本发明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通过采用碳纤维铺层并模压的方式制造梁本体1,并在梁本体上注塑形成加强筋,碳纤维铺层可以使梁本体强度更高,且前防撞梁100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和注塑成型工艺制造前防撞梁的方法简单,使前防撞梁100便于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A中,将碳纤维铺层中加入树脂材料后,进行步骤B,采用碳纤维材料混合树脂材料制成的前防撞梁100,材料性能较好,且便于制造在一些示例中,碳纤维体积含量为50%-70%。
在一些示例中,模压成型后的梁本体1的料厚为3mm-6mm,该种厚度的梁本体1即不会太重还会有足够大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碳纤维铺层包括多层碳纤维材料层,相邻的两层碳纤维材料层的排布方向不同,多层不同排布方向的碳纤维材料层可以增强前防撞梁100的强度,其中,位于最外层的碳纤维材料层的排布方向与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即多层碳纤维材料层中的最顶层的碳纤维材料排布方向和最低层的碳纤维材料排布方向均与前防撞梁100的长度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表1所示,多层碳纤维材料层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和第五层,第一层至第五层与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角度分别为0°、+45°、90°、-45°、0°,且第一层至第五层的厚度比例为:1∶2∶4∶2∶1,该种前防撞梁100的制造可以增强前防撞梁100的强度,使前防撞梁100的性能更好。
表1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D包括:在梁本体1上注入热塑性树脂,并采用保压成型,形成加强筋,采用注塑工艺在梁本体1上形成加强筋便于生产,生产方便,且采用保压注塑成型工艺,可以防止在注塑过程中产品收缩,使加强筋的制造不会出现熔接线、凹陷、飞边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造方法还包括步骤E:在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吸能盒安装孔3,吸能盒安装孔3用于安装吸能盒,由此,在前防撞梁100制造过程中,就加工出用于安装吸能盒的吸能盒安装孔3,可以方便前防撞梁100的后期装配。将防撞梁与吸能盒相连并安装在车辆上,当车辆前端发生碰撞时,吸能盒可以溃缩吸能,增强车辆的安全性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包括由碳纤维制成的梁本体和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梁本体的后侧边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本体包括延伸段和两个弯折段,所述延伸段的长度方向沿横向,所述延伸段的高度方向沿竖向,两个所述弯折段分别与所述延伸段的上边沿和下边沿相连,且所述弯折段向后延伸,所述加强筋设在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弯折段构成的容纳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弯折段相连的竖向加强筋和沿横向延伸的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竖向加强筋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加强筋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竖向加强筋沿横向间隔开布置,多个所述竖向加强筋均与所述横向加强筋相连。
5.一种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模压机内采用碳纤维材料进行铺层以形成碳纤维铺层;
B:将所述碳纤维铺层模压成板材;
C:将所述板材预热后置于模具内,合模定型后以构成所述梁本体;
D:在所述梁本体上注塑成型所述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碳纤维铺层中加入树脂材料后,进行所述步骤B。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铺层包括多层碳纤维材料层,相邻的两层所述碳纤维材料层的排布方向不同,位于最外层的所述碳纤维材料层的排布方向与所述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碳纤维材料层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和第五层,所述第一层至所述第五层与所述梁本体的长度方向的角度分别为0°、+45°、90°、-45°、0°,且所述第一层至第五层的厚度比例为:1∶2∶4∶2∶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在所述梁本体上注入热塑性树脂,并采用保压成型,形成所述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去5-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E:在所述梁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吸能盒安装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80637.XA CN112977309A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前防撞梁及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80637.XA CN112977309A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前防撞梁及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77309A true CN112977309A (zh) | 2021-06-18 |
Family
ID=76332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80637.XA Pending CN112977309A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前防撞梁及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77309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98433B1 (ko) * | 2013-04-22 | 2014-06-27 |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범퍼빔과 그 제조방법 |
CN104057903A (zh) * | 2014-06-26 | 2014-09-24 |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汽车防撞尾梁 |
CN106080138A (zh) * | 2016-07-25 | 2016-11-0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式结构车门防撞梁及其制造方法 |
CN205801003U (zh) * | 2016-07-27 | 2016-12-14 | 南通腾云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汽车后防撞梁 |
CN106696654A (zh) * | 2017-03-10 | 2017-05-24 | 吉林大学 | 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车门防撞梁 |
US20180186984A1 (en) * | 2015-06-29 | 2018-07-05 | Lotte Chemical Corporation | Polyolefin resin,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vehicle rear bumper beam using same |
CN208715133U (zh) * | 2018-08-31 | 2019-04-09 | 扬州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后防撞梁 |
CN208897013U (zh) * | 2018-09-17 | 2019-05-24 | 天津联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中后保险杠 |
-
2019
- 2019-12-13 CN CN201911280637.XA patent/CN11297730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98433B1 (ko) * | 2013-04-22 | 2014-06-27 |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범퍼빔과 그 제조방법 |
CN104057903A (zh) * | 2014-06-26 | 2014-09-24 |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汽车防撞尾梁 |
US20180186984A1 (en) * | 2015-06-29 | 2018-07-05 | Lotte Chemical Corporation | Polyolefin resin,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vehicle rear bumper beam using same |
CN106080138A (zh) * | 2016-07-25 | 2016-11-0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式结构车门防撞梁及其制造方法 |
CN205801003U (zh) * | 2016-07-27 | 2016-12-14 | 南通腾云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汽车后防撞梁 |
CN106696654A (zh) * | 2017-03-10 | 2017-05-24 | 吉林大学 | 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车门防撞梁 |
CN208715133U (zh) * | 2018-08-31 | 2019-04-09 | 扬州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后防撞梁 |
CN208897013U (zh) * | 2018-09-17 | 2019-05-24 | 天津联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中后保险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39023B (zh) | 车辆骨架构件 | |
US20230192197A1 (en) | Method of making a laminate, a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a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composition, and a forming tool | |
CN104684794B (zh) | 设置有由带纤维的复合材料制成的背部加强支撑杆的车辆仪表板横梁 | |
CN104918771B (zh) | 车身结构元件和用于制造车身结构元件的方法 | |
KR101637284B1 (ko) | 차량의 내충돌성 구조물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 |
EP2796326B1 (en) | Automobile fiber-strengthening resin mem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utomobile fiber-strengthening resin member | |
CN105966336A (zh) | 用于车辆冲击系统的轻质能量吸收组件 | |
EP2956337B1 (en) | Hybrid quarter module design for front underrun protection device | |
CA2816714C (en) | Reinforced blow moulded vehicle running board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US11787272B2 (en) | Hybrid composite tailgate | |
US20100266806A1 (en) | Anti-intrusion beam for vehicle door assembly | |
CN205059051U (zh) | 复合材料汽车轮毂、汽车车轮总成以及汽车 | |
KR20160133605A (ko) | 자동차 부품용 보강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부품 | |
KR20030082840A (ko) | 자동차 프레임의 사이드 멤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US20190351627A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fiber reinforced resin composite and molded product using the same | |
US11541613B2 (en) | Fiber-reinforced resin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ber-reinforced resin composite material | |
CN112977309A (zh) | 前防撞梁及前防撞梁的制造方法 | |
JP2009107408A (ja) | 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130012871A (ko) | 상용차용 크로스멤버 제조방법 | |
US11135903B2 (en) | Method of assembling a composite side cabin structure with integrated structural core for a vehicle | |
US11472358B2 (en) | Method of forming a unitary composite structure | |
JP5179952B2 (ja) | 中空成形品および中空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
KR101999438B1 (ko) | 자전거 프레임 | |
US11407450B2 (en) | Reinforcement for a vehicle | |
CN114162154B (zh) | 一种轨道交通轻量化车门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