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0288B -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0288B
CN112970288B CN201980073874.0A CN201980073874A CN112970288B CN 112970288 B CN112970288 B CN 112970288B CN 201980073874 A CN201980073874 A CN 201980073874A CN 112970288 B CN112970288 B CN 1129702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data
transmitted
terminal device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38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70288A (zh
Inventor
刘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970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0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70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0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能够选择合适的接口来传输数据,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信息,选择目标接口,该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接口的信号质量、接口所允许的QoS、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情况、发送端设备与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PLMN,其中,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同属于第一业务中的第一会话中的设备,且处于所述第一会话中的所有设备属于一个组,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来自至少一种PLMN;通过该目标接口传输待传输数据。

Description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无线(New Radio,NR)应用的不断发展,一些特殊的业务形态被引入到标准中进行相关的标准化业务。
例如,主要针对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游戏等应用的业务,对速率、时延、丢包率、高速编解码等业务质量有很高的要求。针对该业务可以建立相应的会话,在相同会话中的终端设备可以组成一个业务组。该业务组中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侧行链路接口来传输数据,也可以通过无线接口来传输数据,但是如何对接口进行选择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为终端设备提供了一种选择传输数据所使用的接口的方式。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根据第一信息,选择目标接口,所述目标接口包括侧行链路接口和/或无线接口,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的信号质量、接口所允许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情况、发送端设备与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其中,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同属于第一业务中的第一会话中的设备,且处于所述第一会话中的所有设备属于一个组,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来自至少一种PLMN;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其中,该终端设备用于:根据第一信息,选择目标接口,所述目标接口包括侧行链路接口和/或无线接口,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的信号质量、接口所允许的服务质量QoS、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情况、发送端设备与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其中,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同属于第一业务中的第一会话中的设备,且处于所述第一会话中的所有设备属于一个组,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来自至少一种PLMN;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发送端设备在向组内的其他接收端设备发送数据时,能够根据第一信息,选择合适的接口传输待传输数据,有利于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spectrum,NR-U)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WiMAX)通信系统或5G系统,或者后续版本的通信系统中。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以及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还可以应用于独立(Standalone,SA)布网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对应用的频谱并不限定。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授权频谱,也可以应用于免授权频谱。
示例性的,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架构1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100包括,终端设备110,接入网设备120,核心网设备130,以及数据网络160(data network,DN),其中,核心网设备130包括管理设备140和网关设备150。其中,图1中的终端设备110可以用于通过无线空口连接到运营商部署的接入网设备120,继而通过核心网设备130连接到数据网络;接入网设备120主要用于实现无线物理层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等功能;核心网设备130可以包含管理设备140和网关设备150,管理设备140主要用于终端设备的设备注册、安全认证、移动性管理和位置管理等,网关设备150主要用于与终端设备间建立通道,在该通道上转发终端设备和外部数据网络之间的数据包;数据网络160可对应于多种不同的业务域,例如互联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IMS)、互联网、互联网协议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其他运营商业务域等,主要用于为终端设备提供多种数据业务服务,其中可以包含例如服务器(包括提供组播业务的服务器)、路由器、网关等网络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示例性架构图,除图1中所示功能单元之外,该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单元或功能实体,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上述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如:手机、电脑,还可以为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智能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电脑、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卡、电视机顶盒(set top box,STB)、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equipment,CPE)和/或用于在无线系统上进行通信的其它设备。上述接入网设备可以为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由多个5G-AN/5G-RAN节点组成的网络,该5G-AN/5G-RAN节点可以为:接入节点(access point,AP)、下一代基站(NR nodeB,gNB)、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分离形态的gNB、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e 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point,TP)或某种其它接入节点。上述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等功能单元,这些功能单元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实现某些控制功能,如:AMF、SMF和PCF可以组合在一起作为管理设备,用于完成终端设备的接入鉴权、安全加密、位置注册等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管理功能,以及用户面传输路径的建立、释放和更改等会话管理功能,以及分析一些切片(slice)相关的数据(如拥塞)、终端设备相关的数据的功能,UPF作为网关设备主要完成用户面数据的路由转发等功能,如:负责对终端设备的数据报文过滤、数据传输/转发、速率控制、生成计费信息等。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在图2中,各功能单元之间可以通过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NG)接口建立连接实现通信,如:终端设备通过新无线(new radio,NR)接口与RAN设备建立空口连接,用于传输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信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NG接口1(简称N1)与AMF网元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AN/RAN设备例如下一代无线接入基站(NR NodeB,gNB),可以通过NG接口3(简称N3)与UPF网元建立用户面数据连接;AN/RAN设备可以通过NG接口2(简称N2)与AMF网元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UPF网元可以通过NG接口4(简称N4)与SMF网元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UPF网元可以通过NG接口6(简称N6)与数据网络交互用户面数据;AMF网元可以通过NG接口11(简称N11)与SMF网元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SMF网元可以通过NG接口7(简称N7)与PCF网元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为示例性架构图,除图2中所示功能单元之外,该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单元或功能实体,如: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包含UDM网元等其他功能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入了针对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或游戏等应用的一类新业务,可以称之为网络控制互动服务(network controlled interactive services,NCIS)业务,NCIS业务对速率、时延、丢包率和高速编解码等业务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以VR为例,数据传输需要达到10Gbps的传输速率,丢包率不超过10E-4。当然,这一类新业务也可以具体其他的名称,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以下以这一类新业务为NCIS业务为例进行阐述。
针对NCIS业务建立的会话可以称为NCIS会话,在相同会话中的终端设备可以组成一个NCIS组,一个NCIS组中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传输数据。
一个组中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相距较近,也可以相距较远。在终端设备之间相距较近时,两个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建立侧行链路,在建立侧行链路后,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侧行链路接口(也称为PC5接口)传输数据。此外,终端设备也可以远离彼此,使用UE-网络-服务器-对端网络-对端UE(也称为使用Uu接口或者蜂窝接口)进行通信。
加入NCIS会话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来自相同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也可以来自不同的PLMN。换句话说,一个NCIS组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来自相同的PLMN,也可以来自不同的PLMN。举例说明,一个NCIS组中有5个UE,其中3个是PLMN 1的UE,2个是PLMN 2的UE,该5个UE之间可以使用PC5接口和/或无线接口进行通信。例如,3个PLMN 1的UE之间可以使用PC5接口互相直接通信,同时又与2个PLMN 2的UE使用无线接口进行通信。
当然,来自不同PLMN的UE之间在距离较近时,也可以使用PC5接口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接口可以是基于基站实现的Uu接口,或者是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on-3GPP Inter Working Function,N3IWF)中无线保真接入点(wireless-fidelity access point,WI-FI AP)实现的Nwu接口。
为方便描述,下文均以无线接口为Uu接口、侧行链路接口为PC5为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组内的终端设备的通信方式可以为单播,也可以为多播。换句话说,一个组内的终端设备在和组内其他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时,可以是和组内的一个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也可以是和组内的多个终端设备同时通信。例如,组内的发送端设备在发送数据时,可以仅向组内的一个终端设备设备发送,也可以是将数据同时发送给组内的多个终端设备,如同时发送给组内的所有终端设备。
本文可以将一个组内发送数据的终端设备称为发送端设备,将组内接收数据的终端设备称为接收端设备。
终端设备在确定允许使用PC5接口和/或Uu接口的授权信息户,可以建立PC5接口和/或Uu接口。其中,授权信息可以是核心网根据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PC5接口建立之后,发送端设备会获得接收端设备的地址信息。该地址信息可以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地址信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TCP)协议的地址信息或以太网协议的地址信息等。以IP协议为例,在PC5接口建立后,发送端设备可以获得接收端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端设备在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数据时,可以将接收端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作为目的地址。不同的终端设备可以具有不同的IP地址和端口号,也可以是一个NCIS组中的终端设备共用相同的IP地址和端口号。在NCIS组中的终端设备共用相同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情况下,该IP地址和端口号对应于一个NCIS组。
如果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仅需要一个接收端设备来接收,则目的地址可以是该接收端设备的IP地址;如果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需要多个接收端设备来接收,则目的地址可以是该多个接收端设备的IP地址;如果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需要组内的所有终端设备来而接收,则可以将该组共用的IP地址作为目的地址。
在Uu接口建立之后,发送端设备可以将组内的数据发送给应用服务器,再由应用服务器发给组内其他的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在使用Uu接口传输数据时,目的IP地址可以是应用服务器的IP地址,或者也可以是接收端设备的IP地址。
NCIS组内的一个终端设备可以与组内其他的终端设备之间建立PC5接口和Uu接口,对于不同的接口,其IP地址和端口号可以不同。例如,终端设备A可以和终端设备B之间建立PC5接口和Uu接口,终端设备A在向终端设备B发送数据时,在PC5接口和Uu接口传输数据使用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不同。
但是,对于NCIS业务,一个NCIS组中的发送端设备在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数据时,如何选择接口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为终端设备提供了一种选择传输数据所使用的接口的方式。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310-S320。
S310、根据第一信息,选择目标接口,该目标接口包括侧行链路接口和/或无线接口。侧行链路接口例如可以为PC5接口,无线接口例如可以为Uu接口。
S320、通过该目标接口传输待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接口的信号质量、接口所允许的服务质量QoS、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情况、发送端设备与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PLMN。
该发送端设备和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同属于第一业务中的第一会话中的设备,且处于第一会话中的所有设备属于一个组,该发送端设备和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属于一个组中的设备。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业务可以为NCIS业务。
以第一业务为NCIS业务为例,该第一会话可以为NCIS会话,该发送端设备和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属于一个NCIS组中的设备。
其中,该发送端设备和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来自至少一种PLMN,也就说,发送端设备和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可以来自相同的PLMN,也可以来自不同的PLMN。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发送端设备在向组内的其他接收端设备发送数据时,能够根据第一信息,选择合适的接口传输待传输数据,有利于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选择目标接口可以通过判断接口是否可用来选择目标借口。如果接口可用,则表示该接口可用于传输数据;如果该接口不可用,表示该接口不可用于传输数据。
如果终端设备判断仅有PC5接口可用,则终端设备设备可以使用PC5接口向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如果终端设备判断仅有Uu接口可用,则终端设备可以使用Uu接口向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如果终端设备判断两个接口都可用,则可以在两个接口上都传输数据,或者可以随机选择一个接口传输数据,或者还可以根据其他的信息来进一步选择目标接口。
例如,如果终端设备判断两个接口都可用,则可以根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来选择接口。如接口所允许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接收端设备与发送端设备所归属的PLMN、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情况等。
终端设备判断接口是否可用可以是通过接口的信号质量来判断。接口的信号质量可以是指接口所在链路的信号质量。接口的信号质量可以是通过发送端设备检测接口上的信号进行获得。
例如,接口上的信号可以是干扰信号。干扰信号越强,表示该接口的信号质量越差。发送端设备可以对接口上的干扰信号进行测量,在接口上的干扰信号较大时,表示该接口被其他终端设备占用,该接口的信号质量不好,该接口不可用,此时不能传输数据。这种检测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检测发送端设备的接口是否可用,即判断发送端设备能否发送数据。
又例如,接口上的信号也可以是组内的接收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发送端设备可以对接收端设备发送的信号进行测量,在检测到信号质量较好的情况下,表示该接口的信号质量较好,该接口可用,此时能够用于传输数据。以PC5接口为例,接收端设备可以向发送端设备发送参考信号,发送端设备可以对该参考信号进行测量,通过该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来判断接收端设备与发送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该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较好的情况下,表示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距离较近,发送端设备通过PC5接口发送的数据能够被接收端设备接收到。这种检测方式可以理解为检测接收端设备是否可用,即判断接收端设备能否接收到数据。
接收端设备如果检测到PC5接口可以发送数据,则可以在PC5接口上周期性地广播某信息。发送端设备可以检测接收端设备广播的该信息,并根据该信息的信号强度来判断接收端设备与自己的距离,确定接收端设备的PC5接口是否可用。
发送端设备在根据接口的信号质量选择目标接口时,可以将信号质量较好的接口作为目标接口,或者也可以将信号质量达到预设阈值的接口作为目标接口。例如,可以预先配置一个预设阈值,然后将获得的接口的信号质量与该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如果PC5接口和Uu接口的链路质量均达到预设阈值,则可以将待传输数据在PC5接口和Uu接口上同时传输,或者随机选择一个接口进行传输。如果PC5接口和Uu接口中仅有一个接口的信号质量达到预设阈值,则在信号质量达到预设阈值的接口上传输待传输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预设阈值可以是终端设备自己决定的,也可以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预设阈值的信令可以是注册接收消息、UE配置更新消息或者是RRC消息等。
发送端设备根据接口允许的QoS选择目标接口的情况下,发送端设备可以将允许的QoS较高的接口选择为目标接口,也可以将允许的QoS满足待传输数据的QoS需求的接口选择为目标接口。例如,如果待传输数据的QoS需求为1,PC5接口所允许的QoS小于1,但Uu接口所允许的QoS大于或等于1,则发送端设备可以将Uu接口作为目标接口;如果PC5接口和Uu接口所允许的QoS均大于或等于1,则发送端设备可以将PC5接口和Uu接口选择为目标接口,或者也可以从PC5接口和Uu接口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目标接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PC5接口和Uu接口所允许的QoS参数。
例如,在终端设备注册到网络后,核心网会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PC5接口所允许使用的QoS参数的信令。该信令可以是注册接受消息和/或UE配置更新消息。另外,在PC5连接建立之后,两个终端设备之间还可以进一步协商该PC5接口所允许使用的QoS参数。在选择目标接口时,可以终端设备协商的QoS参数作为选择标准。
又例如,在终端设备建立NCIS会话的过程中,或者在会话更新过程中,网络设备可以将Uu接口上所允许使用的QoS参数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可以是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例如可以是AMF设备,PCF设备或SMF设备等。
可以将发送端设备与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在的组称为第一组,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情况可以包括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是否为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
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是否为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可以理解为该待传输数据是否需要发送给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
发送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是否为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来选择接口。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果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为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则发送端设备可以将PC5接口和Uu接口选择为目标接口,将待传输数据复制后在PC5接口和Uu接口上同时传输。
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是否为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该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组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换句话说,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和一个NCIS组或一个NCIS标识(identity,ID)对应。
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和应用的对应关系确定的,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传输的数据属于一个应用中的数据。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一个应用中的数据是否需要组中的所有终端设备都接收。如果第一组内的设备传输的数据属于应用A中的数据,且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应用A中的数据需要组内的所有终端设备接收,则表示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间接地指示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为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
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组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其中,第二业务为第一业务或者第一业务的子业务,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传输的数据属于第二业务中的数据。也就是说,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与第二业务之间的对一个关系间接地确定。
举例说明,一个NCIS业务中可以包括多个子业务,如子业务a、子业务b、子业务c。针对一个子业务可以建立多个会话,也就是说,一个子业务可以包括多个组。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子业务a需要组内的所有终端设备接收相同的数据,子业务b和子业务c不需要组内的所有终端设备接收相同的数据,如果第一组属于子业务a的组,则表示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为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如果第一组属于子业务b或子业务c的组,则表示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不是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
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预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例如在终端设备出厂之前就已经配置在终端设备中。或者,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端设备可以根据待测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来选择目标接口。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可以与接口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发送端设备可以选择目标接口为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对应的接口。
发送端设备在发送待传输数据前,可以先确定待传输数据属于哪个应用上的数据,再进一步根据该应用与接口的对应关系,选择与该应用对应的接口传输待传输数据。
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与接口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例如在终端设备出厂之前就配置在终端设备中。或者,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与接口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例如,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于接口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终端设备在注册过程中由AMF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在终端设备注册完成后由PCF发送给终端设备。
发送端设备可以根据发送端设备与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PLMN来选择目标接口。作为一个示例,如果发送端设备与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PLMN相同,则选择目标接口为侧行链路接口。作为又一示例,如果发送端设备与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PLMN不同,则选择目标接口为无线接口;或者选择目标接口为无线接口和侧行链路接口。
举例说明,如果待传输数据仅需要被一个接收端设备接收,则发送端设备可以根据该接收端设备与发送端设备所归属的PLMN是否相同来选择目标接口。如果待传输数据需要被多个接收端设备接收,则发送端设备可以根据该多个接收端设备与发送端设备所归属的PLMN是否相同来选择目标接口。
上述选择规则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规则。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还可以给终端设备配置其他的选择规则。例如,在有无线接口时,优先使用无线接口进行传输;在没有无线接口时,使用侧行链路接口进行传输。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侧行链路接口与无线链路接口所使用的源IP地址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侧行链路接口与无线链路接口所使用的源IP地址不同,则不同的IP地址可以代表不同的接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文描述的选择目标接口的方式可以是由终端设备中的应用选择的,当有数据需要发送时,应用可以决定将数据发送在哪个接口上。这里的应用可以指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文描述的选择目标接口的方式也可以是由终端设备选择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文描述的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来选择目标接口。
如果目标接口为无线接口和侧行链路接口,表示待传输数据可以在无线接口和侧行链路接口上传输,此时,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根据无线接口和侧行链路接口的负荷特性,将待传输数据分流在这两个接口上。
例如,如果当前无线接口的负荷较重,而侧行链路接口的负荷较轻时,则终端设备可以将大部分数据在侧行链路接口上传输,而将少部分的数据在无线接口上传输。
当然,上述传输规则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规则。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端设备还可以根据接收端设备是否需要使用Uu接口传输数据,来选择目标接口。例如,如果组内有一个接收端设备需要使用Uu接口来传输数据,则组内的数据传输全部使用Uu接口来传输。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端设备还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性质来选择目标接口。例如,对于画面渲染的数据,由于该数据需要经过应用服务器的加工,则该数据只能通过Uu接口发送给服务器,再由服务器发送给接收端设备。该类数据不能通过PC5接口来传输。
如果待传输数据需要发送给至少两个接收端设备时,发送端设备可以分别选择与不同接收端设备之间的目标接口。选择目标接口的方式可以参照上文的描述。
对于该至少两个接收端设备来说,发送端设备可以采用相同的接口发送给该至少两个接收端设备,例如均采用PC5接口或Uu接口发送给至少两个接收端设备。或者,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接口发送给该至少两个接收端设备。例如,待传输数据需要发送给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发送端设备可以使用PC5接口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接收端设备1,使用Uu接口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接收端设备2。
上文描述了多种选择目标接口的方式,可以仅使用该多种选择方式中的一种来选择目标接口,也可以将该多种方式相互结合来选择目标接口。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同时根据接口的信号质量和接口所允许的QoS来选择目标接口。
上文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下面结合图4-图7,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各方法实施例。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400的示意性框图。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400可以是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单元410和通信单元420。
处理单元410、用于根据第一信息,选择目标接口,所述目标接口包括侧行链路接口和/或无线接口,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的信号质量、接口所允许的服务质量QoS、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情况、发送端设备与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其中,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同属于第一业务中的第一会话中的设备,且处于所述第一会话中的所有设备属于一个组,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来自至少一种PLMN。
通信单元420、用于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的信号质量通过所述发送端设备检测接口上的信号进行获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上的信号是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发送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接口为所述接口的信号质量达到预设阈值的接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接口为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的QoS需求的接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在的组为第一组,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情况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组内的所有设备,所述目标接口为侧行链路接口和无线接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组具有对应关系。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组的对应关系是通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应用的对应关系确定的,所述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传输的数据属于一个应用中的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组的对应关系是通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第二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所述第二业务是所述第一业务或所述第一业务的子业务,所述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传输的数据属于所述第二业务中的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预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与接口具有对应关系,所述目标接口为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应用对应的接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在的应用与接口的对应关系是预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PLMN不同,所述目标接口为无线接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侧行链路接口和所述无线接口使用的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同;或所述侧行链路接口和所述无线接口使用的源IP地址不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接口是由应用选择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目标接口为侧行链路接口和无线接口,所述处理单元410还用于:根据所述侧行链路接口和无线接口的负荷特性,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分流在所述侧行链路接口和所述无线接口上传输。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业务为网络控制互动服务NCIS业务。
应理解,该终端设备4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由发送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500示意性结构图。图5所示的通信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处理器5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通信设备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20。其中,处理器510可以从存储器5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5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5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510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通信设备5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530,处理器5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5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5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5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5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5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所示的芯片600包括处理器610,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芯片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0。其中,处理器66可以从存储器6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6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6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芯片6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630。其中,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6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芯片6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640。其中,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6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7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通信系统700包括发送端设备710和接收端设备720。
其中,该发送端设备710用于:根据第一信息,选择目标接口,所述目标接口包括侧行链路接口和/或无线接口,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的信号质量、接口所允许的服务质量QoS、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情况、发送端设备与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其中,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同属于第一业务中的第一会话中的设备,且处于所述第一会话中的所有设备属于一个组,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来自至少一种PLMN;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发送端设备7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发送端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发送端设备710的组成可以如图4中的终端设备400所示,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对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信息,选择目标接口,所述目标接口包括侧行链路接口和无线接口,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的信号质量、接口所允许的服务质量QoS、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情况、发送端设备与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其中,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同属于第一业务中的第一会话中的设备,且处于所述第一会话中的所有设备属于一个组,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来自至少一种PLMN;
其中,所述接口的信号质量通过所述发送端设备检测接口上的信号进行获得,所述发送端设备为终端设备;
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在的组为第一组,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所述第一组内的所有设备,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组具有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组的对应关系是通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第二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所述第二业务是所述第一业务或所述第一业务的子业务,所述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传输的数据属于所述第二业务中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上的信号是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发送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口为所述接口的信号质量达到预设阈值的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口为满足待传输数据的QoS需求的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预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与接口具有对应关系,所述目标接口为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应用对应的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在的应用与接口的对应关系是预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PLMN不同,所述目标接口为无线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接口和所述无线接口使用的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同;或
所述侧行链路接口和所述无线接口使用的源IP地址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口是由应用选择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接口为侧行链路接口和无线接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侧行链路接口和无线接口的负荷特性,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分流在所述侧行链路接口和所述无线接口上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为网络控制互动服务NCIS业务。
1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息,选择目标接口,所述目标接口包括侧行链路接口和无线接口,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的信号质量、接口所允许的服务质量QoS、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情况、发送端设备与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其中,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同属于第一业务中的第一会话中的设备,且处于所述第一会话中的所有设备属于一个组,所述发送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来自至少一种PLMN;
其中,所述接口的信号质量通过所述发送端设备检测接口上的信号进行获得,所述发送端设备为终端设备;
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在的组为第一组,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组内的所有设备;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接收端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组具有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组的对应关系是通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第二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所述第二业务是所述第一业务或所述第一业务的子业务,所述第一组中的所有设备传输的数据属于所述第二业务中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上的信号是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发送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口为所述接口的信号质量达到预设阈值的接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口为满足待传输数据的QoS需求的接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预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与接口具有对应关系,所述目标接口为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应用对应的接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在的应用与接口的对应关系是预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设备所归属的PLMN不同,所述目标接口为无线接口。
21.根据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接口和所述无线接口使用的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同;或
所述侧行链路接口和所述无线接口使用的源IP地址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口是由应用选择的。
23.根据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接口为侧行链路接口和无线接口,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侧行链路接口和无线接口的负荷特性,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分流在所述侧行链路接口和所述无线接口上传输。
24.根据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为网络控制互动服务NCIS业务。
2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80073874.0A 2019-02-14 2019-02-14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2970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75126 WO2020164078A1 (zh) 2019-02-14 2019-02-14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0288A CN112970288A (zh) 2021-06-15
CN112970288B true CN112970288B (zh) 2022-05-10

Family

ID=72045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3874.0A Active CN112970288B (zh) 2019-02-14 2019-02-14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70288B (zh)
WO (1) WO20201640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7991A (zh) * 2021-07-02 2023-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式切换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3784396A (zh) * 2021-09-10 2021-12-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3151A (zh) * 2015-01-20 2016-07-27 思科技术公司 一种中立小区主持解决方案
CN106658352A (zh) * 2015-11-02 2017-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v2x业务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9068297A (zh) * 2018-09-19 2018-12-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v2x业务传输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001286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782B (zh) * 2006-09-07 2012-08-29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接入点辅助快速越区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US8854966B2 (en) * 2008-01-10 2014-10-07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US9100904B2 (en) * 2012-09-13 2015-08-04 First Principles, Inc. Data stream division to increase data transmission rat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3151A (zh) * 2015-01-20 2016-07-27 思科技术公司 一种中立小区主持解决方案
CN106658352A (zh) * 2015-11-02 2017-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v2x业务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19001286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068297A (zh) * 2018-09-19 2018-12-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v2x业务传输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64078A1 (zh) 2020-08-20
CN112970288A (zh) 202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90310B1 (ko) 로컬 운영자에 의한 서비스 프로비저닝
CN107005919B (zh) 用于使用未授权频带的单独lte ran的方法和装置
US11399307B2 (en) Service authoriz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622565A (zh) 接入类别和建立原因
CN112425250B (zh) 会话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4904249A (zh) 用于实现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模式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3613334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3950851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5002854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678506B (zh) 建立会话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970288B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CN115443723A (zh) 一种多路径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EP3127367B1 (en) Ran signaled bitmap splitting for roaming and non-roaming users
CN115623542A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23547590A (ja) リソースセット伝送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US2023038887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7242824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380593A (zh) 无线通信方法、压缩端和解压缩端
CN11795643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412387A (zh)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KR20230047115A (ko) 차량 대 사물 서비스를 위한 슬라이스 지원 방법
CN115515186A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7998361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711458A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696462A (zh) 一种网络编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