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5920A -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5920A
CN112965920A CN202110339220.7A CN202110339220A CN112965920A CN 112965920 A CN112965920 A CN 112965920A CN 202110339220 A CN202110339220 A CN 202110339220A CN 112965920 A CN112965920 A CN 112965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target data
swap
swap partition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392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劼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392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59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65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59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223User address space allocation, e.g. contiguous or non contiguous base addressing
    • G06F12/023Free address space management
    • G06F12/0238Memory management in non-volatile memory, e.g. resistive RAM or ferroelectric memo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存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属于存储技术领域。所述内存管理方法包括:在第一存储区域创建第一交换分区,在第二存储区域创建第二交换分区;在系统内存低于预设系统内存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并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

Description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存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已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各方各面,不同种类的手机应用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用户每打开一个应用,都需要占用一定大小内存,但手机的内存有限,而应用却很多,当用户需要再开一个新应用、而当前剩余内存不足时,系统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腾出内存,比如关闭其他应用进程,或者将已开启的应用放入交换分区中。
然而,上述措施都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对于关闭其他应用进程的方法,被关闭的后台应用在下一次启动时将变成冷启动,由此会导致其启动速度慢,并且之前的浏览进度丢失,比如用户正在看某一视频,该应用被切到后台后,如果被关闭,再打开时需要重新打开该视频;而对于已开启的应用放入交换分区的方法,若只是放入RAM中的交换分区,即使进行了压缩,但依旧占用内存,而若只是存放在ROM中的交换分区,则受到读写速度的限制,同时会增加输入/输出,风险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存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释放内存时,若直接关闭应用进程会导致应用进程在再次启动时启动速度慢,而若将内存放入并行的某一交换分区会依旧占用内存、受到读写速度限制并增加输入/输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存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存储区域创建第一交换分区,在第二存储区域创建第二交换分区;
在系统内存低于预设系统内存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并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所述目标数据;
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存管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在第一存储区域创建第一交换分区,在第二存储区域创建第二交换分区;
第一移入模块,用于在系统内存低于预设系统内存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并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所述目标数据;
第二移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建立多级交换分区,采用多级缓存的方式在多级交换分区中依次进行交换,可以释放更多的内存、在提高应用进程保存率的同时,减少输入输出带来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存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第一存储区域创建第一交换分区,在第二存储区域创建第二交换分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可以存在不同的存储器,例如,第一存储区域位于第一存储器,而第二存储区域则位于第二存储器,所述第一存储器和所述第二存储器为不同的存储器。可选的,所述第一存储器为随机存取存储器,而所述第二存储器为只读存储器。
其中,第一交换分区采用zram技术,也即移入第一交换分区内的数据将被压缩,从而释放被压缩部分的内存,由于第一交换分区是第一存储区域中划分出来的一片内存区域,而所述第一存储器为随机存取存储器,因此,可以实现第一交换分区内的数据的高速读取。第二存储器为只读存储器,相对于第一存储器而言,其读写数据的速度通常低于第一存储器,因此,第一存储区域中的第一交换分区和第二存储区域中的第二交换分区之间存在优先等级的关系,即第一交换分区的优先等级高于第二交换分区的优先等级,也即,在系统内存低于预设系统内存阈值的情况下,通常先在系统内存和第一交换分区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换,以释放一定内存,在第一交换分区释放的内存仍无法满足系统需求的情况下,再进一步在第一交换分区和第二交换分区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换,以释放一定内存。其中,系统可以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域内的除第一交换分区以外的存储区域,系统内存的可用量可以指第一存储区域中除第一交换分区以外的内存空间量,系统内存低于预设系统内存阈值也即第一存储区域中除第一交换分区以外的内存空间量低于预设系统内存阈值。
步骤102:在系统内存低于预设系统内存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并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所述目标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系统运行一个应用时,该应用对应的数据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域中的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物理内存中。在系统运行内存不足的情况下,也即系统内存低于预设系统内存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第一交换分区内,由于第一交换分区可以采用压缩算法对转入其中的数据进行压缩处理,转入后的目标数据所占的内存空间减小(被压缩),从而可以将被压缩的部分内存释放,以供系统使用。由于第一交换分区属于第一存储区域,而所述第一存储区域属于随机存取存储器,因此可以高速读取第一交换分区内的压缩后的数据,或者将目标数据快速转入第一交换分区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交换分区内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的取出的过程与移入的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可选的,操作系统中通常采用分页机制,以内存页为单位来管理内存,以内存页为单位的内存交换速度更快。当系统运行一个应用时,该应用对应的代码和数据存储于内存页中,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可以以内存页为单位进行管理。
步骤103: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
由于第一交换分区的压缩能力有限,并且也只是从第一存储区域中划分出来的一块内存区域,而第一存储区域的内存有限,因此在系统运行较多应用时,若第一存储区域的总内存较小,即使通过将目标数据存储至第一交换分区内进行压缩,仍无法提供足够的内存来满足众多应用的同时运行。由此,在将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移入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后,若系统内存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释放内存,则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原本已经转入到第一交换分区中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移入到第二交换分区内进行存储,由于第二交换分区属于第二存储区域,因此能够使第一存储区域中被第一交换分区占用的部分内存释放出来,也即从第一交换分区中转移到第二交换分区内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对应占用的内存可以被释放出来,为系统提供更多的内存,提高系统的运行流畅性。
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多个交换分区中的并行关系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交换分区和第二交换分区属于串行关系,也即数据只先在系统内存和第一交换分区之间进行交换,在第一交换分区中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后,再将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在第一交换分区和第二交换分区之间进行交换,层层递进,可以更好地把当前不常用的数据保留在第二交换分区,而读写频繁的数据则留在第一交换分区,在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同时,减少了输入/输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包括:
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目标数据在第一交换分区中的压缩比等于压缩前的目标数据的大小除以压缩后的目标数据的大小,则压缩比越大,压缩后的内存页所占用的内存就越小,能够释放的内存也就越多。由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移入所述第一交换分区进行存储之后,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比低于压缩比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转入到第二交换分区中,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由于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所占用的内存较大,因此,将这部分压缩后的目标数据转入到第二交换分区中,在转移相同数量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内存,以满足系统对内存的使用需求。所述预设压缩比阈值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包括:
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存储时长大于预设存储时长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时长即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在第一交换分区内的存储时间,存储的时间越长,通常表明该压缩后的目标数据较长时间未被系统所取用运行。由此,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交换分区中存储时长大于预设存储时长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转入到第二交换分区中,由于存储时长大于预设存储时长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被系统读取的概率较小,而第二交换分区的读写速度较低,因此,将这部分压缩后的目标数据转入到第二交换分区中,可以避免将读写频率较高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转入到第二交换分区中,从而确保系统对常用应用的运行响应速度。所述预设存储时长阈值和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但第一预设阈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103中可以仅设定第一预设阈值或者仅设定第二预设阈值,以仅执行上述两种策略中的任意一者,也可以同时设定第一预设阈值以及第二预设阈值,以在满足相应条件时分别执行上述两种策略。例如,在同时包括上述两种策略时,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而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存储时长大于预设存储时长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通过兼容上述两种方式,可以在系统需要较多内存时,通过前一种策略快速释放大量内存,而在系统需要保证已开启的频繁使用的应用的响应速度时,通过后一种策略避免将这些频繁使用的应用转入到第二交换分区中而受到读写速度的限制。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的读写频率,将读写频率低于预设读写频率阈值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
如前述内容所述,在步骤102中,同样可以采用将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中读写频率较低的目标数据移入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方式,避免将读写频率较高的数据转入到第一交换分区中,继而避免系统频繁对目标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降低系统的运算量,从而确保系统对常用应用的运行响应速度。
具体的,可以先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的读写频率,然后将读写频率低于预设读写频率阈值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然后将这些目标数据转入到第一交换分区中进行压缩存储。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的压缩比,将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
如前述内容所述,在步骤102中,同样可以采用将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中压缩比较低的目标数据移入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方式,由于压缩比越低的数据所占用的内存越大,因此,将压缩比低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优先转入到第二交换分区中,可以快速释放出更多的内存,以满足系统对内存的使用需求。
具体的,可以先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的压缩比,由于实际上这些数据还尚未被压缩,因此可以利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内置压缩算法来计算这些数据的压缩率,然后将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然后将这些目标数据转入到第一交换分区中进行压缩存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建立多级交换分区,采用多级缓存的方式在多级交换分区中依次进行交换,可以释放更多的内存、在提高应用进程保存率的同时,减少输入输出带来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管理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内存管理装置,或者该内存管理装置中的用于执行内存管理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内存管理装置执行内存管理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管理装置。
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存管理装置20包括:
创建模块21,用于在第一存储区域创建第一交换分区,在第二存储区域创建第二交换分区;
第一移入模块22,用于在系统内存低于预设系统内存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并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所述目标数据;
第二移入模块23,用于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移入模块包括:
第一移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可选的,所述第二移入模块包括:
第二移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存储时长大于预设存储时长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移入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的读写频率,将读写频率低于预设读写频率阈值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
第三移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
可选的,所述第一移入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的压缩比,将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
第四移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建立多级交换分区,采用多级缓存的方式在多级交换分区中依次进行交换,可以释放更多的内存、在提高应用进程保存率的同时,减少输入输出带来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存管理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存管理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管理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2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存储在存储器3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301执行时实现上述内存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4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4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401、网络模块402、音频输出单元403、输入单元404、传感器405、显示单元406、用户输入单元407、接口单元408、存储器409、以及处理器40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4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40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4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处理器4010,用于在第一存储区域创建第一交换分区,在第二存储区域创建第二交换分区;
处理器4010,还用于在系统内存低于预设系统内存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并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所述目标数据;
处理器401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建立多级交换分区,采用多级缓存的方式在多级交换分区中依次进行交换,可以释放更多的内存、在提高应用进程保存率的同时,减少输入输出带来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包括:
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包括:
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存储时长大于预设存储时长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的读写频率,将读写频率低于预设读写频率阈值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的压缩比,将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4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4041和麦克风4042,图形处理器4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406可包括显示面板4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4061。用户输入单元407包括触控面板4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4072。触控面板4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4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4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4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40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40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内存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内存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内存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存储区域创建第一交换分区,在第二存储区域创建第二交换分区;
在系统内存低于预设系统内存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并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所述目标数据;
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包括:
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存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包括:
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存储时长大于预设存储时长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的读写频率,将读写频率低于预设读写频率阈值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的压缩比,将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
6.一种内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在第一存储区域创建第一交换分区,在第二存储区域创建第二交换分区;
第一移入模块,用于在系统内存低于预设系统内存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并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所述目标数据;
第二移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入模块包括:
第一移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内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入模块包括:
第二移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存储时长大于预设存储时长阈值的压缩后的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交换分区,直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的空闲存储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入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的读写频率,将读写频率低于预设读写频率阈值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
第三移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入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储于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之外的数据在所述第一交换分区中的压缩比,将压缩比低于预设压缩比阈值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
第四移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交换分区。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内存管理方法的步骤。
12.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内存管理方法的步骤。
CN202110339220.7A 2021-03-30 2021-03-30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9659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9220.7A CN112965920A (zh) 2021-03-30 2021-03-30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9220.7A CN112965920A (zh) 2021-03-30 2021-03-30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5920A true CN112965920A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79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9220.7A Pending CN112965920A (zh) 2021-03-30 2021-03-30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659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1375A (zh) * 2021-07-30 2022-05-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内存资源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7995A (en) * 1990-12-14 1997-05-06 Alfred P. Gnadinger Data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using memory spaces of more than one size
US20190056883A1 (en) * 2016-02-04 2019-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mo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CN111949564A (zh) * 2020-08-13 2020-11-17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存交换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1966492A (zh) * 2020-08-05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内存回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7995A (en) * 1990-12-14 1997-05-06 Alfred P. Gnadinger Data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using memory spaces of more than one size
US20190056883A1 (en) * 2016-02-04 2019-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mo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CN111966492A (zh) * 2020-08-05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内存回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49564A (zh) * 2020-08-13 2020-11-17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存交换方法及显示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付湘;倪宏;朱明;: "嵌入式设备中的内存压缩机制", 计算机工程, no. 24, pages 89 - 91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1375A (zh) * 2021-07-30 2022-05-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内存资源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461375B (zh) * 2021-07-30 2023-01-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内存资源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2805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reclaiming memory after freezing program
CN107885666B (zh) 一种内存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1158910B (zh)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888746A (zh)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274039B (zh) 内存回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90370009A1 (en) Intelligent swap for fatigable storage mediums
CN115357389A (zh)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509953A (zh) 内存回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14416178A (zh)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48126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芯片
CN113590509A (zh) 一种页交换的方法、存储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2965920A (zh)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485642A (zh) 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CN116954925A (zh) 内存释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981565A (zh) 存储器、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032290A (zh) 闪存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701298A (zh) 一种文件系统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858395B (zh) 数据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5687270A (zh) 数据存储整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62704B (zh) 存储空间释放方法及其装置
CN104199619A (zh) 一种在nand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2882624A (zh) 进程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662222B (zh) 缓存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767153B (zh) 资源访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32288B (zh) 冷热数据阈值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