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5117A -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5117A
CN112965117A CN202110379302.4A CN202110379302A CN112965117A CN 112965117 A CN112965117 A CN 112965117A CN 202110379302 A CN202110379302 A CN 202110379302A CN 112965117 A CN112965117 A CN 112965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sleeve
bottom plate
electrode
mu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93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菲
高文
王葆华
刘攀峰
罗先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3793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51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1297 priority patent/WO2022213439A1/zh
Priority to US17/908,230 priority patent/US2023028859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965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5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propag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08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operating with fields produced by spontaneous potentials, e.g. electrochemical or produced by telluric curr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Extraction Or Liquid Replac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及方法,属于矿产勘查技术领域,其包括辅管、外套管、主管、提泥器、封装式提取电极和固定套圈;辅管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外套管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顶盖;外套管的内径大于辅管的外径;主管的外径小于外套管的内径;提泥器包括内杆、外杆和底板,外杆套设在内杆外侧;内杆的一端设置有采泥轮,另一端设置有手柄;封装式提取电极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存放提取液的储液瓶和传统电极;固定套圈包括电源盒和2个套圈。本发明通过辅管、外套管和加大开挖深度等三步措施来保障隔水效果,并通过封装式提取电极实现了对装置的便携性、操作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产勘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寻找较大深度的隐伏矿产是国内和国际矿产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穿透性勘查技术的研发是目前找矿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现有地电提取技术所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电源、提取电极两个部分,是一种通过电场激发对土壤中微量元素进行提取的找矿方法。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不适用于特殊地形地貌,例如水田、沼泽、河流等有水覆盖的条件。在地表出现明显积水的情况下,水会将图1中表土层中的微量元素带入提取电极,这会严重影响测量效果。地电提取作为穿透性勘查技术,其所测量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地下深处,经过长时间(可达百万年)在地质作用下积累而成,而其含量很低(ppm级以下)。不但,表土层的微量元素组成和含量与残积层具有较大差异;而且,会受到来自人类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重金属污染。这两种情况将对测量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导致在地表出现明显积水的情况下只能放弃测量或者更改测量位置。
2)存在一定的提取液流失问题。由于提取电极布置位置处于土壤中,提取液浇在其周围的开放空间中,会随着时间向四周扩散。据观察超过24小时就会有明显流失,尤其在干燥、砂质土壤中流失程度更加明显;24小时以内的流失程度不明显。提取液的流失主要影响土壤的导电性能,提高两个提取电极之间的电阻率,降低提取效果。
3)现有操作过程破坏了土壤原有结构,存在潜在人为影响。在埋设提取电极时需要挖50CM深的坑,提取电极周围的土壤实际上是经过扰动的,是人工回填的结果。这样操作破坏了原有土壤结构,增加了孔隙度,改变了其导电性能,增加了人为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包括辅管、外套管、主管、提泥器、封装式提取电极和固定套圈;
所述辅管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
所述外套管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外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辅管的外径;
所述主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套管的内径;
所述提泥器包括内杆、外杆和底板,所述外杆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内杆外侧;所述内杆的一端设置有采泥轮,另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底板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交错设置若干过泥孔,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贴合设置在靠近所述采泥轮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内杆固定连接;所述采泥轮、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的直径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径适配;
所述封装式提取电极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所述外壳上部为封闭结构,所述外壳下部为开放结构,所述外壳下部的底端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通过柱子与所述外壳上部连接;
所述外壳上部内设置有存放提取液的储液瓶,所述托盘与所述外壳上部之间设置有传统电极,所述储液瓶和所述传统电极之间设置带阀门的滴管,所述滴管将所述储液瓶内的提取液输送至所述传统电极;
所述固定套圈包括电源盒和2个套圈,2个所述套圈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源盒的两端,所述套圈与所述电源盒可调距连接,所述套圈与所述提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均为圆形,且均设置有三个均布的扇形过泥孔,所述扇形过泥孔的母线由圆形中心沿径向向外辐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螺口,所述第一螺口与提放所述外壳的提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瓶和所述传统电极通过连接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为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储液瓶的第二螺口,另一端设置有封闭底板,所述封闭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所述传统电极的电气夹;所述电气夹夹持所述传统电极中的碳棒。
进一步地,所述套圈与所述电源盒之间设置连接杆和螺口套管,所述螺口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套圈固定连接。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方法,使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放置外套管:将辅管的封闭一端放入水底,用力下压,将水和淤泥排出;将外套管套装在辅管外侧,并用外力下压使外套管位置固定,取出辅管;
S20、利用外套管挖泥并放至合适深度:在外套管中放入提泥器并旋转手柄,挖动土壤或稀泥并将其取出,直至干土层;
S30、放置主管和封装式提取电极:将主管放置在外套管内,并加入与主管适配的提泥器,在外套管的底部重新挖出圆柱状坑体;将封装式提取电极放入圆柱状坑体,取出主管;将封装式提取电极的提杆穿过外套管的顶盖,并旋紧;
S40、布置电极并通电:重复步骤S10至步骤S30,再布置另一个封装式提取电极;然后,将固定套圈的2个套圈分别套在两个提杆上并固定,同时通过拧紧连接杆上的螺口套管来固定电源盒;将两个封装式提取电极的金属导线分别与电源盒的正负极相连;
S50、回收装置和保存样品:通电预定时间后,将提杆向上提起,取出封装式提取电极;拆开传统电极,取出其中的泡塑用塑料袋装好,将其作为样品送实验室分析。
进一步地,步骤S20中,干土层的判断标准为取出的土壤明显较干燥、松散颗粒。
进一步地,步骤S10中,将外套管压稳并竖立在干土层中。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中,放置封装式提取电极之前,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S31、将传统电极固定到连接器的下部电气夹,并将滴管尖端插进传统电极的泡塑中;
S32、将软管与存储提取液的容器相连,在储液瓶内灌入定量的提取液;
S33、套装外壳,并让软管和金属导线穿过外壳的预留孔。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辅管、外套管和加大开挖深度等三步措施来保障隔水效果。如操作步骤中所述:第一,利用辅管初步隔水和淤泥;第二,利用外套管达到初步防水,使得大部分的水不能流入管内。外套管的深度较大,土壤本身的吸水性保证了上部水和淤泥并不能很快下渗(至少不会在24h的提取时间内下渗);第三,通过挖出坑底小坑的做法进一步保障了意外渗水的发生;如果外套管松动,有可能造成少量水沿着管子与泥土之间的空隙下渗,因此,第三步是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此外,还可以通过向外套管和主管之间填充防水、吸水物质来达到隔水目的,例如先加塑料布,然后填入泥土等方法。
2.本发明完成了在1-2m深度下的电极布设任务,现有技术中的电极埋设深度一般在50CM左右;而特殊情况下符合要求的土层深度往往会达到1-2m,甚至更深;本发明可以完成1-2m深度的埋设工作,甚至3-4m,且仅需要增加外套管、主管的长度即可。
3.本发明通过封装式提取电极实现了对装置的便携性、操作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高。封装式提取电极将提取液和传统电极均整合在一起,在室内制作好即可带到野外布设,方便携带,也减少了野外操作时间和工作量。
4.在同样埋设深度下,现有技术中的操作是要先挖一个50CM的大坑,需要1-2人带上工具开挖,费时也费力;而本发明只需要挖开一个小坑(12CM的小洞)即可。
此外,在同等条件下,简化了操作步骤,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影响,现有技术中电极埋设的操作包括挖坑、埋电极、填土、浇提取液、压实土壤和连接电源等6步操作;而本发明只需要挖坑、埋电极、连接电源等3步操作即可,操作简单,且减少了对土壤的扰动以及人工浇灌提取液的不均匀性;同时,提取液也集中在传统电极内部,由内向外扩散,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通电效果和提取效果。
5.本发明中的提取液灌注,只需要将胶管连上存贮容器的接口,打开阀门即可,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与酸液接触的机会,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辅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套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管的示意图;
图4为提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泥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封装式提取电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提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固定套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放置外套管示意图;
图13为利用外套管挖泥并放至合适深度示意图;
图14为放置主管和封装式提取电极示意图;
图15为布置电极并通电示意图;
其中,1、辅管;2、外套管;21、管体;22、顶盖;3、主管;4、提泥器;41、采泥轮;42、底板;43、外杆;44、内杆;45、手柄;5、封装式提取电极;51、储液瓶;52、传统电极;53、连接器;531、第二螺口;532、壳体;533、电气夹;54、滴管;55、阀门;56、插头;57、软管;58、外壳;581、第一螺口;59、托盘;510、提杆;511、金属导线;512、柱子;6、固定套圈;61、套圈;62、连接杆;63、螺口套管;64、电源盒;7、水层;8、富水土层;9、干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包括辅管1、外套管2、主管3、提泥器4、封装式提取电极5和固定套圈6。
辅管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在本实施例中,辅管1为塑料材质,直径15CM,每根长度1M。辅管1的作用为初步排挤掉水底含水较多的淤泥,保证在使用外套管2时,外套管2内不会有太多的水分和淤泥。若辅管1的长度不够可加套一根。
外套管2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顶盖22,顶盖22上设置有中心孔;外套管2的管体21的内径大于辅管1的外径。在本实施例中,外套管2为钢质管,外套管2的管体21直径与辅管1相仿(比15CM略大),但以刚好套在辅管1外面为宜,每根长度1M。外套管2的作用为初步隔绝外部水渗透进入提取装置周围。若外套管2的长度不够可加套一根。
其中,外套管2的顶盖22设置有中心孔,可以将提杆510套在其中,用以固定提杆510。外套管2匹配一个提泥器4,两者直径相同,通过提泥器4来挖土。
主管3的外径小于外套管2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主管3为两端开口的钢质管,直径5CM,每根长度1.5M。主管3的作用为挖出泥土并向下打洞,同时也用来埋设地电提取电极。在本实施中,设置有与主管3相匹配一个提泥器4,两者直径相同,通过提泥器4来挖土。
提泥器4包括内杆44、外杆43和底板42,外杆43套设在内杆44外侧;内杆44的一端设置有采泥轮41,另一端设置有手柄45;底板42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对应设置若干过泥孔,其余部分作为挡泥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叠加时,挡泥板遮盖过泥孔;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设置在靠近采泥轮41的一端,其中,第一底板与外杆43固定连接,第二底板与内杆44固定连接;采泥轮41、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外轮廓与主管3或外套管2的内径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为圆形,且均设置有三个均布的扇形过泥孔,扇形过泥孔的母线由圆形中心沿径向向外辐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挖土操作时,需要转动外杆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下两片完全重叠,扇形过泥孔的孔口相通。当进行提土操作时,转动外杆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下两片彼此交叉,扇形过泥孔的孔口相互遮挡,即可将提泥器4向上拉至管口位置并取出泥土。
在本实施例中,采泥轮41为涡轮扇叶。
封装式提取电极5包括外壳58,外壳58包括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外壳上部为封闭结构,外壳下部为开放结构,外壳下部的底端设置有托盘59,托盘59通过柱子512与外壳上部连接;
外壳上部内设置有存放提取液的储液瓶51,托盘59与外壳上部之间设置有传统电极52,储液瓶51和传统电极52之间设置带阀门55的滴管54,滴管54将储液瓶51内的提取液输送至传统电极52。其中,外壳58的上表面设置有提杆510。
在本实施例中,传统电极52即为专利ZL200720125708中所述的电极,其结构完全相同,继承原有特点不做任何改变。
储液瓶51用于存放提取液,一般为特定浓度的HNO3溶液(也可根据需要改成其他成份)。
储液瓶51底部设置有带阀门的滴管54,主要作用是将储液瓶51中的提取液输送到传统电极52中。滴管54主要由塑料软管构成,其尖端插头56,插头56是硬的塑料材质,能够插进传统电极的泡塑之中;阀门为塑料材质,其滴灌的原理与医用输液管相同,通过推动滚轮来控制液体的流量。
储液瓶51顶部设计有两根软管57,在室内可以通过它连接并添加提取液;另外,在野外布置好电极以后,它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保持储液瓶51顶部、底部之间的压力差,使得液体顺利从滴管54流出。在添加提取液时,需要保证一根软管连通大气;运输过程中要保持两根软管被夹紧,以免液体外流。
储液瓶51和传统电极52通过连接器53固定连接。连接器53具有圆柱状塑料壳体532,其中,壳体532的底部封闭,上部开口,上部开口内设螺纹,可以套在储液瓶51底部并与储液瓶51螺纹连接。连接器53底部设置有固定传统电极的电气夹533,通过它夹持传统电极52中的碳棒。
在本实施例中,从电气夹533中引出的金属导线511并引至连接器53外部、与电源相连。连接器53的上端通过第二螺口531来固定储液瓶51。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58为圆柱状,外壳58内能够容纳传统电极52、连接器53、储液瓶51等器件,其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回收封装式提取电极。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58分为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两部分,外壳上部为封闭的塑料外壳,外壳下部为开放的结构,外壳下部的底端设置有一个圆形托盘59,托盘59通过四个细柱子512与上部相连。外壳58的顶部设置有预留孔,用于穿过软管57和金属导线511。先将外壳58的上部套在储液瓶51和连接器53外面,并将软管57和金属导线511穿过预留孔;然后将外壳58的下部套在传统电极52外面,并拧紧外壳上部与外壳下部之间的螺口。
外壳58封闭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螺口581,第一螺口581与提放外壳58的提杆510配合。
固定套圈6包括电源盒64和2个套圈61,2个套圈61分别设置在电源盒64的两端,套圈61与电源盒64可调距连接,套圈61与提杆510配合。
套圈61与电源盒64之间设置连接杆62和螺口套管63,螺口套管63的一端与电源盒6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62螺纹连接;连接杆62的另一端与套圈61固定连接。
其中,电源盒64内设有电池、电池扣,用来连接金属导线511。电源盒64外设有连接杆62和螺口套管63(内有螺纹),通过拧紧螺口套管63,可以与套圈61相连并固定电源盒64。套圈61的一端呈环状,可以套在提杆510上,拧紧螺丝以后能够较牢靠地固定在提杆510上;套圈61的另一端也有连接杆62,末端有螺纹,与螺口套管63相接。
使用时:首先,分别将左右套圈套61在提杆510上,并拧紧螺丝固定;然后,将连接电源盒64的螺口套管63与连接杆62接好并拧紧。通过调节螺母的松紧来控制两个套圈61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2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方法,使用实施例1提供的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放置外套管2:将辅管1的封闭一端放入水底,用力下压,将水和淤泥排出;将外套管2套装在辅管1外侧,并用外力下压使外套管2位置固定,取出辅管1。
S20、利用外套管2挖泥并放至合适深度:在外套管2中放入提泥器4并旋转手柄45,挖动土壤或稀泥并将其取出,直至干土层9。如果富水土层8较厚,可以重复操作提泥管,直至干土层9。
其中,干土层9的判断标准为取出的土壤明显较干燥、松散颗粒。
步骤S20中,步骤S10中,将外套管2压稳并竖立在干土层9中。
S30、放置主管3和封装式提取电极:将主管3放置在外套管2内,并加入与主管3适配的提泥器4,在外套管2的底部重新挖出圆柱状坑体;将封装式提取电极5放入圆柱状坑体,取出主管3;将封装式提取电极5的提杆510穿过外套管2的顶盖22,并旋紧。
其中,在放置封装式提取电极之前,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S31、将传统电极52固定到连接器53的下部电气夹533,并将滴管54尖端插进传统电极52的泡塑中;
S32、将软管57与存储提取液的容器相连,在储液瓶51内灌入定量的提取液;
S33、套装外壳58,并让软管57和金属导线511穿过外壳58的顶部预留孔。
S40、布置电极并通电:重复步骤S10至步骤S30,再布置另一个封装式提取电极5;然后,将固定套圈6的2个套圈61分别套在两个提杆510上并固定,同时通过拧紧连接杆62上的螺口套管63来固定电源盒64;将两个封装式提取电极的金属导线511分别与电源盒64的正负极相连;
S50、回收装置和保存样品:通电预定时间后,将提杆510向上提起,取出封装式提取电极;拆开传统电极52,取出其中的泡塑用塑料袋装好,将其作为样品送实验室分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辅管、外套管、主管、提泥器、封装式提取电极和固定套圈;
所述辅管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
所述外套管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外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辅管的外径;
所述主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套管的内径;
所述提泥器包括内杆、外杆和底板,所述外杆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内杆外侧;所述内杆的一端设置有采泥轮,另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底板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交错设置若干过泥孔,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贴合设置在靠近所述采泥轮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内杆固定连接;所述采泥轮、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的直径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径适配;
所述封装式提取电极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所述外壳上部为封闭结构,所述外壳下部为开放结构,所述外壳下部的底端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通过柱子与所述外壳上部连接;
所述外壳上部内设置有存放提取液的储液瓶,所述托盘与所述外壳上部之间设置有传统电极,所述储液瓶和所述传统电极之间设置带阀门的滴管,所述滴管将所述储液瓶内的提取液输送至所述传统电极;
所述固定套圈包括电源盒和2个套圈,2个所述套圈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源盒的两端,所述套圈与所述电源盒可调距连接,所述套圈与所述提杆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均为圆形,且均设置有三个均布的扇形过泥孔,所述扇形过泥孔的母线由圆形中心沿径向向外辐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螺口,所述第一螺口与提放所述外壳的提杆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瓶和所述传统电极通过连接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为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储液瓶的第二螺口,另一端设置有封闭底板,所述封闭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所述传统电极的电气夹;所述电气夹夹持所述传统电极中的碳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与所述电源盒之间设置连接杆和螺口套管,所述螺口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套圈固定连接。
6.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放置外套管:将辅管的封闭一端放入水底,用力下压,将水和淤泥排出;将外套管套装在辅管外侧,并用外力下压使外套管位置固定,取出辅管;
S20、利用外套管挖泥并放至合适深度:在外套管中放入提泥器并旋转手柄,挖动土壤或稀泥并将其取出,直至干土层;
S30、放置主管和封装式提取电极:将主管放置在外套管内,并加入与主管适配的提泥器,在外套管的底部重新挖出圆柱状坑体;将封装式提取电极放入圆柱状坑体,取出主管;将封装式提取电极的提杆穿过外套管的顶盖,并旋紧;
S40、布置电极并通电:重复步骤S10至步骤S30,再布置另一个封装式提取电极;然后,将固定套圈的2个套圈分别套在两个提杆上并固定,同时通过拧紧连接杆上的螺口套管来固定电源盒;将两个封装式提取电极的金属导线分别与电源盒的正负极相连;
S50、回收装置和保存样品:通电预定时间后,将提杆向上提起,取出封装式提取电极;拆开传统电极,取出其中的泡塑用塑料袋装好,将其作为样品送实验室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中,干土层的判断标准为取出的土壤明显较干燥、松散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将外套管压稳并竖立在干土层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中,放置封装式提取电极之前,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S31、将传统电极固定到连接器的下部电气夹,并将滴管尖端插进传统电极的泡塑中;
S32、将软管与存储提取液的容器相连,在储液瓶内灌入定量的提取液;
S33、套装外壳,并让软管和金属导线穿过外壳的预留孔。
CN202110379302.4A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29651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9302.4A CN112965117A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及方法
PCT/CN2021/091297 WO2022213439A1 (zh) 2021-04-08 2021-04-30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及方法
US17/908,230 US20230288599A1 (en) 2021-04-08 2021-04-30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o-electric extraction under water layer coverag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9302.4A CN112965117A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5117A true CN112965117A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81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9302.4A Pending CN112965117A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88599A1 (zh)
CN (1) CN112965117A (zh)
WO (1) WO20222134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3433A1 (zh) * 2021-04-08 2022-10-13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封装式地电提取电极及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34179D0 (en) * 1983-12-22 1984-02-01 Cocksedge & Co Crop sampling apparatus
US5428296A (en) * 1992-05-27 1995-06-27 Hydro-Quebec Probe assembly for measuring resistivity of a soil, and method thereof
CN2350437Y (zh) * 1998-10-27 1999-11-2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浅水采泥器
CN201096644Y (zh) * 2007-07-27 2008-08-06 桂林工学院 低电压偶极地电提取装置
DE102009043972A1 (de) * 2009-09-10 2011-03-17 Bucyrus Europe Gmbh Sensor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geoelektrischen Erkundung von mineralischen Rohstofflagerstätten
CN103389227B (zh) * 2013-06-27 2015-04-15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表层沉积物采集装置
CN104062148B (zh) * 2014-06-19 2015-08-05 浙江大学 可拆卸式定面积底泥采样器及其采样方法
CN105946993B (zh) * 2016-06-23 2017-12-29 青岛博迈得海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采泥车
CN207300955U (zh) * 2017-10-19 2018-05-01 青岛博纳仿生复合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范围可调的电极装置
CN210571489U (zh) * 2019-09-18 2020-05-19 王坤 煤矿地质勘探土样钻取套管
CN212059428U (zh) * 2020-03-26 2020-12-01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便携式底泥采样装置
CN214409333U (zh) * 2021-04-08 2021-10-15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3433A1 (zh) * 2021-04-08 2022-10-13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封装式地电提取电极及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13439A1 (zh) 2022-10-13
US20230288599A1 (en) 2023-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09333U (zh)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
Parizek et al. Soil-water sampling using pan and deep pressure-vacuum lysimeters
CN101261201B (zh) 自然状态下的土壤淋溶液收集方法
CN101246094B (zh) 自流式农田地下淋溶液收集装置
CN105712412B (zh) 修复有机污染地下水的原位灌注方法
CN105547743B (zh) 原状土体取样装置以及取样方法
CN112965117A (zh)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及方法
CN205193065U (zh) 一种深层土壤传感器埋设装置
CN105651556B (zh) 地下水渗流模型中水质样品的真空采集装置
EP0353247A1 (en) A system for determining liquid flow rate through leaks in impermeable membrane liners
CN213495625U (zh) 一种土壤修复药剂注射用钻头结构
CN108007764A (zh) 下埋式混凝土构件强度非开挖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217627946U (zh) 一种地下水原位强化修复循环井
CN209215337U (zh) 培养试验装置
CN101261262A (zh) 土壤淋溶原位检测方法
CN207894661U (zh) 一种稻田淋溶液原位收集装置
CN213091283U (zh) 一种地下水分层取样装置
CN210564456U (zh) 一种水文地质钻孔抽水止水器
CN210005307U (zh) 一种地下水污染现场识别装置
CN110304668B (zh) 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
WO2022213433A1 (zh) 一种封装式地电提取电极及使用方法
CN209559533U (zh) 一种淤泥状污染土壤采集取样装置
CN207752002U (zh) 一种土壤同位素标记装置及系统
CN208596054U (zh) 一种土壤渗滤液原位采集装置
CN110500036A (zh) 一种倾斜式地下水采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