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2632A - 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2632A
CN112962632A CN202110171141.XA CN202110171141A CN112962632A CN 112962632 A CN112962632 A CN 112962632A CN 202110171141 A CN202110171141 A CN 202110171141A CN 112962632 A CN112962632 A CN 112962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bag
ecological
bag body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11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海龙
髙泗强
于明含
张艳超
杨思远
侯巍
赵云杰
丁国栋
修美朋
赵嘉玮
吴其淦
刘泰含
曲梦雨
黄乾
杨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reensource Environment Programm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reensource Environment Programm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reensource Environment Programm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reensource Environment Programm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11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26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62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26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由多条长圆柱体状生态袋顺坡摆放、锚固、连接,生态袋包括袋体、凸耳、固定支撑孔、粘扣带。粘扣带分布在生态袋两侧,圈面、钩面分开布设,凸耳分布在生态袋两侧,上有固定支撑孔。每一填充完成的长圆柱体状生态袋自坡顶摆放至坡脚,由锚杆通过凸耳上的固定支撑孔锚固在坡面上,每个独立布设好的生态袋最后通过袋体之间的粘扣带结合,形成覆盖坡面的生态袋护坡系统。本发明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解决了传统生态袋施工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施工工程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坡防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袋采用高强抗紫外线抗冻融耐酸碱的生态合成材料制成,具有高强抗紫外线、耐酸碱、抗腐蚀、抗冻融的作用,主要运用于建造柔性生态边坡,是荒山、矿山修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河岸护坡及内河整治中重要的施工方法之一。
生态袋边坡防护体的传统建筑方式是将生态袋分层进行有序的堆叠形成防护面,目前边坡防护中使用的生态袋主要为810mm×430mm的编织袋,装土后的规格是长度65cm,宽度30cm,高度15cm,施工时,需要将袋子挨个依次层叠的摆放在岩质边坡坡面上,摆放完成后先进行夯实,再进行预沉降作业。
目前,针对干旱、半干旱区的低缓碎石边坡并无单独的生态袋施工技术,但低缓边坡的物理性质保证了摆放在坡面的生态袋能够获得足够的稳定性,分层堆叠不是必须的,传统的方法治理虽然能满足效果,但成本高昂,仍有改进空间,如何能够快速有效,以更低成本进行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的生态修复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由多条长圆柱体状的生态袋顺坡摆放,并进行锚固和连接,根据坡长选用不同规格的生态袋;
所述生态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一端设有袋口,所述袋体的两端和中部多处设有凸耳,所述凸耳设有固定支撑孔,所述袋体的侧面设有粘扣带。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解决了传统生态袋施工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施工工程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态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铺设完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由多条长圆柱体状的生态袋顺坡摆放,并进行锚固和连接,根据坡长选用不同规格的生态袋;
所述生态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一端设有袋口,所述袋体的两端和中部多处设有凸耳,所述凸耳设有固定支撑孔,所述袋体的侧面设有粘扣带。
所述袋体由两片聚丙烯布料制成,两片聚丙烯布料的等效孔径不同,上片等效孔径大作为表面,下片等效孔径小作为底面。
所述袋口设有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为单向自锁尼龙扎口带。
所述固定支撑孔的孔眼包裹有塑料圆环。
所述粘扣带间隔分布在生态袋两侧,其中一侧为钩面,另一侧为圈面,相邻的相邻生态袋之间通过所述粘扣带固定。
首先,选用规格与坡面长度相近的生态袋,将基质运输至坡顶,在坡顶填充生物袋,依靠坡势顺坡下溜摆放,并微调位置使袋体尽可能贴合坡面;
然后,将袋体的首尾两端通过固定支撑孔以锚杆锚定在坡面上,从而完成一个生态袋的布设;
依照上述步骤,在碎石边坡上平行布置若干生态袋,相邻生态袋紧密贴合排布,并以粘扣带相连接。
本发明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每一填充完成的长圆柱体状生态袋自坡顶摆放至坡脚,由锚杆通过凸耳上的固定支撑孔锚固在坡面上,每个独立布设好的生态袋最后通过袋体之间的粘扣带结合,形成覆盖坡面的生态袋护坡系统。本发明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解决了传统生态袋施工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施工工程复杂、成本高的问题;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生态修复费工费时的问题。
如图1、图2所示,由顺坡摆放一种长圆柱体状生态袋形成护坡系统实现其功能。生态袋包括袋体1、袋口2、凸耳3、固定支撑孔4、粘扣带5等。
袋体1由两片聚丙烯布料制成,一端留袋口2的长圆柱体状,拥有不同规格。两片聚丙烯布料等效孔径不同,上层等效孔径大作为表面,下层等效孔径小作为底面。
袋口2有封口装置,封口装置为单向自锁尼龙扎口带。
凸耳3对称分布于所述生态袋首尾两端,是袋体1的延伸,上下两片聚丙烯布料完全压实,不存在腔体。
固定支撑孔4分布于凸耳3上,每个凸耳上有一个固定支撑孔,孔眼包裹有塑料圆环。
粘扣带5间隔1m分布在生态袋两侧,用于固定相邻生态袋。
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以所述生态袋构建边坡防护系统实现功能,首先选用规格与坡面长度相近的生态袋,基质填充完成后,运送至坡顶,依靠坡势顺坡下溜,接下来微调位置使袋身尽可能贴合坡面,最后将首尾两端通过固定支撑孔以锚杆锚定在坡面上,从而完成一个生态袋的布设。依照上述步骤,在碎石边坡上平行布置若干生态袋,相邻生态袋紧密贴合排布,相邻固定支撑孔重合共用一个锚杆稳固,并以粘扣带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是将单个生态袋顺坡摆放,每一段坡面只需码放一层,不需堆叠,在相同的覆盖面积情况下具有用材少、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
本发明生态袋设计适应顺坡码放。单个生态袋即可防护一段纵向坡面,每个生态袋都是相对独立的模块,一次搬运就能完成码放,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省时省力。
具体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
生态袋规格如下:
如图1所示,生态袋包括袋体1、设置于袋体一端的袋口2、设置于首尾两侧的凸耳3、设置于凸耳上的固定支撑孔4、设置于袋体两侧的粘扣带5。
袋体1的规格设计为2000mm×220mm、3000mm×180mm、4000mm×150mm、5000mm×140mm。本实施例中,按照两个成年男性能够搬运的条件来设计生态袋的规格,将填充后的生态袋近似为完全由填充物形成的圆柱体,考虑地形、填充的便利性、所保护的边坡长度等因素,经计算设置上述四种规格以便灵活选取。
进一步的,袋体1由上下两层聚丙烯布料缝制而成,上层布料等效孔径为0.2mm,下层布料等效孔径0.01mm,缝合制成袋体时,下层布料形成袋体的底面,上层布料构成袋体的表面,目的在于,表面和底面都有孔隙,能保证一定程度的透水,并且表面选用更大孔隙的布料,为基质中的植草发芽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因生态袋底面需长期和边坡接触,故使用的布料等效孔径更小更致密,聚丙烯布料的其他性质遵循行业标准,现行的标准为GB/T17639-2008。
进一步的,袋体1颜色以自然和谐的绿色为主,也可按要求制作其他颜色。
袋口2封口方式为单向自锁尼龙扎口带封闭两端
进一步的,在工程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不封口的方式,依据重力作用使封口闭合。
进一步的,在工程经费充足或对封口质量有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可使用手提缝纫机封口。
凸耳3为袋体1的延伸,对称分布在生态袋首端、尾端、粘扣带(粘扣带每隔一米设置一个)下方,规格为2000mm的生态袋设置三对凸耳、规格为3000mm的生态袋袋设置四对凸耳、规格4000mm的生态袋设置五对凸耳、规格5000mm的生态袋设置六对凸耳,凸耳为两层聚丙烯结合的布料缝制在袋体1上,规格为50mm×100mm,设置凸耳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能够打孔且强度大于袋体的部件。
固定支撑孔4直径为30mm,包裹有塑料圆环,设置在凸耳上。固定支撑孔为锚杆锚定提供参照位置,塑料圆环包裹提高了袋体和锚杆连接处的强度。
粘扣带5规格为200mm×50mm,其特征在于间隔一米分布在生态袋两侧,粘扣带由中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态袋表面,一部分在生态袋底面,左侧设置钩面、右侧设置圈面,用于固定相邻生态袋,使生态袋连成整体,在坡上形成紧密相连的结构。
基质如下:
生态袋基质包含种子、种植土、细沙、复合肥、保水剂。
按生态袋填充材料的要求,基质中有机物质体积占比10-15%、小于50mm大于2mm的颗粒体积占比60—70%、大于0.05mm小于2mm的颗粒体积占比10—15%、粘土体积占比0—5%。
种子根据当地气候地理条件选用合适种子多种组合,选用2—3种土壤改良型和景观点缀型种子,具体应用时应先做植物调查然后进行配比。
种植土采用工程地土壤或适合种子生长的客土,选用时石头、碎石、杂草、杂根适当剔除。
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长、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有利于平衡植物所需营养成分,促进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健壮生长。
保水剂主成分是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吸水能力特别强的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害,反复释水、吸水,是植物生长的“微型水库”。
生态袋施工方式如下:
选用规格与坡面长度相近的生态袋,填充质填充完成后,运送至坡顶,依靠坡势顺坡下溜,接下来微调位置使袋身尽可能贴合坡面,最后将首尾两端通过固定支撑孔以锚杆锚定在坡面上,从而完成一个生态袋的布设。依照上述步骤,在碎石边坡上平行布置若干生态袋,相邻生态袋紧密贴合排布,使相邻生态袋的固定支撑孔重合,用同一根锚杆固定,并将袋身两侧粘扣带相连接。实施完成的边坡如图2所示。
进一步的,在坡度较大的情况下,可在袋体1上添加若干有固定支撑孔4的凸耳3。
进一步的,填装方式人工或机械均可。
进一步的,施工时间以施工地雨季或雨季来临前为最优,雨季来临前完成施工能充分利用雨季的降雨促进生态袋填充质中草类的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多条长圆柱体状的生态袋顺坡摆放,并进行锚固和连接,根据坡长选用不同规格的生态袋;
所述生态袋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的一端设有袋口(2),所述袋体(1)的两端和中部多处设有凸耳(3),所述凸耳(3)设有固定支撑孔(4),所述袋体(1)的侧面设有粘扣带(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由两片聚丙烯布料制成,两片聚丙烯布料的等效孔径不同,上片等效孔径大作为表面,下片等效孔径小作为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口(2)设有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为单向自锁尼龙扎口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孔(4)的孔眼包裹有塑料圆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扣带(5)间隔分布在生态袋两侧,其中一侧为钩面,另一侧为圈面,相邻的相邻生态袋之间通过所述粘扣带(5)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首先,选用规格与坡面长度相近的生态袋,将基质运输至坡顶,在坡顶填充生物袋,依靠坡势顺坡下溜摆放,并微调位置使袋体尽可能贴合坡面;
然后,将袋体的首尾两端通过固定支撑孔以锚杆锚定在坡面上,从而完成一个生态袋的布设;
依照上述步骤,在碎石边坡上平行布置若干生态袋,相邻生态袋紧密贴合排布,并以粘扣带相连接。
CN202110171141.XA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 Pending CN1129626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1141.XA CN112962632A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1141.XA CN112962632A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2632A true CN112962632A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75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1141.XA Pending CN112962632A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62632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9635A (ja) * 1994-10-11 1996-04-30 Aiki Shoko:Kk 植生土嚢用袋
JP2000045250A (ja) * 1998-07-28 2000-02-15 Nisshoku Corp 緑化護岸材とそれを用いた緑化護岸工法
CN201439602U (zh) * 2009-07-31 2010-04-21 深圳九华济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加长型生态袋构成的边坡结构
CN202187357U (zh) * 2011-08-25 2012-04-11 重庆丹海实业有限公司 客土固定装置
CN206319297U (zh) * 2016-11-02 2017-07-11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生态护坡用生态袋及由其构成的单层生态袋生态护坡系统
CN108193697A (zh) * 2018-02-12 2018-06-22 星景生态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修复结构与边坡修复方法
CN208136922U (zh) * 2017-09-15 2018-11-23 周亚岐 一种用于边坡修复的复合生态袋结构
CN110258596A (zh) * 2019-07-08 2019-09-20 马晓微 一种生态袋及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CN210782203U (zh) * 2019-09-20 2020-06-19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长管型生态袋
CN111593749A (zh) * 2020-06-08 2020-08-28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生态袋护坡系统
CN111887067A (zh) * 2020-07-09 2020-11-06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高陡岩石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9635A (ja) * 1994-10-11 1996-04-30 Aiki Shoko:Kk 植生土嚢用袋
JP2000045250A (ja) * 1998-07-28 2000-02-15 Nisshoku Corp 緑化護岸材とそれを用いた緑化護岸工法
CN201439602U (zh) * 2009-07-31 2010-04-21 深圳九华济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加长型生态袋构成的边坡结构
CN202187357U (zh) * 2011-08-25 2012-04-11 重庆丹海实业有限公司 客土固定装置
CN206319297U (zh) * 2016-11-02 2017-07-11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生态护坡用生态袋及由其构成的单层生态袋生态护坡系统
CN208136922U (zh) * 2017-09-15 2018-11-23 周亚岐 一种用于边坡修复的复合生态袋结构
CN108193697A (zh) * 2018-02-12 2018-06-22 星景生态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修复结构与边坡修复方法
CN110258596A (zh) * 2019-07-08 2019-09-20 马晓微 一种生态袋及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CN210782203U (zh) * 2019-09-20 2020-06-19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长管型生态袋
CN111593749A (zh) * 2020-06-08 2020-08-28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生态袋护坡系统
CN111887067A (zh) * 2020-07-09 2020-11-06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高陡岩石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0342B (zh) 一体化半岩质高边坡植被重建保护方法
CN102652480B (zh) 酸性金属矿山固废堆场植被恢复方法
CN101904261B (zh) 采用ab菌植生袋对边坡生态进行恢复的方法
CN204023586U (zh) 一种生态护坡系统
CN110219310B (zh) 蓄排水管联合多功能汲水加筋带的框格式植被水泥土护坡方法及设施
CN108708350B (zh)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821155B (zh) 用于裸露坡面生态修复的植生砌块预制及使用方法
CN202396194U (zh) 植被毯
CN103696431A (zh) 集雨水收集灌溉一体化的喀斯特地区护坡方法及其结构
CN202603172U (zh) 一种边坡绿化植生毯
CN203530993U (zh) 一种钢筋网片种植穴
CN208136922U (zh) 一种用于边坡修复的复合生态袋结构
CN112962632A (zh) 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
CN104762946A (zh) 一种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填料及方法
CN204837235U (zh) 一种植生袋
CN107964919A (zh) 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CN103975738B (zh) 基于煤矸石堆的植被构建方法
CN208023596U (zh) 一种边坡植生箱
CN216615893U (zh) 一种混凝土和岩石坡面生态修复绿化结构
CN216254315U (zh) 一种适用于高陡岩石边坡修复的放射式藤本装置
CN2671324Y (zh) 一种单体植生袋
CN215926021U (zh) 一种基于土工格室的高陡边坡绿化结构
CN210782203U (zh) 一种长管型生态袋
CN211228533U (zh) 一种生态袋
KR100519984B1 (ko) 식생대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