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4877A - 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4877A
CN112954877A CN202110128608.2A CN202110128608A CN112954877A CN 112954877 A CN112954877 A CN 112954877A CN 202110128608 A CN202110128608 A CN 202110128608A CN 112954877 A CN112954877 A CN 112954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wave
electron
electromagnetic
track sections
electron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86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正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1286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48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4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48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HPLASMA TECHNIQUE; PRODUCTION OF ACCELERATED ELECTRICALLY-CHARGED PARTICLES OR OF NEUTRONS; PRODUCTION OR ACCELERATION OF NEUTRAL MOLECULAR OR ATOMIC BEAMS
    • H05H11/00Magnetic induction accelerators, e.g. betatr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article Accel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一环形轨道,包括两条直线轨道段和两条弧形轨道段;两个电子转向装置,分别设置在两条弧形轨道段处;一电子注入口和一电子输出口,分别设置在两条直线轨道段其中一条的两端;多个电子约束磁环,分别设置于两条直线轨道段的外围处;多个电磁波隔板,分别环绕于两条直线轨道段的外围,且每个电磁波隔板的板面垂直于两条直线轨道段的横截面;多个电磁波受体,设置于两条直线轨道段的外围的上方和下方,并分别设置于每个电磁波隔板的两侧,且每相邻两个电磁波隔板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电磁波受体;以及一壳体。

Description

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能转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电磁学原理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电荷能够对空间贡献变化电磁场,本人在申请号为200410000710.0,发明名称为《使匀速直线运动的电荷辐射电磁能的装置》的发明专利提出一种采用此原理的装置,其通过在一直线高真空管的一端发射高速电子束团而在辐射区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实现能量的转换。但是,在实际应用时,电子束团的运动速度非常快,从发射端发出的电子束团可以瞬间到达电子收集极,因此,如果想要不断的得到电磁能,就需要不断的发射电子束团,且每个电子束团仅能利用一次就被电子收集极回收,电子束团不能被反复利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更充分利用每一个电子束团的运动而持续不断的产生电磁能的装置,以实现更加节能环保地将能量进行转换的方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及方法,通过环形轨道让匀速直线运动电荷采用循环往复的辐射方式,可以使电荷运行更长的距离,用以产生更多的电磁能,并通过加电磁波隔板的方式分隔每段所产生的电磁场,用以提高辐射频率,同时,通过转置的能量转换结构,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能量转换过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其包括:
一环形轨道,包括两条直线轨道段和两条弧形轨道段;
两个电子转向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两条弧形轨道段处,用于产生电子转向磁场;
一电子注入口和一电子输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两条直线轨道段其中一条的两端;
多个电子约束磁环,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条直线轨道段的外围处,用于约束电子束团在运动时不碰撞所述环形轨道的外壁;
多个电磁波隔板,分别环绕于所述两条直线轨道段的外围,且每个电磁波隔板的板面垂直于所述两条直线轨道段的横截面;
多个电磁波受体,设置于所述两条直线轨道段的外围的上方和下方,并分别设置于每个电磁波隔板的两侧,且每相邻两个电磁波隔板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电磁波受体;以及
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所述两个电子转向装置、所述多个电子约束磁环、所述多个电磁波受体和所述多个电磁波隔板的外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四个开口,分别为:
一加水口,用于向所述壳体内注水;
一蒸汽出口,用于排出热蒸汽;
一电子注入口开口,用于固定所述电子注入口;以及
一电子输出口开口,用于固定所述电子输出口。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环形轨道包括耐高温耐高压的高真空玻璃管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电子约束磁环包括磁铁性约束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任一电磁波隔板的材质包括金属。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任一电磁波受体包括线圈。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壳体包括高压铁质水罐。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电子注入口包括电子发射器、栅极信号源和正高电压级,所述电子输出口通过引线接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向壳体内注入常温水;
电子注入口按照预设间隔向环形轨道注入电子束团;
电子束团在电子转向装置和电子约束磁环的作用下在环形轨道中以环形为周期进行循环高速运动:
当电子束团经过任两个相邻的电磁波隔板时,向两个电磁波隔板间的空间辐射电磁波,并通过电磁波受体转换成热能,壳体内的水吸收热能并升温;
当水温升高并产生蒸汽后,壳体通过蒸汽出口排出热蒸汽;
电子输出口按照预设间隔引出电子束团。
本发明通过让电子束团在环形轨道做高速运动产生电磁能并最终转化为热能,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让电子束团的循环运动能够向空间不间断地提供电磁能;
2)通过在直线轨道段加电磁波隔板分隔电磁场,能够提高电磁场的辐射频率;
3)通过利用水为中间热载体将电磁能转化为蒸汽热能,能量转换过程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束团运动装置内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能量转换结构部分截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外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环形轨道;101-电子注入口;102-电子输出口;ab、cd-直线轨道段;bc、da-弧形轨道段;200-电子转向装置;30-电子约束磁环;40-电磁波受体;50-电磁波隔板;60-壳体;601-加水口;602-蒸汽出口;603-电子注入口开口;604-电子输出口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束团运动装置内部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其包括:
一环形轨道(100),其包括两条直线轨道段(ab段和cd段)和两条弧形轨道段(bc段和da段),环形轨道(100)是由两条直线轨道段(ab段和cd段)和两条弧形轨道段(bc段和da段)组成的一个环形;
两个电子转向装置(200),分别设置在两条弧形轨道段处,用于产生电子转向磁场;
在本实施例中,电荷从电子注入口(101)进入直线轨道ab段向外辐射电磁能,然后进入bc段被设置在bc段的电子转向装置(200)产生的电子转向磁场转向,沿着弧形轨道bc段进入直线轨道cd段继续向外辐射电磁能,接着又进入cd段被设置在cd段的电子转向装置(200)产生的电子转向磁场转向,最后沿着弧形轨道cd段再次进入直线轨道ab段,以此完成一个辐射循环。
一电子注入口(101)和一电子输出口(102),分别设置在其中一条直线轨道段(本实施例是设置在ab段)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我们将从电子注入口(101)注入的一份电子,叫做电子束团,为了清晰说明电子束团的注入方式,此处假设一个装置的尺寸,假设ab段和cd段为10米,弧形bc与弧形da为5米,这样电子束团运行一周就为30米,电子速度为0.5c,即可以看作1.5×108米/秒,那么电子环绕频率为5×106赫兹,这样这个电子束团在一秒钟即可环绕环形轨道绕行5×106周。在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时,假设当注入一个电子束团在运行时,每个电子束团包含p个电子,那么当电子束团完成一周到注入口A点时,再注入一个电子束团,则这两个束团包含2P个电子,如果电子束团每完成一个循环补充一个电子束团(p个电子),那么仅仅一秒钟补充的电子束团可以达到5×106×P个电子,这样一来,随着时间推移所有电子束团的电子量还会不断增加,因此,不能无限制进行注入,注入的电子太多环形轨道装不下。
另外,一个电子束团在这个环形轨道中,是有一个占空比的,按照前述假设轨道周长30米,而这个电子束团可能只有0.5米这一段。所以电子在补充时应由相应的电子注入设备来控制,只是补充0.5米参与到原来电子束团之中。但是,由于电子与电子之间是有斥力的,在长期运动中,这个0.5米电子束团会随着运动而变长,可能变成0.8米,也可能变成一米或者更长,而电子束团需要体现其对空间贡献变化电磁场,因此,如果电子束团由于电子斥力被破坏变长,就没有了电子束团,也就是说这个环形轨道上全是运动着的电子,电子与电子是挨着的,那么这些连续电子对空间贡献的是稳定磁场,无法产生变化电磁场,这个现象就是电子老化。当然,本实施例提及的电子老化并不是在电子占据了整个环形轨道时才发生,而是当电子束团长到一定程度,就认为已经老化。例如电子束团由原来的0.5米长变为两米长,就可以认为其老化了,这样的电子束团就需要作废,因此,将作废的电子束团从电子输出口(102)导出,然后重新注入电子。
在本实施例中,并未对轨道尺寸做限定,也并未对电子束团的注入间隔与输出间隔做限定,各项参数的设定需要根据实际使用装置的大小设定轨道尺寸,进而设定注入和输出的间隔。
多个电子约束磁环(30),分别设置于两条直线轨道段(ab段和cd段)的外围处,用于约束电子束团在运动时不碰撞环形轨道(100)的外壁;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绘图仅在每条直线轨道段的两端各绘制一个电子约束磁环(30),但本实施例并未限制电子约束磁环(30)的设置数量和位置,可以沿着环形轨道(100)两条直线轨道段(ab段和cd段)的外围设置多个电子约束磁环(3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子与电子之间存在斥力,运动时电子会向内壁扩散,因此需要在电子轨道上电子约束磁环(30),电子约束磁环(30)可以为磁铁性约束环,也可以为其他类似装置,在此不再赘述。另外,电子在运行时产生的磁场也会把电子向轴心线上吸引,因此,电子之间的径向上向外的斥力由电子约束磁环与电子产生磁力约束来抵消,从而使电子在整个的环形运行时不碰内壁。
多个电磁波隔板(50),分别环绕于两条直线轨道段(ab段和cd段)的外围,且每个电磁波隔板(50)的板面垂直于两条直线轨道段(ab段和cd段)的横截面;
多个电磁波受体(40),设置于两条直线轨道段(ab段和cd段)的外围的上方和下方,并分别设置于每个电磁波隔板(50)的两侧,且每相邻两个电磁波隔板(50)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电磁波受体(40);
一壳体(60),设置在环形轨道(100)、两个电子转向装置(200)、多个电子约束磁环(30)、多个电磁波受体(40)和多个电磁波隔板(50)的外部,其中,壳体(60)包括四个开口,分别为:一加水口(601),用于向壳体(60)内注水;一蒸汽出口(602),用于排出热蒸汽;一电子注入口开口(603),用于固定电子注入口(101);以及一电子输出口开口(604),用于固定电子输出口(102)。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能量转换结构部分截取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环形轨道(100)的一个直线段(ab段)的外围设置有多个电磁波隔板(50),这些隔板的板面垂直于环形轨道(100)的ab段,此设置方式类似于将多个光盘按一定间隔逐一套在圆管外,本实施例中电磁波隔板(50)的形状不做限定,其形状根据不同的装置外壳形状进行设定。编号为1~14的多个电磁波受体(40)逐一设置在环形轨道(100)的ab段的上方,并通过电磁波隔板(50)将任意两个电磁波受体(40)隔离开,同理,编号为15~N的多个电磁波受体(40)逐一设置在环形轨道(100)的ab段的下方,并通过电磁波隔板(50)将任意两个电磁波受体(40)隔离开,其中,对电磁波受体(40)所设置编号的数量并不代表实施例中线圈的数量,所设置的编号仅用于说明多个电磁波受体(40)与多个电磁波隔板(50)的设置方式,不以此限定电磁波受体(40)与电磁波隔板(50)设置数量。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对一个直线段进行说明,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辐射更强的电磁波,按照前述假设,一条直线轨道段长10米直径为0.5米,将这个10米长平均分为20段,则每段为0.5米。然后用多个中央开圆孔且内径略大于0.5米外径两米的环形铁板,按照0.5米的间隔套在直线轨道段上,或者选用其他可隔离电磁波的金属板,由此电磁波隔板(50)可以将这个10米长的直线轨道段分割为20个隔断,这样电子束团在通过任意一个0.5米的隔板时会集中向这个空腔辐射电磁波,而其他方向的辐射会被屏蔽在这个0.5米的隔断空间内,或者这个电子束团向其它隔断的辐射的电磁能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当电子束团离开这个隔断空间进入下一个隔断时,又会在下一个隔断空间辐射,若将这个0.5米的隔断作为一个辐射区域,那么电子束团通过任意辐射区域的时间只有整体10米轨道通过时间的1/20,由此可以提高辐射频率。若在直线轨道仅有一个辐射区域,当一个电子束团在10米轨道上运动时,辐射周期即为运行10米的时间段,若分割成20个小的空间,则相当于用屏蔽方法将电磁波辐射区域分为20段,从而,可以提高辐射频率,当电磁波的频率提高时,功率也随之增大,因此,本实施例这种辐射结构的设计能够提高电磁波的辐射频率。
由于本实施例采用电磁屏蔽法把辐射空间分了许多小空间,一个电子束团的辐射集中于其中一个0.5米的小区域,那么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设定电子注入口(101)注入间隔的方式,使在这条直线轨道段上同时有多个电子束团,例如十米直线轨道上含有五个电子束团,分别向各自所处的分隔区域辐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本实施例对电磁波隔板的间隔的设定值仅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辐射过程,不用于限定装置的实际参数,在实际运用时可以根据需求设定电磁波隔板的间隔和电磁波隔板的数量。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电磁波隔板可以不仅仅设置在直线轨道段,也可以设置在弧形轨道段上,其辐射原理与设置在直线轨道段上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将结合图2对能量吸收过程进行说明。一般的电磁波能量吸收方式可以采用例如线圈吸收能量加载电热丝,然后释放热能的方式;也可以像高频电磁波那样采用电磁涡流的方式,例如电磁炉给铁锅加热;还可以采用频率更高的微波直接给水加热的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需要根据装置的实施场地的需要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不限定其加热方式,在此主要对能量转换过程进行说明。例如采用给铁进行电磁涡流加热的方式,通过电子束团运动产生的电磁波使铁制物品发热,将发热物品浸泡在一个水罐中,即按照前述说明,在直径在两米的两个电磁波隔板之间放置,然后再用一个直径稍微大于两米长度稍大于10米的壳体(60)将轨道、电磁波受体(40)和电磁波隔板(50)等包在其中,壳体(60)可以是高压铁质水罐,并将高压铁质水罐中充满水,这样当电磁波给铁质物品加热时,铁质物品升温后热量直接被周边的水吸收,水升温然后变为水蒸气,最后,能量以水蒸气的形式输出。因此,无论电磁波受体是什么装置,包括线圈,同样都浸泡在水中,所有的能量会被彻底封闭在这个水罐中,最后全部转化为热能,变成高压蒸汽,可以驱动蒸汽轮机,供发电厂发电直接转化为电能,也可以使用在某些大型设备中,例如作为轮船的动力。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环形轨道(100)可以为耐高温耐高压的高真空玻璃管道。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环形轨道(100)也可以为其他类似材料,本发明不对其材料做限定,要求环形轨道(100)能够耐高温、耐高压,因为环形轨道直接接触高压水蒸气。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电子约束磁环(30)可以为磁铁性约束环或其他类型的约束磁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任一电磁波隔板(5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或其他材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任一电磁波受体(40)可以为线圈或者其他受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壳体(60)可以为高压铁质水罐或其他罐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电子注入口(101)包括电子发射器、栅极信号源和正高电压级,电子输出口(102)通过引线接地。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外观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又一实施的装置中,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匀速直线运动电荷对空间贡献的变化电磁场,尽可能地提高辐射功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注入口(101)注入的电子束团通过在环形轨道(100)不断循环的绕着轨道周期运动,不断重复地经过直线段,大大延长了电子运行距离,可以辐射更多的能量。注入的电子束团在直线轨道段有电子约束磁环,在弧形轨道段有电子转向装置转向,尽可能确保电子束团与光速同数量级的速度,这样在一秒的时间内电子束团可以运行几十万公里。另外,在电子束团运行的直线轨道段和弧形轨道段都增加了电磁波隔板(50)(为了避免图3中线条混乱,弧形轨道段增加的电磁波隔板并未绘出),这样相当于提高了电磁波的辐射频率,进而提高了辐射功率。此外,本实施例的装置是利用匀速直线运动电荷强大的电磁能,并且有效吸收这些能量,考虑到电磁能具有整体空间的几乎全方位的辐射,因此,采用水来作为传递能量的中间介质,也就是在壳体(60)中注入水,让电磁能被吸收体吸收并发热把热量传给水加热,水升温变为水蒸气,水蒸气再驱动汽轮机,汽轮机再驱动发电机发电,这样就达到了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的电磁能变成了可以利用的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直线轨道段有电子约束磁环,在和弧形轨道段有电子转向装置,这些组件都在磁场的辐射之中,需要考虑这些组件的升温,这些组件同样浸泡在水中,让水带走热量,但考虑到这些组件不是电磁能的主要辐射区,能量不是很高,且还需要考虑到组件能否耐得住高温水蒸气,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把热水分为两部分,这些组件设置在单独的水箱中,用水带走热量,使水温升高几十度或者是低温水蒸气,然后把这些升温后的热水用泵注射到直线辐射区域的高温水箱中,高温水箱内的水进一步升温变成蒸汽动力。在用铁罐壳体(60)(或其他类型壳体)把整个装置全部封闭起来,即可以全部吸收运动电荷产生的电磁波,由能够防止了向外界环境的电磁污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方法,结合图3对其包括的步骤说明如下:
向壳体(60)内注入常温水;
电子注入口(101)按照预设间隔向环形轨道(100)注入电子束团;
电子束团在电子转向装置和电子约束磁环的作用下在环形轨道(100)中以环形为周期进行循环高速运动;
当电子束团经过任两个相邻电磁波隔板(50)时,向两个电磁波隔板间的空间辐射电磁波,并通过电磁波受体转换成热能,壳体(60)内的水吸收热能并升温;
当水温升高并产生蒸汽后,壳体(60)通过蒸汽出口排出热蒸汽;
电子输出口(102)按照预设间隔引出电子束团。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束团所做圆周运动是属于加速运动,按电磁学原理会有同步辐射,同步辐射会在电子能量高时才会明显,本实施例电子束团的速度不高,能量也不高,同步辐射不明显。既然会有同步辐射产生,则电子束团就会损失能量,本实施例将其认定为电子在运动中的老化现象。电子束团在环形轨道中运行数秒钟后,就会因为老化而被引出,然后再重新引入新的电子束团,因此,电子束团的同步辐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忽略,很微量的同步辐射能量最终也会被整个壳体吸收最终转化为热能。
电磁波受体如果是线圈,线圈本身自带电阻,采用线圈的实施例可以让线圈短路,短路释放电磁能;电磁波受体如果是铁板,铁板产生的涡流可以释放热能。因此,无论怎样的电磁波受体吸收方式,其释放热能于水中,能量可以转化为水蒸气。在本实施例中,在匀速直线运动轨道上一直不断的有运行的电子束团向外提供电磁波,那么包裹在这个辐射装置外的壳体(本实施例为铁制罐体)可以把产生的电磁波全部关闭在罐体内部,可以看成只要没有泄露,电磁能全部被吸收了。基于这样的考虑,运动电荷产生电磁波穿过透明高真空玻璃体进入罐体,如果罐体内不放置专门能量吸收的电磁波受体,仅依靠罐体本身吸收,如果吸收不彻底,电磁能就会在罐体内多次反射,可以反射回环形轨道的真空玻璃腔中,这样电磁场就会影响电子束团的运动,所以需要在罐体内加入多个专门吸收能量的电磁波受体,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电磁能的吸收面积。简明的讲,从玻璃透过的电磁波,相当于进入一个黑体,电磁波受体的设置能够立刻把电磁波尽数全部吸收了,因此,设置的电磁波受体与罐体本身共同起到的电磁波的吸收作用。
在物理学上,当一束光线经过一个小孔进入空腔,光线基本上只能在空腔内反复的反射而被腔壁吸收,而光线几乎没有机会从光线的入口再次反射出来,所以看上去小孔是黑的,称之为黑体。在本实施例中,任两个电磁波隔板(50)之间所夹的空间可以类比为一个黑体,当电子束团通过两个电磁波隔板时,向空腔辐射电磁波,这时空腔如果没有吸收体,电磁能也会被大罐壳体内壁吸收,或者反复反射吸收。但由于入射电磁波的空腔的口相对较大,一定会有些电磁波反射回来,从而影响了电子束团的运动。因此,在任两个电磁波隔板(50)之间所夹的腔内放置适合于吸收这种频率的电磁波受体,则进入腔内的电磁波可以被尽数吸收,从而达到了近乎黑体的吸收目的,剩余极少电磁波由罐体吸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电磁污染。
下面简单说明本实施例中电子束团的长度,即沿直线运动的电子束团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两个电磁波隔板间的空腔宽度是50厘米,电子束团长度是50厘米速度是0.5c,那么从一个电子束团头部刚到达这个50厘米的空腔到完全离开,这个电子束团将通过一米的长度,由于整个过程都有电磁场向空腔辐射,并且这个电子束团对空腔贡献的是完全变化的电磁场,头部刚到达时的电磁场最小,整个电子束团正好对应空腔时最大,到完全离开时最小,辐射类似于三角波,由于电子束团运行一米,那么电磁波在空间运行两米,则电磁波的波长为两米。
当电子束团老化了,例如远远大于0.5米,那么这个电子束团在一定时间对空腔贡献的是稳定磁场,也就无法产生电磁能,因此缩短电子束团长度是要着重考虑的,这也属于现有热电子发射技术问题,需要考虑电子发射时的脉冲宽度足够窄才有更好的电磁能辐射。因此,空腔间隙的大小的设定需要根据所采用的电子发射技术进行调整,空腔间隙的大小也可以更小,例如厘米级。但是电子束团的长度过窄也不行,如果电子束团比空腔窄,那么电子束团所携带电量就少了,辐射就降低了。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电子束团长度与空腔宽度在不同实施例中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对此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考虑到装置运行时携带电量大的特点,装置的尺寸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定,也同样可以在两条弧形轨道段外围设置多个磁性约束环;虽然图1中在直线轨道段的两端仅绘示两个磁性约束环,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更多的磁性约束环。另外,考虑到用于屏蔽电磁波的电磁波隔板始终处于高温下,存在变形的可能,因此,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在电磁波隔板上打出多个小孔的方式来消除变形趋势;为了防止部分辐射到电磁波隔板间的空腔中的电磁波反射回真空玻璃管轨道中,而影响电子束团的运动,还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采用加大空腔深度的方式,即增加电磁波隔板的直径。
请再参阅图1~图3,如果只有一个电子束团在环形轨道中运行,这个电子束团在任一空腔辐射的电磁波有可能会反射回真空玻璃管轨道内,由于电子束团的运行速度很快,所以当电磁波反射回来时电子束团早已离开,反射回的电磁波不会对这个电子束团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如果环形轨道中仅有一个电子束团,那么本发明装置的利用率就比较低,如果环形轨道中同时有多个电子束团在运行,那么任一空腔内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就有可能影响其他电子束团。也就是说,环形轨道中同时运行的电子束团少,则装置利用率低,环形轨道中同时运行的电子束团多,则电子束团有可能会受到电磁波的干扰,即受到电磁污染干扰,但设备利用率较高。因此,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在设置本发明装置各组件的尺寸和注入电子束团的间隔时,还要考虑电磁波干扰电子束团的副作用与设备利用率高低的平衡关系,若电磁波干扰电子束团的副作用低于增加电子束团所提高设备利用率带来的功效,就可以增加电子束团的注入,以到达本案产生更多电磁能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让电子束团在环形轨道做高速运动产生电磁能并最终转化为热能,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让电子束团的循环运动能够向空间不间断地提供电磁能;通过在直线轨道段加电磁波隔板分隔电磁场,能够提高电磁场的辐射频率;通过利用水为中间热载体将电磁能转化为蒸汽热能,能量转换过程节能、环保。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环形轨道,包括两条直线轨道段和两条弧形轨道段;
两个电子转向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两条弧形轨道段处,用于产生电子转向磁场;
一电子注入口和一电子输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两条直线轨道段其中一条的两端;
多个电子约束磁环,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条直线轨道段的外围处,用于约束电子束团在运动时不碰撞所述环形轨道的外壁;
多个电磁波隔板,分别环绕于所述两条直线轨道段的外围,且每个电磁波隔板的板面垂直于所述两条直线轨道段的横截面;
多个电磁波受体,设置于所述两条直线轨道段的外围的上方和下方,并分别设置于每个电磁波隔板的两侧,且每相邻两个电磁波隔板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电磁波受体;以及
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所述两个电子转向装置、所述多个电子约束磁环、所述多个电磁波受体和所述多个电磁波隔板的外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四个开口,分别为:
一加水口,用于向所述壳体内注水;
一蒸汽出口,用于排出热蒸汽;
一电子注入口开口,用于固定所述电子注入口;以及
一电子输出口开口,用于固定所述电子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轨道包括耐高温耐高压的高真空玻璃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约束磁环包括磁铁性约束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电磁波隔板的材质包括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电磁波受体包括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高压铁质水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注入口包括电子发射器、栅极信号源和正高电压级,所述电子输出口通过引线接地。
8.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方法,其通过权利要求1~7任一装置实施,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向壳体内注入常温水;
电子注入口按照预设间隔向环形轨道注入电子束团;
电子束团在电子转向装置和电子约束磁环的作用下在环形轨道中以环形为周期进行循环高速运动:
当电子束团经过任两个相邻的电磁波隔板时,向两个电磁波隔板间的空间辐射电磁波,并通过电磁波受体转换成热能,壳体内的水吸收热能并升温;
当水温升高并产生蒸汽后,壳体通过蒸汽出口排出热蒸汽;
电子输出口按照预设间隔引出电子束团。
CN202110128608.2A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29548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8608.2A CN112954877A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8608.2A CN112954877A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4877A true CN112954877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4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8608.2A Pending CN112954877A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4877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1923A (zh) * 2003-01-27 2004-08-18 黄正曦 一种可持续提供电磁能量转换的方法
CN1558709A (zh) * 2004-01-14 2004-12-29 黄正曦 使匀速直线运动的电荷辐射大能量的装置
CN102002247A (zh) * 2010-12-02 2011-04-06 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沥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
CN201898635U (zh) * 2010-12-02 2011-07-13 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沥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
CN102361209A (zh) * 2009-07-14 2012-02-22 姜仁滨 高速面电子流横向来回碰撞高电荷离子双束激光发射装置
JP5775224B2 (ja) * 2013-05-30 2015-09-09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赤外線加熱ユニット,赤外線加熱装置及び乾燥装置
EP2930830A1 (de) * 2014-04-08 2015-10-14 Etel S. A.. Magnetbahn für eine Transportvorrichtung
CN106837278A (zh) * 2017-03-31 2017-06-13 邓晓亮 电磁波井下蒸汽发生装置及其制造过热蒸汽的方法
CN206332326U (zh) * 2016-09-05 2017-07-14 姜仁滨 并排式面电子流横向碰撞高电荷离子高能双束激光器
CN207303646U (zh) * 2017-10-24 2018-05-01 姜仁滨 两面并排式面电子流横向碰撞高电荷重离子高能激光器
CN110068000A (zh) * 2019-02-02 2019-07-30 邓声龙 一种电磁波蒸汽炉
CN111093315A (zh) * 2019-12-25 2020-05-0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带有无色散直线节的等时性回旋加速器、注入和引出方法
CN211428567U (zh) * 2017-12-01 2020-09-04 姜仁滨 多面交叉并排面电子流横向碰撞高电荷重离子高能激光器
CN112002439A (zh) * 2019-05-27 2020-11-27 李再光 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1923A (zh) * 2003-01-27 2004-08-18 黄正曦 一种可持续提供电磁能量转换的方法
CN1558709A (zh) * 2004-01-14 2004-12-29 黄正曦 使匀速直线运动的电荷辐射大能量的装置
CN102361209A (zh) * 2009-07-14 2012-02-22 姜仁滨 高速面电子流横向来回碰撞高电荷离子双束激光发射装置
CN102002247A (zh) * 2010-12-02 2011-04-06 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沥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
CN201898635U (zh) * 2010-12-02 2011-07-13 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沥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
JP5775224B2 (ja) * 2013-05-30 2015-09-09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赤外線加熱ユニット,赤外線加熱装置及び乾燥装置
EP2930830A1 (de) * 2014-04-08 2015-10-14 Etel S. A.. Magnetbahn für eine Transportvorrichtung
CN206332326U (zh) * 2016-09-05 2017-07-14 姜仁滨 并排式面电子流横向碰撞高电荷离子高能双束激光器
CN106837278A (zh) * 2017-03-31 2017-06-13 邓晓亮 电磁波井下蒸汽发生装置及其制造过热蒸汽的方法
CN207303646U (zh) * 2017-10-24 2018-05-01 姜仁滨 两面并排式面电子流横向碰撞高电荷重离子高能激光器
CN211428567U (zh) * 2017-12-01 2020-09-04 姜仁滨 多面交叉并排面电子流横向碰撞高电荷重离子高能激光器
CN110068000A (zh) * 2019-02-02 2019-07-30 邓声龙 一种电磁波蒸汽炉
CN112002439A (zh) * 2019-05-27 2020-11-27 李再光 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
CN111093315A (zh) * 2019-12-25 2020-05-0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带有无色散直线节的等时性回旋加速器、注入和引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47621A (en) Trochoidal nuclear fusion reactor
Kamino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ultrasmall‐band linear accelerator guide for a four‐dimensional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system with a gimbaled x‐ray head
JP2019219421A (ja) 小規模な非汚染物質排出核反応炉内の中性子を低減する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110268236A1 (en) Apparatus for hot fusion of fusion-reactive gases
JP2014066712A (ja) 制御された核融合反応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Lan Dream fusion in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
CN208590144U (zh) 直线加速器和同步加速器
US3571734A (en) Method of production, accele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charged-particle beams and device for the execution of said method
US20220254520A1 (en) Inertial electrostatic confinement fusion facility having inner ion source
CN112954877A (zh) 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电荷产生电磁能的装置及方法
US4244782A (en) Nuclear fusion system
Logan et al.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for ion-driven fast ignition
US3892970A (en) Relativistic electron beam device
JP2018072233A (ja) ブランケット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核融合装置
US2933442A (en) Electronuclear reactor
JP2017501390A (ja) 誘電体壁加速器および用途および使用の方法
US5502353A (en) Apparatus for bunching relativistic electrons
CN210405755U (zh) 一种低能辐照直线加速器
CN216820181U (zh) 一种基于气体靶形状设计的空间环境模拟系统
Lawson et al. The physics of particle accelerators
Miley A D-3 He IEC power unit for space applications
Vodopianov Ultrarelativistic klystron-a future super power UHF generator
Sugimura Proton linear accelerator and beryllium target system
KR101013144B1 (ko) 전자원이 장착된 관성형 정전 핵융합 장치
Davis et al. Modern electron induction lina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