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3992B - 网络系统、通信与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系统、通信与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3992B
CN112953992B CN201911266766.3A CN201911266766A CN112953992B CN 112953992 B CN112953992 B CN 112953992B CN 201911266766 A CN201911266766 A CN 201911266766A CN 112953992 B CN112953992 B CN 112953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edge computing
computing nodes
network
net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67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3992A (zh
Inventor
熊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67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39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3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3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3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3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61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node-based peer disco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65Discovery involving distributed pre-established resource-based relationships among peers, e.g. based on distributed hash tables [DHT]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系统、通信与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和中心管控设备;为了方便分布在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中的边缘计算节点之间进行通信,中心管控设备可根据组网需求在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覆盖网络面向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属于应用层的网络,一定程度上可屏蔽不同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异构性,这样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之间可基于该覆盖网络进行通信,满足边缘云网络中的各种通信需求,解决了边缘云网络中的通信问题。

Description

网络系统、通信与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系统、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5G、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云计算应用的逐渐增加,终端对云资源在时延、带宽等性能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集中式的云网络已经无法满足终端日渐增高的云资源需求。
随着边缘计算技术的出现,产生了边缘云的概念。边缘云网络中的通信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网络系统、通信与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边缘云网络面临的通信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系统,包括:中心管控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所述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中分布有多个边缘计算节点;所述中心管控设备,用于根据组网需求,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之间基于所述覆盖网络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是所述多个边缘计算节点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是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部分或全部实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组网方法,适用于网络系统中的边缘计算节点,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网络系统中的中心管控设备发送的组网指令,所述组网指令携带有其它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根据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与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以与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组建覆盖网络;其中,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及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之间基于所述覆盖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目标实例是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及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上的部分或全部实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组网方法,适用于网络系统中的中心管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组网需求,确定需要相互通信的至少两个目标实例以及至少两个目标实例所在的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分布在所述网络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中;利用网格技术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实例基于所述覆盖网络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适用于网络系统中的边缘计算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在本端的目标实例有流量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所述边缘计算节点所属的覆盖网络中;基于所述覆盖网络将所述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所述对端的目标实例是属于所述覆盖网络的其它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心管控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处理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由中心管控设备执行的组网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边缘计算节点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组件;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处理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由边缘计算节点设备执行的组网方法以及通信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处理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方法中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和中心管控设备;为了方便分布在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中的边缘计算节点之间进行通信,中心管控设备可根据组网需求在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覆盖网络面向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属于应用层的网络,一定程度上可屏蔽不同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异构性,这样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之间可基于该覆盖网络进行通信,满足边缘云网络中的各种通信需求,解决了边缘云网络中的通信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进行组网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实例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d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云边端三体协同网络架构中的组网和通信状态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组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心管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计算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针对边缘云网络面临的通信问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的中心管控设备,可根据组网需求在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覆盖网络面向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属于应用层的网络,一定程度上可屏蔽不同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异构性,这样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之间可基于该覆盖网络进行通信,满足边缘云网络中的各种通信需求,解决了边缘云网络中的通信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系统100包括:中心管控设备101和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102;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102均与中心管控设备101网络连接。
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100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和边缘计算的能力,构筑在边缘基础设施之上的云计算平台,是一种边缘位置的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能力的云平台。
与中心云或者传统的云计算平台相对应,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100可以视为一种边缘云网络系统。边缘云是个相对概念,边缘云是指相对靠近终端的云计算平台,或者说,与中心云或者传统的云计算平台相区别,中心云或者传统的云计算平台可以包括资源规模化且位置集中的数据中心,而边缘云节点覆盖的网络范围更广泛,也因此具备距离终端更近的特性,单个边缘云节点的资源规模较小,但是边缘云节点的数量多,多个边缘云节点构成了本实施例中边缘云的组成部分。本实施例的终端是指云计算服务的需求端,例如可以是互联网中的终端或者用户端,或者物联网中的终端或用户端。边缘云网络是基于中心云或者传统的云计算系统与终端之间的基础设施构建的网络。
其中,网络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102,每个边缘云节点102包括一系列的边缘基础设施,这些边缘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分布式数据中心(DC)、无线机房或集群,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核心网设备、基站、边缘网关、家庭网关、计算设备或存储设备等边缘设备及对应的网络环境等等。在此说明,不同边缘云节点102的位置、能力以及包含的基础设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100可以与中心云或传统的云计算平台等中心网络相结合,进一步与终端结合,从而形成“云边端三体协同”的网络架构,在该网络架构中,可以将网络转发、存储、计算以及智能化数据分析等任务放在网络系统100中的各边缘云节点102中处理,由于各边缘云节点102更靠近终端,因此可以降低响应时延,减轻中心云或传统的云计算平台的压力,降低带宽成本。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100也可以直接与终端相结合,从而形成“边到端”的网络架构。
无论是哪种网络结构,如何合理地调度多个边缘云节点102中的资源,以及如何管控好多个边缘云节点102以正确和稳定的逻辑进行云计算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在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100中,部署有中心管控设备101,中心管控设备101以边缘云节点102为管控对象,在资源调度,镜像管理,实例管控,运维,通信,网络,安全等各方面对网络系统100中的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102进行统一管控,从而将云计算服务放到各边缘云节点102中处理。在部署实施上,中心管控设备101可以部署在一个或多个云计算数据中心中,或者,可以部署在一个或多个传统数据中心中,中心管控设备101也可以和其管控的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共同构成边缘云网络,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对一个边缘云节点102来说,可以对外提供各种资源,例如物理机、CPU、GPU等计算资源,内存、硬盘等存储资源,带宽等网络资源等。在本实施例中,将边缘云节点102中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设施,例如计算设备、服务器等称为边缘计算节点。每个边缘云节点102中包含有至少一个边缘计算节点。另外,在边缘云节点102中的边缘计算节点上部署相应实例,这些实例可对外提供各种云计算服务。其中,实例的实现形态可以是虚拟机(VM)、容器(Docker)、函数计算服务或原生应用程序等。
对不同边缘计算节点来说,其位置、能力以及所承载的实例基本不相同,不同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具有一定差异,将这种差异称为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异构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之间可能需要相互通信,例如相互之间传输数据或者相互调用等,鉴于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异构性,不同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之间的通信问题相对比较复杂,如何解决不同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之间的通信问题是网络系统100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心管控设备101具备为边缘计算节点组建覆盖网络的能力,但是具体为哪些边缘计算节点组建覆盖网络,可根据组网需求而定。所述组网需求包括:与组网相关的信息,例如组网对象的信息等。由于通信的需求不同,组网需求携带的信息也不同。根据组网信息,中心管控设备101可以确定需要在哪些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并可确定这些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哪些实例需要通过所组建的覆盖网络进行通信。
可选地,中心管控设备101可以对外提供人机交互界面,该人机交互界面可以是web页面、应用页面或命令窗等,关于人机交互界面的实现形式,本实施例不作限定。该人机交互界面用于供具有组网需求的用户向中心管控设备101提交自己的组网需求。对于具有组网需求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上述人机交互界面向中心管控设备101提交自己的组网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人机交互界面方式之外,中心管控设备10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组网需求。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其他可以与中心管控设备101通信的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配置设备等,将组网需求以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传输给中心管控设备101,则中心管控设备101可以接收其它设备传输来的组网需求。
无论中心管控设备101以何种方式获取组网需求,均可以根据组网需求,在网络系统100中的部分或全部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在本实施例中,将需要组建覆盖网络的边缘计算节点称为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的边缘计算节点。其中,覆盖网络是一种建立在网络系统100之上的一种计算机网络,该网络面向的是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部分或全部实例,而不是直接面向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属于应用层网络,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网络系统100在网络层和物理层的问题,可以实现底层网络不能提供的网络服务,例如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部分或全部实例之间可以通过该覆盖网络进行通信,解决网络系统100所面临的不同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之间的通信问题。为便于描述和区分,将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需要基于上述覆盖网络进行通信的部分或全部实例称为目标实例,如图1所示虚线框内的实例。其中,目标实例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对中心管控设备101来说,可以根据组网需求,确定需要组建覆盖网络的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并可确定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需要依赖所组建的覆盖网络进行通信的目标实例;进而,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在中心管控设备101根据组网需求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后,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之间可以基于该覆盖网络进行通信。在图1中,虚线连接的几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之间可以基于该覆盖网络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102中分布有多个边缘计算节点,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可以是多个边缘计算节点中的部分或全部,具体可视组网需求而定。另外,至少两个目标边缘云节点可以来自同一边缘云节点102,也可以来自于至少两个不同的边缘云节点102,具体可视组网需求而定。在图1中,以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来自于不同边缘云节点102进行图示。例如,假设用户A的多个实例L1-Ln分别部署在多个边缘计算节点S1-Sn上,多个边缘计算节点S1-Sn分布在多个边缘云节点102中,则如果该用户的多个实例L1-Ln之间具有相互调用的需求,有必要面向多个实例L1-Ln组建覆盖网络,即需要在多个边缘计算节点S1-Sn之间组建覆盖网络,多个边缘计算节点S1-Sn即为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在该示例中,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来自于多个边缘云节点102。其中,n是自然数,且n大于或等于2。
关于目标实例,每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至少部署有一个目标实例,目标实例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对每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来说,该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可以是该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全部实例,也可以是该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部分实例。另外,从用户角度来看,至少两个目标实例可以来自同一用户,也可以来自不同用户。从边缘云节点角度来看,至少两个目标实例可以来自同一边缘云节点,也可以来自不同边缘云节点。从应用系统角度来看,至少两个目标实例可以来自于同一应用系统,也可以来自不同应用系统。例如,在不同用户或应用系统之间相互合作的场景中,至少两个目标实例可能来自不同用户或来自不同应用系统。
无论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和目标实例在网络系统100中如何分布,在覆盖网络中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和目标实例属于同一网络,而且目标实例之间可通过覆盖网络进行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为基准,将目标实例分为本端的目标实例和对端的目标实例,对任一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来说,本端的目标实例是指部署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上的目标实例,对端的目标实例是指位于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且需要与本端的目标实例进行通信的另一目标实例。对任一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来说,可监测本端的目标实例,在监测到本端的目标实例有流量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可将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覆盖网络中,然后基于覆盖网络将该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从而达到目标实例基于覆盖网络进行通信的目的。假设对端的目标实例部署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2上,则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通过覆盖网络传输过的网络流量会到达边缘计算节点B2,对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2来说,可将该网络流量从覆盖网络中接收下来,并传输给本端的目标实例。当然,对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2来说,其上的目标实例也可以通过覆盖网络向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上的目标实例传输流量,例如可以通过覆盖网络向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上的目标实例返回响应信息等。关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2上的目标实例通过覆盖网络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上的目标实例进行通信的过程,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上的目标实例通过覆盖网络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2上的目标实例进行通信的过程相同或类似,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对目标实例之间的网络流量的内容和格式进行限定。目标实例之间的网络流量可以是语音、文本、图像、视频或文件等任何类型的网络数据。另外,目标实例之间的网络流量可以是TCP、FTP或HTTP等任何网络协议下的网络流量。
在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中,中心管控设备可根据组网需求在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覆盖网络面向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属于应用层的网络,一定程度上可屏蔽不同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异构性,这样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之间可基于该覆盖网络进行通信,满足边缘云网络中的各种通信需求,解决了边缘云网络中的通信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心管控设备101具备为边缘计算节点组建覆盖网络的能力,但是并不限定中心管控设备101为边缘计算节点组建覆盖网络所采用的组网技术,凡是可以在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的技术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例如,中心管控设备101可以采用网格技术、VPN组网技术或专线组网技术,在需要组网的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
可选地,中心管控设备101可以提供网格技术、VPN组网技术和专线组网技术等多种组网技术,在需要组建覆盖网络的情况下,中心管控设备101可以根据组网需求,自适应选择一种组网技术组建覆盖网络。例如,可以选择组网成本相对较为便宜(例如网格组网技术、VPN组网技术)的组网技术,或者,可以选择组网技术相对简单(例如网格组网技术)的组网技术,或者可选择组建出的覆盖网络的传输速度较快(例如专线组网技术)的组网技术等。当然,在中心管控设备101支持多种组网技术的情况下,除了自适应选择所使用的组网技术之外,中心管控设备101也可以将所支持的组网技术提供给用户,供用户选择。对用户来说,可根据组网需求或应用场景等来选择使用的组网技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中心管控设备101可根据组网需求,采用网格技术,在需要组网的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
进一步,对中心管控设备101来说,可根据组网需求,确定需要相互通信的至少两个目标实例以及至少两个目标实例所在的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然后利用网格技术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
可选地,组网需求可以携带组网对象的信息,组网对象的信息指向需要组建覆盖网络的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以及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根据组网需求以及组网场景的不同,组网对象的信息也会有所不同,下面举例说明: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网络系统100中的每个边缘计算节点负责为一个用户提供服务,且以用户为粒度,需要面向同一用户的实例组建覆盖网络,这既可以满足同一用户的各实例之间的通信需求,又可以在不同用户之间实现实例隔离,保证不同用户的信息安全。在该场景中,用户的标识可唯一标识需要组建覆盖网络的边缘计算节点以及这些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因此用户可以将其标识作为组网对象的信息携带在组网需求中提交给中心管控设备101。中心管控设备101可以确定提交组网需求的用户,从组网需求中解析出该用户的标识,进而根据该用户的标识确定隶属于该用户的全部实例(至少为两个)分别作为目标实例,并确定至少两个目标实例所在的边缘计算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为便于描述和区分,可以将提交组网需求的用户称为目标用户。
在另一应用场景中,网络系统100中的每个边缘云节点102负责为一个用户提供服务,且以边缘云节点为粒度,需要面向同一边缘云节点内的各实例组建覆盖网络,这既可以满足同一边缘云节点内的各实例之间的通信需求,又可以在不同边缘云节点之间实现实例隔离。在该场景中,边缘云节点的标识可唯一标识需要组建覆盖网络的边缘计算节点以及这些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因此用户可以将边缘云节点的标识作为组网对象的信息携带在组网需求中提供给中心管控设备101。中心管控设备101可以从组网需求中解析出边缘云节点的标识,进而根据边缘云节点的标识确定该边缘云节点中的边缘计算节点以及这些边缘计算节点上部署的实例分别作为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和目标实例。
在又一种应用场景中,网络系统100中的每个边缘计算节点可以为不同用户提供服务,每个用户提供的实例具有标识,以用户为粒度,需要面向同一用户的各实例组建覆盖网络,这既可以满足同一用户的各实例之间的通信需求,又可以在不同用户之间实现实例隔离,保证信息安全。在该场景中,用户的标识结合该用户部署的各实例的标识可唯一标识需要组建覆盖网络的边缘计算节点以及这些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因此用户可以将用户的标识以及该用户部署的各实例的标识作为组网对象的信息携带在组网需求中提供给中心管控设备101。中心管控设备101可以从组网需求中解析出用户的标识以及用户部署的各实例的标识,进而根据用户的标识和实例的标识确定出至少两个目标实例,并确定至少两个目标实例所在的边缘计算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计算节点。
当然,在一些其它场景中,不同用户之间、不同应用系统之间有可能需要进行合作,则需要组建覆盖网络的目标实例可能来自不同用户或不同应用系统,具体可根据应用需求确定组网对象的信息,对此并不做限定。
结合上述应用场景可知,中心管控设备101可以根据组网需求携带的组网对象的信息,确定需要组建覆盖网络的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并可确定需要依赖所组建的覆盖网络进行通信的至少两个目标实例。然后,可利用网格技术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以供至少两个目标实例基于所组建的覆盖网络进行通信。
当然,在采用网格技术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的过程中,中心管控设备101需要与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相互配合。下面结合图2a,对中心管控设备101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相互配合,采用网格技术组建覆盖网络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采用网格技术组件覆盖网络的方案中,中心管控设备101和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可以通过安装软件、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或者在相应器件中写入程序代码,来实现组网过程中的相应功能。如图2a所示,中心管控设备101安装并运行网格控制器,实现采用网格技术组建覆盖网络过程中的相应功能;同理,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安装并运行网格组件,实现采用网格技术组建覆盖网络过程中的相应功能。其中,网格控制器和网格组件的功能,也就是中心管控设备101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相互配合采用网格技术组建覆盖网络的功能,详见下面的描述。
对中心管控设备101来说,可获取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根据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控制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以形成覆盖网络。其中,组网信息主要是指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网络信息,例如IP地址、端口等。除此之外,组网信息还可以包括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软件信息、硬件信息等。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软件信息是指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相关的软件类信息,例如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操作系统、系统版本、部署的实例等信息。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硬件信息是指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相关的硬件类信息,例如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CPU型号、CPU核数、内存大小、硬盘大小、网卡型号等。其中,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虚拟链接是指逻辑上直接相连的通信通道,这种虚拟链接可能对应着物理网络中的多条链路。基于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虚拟链接,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可以相互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中心管控设备101获取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的方式。下面列举几种方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中心管控设备101在接收到组网需求之后,可以向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发送上报指令,指示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报各自的组网信息;对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来说,可接收中心管控设备101发送的上报指令,并会根据上报指令向中心管控设备101上报自己的组网信息。中心管控设备101接收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根据上报指令上报的各自的组网信息,进而,根据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控制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从而组建覆盖网络。
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可以向中心管控设备101发送注册请求,该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发送该注册请求的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可选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可以在上电后,主动向中心管控设备101发送注册请求;或者,也可以根据用户指令,在确定需要组建覆盖网络的情况下,向中心管控设备101发送注册请求。无论是哪种方式,对中心管控设备101来说,可接收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发送的注册请求,从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发送的注册请求中获取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进而,根据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控制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从而组建覆盖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中心管控设备101根据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控制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形成覆盖网络的实施方式。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中心管控设备101获取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后,向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发送组网指令,通过该组网指令控制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为了便于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发往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指令中携带有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可使该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根据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与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可选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的虚拟链接可以是FTP、HTTP、UDP等链接。对每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来说,可接收中心管控设备101发送的组网指令,之后根据组网指令中携带的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与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从而形成覆盖网络。
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之后,任意两个目标实例之间可基于该覆盖网络进行通信。例如,一个目标实例调用另一目标实例,或者一个目标实例向另一目标实例传输数据,或者一个目标实例向另一个目标实例发送请求,另一个目标实例进行响应等。以任一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上的目标实例需要与另一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2上的目标实例进行通信为例,一种目标实例基于覆盖网络的通信过程如图2c所示。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监测本端的目标实例是否有流量传输需求;在监测到本端的目标实例需要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2上的目标实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将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覆盖网络中,进而覆盖网络将该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即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2上的目标实例。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2可以是除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之外的任意目标边缘计算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将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覆盖网络中,可以在本端配置流量接管规则,该流量接管规则主要包括一些限定如何将流量转移到覆盖网络中的规则或策略。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目标实例的实现形态并不唯一,本实施例中可使用的流量接管组件也不唯一。例如,本实施例的目标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函数计算服务、VM或容器等,本实施例可使用的流量接管组件包括但不限于:SDK组件、OVS组件或sidecar代理。当然,针对不同的实例形态,可以使用不同的流量接管组件。鉴于此,本端配置的流量接管规则可以为目标实例指定与其适配的流量接管组件。下面对实例形态与流量接管组件之间的适配关系进行示例性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若目标实例的实现形态是函数计算服务,函数计算服务是通过SDK调用来实现通信和服务调用的,因此可以在覆盖网络中面向函数计算服务提供SDK组件,由该SDK组件负责接管函数计算服务的流量,也就是说,在目标实例是函数计算服务的情况下,目标流量接管组件可以是SDK组件。当然,在目标实例是函数计算服务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其它流量接管组件。
又例如,若目标实例的实现形态是虚拟机(VM),可以在覆盖网络中面向VM提供流量接管组件,由该组件负责接管VM的流量。面向VM提供流量接管组件可以是自我开发,也可以采用开源组件,例如OVS开源组件实现。则在目标实例是VM的情况下,目标流量接管组件是可以是OVS组件。当然,在目标实例是VM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其它流量接管组件。
又例如,若目标实例的实现形态是容器,可以在覆盖网络中面向容器实例提供流量接管组件,由该组件负责接管容器实例的流量。例如,面向容器实例,可以使用开源的网格组件Istio和Envoy,相应地,可以使用sidecar代理作为目标流量接管组件接管上层容器实例的流量。当然,在目标实例是容器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OVS组件或其它流量接管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流量接管规则可以是在覆盖网络成功组建之前、之后或组建过程中,由相关人员手动配置在各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本端。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参见图2b,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组建覆盖网络之后,中心管控设备101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的实现形态,为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指定流量接管规则,并向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下发各自的流量接管规则。对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来说,还可以接收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流量接管规则,并将接收到的流量接管规则配置在本端,为后续通信提供基础。
基于上述,参见图2c,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在将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覆盖网络中时,可根据本端配置的流量接管规则,调用与本端的目标实例适配的目标流量接管组件接管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其中,目标流量接管组件属于覆盖网络,简单来说,流量先由覆盖网络中的流量接管组件接管,然后,在覆盖网络中进行流量的转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覆盖网络作为一种计算机网络,目标实例在覆盖网络中进行通信也需要依赖网络路由信息,这里的网络路由信息是覆盖网络中的虚拟路由信息,该虚拟路由信息可依赖物理网络中的物理链路,但却不同于物理网络中的路由信息。不同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使用的网络路由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对每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来说,其使用的网络路由信息包括了该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与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进行通信需要使用的一条或多条虚拟路由信息。
可选地,对于覆盖网络拓扑预先可知且固定不变的场景,可以预先为各目标边缘计算节点计算出与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进行通信所需的网络路由信息,进而将该网络路由信息配置到各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本端。
可选地,对于覆盖网络拓扑预先不可知,或者覆盖网络的拓扑会动态变化的场景,可由中心管控设备在覆盖网络组建完成后,根据覆盖网络的网络拓扑为各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动态生成网络路由信息。当然,对于覆盖网络拓扑预先可知且固定不变的场景,也可以由中心管控设备在覆盖网络组建完成后,根据覆盖网络的网络拓扑为各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生成网络路由信息。
基于上述,如图2b所示,在成功组建覆盖网络之后,中心管控设备还可以根据覆盖网络的网络拓扑以及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为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生成网络路由信息,并向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下发各自的网络路由信息。对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来说,还可以接收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网络路由信息,并将接收到的网络路由信息配置在本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b中,中心管控设备向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下发各自的网络路由信息和流量接管规则可以是两个独立的通信过程,也可以是一个通信过程,在图2b中,以两个通信过程为例进行图示。同理,对任一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来说,可以在同一配置过程中一并在本端配置流量接管规则和网络路由信息,也可以在两个不同的配置过程中分别在本端配置流量接管规则和网络路由信息。
无论网络路由信息采用上述哪种方式进行配置,对任一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来说,在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被目标流量接管组件接管后,可根据流量的目的地址,查询本端配置的网络路由信息,以得到到达对端的目标路由信息;再根据目标路由信息,将所述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即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2上的目标实例,如图2c所示。如图2c所示,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2上与本端的目标实例适配的目标流量接管组件接收来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上的目标实例的流量,之后,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上的目标实例的流量发送给本端的目标实例。
进一步,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上的目标实例不仅可以向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传输流量,也可以会接收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传输来的流量。例如,如图2c所示,对目标边缘计算节点B1来说,还可以接收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响应流量;调用目标流量接管组件接收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响应流量,将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响应流量发送给本端的目标实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100,可以与中心云或传统的云计算平台等中心网络相结合,进一步与终端结合,从而形成“云边端三体协同”的网络架构。在该“云边端三体协同”的网络架构中,同样可以根据组网需求,面向该架构中有通信需求的各实例组建覆盖网络,这些实例可借助于其所属的覆盖网络进行通信,克服网络结构中各计算节点之间的异构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100与中心云相结合的场景中,也可以采用网格技术,在相应实例所属的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如图2d所示,中心管控设备上部署网格控制器,边缘计算节点上部署网格组件,中心云中的中心计算节点上也可以部署网格组件,网格控制器与边缘计算节点和中心计算节点上的网格组件相配合,可根据需求在相应实例所在的边缘计算节点和中心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除此之外,网格控制器与边缘计算节点和中心计算节点上的网格组件相配合,还可以根据需求在相应实例所在的边缘计算节点之间,或者根据需求在相应实例所在的中心计算节点之间。关于覆盖网络的组建过程,以及相应实例之间基于所组建的覆盖网络进行通信的过程可参见前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说明,除了在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之间组建覆盖网络之外,还可以在这些目标实例之间组建专线网络。专线网络是一种在这些目标实例所属边缘计算节点之间采用专线互联的网络组网形态。相比于覆盖网络,专线网络成本较高,但传输速度快。
鉴于覆盖网络和专线网络各自的优势,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100可以同时支持专线网络和覆盖网络等至少两种组网形态,供用户选择。对用户来说,可以根据组网需求,从多种组网形态中灵活选择所需的组网形态。例如,若用户优先追求传输速度,则可以选择使用专线网络的组网形态;若用户优先追求较低的组网成本,则可以选择使用覆盖网络的组网形态。
除了上述系统实施例之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些组网方法实施例,这些方法实施例主要是从边缘计算节点和中心管控设备的角度进行的描述。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组网方法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3a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是从边缘计算节点的角度进行的描述,如图3a所示,该方法包括:
31a、接收网络系统中的中心管控设备发送的组网指令,该组网指令携带有其它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
32a、根据其它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与其它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以与其它边缘计算节点组建覆盖网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边缘计算节点接收中心管控设备发送的组网指令,根据组网指令中携带的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与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
进一步可选地,在接收网络系统中的中心管控设备发送的组网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向中心管控设备发送注册请求,该注册请求携带有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或者接收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上报指令,根据该上报指令向所述中心管控设备上报自身的组网信息。
进一步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组网成功的情况下,接收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流量接管规则,将接收到的流量接管规则配置在本端;同时接收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边缘计算节点在覆盖网络中的网络路由信息,将接收到的网络路由信息配置在本端。
图3b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组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是从中心管控设备的角度进行的描述,如图3b所示,该方法包括:
31b、根据组网需求,确定需要相互通信的至少两个目标实例以及至少两个目标实例所在的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分布在所述网络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中。
32b、利用网格技术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实例基于所述覆盖网络进行通信。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步骤32b的实施方式包括:获取网络系统中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根据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控制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以在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中心管控设备想要获取网络系统中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包括:向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发送上报指令,并接收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根据上报指令上报的各自的组网信息,或者接收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发送的注册请求。
进一步可选地,根据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控制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包括:对每个边缘计算节点,向边缘计算节点发送组网指令,该组网指令携带有其它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以供边缘计算节点与其它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
进一步可选地,在控制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之后,还包括:根据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的实现形态,为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分别指定流量接管规则,并向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分别下发各自的流量接管规则。
更进一步可选地,在控制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之后,还包括:根据覆盖网络的网络拓扑以及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为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分别生成网络路由信息,并向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分别下发各自的网络路由信息。
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中心管控设备与边缘计算节点相互配合,可在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覆盖网络面向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属于应用层的网络,一定程度上可屏蔽不同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异构性,为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之间进行通信提供了网络基础。
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是从边缘计算节点的角度进行的描述,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41、在本端的目标实例有流量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将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边缘计算节点所属的覆盖网络中。
42、基于覆盖网络将所述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对端的目标实例是属于覆盖网络的其它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
本实施例中的覆盖网络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图3a和图3b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组建,组建过程的详细描述可参见前述系统及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基于覆盖网络进行通信,包括:接收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调用目标流量接管组件,将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发送给本端的目标实例。
进一步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调用目标流量接管组件,将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发送给本端的目标实例。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将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边缘计算节点所属的覆盖网络中,包括:根据本端配置的流量接管规则,调用与本端的目标实例适配的目标流量接管组件接管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
进一步可选地,基于覆盖网络将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包括:根据流量的目的地址,查询本端配置的边缘计算节点在覆盖网络中的网络路由信息,得到到达对端的目标路由信息;根据目标路由信息,将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
在本实施例中,以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覆盖网络为基础,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例之间可基于该覆盖网络进行通信,满足边缘云网络中的各种通信需求,解决了边缘云网络中的通信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可以是同一设备,或者,该方法也由不同设备作为执行主体。比如,步骤41至步骤4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又比如,步骤41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步骤4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B;等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41、4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图5a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心管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中心管控设备可应用于图1所示网络系统100,但不限于此。如图5a所示,该中心管控设备包括:存储器51a、处理器52a和通信组件53a。
存储器51a,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中心管控设备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中心管控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消息,图片,视频等。
处理器52a,与存储器51a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51a中的计算机程序,以用于:根据组网需求,确定需要相互通信的至少两个目标实例以及至少两个目标实例所在的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利用网格技术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
进一步,处理器52a在确定至少两个目标实例时,具体用于:确定提交组网需求的目标用户,将隶属于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实例作为至少两个目标实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52a利用网格技术组建覆盖网络时,具体用于:获取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并根据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控制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以在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
进一步,处理器52a在获取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时,具体用于:通过通信组件53a向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发送上报指令,并接收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根据上报指令上报的各自的组网信息;或者,通过通信组件53a接收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发送的注册请求,其中,每个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发送注册请求的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52a在控制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时,具体用于:对每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通过通信组件53a向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发送组网指令,该组网指令携带有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以供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与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52a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的实现形态,为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指定流量接管规则,并通过通信组件53a向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下发各自的流量接管规则。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52a还用于:根据覆盖网络的网络拓扑以及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为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生成网络路由信息,并通过通信组件53a向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下发各自的网络路由信息。
进一步,如图5a所示,该中心管控设备还包括:显示器54a、电源组件55a、音频组件56a等其它组件。图5a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中心管控设备只包括图5a所示组件。另外,图5a中虚线框内的组件为可选组件,而非必选组件,具体可视中心管控设备的产品形态而定。本实施例的中心管控设备可以实现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IOT设备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常规服务器、云服务器或服务器阵列等服务端设备。若本实施例的中心管控设备实现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包含图5a中虚线框内的组件;若本实施例的中心管控设备实现为常规服务器、云服务器或服务器阵列等服务端设备,则可以不包含图5a中虚线框内的组件。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由中心管控设备执行的各步骤。
图5b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计算节点的结构示意图。该边缘计算节点应用于图1所示网络系统100中,但不限于此。如图5b所示,该边缘计算节点包括:存储器51b、处理器52b和通信组件53b。
存储器51b,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边缘计算节点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边缘计算节点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消息,图片,视频等。
处理器52b,与存储器51b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51b中的计算机程序,以用于:在本端的目标实例有流量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将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覆盖网络中,基于覆盖网络将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52b还用于:通过通信组件53b接收中心管控设备发送的组网指令,根据组网指令中携带的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与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以与其它边缘计算节点组建覆盖网络;其中,本实施例的边缘计算节点及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之间可基于所述覆盖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目标实例是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及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上的部分或全部实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52b还用于:在接收组网指令之前,通过通信组件53b向中心管控设备发送注册请求,该注册请求携带有本实施例的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或者,通过通信组件53b接收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上报指令,根据上报指令向中心管控设备上报自身的组网信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52b还用于:在与其它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之后,通过通信组件53b接收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流量接管规则,将接收到的流量接管规则配置在本端;和/或,通过通信组件53b接收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本实施例的边缘计算节点在所述覆盖网络中的网络路由信息,将接收到的网络路由信息配置在本端。
进一步,处理器52b具体用于:在将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覆盖网络中时,具体用于:根据本端配置的流量接管规则,调用与本端的目标实例适配的目标流量接管组件接管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目标流量接管组件属于所述覆盖网络。
在一可实施例中,处理器52b还用于:通过通信组件53b接收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调用目标流量接管组件,将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发送给本端的目标实例。
进一步,处理器52b在基于覆盖网络将所述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时,具体用于:根据流量的目的地址,查询本端配置的网络路由信息,以得到到达对端的目标路由信息;根据目标路由信息,将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
进一步,如图5b所示,该边缘计算节点还包括:显示器54b、电源组件55b、音频组件56b等其它组件。图5b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边缘计算节点只包括图5b所示组件。另外,图5b中虚线框内的组件为可选组件,而非必选组件,具体可视边缘计算节点的产品形态而定。本实施例的边缘计算节点可以实现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IOT设备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常规服务器、云服务器或服务器阵列等服务端设备。若本实施例的边缘计算节点实现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包含图5b中虚线框内的组件;若本实施例的边缘计算节点实现为常规服务器、云服务器或服务器阵列等服务端设备,则可以不包含图5b中虚线框内的组件。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由边缘计算节点执行的各步骤。
上述图5a和图5b中的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便于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3G、4G/LTE、5G等移动通信网络,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还可以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等。
上述图5a和图5b中的显示器包括屏幕,其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上述图5a和图5b中的电源组件,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上述图5a和图5b中的音频组件,可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音频组件所在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或经由通信组件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30)

1.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控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所述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中分布有多个边缘计算节点;
所述中心管控设备,用于根据组网需求,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之间基于所述覆盖网络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是所述多个边缘计算节点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是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部分或全部实例;
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用于在本端的目标实例有流量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所述覆盖网络中,基于所述覆盖网络将所述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所述对端的目标实例是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控设备具体用于:根据组网需求,利用网格技术在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控设备具体用于:
根据组网需求,确定需要相互通信的至少两个目标实例以及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实例所在的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
利用所述网格技术在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控设备在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实例时,具体用于:
确定提交所述组网需求的目标用户,将隶属于所述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实例作为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实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控设备在利用网格技术组建覆盖网络时,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并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控制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以形成所述覆盖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控设备在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时,具体用于:
向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发送上报指令,并接收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根据所述上报指令上报的各自的组网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发送的注册请求,其中,每个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发送所述注册请求的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控设备在控制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时,具体用于:
对每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向所述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发送组网指令,所述组网指令携带有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以供所述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与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还用于:
接收所述中心管控设备发送的组网指令,根据所述组网指令中携带的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与所述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控设备还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的实现形态,为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指定流量接管规则,并向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下发各自的流量接管规则;
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还用于:接收所述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流量接管规则,将接收到的流量接管规则配置在本端。
10.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控设备还用于:
根据所述覆盖网络的网络拓扑以及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为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生成网络路由信息,并向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分别下发各自的网络路由信息;
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还用于:接收所述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网络路由信息,并将接收到的网络路由信息配置在本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在将所述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所述覆盖网络中时,具体用于:
根据本端配置的流量接管规则,调用与所述本端的目标实例适配的目标流量接管组件接管所述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所述目标流量接管组件属于所述覆盖网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端的目标实例是函数计算服务、虚拟机或容器;所述目标流量接管组件是SDK组件、OVS组件或sidecar代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还用于:
接收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
调用所述目标流量接管组件,将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发送给本端的目标实例。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在基于所述覆盖网络将所述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流量的目的地址,查询本端配置的网络路由信息,以得到到达对端的目标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路由信息,将所述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
15.一种组网方法,适用于网络系统中的边缘计算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系统中的中心管控设备发送的组网指令,所述组网指令携带有其它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
根据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与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以与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组建覆盖网络;
其中,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及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之间基于所述覆盖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目标实例是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及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上的部分或全部实例;
在所述边缘计算节点的目标实例有流量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将所述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所述覆盖网络中,以基于所述覆盖网络将所述流量发送给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网络系统中的中心管控设备发送的组网指令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中心管控设备发送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携带有所述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
或者
接收所述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上报指令,根据所述上报指令向所述中心管控设备上报自身的组网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其它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之后,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操作:
接收所述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流量接管规则,将接收到的流量接管规则配置在本端;
接收所述中心管控设备下发的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在所述覆盖网络中的网络路由信息,将接收到的网络路由信息配置在本端。
18.一种组网方法,适用于网络系统中的中心管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组网需求,确定需要相互通信的至少两个目标实例以及至少两个目标实例所在的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分布在所述网络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边缘云节点中;
利用网格技术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在本端的目标实例有流量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所述覆盖网络中,基于所述覆盖网络将所述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所述对端的目标实例是其它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网格技术在至少两个目标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包括:
获取网络系统中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控制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以在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组建覆盖网络;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之间基于所述覆盖网络进行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网络系统中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包括:
向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发送上报指令,并接收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根据所述上报指令上报的各自的组网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发送的注册请求,其中,每个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发送所述注册请求的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控制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包括:
对每个边缘计算节点,向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发送组网指令,所述组网指令携带有其它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以供所述边缘计算节点与其它边缘计算节点建立虚拟链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的实现形态,为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分别指定流量接管规则,并向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分别下发各自的流量接管规则。
23.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建立虚拟链接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覆盖网络的网络拓扑以及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组网信息,为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分别生成网络路由信息,并向所述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节点分别下发各自的网络路由信息。
24.一种通信方法,适用于网络系统中的边缘计算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本端的目标实例有流量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所述边缘计算节点所属的覆盖网络中;
基于所述覆盖网络将所述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所述对端的目标实例是属于所述覆盖网络的其它边缘计算节点上的目标实例;
其中,所述覆盖网络是建立在所述网络系统之上的网络。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转移到所述边缘计算节点所属的覆盖网络中,包括:
根据本端配置的流量接管规则,调用与所述本端的目标实例适配的目标流量接管组件接管所述本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所述目标流量接管组件属于所述覆盖网络。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
调用所述目标流量接管组件,将来自对端的目标实例的流量发送给本端的目标实例。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覆盖网络将所述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包括:
根据所述流量的目的地址,查询本端配置的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在所述覆盖网络中的网络路由信息,得到到达对端的目标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路由信息,将所述流量发送给对端的目标实例。
28.一种中心管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8-23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29.一种边缘计算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组件: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5-17以及24-27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3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5-27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CN201911266766.3A 2019-12-11 2019-12-11 网络系统、通信与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9539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6766.3A CN112953992B (zh) 2019-12-11 2019-12-11 网络系统、通信与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6766.3A CN112953992B (zh) 2019-12-11 2019-12-11 网络系统、通信与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3992A CN112953992A (zh) 2021-06-11
CN112953992B true CN112953992B (zh) 2023-06-23

Family

ID=76226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6766.3A Active CN112953992B (zh) 2019-12-11 2019-12-11 网络系统、通信与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39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5760B (zh) * 2021-06-23 2023-05-16 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故障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361388B (zh) * 2022-10-20 2023-04-11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云计算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293A (zh) * 2010-08-13 2010-12-15 浙江大学 基于服务覆盖网络系统的一种自适应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29894B2 (en) * 2013-08-13 2016-05-03 Vmwar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local area networks between clouds and permanently migrating virtual machines using static network addresses
US10212223B2 (en) * 2016-09-30 2019-02-19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Overlay network management
CN109218455B (zh) * 2017-06-30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实例地址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CN108075927A (zh) * 2017-12-11 2018-05-25 北京星河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组网方法、私有云平台及存储介质
CN109274745B (zh) * 2018-09-28 2021-07-30 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节点优化计算的物联网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293A (zh) * 2010-08-13 2010-12-15 浙江大学 基于服务覆盖网络系统的一种自适应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3992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rakabitze et al. 5G network slicing using SDN and NFV: A survey of taxonomy, architectures and future challenges
US10993119B1 (en) Multi user MIMO and power management for Wi-Fi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KR102140636B1 (ko) Nfv를 통한 풀 기반 m2m 서비스 계층 구축
CN116170317A (zh) 网络系统、服务提供与资源调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31956B (zh) 跨网络的服务访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301077B (zh) 云计算服务部署与分流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38935B (zh) 镜像管理方法、网络系统、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300899B (zh) 网络能力开放方法、网络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24821A (zh) 安全服务部署系统、方法及装置
Dautov et al. Stream processing on clustered edge devices
CN112953992B (zh) 网络系统、通信与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64063B2 (en) Intelligent dynamic communication handoff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Carmo et al. Network-cloud slicing definitions for wi-fi sharing systems to enhance 5g ultra dense network capabilities
CN114726827B (zh) 多集群服务系统、服务访问与信息配置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3765816A (zh) 一种基于服务网格的流量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3300865A (zh) 管控方法、网络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01587B (zh) 节点管控方法、网络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01083B (zh) 网络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300866B (zh) 节点能力管控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839995A (zh) 跨域资源纳管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82032B (zh) 云节点变更、网络扩展、服务提供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301909B (zh) 边缘分布式管控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5311B (zh) 服务提供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Gilani et al. Mobility scenarios into future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CN116056240B (zh) 资源配置系统、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