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3681B - 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3681B
CN112953681B CN202110193607.6A CN202110193607A CN112953681B CN 112953681 B CN112953681 B CN 112953681B CN 202110193607 A CN202110193607 A CN 202110193607A CN 112953681 B CN112953681 B CN 1129536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initial
expected
benchmarking
bit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36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3681A (zh
Inventor
刘金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936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36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3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3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3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3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解码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和初始对标比特数;赋值初始对标比特数至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位;基于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基于预期对标比特位、预期对标比特流,得到第二比特流。通过于第一比特流中提取若干个较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并基于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然和再进行组合预期对标比特位和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得到第二比特流。可以避免解码过程中整体处理一个比特流,进而有利于降低解码设计的复杂度,逻辑运算少,逻辑电路简单,对应地,可以降低支持解码的硬件成本,提高解码正确率。

Description

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解码方法是一种采用特定方法,把数码还原成它所代表的内容,或者将电脉冲信号、光信号、无线电波等转换成它所代表的信息、数据等的过程。解码是受传者将接受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信息的过程,每一种编码算法都有一种与之相对应的特定解码算法。
在显示技术领域,每一比特流大多包含固定数量的比特位,然后在解码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一个比特流进行整体处理,导致支持解码的硬件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缓解了解码过程中需要对一个比特流进行整体处理,导致支持解码的硬件成本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解码方法,其包括: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和初始对标比特数;赋值初始对标比特数至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位;基于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基于预期对标比特位、预期对标比特流,得到第二比特流。
基于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初始对标比特流包括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和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初始对标比特数包括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和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和初始对标比特数的步骤,包括: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数为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五比特数为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确定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与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之间的比特流为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第六比特数、第七比特数、第八比特数以及第九比特数为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
基于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初始对标比特流包括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和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初始对标比特数包括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和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和初始对标比特数的步骤,包括: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一比特数、第二比特数、第三比特数以及第四比特数为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第六比特数、第七比特数、第八比特数以及第九比特数为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数为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确定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与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之间的比特数为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
基于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基于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的步骤,包括:赋值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高位比特数至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低比特位;赋值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次高位比特数至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次低比特位;根据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低位比特数与次低位比特数的比较结果,并赋值经过逻辑运算后的初始对标比特流中的次低位比特数至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低位比特数与次低位比特数的比较结果,并赋值经过逻辑运算后的初始对标比特流中的次低位比特数至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的步骤,包括:判断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低位比特数与次低位比特数是否相同,得到比较结果;若比较结果为相同,则赋值取反后的初始对标比特流中的次低位比特数至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若比较结果为不同,则赋值初始对标比特流中的次低位比特数至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者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预期对标比特位包括第一预期对标比特位和第二预期对标比特位;预期对标比特流包括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和第二预期对标比特流;基于预期对标比特位、预期对标比特流,得到第二比特流的步骤,包括:确定第一预期对标比特位为第二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位;确定第二预期对标比特位为第二比特流中的第四比特位;在第二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位与第四比特位之间,插入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在第二比特流中的第五比特位、第六比特位以及第七比特位上,对应插入第二预期对标比特流。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基于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的步骤,包括:根据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根据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第二预期对标比特流。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赋值初始对标比特数至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位的步骤,包括:赋值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至第一预期对标比特位;赋值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至第二预期对标比特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解码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解码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解码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于第一比特流中提取若干个较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并基于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然和再进行组合预期对标比特位和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得到第二比特流。可以避免解码过程中整体处理一个比特流,进而有利于降低解码设计的复杂度,逻辑运算少,逻辑电路简单,对应地,可以降低支持解码的硬件成本,提高解码正确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码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码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码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码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码方法的第五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出现的符号或者表述代表的含义为如下所示:
对应比特流中,最低比特位为第零比特位,次低比特位为第一比特位,依次类推,直至最高比特位。例如,比特流为011,其第零比特位对应的第零比特数为1,第一比特位对应的第一比特数为1,第二比特位即最高比特位对应的第二比特数为0。其中,第零比特位代表的是在该比特流中的位置,第零比特数代表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内容,通常为“0”或者“1”,其他比特位可以依次类推。
“A==B”代表:A恒等于B。
“A=~B”代表:B取反后赋值于A。
“~B”代表:取反B。
En【7】代表:对应数据流中的第七比特位。
请参阅图1至图7,其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码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和初始对标比特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初始对标比特流包括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和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初始对标比特数包括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和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和初始对标比特数的步骤,包括: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数、第五比特数为对应的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确定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与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之间的比特流为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第六比特数、第七比特数、第八比特数以及第九比特数为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初始对标比特流包括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和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初始对标比特数包括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和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和初始对标比特数的步骤,包括: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一比特数、第二比特数、第三比特数以及第四比特数为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第六比特数、第七比特数、第八比特数以及第九比特数为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数为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确定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与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之间的比特数为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
步骤S20:赋值初始对标比特数至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位。
具体地,赋值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至第一预期对标比特位;赋值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至第二预期对标比特位。
步骤S30:基于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的步骤,包括:赋值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高位比特数至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低比特位;赋值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次高位比特数至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次低比特位;根据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低位比特数与次低位比特数的比较结果,并赋值经过逻辑运算后的初始对标比特流中的次低位比特数至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
具体地,根据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低位比特数与次低位比特数的比较结果,并赋值经过逻辑运算后的初始对标比特流中的次低位比特数至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的步骤,包括:判断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低位比特数与次低位比特数是否相同,得到比较结果;若比较结果为相同,则赋值取反后的初始对标比特流中的次低位比特数至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若比较结果为不同,则赋值初始对标比特流中的次低位比特数至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
步骤S40:基于预期对标比特位、预期对标比特流,得到第二比特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期对标比特位包括第一预期对标比特位和第二预期对标比特位;预期对标比特流包括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和第二预期对标比特流;基于预期对标比特位、预期对标比特流,得到第二比特流的步骤,包括:确定第一预期对标比特位为第二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位;确定第二预期对标比特位为第二比特流中的第四比特位;在第二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位与第四比特位之间,插入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在第二比特流中的第五比特位、第六比特位以及第七比特位上,对应插入第二预期对标比特流。
具体地,根据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根据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第二预期对标比特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提供的解码方法,通过于第一比特流中提取若干个较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并基于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然和再进行组合预期对标比特位和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得到第二比特流。可以避免解码过程中整体处理一个比特流,进而有利于降低解码设计的复杂度,逻辑运算少,逻辑电路简单,对应地,可以降低支持解码的硬件成本,提高解码正确率。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端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即第一比特流En[0~9](原始编码比特流),根据发送端的编码算法判断初始对标比特流的个数及对应位置;或者根据发送端的编码算法判断初始对标比特数的在第一比特流中的位置,以确定初始对标比特流、初始对标比特数在第一比特流中的构成以及相对位置。
然后,直接输出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即第一比特流的第零比特数En【0】,并作为第二比特流的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数,即第二比特流的第零比特数Ori【0】;直接输出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即第一比特流的第五比特数En【5】,并作为第二比特流的第二预期对标比特数,即第二比特流的第四比特数Ori【4】。
然后,如图3所示,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包括最低位比特数BEn【0】、次低位比特数BEn【1】、次高位比特数BEn【2】以及最高位比特数BEn【3】,将最高位比特数BEn【3】赋值至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低比特位B【0】,再将次高位比特数BEn【2】赋值至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次低比特位B【1】,然后判断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低位比特数BEn【0】与次低位比特数BEn【1】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取反次低位比特数BEn【1】后,赋值给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B【2】,如果不相同,则直接赋值次低位比特数BEn【1】至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B【2】,至此,可以基于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
同理,可以基于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第二预期对标比特流。
然后,如图2所示,将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Ori【1~3】、第二预期对标比特流Ori【5~7】对应插入第二比特流,至此,得到完成的第二比特流,即解码后的数据或者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比特流包括10位的比特数。第二比特流包括8位的比特数。
例如,如图5或者图6所示,第一比特流为En[9~0],具体内容以1100100110为例,确定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为En[4~1]、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为En[9~6]、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为En[0]以及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为En[5]。
其中,可以直接进行赋值的是,赋值第一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数En【0】至第二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位Ori【0】,即Ori【0】=En【0】;赋值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五比特数En【5】至第二比特流中的第四比特位Ori【4】,即Ori【4】=En【5】;赋值第一比特流中的第四比特数En【4】至第二比特流中的第一比特位Ori【1】,即Ori【1】=En【4】;赋值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三比特数En【3】至第二比特流中的第二比特位Ori【2】,即Ori【2】=En【3】;赋值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九比特数En【9】至第二比特流中的第五比特位Ori【5】,即Ori【5】=En【9】;赋值第一比特流中的第八比特数En【8】至第二比特流中的第六比特位Ori【6】,即Ori【6】=En【8】。
然后,比较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一比特数En【1】与第二比特数En【2】是否相同:如相同,则将取反后的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二比特数En【2】赋值至第二比特流中的第三比特位Ori【3】;如不同,则将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二比特数En【2】赋值至第二比特流中的第三比特位Ori【3】。同理,比较第一比特流中的第六比特数En【6】与第七比特数En【7】是否相同:如相同,则将取反后的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七比特数En【7】赋值至第二比特流中的第七比特位Ori【7】;如不同,则将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七比特数En【7】赋值至第二比特流中的第七比特位Ori【7】。
最后,对应组合第二比特流的各比特位,获得第二比特流,即Ori【7~0】,具体内容为11110000。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仅为示例性描述,各步骤可以作出适当更换,或者可以同时进行,以上述实施例演变出来的各种变化或者组合,均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之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源驱动器或者数据驱动器,该源驱动器用于接收10bits的目标比特流,并解码该目标比特流为8bits的原始数据流,进而将该原始数据流作为数据信号,以驱动该显示面板进行对应的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可以但不限于为OLED显示面板,还可以为Micro-LED显示面板。
该OLED显示面板是利用有机电自发光二极管制成的显示屏。由于同时具备自发光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异之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越来越普遍,在手机、媒体播放器及小型入门级电视等产品中最为显著。不同于标准的液晶显示器,OLED像素是由电流源所驱动。若要了解OLED电源供应如何及为何会影响显示器画质,必须先了解OLED显示器技术及电源供应需求。本文将说明最新的OLED显示器技术,并探讨主要的电源供应需求及解决方案,另外也介绍专为OLED电源供应需求而提出的创新性电源供应架构。
背板技术造就软性显示器:高分辨率彩色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需要采用主动式矩阵背板,此背板使用主动式开关进行各像素的开关。液晶(LC)显示器非晶硅制程已臻成熟,可供应低成本的主动式矩阵背板,并且可用于OLED。许多公司正针对软性显示器开发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背板制程,此一制程也可用于OLED显示器,以实现全彩软性显示器的推出。不论是标准或软性OLED,都需要运用相同的电源供应及驱动技术。若要了解OLED技术、功能及其与电源供应之间的互动,必须深入剖析这项技术本身。OLED显示器是一种自体发光显示器技术,完全不需要任何背光。OLED采用的材质属于化学结构适用的有机材质。OLED技术需要电流控制驱动方法OLED具有与标准发光二极管(LED)相当类似的电气特性,亮度均取决于LED电流。若要开启和关闭OLED并控制OLED电流,需要使用薄膜晶体管(TFT)的控制电路。
进阶节能模式可达到最高效率和任何电池供电的设备一样,只有在转换器以整体负载电流范围的最高效率进行运作时,才能达到较长的电池待机时间,这对于OLED显示器尤其重要。OLED显示器呈现全白时会耗用最大的电源,对于其它任何显示色彩则电流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只有白色需要所有红、绿、蓝子像素都全亮。举例来说,2.7吋显示器需要80mA电流来呈现全白影像,但只需要5mA电流显示其它图标或图形。因此,OLED电源供应需要针对所有负载电流达到高转换器效率。为了达到如此的效率,需要运用进阶的节能模式技术来减少负载电流,以降低转换器切换频率。由于这是透过电压控制震荡器(VCO)完成,因此能够将可能的EMI问题降至最低,并且能够将最低切换频率控制在一般40kHz的音讯范围以外,这可避免陶瓷输入或输出电容产生噪音。在手机应用中使用这类装置时,这特别重要,而且可简化设计流程。
按发光特性来说白光不是耗电最大,是以亮度值来决定耗电量的。如红,蓝,绿亮度值是10的一起亮时会产生30亮度值的白光。因此将红,蓝,绿亮度值调成3.3合成一个10的白光值(理论值)。从LED或OLED来说人眼看到同样的亮度,蓝光耗电最大。
有机发光显示技术由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构成。当有电荷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OLED发光的颜色取决于有机发光层的材料,故厂商可由改变发光层的材料而得到所需之颜色。有源阵列有机发光显示屏具有内置的电子电路系统因此每个像素都由一个对应的电路独立驱动。OLED具备有构造简单、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等优点,技术提供了浏览照片和视频的最佳方式而且对相机的设计造成的限制较少。
汽车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信息密度在日益上升,这使得汽车内部显示器不再仅仅是基本的集中仪表显示,而是要满足越来越详细和多样化的车内信息显示需求。车载显示器市场按应用分为车载导航装置、车载电视,以及车载信息系统;按装配时间分为原装和后装两个市场。原装市场需要经过严格的认证,进入较难;后配市场则不需认证,是目前最大的市场,约是原装市场的20倍。未来随着汽车导航系统等成为汽车标配,新车配备显示器的比例即原装市场的比例会逐步提升。
汽车电子需要的显示产品,对于环境适应性要求高,普遍需求的车载显示屏的性能指标为:亮度20~60nit,常温工作寿命50000小时,耐受温度范围-40~85℃。在北美汽车显示市场,VFD(真空荧光显示器)长期以来很受欢迎,因为它们具有出色的亮度可以保证良好的可见度。但随着OLED、LCD液晶显示技术的兴起,VFD正在逐渐丧失优势。因为VFD功耗大、全彩化和解析度受到极大限制。
LCD液晶显示技术逐渐开始应用在车载显示领域,然而由于液晶显示技术受制于环境温度的影响,限制了车载显示产品的应用领域。制作液晶显示屏的液晶材料在环境温度过高时会变成液体,而温度过低时会冷却变成晶体,无论变成哪种状态,液晶材料都不再具有能受电场控制的光电效应,导致液晶显示屏不能正常工作,此外液晶显示的对比度、视角、响应速度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环境变化大的车载显示而言,液晶不是好的显示方式。
同成熟的TFT-LCD相比,OLE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是主动发光的显示器,具有高对比度、宽视角(达170°)、快速响应(~1μs)、高发光效率、低操作电压(3~10V)、超轻薄(厚度小于2mm)等优势。利用OLED技术制作的车载显示器,可具有更轻薄迷人的外观、更优异的彩色显示画质、更宽广的观看范围和更大的设计灵活性,更重要的是OLED环境适应性要远远优越于液晶显示,可耐受的温度区间达到-40~85℃温度范围。并且OLED不含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OLED显示应用在车载领域具有极大的优势。
OLED显示屏给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他们不需要和过去一样在汽车上穿孔布线,就可以迅速安装汽车仪表盘照明系统,并且OLED技术能够给高端豪华汽车带来完美感觉,对于豪华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来说,这意味着重大的节省,同时会让消费者更满意。OLED的寿命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常规环境下40000~50000小时的寿命已经和TFT-LCD的寿命水平相当。车载显示OLED产品,工作温度范围都达到了-40~85℃,单色产品的寿命达到了55000小时(70nit)和50000小时(80nit),车载芯片的工作温度还在进一步提高中。
由于上述优点,在商业领域OLED显示屏可以适用于POS机和ATM机、复印机、游戏机等;在通讯领域则可适用于手机、移动网络终端等领域;在计算机领域则可大量应用在PDA、商用PC和家用PC、笔记本电脑上;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则可适用于音响设备、数码相机、便携式DVD;在工业应用领域则适用于仪器仪表等;在交通领域则用在GPS、飞机仪表上等。
柔性屏幕,指的是柔性OLED。柔性屏幕的成功量产不仅重大利好于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制造,也因其低功耗、可弯曲的特性对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柔性屏幕将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不断渗透而广泛应用。
柔性屏手机是指采用可弯曲、柔韧性佳屏幕的手机,因为形似芒卷,又被称为卷芒手机。
OLED很薄,可以装在塑料或金属箔片等柔性材料上。不用玻璃而改用塑料的话,会让显示屏更耐用、更轻。柔性OLED面板从顶部到底部呈凹型,弯曲半径可达700毫米。
OLED采用塑料基板,而非常见的玻璃基板,其借助薄膜封装技术,并在面板背面粘贴保护膜,让面板变得可弯曲,不易折断。柔性屏可以卷曲,但不能折叠,未来的产品应该可以折叠,外形会更多变。
显示屏由面板切割而来。可弯曲的显示屏又称为柔性屏,其被视作显示屏革命的初级阶段产物,最终目标是让移动和可穿戴电子设备改头换面。
OLED制备方案是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制备有机功能层和阴极层,这就需要昂贵的蒸镀设备,生产成本高且生产效率低。同时,受限于真空蒸镀设备的尺寸,难以实现大面积显示屏的制备。相比于真空热蒸镀,溶液法制备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并且适用于低温或室温条件下,特别是对于大尺寸OLED屏幕的制备。随着有机电子技术的快速迭代,可溶性的有机材料的液相加工技术也日益成熟,液相法特别是印刷工艺制备OLED被认为是解决现有OLED发展瓶颈的关键方法之一。
但是采用印刷工艺制备OLED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比如最上层金属电极溶液会对下层材料产生渗透和破坏,导致器件漏电而不能正常工作。上海幂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OLED显示的全印刷制备,特别是解决上层金属电极的液相法制备工艺。经过两年的潜心研发,开发了独有的醇系和有机系电子传输层墨水,打印或者印刷顶层电极时,可有效阻挡电极溶液的渗透,从而实现全印刷工艺制备。特别是,全印刷制程工艺,无需蒸镀仪器或者定制掩膜版即可实现特定图案发光。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解码设备,其包括处理器100。除此之外,该解码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图中未示)。
处理器100控制解码设备的操作,处理器10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10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序列的处理能力。处理器10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序列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体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处理器100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及可能的组合所提供的解码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提供的解码设备,通过于第一比特流中提取若干个较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并基于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然和再进行组合预期对标比特位和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得到第二比特流。可以避免解码过程中整体处理一个比特流,进而有利于降低解码设计的复杂度,逻辑运算少,逻辑电路简单,对应地,可以降低支持解码的硬件成本,提高解码正确率。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器200,存储器200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及可能的组合所提供的解码方法。存储器20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闪存(Flash Memory)、硬盘、光盘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于第一比特流中提取若干个较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并基于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然和再进行组合预期对标比特位和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得到第二比特流。可以避免解码过程中整体处理一个比特流,进而有利于降低解码设计的复杂度,逻辑运算少,逻辑电路简单,对应地,可以降低支持解码的硬件成本,提高解码正确率。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解码设备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路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体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体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体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体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体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路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和初始对标比特数;
赋值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数至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位;
基于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
基于所述预期对标比特位、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得到第二比特流;
其中,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包括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和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数包括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和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所述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和初始对标比特数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数为所述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所述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五比特数为所述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
确定所述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与所述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之间的比特流为所述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
确定所述第一比特流中的第六比特数、第七比特数、第八比特数以及第九比特数为所述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
或者,所述确定第一比特流中的初始对标比特流和初始对标比特数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比特流中的第一比特数、第二比特数、第三比特数以及第四比特数为所述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
确定所述第一比特流中的第六比特数、第七比特数、第八比特数以及第九比特数为所述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
确定所述第一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数为所述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
确定所述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与所述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之间的比特数为所述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的步骤,包括:
赋值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高位比特数至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低比特位;
赋值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次高位比特数至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次低比特位;
根据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低位比特数与次低位比特数的比较结果,并赋值经过逻辑运算后的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中的所述次低位比特数至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低位比特数与次低位比特数的比较结果,并赋值经过逻辑运算后的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中的所述次低位比特数至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中最低位比特数与次低位比特数是否相同,得到所述比较结果;
若所述比较结果为相同,则赋值取反后的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中的所述次低位比特数至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
若所述比较结果为不同,则赋值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中的所述次低位比特数至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中的最高比特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期对标比特位包括第一预期对标比特位和第二预期对标比特位;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包括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和第二预期对标比特流;所述基于所述预期对标比特位、所述预期对标比特流,得到第二比特流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预期对标比特位为所述第二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位;
确定所述第二预期对标比特位为所述第二比特流中的第四比特位;
在所述第二比特流中的第零比特位与第四比特位之间,插入所述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
在所述第二比特流中的第五比特位、第六比特位以及第七比特位上,对应插入所述第二预期对标比特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所述第一预期对标比特流;
根据所述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流,生成所述第二预期对标比特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值所述初始对标比特数至对应的预期对标比特位的步骤,包括:
赋值所述第一初始对标比特数至所述第一预期对标比特位;
赋值所述第二初始对标比特数至所述第二预期对标比特位。
7.一种解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解码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解码方法。
CN202110193607.6A 2021-02-20 2021-02-20 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953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3607.6A CN112953681B (zh) 2021-02-20 2021-02-20 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3607.6A CN112953681B (zh) 2021-02-20 2021-02-20 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3681A CN112953681A (zh) 2021-06-11
CN112953681B true CN112953681B (zh) 2022-03-29

Family

ID=7624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3607.6A Active CN112953681B (zh) 2021-02-20 2021-02-20 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368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6352B2 (en) * 2001-04-02 2007-04-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TSC digital television system
CN1972168B (zh) * 2005-11-25 2010-04-28 杭州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 可编程变长比特流处理器
CN103843275B (zh) * 2013-11-25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比特流的处理设备、处理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8777606B (zh) * 2018-05-30 2021-07-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解码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3681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7672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装置
TWI360096B (en) Flat-panel display with hybrid imaging technology
EP3671413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driving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29673B (zh) 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040075628A1 (en) Double-side display device
CN112365848A (zh) 像素电路及显示面板
WO201706458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12837651A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366290A (zh) 备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2449537A (zh) 显示装置
TW200428100A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040263064A1 (en) Integrated double-sid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WO2022083278A1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798316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输入输出装置及数据处理装置
CN106501998A (zh) 背光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87849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62876B (zh) 双屏供电电路、双屏供电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953682B (zh) 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79851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953681B (zh) 解码方法、解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18838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035947A (en) Source driver and electronic system utilizing the same
KR100541830B1 (ko) 제한된 전력 소비 하에서 최적 휘도를 자동으로 조절하는디스플레이 소자의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US2007005787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1329663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