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7576B - 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37576B CN112937576B CN202011182471.0A CN202011182471A CN112937576B CN 112937576 B CN112937576 B CN 112937576B CN 202011182471 A CN202011182471 A CN 202011182471A CN 112937576 B CN112937576 B CN 1129375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driver
- state
- speed
- corre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9901 Anxiety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9216 Nervous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06 anxie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19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1 e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96 emo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6676 system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4—Adaptive cruise control
- B60W30/143—Speed control
- B60W30/146—Speed limi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1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braking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2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steering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02—Control of vehicle driving stabilit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40/00—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 B60W40/08—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related to drivers or passeng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考虑不同的车辆速度子区间下,不同驾驶员对于复杂多变行驶路况下的路况感知度、车辆操纵感知度以及危险感知度的差异,由此进行耦合计算,以确定当前路况下的驾驶员紧张度状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车辆行驶速度、车辆系统状态变化和驾驶员紧张度波动之间的耦合度计算与关联性研究分析,进而根据系统参数关联性指数的计算结果,设计得到综合考虑行驶路况、车辆状态以及驾驶员性别和状态的驾驶员预警和主动控制策略;本发明将驾驶员状态进行量化,明确了系统控制对象,提升了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的工作效率,为驾驶员提供了卓越的驾驶体验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辅助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车辆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已经逐渐成为由不同子系统和子模块所组成的集成设备。不同的子系统对应于车辆的不同部件,同时也决定了车辆的一部分系统性能。而在复杂恶劣环境下,车辆不同状态参数会存在相应的动态波动过程。各个子系统进行大量的数据传递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根据大数据信息进行车辆主动控制系统的介入参考和执行决断,成为车辆高级辅助驾驶和智能车辆主动安全控制过程中的关键性的问题。
同时,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路况和速度的实时变化不仅可以影响车辆状态的动态变化,而且也会对驾驶员的情绪和紧张感产生相应的影响。而在应对环境变化所对应的车辆操纵过程中,驾驶员紧张度的变化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误操作概率的高低变化。因此,驾驶员的紧张度以及与紧张感相关的状态参数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所进行的车辆稳定性研究过程,通常只集中于单一或多种性能指标的分离优化控制,而忽略了不同参数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和耦合度,进而造成控制系统的冗余控制过程。同时,传统的研究内容更加注重基于多种车辆底盘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却忽略了随路况变化的驾驶员自身情绪感波动对车辆的安全稳定性状态所产生的影响。这也使“如何在正确考虑驾驶员操纵特性对应紧张度的前提下车辆状态关联性的分析过程”成为系统实际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而在车辆主动控制策略的设计过程中,如果考虑系统参数关联性和行驶过程驾驶员紧张度,那么在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前提下,策略的应用过程将更具有针对性,主动控制系统的介入也更加合理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能够量化驾驶员的紧张度,并将其纳入到参数分析和控制系统过程中,从而实现考虑驾驶员状态的车辆参数性能分析与主动安全控制策略的设计。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车辆行驶速度区间的划分;
1.1、车辆的车速变化范围设定为:
车辆起步区间A | [0km/h,20km/h) |
车辆操纵行驶区间B | [20km/h,120km/h] |
车辆行驶极限非线性区间C | (120km/h,150km/h] |
1.2、将1.1中的车辆起步区间A和行驶极限非线性区间C各自设定为1个子区间,同时将车辆操纵行驶区间B划分成p个子区间;
p=int(ps)+1
其中,int()为向上取整运算,ps为理论计算得到的子区间,式中,v为车辆的行驶速度,其对应第k个速度区间,k=1,2,…,p;n为车辆状态变量个数,Λi|k为在第k个速度区间内,车辆第i个状态变量所对应的耦合度权重因子;最终,车速的变化范围[0km/h,150km/h]被划分成p+2个子区间;
1.3、在第k个速度区间下,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计算方程为:
式中,q为道路不平度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值,αl、βl和γl分别为第l个速度区间下驾驶员的驾驶体验系数、操纵灵敏度和危险感知系数;
在速度v对应的第k个速度区内,驾驶员驾驶体验系数αk、操纵灵敏度βk和危险感知系数γk的计算方程分别为:
αk=Dsωα|k+εd,k=1,2,…,p
式中,εd为外部扰动影响下的补偿系数,Fe为驾驶员施加于车辆转向盘的需求力,vkmax和vkmin为第k个速度区间范围内的最高车速和最低车速,Fekmax和Fekmin分别为速度区间k中转动方向盘需求的最大力和最小力,ωα|k为驾驶体验系数αk对应的权重因子、ωβ|k为操纵灵敏度βk对应的权重因子,ωγ|k为危险感知系数γk对应的权重因子,xij为车辆第i个状态变量中第j次采样得到的数据,xi为车辆第i个状态变量,而Ds表示性别因子,通过查找表1获取:
表1不同道路条件下的性别因子Ds
而转向系统实际的需求力Fe、转向系统中输出的电机助力电流im以及车辆行驶速度v相对应的电机助力系数Ka对应的计算方程分别为:
式中,Fd为转向系统的粘滞阻力,Fz为方向盘转动过程中克服死区范围所施加的力,Km为转向系统中的电机输出力系数;
权重因子ωα|k、ωβ|k和ωγ|k的计算方式分别为:
1.4、所选择的n种车辆状态变量矩阵为X=[x1,x2,…,xn]T,每种状态变量采样m次;其中,在第k个速度区间中每种车辆状态xi(i=1,2,…,n)及其极值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P(xij|k),P(max xi|k),P(min xi|k),i=1,2,…,n;j=1,2,…,m
式中,xi|k为第k个速度区间下车辆的第i种状态元素,xij|k为第k个速度区间下车辆第i个状态元素中第j次采样得到的数据;
而相对概率(即B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值为P(A|B);因此,在第k个速度区间下,车辆第i个状态元素xi|k对应的耦合度权重因子Λi|k的计算方程为:
步骤二、系统参数关联性的计算,具体包括:
式中,ζ为关联性感应系数;
在车速v对应的第k个速度区间下,v与驾驶员紧张度Ξk之间的关联性序列车速v与车辆状态序列X中第i个状态变量xi之间的关联性序列以及驾驶员紧张度Ξk与车辆状态序列X中第i个状态变量xi之间的关联性序列的计算方程分别为:
其中,Ξkmin和Ξkmax分别为第k个速度区间内驾驶员紧张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步骤三、根据关联性指数矩阵Ψ=[Ψ1,Ψ2,Ψ3,Ψ4,Ψ5]T的计算结果,得到车辆行驶速度v、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和车辆状态变量X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关系,进而设定驾驶员操纵预警策略和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系统介入的控制策略。
进一步地,Ψ1的计算结果表征不同车辆状态xi(i=1,2……,n)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85,那么这几种车辆状态参数都对应同一种执行机构,该机构处于待机模式;一旦状态变量进入中风险或者高风险区域,立即激活执行机构对应的控制器进行主动控制,降低车辆的失稳风险。
进一步地,Ψ2的计算结果表征车辆行驶速度v和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80,那么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与车辆行驶速度v密切相关;由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整车控制器将把紧张度函数Ξk的值通过仪表呈现给驾驶员,并主动限制油门开度保持在75%~77%。
进一步地,Ψ3的计算结果表征车辆行驶速度v和车辆状态矩阵X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90,那么则表明车辆状态矩阵X与车辆的行驶速度v 密切相关;由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自动巡航控制系统将限制车辆的行驶安全车速在安全阈值车速vs的范围内,以保证车辆远离失稳区域。
进一步地,Ψ4的计算结果表征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和车辆状态矩阵X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90,那么表明车辆状态矩阵X与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密切相关,驾驶员紧张程度将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稳定性状态;由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整车控制器将把紧张度函数Ξk的值通过仪表呈现给驾驶员,并主动限制油门的开度保持在70%~72%,同时制动系统处于激活状态,在关联性大于0.95的时候通过主动控制系统切入,参与车辆系统的干预控制,以保证车辆的行驶过程时刻原远离非线性失稳区域。
进一步地,Ψ5的计算结果表征车辆行驶速度v、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和车辆状态矩阵X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85,那么表明这三者之间密切相关;由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自动巡航控制系统将限制车辆的行驶安全车速在100km/h以内,车辆的油门开度限制在65%~67%,此时的制动防抱死系统同步激活,随时参与主动控制过程,同时,在80-100km/h的速度区间内,车辆转向系统控制器将减小电机助力电流im,进一步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转向灵敏度,从而防止车辆失稳现象的发生。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驾驶员性别和状态差异,以及随车辆参数和驾驶员状态变化的行驶速度区间的动态划分,并以此来对车辆的状态参数进行耦合度计算和关联性分析,从而实现车辆状态的关联性分析,继而提出了基于关联性指数的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策略,明确了主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优化了干预控制过程中的指令生成与发送速度,提高了控制指令的传输速率与实际系统的控制效率,也为驾驶员带来了更加优越的驾驶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辆行驶速度动态分割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驾驶员紧张度函数计算示意图。
图3本发明车辆状态参数关联性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首先,确定n×m维系统状态矩阵X,初步将车辆车速变化范围划分为车辆起步区间A、车辆操纵行驶区间B和车辆行驶极限非线性区间C三个速度区间范围。进而根据车辆行驶速度v、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和系统状态变量X所对应的耦合度权重因子Λi为对车辆行驶车速变化范围进行划分,并得到(p+2) 个车速子区间。
其次,根据纵向车速v和垂向激励扰动r,定义性别因子Ds。对不同车速区间下的权重因子ωα|k、ωβ|k和ωγ|k进行计算,由此得到第k(k=1,2,…,p+2)个速度区间下的驾驶员的驾驶体验系数αk、操纵灵敏度βk和危险感知系数γk,从而可以计算出车辆行驶过程中,第k个速度区间下的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
由此,以分别对车速v与驾驶员紧张度Ξk的关联性序列车速v与车辆状态序列X中第i个状态变量xi之间的关联性序列和驾驶员紧张度Ξk与车辆状态序列X中第i个状态变量xi之间的关联性序列进行计算,并由此计算得到和这三个关联性序列之间的耦合系数M。
最后,建立关联性序列并将其映射到高维希尔伯特特征空间H中进行计算,得到系统参数关联性指数矩阵Ψ=[Ψ1,Ψ2,Ψ3,Ψ4, Ψ5]T。根据关联性指数矩阵Ψ的计算结果,即Ψi(i=1,2,3,4,5)的大小,得到车辆行驶速度v、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和系统状态变量X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关系,并由此进一步设计得到驾驶员操纵预警策略和系统主动安全控制系统介入的控制策略设计。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车辆行驶速度区间的划分,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1选取n个车辆状态变量,每个状态变量的数据维度为m(即采样次数),组成一个n×m维的系统状态矩阵X如下所示为:
X=[x1 x2 … xn]T
1.2车辆行驶的车速变化范围一般不超过[0km/h,150km/h]这个范围,其中,[0km/h,20km/h]的区间范围设置为车辆起步区间A,[20km/h,120km/h]的区间范围设置为车辆操纵行驶区间B,而[120km/h,150km/h]的区间范围设置为车辆行驶极限非线性区间C。
1.3基于步骤一中1.2所描述的速度区间范围为[20km/h,120km/h]的车辆操纵行驶区间B,需要进一步进行划分成ps个子区间。而子区间个数ps的计算方式如下所示为:
式中,v为车辆的行驶速度,Ξ为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Λi为不同系统状态变量所对应的耦合度权重因子。
1.4由于区间个数必须为整数,因此对步骤一中1.3所描述的子区间个数 ps进行向上取整运算,则可以得到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子区间划分段数p为:
p=int(ps)+1
1.5将步骤一中1.2所描述的车辆操纵行驶区间B按照步骤一中1.4所描述的子区间数p进行均匀分割,最终车速变化范围[0km/h,150km/h]被划分为 (p+2)个子区间。
步骤二、驾驶员紧张度函数的计算,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2.1根据当前车辆的行驶速度v,可以按照步骤一中1.5所描述的区间划分方式,确定其对应的速度区间为第k个速度区间,k=1,2,…,p。
2.2对于同一种路况条件,不同性别的驾驶员对于路况的感知和操纵方式与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定义性别因子Ds来表征驾驶员在同一种道路工况下对于环境和车辆系统的观感和执行能力。在实际的行驶环境中,车辆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受到纵向车速v和垂向激励扰动r的影响。激励扰动r主要对应于B、C、D、E、F和G级不同的标准等级道路。
由此,确定不同驾驶员对应的性别因子Ds具体如下表1所示为:
表1不同道路条件下的性别因子Ds
2.3对于在不同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而言,驾驶员根据对车辆的操纵感会感知到差异化的驾驶路感。在通常的操纵工况情况下,随着车速的逐渐升高,驾驶员对于路感的真实感知程度趋近于更加模糊。因此,在步骤二中2.1所描述的第k个速度区间中,驾驶员的驾驶体验系数定义为αk,基于步骤二中2.2所描述的性别因子Ds,其计算方程如下所示为:
式中,ωα|k为第k个速度区间中驾驶体验系数αk所对应的权重因子,εd为外部扰动影响下的补偿系数。
2.4随着车速的提升,车辆助力转向系统可以等效为一个阻尼结构。随着如步骤二中2.1所描述的车辆行驶速度v的提升,对于驾驶员的操纵需求力Fe也进一步提升,因此针对方向盘的操纵感也随之而沉缓。此时,驾驶员施加于转向系统的需求力对应为Fe,而转向系统中输出的电机助力电流对应为im,其计算方程分别如下所示为:
式中,Fd为转向系统的粘滞阻力,Fz为方向盘转动过程中克服死区范围所施加的力,Km和Ka分别为转向系统中的电机输出力系数和电机助力系数。
而与车辆行驶速度v相对应的电机助力系数Ka,则需要通过如下的拟合方程进行计算:
Ka=14.38e-0.0376v+0.0695+0.8926
此时,车辆的操纵灵敏度逐渐降低,为了进一步表征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车辆操纵特性。由此,在步骤二中2.1所描述的第k个速度区间中,驾驶员的操纵灵敏度定义为βk,其计算方程如下所示为:
式中,ωβ|k为第k个速度区间中操纵灵敏度βk所对应的权重因子,vkmax和 vkmin为第k个速度区间范围内的最高车速和最低车速,Fekmax和Fekmin分别为第 k个速度区间内最高车速和最低车速对应方向盘转动需求的最大力和最小力。
2.5在不同的行驶车速下,驾驶员对于当前车辆行驶状态的失稳趋势和倾向,即失稳感知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步骤二中2.1所描述的行驶速度 v所对应的第k个速度区间中,危险感知系数定义为γk,基于步骤一中2.1所建立的系统状态矩阵X以及步骤二中2.2所描述的性别因子Ds,其计算方程如下所示为:
式中,ωγ|k为第k个速度区间中危险感知系数γk所对应的权重因子。
2.6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路况信息和驾驶员对车辆系统的操纵程度,都会影响驾驶员的紧张度。而紧张度函数Ξ与步骤二中2.3所描述的驾驶体验系数αk、步骤二中2.4所描述的操纵灵敏度βk和步骤二中2.5所描述的危险感知系数γk之间存在耦合关系,由此可得,在步骤二中2.1所描述的第k个速度区间下,步骤一中2.3所描述的紧张度函数Ξk,其计算方程如下所示为:
式中,q为道路不平度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值。
步骤三、在不同的车速和路况条件下,系统状态和参数变量所对应的权重因子计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3.1步骤二中2.3所描述的驾驶体验系数αk所对应的权重因子ωα|k,其计算方程如下所示为:
3.2步骤二中2.4所描述的操纵灵敏度βk所对应的权重因子ωβ|k,其计算方程如下所示为:
3.3步骤二中2.5所描述的危险感知系数γk所对应的权重因子ωγ|k,其计算方程如下所示为:
3.4根据步骤一中1.1所选择的n种系统状态变量矩阵为X=[x1,x2,…, xn]T,每种变量采样m次。其中,每种车辆状态及其极值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P(xij|k),P(max xi|k),P(min xi|k),i=1,2,…,n;j=1,2,…,m
式中,xi|k为第k个速度区间下车辆的第i种状态元素,xij|k为第k个速度区间下车辆第i个状态元素中第j次采样得到的数据。
而相对概率(即B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值为P(A|B)。因此,在第k个速度区间下,车辆第i个状态元素xi|k对应的耦合度权重因子Λi|k的计算方程为:
式中,vkmax和vkmin为速度区间k中的最高车速和最低车速。
步骤四、系统参数关联性的计算,如图3所示;
4.1存在变量Y和Z,,那么变量Y和变量Z之间的关联性序列定义为 REY|Z,那么关联性序列REY|Z存在如下定律:
REY|Z=REZ|Y
其中,Ξkmin和Ξkmax分别为第k个速度区间内驾驶员紧张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4.5基于步骤三中3.4所描述的耦合度权重因子Λi|k,可以计算步骤四中4.2 所描述的关联性序列步骤四中4.3所描述的关联性序列和步骤四中 4.4所描述的关联性序列这三个关联性序列之间的耦合系数为M,其对应的计算方程如下所示为:
式中,ζ为关联性感应系数。
根据M值的大小,得到具体结果对应的耦合关系如下表2所示为:
表2耦合系数M范围
4.6定义H为Hilbert特征空间,根据步骤四中4.2所描述的关联性序列步骤四中4.3所描述的关联性序列和步骤四中4.4所描述的关联性序列建立关联性序列矩阵基于从步骤四中4.5 计算得到的耦合系数M值,通过核函数进行映射,从而将关联性序列矩阵RE转换到高维空间H中。
此时,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系统参数关联性指数矩阵Ψ=[Ψ1,Ψ2,Ψ3,Ψ4, Ψ5]T,其对应的计算方程如下所示为:
4.7根据步骤4.6所描述的系统参数关联性指数矩阵Ψ的计算结果,可以作为驾驶员预警和主动控制系统的介入参考和依据,从而设计得到对应的系统预警和主动控制策略,具体如下所示为:
a)步骤4.6所描述的关联性指数矩阵Ψ中Ψ1的计算结果表征步骤一中 1.1所描述的不同车辆状态xi(i=1,2……,n)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 0.85,那么这几种系统状态参数都对应同一种执行机构,该机构处于待机模式。一旦状态变量出现进入中风险或者高风险区域,立即激活执行机构对应的控制器进行主动控制,即可降低车辆的失稳风险。
b)步骤4.6所描述的关联性指数矩阵Ψ中Ψ2的计算结果表征步骤二中 2.1所描述的车辆行驶速度v和步骤二中2.6所描述的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80,那么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与车辆行驶速度 v密切相关。那么,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整车控制器将把紧张度函数Ξk的值通过仪表呈现给驾驶员,并主动限制油门开度保持在75%左右,最高不得超过77%。
c)步骤4.6所描述的关联性指数矩阵Ψ中Ψ3的计算结果表征骤二中2.1 所描述的车辆行驶速度v和步骤一中1.1所描述的系统状态矩阵X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90,那么则表明系统状态矩阵X与车辆的行驶速度v密切相关。那么,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车辆自动巡航控制系统将限制车辆的行驶安全车速在安全的阈值车速vs的范围内,以保证车辆远离失稳区域。
d)步骤4.6所描述的关联性指数矩阵Ψ中Ψ4的计算结果表征步骤二中 2.6所描述的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和步骤一中1.1所描述的系统状态矩阵X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90,那么则表明系统状态矩阵X与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密切相关,驾驶员紧张程度将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稳定性状态。那么,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整车控制器将把紧张度函数Ξk的值通过仪表呈现给驾驶员,并主动限制油门的开度保持在70%左右,最高不得超过72%,同时制动系统处于激活状态,在关联性大于0.95的时候通过主动控制系统切入,参与车辆系统的干预控制,以保证车辆的行驶过程时刻原远离非线性失稳区域。
e)步骤4.6所描述的关联性指数矩阵Ψ中Ψ5的计算结果表征骤二中2.1 所描述的车辆行驶速度v、步骤二中2.6所描述的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和步骤一中1.1所描述的系统状态矩阵X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85,那么则表明这三者之间密切相关。那么,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车辆自动巡航控制系统将限制车辆的行驶安全车速在100km/h以内,系统的油门开度限制在65%左右,最高不得超过67%,此时的制动防抱死系统同步激活,随时参与主动控制过程,同时,在80-100km/h的速度区间内,车辆转向系统控制器将减小相应步骤二中(4)所描述的助力电流im,进一步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转向灵敏度,从而防止车辆失稳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车辆行驶速度区间的划分;
1.1、车辆的车速变化范围设定为:
1.2、将1.1中的车辆起步区间A和行驶极限非线性区间C各自设定为1个子区间,同时将车辆操纵行驶区间B划分成p个子区间;
p=int(ps)+1
其中,int( )为向上取整运算,ps为理论计算得到的子区间,式中,v为车辆的行驶速度,其对应第k个速度区间,k=1,2,…,p;n为车辆状态变量个数,Λi|k为在第k个速度区间内,车辆第i个状态变量所对应的耦合度权重因子;最终,车速的变化范围[0km/h,150km/h]被划分成p+2个子区间;
1.3、在第k个速度区间下,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计算方程为:
式中,q为道路不平度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值,αl、βl和γl分别为第l个速度区间下驾驶员的驾驶体验系数、操纵灵敏度和危险感知系数;
在速度v对应的第k个速度区内,驾驶员驾驶体验系数αk、操纵灵敏度βk和危险感知系数γk的计算方程分别为:
αk=Dsωα|k+εd,k=1,2,…,p
式中,εd为外部扰动影响下的补偿系数,Fe为驾驶员施加于车辆转向盘的需求力,vkmax和vkmin为第k个速度区间范围内的最高车速和最低车速,Fekmax和Fekmin分别为速度区间k中转动方向盘需求的最大力和最小力,ωα|k为驾驶体验系数αk对应的权重因子、ωβ|k为操纵灵敏度βk对应的权重因子,ωγ|k为危险感知系数γk对应的权重因子,xij为车辆第i个状态变量中第j次采样得到的数据,xi为车辆第i个状态变量,而Ds表示性别因子,通过查找表1获取:
表1不同道路条件下的性别因子Ds
而转向系统实际的需求力Fe、转向系统中输出的电机助力电流im以及车辆行驶速度v相对应的电机助力系数Ka对应的计算方程分别为:
式中,Fd为转向系统的粘滞阻力,Fz为方向盘转动过程中克服死区范围所施加的力,Km为转向系统中的电机输出力系数;
权重因子ωα|k、ωβ|k和ωγ|k的计算方式分别为:
1.4、所选择的n种车辆状态变量矩阵为X=[x1,x2,…,xn]T,每种状态变量采样m次;其中,在第k个速度区间中每种车辆状态xi(i=1,2,…,n)及其极值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P(xij|k),P(maxxi|k),P(minxi|k),i=1,2,…,n;j=1,2,…,m
式中,xi|k为第k个速度区间下车辆的第i种状态元素,xij|k为第k个速度区间下车辆第i个状态元素中第j次采样得到的数据;
而相对概率(即B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值为P(A|B);因此,在第k个速度区间下,车辆第i个状态元素xi|k对应的耦合度权重因子Λi|k的计算方程为:
步骤二、系统参数关联性的计算,具体包括:
式中,ζ为关联性感应系数;
在车速v对应的第k个速度区间下,v与驾驶员紧张度Ξk之间的关联性序列车速v与车辆状态变量矩阵X中第i个状态变量xi之间的关联性序列以及驾驶员紧张度Ξk与车辆状态变量矩阵X中第i个状态变量xi之间的关联性序列的计算方程分别为:
其中,Ξkmin和Ξkmax分别为第k个速度区间内驾驶员紧张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步骤三、根据关联性指数矩阵Ψ=[Ψ1,Ψ2,Ψ3,Ψ4,Ψ5]T的计算结果,得到车辆行驶速度v、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和车辆状态变量矩阵X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关系,进而设定驾驶员操纵预警策略和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系统介入的控制策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Ψ1的计算结果表征不同车辆状态xi(i=1,2……,n)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85,那么这几种车辆状态参数都对应同一种执行机构,该机构处于待机模式;一旦状态变量进入中风险或者高风险区域,立即激活执行机构对应的控制器进行主动控制,降低车辆的失稳风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Ψ2的计算结果表征车辆行驶速度v和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80,那么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与车辆行驶速度v密切相关;由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整车控制器将把紧张度函数Ξk的值通过仪表呈现给驾驶员,并主动限制油门开度保持在75%~7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Ψ3的计算结果表征车辆行驶速度v和车辆状态变量矩阵X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90,那么则表明车辆状态变量矩阵X与车辆的行驶速度v密切相关;由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自动巡航控制系统将限制车辆的行驶安全车速在安全阈值车速vs的范围内,以保证车辆远离失稳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Ψ4的计算结果表征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和车辆状态变量矩阵X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90,那么表明车辆状态变量矩阵X与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密切相关,驾驶员紧张程度将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稳定性状态;由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整车控制器将把紧张度函数Ξk的值通过仪表呈现给驾驶员,并主动限制油门的开度保持在70%~72%,同时制动系统处于激活状态,在关联性大于0.95的时候通过主动控制系统切入,参与车辆系统的干预控制,以保证车辆的行驶过程时刻远离非线性失稳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Ψ5的计算结果表征车辆行驶速度v、驾驶员紧张度函数Ξk和车辆状态变量矩阵X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大于0.85,那么表明这三者之间密切相关;由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自动巡航控制系统将限制车辆的行驶安全车速在100km/h以内,车辆的油门开度限制在65%~67%,此时的制动防抱死系统同步激活,随时参与主动控制过程,同时,在80-100km/h的速度区间内,车辆转向系统控制器将减小电机助力电流im,进一步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转向灵敏度,从而防止车辆失稳现象的发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82471.0A CN112937576B (zh) | 2020-10-29 | 2020-10-29 | 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82471.0A CN112937576B (zh) | 2020-10-29 | 2020-10-29 | 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37576A CN112937576A (zh) | 2021-06-11 |
CN112937576B true CN112937576B (zh) | 2022-05-20 |
Family
ID=76234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182471.0A Active CN112937576B (zh) | 2020-10-29 | 2020-10-29 | 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37576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43144A (zh) * | 2015-04-28 | 2016-11-23 | 上海日野发动机有限公司 | 车辆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及车辆 |
CN110696834A (zh) * | 2019-11-20 | 2020-01-17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驾驶员状态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和控制器 |
CN110871809A (zh) * | 2014-06-23 | 2020-03-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控制机动车辆中的车辆系统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02471B2 (en) * | 2015-09-30 | 2018-06-19 | Ants Technology (Hk) Limi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nomous vehicle navigation |
-
2020
- 2020-10-29 CN CN202011182471.0A patent/CN1129375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1809A (zh) * | 2014-06-23 | 2020-03-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控制机动车辆中的车辆系统的方法 |
CN106143144A (zh) * | 2015-04-28 | 2016-11-23 | 上海日野发动机有限公司 | 车辆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及车辆 |
CN110696834A (zh) * | 2019-11-20 | 2020-01-17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驾驶员状态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和控制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车辆操稳性与舒适性统一建模研究;任宏斌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50915;第35卷(第9期);第913-918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37576A (zh) | 2021-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40846B (zh) | 一种双模式切换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方法 | |
CN113076641B (zh) | 基于风险评估的智能车人机协同转向控制并行计算方法 | |
CN109484407A (zh) | 一种电动汽车辅助驾驶的自适应跟车方法 | |
WO2019053068A1 (de) | Adaptive abstandswahl zur effizienzoptimierung | |
CN107139923A (zh) | 一种acc决策方法及系统 | |
CN114144329B (zh) | 一种电机扭矩滤波控制方法、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 |
Cui et al. | Design optimization of vehicle EHPS system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 |
CN107585207B (zh) | 一种车辆线控四轮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452781A (zh) | 一种改善加速舒适性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强鲁棒自适应驱动防滑控制方法 | |
Hongbo et al. | Lane‐keeping control based on an improved artificial potential method and coordination of steering/braking systems | |
CN113625714B (zh) | 一种基于并行求解的自动驾驶运动规划方法 | |
CN112937576B (zh) | 基于驾驶员状态与车辆状态关联性的车辆辅助控制方法 | |
CN114670828A (zh) | 一种采用复合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自适应巡航控制方法 | |
CN115285120A (zh) |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车辆跟随分层式控制系统及方法 | |
Li et al. | Velocity tracking control based on throttle-pedal-moving data mapping for the autonomous vehicle | |
Weir et al. | Review of control theory models for directional and speed control | |
CN116185012A (zh) |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自适应避障方法 | |
JPH0740202B2 (ja) | 適応制御方法 | |
CN112810602B (zh) | 基于聚类的智能线控底盘个性化稳定性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3561976A (zh) | 基于反馈优化的车辆节能预测自适应巡航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9878348B (zh) | 一种用于前后轴分布式驱动电动车的运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14312751A (zh) | 一种4wid/s电动汽车变角传动比控制方法 | |
CN114115063A (zh) | 车辆转向控制前馈标定方法和系统 | |
Luu et al. | Using the lqi2r control method on th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 for a platoon of vehicles | |
CN104181816B (zh) | 一种车辆安全性及平顺度的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