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2170A - 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32170A
CN112932170A CN202110153691.9A CN202110153691A CN112932170A CN 112932170 A CN112932170 A CN 112932170A CN 202110153691 A CN202110153691 A CN 202110153691A CN 112932170 A CN112932170 A CN 112932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bearing
bearing body
flexibl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536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nron Meiy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nron Mei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nron Meiy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nron Mei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536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321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32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217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4171 priority patent/WO202216673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085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of liquid type, e.g. filled with water or g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所述自适应承压方法包括:构建柔性承压体,使承压体包括活性部和惰性部,活性部的可膨出幅度大于惰性部的可膨出幅度。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承压体时,承压体发生形变;活性部的承压面和惰性部的承压面通过差异化的位置变化量承托施力物体。本申请包括具有表应力不同的活性部和惰性部的承压体,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承压体时,活性部和惰性部均发生形变,但活性部的承压面和惰性部的承压面的下陷位置不同,活性部承压面的表应力与惰性部承压面的表应力大小接近,施力物体与活性部承压面和与惰性部承压面接触的表面获得无差别的承托力。本申请能够节约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坐卧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适应承压方法、自适应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卧具或坐具,为使其较好地贴合人体曲线,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利用水袋来对人体进行承压。水袋利用橡胶或新一代高分子复合材料精制成袋体充水而成。水袋利用水“无孔不入”的特性,几乎能够百分之百地贴合人体曲线,从而实现承载体与人体接触受力均匀的设想。
现有用于卧具或坐具的水袋,其工作原理参见图1,在水袋1之外还需要制作一个与其构成连通器的容纳装置2,容纳装置2上设置开口3,容纳装置2用于进行承压调整。由于需要额外制作容纳装置,因此使得该类卧具或坐具的体积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节约体积、降低生产成本且能够使人体感受到舒适的自适应承压结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承压方法,其应用于承载体时能够使人体感受到舒适,并能够节约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自适应承压方法的工作原理而制作的自适应承压结构,以及利用上述自适应承压结构的卧具和坐具。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承压方法,包括:
构建柔性承压体,使所述承压体包括活性部和惰性部,所述活性部的可膨出幅度大于所述惰性部的可膨出幅度;
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所述承压体时,所述承压体发生形变;所述活性部的承压面和所述惰性部的承压面通过差异化的位置变化量承托所述施力物体。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构建所述承压体包括:
构建第一承压体,所述第一承压体被撑拉在一个敞口腔体的敞口侧上方部分或全部区域,所述第一承压体包括有表应力不同的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所述第一柔性区域的表应力大于所述第二柔性区域的表应力;
所述第一柔性区域构成所述惰性部,所述第二柔性区域构成所述活性部。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承压体还包括第二承压体;
所述第二承压体内封闭有流动介质,所述第二承压体封闭所述流动介质的容腔单一不分隔或者被分隔成多个分区,未分隔的腔体或每个所述分区均可被定义为一个承压区;
将第二承压体充盈在所述敞口腔体中;在至少一个承压区上方布置所述第一承压体,所述第一承压体可与所述第二承压体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
在设置有第一承压体的承压区内,第一承压体的所述第一柔性区域与其下方投影区域的第二承压体构成所述惰性部,所述第二柔性区域与其下方投影区域第二承压体构成所述活性部;
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所述承压体时,包括有惰性部和活性部的所述承压区的流动介质发生迁移;所述惰性部通过所述承压区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所述第一柔性区域的液压力和所述第一柔性区域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所述施力物体;所述活性部通过所述承压区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所述第二柔性区域的弹力和所述第二柔性区域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所述施力物体。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设置有第一承压体的承压区内,第一承压体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柔性区域,所述第一柔性区域呈条形;在所述第一承压体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一承压体在所述条形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构建所述第一承压体的方法包括:
利用两种不同表应力的带状物分别作为所述第一承压体中的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所述第一柔性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区域均被撑拉展平并相邻或间隔排列;
表应力大的带状物构成所述第一承压体的第一柔性区域,表应力小的带状物构成所述第一承压体的第二柔性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构建所述第一承压体的方法包括:
将第一承压平面进行撑拉,所述第一承压平面上有贯穿所述第一承压平面的通孔;
将第二承压平面进行撑拉,并使所述第二承压平面叠设在所述第一承压平面上;
所述第一承压平面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二承压平面接触的部分共同构成所述第一承压体的第二柔性区域,所述第一承压平面除通孔之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承压平面接触的部分共同构成所述第一承压体的第一柔性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承压结构,包括:
承压体,所述承压体包括活性部和惰性部,所述活性部的可膨出幅度大于所述惰性部的可膨出幅度;
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所述承压体时,所述承压体发生形变;所述活性部的承压面和所述惰性部的承压面通过差异化的位置变化量承托所述施力物体。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承压体包括:
承压本体,其配置有敞口腔体;
第一承压体,被撑拉在所述敞口腔体的敞口侧;所述第一承压体包括表应力不同的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所述第一柔性区域的表应力大于所述第二柔性区域的表应力;
所述第一柔性区域构成所述惰性部,所述第二柔性区域构成所述活性部。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承压体还包括:
第二承压体,其内封闭有流动介质并充盈在所述腔体中;所述第二承压体封闭所述流动介质的容腔单一不分隔或者被分隔成多个分区,未分隔的容腔或每个所述分区均可被定义为一个承压区;
在至少一个承压区上方布置有所述第一承压体;所述第一承压体可与所述第二承压体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
在设置有第一承压体承压区内,第一承压体的所述第一柔性区域与其下方投影区域的第二承压体构成所述惰性部,所述第二柔性区域与其下方投影区域的第二承压体构成所述活性部;
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承压体时,包括有惰性部和活性部的所述承压区的流动介质发生迁移;所述惰性部通过所述承压区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所述第一柔性区域的液压力和所述第一柔性区域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所述施力物体;所述活性部通过所述承压区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所述第二柔性区域的弹力和所述第二柔性区域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所述施力物体。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设置有第一承压体的承压区内,第一承压体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柔性区域,所述第一柔性区域呈条形;在所述第一承压体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一承压体在所述条形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承压体包括表应力不同的第一带状物和第二带状物;第一带状物的表应力大于第二带状物的表应力;
第一带状物和第二带状物均通过撑拉结构和/或套设的方式缠绕在所述腔体上;
第一带状物构成所述第一承压体的第一柔性区域,第二带状物构成所述第一承压体的第二柔性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撑拉结构包括一个承载杆;
所述承载杆设在所述腔体的其中一个侧边上并与所述承压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的一个侧边固定在所述承载杆上,另一个侧边固定在所述承压本体上;
或者所述撑拉结构包括成对承载杆,所述成对承载杆分设在所述腔体的两个侧边并与所述承压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撑拉在所述成对承载杆之间;
或者所述撑拉结构包括两根承载杆,两根所述承载杆分别固定在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的两个端部,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围设在所述腔体上且安装有承载杆的两个端部相距预定距离,通过调节两根承载杆的距离对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进行撑拉展平。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撑拉结构包括一个压杆单元;
所述压杆单元包括托座和压杆;所述托座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承压本体上;所述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在所述承压本体上围成封闭环状;
所述压杆位于所述封闭环状内并用于压紧所述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承压体包括:
第一承压平面,所述第一承压平面上布置有贯穿所述第一承压平面的通孔;
第二承压平面,叠设在所述第一承压平面上;
所述第一承压平面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二承压平面接触的部分共同构成所述第一承压体的第二柔性区域,所述第一承压平面除通孔之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承压平面接触的部分共同构成所述第一承压体的第一柔性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承压平面的通孔的形状为长圆形、圆形、椭圆形和/或多边形。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卧具,包括垫体,所述如上所述的承压结构构成所述垫体的部分或全部。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对于安装有第一承压体的承压体,所述第一承压体中的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在使用者身高的方向上间隔排布。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坐具,包括如上所述的承压结构。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中的自适应承压方法通过提供一个承压体,该承压体具有表应力不同的活性部和惰性部,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承压体时,活性部和惰性部均发生形变,但活性部的承压面和惰性部的承压面的下陷位置不同,活性部承压面的表应力与惰性部承压面的表应力大小接近,施力物体与活性部承压面和与惰性部承压面接触的表面获得无差别的承托力。因此本申请应用于承载体时能够使人体感受到舒适,能够节约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卧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承压体的构建方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第一承压体的构建方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第一承压体的构建方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第一承压体的构建方式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承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承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承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承压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承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承载杆的设置位置图;
图1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撑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撑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卧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使用者作用于承压结构时承压结构的变形状态图;
图16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承压体的构建方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承压方法,该自适应承压方法无需在水袋等承压体之外再额外设计与承压体构成连通器的容纳装置,而是对承压体的承压部分进行设计,使其自身就可实现自适应的承压调节。下面对自适应承压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自适应承压方法包括构建柔性承压体,使柔性承压体包括活性部和惰性部,活性部的可膨出幅度大于惰性部的可膨出幅度。本申请所述的可膨出幅度是指在最大额定负荷作用下,柔性承压体惰性部/活性部偏离初始位置的最大偏移量。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承压体时,承压体的活性部和惰性部均发生形变,活性部的膨出幅度大,惰性部的膨出幅度小,活性部的承压面和惰性部的承压面的下陷位置不同,最终活性部承压面的表应力与惰性部承压面的表应力大小接近,施力物体与活性部承压面和与惰性部承压面接触的表面获得无差别的承托力。由以上可知,柔性承压体通过活性部和惰性部差异化的位置变化量承托施力物体,以使施力物体获得无差别的承托效果。
在一种构建承压体的方法中,承压体为第一承压体100。第一承压体100被撑拉在一个敞口腔体的敞口侧上方部分或全部区域。第一承压体100包括有表应力不同的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第一柔性区域的表应力大于第二柔性区域的表应力。表应力大的第一柔性区域构成惰性部,表应力小的第二柔性区域构成活性部。
对于第一承压体100,其构建方式可有多种:
1、参见图2,利用两种不同表应力的带状物分别撑拉展平在一个敞口腔体上,两种不同表应力的带状物相邻排列,相同表应力的带状物间隔排列。表应力大的带状物构成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一柔性区域110,表应力小的带状物构成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二柔性区域120。
2、参见图3,利用多根相同表应力的带状物分别撑拉展平在一个敞口腔体上,带状物间隔排列。带状物构成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一柔性区域110,带状物之间的孔隙构成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二柔性区域120。
3、参见图4,将柔性布状物撑拉展平在一个敞口腔体上,在柔性布状物上设置多个具有预定形状,如长圆形、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的贯穿通孔。贯穿通孔的区域构成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二柔性区域120,贯穿通孔周边的柔性布构成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一柔性区域110。
4、参见图5,第一承压体100包括第一承压平面111和第二承压平面112。将第一承压平面111进行撑拉,第一承压平面111可为一块整体的柔性布料,其上开设有贯穿第一承压平面111的多个通孔。第一承压平面111也可为多个相同表应力的带状物相隔预定距离且被撑拉,图5中示出的带状物之间的间隙亦可认为成第一承压平面111上的方形通孔。第二承压平面112为另一块整体的柔性布料,其表应力可与第一承压平面111的表应力相同或者不同。第二承压平面112叠设在第一承压平面111上,第一承压平面111上的通孔与第二承压平面112接触的部分共同构成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二柔性区域120,第一承压平面111除通孔之外的部分与第二承压平面112接触的部分共同构成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一柔性区域110。
5、参见图16,示出了另一种第一承压体的构建方式,柔性布料作为第一承压体100被撑拉展平。柔性布料上开设有两个切口121,两个切口121之间的区域,即虚线内的柔性布料,由于切口的存在,其表应力小于虚线之外区域的表应力,在受到施力物体作用时其下陷程度大于虚线之外区域布料的下陷程度。在该实施方案中,两个切口121与两条虚线围成的区域构成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二柔性区域120,两个切口121与两条虚线之外的区域构成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一柔性区域110。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第一承压体100的构建方式只是示例性的,凡是能够构建出两种不同表应力区域的方式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另一种构建承压体的方法中,承压体包括第一承压体100和第二承压体200。其中,第一承压体100的构建方法详见上述各类构建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承压体200内封闭有流动介质。第二承压体200的结构分为两种:
1、第二承压体200封闭流动介质的容腔单一不分隔。
2、第二承压体200封闭流动介质的容腔被分隔成多个分区210,参见图6中第二承压体200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种结构形式中的未分隔的容腔或第二种结构形式中的每个分区210均被定义为一个承压区。
图7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承压体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第二承压体200充盈在一个敞口腔体中,第二承压体200的整个容腔为一个承压区。该承压区的上方布置第一承压体100,第一承压体100可与第二承压体200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
在承压区所在的区域内,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一柔性区域110与其下方投影区域的第二承压体200共同构成承压体的惰性部,第二柔性区域120与其下方投影区域的第二承压体200共同构成承压体的活性部。
由第一承压体100和第二承压体200共同构成的承压体的工作原理为: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时,第二承压体200内的流动介质发生迁移。惰性部通过第二承压体200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第一柔性区域110的液压力和第一柔性区域110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施力物体,活性部通过第二承压体200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第二柔性区域120的弹力和第二柔性区域120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施力物体。最终,惰性部中液压力与表应力的合力与活性部中弹性力和表应力的合力大小接近,因此,施力物体在与活性部和惰性部接触的表面获得无差别的承托力。
图8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承压体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第二承压体200充盈在一个敞口腔体中,每个分区被划定为一个承压区。在至少一个承压区上方布置第一承压体100,在每个设置第一承压体100的承压区内,第一承压体100可与第二承压体200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其中,每个分区内对应的第一承压体100的构建方法同上述方式1、方式2、方式3或方式4等,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至少一个承压区上方布置第一承压体100,意味着第二承压体200每个分区的上方均有可能设置第一承压体100,具体在哪一个分区或哪几个分区对应的上方位置设置第一承压体100,可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进行确定或调整。
在每个承压区中,位于该承压区内的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一柔性区域110与其下方投影区域的第二承压体200共同构成承压体的惰性部,第二柔性区域120与其下方投影区域的第二承压体200共同构成承压体的活性部。
在设置有第一承压体100的承压区内,其工作原理为: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承压体时,第二承压体200内的流动介质发生迁移。惰性部通过第二承压体200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第一柔性区域110的液压力和第一柔性区域110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施力物体,活性部通过第二承压体200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第二柔性区域120的弹力和第二柔性区域120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施力物体。最终,惰性部中液压力与表应力的合力与活性部中弹性力和表应力的合力大小接近,因此,施力物体在与活性部和惰性部接触的表面获得无差别的承托力。
对于设有多个承压区的承压体,并非每个承压区内均设有第一承压体100,可根据实际需要分配第一承压体100的对应承压区,参见图8。
图9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承压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在设置有第一承压体100的承压区内,第一承压体100的个数可为多个。每个第一承压体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柔性区域110,第一柔性区域110呈条形。一个承压区内,可根据其实际需求在不同的多个第一承压体100在条形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中的自适应承压方法,不需要在承压体之外设置连通器等容纳装置,而是通过提供一个承压体,该承压体具有表应力不同的活性部和惰性部,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承压体时,活性部和惰性部均发生形变,但活性部的承压面和惰性部的承压面的下陷位置不同,最终活性部承压面的表应力与惰性部承压面的表应力大小接近,施力物体与活性部承压面和与惰性部承压面接触的表面获得无差别的承托力。因此本申请应用于承载体时能够使人体感受到舒适,并能够节约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自适应承压方法的承压结构。
承压结构包括承压体,承压体包括活性部和惰性部,活性部的可膨出幅度大于惰性部的可膨出幅度。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承压体时,承压体发生形变。活性部的承压面和惰性部的承压面通过差异化的位置变化量承托施力物体。
参见图2~图5,承压体包括第一承压体100和承压本体300。承压本体300配置有敞口的腔体。第一承压体100被撑拉在腔体的敞口侧。第一承压体100包括表应力不同的第一柔性区域110和第二柔性区域120。第一柔性区域110的表应力大于第二柔性区域120的表应力。第一柔性区域110构成惰性部,第二柔性区域120构成活性部。
第一柔性区域110和第二柔性区域120的排布方式可参见图2~图5的排布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5中第一柔性区域110和第二柔性区域120的排布方式只是示例性的,凡是能够构建出两种不同表应力区域的排布方式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承压体100的状态通常为撑拉展平。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承压体100包括表应力不同的第一带状物和第二带状物,第一带状物的表应力大于第二带状物的表应力。第一带状物和第二带状物通过套设的方式缠绕在腔体上。第一带状物和第二带状物的排列方式可参照图2。第一带状物构成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一柔性区域110,第二带状物构成第一承压体100的第二柔性区域120。
在上述第一承压体100的构建方式中,柔性布状物的撑拉也可通过套设的方式缠绕在腔体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带状物和第二带状物还可通过撑拉结构实现撑拉展平。
图10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承压体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0,撑拉结构包括一个承载杆400。承载杆400设在腔体的其中一个侧边上并与承压本体300固定连接。第一带状物的一个侧边固定在承载杆400上,另一个侧边固定在承压本体300上。第二带状物的一个侧边固定在承载杆400上,另一个侧边固定在承压本体300上。
在另一种实现方案中,撑拉结构包括成对承载杆400,成对承载杆400分设在腔体的两个侧边并与承压本体300固定连接;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撑拉在成对承载杆400之间。
本申请中,承载杆400可设置在腔体的外侧,也可设置在腔体的内侧,参见图11,示出了承载杆400设置在腔体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0、图11中仅是为了说明第一带状物和第二带状物通过承载杆400实现撑拉的实现方式,并非用于限定第一带状物和第二带状物的位置关系。
图1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撑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撑拉结构包括两根承载杆400,两根承载杆400分别固定在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的两个端部,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围设在腔体上且安装有承载杆400的两个端部相距预定距离,通过调节两根承载杆400的距离对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进行撑拉展平。
图1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撑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3,撑拉结构包括一个压杆单元500。压杆单元500包括托座510和压杆520,托座510可拆卸连接在承压本体300上。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在承压本体300上围成封闭环状。压杆520位于封闭环状内并用于压紧第一带状物/第二带状物,以使第一带状物和第二带状物均为撑拉展平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撑拉结构只是示例性的,凡是能够将带状物或柔性布状物进行撑拉展平的结构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另一种承压体的实施方案中,承压体包括承压本体300、第一承压体100和第二承压体200。承压本体300和第一承压体100的结构详见图10~图13等示出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承压体200其内封闭有流动介质并充盈在承压本体300的敞口腔体中。可参见图7。第二承压体200封闭流动介质的容腔单一不分隔,参见图7。或者容腔被分隔成多个分区,参见图8。
未分隔的腔体或每个分区均可被定义为一个承压区。
一个承压区中,可设置第一承压体100,亦可不设置承压体。对于设置第一承压体100的承压区,第一承压体100设置在第二承压体200的上方,并与第二承压体200可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
包括有第一承压体100和第二承压体200的承压体的工作原理为: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承压体时,第二承压体200内的流动介质发生迁移。惰性部通过第二承压体200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第一柔性区域110的液压力和第一柔性区域110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施力物体,活性部通过第二承压体200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第二柔性区域120的弹力和第二柔性区域120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施力物体。最终,惰性部中液压力与表应力的合力与活性部中弹性力和表应力的合力大小接近,因此,施力物体在与活性部和惰性部接触的表面获得无差别的承托力。
对于第一承压区的布置位置及布置方式,可参照图8和图9,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卧具。卧具包括垫体,上述结构中的承压结构构成垫体的部分或全部。图1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卧具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承压结构构成垫体600的一部分。垫体600的框架可作为承压结构中的承压本体。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对于安装有第一承压体100的承压体,第一承压体100中的第一柔性区域110和第二柔性区域120在使用者身高的方向上间隔排布。
下面通过对使用者使用包括有承压结构的垫体时承压结构的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阐述。
图15为使用者作用于承压结构时承压结构的变形状态图。参见图15,以人体的腰臀区域为例进行说明:
情形一:1、3线段对应的部分为承压结构的惰性部。2、4线段对应的部分为承压结构的活性部。
2、4线段对应的部分表应力小,受压部位容易下陷,实现容纳肩部和臀部,2、4线段中未受压部位大幅度抬升,1、3线段对应的部分小幅度抬升,流动介质的液位差产生承托力承托颈部和腰部。
情形二:1、3线段对应的部分为承压结构的活性部。2、4线段对应的部分为承压结构的惰性部。
2、4线段对应的部分表应力大,对应部位受压,整体下陷;1、3线段对应的部分大幅度抬升,与颈部和腰部紧贴,使用者与承压结构接触的部位获得无差别的触感。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坐具。坐具包括如上所述的承压结构。坐具在使用时,其能够获得较舒适的体验,其工作原理详见承压结构的工作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承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柔性承压体,使所述承压体包括活性部和惰性部,所述活性部的可膨出幅度大于所述惰性部的可膨出幅度;
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所述承压体时,所述承压体发生形变;所述活性部的承压面和所述惰性部的承压面通过差异化的位置变化量承托所述施力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承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承压体包括:
构建第一承压体,所述第一承压体被撑拉在一个敞口腔体的敞口侧上方部分或全部区域,所述第一承压体包括有表应力不同的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所述第一柔性区域的表应力大于所述第二柔性区域的表应力;
所述第一柔性区域构成所述惰性部,所述第二柔性区域构成所述活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承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体还包括第二承压体;
所述第二承压体内封闭有流动介质,所述第二承压体封闭所述流动介质的容腔单一不分隔或者被分隔成多个分区,未分隔的腔体或每个所述分区均可被定义为一个承压区;
将第二承压体充盈在所述敞口腔体中;在至少一个承压区上方布置所述第一承压体,所述第一承压体可与所述第二承压体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
在设置有第一承压体的承压区内,第一承压体的所述第一柔性区域与其下方投影区域的第二承压体构成所述惰性部,所述第二柔性区域与其下方投影区域第二承压体构成所述活性部;
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所述承压体时,包括有惰性部和活性部的所述承压区的流动介质发生迁移;所述惰性部通过所述承压区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所述第一柔性区域的液压力和所述第一柔性区域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所述施力物体;所述活性部通过所述承压区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所述第二柔性区域的弹力和所述第二柔性区域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所述施力物体。
4.一种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压体,所述承压体包括活性部和惰性部,所述活性部的可膨出幅度大于所述惰性部的可膨出幅度;
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所述承压体时,所述承压体发生形变;所述活性部的承压面和所述惰性部的承压面通过差异化的位置变化量承托所述施力物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体包括:
承压本体,其配置有敞口腔体;
第一承压体,被撑拉在所述敞口腔体的敞口侧;所述第一承压体包括表应力不同的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所述第一柔性区域的表应力大于所述第二柔性区域的表应力;
所述第一柔性区域构成所述惰性部,所述第二柔性区域构成所述活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体还包括:
第二承压体,其内封闭有流动介质并充盈在所述腔体中;所述第二承压体封闭所述流动介质的容腔单一不分隔或者被分隔成多个分区,未分隔的容腔或每个所述分区均可被定义为一个承压区;
在至少一个承压区上方布置有所述第一承压体;所述第一承压体可与所述第二承压体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
在设置有第一承压体承压区内,第一承压体的所述第一柔性区域与其下方投影区域的第二承压体构成所述惰性部,所述第二柔性区域与其下方投影区域的第二承压体构成所述活性部;
在施力物体作用于承压体时,包括有惰性部和活性部的所述承压区的流动介质发生迁移;所述惰性部通过所述承压区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所述第一柔性区域的液压力和所述第一柔性区域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所述施力物体;所述活性部通过所述承压区内的流动介质传导给所述第二柔性区域的弹力和所述第二柔性区域自身的表应力承托所述施力物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有第一承压体的承压区内,第一承压体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柔性区域,所述第一柔性区域呈条形;在所述第一承压体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一承压体在所述条形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8.一种卧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垫体,所述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承压结构构成所述垫体的部分或全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具,其特征在于,对于安装有第一承压体的承压体,所述第一承压体中的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在使用者身高的方向上间隔排布。
10.一种坐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承压结构。
CN202110153691.9A 2021-02-04 2021-02-04 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Pending CN1129321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3691.9A CN112932170A (zh) 2021-02-04 2021-02-04 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PCT/CN2022/074171 WO2022166731A1 (zh) 2021-02-04 2022-01-27 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3691.9A CN112932170A (zh) 2021-02-04 2021-02-04 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2170A true CN112932170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43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53691.9A Pending CN112932170A (zh) 2021-02-04 2021-02-04 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32170A (zh)
WO (1) WO20221667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6731A1 (zh) * 2021-02-04 2022-08-11 谷业权 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45561A (en) * 1972-04-24 1976-08-11 Watkin B C Mattresses
CN201709874U (zh) * 2010-05-11 2011-01-19 刘林玉 一种水内胆及薄型恒温水疗床垫
US20110252570A1 (en) * 2010-04-14 2011-10-20 Kevin Gerard Fraser Therapeutic mattress system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ame
CN103417029A (zh) * 2012-05-21 2013-12-04 睡眠科技有限公司 垫褥结构
KR20160047940A (ko) * 2014-10-23 2016-05-03 강화욱 포켓 내장형 물 매트
CN205306514U (zh) * 2015-12-31 2016-06-15 成都趣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分区支撑床垫
CN205568446U (zh) * 2016-03-16 2016-09-14 成都趣睡科技有限公司 分区支撑床垫
CN106073297A (zh) * 2016-08-15 2016-11-09 张衡 一种软硬分区床垫
CN206079826U (zh) * 2016-06-28 2017-04-12 广州市常春藤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分区弹簧床网及床垫
CN208941465U (zh) * 2018-07-20 2019-06-07 渝新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有助于健康睡眠的床垫
CN110859450A (zh) * 2018-11-09 2020-03-06 谷业权 一种张紧式腔体和连腔体及坐具和卧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11807U (en) * 1999-10-08 2000-11-11 Sheng Jou Improved structure of waterbed
US6807698B2 (en) * 2002-06-01 2004-10-26 Sleepadvantage, Llc Bed having low body pressure and alignment
US8117700B2 (en) * 2007-02-26 2012-02-21 Howard John Hunter Mattress system and method
KR100881350B1 (ko) * 2007-10-09 2009-02-02 안정호 매트리스
SG11201503813YA (en) * 2013-02-08 2015-06-29 Glorious Master Ltd Mattress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using technical feature thereof to help user to learn about use of mattress structure and determine whether user can adjust to mattress structure
CN205321874U (zh) * 2016-01-21 2016-06-22 黄治平 床垫的弹簧支撑结构及弹簧床垫
CN205493283U (zh) * 2016-02-03 2016-08-24 青岛海沁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床垫
CN206102185U (zh) * 2016-07-05 2017-04-19 金可儿(上海)床具有限公司 弹簧预压高度调节式分区床网
CN208709094U (zh) * 2017-09-05 2019-04-09 尊玛实业(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分区水床
CN107997471B (zh) * 2018-01-22 2021-01-15 佛山市晚安床垫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床垫
CN208925583U (zh) * 2018-02-28 2019-06-04 江苏深睡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区床垫
CN108577345A (zh) * 2018-05-25 2018-09-28 张必清 一种水床垫
CN209528609U (zh) * 2018-11-16 2019-10-25 深圳市联奕实业有限公司 软硬度可调的床垫
CN112932170A (zh) * 2021-02-04 2021-06-11 北京安然美印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45561A (en) * 1972-04-24 1976-08-11 Watkin B C Mattresses
US20110252570A1 (en) * 2010-04-14 2011-10-20 Kevin Gerard Fraser Therapeutic mattress system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ame
CN201709874U (zh) * 2010-05-11 2011-01-19 刘林玉 一种水内胆及薄型恒温水疗床垫
CN103417029A (zh) * 2012-05-21 2013-12-04 睡眠科技有限公司 垫褥结构
KR20160047940A (ko) * 2014-10-23 2016-05-03 강화욱 포켓 내장형 물 매트
CN205306514U (zh) * 2015-12-31 2016-06-15 成都趣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分区支撑床垫
CN205568446U (zh) * 2016-03-16 2016-09-14 成都趣睡科技有限公司 分区支撑床垫
CN206079826U (zh) * 2016-06-28 2017-04-12 广州市常春藤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分区弹簧床网及床垫
CN106073297A (zh) * 2016-08-15 2016-11-09 张衡 一种软硬分区床垫
CN208941465U (zh) * 2018-07-20 2019-06-07 渝新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有助于健康睡眠的床垫
CN110859450A (zh) * 2018-11-09 2020-03-06 谷业权 一种张紧式腔体和连腔体及坐具和卧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6731A1 (zh) * 2021-02-04 2022-08-11 谷业权 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6731A1 (zh)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7853B (zh) 床垫
KR101438837B1 (ko) 가구용 패딩
AU2009256437B2 (en) Suspension seating
JP5780643B2 (ja) マットレス
CN112932170A (zh) 自适应承压方法、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WO2017073103A1 (ja) マットレス
CN214595168U (zh) 承压结构、卧具和坐具
US10849429B2 (en) Body support device and method
CN105054642B (zh) 座椅坐垫
CN108451244B (zh) 可调整硬度的床垫
CN204908650U (zh) 座椅坐垫
CN110801125B (zh) 软硬度可调的垫体
CN219813600U (zh) 一种便于承托的靠垫
CN110859450A (zh) 一种张紧式腔体和连腔体及坐具和卧具
CN104824908B (zh) 复合弹性芯体
JP3202186U (ja) エアークッション
CN212700087U (zh) 颈部按摩仪
CN220442328U (zh) 一种弹性坐垫与座椅
CN214433170U (zh) 一种可弯曲形变的床垫
CN219306384U (zh) 释压舒眠床垫
CN220069254U (zh) 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
CN218477444U (zh) 可实现硬度调节的坐垫以及带该坐垫汽车座椅
KR200355038Y1 (ko) 매트리스
CN221180042U (zh) 一种具有包裹感的乳胶枕
CN209528607U (zh) 一种具有按摩柱组合高回弹按摩头的坐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