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1369A - 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 - Google Patents

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31369A
CN112931369A CN202110111516.3A CN202110111516A CN112931369A CN 112931369 A CN112931369 A CN 112931369A CN 202110111516 A CN202110111516 A CN 202110111516A CN 112931369 A CN112931369 A CN 112931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chamber
nitrogen
fixed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15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孟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1115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313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31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136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4/00Flame traps allowing passage of gas but not of flame or explosion wave
    • A62C4/02Flame traps allowing passage of gas but not of flame or explosion wave in gas-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2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3/00Stoves or ranges with additional provisions for heating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3/12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n ra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包括氧腔和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氧腔的一侧设置有养殖腔,所述养殖腔的内部设置有鱼室和水室,所述鱼室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板一,所述水室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板二,所述承接板一的下方固定有连接杆一,所述承接板二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一与连接杆二的连接处固定有总杆,所述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所述鱼室与水室管道连接,所述氧腔的内部设置有氧仓,所述氧仓的内部设置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上方固定有偏心轮齿轮,所述氧仓的上方设置有增速泵,所述增速泵的上方设置有上氧口,所述增速泵的下方设置有下氧口,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气和氮气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河流较多的地区会开设有小饭店,为人们提供新鲜水殖生物的捕捞和制作,将新鲜捕捞上来的水殖生物养殖在鱼室中,利用制氧机进行氧气补给,客人选取自己喜欢的食材让厨师进行烧制,现在的火灶在需要大火之时只能增加液化气的使用较为危险,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安全性高的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包括氧腔和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氧腔的一侧设置有养殖腔,所述养殖腔的内部设置有鱼室和水室,所述鱼室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板一,所述水室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板二,所述承接板一的下方固定有连接杆一,所述承接板二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一与连接杆二的连接处固定有总杆,所述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所述鱼室与水室管道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氧腔的内部设置有氧仓,所述氧仓的内部设置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上方固定有偏心轮齿轮,所述氧仓的上方设置有增速泵,所述增速泵的上方设置有上氧口,所述增速泵的下方设置有下氧口,所述上氧口的上方安装有增速泵齿轮,所述增速泵齿轮与偏心轮齿轮为配合结构,所述上氧口与鱼室相连。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下氧口的两侧设置有下增压囊,所述上氧口的两侧设置有上增压囊,所述下增压囊的侧面设置有挤压囊,所述挤压囊的中间安装有冷却管一,所述增速泵的内部固定有冷却管二,所述冷却管一与冷却管二为配合结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偏心轮的外侧设置有供给室,所述供给室的内部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推盘,所述供给室的内部设置有折叠弹力板,所述推杆贯穿折叠弹力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相邻两个供给室的中间设置有热感球,所述热感球与供给室的中间设置有拉扯杆,所述拉扯杆与折叠弹力板相连,所述氮腔的内部设置有中心枢纽,所述氮腔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氮气阀,所述氮气阀与中心枢纽的中间设置有气塞。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氧腔的一侧设置有气体排放机构,所述气体排放机构与下氧口连接,所述气体排放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气体排放轨道,所述气体排放轨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拨球,两个所述拨球的中间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间连接有中枢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体排放轨道的一侧设置有阻燃阀,所述阻燃阀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直通枢纽,所述直通枢纽的一侧设置有阻燃枢纽,所述阻燃枢纽弯曲幅度较大,所述直通枢纽的一端安装有出气口。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氧腔的一侧设置有火灶,所述火灶的内部安装有火源处,所述火源处的四周固定有增氧孔,所述火灶的外侧安装有水盘,所述水盘与水室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增氧孔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网,所述中空网的侧方固定有内塞球,所述内塞球与出气口为配合结构,所述中空网的两侧均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中空网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氧腔与氮腔的相邻一侧均固定有粘合杆,所述火灶的一侧设置有储水间,所述储水间与水盘管道连接,所述氧腔与氮腔均固定在储水间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
(1)通过设置有增速泵,氧气在增速泵中完全散开并进行搅拌旋转,加快氧气中热量的流失,保证进入到养殖腔中的氧气温度是水殖生物所适应的;
(2)通过设置有挤压囊,增速泵本身开始会产生热量,热量会从增速蹦齿轮开始传递,逐渐传递至增压囊处,增压囊受热开始膨胀,当增压囊膨胀时带动挤压囊膨胀,下氧口处两侧的挤压囊开始相互靠近并开始挤压,将下氧气口堵住,对增氧泵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完毕之后再将下氧口打开进行氧气的抽取,避免将温度较高的氧气输送进养殖腔中造成水殖生物的死亡;
(3)通过设置有冷却管,冷却管一脱离冷却管二,冷却管二接触挤压囊,氧气经过分流后有部分会进入冷却管二中,但是会被挤压囊挡住,不会造成氧气的泄露,可以有效保护后厨间的人员安全,同时保证养殖腔中的供氧量充足;
(4)通过设置有折叠弹力板,折叠弹力板每一次运动只会将氧仓内的氧气排放出去,不会将已经排放出去的氧气带回来,保证每一次释放的氧气供给充足,并且阻住外界热量的进入,尽可能保证不会将外界热量传递至氧仓内,相较于直接排放,折叠弹力板可以做到少量多次的排放功能,既能保证氧气的供给充足又不会造成氧气的浪费,并且少量的氧气排放会降低造成火灾的可能性;
(5)通过设置有中心枢纽,偏心轮带动氮腔中的中心枢纽的转速减小,中心枢纽转动会带动气塞转动,中心枢纽转动的越快,气塞外扩的距离越大,气塞与氮气阀之间的距离也就较小,氮气输出的量也就较小,中心枢纽转动的越慢,气塞外扩的距离越小,气塞与氮气阀之间的距离也就较大,氮气输出的量也就较大,当氧气输出量较小时说明此时外界气温较高或者火灶等设备出现问题,增加氮气的排放量,减小火灶的火焰大小,并且堵住管道,阻止火焰燃烧至氧腔,保护厨房的安全;
(6)通过设置有阻燃枢纽,使得已经去过外界的氧气被阻挡在设备外面,不会将氧腔中的氧气污染;
(7)通过设置有水盘,储水间的水由于与水盘中的水互有流通,能保证储水间的水的水温恒定,继而水室内中水恒温,可以在冬季保证水殖生物所在的水环境温度稳定,使得水殖生物的生存时间更长久;
(8)通过设置有中空网,保证灰渣不会进入氧腔和氮腔中,同时保证中空网所承受的压力不会过大,保证中空网的正常使用;
(9)通过设置有粘合杆,保证氧腔和氮腔的气体分离也能保证输送出去的气量足够,不会造成供氧量的缺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氧腔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中枢轴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增速泵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中空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直通枢纽示意图;
图中:1、氧腔;2、氮腔;3、养殖腔;4、鱼室;5、水室;6、承接板一;7、承接板二;8、挤压囊;9、粘合杆;10、偏心轮;11、氧仓;12、冷却管一;13、热感球;14、供给室;15、推杆;16、推盘;17、折叠弹力板;18、气体排放机构;19、气体排放轨道;20、拨球;21、中枢轴;22、火灶;23、火源处;24、增氧孔;25、水盘;26、配重块;27、中空网;28、内塞球;29、阻燃阀;30、进气口;31、出气口;32、直通枢纽;33、阻燃枢纽;34、下氧口;35、上氧口;36、增速泵;37、下增压囊;38、上增压囊;39、偏心轮齿轮;40、增速泵齿轮;41、储水间;42、冷却管二;43、氮气阀;44、中心枢纽;45、气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包括氧腔1和氮腔2,其特征在于:氧腔1的一侧设置有养殖腔3,养殖腔3的内部设置有鱼室4和水室5,鱼室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板一6,水室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板二7,承接板一6的下方固定有连接杆一,承接板二7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杆二,连接杆一与连接杆二的连接处固定有总杆,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鱼室4与水室5管道连接,连接杆一与连接杆二的中间固定有顶块,将新鲜捕捞上来的鱼虾等水殖放入鱼室中进行保存,鱼室中含有一定水量,水量不足以压动承接板一,当水殖生物进入,对承接板一施加压力,承接板一下压带动承接板二上移,继而催动总杆运动,总杆运动脱离阀门,此时下方水室中的水会被挤压进入上方鱼室中,保证水殖生物的生存环境中有足够的水量供养,水殖生物的重量越大,水室挤压进入鱼室的水量越大,较重的水殖生物所需要的水量越大,水殖生物的重量越小,水室挤压进入鱼室的水量越小,较轻的水殖生物所需要的水量越小,达到自动控制进入鱼室内的水量大小的效果,龙虾,螃蟹等小型水殖生物只需要少量的水,水量过多反而造成水殖生物的死亡率增高,当进入养殖腔中的水殖生物重量较小时,不足以对承接板一造成压力,这时水室中的水不会进入鱼室中,避免将水殖生物淹死,当进入养殖腔中的水殖生物重量较大时,会瞬间对承接板一施加较大的压力,导致承接板一与承接板二相互靠近直到接触贴合,贴合过程中承接板一与承接板二会将顶块挤压出去,失去顶块的支撑,两块承接板失去了平衡力,随着水殖生物的运动,承接板会发生转动,将水殖生物送进水室中进行养殖,保证水量的足够,承接板一在失去挤压力后会迅速上升将顶块拉回,进行复位;
氧腔1的内部设置有氧仓11,氧仓11的内部设置有偏心轮10,偏心轮10的上方固定有偏心轮齿轮39,氧仓11的上方设置有增速泵36,增速泵36的上方设置有上氧口35,增速泵36的下方设置有下氧口34,上氧口35的上方安装有增速泵齿轮40,增速泵齿轮40与偏心轮齿轮39为配合结构,上氧口35与鱼室4相连,氧腔的位置在火灶的一边,偏心轮在正常状态下会以匀速进行运转,对氧仓中的氧气进行搅拌,防止靠近火灶一侧的氧气长时间不动接受火灶的加温导致氧气爆炸,偏心轮转动促进氧气移动,使得洋气的温度不会升高造成危险,偏心轮的转动由养殖腔中的水殖生物的重量决定,水殖生物越重,连接杆一与连接杆二挤压的角度越大,顶块移动的距离越大,偏心轮的转速越快,继而偏心轮齿轮的转速越快,偏心轮齿轮带动增速泵齿轮运动,增速泵齿轮运转的越快,增速泵从氧仓中抽取氧气的速度越快,反之抽取氧气的速度较慢,抽取到的氧气通过上氧口进入养殖腔中供水殖生物使用,水殖生物越重所需要的的氧气越多,达到自动控制上氧口供氧量多少的效果,氧气从下氧口进入时会分隔进入,不会从同一空间一起进入,使得氧气在增速泵中完全散开并进行搅拌旋转,加快氧气中热量的流失,保证进入到养殖腔中的氧气温度是水殖生物所适应的;
下氧口34的两侧设置有下增压囊37,上氧口35的两侧设置有上增压囊38,下增压囊37的侧面设置有挤压囊8,挤压囊8的中间安装有冷却管一12,增速泵36的内部固定有冷却管二42,冷却管一12与冷却管二42为配合结构,随着增速泵的持续运转,增速泵本身开始会产生热量,热量会从增速蹦齿轮开始传递,逐渐传递至增压囊处,增压囊受热开始膨胀,当增压囊膨胀时带动挤压囊膨胀,下氧口处两侧的挤压囊开始相互靠近并开始挤压,将下氧气口堵住,对增氧泵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完毕之后再将下氧口打开进行氧气的抽取,避免将温度较高的氧气输送进养殖腔中造成水殖生物的死亡,随着挤压囊靠近,冷却管一也会逐渐向冷却管二靠近并接触直到契合,这时的增速泵继续运转将下方的冷空气抽取进冷却管中输送向上方排出,持续进行一段时间之后通过外界冷空气对增速泵进行降温,增速泵降温之后,没有热量持续提供,增压囊开始缩小,带动挤压囊回收,下氧口逐渐开始放开,冷却管一脱离冷却管二,冷却管二接触挤压囊,氧气经过分流后有部分会进入冷却管二中,但是会被挤压囊挡住,不会造成氧气的泄露,可以有效保护后厨间的人员安全,同时保证养殖腔中的供氧量充足;
偏心轮10的外侧设置有供给室14,供给室14的内部安装有推杆15,推杆15的两端均设置有推盘16,供给室14的内部设置有折叠弹力板17,推杆15贯穿折叠弹力板17,推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推盘,推盘为实心板状体,方便推送氧气的进出,正常状态下,推杆内侧端的推盘处于氧仓的内部,偏心轮转动的时候会推动推盘,推盘与偏心轮的接触面相契合,推盘运动带动推杆运动,推盘向外侧移动时会带动氧仓内的一部分氧气进入供给室内,进入供给室中的氧气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外侧移动,推杆移动时会带动折叠弹力板进行运动,当推杆带动折叠弹力板移动到一定距离后,折叠弹力板会对推杆施加反弹力将推杆反弹回去,等待下一次偏心轮的运动,折叠弹力板每一次运动只会将氧仓内的氧气排放出去,不会将已经排放出去的氧气带回来,保证每一次释放的氧气供给充足,并且阻住外界热量的进入,尽可能保证不会将外界热量传递至氧仓内,相较于直接排放,折叠弹力板可以做到少量多次的排放功能,既能保证氧气的供给充足又不会造成氧气的浪费,并且少量的氧气排放会降低造成火灾的可能性;
相邻两个供给室14的中间设置有热感球13,热感球13与供给室14的中间设置有拉扯杆,拉扯杆与折叠弹力板17相连,氮腔2的内部设置有中心枢纽44,氮腔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氮气阀43,氮气阀43与中心枢纽44的中间设置有气塞45,氧腔有管道与火灶相连接,长时间之后会将氧腔设备升温,继而将热感球升温,热感球升温会膨胀将拉扯杆向两推动,拉扯杆会将供给室的体积挤压变小,氧仓内的氧气会将减少排出量,减小氧气接触外界热源的可能,继而降低氧腔爆炸的可能,当外界气温较低时,热感球收缩会将拉扯杆拉向本体方向,会将供给腔的体积拉扯扩大,增加氧气的排放量,适当增加火灶的火力,另一方面,氧气的释放量减小也代表了此时偏心轮的转速减小,偏心轮带动氮腔中的中心枢纽的转速减小,中心枢纽转动会带动气塞转动,中心枢纽转动的越快,气塞外扩的距离越大,气塞与氮气阀之间的距离也就较小,氮气输出的量也就较小,中心枢纽转动的越慢,气塞外扩的距离越小,气塞与氮气阀之间的距离也就较大,氮气输出的量也就较大,当氧气输出量较小时说明此时外界气温较高或者火灶等设备出现问题,增加氮气的排放量,减小火灶的火焰大小,并且堵住管道,阻止火焰燃烧至氧腔,保护厨房的安全;
氧腔1的一侧设置有气体排放机构18,气体排放机构18与下氧口34连接,气体排放机构18的内部设置有气体排放轨道19,气体排放轨道19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拨球20,两个拨球20的中间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中间连接有中枢轴21,氧腔和氮腔中的气体排放出来后会先进入气体排放机构中,通过氧腔和氮腔与气体排放机构的连接口进入气体排放轨道中,拨球为不规则圆球,一侧大一侧小,当氧腔中的氧气排放出来后,会通过拨球的较小的一侧进入气体排放轨道,继而对拨球较大一侧施加压力,拨球较大一侧受到压力会开始转动,氧气的排放量较大时会持续的对拨球施加压力,拨球沿着气体排放轨道运动,另一侧的拨球也会运动,氮腔排放出来的氮气充满两个拨球之间,两个拨球的另一个空间中充满着氧气,当氧气释放量较多时,拨球会一直在转动,直到横截卡住,这时氮气被堵住,一直排放不出来,使得此时火灶的燃焰温度急剧升高,满足厨师的料理需求,当氧气大量供给持续较长时间后,拨球会被氧气推动继续移动,这时将氧气的输送截断,开始输送氮气,降低火焰活跃度,确保厨师的安全;
气体排放轨道19的一侧设置有阻燃阀29,阻燃阀29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30,进气口30的一侧设置有直通枢纽32,直通枢纽32的一侧设置有阻燃枢纽33,阻燃枢纽33弯曲幅度较大,直通枢纽32的一端安装有出气口31,氮气和氧气经过气体排放轨道的催动进入直通枢纽,在进入直通枢纽之后,氧气和氮气会快速进入出气口继而进入火灶,为了防止火焰燃烧,会在出气口到进气口的回路上安装设置阻燃枢纽,降低氧气回流的速度,氧气从进气口到出气口经流一根直通枢纽,流速较快,使得氧气的供给力度较大,厨师们使用之时能够更精确的控制火候,并且氧气快速通过并消耗可以使得火焰无法进入直通枢纽,再者氧气回流时再次进入直通枢纽会经过多个阻燃枢纽,经过阻燃枢纽的缓冲,氧气回流的速度会大大降低,直到在回流过程中被正流过来的氧气淹没,使得已经去过外界的氧气被阻挡在设备外面,不会将氧腔中的氧气污染;
氧腔1的一侧设置有火灶22,火灶22的内部安装有火源处23,火源处23的四周固定有增氧孔24,火灶22的外侧安装有水盘25,水盘25与水室5连接,火灶由于会经常使用,使得火灶的整体温度时常偏高,这是需要将火灶周围的水盘中蓄水,并将水进行流通,当流通之后会将火灶的温度降低,厨师需要使用火灶之前会先将鱼室中的水殖生物捞出一部分或者全部捞出以作准备,当捞出水殖生物之后,承接板向两侧移动,会将水室中的水挤压进入水盘中,为接下来厨师使用火灶做好准备,当火灶升温同时会将水盘中的水升温,水盘中的水会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堆积施加压力将阀门打开,将水盘与储水间的水相流通,水盘中的水量远小于储水间的水量,当水盘中的水温上升,氮腔中的中心枢纽会加速转动,使得气塞的外扩的幅度较大,将氮气阀完全堵住,这时中心枢纽会带动氮气阀一起运转,使得水盘中的水与储水间的水快速流通,加快降低水盘中的水温的速度,当温度降低之后中心枢纽的转速降低,气塞内缩,氮气阀复位,水盘中的水与储水间的水流通力度较小,储水间的水由于与水盘中的水互有流通,能保证储水间的水的水温恒定,继而水室内中水恒温,可以在冬季保证水殖生物所在的水环境温度稳定,使得水殖生物的生存时间更长久;
增氧孔24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网27,中空网27的侧方固定有内塞球28,内塞球28与出气口31为配合结构,中空网27的两侧均设置有配重块26,配重块26与中空网27连接,火灶在进行使用之时会有灰渣积累,在厨师使用之时这些灰渣会向四周进行漂移,时间一长会将增氧孔堵住,在增氧孔使用之时,氧气会推动中空网旋转,中空网会将灰渣吸附在其上,当中空网吸附足够多的灰渣在中空网表面形成一层膜,此时的中空网会在氧气的催动下旋转,每一次旋转会将氧气输送进火灶周围增加火灶的燃烧力度,中空网会在火焰一次次高温烘制之后将灰渣变得紧实,这时的中空网旋转会变得更加快速,在氧气输送量变小之后,中空网的转速降低,这时配重块突然降速会锤击中空网,将中空网上的灰渣锤落,保证灰渣不会进入氧腔和氮腔中,同时保证中空网所承受的压力不会过大,保证中空网的正常使用;
氧腔1与氮腔2的相邻一侧均固定有粘合杆9,火灶22的一侧设置有储水间41,储水间41与水盘25管道连接,氧腔1与氮腔2均固定在储水间41的内部,氧腔和氮腔是存在于储水间中的,两者相互作用,储水间给氧腔和氮腔降温,保证两者的安全性,氧腔中的少许热量能保证水温正常,当氧腔和氮腔在进行同比例输送之时,会将一部分气体输送进粘合杆中,粘合杆会膨胀并相互接触契合,使得氧腔和氮腔连为一个整体,保证氧腔和氮腔的稳定性,此时的氮腔和氧腔的运动功率最大,使得抖动幅度最大,会将储水间中的水与水盘中的水流通起来,加速降温,当粘合杆相会接触时,氧气和氮气通过粘合杆进行流通,减小此时的氧腔和氮腔的输送压力,使得氧腔和氮腔的稳定性更高,输送的气量较为平稳,当粘合杆分开之时,氧腔和氮腔率先将粘合杆处的混合气体排出,既能保证氧腔和氮腔的气体分离也能保证输送出去的气量足够,不会造成供氧量的缺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包括氧腔(1)和氮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氧腔(1)的一侧设置有养殖腔(3),所述养殖腔(3)的内部设置有鱼室(4)和水室(5),所述鱼室(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板一(6),所述水室(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板二(7),所述承接板一(6)的下方固定有连接杆一,所述承接板二(7)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一与连接杆二的连接处固定有总杆,所述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所述鱼室(4)与水室(5)管道连接,所述连接杆一与连接杆二的中间固定有顶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腔(1)的内部设置有氧仓(11),所述氧仓(11)的内部设置有偏心轮(10),所述偏心轮(10)的上方固定有偏心轮齿轮(39),所述氧仓(11)的上方设置有增速泵(36),所述增速泵(36)的上方设置有上氧口(35),所述增速泵(36)的下方设置有下氧口(34),所述上氧口(35)的上方安装有增速泵齿轮(40),所述增速泵齿轮(40)与偏心轮齿轮(39)为配合结构,所述上氧口(35)与鱼室(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氧口(34)的两侧设置有下增压囊(37),所述上氧口(35)的两侧设置有上增压囊(38),所述下增压囊(37)的侧面设置有挤压囊(8),所述挤压囊(8)的中间安装有冷却管一(12),所述增速泵(36)的内部固定有冷却管二(42),所述冷却管一(12)与冷却管二(42)为配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10)的外侧设置有供给室(14),所述供给室(14)的内部安装有推杆(15),所述推杆(15)的两端均设置有推盘(16),所述供给室(14)的内部设置有折叠弹力板(17),所述推杆(15)贯穿折叠弹力板(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供给室(14)的中间设置有热感球(13),所述热感球(13)与供给室(14)的中间设置有拉扯杆,所述拉扯杆与折叠弹力板(17)相连,所述氮腔(2)的内部设置有中心枢纽(44),所述氮腔(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氮气阀(43),所述氮气阀(43)与中心枢纽(44)的中间设置有气塞(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腔(1)的一侧设置有气体排放机构(18),所述气体排放机构(18)与下氧口(34)连接,所述气体排放机构(18)的内部设置有气体排放轨道(19),所述气体排放轨道(19)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拨球(20),两个所述拨球(20)的中间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间连接有中枢轴(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排放轨道(19)的一侧设置有阻燃阀(29),所述阻燃阀(29)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30),所述进气口(30)的一侧设置有直通枢纽(32),所述直通枢纽(32)的一侧设置有阻燃枢纽(33),所述阻燃枢纽(33)弯曲幅度较大,所述直通枢纽(32)的一端安装有出气口(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腔(1)的一侧设置有火灶(22),所述火灶(22)的内部安装有火源处(23),所述火源处(23)的四周固定有增氧孔(24),所述火灶(22)的外侧安装有水盘(25),所述水盘(25)与水室(5)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孔(24)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网(27),所述中空网(27)的侧方固定有内塞球(28),所述内塞球(28)与出气口(31)为配合结构,所述中空网(27)的两侧均设置有配重块(26),所述配重块(26)与中空网(27)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腔(1)与氮腔(2)的相邻一侧均固定有粘合杆(9),所述火灶(22)的一侧设置有储水间(41),所述储水间(41)与水盘(25)管道连接,所述氧腔(1)与氮腔(2)均固定在储水间(41)的内部。
CN202110111516.3A 2021-01-27 2021-01-27 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 Withdrawn CN1129313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1516.3A CN112931369A (zh) 2021-01-27 2021-01-27 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1516.3A CN112931369A (zh) 2021-01-27 2021-01-27 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1369A true CN112931369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37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1516.3A Withdrawn CN112931369A (zh) 2021-01-27 2021-01-27 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313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03060U (zh) 一种便于快速降温的虾加工用解冻装置
CN112931369A (zh) 双气道混合流动制氧制氮机
CN108925525A (zh) 一种山林河边野营用夏季蚊虫诱杀设备
CN216821339U (zh) 一种大鳍鳠苗种运输箱
CN207519436U (zh) 一种用于投放珍贵鱼苗的饵料混合槽结构
CN211166485U (zh) 灭火充电箱
CN213603822U (zh) 一种孵化机用均匀喷水装置
CN206462220U (zh) 一种能控制泥鳅养殖池水温的装置
CN108050797A (zh) 香菇的烘干装置
CN112167141A (zh) 一种水产自动筛选定量捕捞机
CN210396560U (zh) 防火门
CN204478766U (zh) 菊花自动烘干机
CN107830539A (zh) 一种炉渣灰冷却处理设备
CN107890131A (zh) 一种全套自动羊栖菜加工设备
CN203940699U (zh) 一种节能的叶状香料烘干设备
CN114485073B (zh) 一种自动控温的厨余垃圾处理器
CN111637643A (zh) 一种真空管太阳能烧烤装置
CN112425546A (zh) 一种风能驱动自动投料养殖装置
CN208472009U (zh) 一种环保型生物质燃料棒
CN110685567A (zh) 一种用于室内防火防烟的紧急救生装置
CN212661612U (zh) 一种野外挂锅装置
CN103994572B (zh) 水盖裙笼形快速储热保温供热锅炉
CN112772562B (zh) 一种养殖甲鱼的自动投料装置
CN208472015U (zh) 一种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系统
CN216219577U (zh) 一种水产加工用分类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