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4362B - 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4362B
CN112924362B CN202110227570.4A CN202110227570A CN112924362B CN 112924362 B CN112924362 B CN 112924362B CN 202110227570 A CN202110227570 A CN 202110227570A CN 112924362 B CN112924362 B CN 112924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material
pipeline
particles
unit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275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4362A (zh
Inventor
田新娇
藕启胜
张强
裴晨星
柳静献
裴有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21102275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4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4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4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4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4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5/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5/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 G01N5/02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components of a material and determining change of weight of the adsorbent, e.g. determining moisture cont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2015/084Testing fil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及其方法,包括颗粒发生单元、第一管道、测试单元、气流调节单元。颗粒发生单元用于产生经过滤料的颗粒;第一管道通过管路连接颗粒发生单元,供颗粒流动,第一管道上设置有主管中和器,测试单元一端连接第一管道且内部安装有过滤颗粒的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为平板式,另一端密闭;气流调节单元用于抽吸第一管道和测试单元中至少一者内的气体来调整颗粒的流量,且致使滤料在自身两侧产生压力差。平板式滤料省去打褶工艺,提高了实验效率,且经过滤料的颗粒流量可调节,提高不同环境下的实验数据,提高实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在许多场所空气中颗粒污染物浓度高,高浓度的颗粒物易加快滤料的阻力增长速率,使得高效滤料寿命缩短、更换频率增大,涉及到高效滤料较高的成本及内燃机、燃气轮机等设备停机引起的经济损失。为了延长高效滤料寿命,由低效初级滤料和高效主级滤料组成的两级过滤系统普遍应用于建筑物中央空调过滤系统、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等进气过滤系统中。
但目前对两级过滤系统中初级滤料对主级滤料的压降、寿命、容尘量等过滤性能影响及机理等认识不足。在实际的应用中,初级和主级滤料通过打褶增加其过滤面积,从而降低其过滤风速。当前现有技术下的实验室两级实验装置是采用打褶滤料进行实验研究,且分为手动打褶和机器自动打褶。其中,手动打褶滤料的方法存在误差相对大、密封性差、前期准备工作时间长、不易安装和更换滤料等缺陷;机器自动打褶所用的打褶过滤器具有打褶面积大的特点,但在进行多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时,需滤料实验样品多,而打褶滤料样品过滤面积大,为达到一定终止压降,所需粉尘、盐颗粒、油颗粒等气溶胶颗粒物多,导致实验测试时间长,且实验过程中的参数调整,导致实验测试系统稳定性下降。因此,给实验研究人员造成了很大工作压力,无法高效稳定可靠完成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试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来适应实验研究下的环境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包括:
颗粒发生单元,其用于产生经过所述滤料的颗粒;
第一管道,其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颗粒发生单元,供颗粒流动,同时使得不同颗粒混合均匀,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主管中和器,所述主管中和器促使处于所述第一管道内的颗粒达到玻尔兹曼电荷平衡,从而达到与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实际带电相同的状态;
测试单元,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且内部安装有过滤所述颗粒的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所述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为平板式,所述初级滤料先于所述主级滤料过滤所述颗粒,所述测试单元能够检测经过滤料的前后压力差值,另一端密闭;
气流调节单元,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相对所述测试单元一侧和测试单元上,用于抽吸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测试单元中内的气体来调整所述颗粒的流量,且致使所述滤料在自身两侧产生压力差;
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颗粒发生单元向所述第一管道输送颗粒,控制所述主管中气体湿度,控制所述气流调节单元调节颗粒流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二管道,其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且经由所述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按照所述颗粒经过顺序依次分成为首级管、中级管和尾级管,所述气流调节单元至少连接中级管和尾级管中的至少一者;
压差计,其通过管道连接在所述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的其中一者或两者的两侧管道上,用于测量两点的流体压力差值;
密封单元,其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尾级管一端的活塞,以及驱动所述活塞密封用的驱动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颗粒发生单元包括用于产生细颗粒的第一颗粒发生器和产生粗颗粒的第二颗粒发生器,所述细颗粒与粗颗粒在所述第一管道内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颗粒发生器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产生含所述细颗粒的溶液的恒流雾化气溶胶发生器、第一引射器、扩散干燥器、中和器,所述中和器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颗粒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
所述第一引射器侧面连接高压空气源,用于所述恒流雾化气溶胶发生器内溶液产生细颗粒物以及产生高压空气以输送细颗粒物进入所述第一管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颗粒发生器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所述产生粗颗粒的粉尘发生器、第二引射器,以及用于产生高压空气以输送粗颗粒进入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送气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引射器和所述第一管道之间的管道设置有旁路,该旁路上连接有用于抽吸经过该管路内气体的稀释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道靠所述颗粒发生单元一端连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另一端设置有调湿单元,所述调湿单元可向所述第一管道输送带不同湿度的气体以调节处于所述第一管道内和测试单元的气体湿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道靠所述测试单元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气体湿度的湿度计,所述湿度计产生信号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调湿单元输送相应湿度的气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任一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裁剪好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并将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置于所述测试单元内,密闭所述测试单元,保证系统的密封性,开启所述气流调节单元,使滤料产生压力差并固定滤料;
步骤二,打开所述颗粒发生单元,产生颗粒进入所述第一管道,颗粒物经过所述主管中和器,促使颗粒达到玻尔兹曼电荷平衡,模拟大气环境中的粉尘颗粒实际带电状态,随后进入所述测试单元并经过所述初级滤料和所述主级滤料,直到两滤料的总压降达到设定的终止压降,所述颗粒发生单元停止工作,所述控制单元并记录第1次的时间T1,第1次结束时所述主级滤料的压降P21,取出所述测试单元内的初级滤料,称重并计算载有颗粒后的增重m11
步骤三,更换所述初级滤料,重复步骤二操作,并记录新的数据T2、P22、m12
步骤四,根据实验要求继续重复步骤二,直到达到初级滤料预定的更换次数n,记录相应次序的数据,移除初级滤料后,不再安装新的初级滤料,所述控制单元打开所述颗粒发生单元,产生颗粒进入所述第一管道,随后进入所述测试单元中的所述主级滤料,直到所述主级滤料的压降达到设定的终止压降,所述颗粒发生单元停止工作,所述控制单元并记录载有颗粒的总时间Tn,取出所述主级滤料,称量并计算所述主级滤料在整个过滤过程中总的增重m2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能够模拟大气环境中的颗粒,并且对经过滤料的颗粒类型及粒径分布、湿度、风速等参数进行调整,来获取不同状态下的滤料过滤性能,方便实验对比,提高研发效率。且滤料无需打褶,解决了手动打褶的缺陷,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的结构布置图;
图2为图1中测试单元部分的结构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的流程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颗粒发生单元;11、第一颗粒发生器;111、恒流雾化气溶胶发生器;112、第一引射器;113、扩散干燥器;114、中和器;115、第一送气单元;
12、第二颗粒发生器;121、粉尘发生器;122、第二引射器;123、第二送气单元;124、稀释泵;
2、第一管道;21、主管中和器;22、湿度计;
3、测试单元;31、初级滤料;32、主级滤料;
33、第二管道;331、首级管;332、中级管;333、尾级管;334、固定板;
34、压差计;
35、密封单元;351、活塞;352、驱动装置;
36、第三管道;37、调湿单元;
4、气流调节单元;5、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用的实验装置,其中涉及的中和器用于将使用放射源Po-210或Kr-85来电离周围气体,使颗粒携带的电荷达到玻尔兹曼电荷平衡,模拟大气环境中颗粒的实际带电状态。考虑颗粒物的物理性质,所涉及的流量计在未特殊说明下均为质量流量计,精确度较高。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包括颗粒发生单元1、第一管道2、测试单元3、气流调节单元4和控制单元5。其中,颗粒发生单元1一般为一种颗粒发生器,用于产生经过滤料用的干颗粒或含有颗粒的溶液,溶液经过干燥器吸水后变为干颗粒,颗粒根据实验要求从颗粒直径上分为粗颗粒或细颗粒,从颗粒种类上分可以是KCl细颗粒、NaCl细颗粒、DEHS、PSL油性细颗粒等。颗粒发生器可以是多个,并联于第一管道2,产生的不同颗粒向第一管道2内输送并混合,尽量接近实际大气中的粉尘颗粒环境。
第一管道2一般为圆管、供颗粒流动,可以是透明材质,方便实验观察,第一管道2通过胶管连接颗粒发生单元1,第一管道2上靠近测试单元3一侧安装有主管中和器21,促使进入测试单元3前的颗粒携带电荷,进一步模拟大气环境。
测试单元3一般包括测试用的管道,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管道2连接,另一端封闭,保证整个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测试单元3的内部安装有过滤颗粒用的初级滤料31和主级滤料32,构成测试用的两级滤料系统,滤料均为平板式。其中,两滤料的布置方式详细的为初级滤料31先于主级滤料32接触来自第一管道2的颗粒。测试单元3还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两滤料各自两侧的滤料压力差值,方便检测终止压降值,当到达终止压降值时,实验暂停,其中,终止压降值由实验人员确定。
气流调节单元4通过管道连接第一管道2靠测试单元3一侧和测试单元3上,用于抽吸第一管道2和测试单元3中的气体来调整颗粒的流量,且致使滤料在自身两侧产生压力差,供测试单元3测量压降值。气流调节单元4可以是真空泵,详细的布置方式为:例如在第一管道2靠近测试单元3一侧设置,调节第一管道2内的含颗粒气体流速,即改变了颗粒单位时间内的流量。以此类推,可以单独设置在测试单元3中初级滤料31和主级滤料32之间,改变经过初级滤料31的颗粒流量,或单独设置在主级滤料32的后方,改变经过主级滤料32的颗粒流量。优选的实施例为在上述三处位置均设置气流调节单元4,能够改变每个位置的颗粒流量,方便实验操作,能够获取不同位置、不同颗粒流量对滤料的影响,便于实验对比。优选的实施例中,气流调节单元4与第一管道2和测试单元3的管道之间设置有流量计和高效过滤器(HEPA过滤器),保护流量计和真空泵,流量计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5,方便实验员观察并控制真空泵工作。
控制单元5一般包括显示屏、PLC或主级等,用于控制本发明中的相应元件,可以控制颗粒发生单元1的启停以及气流调节单元4的抽吸速率等,例如还可以在实验装置上增设湿度调节装置,经由控制单元5调节第一管道2和测试单元3内的气体湿度。控制单元5还能够存储实验接收相应的信号来控制对应设备,且具备存储数据并处理数据的功能,并在显示屏上显示。
本发明的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中所用到滤料为平板式,无需打褶,相对手动打褶方式和机器打褶,节省了实验时间,且消除了手动打褶误差大的缺陷,提高了实验效率。
颗粒发生单元1可以采用多个并列设置的颗粒发生器布置方式,提高模拟环境的真实性,直接提升了实验准确度和实验效率。气流调节单元4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在不同位置,能够获取多组不同环境下的实验数据,方便对比研究,进一步提高实验效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测试单元3包括第二管道33、压差计34和密封单元35,其中,第二管道33连接第一管道2且内部经由初级滤料31和主级滤料32按照颗粒经过顺序依次分为首级管331、中级管332和尾级管333,气流调节单元4至少连接在中级管332和尾级管333中的至少一者上。第二管道33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滤料的带多孔的固定板334,且对应的孔径大小不影响实验,在气流调节单元4启动工作时,滤料因前、后压力差作用促使滤料紧贴固定板334,且能够单独控制初级滤料31和主级滤料32的颗粒流量。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管道33的直径为55mm,对应滤料的面积为17.15cm2,相对机器打褶方式,达到终止压降值的时间更短,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压差计34通过细管连接在初级滤料31和主级滤料32的其中一者或两者两侧的管道上,一般对应气流调节单元4设置,例如初级滤料31的后侧设置,则对应在初级滤料31的两侧设置一压差计34,用于测量两点的流体压力差值,且将对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5,以便于观察是否到达预设的终止压降值。密封单元35包括用于密封尾级管333一端的活塞351,以及驱动活塞351密封用的驱动装置352,驱动装置352可以是气动或油缸驱动,通过活塞351堵塞密闭尾级管333的一端,保证整个装置气密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颗粒发生单元1包括用于产生细颗粒的第一颗粒发生器11和产生粗颗粒的第二颗粒发生器12,细颗粒与粗颗粒在第一管道2内混合,颗粒的粗细以颗粒的直径为区别标准,例如以直径2.5微米为界限,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为细颗粒,大于2.5微米的颗粒为大颗粒,模拟实际情况下的颗粒环境,提高实验准确性和实用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颗粒发生器11包括依次设置的产生含细颗粒的溶液的恒流雾化气溶胶发生器111、第一引射器112、扩散干燥器113、中和器114,中和器114的一端连接并将颗粒输送至第一管道2,第一引射器112侧面连接有产生高压空气源的第一送气单元115,用于恒流雾化气溶胶发生器111内溶液产生细颗粒物以及产生高压空气以输送细颗粒物进入第一管道2。第一送气单元115包括空压机、调节空压机出口流量的调节阀以及检测调节阀出口压力的压力表,空压机产生高压气体并向第一引射器112内输送。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恒流雾化气溶胶发生器111中的液体在高压空气的引导下进入第一引射器112,其中液滴在第一引射器112的内腔被压缩气体撞击雾化,形成更小的带颗粒的液滴,进入扩散干燥器113,扩散干燥器113内部填充硅胶干燥剂,吸附液滴上的水分,进而使液滴被干燥成固体颗粒物,再进入中和器114,实现玻尔兹曼电荷平衡后进入第一管道2。第一送气单元115促使液滴雾化后变为更小体积的液滴,便于后续充分干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颗粒发生器12包括产生依次设置的产生粗颗粒的粉尘发生器121、第二引射器122,以及用于产生高压空气以输送粗颗粒进入第一管道2的第二送气单元123。第二送气单元123包括空压机、检测空压机出口压力的压力表,空压机产生高压并向第二引射器122内输送,在第二引射器122内的气体流速增加,则粉尘发生器121的在第二引射器122的连接口处产生负压,随即引导粗颗粒进入第一管道2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引射器122和第一管道2之间经由管路连接,且在该管路上连接有用于抽吸经过该管路内气体的稀释泵124,稀释泵124用于抽出连接第二引射器122和第一管道2之间管路中的含颗粒气流,稀释进入第二管道2的粉尘颗粒物浓度。稀释泵124可以是真空泵,对外排气,且稀释泵124与管路之间还设置有检测气体流量的流量计和高效过滤器(HEPA过滤器),保护流量计和真空泵。流量计将所测的流量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5,并藉由实验人员控制稀释泵124的启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靠颗粒发生单元1一端连接有第三管道36,第三管道36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湿单元37,调湿单元37能够调节并产生一定湿度的气体,并向第一管道2输送以调节处于第一管道2和测试单元3内的气体湿度。便于模拟不同湿度的含颗粒气体对滤料过滤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接近实际环境,提高实验准确性和效率。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靠测试单元3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气体湿度的湿度计22,湿度计22产生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单元5,控制单元5控制调湿单元37输送相应湿度的气体,方便观察和调节湿度以提高实验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测试所用的滤料为平板式,无需打褶,相较手工打褶,消除了误差大的问题,且设置的密封单元,有效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密封性,实验准确性更高。相较于机器打褶,管道直径55mm即可,滤料有效面积缩小,便于快速达到终止压降值,缩短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且本发明能够调整调整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各自的颗粒经过流量,含颗粒气体的湿度、不同种类颗粒的比例等参数,便于模拟各种环境下的颗粒情况,方便实验对比,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详细的步骤为:
步骤一,裁剪好初级滤料31和主级滤料32,并将初级滤料31和主级滤料32置于测试单元3内,密闭测试单元3,保证系统的密封性,开启气流调节单元4,使滤料产生压力差并固定滤料;
步骤二,打开颗粒发生单元1,产生颗粒进入第一管道2,颗粒物经过所述主管中和器21,达到玻尔兹曼电荷平衡状态,随后进入测试单元3并经过初级滤料31和主级滤料32,直到两滤料的总压降达到设定的终止压降,颗粒发生单元1停止工作,控制单元5同时记录第一阶段的时间Tn,第1阶段结束时主级滤料32的压降P21,取出初级滤料31,称量并计算载尘后的增重m11
步骤三,更换初级滤料31,重复步骤二操作,并记录新的数据T2、P22、m12
步骤四,根据实验要求继续重复步骤二,直到初级滤料的更换次数达到预定次数n,记录相应次序的数据,移除初级滤料31后,不再安装新的初级滤料31,控制单元5打开颗粒发生单元1,产生颗粒进入第一管道2,随后进入测试单元3并经过主级滤料32,直到主级滤料32的压降达到设定的终止压降,颗粒发生单元1停止工作,控制单元5同时记录总时间Tn,取出主级滤料32,称量并计算所述主级滤料在整个过滤过程中总的增重m2
优选的实施例中,n大于等于1,即总共进行两次实验,产生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n大于等于3,即总共进行4次实验,产生四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排除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准确性,且节省实验时间。
上述各项数据用于实验人员对比,其中还可以调整含颗粒气体的流量、湿度、颗粒浓度、颗粒粒径分布,不同种类颗粒的比例来进行新一轮实验。模拟多种环境下的大气环境对滤料的影响,使得实验更准确,效率更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法,利用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所述的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包括:
颗粒发生单元,其用于产生经过所述滤料的颗粒;
第一管道,其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颗粒发生单元,供颗粒流动,同时使得不同颗粒混合均匀,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主管中和器,所述主管中和器促使处于所述第一管道内的颗粒达到玻尔兹曼电荷平衡,从而达到与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实际带电相同的状态;
测试单元,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且内部安装有过滤所述颗粒的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所述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为平板式,所述初级滤料先于所述主级滤料过滤所述颗粒,所述测试单元能够检测经过滤料的前后压力差值,另一端密闭;
气流调节单元,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相对所述测试单元一侧和测试单元上,用于抽吸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测试单元中内的气体来调整所述颗粒的流量,且致使所述滤料在自身两侧产生压力差;
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颗粒发生单元向所述第一管道输送颗粒,控制所述主管中气体湿度,控制所述气流调节单元调节颗粒流量;
所述测试单元包括:
第二管道,其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且经由所述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按照所述颗粒经过顺序依次分成为首级管、中级管和尾级管,所述气流调节单元至少连接中级管和尾级管中的至少一者;
压差计,其通过管道连接在所述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的其中一者或两者的两侧管道上,用于测量两点的流体压力差值;
密封单元,其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尾级管一端的活塞,以及驱动所述活塞密封用的驱动装置;
所述颗粒发生单元包括用于产生细颗粒的第一颗粒发生器和产生粗颗粒的第二颗粒发生器,所述细颗粒与粗颗粒在所述第一管道内混合;
所述第一颗粒发生器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产生含所述细颗粒的溶液的恒流雾化气溶胶发生器、第一引射器、扩散干燥器、中和器,所述中和器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颗粒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
所述第一引射器侧面连接高压空气源,用于所述恒流雾化气溶胶发生器内溶液产生细颗粒物以及产生高压空气以输送细颗粒物进入所述第一管道;
所述第二颗粒发生器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所述产生粗颗粒的粉尘发生器、第二引射器,以及用于产生高压空气以输送粗颗粒进入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送气单元;
所述第二引射器和所述第一管道之间的管道设置有旁路,该旁路上连接有用于抽吸经过该管路内气体的稀释泵;
所述第一管道靠所述颗粒发生单元一端连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另一端设置有调湿单元,所述调湿单元可向所述第一管道输送带不同湿度的气体以调节处于所述第一管道内和测试单元的气体湿度;
所述第一管道靠所述测试单元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气体湿度的湿度计,所述湿度计产生信号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调湿单元输送相应湿度的气体;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裁剪好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并将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置于所述测试单元内,密闭所述测试单元,保证系统的密封性,开启所述气流调节单元,使滤料产生压力差并固定滤料;
步骤二,打开所述颗粒发生单元,产生颗粒进入所述第一管道,颗粒物经过所述主管中和器,促使颗粒达到玻尔兹曼电荷平衡,模拟大气环境中的粉尘颗粒实际带电状态,随后进入所述测试单元并经过所述初级滤料和所述主级滤料,直到两滤料的总压降达到设定的终止压降,所述颗粒发生单元停止工作,所述控制单元并记录第1次的时间T1,第1次结束时所述主级滤料的压降P21,取出所述测试单元内的初级滤料,称重并计算载有颗粒后的增重m11
步骤三,更换所述初级滤料,重复步骤二操作,并记录新的数据T2、P22、m12
步骤四,根据实验要求继续重复步骤二,直到达到初级滤料预定的更换次数n,记录相应次序的数据,移除初级滤料后,不再安装新的初级滤料,所述控制单元打开所述颗粒发生单元,产生颗粒进入所述第一管道,随后进入所述测试单元中的所述主级滤料,直到所述主级滤料的压降达到设定的终止压降,所述颗粒发生单元停止工作,所述控制单元并记录载有颗粒的总时间Tn,取出所述主级滤料,称量并计算所述主级滤料在整个过滤过程中总的增重m2
CN202110227570.4A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法 Active CN112924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7570.4A CN112924362B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7570.4A CN112924362B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4362A CN112924362A (zh) 2021-06-08
CN112924362B true CN112924362B (zh) 2023-06-23

Family

ID=76172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27570.4A Active CN112924362B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436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3257B1 (en) * 1998-12-18 2002-09-17 Larson Testing Laboratories 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ability of a filter to filter contaminants
CN101701897B (zh) * 2009-10-22 2012-05-09 清华大学 基于准单分散气溶胶的滤料计数效率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JP6238899B2 (ja) * 2012-09-28 2017-11-29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モノリス型分離膜構造体の欠陥検出方法、補修方法、およびモノリス型分離膜構造体
CN109387466A (zh) * 2017-08-03 2019-02-26 江苏安邦伟业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用于核级空气净化装置的高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CN207231975U (zh) * 2017-09-30 2018-04-13 厦门龙净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滤料过滤性能测试装置
CN210665428U (zh) * 2019-07-25 2020-06-02 嘉兴隆曼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度法滤料测试台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杜鑫 ; 黄茂丽 ; 齐彬彬 ; 李云 ; .粉煤热解含尘干馏气两级净化实验研究.煤炭学报.2018,(10),第255-261页. *
杨福武 ; .高含硫天然气过滤单元提升优化研究.低碳世界.2017,(03),第106-10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4362A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2648B (zh) Pm2.5切割器d50不确定度的测定方法及系统
CN106525520B (zh) 固定燃烧源烟气混合通道稀释多级采样装置
CN103091134A (zh) 固定源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稀释采样系统及采样方法
CN104777006B (zh) 测试粉尘发生装置以及用于评价净化效果的装置与方法
JP2006275983A (ja) フィルタ検査装置
US734378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quantifiable release spore testing on bioaerosol detection technologies
CN104792582A (zh) 一种污染源细颗粒物稀释采样方法及装置
CN102854087A (zh) 一种空气过滤材料测试台
CN108169101B (zh) 一种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1965083A (zh) 一种颗粒物标定系统
CN111982784A (zh) 一种pm2.5切割器特性校准装置
CN112924362B (zh) 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法
CN206960173U (zh) 一种大气颗粒采集装置
CN103616216A (zh) 道路车滤清器性能检测台
CN209280100U (zh) 一种负压气力输送实验装置
CN207798624U (zh) 一种防雾霾窗纱过滤效果测试装置
CN109900609A (zh) 一种大量程粉尘浓度检测仪标定系统和标定方法
CN203758758U (zh) 道路车滤清器性能检测台
CN220019301U (zh) 一种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设备标准物质传递装置
CN207779856U (zh) 扬尘检测系统
Jamriska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iltration efficiency of HEPA and ULPA filters in submicron particle size range
CN106560690A (zh) 一种外循环式车载空气净化器颗粒物数量浓度净化效率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855706A (zh) 一种负压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201780250U (zh) 一种测试污染源污染散发率的装置
CN111076989A (zh) 一种防倒吸低浓度颗粒物原位采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