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2985A - 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2985A
CN112922985A CN201911243376.4A CN201911243376A CN112922985A CN 112922985 A CN112922985 A CN 112922985A CN 201911243376 A CN201911243376 A CN 201911243376A CN 112922985 A CN112922985 A CN 112922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negative poisson
ratio
inward
fo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33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鹏飞
严彪
张雪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2433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29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2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29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4/00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多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及多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两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相邻两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错位设置,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两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相邻两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错位设置,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相邻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对位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合蜂窝型结构单元及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的优势,并设计了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结构,综合性能优异。

Description

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吸能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包括动能与内能的转化,动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常见的吸能材料为多孔材料,其是一种由相互贯通或封闭的孔洞构成网络结构材料。典型的孔结构有:由大量多边形孔在平面上聚集形成的二维结构,由于其形状类似于蜂房的六边形结构而被称为“蜂窝”材料;更为普遍的是由大量有序或无序(即规则或不规则)的孔洞在空间聚集形成的三维结构。
负泊松比材料是指在受拉伸时,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横向发生膨胀;而受压缩时,材料的横向反而发生收缩。近年来发现的一些特殊结构的材料具有这种负泊松比效应,由于其奇特的性能而倍受材料科学家和物理学家们的重视。
负泊松比材料所具有的先进的吸能、耗能结构,使其被应用于吸能材料领域中,并被生产为各种生活用品。然而,如何充分利用负泊松比材料的优良特性,进一步提高负泊松比吸能材料的性能,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该复合吸能结构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多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及多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所述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两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相邻两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错位设置,每一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包括多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所述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两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相邻两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错位设置,每一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包括多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所述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相邻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对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由2条竖向设置且长度为a的底边和4条长度为b的侧壁围合而成,平行于底边的对角线长度为c,两条相邻侧壁之间的内角为α,壁厚为t,其中,a、b、c、t均为正数,α<180°。这里a,b,c是指壁厚中位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层包括至少4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相邻两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对应的底边完全重合;相邻两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错位设置。由此可以迭出无数层蜂窝型结构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由2条竖向设置且长度为c’的底边和4条长为b’的侧壁围合而成,平行于底边的对角线长度为a’,两条相邻侧壁之间的内角为α’,壁厚为t’,其中,a’、b’、c’、t’均正数,α’>180°。这里a’,b’,c’是指壁厚中位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包括至少4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相邻两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对应的底边完全重合;相邻两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错位设置。由此可以迭出无数层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在复合时,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与相邻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对位设置,每一个蜂窝型结构单体正对两个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的中间处,并且b=b’,t=t’。至少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和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各有1层,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和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内部都至少要有两层对应的层状单体以发挥各自的效能。
进一步地,所述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在复合时,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与相邻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之间形成零厚度的曲折截面。
进一步地,该复合吸能结构还包括2个分别设置在多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多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组成的结构整体的顶端及底端的端板层。
进一步地,若竖向蜂窝型结构层与端板层相接触,则将竖向蜂窝型结构层裁去一部分,使竖向蜂窝型结构层与端板层之间为平面接触,竖向蜂窝型结构层剩余部分的高度为(0.85-1.12)×a/2。
进一步地,若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与端板层相接触,则将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裁去一部分,使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与端板层之间为平面接触,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剩余部分的高度为(0.88-1.17)×c’/2。
本发明中,当受到外界压力时,蜂窝结构首先发生屈服变形,随着力的增加,负泊松比结构也发生屈服变形,相对于一般的蜂窝结构来说,复合吸能结构由于负泊松比效应的存在会使得结构应力应变曲线在平台区后出现平台应力增强的现象,这一阶段在应力应变所围成的面积中占比较大,因此这一阶段对于结构整体吸收能量的能力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蜂窝结构区域相对较柔,承担大变形吸能功能;而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区域由于其较大的抗变形内力显得结构刚度更强,承担相对刚性的抗冲功能。将两种结构复合到一起,将实现吸能结构的“刚柔并济”,更高效的实现缓冲效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该复合吸能结构为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与竖向蜂窝型结构的层状方式复合,系平面二维拉伸后得到的三维结构,该结构主要包含4大特征:具有蜂窝状结构区域、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区域、“负泊松比-蜂窝”复合结构界面区域以及复合方式。该结构将实现吸能结构的“刚柔并济”,更高效的实现缓冲效能。
2)本发明中,竖向蜂窝结构区域相对较柔,承担大变形吸能功能;而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区域由于其较大的抗变形内力显得结构刚度更强,承担相对刚性的抗冲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竖向蜂窝型结构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复合吸能结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复合吸能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中复合吸能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该复合吸能结构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多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及多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两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相邻两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错位设置,每一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包括多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两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相邻两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错位设置,每一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包括多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相邻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对位设置。
如图1、图2、图3所示,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由2条竖向设置且长度为a的底边和4条长度为b的侧壁围合而成,平行于底边的对角线长度为c,两条相邻侧壁之间的内角为α,壁厚为t,其中,a、b、c、t均为正数,α<180°。竖向蜂窝型结构层包括至少4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相邻两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对应的底边完全重合。4条侧壁在竖向蜂窝型结构层的上下部,单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层的等效层厚如图2所示,取上部和下部邻边的中点,垂直于底边作垂线(如图2虚线所示),两条虚线间的间距h为竖向蜂窝型结构层单层层厚。如图3所示,相邻两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错位设置,即正对的顶点完全重合或六角折边重合。由此可以迭出无数层竖向蜂窝型结构层。
如图4、图5、图6所示,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由2条竖向设置且长度为c’的底边和4条长为b’的侧壁围合而成,平行于底边的对角线长度为a’,两条相邻侧壁之间的内角为α’,壁厚为t’,其中,a’、b’、c’、t’均正数,α’>180°。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包括至少4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相邻两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对应的底边完全重合。4条侧壁在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的上下部,单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的等效层厚如图5所示,取上部和下部邻边的中点,垂直于底边作垂线(如5虚线所示),两条虚线间的间距h’为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单层层厚。如图6所示,相邻两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错位设置,即正对的顶点完全重合或六角折边重合。由此可以迭出无数层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
如图7所示,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在复合时,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与相邻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对位设置,每一个蜂窝型结构单体正对两个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的中间处,并且b=b’(即层厚h=h’),t=t’。
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在复合时,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与相邻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之间形成零厚度的曲折截面,在两层单体之间可自然过渡。
该复合吸能结构还包括2个分别设置在多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多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组成的结构整体的顶端及底端的端板层。若竖向蜂窝型结构层与端板层相接触,则将竖向蜂窝型结构层裁去一部分,使竖向蜂窝型结构层与端板层之间为平面接触,竖向蜂窝型结构层剩余部分的高度为(0.85-1.12)×a/2,如图7上部的粗边所示。若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与端板层相接触,则将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裁去一部分,使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与端板层之间为平面接触,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剩余部分的高度为(0.88-1.17)×c’/2,如图7下部的粗边所示。这样可较优发挥各自结构的吸能效果。
截面结构在三维拉伸后,可形成多个封闭管道结构,这些管道结构可用来填充液体(用以输送冷却液或储存防爆液等等)、掩埋电气部件等作用。如填充液体可以通过液体的液压作用,而填充防爆液时可以在结构受损后,使防爆液泄入结构外的空间以发挥抑爆作用。
实施例2:
图8为53.125mm×50mm的方形复合吸能结构的截面,两种单层的厚度h=h’=6.25mm,a=a’=3.49mm,b=b’=3.46mm,c=c’=6.32mm,t约为0.6mm。复合方式1组竖向蜂窝型与1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每组都包含4层完整的单体结构(负泊松比-N4;蜂窝状-C4,合N4C4),每层都包含8个单体结构。该吸能结构能明显显示变形差异性,并且表现出较好的受力状态以轻量化的抗冲击。为了配合外部的方形外形,特四周添加边框,且边框厚度为0.6mm。
实施例3:
图9为50mm×50mm的方形复合吸能结构的截面,两种单层的厚度h=h’=6.25mm,a=a’=3.49mm,b=b’=3.46mm,c=c’=6.32mm,t约为0.6mm。复合方式2组竖向蜂窝型与2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每组都包含2层完整的单体结构(负泊松比-N2;蜂窝状-C2,合N2C2),每层都包含8个单体结构。该吸能结构能明显显示多层次的变形差异性,并且表现出较好的受力状态以轻量化的抗冲击。为了配合外部的方形外形,特四周添加边框,且边框厚度为0.6mm。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吸能结构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多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及多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所述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两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相邻两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错位设置,每一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包括多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所述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两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相邻两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错位设置,每一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包括多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所述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相邻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对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由2条竖向设置且长度为a的底边和4条长度为b的侧壁围合而成,平行于底边的对角线长度为c,两条相邻侧壁之间的内角为α,壁厚为t,其中,a、b、c、t均为正数,α<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层包括至少4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相邻两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对应的底边完全重合;相邻两排竖向蜂窝型结构层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由2条竖向设置且长度为c’的底边和4条长为b’的侧壁围合而成,平行于底边的对角线长度为a’,两条相邻侧壁之间的内角为α’,壁厚为t’,其中,a’、b’、c’、t’均正数,α’>1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包括至少4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相邻两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对应的底边完全重合;相邻两排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在复合时,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与相邻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对位设置,每一个蜂窝型结构单体正对两个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的中间处,并且b=b’,t=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在复合时,竖向蜂窝型结构单体与相邻的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体之间形成零厚度的曲折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吸能结构还包括2个分别设置在多个竖向蜂窝型结构单元与多个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单元组成的结构整体的顶端及底端的端板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若竖向蜂窝型结构层与端板层相接触,则将竖向蜂窝型结构层裁去一部分,使竖向蜂窝型结构层与端板层之间为平面接触,竖向蜂窝型结构层剩余部分的高度为(0.85-1.12)×a/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若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与端板层相接触,则将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裁去一部分,使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与端板层之间为平面接触,竖向内折六边形负泊松比结构层剩余部分的高度为(0.88-1.17)×c’/2。
CN201911243376.4A 2019-12-06 2019-12-06 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 Pending CN1129229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3376.4A CN112922985A (zh) 2019-12-06 2019-12-06 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3376.4A CN112922985A (zh) 2019-12-06 2019-12-06 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2985A true CN112922985A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61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3376.4A Pending CN112922985A (zh) 2019-12-06 2019-12-06 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298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5591A (zh) * 2014-08-15 2014-12-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抗冲击的混合网格结构及其压缩方法
CN204066527U (zh) * 2014-07-30 2014-12-3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零泊松比的网格结构
CN104763772A (zh) * 2015-03-31 2015-07-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缓冲吸能结构
CN108177621A (zh) * 2018-01-12 2018-06-1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负泊松比结构的汽车复合后保险杆
JP2018122444A (ja) * 2017-01-30 2018-08-09 昭和飛行機工業株式会社 ハニカムコアの連結方法、および連結ハニカムコア
CN109970021A (zh) * 2017-12-28 2019-07-0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三维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66527U (zh) * 2014-07-30 2014-12-3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零泊松比的网格结构
CN104235591A (zh) * 2014-08-15 2014-12-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抗冲击的混合网格结构及其压缩方法
CN104763772A (zh) * 2015-03-31 2015-07-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缓冲吸能结构
JP2018122444A (ja) * 2017-01-30 2018-08-09 昭和飛行機工業株式会社 ハニカムコアの連結方法、および連結ハニカムコア
CN109970021A (zh) * 2017-12-28 2019-07-0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三维结构
CN108177621A (zh) * 2018-01-12 2018-06-1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负泊松比结构的汽车复合后保险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15682U (zh) 一种三维负泊松比吸能填充物结构
CN111746443A (zh) 一种新型三维手性负泊松比多胞吸能结构
CN104235591B (zh) 一种抗冲击的混合网格结构及其压缩方法
CN108953443B (zh) 内凹八边形立方点阵夹层板结构
CN111692270A (zh) 一种负泊松比胞元及其蜂窝结构
CN113153946A (zh) 一种单胞交叉堆叠形成的缓冲吸能减振负泊松比结构
CN112550196A (zh) 一种抗多向冲击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
CN112922995A (zh) 一种基于负泊松比结构的复合吸能结构
CN112606495A (zh) 一种复合型抗爆防护结构
CN204062452U (zh) 一种抗冲击的混合网格结构
CN112922985A (zh) 内部错位、界面对位的负泊松比型竖向复合吸能结构
CN110576644A (zh) 三明治复合板
CN101055058A (zh) 一种碟形芯层夹芯板及其用途
CN112918022A (zh) 具有平面半周顺接界面的负泊松比-蜂窝型复合吸能结构
CN101407253A (zh) 并联式蜂窝材料吸能器
CN112922991B (zh) 基于相嵌小半周界面结构的复合吸能结构
CN203067633U (zh) 一种防撞吸能结构
CN112922992B (zh) 平面小半周界面型负泊松比-蜂窝复合吸能结构
CN112918023B (zh) 含有小半周孪接界面的负泊松比型复合吸能结构
CN214838069U (zh) 一种单胞交叉堆叠形成的缓冲吸能减振负泊松比结构
CN106678221A (zh) 一种提高结构强度的蜂窝结构及设计方法
CN113829676A (zh) 用于动态载荷防护的模块化折叠夹层结构单元及夹层结构
CN113525273B (zh) 一种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三维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CN111055548B (zh) 一种形内自相似梯度层级类蜂窝夹芯结构
CN112922993B (zh) 负泊松比结构与结合蜂窝型结构相结合的复合吸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