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2889A - 风扇控制方法、风扇、设备、风扇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风扇控制方法、风扇、设备、风扇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2889A
CN112922889A CN201911244468.4A CN201911244468A CN112922889A CN 112922889 A CN112922889 A CN 112922889A CN 201911244468 A CN201911244468 A CN 201911244468A CN 112922889 A CN112922889 A CN 112922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dimensional model
user
control method
dep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44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2889B (zh
Inventor
陈小平
林勇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444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28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2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2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2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2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7Conjoint control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f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4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driving spe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70/00Control
    • F05D2270/80Devices generating input signals, e.g. transducers, sensors, cameras or strain gau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风扇、终端设备、风扇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以通过所述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的深度图像;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并将所述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终端;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基于所述控制操作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使用户能够根据室内情况对风扇进行控制,提高控制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风扇控制方法、风扇、设备、风扇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控制方法、风扇、终端设备、风扇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风扇大多都有定向吹风和摆动吹风两种模式,用户可以通过风扇上的开关切换风扇的吹风模式,例如,从定向吹风模式切换为摆动吹风模式。或者,用户可以通过风扇上的按钮切换风扇的档位,以调整风扇的风力大小。但上述方法均需要用户走到风扇旁边,对风扇进行操作。
目前有部分风扇可以与移动终端进行组网,从而通过移动终端控制风扇,实现风扇吹风模式的切换以及档位的切换,但用户在通过移动终端控制风扇时,不仅控制方式单一,而且无法根据室内的当前情况对风扇进行控制,控制灵活性较差。
因此,如何使用户能够根据室内情况对风扇进行控制,提高控制的灵活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风扇、终端设备、风扇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以使用户能够根据室内情况对风扇进行控制,提高控制的灵活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以通过所述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的深度图像;
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并将所述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终端;
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
基于所述控制操作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以通过所述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的深度图像;
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
获取用户对所述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
基于所述控制操作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风扇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风扇、可移动设备和用户终端,所述风扇分别与所述可移动设备和所述用户终端通信连接;
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接收所述风扇发送的深度摄像头开启指令开启所述深度摄像头并采集深度图像;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接收用户对所述风扇的控制操作;
所述风扇用于接收所述深度图像和所述用户对所述风扇的控制操作,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风扇控制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风扇、终端设备、风扇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通过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内的深度图像,然后基于获取到的深度图像构建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并将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终端,从而获取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最终基于该控制操作调整风扇的工作状态。使用户能够根据室内情况对风扇进行自由控制,提高控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扇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的步骤示意流程图;
图4是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的步骤示意流程图;
图5是基于深度图像构建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的过程示意图;
图6a是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一种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6b是图6a中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一种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7a是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另一种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7b是图7a中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8a是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一种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8b是图8a中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扇控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控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扇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其中,风扇可以是落地扇、壁扇和台扇等。以下将结合图1,以台扇为例对本申请中的风扇调节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风扇控制系统100包括风扇110、可移动设备120和用户终端130,其中,风扇110分别与可移动设备120和用户终端130信号连接,具体地,风扇110可以通过WiFi、蓝牙或者Zigbee等方式与可移动设备120和用户终端130连接。
可移动设备120是可以在房间内自由移动的设备,例如扫地机器人等。可移动设备上设置有深度摄像头和第一信号传输模块,所述深度摄像头与所述风扇110信号连接。所述深度摄像头用于采集房屋内的深度图像,第一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深度图像发送至风扇110。
风扇110包括风扇本体,风扇本体上设置有处理器、功能控制模块和第二信号传输模块。第二信号传输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号传输模块发送的深度图像,并将深度图像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基于该深度图像重建房间的三维模型,在完成房间的三维模型的重建后,将重建的三维模型通过第二信号传输模块发送至用户终端130。其中,三维模型中包括房间内的布局以及风扇的位置。
用户终端13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和穿戴式设备等电子设备。
用户终端130用于向用户呈现重建的三维模型,并将用户对该三维模型进行的操作发送至风扇110,由风扇110上的处理器解析用户对三维模型进行的操作,并将解析结果发送至功能控制模块,以使功能控制模块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风扇切换至与用户发出的操作对应的工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设备120上还可以设置有普通摄像头,所述普通摄像头也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模块信号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普通摄像头随可移动设备120移动,并在可移动设备120移动时开启,以不断采集多个房间内的平面图像。第二信号传输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号传输模块发送的平面图像,并将平面图像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对该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判断平面图像中是否包括风扇,若平面图像中包括风扇,则向可移动设备120上的深度摄像头发送开启指令,开启摄像头。若平面图像中包括房门标识,则记录识别出房门标识的时间,若相邻两次识别出房门标识的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即可向可移动设备120上的深度摄像头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深度摄像头关闭。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申请中,以可移动设备120为扫地机器人、用户终端130为手机为例对本方案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扫地机器人在房间内移动时,扫地机器人上的普通摄像头同时打开,不断采集房间内的平面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平面图像发送至风扇,由风扇上的处理器对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判断平面图像中是否包括风扇,若处理器识别出平面图像中包括风扇,则向扫地机器人上的深度摄像头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深度摄像头打开,开始采集房间内的深度图像。
深度摄像头采集的深度图像通过第一信号传输模块发送至风扇,由风扇上的处理器基于该深度图像构建房间的三维模型,并将构建出的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的手机上。
当用户需要对风扇进行远程控制时,即可打开手机,手机会向用户呈现房间的三维模型,用户可根据房间内的布局和电扇的位置等对风扇进行控制。例如,用户在三维模型中可滑动手指或按动按键控制风扇的转动角度、风扇的风力大小或者送风温度等。手机将用户在手机上对三维模型所进行操作所产生的操作信号发送至风扇,由风扇的处理器解析该操作信号,使风扇的功能控制模块能够控制风扇切换至与用户所进行操作相对应的工作模式。
在深度摄像头采集房间内的深度图像的过程中,普通摄像头保持常开状态,并不断向风扇发送采集到的平面图像,使风扇上的处理器对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当处理器识别出平面图像中包括房门标识时,记录识别出房门标识的时间,并判断相邻两次识别出房门标识的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若相邻两次识别出房门标识的时间间隔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则向扫地机器人上的深度摄像头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深度摄像头关闭,降低深度摄像头的能耗。
可以理解的,图1中的风扇控制系统以及上述对于风扇控制系统的各部件的命名仅仅出于标识的目的,并不因此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限制。
以下将基于图1中的风扇控制系统,对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扇调节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该风扇控制方法通过重建房间内的三维模型,使用户能够基于该三维模型所体现的室内情况对风扇进行控制,提高控制的灵活性。
如图2所示,该风扇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4。
S201、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以通过所述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的深度图像。
其中,目标房间是指从全屋多个房间中确定出的摆放有风扇的房间,深度摄像头可以是Kinect、XTion或者RealSense等深度相机。
风扇控制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开启,并在深度摄像头开启后,不断获取深度摄像头采集到的目标房间内的深度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所述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具体包括步骤S2011至步骤S2013:
S2011、获取多个房间的平面图像。
其中,平面图像是由可移动设备上的普通摄像头采集得到的。可移动设备上设置有普通摄像头,当可移动设备开始移动时,普通摄像头随之开启,不断采集多个房间内的平面图像。由风扇获取普通摄像头采集到的这些平面图像,以便于根据该平面图像确定目标房间。
S2012、对所述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判断所述平面图像中是否包括风扇。
具体地,在风扇获取到平面图像后,即可对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从而判断平面图像中是否包括风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可以是利用预先训练的风扇识别模型对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
S2013、若所述平面图像中包括风扇,则确定当前房间为目标房间,并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摄像头开启指令。
具体地,在可移动设备的移动过程中,若风扇识别出平面图像中包括风扇,则确定此时可移动设备所在的房间内放置有风扇,将此时可移动设备所在的房间确定为目标房间,并在确定目标房间后,向可移动设备发送摄像头开启指令,以使可移动设备能够根据该摄像头开启指令开启深度摄像头。
当可移动设备在全屋移动时,若深度摄像头保持常开,则深度摄像头的能耗较高,在风扇通过平面图像识别出风扇时,确定目标房间的位置,再开启深度摄像头,降低深度摄像头的能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风扇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多个房间的平面图像;对所述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判断平面图像中是否包括房门标识,并记录每次识别出所述房门标识的时间;若相邻两次识别出所述房门标识的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则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摄像头关闭指令。
其中,房门标识是指房间门口的标识,用于判断可移动设备进入某一房间或离开某一房间。
具体地,在风扇获取到平面图像后,即可对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从而判断平面图像中是否包括房门标识,每一次识别出平面图像中包括房门标识,分别记录识别出房门标识的时间,若相邻两次识别出房门标识的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间间隔范围内,则向可移动设备发送摄像头关闭指令,控制深度摄像头关闭,降低深度摄像头的能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可以是利用预先训练的识别模型对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是预先设定的。
例如,以可移动设备为扫地机器人为例,预设时间间隔为2~4分钟,风扇在可移动设备移动4分钟、7分钟分别识别到两次房门标识,由于两次识别到房门标识的时间间隔位于预设时间间隔内,此时认为可移动设备在4分钟时第一次进入房间内进行清扫,在7分钟时完成房间清扫离开房间,因此,在离开房间后,即可关闭深度摄像头,以降低深度摄像头的能耗。
S202、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并将所述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终端。
其中,基于深度图像构建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具体是获取深度图像中包括的点云数据,并基于点云数据构建三维模型,然后将构建的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终端,使用户能够在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进行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所述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具体包括步骤S2021至步骤S2023:
S2021、获取所述深度图像中第一帧的点云数据和其余帧的点云数据。
具体地,将获取到的目标房间内的深度图像进行拆分,从而分别得到获取到深度图像中第一帧的点云数据和除了第一帧以外的其余帧的点云数据。
S2022、基于所述第一帧的点云数据建立初始三维模型。
具体地,由于深度摄像头得到的深度数据是存在误差的,也即即使深度摄像头的相机位置固定,现实场景内目标房间中的点在不同帧的深度值也会有所区别,导致对于目标房间中的每一个点,在深度摄像头采集的深度图像中会得到多个测量值。为了提高得到的三维模型的准确度,可以根据第一帧的点云数据建立初始三维模型,然后再利用其余帧的点云数据对初始三维模型进行优化。
S2023、将所述其余帧的点云数据基于转移矩阵在所述初始三维模型中进行投影,以对所述初始三维模型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模型作为构建的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
具体地,可以采用迭代最近点算法估计其余的每一帧的点云数据与初始三维模型中点云数据之间的转移矩阵。然后通过该转移矩阵将每一帧的点云数据分别在初始三维模型中进行投影,对三维模型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模型作为构建的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
例如,请参考图5,为基于深度图像构建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的过程示意图。若深度摄像头采集到的深度图像共有两帧,则依据第一帧的点云数据构建初始三维模型。随后采用迭代最近算法计算第二帧相对于第一帧的转移矩阵,根据该转移矩阵可以将第二帧图像中的点云数据投影到初始三维模型中,对初始三维模型进行优化,从而将优化后的模型作为构建的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
S203、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
具体地,风扇将构建的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终端后,用户即可通过用户终端查看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并基于该三维模型对风扇进行相应的操作。用户终端在接收到用户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后,即将该控制操作发送至风扇,由风扇获取到用户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以便于根据用户的控制操作切换风扇的工作模式。
请参考图6a,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可以是用户在用户终端的显示界面上通过左右滑动手指调整风扇在左右方向上的转动范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6b所示,用户在显示界面上左右滑动手指调整风扇在左右方向上的转动范围时,在用户终端的显示界面上可以实时显示用户所调整的转动范围。
请参考图7a,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可以是用户在用户终端的显示界面上通过上下滑动手指调整风扇在上下方向上的转动范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7b所示,用户在显示界面上上下滑动手指调整风扇在上下方向上的转动范围时,在用户终端的显示界面上可以实时显示用户所调整的转动范围。
当用户调整的左右转动范围和/或上下转动范围超过风扇的最大转动范围时,可以在用户终端的显示界面上弹出提示框,以提醒用户该操作不合法。
请参考图8a,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还可以是用户通过点击显示界面上提供的风力格来调整风扇的风力大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请参考图8b当用户点击某目标风力格时,该风力格可以深色显示以提示用户已选中该目标风力格,此外,在颜色变化的同时还可以伴随用户终端的声音或震动提示。
S204、基于所述控制操作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风扇获取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的信息,并由风扇上的处理器对该信息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以调整风扇的工作状态,使风扇的工作状态与用户的控制操作相对应。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控制方法,通过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内的深度图像,然后基于获取到的深度图像构建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并将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终端,从而获取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最终基于该控制操作调整风扇的工作状态。使用户能够根据室内情况对风扇进行自由控制,提高控制的灵活性。
请参考图9,图9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扇控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该风扇控制方法可应用于图1中提供的风扇控制系统的风扇上。
如图9所示,该风扇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S306。
S301、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以通过所述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的深度图像。
其中,目标房间是指摆放有风扇的房间,深度摄像头可以是Kinect、XTion或者RealSense等深度相机。
风扇控制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开启,并在深度摄像头开启后,不断获取深度摄像头采集到的目标房间内的深度图像。
S302、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并将所述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终端。
其中,基于深度图像构建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具体是获取深度图像中包括的点云数据,并基于点云数据构建三维模型,然后将构建的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终端,使用户能够在用户终端对三维模型进行操作。
S303、获取所述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操作包括用户在所述目标房间内选择吹风位置的操作。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上选择吹风位置,用户手指在用户终端的显示界面上点击三维模型内的某点,用户终端获取该点在三维模型内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风扇,由风扇获取到该点的位置信息后,调整风扇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显示界面上可以显示所述目标房间内风扇的最大吹风区域,以便提示用户在最大吹风区域内选择吹风位置。当用户在最大吹风区域外选择吹风位置时,提示用户更改选择的吹风位置。其中,提示方式可以是弹出提示框,同时还可以伴随声音或震动提示。
S304、获取所述三维模型中吹风位置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风扇的风扇坐标。
具体地,在用户在三维模型中选择吹风位置后,用户终端即会获取吹风位置在三维模型所在坐标系内的位置坐标和风扇在三维模型所在坐标系内的风扇坐标,并将该吹风位置的位置坐标和风扇的风扇坐标发送至用户终端。所述位置坐标和风扇坐标为空间坐标。
S305、基于所述位置坐标和风扇坐标计算所述三维模型中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和角度。
具体地,基于位置坐标和风扇坐标计算三维模型中吹风位置相对于风扇的距离和角度,具体可以采用反三角函数来计算。
例如,若三维模型所在的坐标系以风扇所在位置为原点,风扇的风扇坐标为O(x0,y0,z0),吹风位置的位置坐标为X(x1,y1,z1)。
则吹风位置相对于风扇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2307135190000111
吹风位置相对于风扇的角度为:
Figure BDA0002307135190000112
Figure BDA0002307135190000113
其中,∠A1表示吹风位置相对于风扇在左右方向上的角度,∠A2表示吹风位置相对于风扇在上下方向上的角度。
S306、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和角度确定所述风扇的工作模式,并根据所述工作模式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和角度确定所述风扇的工作模式具体包括:基于吹风位置相对于风扇的距离确定风扇的风力大小;基于吹风位置相对于风扇的角度确定风扇的转动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确定所述风扇的风力大小,具体包括:获取所述风扇不同风力的送风半径;根据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判断所述吹风位置对应的送风半径,以确定所述风扇的风力大小。
由于风扇的不同风力分别对应不同的送风半径,若风扇的风力越大,则送风半径越大,反之若风扇的风力越小,则对应的送风半径越小。因此,判断风扇的送风半径和吹风位置相对于风扇的距离,从而确定吹风位置位于风扇的哪一个送风半径内,从而确定风扇的风力大小。若吹风位置同时位于两个送风半径内,则提醒用户选择风力大小。
例如,若风扇风力为一档时,对应的送风半径为0~3米,风扇风力为二档时,对应的送风半径为0~5米,风扇风力为三档时,对应的送风半径为0~6米。则当吹风位置相对于风扇的距离为5.5米时,则自动确定风扇的风力为三档。当吹风位置相对于风扇的距离为2米时,则提醒用户选择风扇的风力为一档、二档或者三档。
若计算出吹风位置相对于风扇在左右方向上的角度为向右偏50°,相对于风扇在上下方向上的角度为向下偏15°时,则先将所述风扇上下方向上的角度调整为向下偏15°,再将风扇左右方向上的角度调整为向右偏50°,以调整风扇的工作状态。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控制方法,通过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内的深度图像,然后基于获取到的深度图像构建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并将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终端,从而获取用户在目标房间内选择的吹风位置的操作,并计算该吹风位置相对于风扇的距离和角度从而确定风扇的工作模式,以调整风扇的工作状态。通过用户选定吹风位置即可自动确定风扇的送风风力大小和送风角度,简化用户的操作,提高风扇控制的灵活性。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控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该风扇控制方法可应用于图1中提供的风扇控制系统的用户终端上。
如图10所示,该风扇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401至步骤S404。
S401、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以通过所述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的深度图像。
S402、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
S403、获取用户对所述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
S404、基于所述控制操作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提供的风扇控制方法与前述的风扇控制方法所包括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参阅图11,该风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存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任意一种风扇控制方法。
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计算机设备的运行。
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任意前述应用于风扇的风扇控制方法。
该网络接口用于进行网络通信,如发送分配的任务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应当理解的是,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下步骤:
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以通过所述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的深度图像;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并将所述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终端;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基于所述控制操作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所述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时,用于实现:
获取多个房间的平面图像;对所述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判断所述平面图像中是否包括风扇;若所述平面图像中包括风扇,则确定当前房间为目标房间,并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摄像头开启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所述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时,用于实现:
获取所述深度图像中第一帧的点云数据和其余帧的点云数据;基于所述第一帧的点云数据建立初始三维模型;将所述其余帧的点云数据基于转移矩阵在所述初始三维模型中进行投影,以对所述初始三维模型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模型作为构建的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所述控制操作包括用户在所述目标房间内选择吹风位置的操作,所述基于所述控制操作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时,用于实现:
获取所述三维模型中吹风位置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风扇的风扇坐标;基于所述位置坐标和风扇坐标计算所述三维模型中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和角度;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和角度确定所述风扇的工作模式,并根据所述工作模式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所述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和角度确定所述风扇的工作模式时,用于实现:
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确定所述风扇的风力大小;以及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角度确定所述风扇的转动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所述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确定所述风扇的风力大小时,用于实现:
获取所述风扇不同风力的送风半径;根据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判断所述吹风位置对应的送风半径,以确定所述风扇的风力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
获取多个房间的平面图像;对所述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判断平面图像中是否包括房门标识,并记录每次识别出所述房门标识的时间;若相邻两次识别出所述房门标识的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则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摄像头关闭指令。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参阅图12,该终端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存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应用于终端设备的风扇控制方法。
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计算机设备的运行。
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前述应用于风扇的风扇控制方法。
该网络接口用于进行网络通信,如发送分配的任务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应当理解的是,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下步骤:
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以通过所述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的深度图像;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获取用户对所述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基于所述控制操作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中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风扇控制方法。
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所述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计算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以通过所述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的深度图像;
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并将所述三维模型发送至用户终端;
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
基于所述控制操作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包括:
获取多个房间的平面图像;
对所述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判断所述平面图像中是否包括风扇;
若所述平面图像中包括风扇,则确定当前房间为目标房间,并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摄像头开启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深度图像中第一帧的点云数据和其余帧的点云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帧的点云数据建立初始三维模型;
将所述其余帧的点云数据基于转移矩阵在所述初始三维模型中进行投影,以对所述初始三维模型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模型作为构建的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操作包括用户在所述目标房间内选择吹风位置的操作,所述基于所述控制操作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三维模型中吹风位置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风扇的风扇坐标;
基于所述位置坐标和风扇坐标计算所述三维模型中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和角度;
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和角度确定所述风扇的工作模式,并根据所述工作模式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和角度确定所述风扇的工作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确定所述风扇的风力大小;以及
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角度确定所述风扇的转动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确定所述风扇的风力大小,包括:
获取所述风扇不同风力的送风半径;
根据所述吹风位置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距离判断所述吹风位置对应的送风半径,以确定所述风扇的风力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个房间的平面图像;
对所述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判断平面图像中是否包括房门标识,并记录每次识别出所述房门标识的时间;
若相邻两次识别出所述房门标识的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则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摄像头关闭指令。
8.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启可移动设备上的深度摄像头,以通过所述深度摄像头持续获取目标房间的深度图像;
基于所述深度图像构建所述目标房间的三维模型;
获取用户对所述三维模型中风扇的控制操作;
基于所述控制操作调整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9.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
11.一种风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可移动设备和用户终端,所述风扇分别与所述可移动设备和所述用户终端通信连接;
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接收所述风扇发送的深度摄像头开启指令开启所述深度摄像头并采集深度图像;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接收用户对所述风扇的控制操作;
所述风扇用于接收所述深度图像和所述用户对所述风扇的控制操作,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
CN201911244468.4A 2019-12-06 2019-12-06 风扇控制方法、风扇、设备、风扇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9228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4468.4A CN112922889B (zh) 2019-12-06 2019-12-06 风扇控制方法、风扇、设备、风扇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4468.4A CN112922889B (zh) 2019-12-06 2019-12-06 风扇控制方法、风扇、设备、风扇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2889A true CN112922889A (zh) 2021-06-08
CN112922889B CN112922889B (zh) 2023-09-05

Family

ID=76161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4468.4A Active CN112922889B (zh) 2019-12-06 2019-12-06 风扇控制方法、风扇、设备、风扇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28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92375A (zh) * 2023-05-16 2023-06-23 成都苏扶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器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4687A (ja) * 2005-02-07 2006-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換気装置ならびに換気装置を利用したネット家電システム
JP2008004975A (ja) * 2006-06-20 2008-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情報端末及びホーム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5571046A (zh) * 2014-10-09 2016-05-11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出风状态调节方法及室内机
CN108332365A (zh) * 2018-01-04 2018-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548300A (zh) * 2018-03-02 2018-09-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送风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0332657A (zh) * 2019-05-21 2019-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空调的安防机器人及包含其的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4687A (ja) * 2005-02-07 2006-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換気装置ならびに換気装置を利用したネット家電システム
JP2008004975A (ja) * 2006-06-20 2008-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情報端末及びホーム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5571046A (zh) * 2014-10-09 2016-05-11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出风状态调节方法及室内机
CN108332365A (zh) * 2018-01-04 2018-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548300A (zh) * 2018-03-02 2018-09-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送风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0332657A (zh) * 2019-05-21 2019-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空调的安防机器人及包含其的空调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宗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92375A (zh) * 2023-05-16 2023-06-23 成都苏扶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器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6292375B (zh) * 2023-05-16 2024-03-22 俞加利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器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2889B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79156B2 (en) 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ing of a complex control object
CN103109244B (zh) 用于物体跟踪和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04758B (zh) 人脸特征点跟踪方法及装置
KR20230110452A (ko) 데이터 학습 서버 및 이의 학습 모델 생성 및 이용방법
JP2019535055A (ja) ジェスチャに基づく操作の実施
EP3012812A2 (en) Portable security device
CN109087335A (zh) 一种人脸跟踪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391163A (zh) 手势检测系统和方法
US911117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970128B2 (en) Serve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eof
EP373941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7231403B2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5042789A (zh) 一种智能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589138B (zh) 动作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80203515A1 (en) Monitoring
CN112922889B (zh) 风扇控制方法、风扇、设备、风扇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527669A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96849B (zh) 基于手势的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729144B (zh) 应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17092509A (ja) テレプレゼンス・ロボットに用いる制御シグナルを発生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テレプレゼンス・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374460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28494A (zh) 一种电器设备的虚拟遥控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家电
KR20140095601A (ko) 자세 분류 장치 및 자세 분류 방법
CN112922874A (zh) 风扇控制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U2015205874A1 (en) A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ontent within image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