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1668B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1668B
CN112911668B CN202110120430.7A CN202110120430A CN112911668B CN 112911668 B CN112911668 B CN 112911668B CN 202110120430 A CN202110120430 A CN 202110120430A CN 112911668 B CN112911668 B CN 1129116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target
data transmission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04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1668A (zh
Inventor
孟伟
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04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16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1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1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1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1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其中,第一设备为与第一客户终端设备连接的设备;基于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第一设备通过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传输数据时存在卡顿的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及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园区、农场、景区等地方出于布线困难或者建筑物不允许破坏等原因都在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将监控设备汇聚到一起然后通过公网发送到远程监控平台。随着5G网络覆盖的不断加大,5G CPE的应用场景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很多场合都会使用5G CPE设备完成监控设备无线网络的接入,如图1所示,某区域使用两个5G CPE完成监控设备A、B、C、D、E、F无线网络的覆盖,出于部署方面的考虑,目前5G CPE设备都实现了WiFi网络参数的自动配置,即监控设备会通过监听CPE的WiFi广播信息来完成AP SSID、密码等参数的获取,最终完成WiFi网络的连接。当前的部署存在如下缺陷:CPE之间缺乏联动,WiFi配网环节都是单独进行,监控设备只要解析到AP参数就进行WiFi网络的连接,没有考虑当前CPE蜂窝网络的带宽情况。如图1所示,因为信号强度或者配网时机的关系,经常会出现某个CPE设备剩余带宽不足确接入了过多的监控设备导致所有设备都因带宽抢占导致拉流卡顿。蜂窝网络的接入带宽是动态变化的,当前的CPE设备接入方案缺乏一套动态调整机制。即不同的时刻,CPE的蜂窝网络带宽可能相差较多,当前的接入方案是固定不变的,一旦WIFI设备获取到AP参数且网络连接OK就会一直这样下去,除非配置被清除。这样会导致某些时间段监控设备都可以流畅拉流,但是在基站负荷加大时,视频拉流的流畅度就会受到影响。
由此可知,相关技术中在传输数据时存在卡顿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传输数据时存在卡顿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与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连接的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与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连接的设备;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传输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接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根据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在确定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之后,向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第一设备通过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由于可以根据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第一剩余带宽确定目标客户终端设备,有效地防止了通过带宽不足的客户终端设备传输数据,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传输数据时存在卡顿的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及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数据传输方法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设备切换至第四客户终端设备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第六客户终端设备中剩余带宽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七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将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客户终端设备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客户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保持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一;
图8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二;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2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202(处理器2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204,其中,上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2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2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移动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2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2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设备2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2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2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接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与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连接的设备;
步骤S304,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
步骤S306,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目标服务器可以为云平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和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可以为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CPE,云平台可以连接多个CPE,每个CPE可以连接多个设备,例如,监控设备,即网络摄像机(IPC)等,即第一设备可以为IPC。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个CPE设备初始化(5G蜂窝网络、WIFI AP),CPE设备通过5G蜂窝模块连接到云平台。CPE设备AP热点建立并将当前AP配置参数(SSID、密码)封装至WIFI广播帧中,定时广播出去。监控设备A、B…F根据施工顺序依次上电启动运行,若设备首次运行,无有效AP配置,进入监听模式获取CPE设备的AP配置信息。如果当前设备已经被配置过,存在AP配置信息则直接发起WiFi连接。特别的,监控设备所处位置可能存在多个CPE设备,监控设备可能会因为上电时机不同,监听到不同的AP配置,因此,首次连接可以采取先获取先连机制。当第一设备监听到CPE A的AP配置了,第一设备会先发起信道扫描,获取周围所有AP配置的ssid和rssi,然后向CPE A(对应于上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起WiFi连接,WiFi连接成功后,CPE A会向第一设备获取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参数信息,例如,第一设备扫描到的热点信息、rssi和当前设备的码流配置信息。此时,第一设备和CPE A之间是预连接状态,此时不允许进行码流传送,必须等待云平台的指令。
在上述实施例中,CPE A会将进入预连接状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云平台,由云平台统一决策是否启动拉流。即,云平台可以根据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CPEA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并在确定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后,向CPEA发送控制指令,启动拉流。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服务器、云平台、后台处理器,或者其他的具备类似处理能力的设备,还可以是至少集成有数据处理设备的机器,其中,据处理设备可以包括计算机、手机等终端,但不限于此。
通过本发明,接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根据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在确定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之后,向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第一设备通过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由于可以根据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第一剩余带宽确定目标客户终端设备,有效地防止了通过带宽不足的客户终端设备传输数据,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传输数据时存在卡顿的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及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所述第一设备的码流配置信息;基于所述码流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目标带宽;在确定所述第一剩余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带宽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的码流配置信息,根据码流配置信息可以确定第一设备向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目标带宽。在确定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大于或等于目标带宽的情况下,将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客户终端设备。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向目标服务器传输采集到的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目标服务器为云平台时,云平台端可以记录与其连接的各CPE设备当前正式接入的监控设备信息以及各CPE设备的剩余网络带宽信息(CPE会定期和云平台进行剩余带宽测量,测量完毕后会记录当前CPE的剩余带宽信息),如果预加入的第一设备请求的网络带宽(目标带宽)低于当前CPE A的第一剩余带宽,云平台会向CPE A发送状态切换指令,切换至拉流状态。这样,第一设备就正式接入到CPE A了,通过CPEA向云平台传输数据。其中,CPE可以在预定时间内和目标服务器进行测试,或者在蜂窝网络发生变化,有设备连接至CPE中时,与目标服务器进行测试,确定CPE的剩余带宽。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允许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第二客户终端设备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二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从所述第二客户终端设备中确定出第三客户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三客户终端设备中包括的剩余带宽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第四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的目标带宽大于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的情况下,目标服务器可以获取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允许第一设备连接的第二客户终端设备的信息以及第二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其中,可以通过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热点信息确定第二客户终端设备,即第二客户终端设备为第一设备能够扫描到的客户终端设备。在第二客户终端设备中确定出信号强度大于预定阈值的第三客户终端设备,其中,预定阈值可以为-60dbm(该取值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对预定阈值不做限制,例如,还可以取-50dbm,-70dbm等)。将第三客户终端设备中剩余带宽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第四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其中,第一预定条件可以为剩余带宽大于目标带宽。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目标服务器为云平台时,第一设备切换至第四客户终端设备示意图可参见附图4。如图4所示,设备D(对应于上述第一设备)向CPEA(对应于上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起了WiFi连接进入了预连接状态。此时,云平台检测到当前CPE A的剩余带宽不能满足第一设备的拉流需求,云平台端会基于设备D上报的周围热点信息、信号强度以及其他CPE的剩余带宽信息做综合决策。如果设备D能够扫描到CPE B(对应于上述第四客户终端设备)的热点信息,且信号强度OK(rssi在-60dbm以上)。同时,CPE B剩余网络带宽大于设备D所需拉流带宽,那么平台会向CPEA发送控制指令,将第一设备切换至CPE B。第一设备成功接入到CPE B后,CPE A和CPE B更新接入设备的状态信息以及剩余带宽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包括:确定与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允许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从所述第五客户终端设备中确定出第六客户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六客户终端设备中包括有剩余带宽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七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接入第一客户终端设备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剩余带宽不足,且第一设备无法连接至其他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确定与第一客户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设备的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允许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息以及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即根据第二设备的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热点信息以及热点信息对应的信号强度。将第二设备能够扫描到的热点信息对应的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第五客户终端设备。将第五客户终端设备中信号强度大于预定阈值的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第六客户终端设备,在第六客户终端设备中剩余带宽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七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将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其中,预定阈值可以为-60dbm(该取值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对预定阈值不做限制,例如,还可以取-50dbm,-70dbm等),第二预定条件可以为剩余带宽大于目标带宽。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目标服务器为云平台时,在第六客户终端设备中剩余带宽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七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将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客户终端设备示意图可参见附图5。如图5所示,因设备上电时机等原因,设备B、设备C先接入到CPEA,进入了无线拉流状态。设备A后面加入到CPE A,云平台端检测到当前CPE A的剩余带宽已经无法满足设备A的拉流需求,此时,云平台会从CPE A的当前已经拉流的设备中进行筛选,筛选同时能稳定接入CPEA和周围其他CPE设备(本例是CPE B),如果设备C(对应于上述第二设备)上报的热点信息中有CPE B,且信号值大于-60dbm,且CPE B的剩余带宽满足设备C的拉流需求,则将CPEA确定为目标客户终端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包括: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执行以下操作:通知所述第二设备连接至所述第七客户终端设备,并通过所述第七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第六客户终端设备中剩余带宽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七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将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之后,可以向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后,可以将第一控制指令中包括的第七客户终端设备的热点AP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根据热点AP配置信息连接至第七客户终端设备,通过第七客户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再将第一设备的状态修改为拉流状态。即,当目标服务器为云平台时,云平台向CPEA发送控制指令,使得设备C接入到CPE B。然后将设备A的状态由预连接状态改为拉流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包括:在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在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为除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之外的其他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连接至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并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为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向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将第一设备的状态调整为拉流状态。当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为其他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向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其中,第三控制指令中包括目标客户终端设备的热点AP配置信息,以指示第一设备连接至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中,向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接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的各个客户终端设备的剩余带宽;在基于所述剩余带宽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的客户终端设备中不包括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保持连接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各个客户终端设备的剩余带宽,在根据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各个客户终端设备中不包括目标客户终端的情况下,向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指示第一客户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保持连接状态。即,在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各个客户终端设备的剩余带宽均不足,或客户终端的信号强度不满足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使第一设备与第一客户终端设备保持连接状态,但不传输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目标服务器为云平台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保持连接状态示意图可参见附图6,如图6所示,设备D接入CPE A进入预连接状态后,云平台通过检索发现周围可用CPE热点均无足够剩余带宽,此时,保持设备D为预连接状态,待CPE设备有剩余带宽满足拉流需求后进行状态变更。监控设备A-F依次接入各CPE设备后,云平台会和各CPE进行定期的网络剩余带宽测试,因基站、公网等不可控因素,CPE设备在不同时间段实际可用的网络带宽是存在明显波动的。比如,某一时刻CPA所连接的基站接入了更多的5G手机,此时,CPE设备A的带宽将会被削减很多。云平台会综合评估其他设备CPE设备的可用带宽,如果其他设备有剩余带宽,云平台会将带宽不足的设备切换至其他CPE上保证设备的稳定拉流。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图7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一,如图7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702,CPE设备启动。
步骤S704,蜂窝网络初始化并连接基站。
步骤S706,WIFI AP功能初始化,AP热点创建。
步骤S708,当前AP配置信息封装并加密。
步骤S710,通过beacon等方式广播当前的AP配置信息。
步骤S712,判断是否有WIFI设备接入,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S714,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则执行步骤S716。
步骤S714,睡眠1s。
步骤S716,发起WIFI认证,连接WIFI连接。
步骤S718,获取当前WIFI设备的扫描信息(周围热点及信号强度)并同步至云平台(对应于上述目标服务器)。
步骤S720,更新该设备的连接状态为预连接状态。
步骤S722,判断是否有云平台端的命令,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724,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726。
步骤S724,睡眠1s。
步骤S726,判断是否指定设备切换至拉流状态,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728,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730。
步骤S728,判断是否指定设备切换至其他CPE热点,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732,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722。
步骤S730,更新指定设备状态为拉流并通知设备开始传播码流。
步骤S732,将其他CPE热点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设备。
步骤S734,断开当前WIFI连接,并更新设备连接信息。
步骤S736,判断蜂窝信号波动是否超过10%,若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74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738。
步骤S738,判断蜂窝模式是否发送变化,若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74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740。
步骤S740,判断距离上次测量时间间隔是否大于60s,若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74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742。
步骤S742,睡眠5s。
步骤S744,更新当前剩余带宽测试信息。
步骤S746,发起剩余网络带宽测试。
步骤S748,睡眠5s。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是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在执行步骤S706后,可以同时执行步骤S708,S736。
图8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二,如图8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802,设备启动。
步骤S804,流媒体模块初始化。
步骤S806,网络端口监听开启。
步骤S808,判断是否有码流传输过来,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810,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812。
步骤S810,接收缓存并回应确认包。
步骤S812,睡眠10s。
其中,步骤S802-S812为码流接收线程。
步骤S814,判断CPE端是否有消息同步,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816,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818。
步骤S816,判断CPE设备剩余带宽是否同步,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830,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820。
步骤S818,睡眠10s。
步骤S820,判断是否有新设备接入CPE热点,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832,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822。
步骤S822,判断某CPE设备(假设是CPEM)的剩余带宽是否低于预警值(预期值,对应于上述目标带宽),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82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828。
步骤S824,判断其他CPE是否剩余带宽充足(假设是CPEN)且存在CPEM的监控设备能够稳定接入到CPEN,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826,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828。
步骤S826,通知CPEM的若干设备进行AP切换,确保剩余带宽高于预警值。
步骤S828,睡眠10ms。
步骤S830,更新当前CPE设备的可用带宽。
步骤S832,获取该监控设备的扫描信息及所需带宽。
步骤S834,判断当前CPE剩余带宽是否满足设备需求,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838,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836。
步骤S836,在当前设备的扫描信息中筛选是否存储可用的其他CPE,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842,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840。
步骤S838,下发命令,通知CPE将该连接设备的状态由预连接切换为码流传输状态。
步骤S840,判断当前CPE设备是否存在同时能够连接其他CPE设备的且信号强度较优的,若判断结果为是(假设为设备B),则执行步骤S846,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844。
步骤S842,通过CPE发起AP切换操作,同步目标CPE的AP配置信息。
步骤S844,通知CPE当前无可用资源,保持预连接状态,暂停拉流。
步骤S846,通知满足需求的监控设备B进行AP切换。
步骤S848,通知监控设备A将状态由预连接状态改为拉流状态。
其中,步骤S814-S848为消息处理线程。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为云平台,即目标服务器。
在前述实施例中,通过CPE设备和云平台之间剩余带宽的定时测量,提前调整IPC设备的接入,最终实现CPE系统的负载均衡。即,利用当前蜂窝网络的剩余带宽和WiFi信号强度,实现监控设备的最优接入方法,提前评估拉流流畅度,避免了先接入,卡顿后再手动或者算法调整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92,用于接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与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连接的设备;
确定模块94,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
传输模块96,用于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94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所述第一设备的码流配置信息;基于所述码流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目标带宽;在确定所述第一剩余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带宽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94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允许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第二客户终端设备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二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从所述第二客户终端设备中确定出第三客户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三客户终端设备中包括的剩余带宽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第四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94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允许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从所述第五客户终端设备中确定出第六客户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六客户终端设备中包括有剩余带宽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七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96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执行以下操作:通知所述第二设备连接至所述第七客户终端设备,并通过所述第七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96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在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在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为除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之外的其他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连接至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并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可以用于在接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之后,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的各个客户终端设备的剩余带宽;在基于所述剩余带宽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的客户终端设备中不包括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保持连接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与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连接的设备;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
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包括:确定与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允许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从所述第五客户终端设备中确定出第六客户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六客户终端设备中包括有剩余带宽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七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所述第一设备的码流配置信息;
基于所述码流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目标带宽;
在确定所述第一剩余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带宽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允许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第二客户终端设备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从所述第二客户终端设备中确定出第三客户终端设备;
将所述第三客户终端设备中包括的剩余带宽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第四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包括:
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通知所述第二设备连接至所述第七客户终端设备,并通过所述第七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包括:
在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在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为除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之外的其他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连接至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并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的各个客户终端设备的剩余带宽;
在基于所述剩余带宽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的客户终端设备中不包括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保持连接状态。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传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与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连接的设备;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
传输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传输数据;
所述确定模块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的第一剩余带宽确定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目标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数据传输信息中包括的允许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五客户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从所述第五客户终端设备中确定出第六客户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六客户终端设备中包括有剩余带宽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七客户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2110120430.7A 2021-01-28 2021-01-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29116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0430.7A CN112911668B (zh) 2021-01-28 2021-01-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0430.7A CN112911668B (zh) 2021-01-28 2021-01-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668A CN112911668A (zh) 2021-06-04
CN112911668B true CN112911668B (zh) 2023-03-24

Family

ID=7611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0430.7A Active CN112911668B (zh) 2021-01-28 2021-01-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16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2325B (zh) * 2021-12-22 2023-06-30 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 港口环境布置5g cpe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547A (zh) * 2011-09-15 2013-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接入点的方法、终端及接入点设备
CN103379586A (zh) * 2012-04-24 2013-10-3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发现接入点的方法及站点、接入点
CN110677875A (zh) * 2019-09-27 2020-01-1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面向边缘计算环境的无线网络负载均衡方法
CN112055176A (zh) * 2020-08-28 2020-12-0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码流的协商传输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7214A1 (en) * 2004-09-27 2006-03-30 Lakshmi Ramachandra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select access points o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functionality
CN101052216B (zh) * 2006-06-21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小区变更的方法及系统
KR20110063776A (ko) * 2008-09-26 2011-06-14 쿄세라 코포레이션 액세스 포인트, 무선 통신 단말, 및 서버
CN106713180B (zh) * 2015-11-18 2020-09-04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热点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358242A (zh) * 2016-09-27 2017-01-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CN106686699B (zh) * 2017-01-09 2019-08-2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可用带宽的多ap选择方法
FR3072529B1 (fr) * 2017-10-17 2019-10-18 Sagemcom Broadband Sas Routage de donnees dans une passerelle residentielle mettant en œuvre l'agregation de liens
CN110267308B (zh) * 2019-06-10 2023-04-0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接入点管理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CN110856233B (zh) * 2019-11-14 2022-04-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055177B (zh) * 2020-08-28 2024-01-1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分层的协商传输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547A (zh) * 2011-09-15 2013-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接入点的方法、终端及接入点设备
CN103379586A (zh) * 2012-04-24 2013-10-3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发现接入点的方法及站点、接入点
CN110677875A (zh) * 2019-09-27 2020-01-1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面向边缘计算环境的无线网络负载均衡方法
CN112055176A (zh) * 2020-08-28 2020-12-0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码流的协商传输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668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0960B (zh) 一种小区切换、确定上行发送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US7796555B2 (en)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n wireless network
EP3493593A1 (e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ferring terminal path and controlling terminal state transition
EP1843620A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equipment, and inter-cell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CN105406978B (zh) 数据转发设备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798898B (zh) 一种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cu和du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9326198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switching control method
CN108738098A (zh) 一种wlan网络多接入点间无缝切换的方法
US9282476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12671904B (zh) 设备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10999769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291166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JP5622311B2 (ja) 周波数共用型コグニティブ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コグニティブ無線基地局
CN110691391A (zh) 接入节点切换、发送信号参数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998902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processor transmitting a discovery-use signal
KR20240060665A (ko) 네트워킹 방법, 장치, 설비 및 저장 매체
EP3264828B1 (en) Access point automatic switching method and wireless routing device
EP4255026A2 (en) Optional sending of complete message in conditional handover
CN110958652B (zh) 小区重选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623451A (zh) 条件切换方法和设备
EP3043621A1 (en) Wireless termination point and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and wireless control point
WO2018024074A1 (zh) 一种传输节点更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EP2445268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an hybrid wired/wireless network
US20220360313A1 (en) Beam Group Specific 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zation
CN114938507B (zh) 接入方法、装置、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