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1643A -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1643A
CN112911643A CN201911136228.2A CN201911136228A CN112911643A CN 112911643 A CN112911643 A CN 112911643A CN 201911136228 A CN201911136228 A CN 201911136228A CN 112911643 A CN112911643 A CN 112911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network
load
downlink signal
signal strength
serial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62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1643B (zh
Inventor
欧阳颖倩
陈昌文
米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Customer Branch Office Of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Customer Branch Office Of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Customer Branch Office Of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Customer Branch Office Of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362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16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1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1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1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1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每个目标网络设备对应于一个序号,若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计算自身的负载,并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若比较出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比较下行信号强度以及比较负载来实现负载均衡,从而提高了组网网络的用户连接速率、连接数量和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网络超载与超负荷越发严重,一般使用负载均衡的方式来解决网络超载和超负荷的问题。
传统的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或网关,实现的组网网络应用在多用户接入领域时,只使用拓扑优化或者迁移流量来进行负载均衡,而不对网络设备的接入用户数做迁移。上述方案会出现很多问题,接入某个网络设备的用户数过多或吞吐量过大会导致网络设备过载,使整个组网网络出现拥塞,造成网络瘫痪,从而降低了组网网络的用户连接速率、连接数量和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组网网络的用户连接速率、连接数量和吞吐量降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每个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对应于一个序号;
比较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
若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计算自身的负载,并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
比较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
若比较出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
可选地,所述比较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之前还包括:
根据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对多个目标网络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
将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中的第一个目标网络设备的序号作为当前的序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比较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小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对当前的序号进行加1处理;
判断当前的序号是否大于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总数量;
若判断出当前的序号是否小于或等于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总数量时,继续执行所述比较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之前还包括:
测量出当前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
判断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
若判断出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大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时,测量出下一个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并继续执行所述判断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的步骤;
若判断出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时,执行所述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的步骤。
可选地,还包括:
若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继续执行所述测量出下一个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之后还包括:继续执行所述测量出下一个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根据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对将多个目标网络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包括:
按照下行信号强度从大到小,对多个目标网络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
可选地,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包括网关、路由器或者无线接入点。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每个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对应于一个序号;
第一比较模块,用于比较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
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比较模块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计算自身的负载,并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
第二比较模块,用于比较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比较模块比较出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负载均衡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程序指令的执行,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上述负载均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若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计算自身的负载,并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若比较出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比较下行信号强度以及比较负载来实现负载均衡,从而提高了组网网络的用户连接速率、连接数量和吞吐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组网网络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均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甲和/或乙,可以表示:单独存在甲,同时存在甲和乙,单独存在乙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每个目标网络设备对应于一个序号;
步骤102、比较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
步骤103、若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计算自身的负载,并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
步骤104、比较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
步骤105、若比较出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若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计算自身的负载,并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若比较出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比较下行信号强度以及比较负载来实现负载均衡,从而提高了组网网络的用户连接速率、连接数量和吞吐量。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测量出当前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组网网络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组网网络包括多个网络设备,每个网络设备包括网关、路由器或者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如图3所示,该组网网络包括m个网络设备,m个网络设备包括网络设备1、网络设备2、……、网络设备m。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基于组网网络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可由当前网络设备执行,当前网络设备可以为图3中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1。
当前网络设备包括网关、路由器或者AP。
用户终端接入当前网络设备,则当前网络设备可测量出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为ULRSSI
步骤202、判断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若否,则执行步骤203;若是,则执行步骤204。
本步骤可表示为ULRSSI≤ULRSSI-threshold,其中,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为ULRSSI-threshold。当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时,表明接入该当前网络设备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较差,需查找信号更好或负载更好的目标网络设备进行连接,继续执行步骤204。当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大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时,表明接入该当前网络设备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较好,且与当前网络设备距离较近,连接速率有所保证,,因此无需将用户终端切换至目标网络设备,继续执行步骤203。
步骤203、测量出下一个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并继续执行步骤202。
步骤204、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
目标网络设备包括网关、路由器或者AP。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网络设备为组网网络中当前网络设备之外的网络设备。如图3所示,例如:目标网络设备包括网络设备2、网络设备3、……、网络设备m。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4具体包括:当前网络设备接收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包括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或者,当前网络设备接收目标网络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包括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
步骤205、根据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对将多个目标网络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排序后的每个目标网络设备均对应于一个序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5具体包括:按照下行信号强度从大到小,对多个目标网络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换言之,下行信号强度越大的目标网络设备排序越靠前。例如:从大到小的下行强度信号依次为:DLRSSI-1,DLRSSI-2,……DLRSSI-n,其中,DLRSSI-1,为第一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DLRSSI-2,为第二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以此类推,DLRSSI-n为第n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则排序后的每个目标网络设备对应的序号依次为:1、2、……、n。
步骤206、将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中的第一个目标网络设备的序号作为当前的序号。
例如:第一个目标网络设备的序号为1,则当前的序号为1。
步骤207、比较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若是,则执行步骤208;若否,则执行步骤203。
本步骤可表示为DLRSSI-other-DLRSSI-serve≥DLRSSI-offset,其中,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为DLRSSI-other,当前网络设备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为DLRSSI-serve,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为DLRSSI-offset
若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当前网络设备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表明接入该当前网络设备的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强度较差,需查找信号更好或负载更好的目标网络设备进行连接,继续执行步骤208。若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当前网络设备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表明接入该当前网络设备的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强度较好,且与当前网络设备距离较近,连接速率有所保证,因此无需将用户终端切换至目标网络设备,继续执行步骤203。
步骤208、计算自身的负载,并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自身负载具体包括:通过公式Lload-serve=Tweight-serve*Tgain-serve+Nweight-serve*Ngain-serve计算出当前网络设备自身的负载,其中,Tweight-serve=Tthroughput-serve/Tmax-serve,Nweight-serve=Nuser-serve/Nmax-serve,Tgain-serve为Tweight-serve的权重,Tgain-serve为预先配置的参数,Ngain-serve为Nweight-serve的权重,Ngain-serve可通过公式Ngain-serve=1-Tgain-serve计算得出,Nuser-serve为当前网络设备的当前接入用户数,Nmax-serve为当前网络设备最大用户接入数,Lload-serve为当前网络设备的负载,Tthroughput-serve为当前网络设备的平均吞吐量,Tmax-serve为当前网络设备的理想情况最大吞吐量。Tthroughput-serve为当前网络设备在设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吞吐量。具体地,在设定时间段内按照时间间隔采集当前网络设备的吞吐量,将采集的多个吞吐量进行相加处理得出相加结果,将相加结果除以采集的多个吞吐量的总数得出平均吞吐量,例如:设定时间段为5分钟。
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具体包括:通过公式Lload-other=Tweight-other*Tgain-other+Nweight-other*Ngain-other计算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其中,Tweight-other=Tthroughput-other/Tmax-other,Nweight-other=Nuser-other/Nmax-other,Tgain-other为Tweight-other的权重,Tgain-other为预先配置的参数,Ngain-other为Nweight-other的权重,Ngain-other可通过公式Ngain-other=1-Tgain-other计算得出,Nuser-other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网络设备的当前接入用户数,Nmax-other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网络设备最大用户接入数,Lload-other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网络设备的负载,Tthroughput-other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网络设备的平均吞吐量,Tmax-other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网络设备的理想情况最大吞吐量。Tthroughput-other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网络设备在设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吞吐量。具体地,在设定时间段内按照时间间隔采集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网络设备的吞吐量,将采集的多个吞吐量进行相加处理得出相加结果,将相加结果除以采集的多个吞吐量的总数得出平均吞吐量,例如:设定时间段为5分钟。
步骤209、比较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若是,则执行步骤210;若否,则执行步骤211。
本步骤可表示为Lload-serve-Lload-other≥Lload-threshold,其中,当前网络设备自身的负载为Lload-serve,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为Lload-other,负载均衡决定门限为Lload-threshold
步骤210、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并继续执行步骤203。
步骤211、对当前的序号进行加1处理。
本步骤中,对当前的序号进行加1处理以选取下一个目标网络设备,以实现对目标网络设备进行遍历。
步骤212、判断当前的序号是否大于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总数量,若是,则执行步骤203;如否,则执行步骤207。
本步骤中,若当前的序号大于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总数量,表明所有的目标网络设备都已执行过上述负载均衡操作,则继续执行步骤203,对下一个用户的上行信号强度进行测量;若当前的序号小于或等于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总数量时,表明部分目标网络设备还未执行过上述负载均衡操作,执行步骤20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若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计算自身的负载,并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若比较出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比较下行信号强度以及比较负载来实现负载均衡,从而提高了组网网络的用户连接速率、连接数量和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均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第一比较模块12、计算模块13、第二比较模块14和切换模块15。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每个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对应于一个序号;
第一比较模块12用于比较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
计算模块13用于若所述第一比较模块12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计算自身的负载,并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
第二比较模块14用于比较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
切换模块15用于若所述第二比较模块14比较出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排序模块16、确定模块17、累加模块18和第一判断模块19。
排序模块16用于根据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对多个目标网络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
确定模块17用于将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中的第一个目标网络设备的序号作为当前的序号;
累加模块18用于若比较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小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对当前的序号进行加1处理;
第一判断模块19用于判断当前的序号是否大于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总数量,若判断出当前的序号是否小于或等于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总数量时,触发所述第一比较模块12继续执行所述比较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测量模块20和第二判断模块21。
测量模块20用于测量出当前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
第二判断模块21用于判断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若判断出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大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时,测量出下一个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触发所述第一判断模块执行所述判断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的步骤;若判断出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时,触发所述获取模块执行所述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比较模块12还用于若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触发所述测量模块20测量出当前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判断模块19还用于若判断出当前的序号大于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总数量时,触发所述测量模块20测量出当前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模块15还用于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之后,触发所述测量模块20测量出当前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排序模块16具体用于按照下行信号强度从大到小,对多个目标网络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图1和图2中的负载均衡方法,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负载均衡方法的实施例,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若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计算自身的负载,并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若比较出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比较下行信号强度以及比较负载来实现负载均衡,从而提高了组网网络的用户连接速率、连接数量和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负载均衡方法的实施例的各步骤,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负载均衡方法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处理器用于控制程序指令的执行,程序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上述负载均衡方法的实施例的各步骤,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负载均衡方法的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网络设备30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以及存储在存储32中并可在处理器3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33,该计算机程序33被处理器31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负载均衡方法,为避免重复,此处不一一赘述。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1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中应用于负载均衡装置中各模型/单元的功能,为避免重复,此处不一一赘述。
网络设备30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31、存储器3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仅仅是网络设备3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网络设备3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3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32可以是网络设备3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网络设备30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32也可以是网络设备3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网络设备3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32还可以既包括网络设备3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3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网络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3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每个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对应于一个序号;
比较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
若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计算自身的负载,并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
比较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
若比较出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之前还包括:
根据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对多个目标网络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
将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中的第一个目标网络设备的序号作为当前的序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比较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小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对当前的序号进行加1处理;
判断当前的序号是否大于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总数量;
若判断出当前的序号是否小于或等于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总数量时,继续执行所述比较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之前还包括:
测量出当前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
判断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
若判断出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大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时,测量出下一个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并继续执行所述判断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的步骤;
若判断出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负载均衡上行信号强度启动门限时,执行所述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继续执行所述测量出下一个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之后还包括:继续执行所述测量出下一个的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对将多个目标网络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包括:
按照下行信号强度从大到小,对多个目标网络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多个目标网络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包括网关、路由器或者无线接入点。
8.一种负载均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每个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对应于一个序号;
第一比较模块,用于比较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
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比较模块比较出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与自身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下行信号强度偏差门限时,计算自身的负载,并计算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
第二比较模块,用于比较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比较模块比较出自身的负载与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的负载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负载均衡决定门限时,将用户终端切换至当前的序号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
10.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程序指令的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的步骤。
CN201911136228.2A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Active CN1129116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6228.2A CN112911643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6228.2A CN112911643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643A true CN112911643A (zh) 2021-06-04
CN112911643B CN112911643B (zh) 2023-04-28

Family

ID=76104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6228.2A Active CN112911643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16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0463A (zh) * 2022-03-01 2022-07-22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中断控制方法、设备、分布式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04227A1 (en) * 2002-06-26 2004-01-08 Nokia Corporation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262698A (zh) * 2015-10-28 2016-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7020192A1 (zh) * 2015-07-31 2017-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788924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传输方法、移动通信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04227A1 (en) * 2002-06-26 2004-01-08 Nokia Corporation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7020192A1 (zh) * 2015-07-31 2017-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5262698A (zh) * 2015-10-28 2016-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88924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传输方法、移动通信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晓等: "SDWN下基于流量负载感知的AP间无缝切换算法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 *
杨茜惠等: "无线局域网中一种切换式负载均衡算法", 《通信技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0463A (zh) * 2022-03-01 2022-07-22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中断控制方法、设备、分布式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643B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5170B (zh) 小区扩容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5141337A1 (ja) 受信パケット分散方法、キュー選択器、パケット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US10652807B2 (en) Voting to connect to a wireless network
CN110621047A (zh) 一种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20108B (zh) 一种实现云数据中心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CN110784894B (zh) Lte系统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10933723B (zh) 一种漫游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和无线ap
CN110519816B (zh) 一种无线漫游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0061924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06900010B (zh) 一种基于rrc连接进行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38812A (zh) 一种无线网络自动调节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11643A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CN112596985B (zh) 一种it资产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049750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0475244B (zh) 终端管理方法、系统、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792910A (zh) 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082754A1 (en) Round trip time measurement for network location
CN114025411B (zh) 一种选择无线接入点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135165B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分布式控制器的自适应选择方法
EP2930617A1 (e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12203329B (zh)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邻区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9661005B (zh) 本地接入控制器的负载分担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2637904A (zh) 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JP7413443B2 (ja) 無線周波数リソースの割り当て方法、装置、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CN109246760A (zh) 基于功率控制的无线局域网负载均衡方法及无线接入装置、无线接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