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1132A -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1132A
CN112911132A CN201911222986.6A CN201911222986A CN112911132A CN 112911132 A CN112911132 A CN 112911132A CN 201911222986 A CN201911222986 A CN 201911222986A CN 112911132 A CN112911132 A CN 1129111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parameter
camera
determining
preview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229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1132B (zh
Inventor
巫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229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11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1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1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1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1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1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in combination with active ranging signals, e.g. using light or sound signals emitted towar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摄像技术领域。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该方法包括:获取由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确定所述预览图像中的目标对象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确定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本公开可以在多种应用场景下,控制不同的摄像头进行拍摄,提高不同图像的拍摄效果,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拍照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对拍摄要求的日渐提高,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终端设备中出现了各种多样化的摄像头装置,例如智能手机中可以同时配备长焦、广角、超广角等多个摄像头。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自由切换摄像头,以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拍摄出特点分明,质感更好的图像。然而,由于大部分用户对各种摄像头的性能、区别和应用效果的了解较浅,难以针对多样化的场景进行正确的摄像头切换,导致某些摄像头不能在其对应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优势,还可能出现某一摄像头长期不使用,使用频率较低导致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拍照控制方法,使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能够自动切换摄像头,以最大发挥各种摄像头的优势,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拍照控制方法中不能针对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自动切换摄像头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由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确定所述预览图像中的目标对象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确定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拍照控制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装置包括: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由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距离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预览图像中的目标对象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拍照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由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确定预览图像中的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确定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一方面,距离作为拍照控制中的主要因素,根据预览图像中目标对象距离终端设备的距离,对确定拍照的摄像头进行预判断,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中;另一方面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对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距离的判断,确定拍照时使用的摄像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用户人为切换摄像头,其过程更加简单、智能,无需用户对终端设备所配置的摄像头性能的深入了解,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拍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拍照控制方法的子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拍照控制方法的子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拍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拍照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图7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配置有多个摄像头的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例如可以同时在终端设备中设置通用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或超广角摄像头中的一个或多个等。其中,通用摄像头是指用于采集被拍摄对象的图像的标准摄像头,其适用范围较广,可以满足各种拍摄环境的基础需求,第一摄像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像素级别的摄像头,例如6400万、4800万或1600万像素的摄像头等。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或超广角摄像头等也是用于采集被拍摄对象的图像,与通用摄像头不同的是,这些摄像头可以具有某一独特的,区别于第一摄像头的性能,例如长焦摄像头具有更长的焦距、广角摄像头具有较大的取景范围等。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示例性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拍照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0~S140:
步骤S110,获取由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设置默认打开终端设备的第一摄像头进行图像预览,第一摄像头通常为可以基本满足各种拍摄环境的通用摄像头。预览图像是指摄像头在进入图像采集状态后,采集的关于被拍摄区域的图像,预览图像可以呈现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区域内,以使用户能够对所拍摄的区域进行预判断,从而进行拍照或调整操作,预览图像可以根据摄像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摄像头水平移动时,预览图像也将相应的发生水平移动,或对摄像头进行焦距调整时,预览图像中所拍摄的画面也将放大或缩小等。
步骤S120,确定预览图像中的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
为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使用更具针对性的摄像头进行拍摄,本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根据目标对象到终端设备的距离进行预判断,其中,目标对象可以是指被拍摄的对象,其可以是人、车辆、植物、建筑等等。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实质上即为被拍摄对象到摄像头的距离。
其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例如可以在终端设备中设置一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摄像头,通过向目标对象连续发送光脉冲,并使用传感器接收从目标对象返回的光,再通过计算光脉冲的飞行(往返)时间来确定目标对象至终端设备的距离。
此外,本示例性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具体的,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从预览图像中提取关于目标对象的图像参数;
在预先设置的图像参数映射表中查找与图像参数对应的距离参数,根据距离参数确定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
其中,图像参数是指可以反映第一摄像头在采集预览图像时,预览图像所包含的拍摄参数,其可以包括采集预览图像时第一摄像头的当前焦距,和/或目标对象在预览图像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通常,目标对象距离终端设备的距离越远,第一摄像头的焦距越长;目标对象距离终端设备的距离越近,其在预览图像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越大。
图像参数映射表是指包括图像参数与距离之间映射关系的数据表,其可以包括:第一摄像头的焦距与目标对象至终端设备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目标对象在预览图像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与目标对象至终端设备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焦距与距离的映射关系,面积百分比与距离的映射关系可以在同一图像参数映射表中,也可以分别放在两个参数映射表中存储于终端设备中。
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提供三种确定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之间距离的方法:
其一,通过在预览图像中,确定第一摄像头采集预览图像时的焦距信息,基于该焦距信息,在焦距-距离的图像参数映射表中确定对应的距离参数,以根据查找到的距离参数确定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表1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焦距-距离的图像参数映射表的示例:
表1
距离参数 图像参数(焦距)
distance_mapping[NEAR_LIMIT_IDX] 0
distance_mapping[7CM_IDX] 0
distance_mapping[10CM_IDX] 10
distance_mapping[14CM_IDX] 140
distance_mapping[20CM_IDX] 200
distance_mapping[30CM_IDX] 300
distance_mapping[40CM_IDX] 400
distance_mapping[50CM_IDX] 500
distance_mapping[60CM_IDX] 550
distance_mapping[120CM_IDX] 600
distance_mapping[INF_LIMIT_IDX] 660
其中,distance_mapping[NEAR_LIMIT_IDX]表示第一摄像头焦距最小(为0)时对应的距离参数,distance_mapping[INF_LIMIT_IDX]表示第一摄像头焦距最大(为660)时对应的距离参数。在根据预览图像确定第一摄像头的焦距后,可以根据焦距在表1中进行查找,确定对应的距离参数,作为目标对象至终端设备的距离。
其二,通过确定目标对象占预览图像的面积百分比,基于该面积百分比,在面积百分比-距离的图像参数映射表中确定对应的距离参数,以根据查找到的距离参数确定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表2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面积百分比-距离的图像参数映射表的示例:
表2
距离参数 图像参数(面积百分比)
distance_mapping[NEAR_LIMIT_IDX] 85%
distance_mapping[7CM_IDX] 85%
distance_mapping[10CM_IDX] 80%
distance_mapping[14CM_IDX] 70%
distance_mapping[20CM_IDX] 60%
distance_mapping[30CM_IDX] 50%
distance_mapping[40CM_IDX] 40%
distance_mapping[50CM_IDX] 30%
distance_mapping[60CM_IDX] 20%
distance_mapping[120CM_IDX] 10%
distance_mapping[INF_LIMIT_IDX] 5%
其中,distance_mapping[NEAR_LIMIT_IDX]表示目标对象在预览图像中所占面积百分比最大(为85%)时对应的距离参数,distance_mapping[INF_LIMIT_IDX]表示目标对象在预览图像中所占面积百分比最小(为5%)时对应的距离参数。在确定目标对象在预览图像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后,可以根据面积百分比在表2中进行查找,确定对应的距离参数,作为目标对象至终端设备的距离。
其三,可以通过结合上述焦距-距离的图像参数映射表以及面积百分比-距离的图像参数映射表,通过确定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具体的,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在预先设置的图像参数映射表中查找图像参数对应的距离参数,根据距离参数确定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图像参数映射表中,查找当前焦距所映射的第一距离,并查找与目标对象的面积百分比所映射的第二距离;
对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进行加权计算,将加权结果作为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
其中,第一距离是指通过第一摄像头的焦距在图像参数映射表中确定的距离,第二距离是指通过目标对象在预览图像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在图像参数映射表中确定的距离,通过对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最终的距离。例如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
Figure BDA0002301363010000071
其中,f表示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最终距离,D1表示根据第一摄像头的焦距确定的第一距离,D2表示根据面积百分比确定的第二距离,W1表示第一距离的权重,W2表示第二距离的权重。最终距离f可以根据D1、D2、W1、W2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如果设置目标对象为人,即进行人像拍摄,预览图像中若没有包含人像,则无法通过人像占预览图像的面积百分比确定第二距离D2,则f=D1。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权重W1和权重W2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设置,例如在人像模式中,可以设置人像的面积百分比确定的第二距离具有较高的权重,或者在拍摄某物品或风景时,设置焦距确定的第一距离具有较高的权重等等,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30,确定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当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较小时,可以认为用户当前没有拍摄的特殊需求,因此可以确定采用通用摄像头,即第一摄像头进行拍摄。第一阈值即为用于判断当前是否确定采用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的条件,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认为目标对象距离第一摄像头的距离比较近,可以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第一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设置,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考量当前场景的拍摄需求,以确定优选的摄像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外,本示例性实施例还可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确定当前的拍照环境,例如预览图像中目标对象的数量、预览图像的亮度、对比度、或者白平衡统计点等等,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基于上述说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由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确定预览图像中的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确定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一方面,距离作为拍照控制中的主要因素,根据预览图像中目标对象距离终端设备的距离,对确定拍照的摄像头进行预判断,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中;另一方面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对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距离的判断,确定拍照时使用的摄像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用户人为切换摄像头,其过程更加简单、智能,无需用户对终端设备所配置的摄像头性能的深入了解,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拍照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确定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根据预览图像中目标对象的数目,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当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认为用户可能在某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中进行拍摄,例如拍摄较远的风景或拍摄较多的人等情况时。因此,可以通过确定预览图像中所包含的目标对象的数目,并根据目标对象的数目,进一步确定进行拍照的摄像头。其中,第二摄像头是指可以用于拍摄内容较为丰富的摄像头,如广角摄像头,广角摄像头相比于第一摄像头,其取景范围更大,可以用于拍摄视野辽阔或内容丰富的全貌图像,例如连绵山川或多人合影等等。
特别的,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对人像的拍摄,即预览图像为人像图像,则目标对象的数目为人像图像中人的数目,例如在拍摄人像时,预览图像中包含的人数较多时,可以确定采用第二摄像头(广角摄像头)进行拍摄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一重力传感器,该重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终端设备在空间的翻转状态;
在上述根据预览图像中目标对象的数目,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确定目标对象的数目小于第二阈值,则获取预览图像中的亮度参数,并通过重力传感器获取终端设备的重力参数;
步骤S220,根据亮度参数和重力参数确定目标参数值,并根据目标参数值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考虑到摄像头在终端设备发生翻转时,所采集的预览图像的环境差异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在阳光明媚的室外,当智能手机斜向下拍摄关于草坪的图像时,缓慢翻转智能手机,使其拍摄天空和云朵的图像,此时,预览图像的亮度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基于此,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结合终端设备所设置的重力传感器以及预览图像的亮度,对拍照进行控制。其中,重力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终端设备在空间的旋转角度,确定其翻转状态,当旋转角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认为其发生了较大或较明显的翻转行为。具体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旋转角度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发生翻转,通常可以将旋转角度设置为90~180度,当旋转角度超过90度时,认为终端设备的屏幕发生了翻转。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重力传感器还可以输出一重力值,通过对重力值的计算可以确定重力参数,进而确定当前终端设备的翻转状态是屏幕朝上、朝下或水平等。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重力参数:
Figure BDA0002301363010000091
其中,G表示最终确定的重力参数,g表示第一摄像头的获取预览图像时,重力传感器检测得到的重力值,9.8表示用于计算重力参数的常数值,f表示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W3表示重力值的权重,其中,权重W3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调整。
另外,本示例性实施例还可以通过预览图像计算其亮度参数L,其中,可以设置L=W4,W4为亮度权重,通过调节亮度权重W4可以得到不同的亮度参数L。
进一步的,通过对重力参数G和亮度参数L的计算,可以得到一目标参数值,目标参数值可以反映终端设备在采集预览图像时的翻转状态以及预览图像的亮度,例如可以通过公式T=G*L确定目标参数值。最后,根据目标参数值的大小即可以确定采用哪种摄像头进行拍照控制。
具体的,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副摄像头可以包括长焦摄像头和广角摄像头;
上述步骤S2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对亮度参数和重力参数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目标参数值;
步骤S320,确定目标参数值小于第三阈值,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拍照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330,确定目标参数值大于第三阈值,控制第三摄像头进行拍照。
其中,第三摄像头是指可以应用于拍摄较远对象的摄像头,如长焦摄像头等,长焦摄像头相比于第一摄像头具有更长的焦距,其视角较小,成像较大,能够采集比第一摄像头更大的影像,可以用于拍摄较远的景物,例如拍摄自然景观、远景人物等等。
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计算重力参数与亮度参数的加权值,得到一目标参数值,其中重力参数与亮度参数的权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调整,例如针对不同的环境设置不同的权重,更加侧重于亮度因素时,可以为亮度参数赋予更高的权重等,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三阈值可以用于判断采用哪一摄像头进行拍摄,当目标参数值大于第三阈值时,可以认为当前终端设备处于翻转角度较大且亮度较高的环境中,例如摄像头处于斜向上方,拍摄天空和云朵的状态时,可以确定控制长焦摄像头进行拍摄;而当目标参数值小于第三阈值时,可以确定控制广角摄像头进行拍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获取预览图像中的亮度参数,并通过重力传感器获取终端设备的重力参数之后,拍照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终端设备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对焦操作;
接收对焦操作,确定控制第三摄像头进行拍照;
确认未接收对焦操作,执行根据亮度参数和重力参数确定目标参数值;
根据目标参数值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其中,对焦操作可以是指用户通过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区域(屏幕),针对呈现的预览图像中某一区域或某一对象进行单击、双击、长按等操作。通常,在采用第一摄像头进行自动对焦时,可能会出现不符合用户预期的情况,例如虚焦或对焦不准确的情况,需要用户进行手动调整,用户可以通过在终端设备中输入对焦操作,以对其进行调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预览图像中目标对象的数目较多,且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对焦操作时,则可以确定控制第二摄像头(广角摄像头)进行拍摄,而如果没有检测到用户输入的对焦操作,说明当前的自动对焦满足用户的需求,则可以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220进一步确定控制哪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图4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拍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获取由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
步骤S420,在图像参数映射表中,查找当前焦距所映射的第一距离;
步骤S421,在图像参数映射表中,查找与目标对象的面积百分比所映射的第二距离;
步骤S422,对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进行加权计算,将加权结果作为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
步骤S430,判断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如果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步骤S431,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如果距离大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步骤S440,判断目标对象的数目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如果数目大于第二阈值,则执行步骤S441,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如果数目小于第二阈值,则执行步骤S450,通过重力传感器获取终端设备的重力参数;
步骤S451,获取预览图像中的亮度参数;
步骤S452,根据亮度参数和重力参数确定目标参数值;
步骤S460,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对焦操作;
如果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对焦操作,则执行步骤S461,控制第三摄像头进行拍照;
如果未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对焦操作,则执行步骤S470,判断目标参数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
如果小于第三阈值,则执行步骤S471,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如果大于第三阈值,则执行步骤S480,控制第三摄像头进行拍照。
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考虑目标对象距离终端设备的距离、目标对象的数目、预览图像的亮度等多个因素,确定对终端设备中摄像头的切换,进一步增加了拍照控制的多样性,特别在进行人像拍摄时,能够准确有效的进行摄像头的切换,以拍摄满足用户需求的图像,用户体验友好。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拍照控制装置。参照图5,该装置500可以包括,图像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由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距离确定模块520,用于确定预览图像中的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拍照控制模块530,用于确定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距离确定模块包括:参数提取单元,用于从预览图像中提取关于目标对象的图像参数;参数查找单元,用于在预先设置的图像参数映射表中查找与图像参数对应的距离参数,根据距离参数确定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参数包括:采集预览图像时第一摄像头的当前焦距,和/或目标对象在预览图像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图像参数映射表包括:第一摄像头的焦距与目标对象至终端设备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目标对象在预览图像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与目标对象至终端设备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数查找单元包括:距离查找子单元,用于在图像参数映射表中,查找当前焦距所映射的第一距离,并查找与目标对象的面积百分比所映射的第二距离;计算子单元,用于对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进行加权计算,将加权结果作为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的距离。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拍照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摄像头控制模块,用于确定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根据预览图像中目标对象的数目,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预览图像为人像图像,目标对象的数目为人像图像中人的数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终端设备在空间的翻转状态;第二摄像头控制模块包括:参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数目小于第二阈值,获取预览图像中的亮度参数,并通过重力传感器获取终端设备的重力参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亮度参数和重力参数确定目标参数值,并根据目标参数值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包括:计算子单元,用于对亮度参数和重力参数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目标参数值;参数值判断子单元,用于确定目标参数值小于第三阈值,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拍照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参数值判断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参数值大于第三阈值,控制第三摄像头进行拍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拍照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设备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对焦操作;判断模块,用于接收对焦操作,确定控制第三摄像头进行拍照;以及确认未接收对焦操作,执行根据亮度参数和重力参数确定目标参数值;根据目标参数值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上述装置中各模块/单元的具体细节在方法部分的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未披露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内容,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6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600。图6显示的电子设备6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6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显示单元640。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6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610可以执行图1所示的步骤S110~S140,也可以执行图2所示的步骤S210~S220等。
存储单元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6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6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623。
存储单元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25的程序/实用工具624,这样的程序模块62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8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6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6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660通过总线630与电子设备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6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参考图7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7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2)

1.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由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
确定所述预览图像中的目标对象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
确定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预览图像中的目标对象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包括:
从所述预览图像中提取关于所述目标对象的图像参数;
在预先设置的图像参数映射表中查找与所述图像参数对应的距离参数,根据所述距离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参数包括:采集所述预览图像时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当前焦距,和/或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预览图像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
所述图像参数映射表包括: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焦距与所述目标对象至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预览图像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与所述目标对象至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预先设置的图像参数映射表中查找所述图像参数对应的距离参数,根据所述距离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包括:
在所述图像参数映射表中,查找所述当前焦距所映射的第一距离,并查找与所述目标对象的面积百分比所映射的第二距离;
对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进行加权计算,将加权结果作为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根据所述预览图像中所述目标对象的数目,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览图像为人像图像,所述目标对象的数目为所述人像图像中人的数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终端设备在空间的翻转状态;
所述根据所述预览图像中所述目标对象的数目,控制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数目小于第二阈值,获取所述预览图像中的亮度参数,并通过所述重力传感器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重力参数;
根据所述亮度参数和重力参数确定目标参数值,并根据所述目标参数值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亮度参数和重力参数确定目标参数值,并根据所述目标参数值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包括:
对所述亮度参数和所述重力参数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参数值;
确定所述目标参数值小于第三阈值,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控制第三摄像头进行拍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预览图像中的亮度参数,并通过所述重力传感器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重力参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对焦操作;
接收所述对焦操作,确定控制第三摄像头进行拍照;
确认未接收所述对焦操作,执行根据所述亮度参数和重力参数确定目标参数值;
根据所述目标参数值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进行拍照。
10.一种拍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由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
距离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预览图像中的目标对象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
拍照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222986.6A 2019-12-03 2019-12-03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9111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2986.6A CN112911132B (zh) 2019-12-03 2019-12-03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2986.6A CN112911132B (zh) 2019-12-03 2019-12-03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132A true CN112911132A (zh) 2021-06-04
CN112911132B CN112911132B (zh) 2023-07-04

Family

ID=76104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22986.6A Active CN112911132B (zh) 2019-12-03 2019-12-03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11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20746A (zh) * 2023-05-16 2023-06-23 武汉昊一源科技有限公司 Tof对焦装置、对焦方法及拍摄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40218A (ja) * 2006-03-07 2007-09-20 Hitachi Zosen Corp 撮影画像による変位計測時の補正方法
JP2012039468A (ja) * 2010-08-09 2012-02-23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影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影装置
CN102843517A (zh) * 2012-09-04 2012-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03685950A (zh) * 2013-12-0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图像防抖方法及装置
CN104363379A (zh) * 2014-11-28 2015-02-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使用不同焦距摄像头拍照的方法和终端
CN105262954A (zh) * 2015-11-17 2016-01-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发摄像头自动聚焦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06957A (zh) * 2016-11-17 2017-03-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605087A (zh) * 2017-01-26 2018-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拍照方法、拍照装置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40218A (ja) * 2006-03-07 2007-09-20 Hitachi Zosen Corp 撮影画像による変位計測時の補正方法
JP2012039468A (ja) * 2010-08-09 2012-02-23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影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影装置
CN102843517A (zh) * 2012-09-04 2012-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03685950A (zh) * 2013-12-0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图像防抖方法及装置
CN104363379A (zh) * 2014-11-28 2015-02-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使用不同焦距摄像头拍照的方法和终端
CN105262954A (zh) * 2015-11-17 2016-01-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发摄像头自动聚焦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06957A (zh) * 2016-11-17 2017-03-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605087A (zh) * 2017-01-26 2018-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拍照方法、拍照装置和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潘剑武: ""摄像机的结构与使用"", 《中国设备工程》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20746A (zh) * 2023-05-16 2023-06-23 武汉昊一源科技有限公司 Tof对焦装置、对焦方法及拍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132B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79544B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viding quality-customized imag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832264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889724B (zh) 图像虚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158027B2 (en)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JP6924901B2 (ja) 写真撮影方法および電子装置
EP312552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camera of mobile terminal to automatically adapt to scene
CN111726521B (zh) 终端的拍照方法、拍照装置和终端
CN110868547A (zh)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40523B (zh) 伪影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7948505B (zh)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419008B (zh) 一种拍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40524B (zh) 伪影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289279B (zh) 屏幕亮度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0266954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EP4376433A1 (en) Camera switch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887610A (zh)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513068B (zh) 图像的选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911132B (zh)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35510A (zh)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09842791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495038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20141374A1 (en) Intelligent flash intensity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581283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387157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25226A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