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1035A - 信号收发组件、电子设备和位置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号收发组件、电子设备和位置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1035A
CN112911035A CN202110083961.3A CN202110083961A CN112911035A CN 112911035 A CN112911035 A CN 112911035A CN 202110083961 A CN202110083961 A CN 202110083961A CN 112911035 A CN112911035 A CN 112911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transceiver
distance
screen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39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1035B (zh
Inventor
晏林
丁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839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10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1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1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1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1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收发组件、电子设备和位置调节方法,其中信号收发组件包括:电路板;收发器,与电路板层叠设置,收发器与电路板电连接,收发器能够收发探测信号;高度调节组件,设于电路板和收发器之间,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垫板以及调节结构,收发器设于垫板远离电路板侧,且收发器安装于垫板上,调节结构能够活动以调整收发器的位置。本申请中,通过调节结构活动,改变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当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由于公差或结构可靠性问题发生变化时,通过高度调节组件中的调节结构对收发器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使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保持相对稳定,进而使底噪更加稳定,有利于提升屏下红外检测距离性能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Description

信号收发组件、电子设备和位置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收发组件、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位置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进入全面屏时代,手机的屏占比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屏占比,并保持整机外观的美观程度,诸如摄像头、指纹、红外、光敏等传统外设均需要给显示屏让步,向屏下设置的趋势发展。
相关技术中为提高屏占比,屏下红外将传感器设于屏幕下方,屏幕铜箔开孔并选择满足红外透过率的屏幕材质,接近传感器的红外透过屏幕进行发射和接收,这种方案更符合全面屏的趋势,但屏下红外对结构稳定性非常敏感,当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即传感器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到检测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信号收发组件、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位置调节方法,至少解决检测性能易受影响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信号收发组件,包括:电路板;收发器,与电路板层叠设置,且收发器与电路板电连接,收发器能够收发探测信号;高度调节组件,设于电路板和收发器之间,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垫板以及调节结构,收发器设于垫板远离电路板的一侧,且收发器安装于垫板上,调节结构能够活动以调整收发器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收发组件,通过调节结构活动,改变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当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由于公差或结构可靠性问题发生变化时,通过高度调节组件中的调节结构对收发器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使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保持相对稳定,进而确保底噪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屏下红外检测距离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
具体而言,信号收发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路板和收发器,以及设于上述二者之间的高度调节组件。其中,电路板即为PCB板,收发器可以理解为传感器结构。收发器与电路板电连接,且收发器能够收发探测信号。此外,高度调节组件设于电路板与收发器之间,通过高度调节组件能够对电路板以及收发器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垫板和调节结构。收发器安装于垫板上且位于垫板的外侧,即远离电路板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收发器探测的方向为外侧,另一侧为内侧。换言之,收发器与电路板相比,收发器位于信号收发组件的外侧,电路板位于信号收发组件的内侧。进一步地,调节结构能够活动以调整收发器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本申请中的信号收发组件设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且显示屏位于收发器的外侧。具体地,收发传感器可以是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通过驱动IR灯或VCSEL灯发射红外光,红外光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到接收端,通过接近传感器内部电路处理后获得红外的绕射值。由于接近传感器处于显示屏的内侧,除了障碍物反射的红外光,还存在红外光遇到屏下结构反射的红外光,此处的屏下结构为位于显示屏内侧的其它部件,通常称无障碍物遮挡时屏下结构发射红外光对应的绕射值为底噪。当有障碍物靠近时,接近传感器得到的绕射值来自障碍物以及屏下结构两部分反射的红外光,将障碍物造成的绕射值增加的部分称为增量,增量即有遮挡时的绕射值减去无遮挡时的绕射值。
为了提高屏占比,接近传感器的安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微缝红外,另一种是屏下红外。具体地,微缝红外需要在屏幕盖板的边缘开设一条微缝,通过微缝进行红外的发射和接收,但这种方案容易受到结构公差的影响,开缝存在气密性问题且影响整机外观;屏下红外是将传感器设于屏幕下方,将屏幕铜箔开孔并选择满足红外透过率的屏幕材质,接近传感器的红外透过屏幕进行发射和接收,这种方案更符合全面屏的趋势,但屏下红外对结构稳定性非常敏感。当FOV参数、偏心参数以及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等结构参数因公差或可靠性问题发生变化时,都会对屏下红外靠近或远离的检测性能造成影响。屏下红外原理就是通过拟合一条增量和检测距离关系的曲线,从而设定对应靠近、远离距离的增量阈值,当障碍物靠近或远离使增量满足阈值时,传感器会反馈靠近或远离。换言之,底噪的稳定性决定了屏下红外检测距离的稳定性,而底噪易受到传感器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的影响,此处传感器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即为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可以理解为,当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变化时底噪会发生变化,造成原先拟合增量与距离的曲线不再准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调节结构能够活动以调整收发器的位置,换言之,通过调节结构活动,改变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当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由于公差或结构可靠性问题发生变化时,通过高度调节组件中的调节结构对收发器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使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保持相对稳定,进而确保底噪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屏下红外检测距离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另外,不需要在屏幕盖板的一侧开缝,因而不易受到结构公差的影响,防止出现气密性问题,以及对整机外观造成影响。
值得说明的是,调节结构可以设于垫板与电路板之间,调节结构改变垫板与电路板之间的间距,进而对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即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另外,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不仅限于接近传感器,也可以应用于受结构变化引起底噪变化的TOF传感器。调节结构可以是压电材料,也可以是由于其它原理能够发生形变的材料。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设有显示屏;上述实施例中的信号收发组件,信号收发组件设于壳体内,且信号收发组件朝向显示屏信号收发组件的调节结构能够活动以调整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信号收发组件。具体地,壳体的一侧设有显示屏,信号收发组件设于显示屏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收发器探测的方向为外侧,另一侧为内侧。进一步地,当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由于公差或结构可靠性问题发生变化时,通过高度调节组件中的调节结构对收发器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使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保持相对稳定,进而确保底噪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屏下红外检测距离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
值得说明的是,电子设备的种类是多样的,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位置调节方法,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位置调节方法包括: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下的底噪值处于预设范围外的情况下,获取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目标亮灭次数;在目标亮灭次数超过预设次数的情况下,获取显示屏在处于灭屏状态下的目标底噪值;根据目标底噪值,调整调节结构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方法,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下的情况下,判断底噪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外,若是,则说明此时电子设备被遮挡,需要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目标亮灭次数予以获取,以便于后续根据目标亮灭次数判断是否需要对调节结构进行调整,具体地,当目标亮灭次数过多,即超过预设次数时,对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下的目标底噪值进行获取,从而可根据目标底噪值对距离进行调节,以实现红外性能稳定性的提升。
其中,预设范围即为电子设备自身为了防止过快调整而设置的一个阈值范围,减少因当前的底噪值与目标底噪值不同而发生来回调整的可能性,可以理解,预设范围的大小是随着压电陶瓷片的形变精度设置的,或范围设置过大,则无法保证红外性能的稳定测量。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信号收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调节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位置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位置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系统框图。
附图标记:
100:信号收发组件;110:电路板;111:避让槽;112:导电层;120:收发器;130:高度调节组件;131:垫板;132:调节结构;1321:连接部;1322:调节部;1323:电极;1324:驱动件;1325:调节件;140:处理器;150:驱动电路;160:电源模块;200:电子设备;210:壳体;220:显示屏;300:障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收发组件100、电子设备200和位置调节方法。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信号收发组件100,包括电路板110、收发器120以及高度调节组件130。其中,电路板110即为PCB板,收发器120可以理解为传感器结构。收发器120与电路板110电连接,且收发器120能够收发探测信号。此外,在位置上,收发器120与电路板110层叠设置,在此基础上,高度调节组件130设于电路板110与收发器120之间,通过高度调节组件130能够对电路板110以及收发器120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高度调节组件130包括垫板131和调节结构132。收发器120安装于垫板131上且位于垫板131远离电路板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远离电路板的一侧为外侧,即本申请文件中收发器120探测的方向为外侧,另一侧为内侧。换言之,收发器120与电路板110相比,收发器120位于信号收发组件100的外侧,电路板110位于信号收发组件100的内侧。进一步地,调节结构132能够活动以调整收发器120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本申请中的信号收发组件100设于电子设备200中,电子设备200还包括显示屏220,且显示屏220位于收发器120的外侧。具体地,收发传感器可以是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通过驱动IR灯或VCSEL灯发射红外光,红外光遇到障碍物300后反射回到接收端,通过接近传感器内部电路处理后获得红外的绕射值。由于接近传感器处于显示屏220的内侧,除了障碍物300反射的红外光,还存在红外光遇到屏下结构反射的红外光,此处的屏下结构为位于显示屏220内侧的其它部件,通常称无障碍物300遮挡时屏下结构发射红外光对应的绕射值为底噪。当有障碍物300靠近时,接近传感器得到的绕射值来自障碍物300以及屏下结构两部分反射的红外光,将障碍物300造成的绕射值增加的部分称为增量,增量即有遮挡时的绕射值减去无遮挡时的绕射值。
为了提高屏占比,接近传感器的安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微缝红外,另一种是屏下红外。具体地,微缝红外需要在屏幕盖板的边缘开设一条微缝,通过微缝进行红外的发射和接收,但这种方案容易受到结构公差的影响,开缝存在气密性问题且影响整机外观;屏下红外是将传感器设于屏幕下方,将屏幕铜箔开孔并选择满足红外透过率的屏幕材质,接近传感器的红外透过屏幕进行发射和接收,这种方案更符合全面屏的趋势,但屏下红外对结构稳定性非常敏感。当FOV参数、偏心参数以及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等结构参数因公差或可靠性问题发生变化时,都会对屏下红外靠近或远离的检测性能造成影响。屏下红外原理就是通过拟合一条增量和检测距离关系的曲线,从而设定对应靠近、远离距离的增量阈值,当障碍物300靠近或远离使增量满足阈值时,传感器会反馈靠近或远离。换言之,底噪的稳定性决定了屏下红外检测距离的稳定性,而底噪易受到传感器到显示屏220之间的距离的影响,此处传感器到显示屏220之间的距离即为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可以理解为,当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变化时底噪会发生变化,造成原先拟合增量与距离的曲线不再准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调节结构132能够活动以调整收发器120的位置,换言之,通过调节结构132活动,改变收发器120与显示屏220之间的间距。当收发器120与显示屏220之间的距离由于公差或结构可靠性问题发生变化时,通过高度调节组件130中的调节结构132对收发器120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使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保持相对稳定,进而确保底噪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屏下红外检测距离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另外,不需要在屏幕盖板的一侧开缝,因而不易受到结构公差的影响,防止出现气密性问题,以及对整机外观造成影响。
值得说明的是,调节结构132可以设于垫板131与电路板110之间,调节结构132改变垫板131与电路板110之间的间距,进而对收发器120与显示屏220之间的间距即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另外,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不仅限于接近传感器,也可以应用于受结构变化引起底噪变化的TOF传感器。调节结构132可以是压电材料,也可以是由于其它原理能够发生形变的材料。
进一步地,通过将调节机构设置为压电式陶瓷片,能够根据需要对收发器120的位置进行调整。具体地,压电式陶瓷片可以因机械变形产生电场,也可以在电场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通过电场产生机械变形称为逆压电效应,其原理为:压电性的电介质加上外电场时,电介质内部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而被极化,进而导致电介质发生形变。可以理解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利用了压电式陶瓷片的逆压电效应,通过改变施加在压电式陶瓷片上的外电场,从而改变压电式陶瓷片的形变量,进而对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电路板110上设有避让槽111,压电式陶瓷片包括连接部1321和调节部1322。具体地,连接部1321与调节部1322相连,且调节部1322设于电路板110的一侧,其中,调节部1322与垫板相抵,在发生形变时,主要是通过调整调节部1322的形状实现间距的变化,可以理解,调节部1322。连接部1321与避让槽111相连,连接部1321的端面上设有电极1323。可以理解为,通过在连接部1321的端面上设置电极1323,从而可与外部电路之间形成电连接,可通过电极1323向压电式陶瓷片施加电场,改变压电式陶瓷片的结构,进而对收发器120与显示屏220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处于稳定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信号收发组件100还包括导电层112,导电层112设于避让槽111靠近调节部1322的一侧的表面,导电层112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形成电信号,进一步地,导电层112能够将外部电路的电流通过与电极1323的电连接向压电陶瓷片输送,进而通过外部电路对电流大小的调整,以实现对电场的调节,进而使调节部1322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就是,压电式陶瓷片能够根据电信号的不同,也即电场的电场强度的不同发生形变。
进一步地,调节结构132具体包括驱动件1324和调节件1325。具体地,驱动件1324与调节件1325传动连接,驱动件1324能够转动以带动调节件1325发生移动,换言之,通过驱动件1324的转动,调节件1325能够进行移动,以调节垫板131与电路板110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调整收发器120与显示屏220之间的距离,使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保持相对稳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200,包括壳体21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信号收发组件100。具体地,壳体210的一侧设有显示屏220,信号收发组件100设于壳体内,且信号收发组件100朝向显示屏220设置,也即设于显示屏220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收发器120探测的方向为外侧,另一侧为内侧。进一步地,当收发器120与显示屏220之间的距离由于公差或结构可靠性问题发生变化时,通过高度调节组件130中的调节结构132对收发器120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使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保持相对稳定,进而确保底噪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屏下红外检测距离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
值得说明的是,电子设备200的种类是多样的,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位置调节方法,能够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具体而言,位置调节方法包括: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下的情况下,判断底噪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外,若是,则说明此时电子设备被遮挡,需要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目标亮灭次数予以获取,以便于后续根据目标亮灭次数判断是否需要对调节结构进行调整,具体地,当目标亮灭次数过多,即超过预设次数时,对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下的目标底噪值进行获取,从而可根据目标底噪值对距离进行调节,以实现红外性能稳定性的提升。
步骤S201: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下的底噪值处于预设范围外的情况下,获取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目标亮灭次数。其中,预设范围即为电子设备自身为了防止过快调整而设置的一个阈值范围,减少因当前的底噪值与目标底噪值不同而发生来回调整的可能性,可以理解,预设范围的大小是随着压电陶瓷片的形变精度设置的,范围设置过大,则无法保证红外性能的稳定测量。更进一步地,因为存在精度误差,为了保证调节结构的形变量不会因为底噪值不等于标定值而不断来回调整,需要设置不需调整的阈值为[Cg1,Cg2],此区间范围需要根据压电式陶瓷片的形变精度进行设置,且范围不宜过大,阈值范围的选取关系到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相对稳定的效果。
步骤S202:在目标亮灭次数超过预设次数的情况下,获取确定显示屏在处于灭屏状态下的目标底噪值。通过确定灭屏状态下得到目标底噪值,可以将当前的底噪值与目标底噪值进行比对,从而对是否对收发器以及显示屏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做出进一步判断。通常,在获取底噪值之前,需要对选取的压电式陶瓷片进行标定,获得形变量和外加电场的关系曲线x=f(E),其中x为压电式陶瓷片的形变量,E为外加电场,压电式陶瓷片的初始形变量需要根据形变量的上限及下限进行选取,保证可调整的余量。之后,挑选显示屏对红外光透过率为中值的设备作为金机,以金机的底噪作为标定值Cg,也即为本步骤的目标底噪值,对应的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即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的值为A。
步骤S203:根据目标底噪值调整调节结构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最后通过获取到的目标底噪值可与实际的底噪值进行综合判断,能够提高调节的准确度,降低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未使用电子设备而误进行调节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步骤S201具体包括:获取预设范围,预设范围具有下限值和上限值;获取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下的底噪值;在底噪值小于下限值,或大于上限值的情况下,获取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目标亮灭次数。
先对预设范围和底噪值进行获取,可以理解,预设范围为电子设备自身为了防止过快调整而设置的一个阈值范围,其具有上限值和下限值,在进行判断时,底噪值处于预设范围外,也即底噪值大于上限值或者,底噪值小于下限值,无论哪种情况,均属于底噪值过大或过小,经初步判断属于需要调节的条件。
换言之,因为存在精度误差,为了保证调节结构的形变量不会因为底噪值不等于标定值而不断来回调整,需要设置不需调整的阈值为[Cg1,Cg2],此区间范围需要根据压电式陶瓷片的形变精度进行设置,且范围不宜过大,阈值范围的选取关系到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相对稳定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获取显示屏在处于灭屏状态下的目标底噪值前,还包括:获取预设时长以及预设亮灭次数;在预设时长内获取电子设备显示屏的目标亮灭次数;在目标亮灭次数大于预设亮灭次数的情况下,获取显示屏在处于灭屏状态下的目标底噪值。
在确定目标底噪值之前,先对预设时长进行获取,确定预设时长内显示屏的目标亮灭次数,也即显示屏在预设时长内的实际亮灭次数,通过将实际亮灭次数与目标亮灭次数进行比较,可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具体地,在实际的目标亮灭次数大于预设亮灭次数时,说明多次检测到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变小,也即多次被遮挡,此时可认为需要进行距离调整,故而仅在此情况下对目标底噪值进行获取。
进一步地,根据目标底噪值调整调节结构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具体包括:在目标底噪值小于下限值时,控制调节结构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缩短;在目标底噪值大于上限值时,控制调节结构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伸长。
具体地,控制调节结构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缩短,即控制收发器朝向靠近显示屏的方向移动。具体地,目标底噪值小于下限值时,即Cb小于Cg1,说明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变大导致底噪值变小。接近传感器与显示屏之间距离变大后,经显示屏反射到传感器的绕射值会变小,从而底噪减少;在目标底噪值大于上限值时,即控制收发器朝向远离显示屏的方向移动。具体地,底噪值大于底噪范围的上限值时,即Cb大于Cg2,说明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变小导致底噪值变大。接近传感器与显示屏之间距离变小后,经显示屏反射到传感器的绕射值会变大,从而底噪增加。
进一步地,在根据目标底噪值,调节调节结构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之后,还包括:获取调整后的调节底噪值;根据调节底噪值确定是否调整调节结构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
在对调节结构和显示屏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过后,不一定调整后的间距仍满足预期,故而还需对调整后的调节底噪值进行获取,并重新对其进行判断,若是调整后的调节底噪值仍不满足预设范围,还需要根据上述步骤继续调整二者的间距,直至实际测量的底噪值处于预设范围内,结束位置的调节。
进一步地,在调节结构为压电陶瓷片,可利用压电陶瓷片的逆压电效应调整收发器的位置,具体是指:
在底噪值小于底噪范围的下限值时,通过提高压电陶瓷片所处电场的电场强度,以控制收发器朝向靠近显示屏的方向移动。接近传感器与显示屏之间距离变大后,经显示屏反射到传感器的绕射值会变小,从而底噪减少,此时需要加大电场强度,增加陶瓷压电片形变量,使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变小;在底噪值大于底噪范围的上限值时,通过降低压电陶瓷片所处电场的电场强度,控制收发器朝向远离显示屏的方向移动。接近传感器与显示屏之间距离变小后,经显示屏反射到传感器的绕射值会变大,从而底噪增加,此时需要减小电场强度,减小陶瓷压电片形变量,使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变大。
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应用到手机上的信号收发组件以及位置调节方法,其中,电路系统如图7所示,包括有电源模块160,负责给处理器140、驱动电路150以及接近传感器模组供电。处理器140则负责控制驱动电路150,以及读取接近传感器模组数据。驱动电路150负责提供压电陶瓷片形变所需的外部电场。压电陶瓷片(即调节结构132),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形变,从而调节接近传感器模组的高度。接近传感器模组,由接近传感器(即收发器120)和红外垫高板(即垫板131)组成。接近传感器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光,获得障碍物的绕射值。
而具体的位置调节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步骤S302:判断息屏后底噪值是否在阈值范围[Cg1,Cg2]内;若是则直接返回初始,若否,则执行步骤S304,判断近两个小时手机是否有超过5次亮灭屏操作;若是,则执行步骤S306,判断当前底噪值Cb是否小于标定值阈值下线Cg1,否则直接返回初始,若步骤S306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308至步骤S312,即增加压电陶瓷片的电场强度、形变量增加、air-gap变小,底噪值变大,若步骤S306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314,判断当前底噪值Cb是否大于标定值阈值上限Cg2,若否则直接结束,若是,则执行步骤S316至步骤S320,即减小压电陶瓷片的电场强度、形变量减小、air-gap变大,底噪值变小。
换言之,(1)首先要对选取的压电陶瓷片进行标定,获得形变量和外加电场的关系曲线(其中x为压电陶瓷片形变量,E为外加电场):
x=f(E)。
压电陶瓷片的初始形变量需要根据其形变量上下限去选取,保证可调整的余量。
(2)挑选屏幕对红外光透过率为中值的机器作为金机,以金机的底噪作为红外垫高板的标定值Cg,对应air-gap记为A。因为垫高板调整存在精度误差,为了保证垫高板不会因为底噪值不等于标定值而不断来回调整,需要设置垫高板底噪不需调整的阈值范围为[Cg1,Cg2],此范围根据所选压电陶瓷片形变精度设置,且范围不能设置过大(阈值范围过大起不到air-gap相对稳定的效果)。
(3)为了防止红外垫高板因传感器上方有遮挡而误调整红外垫高板高度,需要有如下约束:
a.如果近2小时内底噪不在标定值阈值范围内且没有超过5次的亮灭屏操作,则有可能为手机放进口袋、包包或其他遮挡场景,此时不进行红外垫高板的调整。
b.当机器在近2小时内有连续5次亮灭屏操作,但息屏后机器底噪在标定值Cg的阈值范围内时,则判断为air-gap未发生变化,不进行红外垫高板高度调整。
c.当机器在近2小时内有连续5次亮灭屏操作,且息屏后机器底噪不在标定值Cg的阈值范围内时,则判断为air-gap发生了变化,进行一次红外垫高板高度调整。
(4)当判断air-gap发生了变化要进行红外垫高板高度调整时,系统会先获取当前的底噪值Cb,当Cb小于标定值下限Cg1,说明air-gap变大导致底噪变小(屏幕与接近传感器距离变远后,经屏幕反射到传感器的绕射值会变小,即底噪变小),因此需要加大电场强度,增加陶瓷压电片形变量,调高红外垫高板,从而使air-gap变小;同理当Cb大于标定值上限Cg2时,则增加电场强度,减小压电陶瓷片形变量,从而使air-gap变大。
(5)每次调整后,再对当前底噪值是否在标定值阈值范围内进行判断,若在范围内则停止调整;若不在阈值范围内则重复(4),直到当前底噪值在阈值范围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收发组件、电子设备和位置调节方法,通过调节结构活动,改变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当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由于公差或结构可靠性问题发生变化时,通过高度调节组件中的调节结构对收发器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使收发器与显示屏之间的间距保持相对稳定,进而确保底噪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屏下红外检测距离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信号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收发器,与所述电路板层叠设置,且所述收发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收发器能够收发探测信号;
高度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收发器之间,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垫板以及调节结构,所述收发器设于所述垫板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且所述收发器安装于所述垫板上,
其中,所述调节结构能够活动以调整所述收发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为压电陶瓷片,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避让槽,所述压电陶瓷片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与所述垫板相抵,
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避让槽相连,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上设有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电极电连接,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避让槽靠近所述调节部的一侧的表面,所述导电层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形成电信号,
其中,所述压电陶瓷片能够根据所述电信号的不同发生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具体包括驱动件和调节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调节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能够转动以带动所述调节件发生移动,以调整所述垫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距离。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显示屏;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收发组件,所述信号收发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信号收发组件朝向所述显示屏,
其中,所述信号收发组件的调节结构能够活动以调整收发器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
6.一种位置调节方法,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方法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下的底噪值处于预设范围外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目标亮灭次数;
在所述目标亮灭次数超过预设次数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显示屏在处于灭屏状态下的目标底噪值;
根据所述目标底噪值,调节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位置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下的底噪值处于预设范围外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目标亮灭次数,包括:
获取所述预设范围,所述预设范围具有下限值和上限值;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下的底噪值;
在所述底噪值小于所述下限值,或大于所述上限值得情况下,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目标亮灭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位置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显示屏在处于灭屏状态下的目标底噪值前,还包括:
获取预设时长以及预设亮灭次数;
在所述预设时长内获取所述电子设备显示屏的目标亮灭次数;
在所述目标亮灭次数大于所述预设亮灭次数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显示屏在处于灭屏状态下的目标底噪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位置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底噪值,调节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包括:
在所述目标底噪值低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缩短;
在所述目标底噪值大于所述上限值时,控制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伸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位置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底噪值,调节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之后,还包括:
获取调整后的调节底噪值;
根据所述调节底噪值确定是否调整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
CN202110083961.3A 2021-01-21 2021-01-21 信号收发组件、电子设备和位置调节方法 Active CN1129110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3961.3A CN112911035B (zh) 2021-01-21 2021-01-21 信号收发组件、电子设备和位置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3961.3A CN112911035B (zh) 2021-01-21 2021-01-21 信号收发组件、电子设备和位置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035A true CN112911035A (zh) 2021-06-04
CN112911035B CN112911035B (zh) 2023-05-12

Family

ID=76118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3961.3A Active CN112911035B (zh) 2021-01-21 2021-01-21 信号收发组件、电子设备和位置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103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77704A1 (ja) * 2003-02-27 2004-09-10 Sony Corporation 通信システム
CN102917124A (zh) * 2012-09-27 2013-02-06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调节距离传感器阈值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03023A (zh) * 2016-08-12 2017-01-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791209A (zh) * 2017-03-10 2017-05-31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距离传感器的自动校准装置及方法
CN107977048A (zh) * 2017-11-22 2018-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8198941A1 (ja) * 2017-04-24 2018-11-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物体検知装置
CN109167857A (zh) * 2018-09-30 2019-0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校准方法、电子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9656317A (zh) * 2017-10-11 2019-04-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具有距离感应功能的设备和距离感应方法
CN111366939A (zh) * 2020-02-20 2020-07-0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距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77704A1 (ja) * 2003-02-27 2004-09-10 Sony Corporation 通信システム
CN102917124A (zh) * 2012-09-27 2013-02-06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调节距离传感器阈值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03023A (zh) * 2016-08-12 2017-01-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791209A (zh) * 2017-03-10 2017-05-31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距离传感器的自动校准装置及方法
WO2018198941A1 (ja) * 2017-04-24 2018-11-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物体検知装置
CN109656317A (zh) * 2017-10-11 2019-04-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具有距离感应功能的设备和距离感应方法
CN107977048A (zh) * 2017-11-22 2018-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167857A (zh) * 2018-09-30 2019-0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校准方法、电子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1366939A (zh) * 2020-02-20 2020-07-0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距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万业等: "传输距离可变的红外收发装置的研究", 《许昌学院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035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91816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ensing grip using director of antenna module
CN109238163B (zh) 飞行时间模组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电子装置
US7113087B1 (en) Proximity sensing based on antenna impedance variation
CN109031252B (zh) 标定方法、标定控制器及标定系统
KR101804297B1 (ko) 변위증폭 메카니즘을 이용한 힘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량측정장치
KR102573727B1 (ko) 스타일러스 펜을 인식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9104583B (zh) 控制方法及装置、深度相机、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38028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brightness of display
CN108833889B (zh) 控制方法及装置、深度相机、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38061A1 (zh) 飞行时间模组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电子装置
EP3726893B1 (en) Controlling power in 5g communication
US10599232B2 (en) Wireless charging mouse, wireless charging mouse device and charging method thereof
CN111182175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EP3769428A1 (en) Ultrasonic proximity sensing for sar mitigation
US2022017413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lide body having rotary camera module
CN112911035A (zh) 信号收发组件、电子设备和位置调节方法
WO2019114755A1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存储装置
KR20200101263A (ko) 디스플레이의 밝기를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656458B1 (ko) 산란 부재를 통해 산란된 광을 획득하는 수광 소자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441090B1 (ko) 비접촉식 버튼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861170A (zh) 激光安全控制装置及方法
KR20210006605A (ko)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KR20220168380A (ko)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13126066A (zh) 激光安全电路及激光安全设备
EP4319138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ima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