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0901B - 设备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0901B
CN112910901B CN202110157375.9A CN202110157375A CN112910901B CN 112910901 B CN112910901 B CN 112910901B CN 202110157375 A CN202110157375 A CN 202110157375A CN 112910901 B CN112910901 B CN 1129109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fer
equipment
transmission
quality eval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573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0901A (zh
Inventor
蔡天任
何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go Technology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go Technology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go Technology Pte Ltd filed Critical Bigo Technology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573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0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0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0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0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0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04L63/083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using one-time-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设备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基于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和传输消耗资源量,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根据各个中转设备的评分,选择满足第一条件的中转设备作为目标中转设备;采用目标中转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传输。本申请中,质量评价参数使得所选择的目标中转设备的质量能够保证,确保数据的顺利传输,传输消耗资源量使得所选择的目标中转设备在质量和资源消耗方面有所平衡,在保证数据顺利传输的同时尽量减少数据传输所需的资源开销。

Description

设备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备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后台服务器需要通过网关向客户端发送短信验证码。
在相关技术中,客户端在获取后台服务器发送的短信验证码时,需要先由客户端将用户号码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再由后台服务器,采用轮询的方式选择某个网关,并通过该网关向客户端发送短信验证码,进而客户端在获取短信验证码之后,将该短信验证码发送至后台服务器,由后台服务器对该短信验证码进行验证。
然而,在上述相关技术中,采用轮询的方式选择网关来发送短信验证码,无法保证短信验证码的顺利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确保数据的顺利传输。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选择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显获取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所示质量评价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转设备的信息传递成功率;
基于所述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和传输消耗资源量,确定所述中转设备的评分;其中,所述传输消耗资源量是指采用所述中转设备传输信息所需消耗的资源量;
根据各个所述中转设备的评分,选择满足第一条件的中转设备作为目标中转设备;
采用所述目标中转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传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选择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所示质量评价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转设备的信息传递成功率;
评分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和传输消耗资源量,确定所述中转设备的评分;其中,所述传输消耗资源量是指采用所述中转设备传输信息所需消耗的资源量;
目标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中转设备的评分,选择满足第一条件的中转设备作为目标中转设备;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目标中转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传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设备选择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设备选择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设备选择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和传输消耗资源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并根据评分选择合适的目标中转设备进行数据的中转传输,质量评价参数能够指示中转设备的信息传递成功率,使得所选择的目标中转设备的质量能够保证,确保数据的顺利传输,传输消耗资源量能够指示中转设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消耗的资源量,使得所选择的目标中转设备在质量和资源消耗方面有所平衡,在保证数据顺利传输的同时尽量减少数据传输所需的资源开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例性示出了一种短信验证码的发送场景的示意图;
图4示例性示出了一种设备选择方法在短信验证码发送场景中运用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选择装置的框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选择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包括:终端10、服务器20和中转设备30。
终端10可以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游戏主机、电子书阅读器、多媒体播放设备、可穿戴设备、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终端10中可以安装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其中,该应用程序可以是任意能够进行数据接收或发送功能的应用程序,如直播应用程序、视频应用程序、社交应用程序等。
服务器20用于为终端10中的应用程序的客户端提供后台服务。例如,服务器20可以是上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服务器20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是一个云计算服务中心。
中转设备30是指数据的中转传输设备。可选地,中转设备用于实现终端10与服务器20之间的数据的中转传输。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10通过中转设备30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20。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服务器20通过中转设备30将数据传输至终端10。
可选地,不同的场景对应的中转设备30不同。示例性地,若终端10与服务器20之间的数据能够互相识别,则中转设备30可以是仅仅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设备;若终端10与服务器20之间的数据无法互相识别,则中转设备可以是既具有数据传输功能又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如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的设备、对数据进行压缩的设备、修改数据加密方式的设备等。示例性地,中转设备30可以为网关设备。
可选地,上述终端10、服务器20和中转设备30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对数据传输系统的介绍只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在实际运用中,中转设备30可以做任意两个设备(或设备集群)之间的中转传输设备。例如,中转设备30用于实现不同终端之间的数据的中转传输;再例如,中转设备30用于实现不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的中转传输。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选择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数据传输系统中,如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10或服务器20(以下统称为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210~240):
步骤201,获取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
中转设备用于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的传输。其中,该设备可以是任意能够发送或接收数据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中转设备仅仅具有数据传输功能。可选地,中转设备在获取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发送至接收设备。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中转设备既具有数据传输功能又具有数据处理(如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压缩、数据加密、加密方式更改等)功能。可选地,中转设备在获取数据之后,对该数据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数据发送至接收设备。
质量评价参数用于指示中转设备的信息传递成功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质量评价参数包括信息传递成功率。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质量评价参数包括已发送数据,以及各个已发送数据的数据响应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已发送数据和数据响应情况,确定中转设备的信息传递成功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在确定目标中转设备之前,获取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其中,中转设备的数量可以是任意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当然,在实际运用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中转设备的数量进行设置,如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设置较多的中转设备、在人口密度小的地区设置较少的中转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在检测到数据传输需求时获取上述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可选地,计算机设备在获取待传输数据之后,获取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进而依据质量评价参数确定用于传输该待传输数据的目标中转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获取上述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可选地,计算机设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获取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并在获取待传输数据之后,依据质量评价参数确定用于传输该待传输数据的目标中转设备。其中,该时间间隔可以时任意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当然,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实时获取上述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202,基于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和传输消耗资源量,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在获取上述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之后,基于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和传输消耗资源量,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其中,上述传输消耗资源量是指采用中转设备传输信息所需消耗的资源量。
可选地,上述传输消耗资源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价格、流量、硬件损耗等。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传输消耗资源量可以直接存储在计算机设备中,如计算机设备中记录有各个中转设备的传输资源消耗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传输消耗资源量由其它设备实时发送至计算机设备。其中,该上述其它设备可以是中转设备,也可以是针对中转设备的检测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在获取上述传输消耗资源量时,根据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消耗的资源来获取传输消耗资源量。可选地,计算机设备在获取上述质量评价参数的同时,获取各个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并基于该各个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消耗的资源确定传输消耗资源量。其中,计算机设备可以对各个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消耗的资源进行求和来获取上述传输消耗资源量;或者,计算机设备可以对各个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消耗的资源进行求平均来获取上述传输消耗资源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在获取上述传输消耗资源量时,根据中转设备维修所需的资源来获取传输消耗资源量。可选地,计算机设备获取各个中转设备维修所需的资源,并基于该各个中转设备维修所需的资源确定传输消耗资源量。其中,计算机设备可以对各个中转设备维修所需的资源进行求和来获取上述传输消耗资源量;或者,计算机设备可以对各个中转设备维修所需的资源进行求平均来获取上述传输消耗资源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在确定上述质量评价参数和上述传输消耗资源之后,基于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与中转设备的传输消耗资源量之间的比值,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其中,评分与质量评价参数呈正相关关系,且评分与传输消耗资源量呈负相关关系。示例性地,假设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为p,传输消耗资源量为c,则该中转设备的评分S1为:
S1=p/c。
步骤203,根据各个中转设备的评分,选择满足第一条件的中转设备作为目标中转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在获取上述评分之后,根据各个中转设备的评分,选择满足第一条件的中转设备作为目标中转设备。其中,目标中转设备用于对数据进行中转传输。
上述第一条件是指针对目标中转设备的选择条件。可选地,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对该第一条件进行灵活设置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上述第一条件为评分排名第一,计算机设备在获取各个中转设备的评分之后,对该各个中转设备的评分进行排序或遍历,确定数值最大的评分,并将该数值最大的评分对应的中转设备确定为目标中转设备。再例如,上述第一条件为评分大于目标值,计算机设备在获取各个中转设备的评分之后,对该各个中转设备的评分与目标值进行比较,确定大于目标值的评分对应的中转设备确定为目标中转设备。
步骤204,采用目标中转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在确定上述目标中转设备之后,采用目标中转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传输。
可选地,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进行,在采用上述目标中转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传输的过程中,计算机设备获取其它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进一步地,在目标中转设备所传输的数据在预设时间段内未传输成功的情况下,确定该目标中转设备处于异常状态,进而基于其它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从其它中转设备中选择满足第二条件的中转设备代替目标中转设备。其中,上述预设时间段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的任意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上述第二条件与上述第一条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数据未传输成功时,可以确定数据传输失败原因,并基于该数据传输失败原因确定第二条件。示例性地,若数据传输失败原因为中转设备异常,则确定第二条件与第一条件相同;若数据传输失败原因为数据异常,则确定第二条件为与数据匹配且评分满足第一条件。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计算机设备也可以根据其它方式确定目标中转设备处于异常状态,如计算机设备确定目标中转设备发送的数据被篡改时,确定该目标中转设备处于异常状态。
可选地,不同的数据对应的目标中转设备不同。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针对每一条待传输数据确定对应的目标中转设备。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目标中转设备进行更新。其中,上述时间间隔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的任意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和传输消耗资源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并根据评分选择合适的目标中转设备进行数据的中转传输,质量评价参数能够指示中转设备的信息传递成功率,使得所选择的目标中转设备的质量能够保证,确保数据的顺利传输,传输消耗资源量能够指示中转设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消耗的资源量,使得所选择的目标中转设备在质量和资源消耗方面有所平衡,在保证数据顺利传输的同时尽量减少数据传输所需的资源开销。
另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依旧获取质量评价参数,使得在数据传输失败时,能够及时更换合适的中转设备,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下面,对中转设备的评分的确定方式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质量评价参数具有对应的加权比重,且评分与加权比重呈正相关关系。可选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之前,获取该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的加权比重,并基于该质量评价参数及对应的置信度参数加权比重,以及中转设备的传输消耗资源量,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
其中,上述加权比重可以为质量评价参数的指数。示例性地,假设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为p,传输消耗资源量为c,加权比重为t(大于或等于1),则该中转设备的评分S2为:
S2=pt/c=log(pt)-log(c);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加权比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置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地,若要严格保证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则确定加权比重的数值较大;若要使得数据传输消耗小,则确定加权比重的数值较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种,上述质量评价参数具有对应的置信度参数,该置信度参数用于指示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的可靠程度,且评分与所置信度参数呈正相关关系。可选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之前,获取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对应的置信度参数,进而基于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及对应的置信度参数,以及中转设备的传输消耗资源量,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
其中,上述置信度参数可以为质量评价参数的相乘系数。示例性地,假设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为p,传输消耗资源量为c,置信度参数为w,则该中转设备的评分S3为:
S3=(w*p)/c=log(w*p)-log(c);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在获取上述置信度参数时,获取中转设备的多个样本数据,以及该多个样本数据分别对应的响应效率,并确定多个样本数据分别对应的响应效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而基于平均值和标准差,确定样本数据的置信区间,根据置信区间,获取中转设备的置信度参数。其中,上述样本数据是指中转设备的历史已发送数据,可选地,该历史已发送数据可以是全部的历史已发送数据,也可以是部分历史已发送数据;上述响应效率用于指示已发送数据从发送到验证通过(或接收)所用的时长;上述置信区间是指样本数据的可靠区间。可选地,上述部分历史已发送数据可以是在某个时间段发送的数据,该时间段可以是数据传输频繁的时间段。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数据发送数量的检测来确定上述时间段;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根据生活作息规律(如工作时间9:00-17:00、休闲时间20:00-22:00)确定上述时间段。
当然,在再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质量评价参数具有对应的加权比重和置信度参数。可选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之前,获取该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的加权比重和置信度参数,并基于该质量评价参数及对应的加权比重和置信度参数,以及中转设备的传输消耗资源量,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
示例性地,假设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为p,传输消耗资源量为c,加权比重为t(大于或等于1),置信度参数为w,则该中转设备的评分S4为:
S4=(w*pt)/c=log(w*pt)-log(c)。
下面,对质量评价参数的获取方式进行介绍。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1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获取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的数量;
2、获取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中,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
3、基于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和已发送数据的数量,确定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
成功响应数据是指通过验证的已发送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在接收到已发送数据之后,即可确定该已发送数据通过验证;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在接收到已发送数据之后,对该已发送数据进行检测,在确定该已发送数据未被篡改的情况下,确定该已发送数据通过验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在获取上述质量评价参数时,根据中转设备的数据发送列表中,获取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的数量,进而根据自身的响应数据列表中,获取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中,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并基于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和已发送数据的数量,确定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在获取上述已发送数据的数量时,从中转设备的数据发送列表中,获取发送时刻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数据作为候选数据,并获取该候选数据对应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基于该设备标识信息,对候选数据进行去重处理,得到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并获取已发送数据的数量。其中,上述发送时刻可以是数据出现在中转设备的时刻,即中转设备接收数据时刻;或者,上述发送时刻也可以是数据开始传输的时刻。上述目标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保证评分的准确性,计算机设备需要获取足够数量的已发送数据来确定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可选地,计算机设备在获取上述已发送数据的数量之后,对该数量进行判断。若数量大于阈值,则从该已发送数据中确定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若数量小于阈值,则获取历史已发送数据,然后获取历史已发送数据和已发送数据中,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其中,该历史已发送数据是指在已发送数据之前发送的数据。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基于已发送数据的数量作为已发送数据的获取标准。可选地,针对不同的中转设备,计算机设备获取相同数量的已发送数据,并从该已发送数据中确定响应数据的数量,以此来确定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
可选地,本申请所提供的设备选择方法可以应用于网关设备的选择。下面,以短信验证码的发送为例,对本申请的设备选择方法的实际运用进行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3所示,用户终端31在请求获取验证码时,将用户号码发送至服务器32。其中,服务器32可以是用户终端31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由于服务器32无法直接基于用户号码向用户终端31发送短信验证码,需要从通信运营商提供的多个网关设备中选择合适的网关设备33来发送短信验证码,进一步地,服务器32将用户号码和短信验证码发送至网关设备33。之后,网关设备33将短信验证码发送至对应的用户号码,用户终端31在接收到短信验证码之后,将该短信验证码发送至服务器32,由服务器32对短信验证码进行验证。其中,上述多个网关设备的数量由通信运营商决定,通信运营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网关设备的数量进行灵活设置与调节。示例性地,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为了避免网关设备超负荷,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高效性,设置较多数量的网关设备;在人口密度小的地区,为了减少网关设备空闲造成的资源浪费,设置较小数据的网关设备;当然,在实际运用中,通信运营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的网关设备进行开启或关闭来调节网关设备的数量。
另外,结合参考图4,结合本申请的设备选择方法,对短信验证码的发送过程进行完整介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401,用户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验证码获取请求和用户号码。
步骤402,服务器根据验证码获取请求生成短信验证码,并根据多个网关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和传输消耗资源量,确定各个网关设备的评分。
步骤403,服务器根据各个网关设备的评分,确定评分最高的网关设备为目标网关设备。
步骤404,服务器向目标网关设备发送用户号码和短信验证码。
步骤405,目标网关设备基于用户号码,向用户终端发送短信验证码。
步骤406,用户终端将短信验证码发送至服务器。
步骤407,服务器判断短信验证码是否通过验证。若短信验证码与之前生成的短信验证码相同,则确定短信验证码通过验证,结束流程;若短信验证码与之前生成的短信验证码不同,则确定短信验证码未通过验证,执行步骤408。
步骤408,服务器确定目标网关设备处于异常状态,向用户终端发送验证失败提醒信息,并根据剩余网关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和传输消耗资源量,确定剩余网关设备的评分。
步骤409,服务器从剩余网关设备中选择评分最高的其它网关设备替换目标网关设备进行更新,并将其它网关设备作为目标网关设备重新执行步骤402-409。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选择装置的框图。该装置5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功能,该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500可以是上文介绍的计算机设备,也可以设置在计算机设备中。该装置500可以包括:质量获取模块510、评分确定模块520、目标选择模块530和数据传输模块540。
质量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所示质量评价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转设备的信息传递成功率。
评分确定模块520,用于基于所述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和传输消耗资源量,确定所述中转设备的评分;其中,所述传输消耗资源量是指采用所述中转设备传输信息所需消耗的资源量。
目标选择模块530,用于根据各个所述中转设备的评分,选择满足第一条件的中转设备作为目标中转设备。
数据传输模块540,用于采用所述目标中转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传输。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评分确定模块520,用于基于所述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与所述中转设备的传输消耗资源量之间的比值,确定所述中转设备的评分;其中,所述评分与所述质量评价参数呈正相关关系,所述评分与所述传输消耗资源量呈负相关关系。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质量评价参数具有对应的加权比重,所述评分与所述加权比重呈正相关关系。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500还包括:参数获取模块550。
参数获取模块550,用于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对应的置信度参数,所述置信度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的可靠程度。
所述评分确定模块520,用于基于所述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及对应的置信度参数,以及所述中转设备的传输消耗资源量,确定所述中转设备的评分;其中,所述评分与所述置信度参数呈正相关关系。
可选地,所述参数获取模块550,用于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多个样本数据,以及所述多个样本数据分别对应的响应效率;其中,所述样本数据是指所述中转设备的历史已发送数据;确定所述多个样本数据分别对应的响应效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基于所述平均值和所述标准差,确定所述样本数据的置信区间;根据所述置信区间,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置信度参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质量获取模块51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和质量获取单元。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的数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中,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其中,所述成功响应数据是指通过验证的已发送数据。
质量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和所述已发送数据的数量,确定所述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中转设备的数据发送列表中,获取发送时刻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数据作为候选数据;获取所述候选数据对应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基于所述设备标识信息,对所述候选数据进行去重处理,得到所述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并获取所述已发送数据的数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质量获取模块510,还包括:数量判断单元。
数量判断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数量大于阈值,执行所述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中,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的步骤;响应于所述数量小于阈值,获取历史已发送数据,然后获取所述历史已发送数据和所述已发送数据中,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其中,所述历史已发送数据是指在所述已发送数据之前发送的数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500还包括:状态确定模块560和设备替换模块570。
所述质量获取模块510,还用于在采用所述目标中转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传输的过程中,获取其它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
状态确定模块560,用于在所述目标中转设备所传输的数据在预设时间段内未传输成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中转设备处于异常状态。
设备替换模块570,用于基于所述其它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从所述其它中转设备中选择满足第二条件的中转设备代替所述目标中转设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和传输消耗资源确定中转设备的评分,并根据评分选择合适的目标中转设备进行数据的中转传输,质量评价参数能够指示中转设备的信息传递成功率,使得所选择的目标中转设备的质量能够保证,确保数据的顺利传输,传输消耗资源量能够指示中转设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消耗的资源量,使得所选择的目标中转设备在质量和资源消耗方面有所平衡,在保证数据顺利传输的同时尽量减少数据传输所需的资源开销。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设备选择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设备选择方法。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SSD(Solid State Drives,固态硬盘)或光盘等。其中,随机存取记忆体可以包括ReRAM(Resistance Random Access Memory,电阻式随机存取记忆体)和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设备选择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设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所示质量评价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转设备的信息传递成功率;
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多个样本数据,以及所述多个样本数据分别对应的响应效率;其中,所述样本数据是指所述中转设备的历史已发送数据;确定所述多个样本数据分别对应的响应效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基于所述平均值和所述标准差,确定所述样本数据的置信区间;根据所述置信区间,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置信度参数;
根据以所述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为底数并且以所述质量评价参数具有的加权比重为指数得到的指数运算结果,与所述质量评价参数对应的置信度参数相乘之后,除以所述中转设备的传输消耗资源量得到的商,确定所述中转设备的评分;其中,所述传输消耗资源量是指采用所述中转设备传输信息所需消耗的资源量,所述传输消耗资源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价格、流量、硬件损耗;所述加权比重的值与要求的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呈正相关,与要求的传输消耗资源量呈正相关;
根据各个所述中转设备的评分,选择满足第一条件的中转设备作为目标中转设备;
采用所述目标中转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的数量;
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中,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其中,所述成功响应数据是指通过验证的已发送数据;
基于所述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和所述已发送数据的数量,确定所述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的数量,包括:
从所述中转设备的数据发送列表中,获取发送时刻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数据作为候选数据;
获取所述候选数据对应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基于所述设备标识信息,对所述候选数据进行去重处理,得到所述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并获取所述已发送数据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的数量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数量大于阈值,执行所述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已发送数据中,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的步骤;
响应于所述数量小于阈值,获取历史已发送数据,然后获取所述历史已发送数据和所述已发送数据中,成功响应数据的数量;其中,所述历史已发送数据是指在所述已发送数据之前发送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采用所述目标中转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传输的过程中,获取其它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
在所述目标中转设备所传输的数据在预设时间段内未传输成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中转设备处于异常状态;
基于所述其它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从所述其它中转设备中选择满足第二条件的中转设备代替所述目标中转设备。
6.一种设备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所示质量评价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转设备的信息传递成功率;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多个样本数据,以及所述多个样本数据分别对应的响应效率;其中,所述样本数据是指所述中转设备的历史已发送数据;确定所述多个样本数据分别对应的响应效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基于所述平均值和所述标准差,确定所述样本数据的置信区间;根据所述置信区间,获取所述中转设备的置信度参数;
评分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以所述中转设备的质量评价参数为底数并且以所述质量评价参数具有的加权比重为指数得到的指数运算结果,与所述质量评价参数对应的置信度参数相乘之后,除以所述中转设备的传输消耗资源量得到的商,确定所述中转设备的评分;其中,所述传输消耗资源量是指采用所述中转设备传输信息所需消耗的资源量,所述传输消耗资源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价格、流量、硬件损耗;所述加权比重的值与要求的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呈正相关,与要求的传输消耗资源量呈正相关;
目标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中转设备的评分,选择满足第一条件的中转设备作为目标中转设备;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目标中转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传输。
7.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选择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选择方法。
CN202110157375.9A 2021-02-04 2021-02-04 设备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910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7375.9A CN112910901B (zh) 2021-02-04 2021-02-04 设备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7375.9A CN112910901B (zh) 2021-02-04 2021-02-04 设备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0901A CN112910901A (zh) 2021-06-04
CN112910901B true CN112910901B (zh) 2023-09-12

Family

ID=76122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57375.9A Active CN112910901B (zh) 2021-02-04 2021-02-04 设备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0901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23650A (ja) * 2009-12-10 2011-06-23 Toshiba Corp 省エネルギー評価プラント模擬装置および省エネルギー評価方法
WO2014036792A1 (zh) * 2012-09-07 2014-03-13 盈世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投递路由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EP2945327A1 (en) * 2013-05-28 2015-11-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dia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5591684A (zh) * 2016-03-11 2016-05-18 中南大学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不等中继集合的数据传输调度方法
CN106101468A (zh) * 2016-06-01 2016-11-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469420A (zh) * 2016-09-14 2017-03-0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电能消费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EP3285443A1 (en) * 2016-08-17 2018-02-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selecting relay station in power line network, and station
CN107889069A (zh) * 2017-12-28 2018-04-06 广东蜂助手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网关选择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00158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请求传输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200165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请求传输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461193A1 (en) * 2016-09-29 2019-03-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3618391A1 (en) * 2017-04-28 2020-03-04 ZTE Corporation Relay discovery and relay forwar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868459A (zh) * 2019-11-01 2020-03-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72222A (zh) * 2019-11-26 2020-04-07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网关选择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612318A (zh) * 2020-05-10 2020-09-01 紫光云引擎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发展指数综合评价体系及构建方法
CN111800491A (zh) * 2020-06-23 2020-10-20 成都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65688A (zh) * 2020-07-20 2020-10-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网关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7378B (zh) * 2017-06-29 2018-11-13 贵州白山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dn覆盖方案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0475233B (zh) * 2018-05-09 2021-09-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23650A (ja) * 2009-12-10 2011-06-23 Toshiba Corp 省エネルギー評価プラント模擬装置および省エネルギー評価方法
WO2014036792A1 (zh) * 2012-09-07 2014-03-13 盈世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投递路由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EP2945327A1 (en) * 2013-05-28 2015-11-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dia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5591684A (zh) * 2016-03-11 2016-05-18 中南大学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不等中继集合的数据传输调度方法
CN106101468A (zh) * 2016-06-01 2016-11-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EP3285443A1 (en) * 2016-08-17 2018-02-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selecting relay station in power line network, and station
CN106469420A (zh) * 2016-09-14 2017-03-0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电能消费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EP3461193A1 (en) * 2016-09-29 2019-03-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3618391A1 (en) * 2017-04-28 2020-03-04 ZTE Corporation Relay discovery and relay forwar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889069A (zh) * 2017-12-28 2018-04-06 广东蜂助手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网关选择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00158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请求传输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200165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请求传输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868459A (zh) * 2019-11-01 2020-03-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72222A (zh) * 2019-11-26 2020-04-07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网关选择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612318A (zh) * 2020-05-10 2020-09-01 紫光云引擎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发展指数综合评价体系及构建方法
CN111800491A (zh) * 2020-06-23 2020-10-20 成都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65688A (zh) * 2020-07-20 2020-10-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网关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性能蚁群DTN拥塞路由控制策略;罗拥华;邬家炜;;控制工程(第08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0901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229B (zh) 一种分发资源获取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18205B (zh) 一种边缘设备调度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95203B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设备
US20160359773A1 (e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359779A1 (e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650667B (zh) 终端调度方法和装置
EP2846515A1 (en) Network information push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2418673A (zh) 案件分配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2770129A (zh) 基于直播的群聊建立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269628A (zh) 资源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3242301B (zh) 真实服务器的选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64802A (zh) 一种网络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10901B (zh) 设备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96985B (zh) 一种it资产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033144B (zh) 一种翻译项目风险的动态自适应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5665173B (zh) 一种基于MQ的WebSocket通信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640705B (zh) 一种大规模物联终端心跳监控方法
CN111488519A (zh) 用户性别识别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35381A (zh) 请求分发方法和装置
CN113457142A (zh) 云游戏中云设备服务器的确定方法、装置及业务服务器
CN113660290A (zh) 信令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52168B (zh) 一种标签获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804134B (zh) 基于即时通信的任务发起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587392B (zh) 一种防掉存力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495351B (zh) 一种确定服务器系统数据处理能力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