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0953B - 一种缠绕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缠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0953B
CN112900953B CN202110149473.8A CN202110149473A CN112900953B CN 112900953 B CN112900953 B CN 112900953B CN 202110149473 A CN202110149473 A CN 202110149473A CN 112900953 B CN112900953 B CN 112900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guide
base
rod
fix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494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00953A (zh
Inventor
崔健才
赵建明
王策
徐嘉丽
崔佳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1494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0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0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0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00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0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02Structures made of specified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81/00Method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covering or wrapping cores by wind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杆塔制作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缠绕机,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可拆卸的圆台型模具,所述支架上设有驱动模具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模具一侧设有将纱线缠绕到模具上的吐纱装置,所述吐纱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导纱机构以及设置在底座下方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与模具的轴线平行。本申请具有快速均匀的将纱线缠绕到杆塔模具上,提高杆塔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缠绕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杆塔制作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缠绕机。
背景技术
杆塔在电力、通讯、工业以及市政设施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杆塔一般由木材或者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由于材料本身的性质,在使用时间较长之后会出现形变、开裂等情况,在杆塔的维护上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而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杆塔具有重量轻、强度大以及绝缘性强的特点,随着复合材料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发展,复合材料杆塔替代传统的杆塔成为一种趋势。
缠绕机作为制作复合材料杆塔的重要设备之一,对杆塔成型的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复合材料杆塔的生产工艺中,需要将带有胶水的纱线缠绕在杆塔的模具上,然后经过加热固化从而使得复合材料杆塔成型。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纱线缠绕过程中,经常有纱线缠绕不均匀、不稳固导致成型的杆塔薄厚不同,由此在制作杆塔的工艺中存在杆塔成品质量低、效率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快速均匀且稳固地将纱线缠绕到杆塔模具上,提高杆塔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缠绕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缠绕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缠绕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连接有可拆卸的圆台型模具,所述支架上设有驱动模具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模具一侧设有将纱线缠绕到模具上的吐纱装置;
所述吐纱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导纱机构以及设置在底座下方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与模具的轴线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吐纱装置中的导纱机构将纱线向着模具的方向导出,随后被导出的纱线线头固定在模具的一端,此时驱动件驱动模具转动,同时移动机构带动底座以及底座上方的导纱机构一同平移,使得纱线能够沿轴线方向缠绕在模具的整个周面上,通过调整驱动件驱动模具的转速以及移动机构的移速,不仅能够使得纱线均匀缠绕在模具的整个周面上,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模具的转向从而进行相邻每层纱线缠绕方向相反的多层缠绕,由此能够快速均匀且稳固地将纱线缠绕到杆塔模具上,提高杆塔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可选的,所述导纱机构包括纱架、位于纱架和模具之间的固定架以及安装在固定架的上胶组件,所述纱架和固定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上胶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胶仓,所述胶仓上方设有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的上胶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线从纱架上脱离,并移动到固定架上方,纱线在固定架上的上胶组件处进行上胶工艺,纱线移动到固定架上方后,继续移动并抵接在上胶辊上,在纱线移动过程中,纱线通过摩擦力带动上胶辊转动,上胶辊在转动时,粘附胶仓内的胶水,并将胶水涂覆到抵接在上胶辊上的纱线上,由此完成纱线的上胶工作,相比于纱线直接浸入胶水完成上胶的方式,能够减少胶水浪费,同时提高纱线缠绕粘附在模具上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纱架和固定架之间设有排线架,所述排线架上设有若干层成排设置的导纱孔,每层上的导纱孔为多个并且间隔设置,所述导纱架上设有断纱检测组件,其包括检测导纱孔内纱线位移的移动感应开关,与移动感应开关电连接并接收移动感应开关的电信号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连接并用于报警的闪烁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纱线脱离纱架后,纱线首先移动到排线架处,并依次穿过排线架上的导纱孔,从而使得纱线被整齐排列,断纱检测组件能够检测导纱孔内的纱线是否移动,如果纱线在缠绕模具的过程中发生断裂,移动感应开关检测到导纱孔内的纱线停止移动,并将检测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则在收到信号后控制闪烁灯闪烁,以此来提示工作人员此处存在断纱情况。
可选的,所述上胶辊靠近纱架的一侧设有与上胶辊平行的刮胶杆,所述刮胶杆两端与固定架可活动连接,且刮胶杆两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固定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胶杆与固定架活动连接,使得刮胶杆与上胶辊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在确定刮胶杆相对上胶辊之间的距离后,拧动刮胶杆两端的螺母,使得螺母抵紧在固定架的两侧,从而固定刮胶杆的位置。在上胶辊转动并从胶仓中带胶出来后,胶水需要经过刮胶杆刮胶之后才能均匀粘附到纱线上,胶水在经过刮胶杆时,一部分胶水会被刮胶杆刮下而回到胶仓内,不仅能控制上胶辊的上胶量,而且可以提高胶水的利用率,减少胶水的浪费。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上方还设有刮胶组件,所述刮胶组件包括设置在上胶辊两侧的第一线刷,所述第一线刷与上胶辊平行,第一线刷远离胶仓的一侧设有将纱线限制在第一线刷内的第一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线脱离纱架并且从上胶辊一侧的一个第一线刷中穿过,使得纱线在接触上胶辊之前被排列整齐,随后在上胶辊上涂覆胶水,涂有胶水的纱线再次穿过另一个第一线刷,使得纱线再次被整齐排列,第一限位杆使得纱线一直被限制在第一线刷中,并且第一限位杆与第一线刷可以将纱线上多余的胶水刮下,由此刮胶组件能够将纱线上多余的胶水刮下,使纱线不会因为胶水过多而容易与模具发生相对滑动,同时,将多余的胶水刮下能够减少浇水的浪费。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将纱线抵压在上胶辊上的压辊,所述压辊两端与固定架竖直滑动连接,所述张紧组件还包括与上胶辊轴线平行的张紧杆,所述张紧杆两端与固定架竖直滑动连接,且固定架上端两侧通过张紧弹簧与下方的张紧杆两端连接,压辊和张紧杆设置在靠近模具的第一线刷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重力作用下,压辊将纱线抵压在上胶辊上,纱线从压辊的下方绕过,随后绕过张紧杆上方并在张紧杆上方压紧滑过,张紧杆两端的张紧弹簧向上拉动张紧杆从而调节张紧杆对纱线的张紧力,使得纱线一直保持被压辊和张紧杆张紧绷直的状态,减少了纱线在移动过程中产生打结错乱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若干设置在底座下方并且与模具轴线平行的导轨,其中一个导轨上方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有齿条,所述底座下方转动连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齿轮转动的步进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进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在啮合的齿条上转动,从而带动底座沿导轨平移。
可选的,所述导轨两侧抵接有水平设置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底座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两侧的导向轮使得底座不会偏移导轨,提高底座移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方设有保温室,所述导纱机构位于所述保温室内部,所述保温室靠近模具的一侧设有转动连接有导向筒,所述保温室上设有驱动导向筒转动的伺服电机,所述导向筒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导向纱线的第二线刷,每个所述第二线刷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室将导纱机构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减少保温室内部与外界的热交换,从而使得保温室内的胶水能够保持正常使用的温度,另外减少纱线在低温下韧性降低而容易被拉断的可能性;伺服电机驱动导向筒转动,使得第二刷线带动纱线转动,从而改变纱线缠绕模具的方式,使得缠绕方式在周向缠绕和横向缠绕之间变换,由此能够根据不同规格的杆塔选择不同的缠绕方式。
可选的,所述导向筒靠近模具的一端设有一对相互平行的弧形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朝向导向筒一侧凸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纱线伸出导向筒并缠绕到模具的过程中,纱线在导向杆一侧绕过,成排的纱线均匀分布的导向杆上,由于导向杆呈弧形,使得导向杆两端的纱线向中间滑动,由此缠绕到模具上的纱线更加紧密,使得模具上缠绕的纱线均匀,提高成型杆塔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模具和吐纱装置上能够将纱线均匀缠绕在模具的整个周面上,缠纱过程快速均匀且稳定,提高杆塔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2.上胶辊给纱线上胶,可以减少纱线上多余胶水的数量,刮胶组件则在纱线上胶完成后对纱线进行刮胶处理,可以将多余胶水刮下,提高胶水的利用率,同时减少纱线上存在过多胶水使得纱线缠绕不稳定的可能;
3.保温室保持内部温度,使得胶水和纱线不会由于低温而被冷冻僵硬,保持胶水的粘性以及纱线的柔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缠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驱动电机与模具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齿轮与齿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保温室内部及导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纱架和排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上胶组件、张紧组件和刮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导向筒和第二线刷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模具;111、第一连接杆;1111、卡槽;1112、转动盘;112、第二连接杆;12、卡托;121、限位轮;13、驱动电机;131、卡块;132、套筒;133、固定盘;134、转动杆;135、拨动杆;136、拨动块;2、底座;3、移动机构;31、支撑轨道;311、限位板;312、缓冲柱;313、支撑轮;32、导向轨道;321、导向槽;33、齿条;34、齿轮;35、步进电机;36、导向轮;4、导纱机构;41、纱架;411、固定杆;42、排线架;421、导向板;422、导纱孔;423、移动感应开关;424、闪烁灯;43、固定架;431、上胶组件;4311、胶仓;4312、上胶辊;4313、刮胶杆;4314、第一连接块;4315、第一滑槽;432、张紧组件;4321、压辊;4322、第二连接块;4323、第二滑槽;4324、加压弹簧;4325、第三连接块;4326、腰型孔;4327、张紧杆;4328、张紧弹簧;433、刮胶组件;4331、第一线刷;4332、第一固定块;4333、加固块;4334、第一限位杆;4335、第二固定块;4336、限位槽;434、承接板;435、挡板;436、开口;437、收集桶;438、支撑块;4381、杠杆;4382、U型块;439、挡胶板;5、保温室;51、导向筒;52、伺服电机;53、第一安装块;54、第二安装块;55、第二线刷;56、第二限位杆;57、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缠绕机。参照图1和图2,缠绕机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有用于纱线缠绕的模具11,模具11呈圆台状,模具11两端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绕模具11轴线分布的分线杆113。纱线能够从相邻的分线杆113上穿过,在模具11转动时,纱线能够绕在分线杆113上从而张紧纱线,并且稳固此纱线缠绕在模具11上的位置。支架1两端上方均固定有卡托12,模具1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杆111和第二连接杆112,第一连接杆111和第二连接杆112与模具11同轴线,且第一连接杆111和第二连接杆112分别转动连接在一个卡托12上。
参照图2和图3,支架1靠近第一连接杆111的一端上方固定有驱动件,驱动件为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接杆111在同一轴线上,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上滑动连接有套筒132,套筒132与输出轴不发生相对转动。套筒132朝向第一连接杆111的一端固定有卡块131,第一连接杆111远离模具11的一端设有卡槽1111,卡块131与卡槽1111插接配合,由此驱动电机13能够驱动模具11转动。
套筒132上固定有一对与套筒132同轴线的固定盘133,套筒132一侧固定有竖直的转动杆134,转动杆134上端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拨动杆135,拨动杆135靠近套筒132一端的下端固定有拨动块136,拨动块136位于一对固定盘133之间。转动拨动杆135,使得拨动块136拨动两侧的固定盘133,由此对套筒132产生推力,使得套筒132能够沿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移动,并使卡块131插接或脱离卡槽1111。
第一连接杆111上还固定有转动盘1112,卡托12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固定一对限位轮121,转动盘1112位于每对限位轮121之间,由此四个限位轮121将转动盘1112限制在卡托12中,使得转动盘1112仅能够在卡托12中转动,保持模具11稳定。
参照图1,在模具11的一侧设有吐纱装置,吐纱装置将纱线成排引到到模具11上,在模具11转动过程中,纱线逐渐缠绕在整个模具11上。
吐纱装置包括底座2、设置在底座2上的保温室5、设置在保温室5内的导纱机构4以及设置在底座2下方的移动机构3。移动机构3使得底座2沿平行于模具11轴线的方向平移,底座2上的导纱机构4将纱线排列上胶并导出缠绕到模具11上,在此过程中,保温室5保持导纱机构4的温度,从而使得导纱机构4和纱线能够正常工作。
参照图1和图4,移动机构3包括设置在底座2下方的三根导轨,位于两侧的导轨设置为支撑轨道31,位于中间的导轨设置为导向轨道32。底座2下方固定有两排支撑轮313,一排支撑轮313下方抵接在一根支撑轨道31上,使得底座2能够通过支撑轮313在支撑轨道31上移动。支撑轨道3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板311,限位板311上固定有朝向底座2的缓冲柱312,底座2通过缓冲柱312间接与限位板311接触,使得底座2的行程受到限制,同时减少底座2受到的刚性碰撞。
参照图4和图5,导向轨道32上方设有导向槽321,导向槽321与导向轨道32平行。在导向槽321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平行于导向槽321的齿条33,齿条33上啮合有齿轮34,齿轮34位于导向槽321内,且齿轮34与底座2转动连接。
参照图1和图4,在底座2的一侧固定有驱动齿轮34转动的步进电机35,其中图4为步进电机35被隐藏的状态图,在导向轨道32的两侧设有与底座2转动连接的导向轮36,导向轮36滑动抵接在导向轨道32的侧壁上。
步进电机35驱动齿轮34转动,齿轮34在与之啮合的齿条33上移动,从而给底座2提供平移的动力,底座2则带动支撑轮313在支撑轨道31上移动。导向轨道32两侧的导向轮36则限制底座2的移动方向,使得底座2仅能够沿导向轨道32移动,提高底座2平移的稳定性。
参照图5,导纱机构4设置在底座2上方,导纱机构4包括纱架41和固定架43,固定架43位于纱架41和模具11之间,同时在纱架41和固定架43之间设有固定在底座2上的排线架42。
参照图6,纱架41从上而下设置5层,每层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相互平行并且间隔设置的固定杆411,相邻的两根固定杆411之间能够架起首尾相接的纱线卷,使得纱架41上能够放置多个纱线卷。
排线架42上从上而下依次间隔并均匀固定设置若干块导向板421,所有导向板421水平设置,导向板421的数量与纱架41的层数相同,导向板421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纱孔422,导纱孔422由纱架41朝向固定架43。
导纱架41上设有断纱检测组件,断纱检测组件包括若干移动感应开关423,移动感应开关423固定在导向板421下方且与导纱孔422一一相对,移动感应开关423电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同时电连接有若干闪烁灯424,闪烁灯424固定在导向板421上并且与导纱孔422一一对应。
在纱线脱离纱架41后,纱线首先移动到排线架42处,并依次穿过排线架42上的导纱孔422,从而使得纱线被整齐排列。如果纱线在缠绕模具11的过程中发生断裂,移动感应开关423检测到导纱孔422内的纱线停止移动,并将检测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收到信号后则控制与该导纱孔422相对应的闪烁灯424闪烁,以此来提示工作人员此处存在断纱情况。
参照图7,当纱线穿过排线架42后,到达固定架43上方,固定架43上方设置有上胶组件431、刮胶组件433以及张紧组件432,纱线依次经过上述结构从而完成纱线在导纱机构4上的导纱过程。
参照图7和图8,上胶组件431包括固定在固定架43上方的胶仓4311,在胶仓4311上方设有与固定架43转动连接的上胶辊4312。在上胶辊4312靠近排线架42的一侧设有刮胶杆4313,刮胶杆4313的两端设有固定在固定架43上的第一连接块4314,每个第一连接块4314上均设有竖直的第一滑槽4315,且刮胶杆4313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滑槽4315中,由此刮胶杆4314与两个第一连接块4314滑动连接。刮胶杆4313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抵紧在第一连接块4314的侧壁上,从而将刮胶杆4313固定在第一连接块4314上。
纱线从纱架41上脱离,经过排线架42使得纱线成排并移动到固定架43一侧,随后纱线抵接在上胶辊4312上方,在纱线移动过程中,一排纱线通过摩擦力带动上胶辊4312转动,上胶辊4312在转动时,将胶仓4311内的胶水粘附到表面上,并将胶水涂覆到抵接在上胶辊4312上的纱线上。胶水需经过刮胶杆4313之后才能接触并粘附到纱线上,胶水在经过刮胶杆4313时,一部分胶水会被刮胶杆4313刮下,调整刮胶杆4313的位置能够调整刮胶杆4313与上胶辊4312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上胶辊4312的上胶量,由此使得胶水使用量更加精确。
参照图7和图8,当纱线上胶时,需要张紧组件432将纱线绷紧,使得纱线之间不会相互粘结错乱。张紧组件432包括将纱线压紧在上胶辊4312上的压辊4321,压辊4321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在固定架43两侧的第二连接块4322,第二连接块4322上设有竖直的第二滑槽4323,压辊4321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滑槽4323与第二连接块4322滑动连接。压辊4321的两端均设有竖直向下的加压弹簧4324,加压弹簧4324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压辊4321和固定架43上,且此时加压弹簧4324处于拉伸状态。
在重力以及加压弹簧4324对压辊4321向下的拉力的作用下,压辊4321增大了将纱线压在上胶辊4312上的压力,使得纱线与上胶辊4312之间的静摩擦力增大,在纱线移动过程中,纱线能够带动上胶辊4312转动,减少纱线相对上胶辊4312打滑的可能,使得纱线能够均匀上胶。
在第二连接块432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块438,支撑块438上转动连接有杠杆4381,杠杆4381朝向压辊4321的一端设有U型块4382。U型块4382开口的一端与杠杆4381转动连接,和U型块4382开口相对的另一端架起压辊4321的端部。按压杠杆4381远离压辊4321的一端,杠杆4381绕与支撑块438的转动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杠杆4381另一端通过U型块4382将压辊4321提起,方便纱线在压辊4321和上胶辊4312之间穿过。
在压辊4321的两端固定有朝向上胶辊4312的挡胶板439,两个挡胶板439相对的一侧抵接在上胶辊4312的两端面上。上胶辊4312转动过程中,挡胶板439阻挡上胶辊4312上的胶水,使得胶水不会从上胶辊4312两端被甩出。
张紧组件432还包括分别固定在固定架43两侧的第三连接块4325,第三连接块4325位于固定架43远离排线架42的一端。在第三连接块4325上设有竖直的腰型孔4326,在两个第三连接块4325之间设有张紧杆4327,张紧杆4327两端分别通过腰型孔4326与第三连接块4325滑动连接。张紧杆4327两端分别设有竖直的张紧弹簧4328,张紧弹簧4328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块4325上端和张紧杆4327的端部上。
纱线从压辊4321的下方绕过,随后在张紧杆4327上方绕过,同时纱线压在张紧杆4327上,张紧杆4327两端的张紧弹簧4328向上拉动张紧杆4327从而调节张紧杆4327对纱线的张紧力,使得纱线一直保持被压辊4321和张紧杆4327张紧绷直的状态。
参照图7,在纱线脱离上胶辊4312后,纱线会经过刮胶组件433,从而去掉纱线上的多余的胶水。刮胶组件433包括设置在上胶辊4312两侧的第一线刷4331,每个第一线刷4331靠近张紧杆4327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线刷4331平行的第一限位杆4334,第一限位杆4334将纱线限制在第一线刷4331中。第一线刷4331包括刷轴和若干梳齿,梳齿沿刷轴的轴线方向固定在刷轴的上方,纱线在相邻的梳齿之间穿过,使得多根纱线被第一线刷4331排列整齐。
在固定架43靠近排线架42的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块4332,在两个第一固定块4332之间固定连接其中一个第一线刷4331的刷轴的两端,并且刷轴的两端固定有加固块4333,与该第一线刷4331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杆433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加固块4333上。
固定架4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固定块4335,并且两个第二固定块4335位于张紧杆4327和上胶辊4312之间,在第二固定块4335上从上而下开设有多层限位槽4336,通过不同层的限位槽4336卡接另一个第一线刷4331。与该第一线刷4331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杆4334设置在第一线刷4331的上方,且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固定块4335。
参照图6和图7,纱线从靠近纱架41的第一线刷4331中穿过,使得纱线在接触上胶辊4312之前被排列整齐,随后在上胶辊4312上涂覆胶水,涂有胶水的纱线再次穿过另一个第一线刷4331,使得纱线再次被整齐排列,第一限位杆4334使得纱线一直被限制在第一线刷4331中,并且第一限位杆4334与第一线刷4331将纱线上多余的胶水刮下。
在固定架43的下端固定有倾斜设置的承接板434,承接板434位于两个第一线刷4331的下方,且向着靠近排线架42的一侧向下倾斜。承接板434四周固定有挡板435,在承接板434的最低端处的挡板435上开设有开口436,同时在开口436的下方设置用于收集胶水的收集桶437。胶水从固定架43上掉落到承接板434上并沿承接板434斜面滑动,并且在开口436处流至收集桶437内,使得胶水被再次利用。
参照图5和图9,保温室5固定在底座2上,保温室5靠近模具1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导向筒51,导向筒51两端分别位于保温室5的内外两侧,其中位于保温室5内的一端为导向筒51的内端,同理,导向筒51另一端为外端,保温室5内固定有驱动导向筒51转动的伺服电机52。导向筒51内端固定有一对相对的第一安装块53,两个第一安装块5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线刷55,第二线刷55一侧设有平行于第二线刷55的第二限位杆56,第二限位杆56两端固定在一对第一安装块53之间。
参照图8,导向筒51的外端固定有一对相对的第二安装块54,第二安装块54之间固定连接另一组相互平行的第二线刷55和第二限位杆56,并且第二安装块54远离导向筒51的一端固定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导向杆57。导向杆57呈弧形,且导向杆57朝向导向筒51一侧凸出。
保温室5将导纱机构4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减少保温室5内部与外界的热交换,从而使得保温室5内的胶水保持正常使用的温度,另外保温室5能够使得纱线不会因为低温导致韧性降低而容易被拉断。纱线脱离固定架43并依次穿过导向筒51两端的两个第二线刷55,在导向杆57一侧绕过,成排的纱线均匀分布在导向杆57上,由于导向杆57呈弧形,使得导向杆57两端的纱线向中间滑动,由此缠绕到模具11上的纱线更加紧密。
其中伺服电机52驱动导向筒51转动,使得第二线刷55带动纱线转动,从而改变纱线缠绕模具11的方式,使得缠绕方式在周向缠绕和横向缠绕之间变换,由此能够根据不同规格的杆塔选择不同的缠绕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缠绕机的实施原理为:纱线的线头脱离纱架41,穿过排线架42上的导纱孔422,随后穿过第一线刷4331,移动绕过上胶辊4312并在上胶辊4312和压辊4321之间穿过,纱线继续移动,带动上胶辊4312转动,从而给纱线涂胶,远离上胶辊4312的纱线穿过另一个第一线刷4331,使得另一个第一线刷4331和第一限位杆4334将纱线上的多余的胶水刮下,纱线再次移动绕过张紧杆4327并从导向筒51中穿过,从导向筒51内穿出的纱线绕过导向杆57并缠绕在模具11上,在此过程中,被刮落的胶水沿承接板434滑落收集。
在纱线的线头固定在模具11上时,驱动电机13驱动模具11转动,同时步进电机35驱动齿轮34转动,从而带动底座2和上方的导纱机构4移动,使得纱线被拉动并缠绕在模具11的周面上。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连接有可拆卸的圆台型模具(11),所述支架(1)上设有驱动模具(11)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模具(11)一侧设有将纱线缠绕到模具(11)上的吐纱装置;
所述吐纱装置包括底座(2)、设置在底座(2)上方的导纱机构(4)以及设置在底座(2)下方的移动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3)的移动方向与模具(11)的轴线平行;
所述导纱机构(4)包括纱架(41)、位于纱架(41)和模具(11)之间的固定架(43)以及安装在固定架(43)的上胶组件(431),所述纱架(41)和固定架(43)设置在底座(2)上,所述上胶组件(431)包括设置在固定架(43)上的胶仓(4311),所述胶仓(4311)上方设有与固定架(43)转动连接的上胶辊(4312);
所述纱架(41)和固定架(43)之间设有排线架(42),所述排线架(42)上设有若干层导纱孔(422),每层上的导纱孔(422)为多个并且间隔设置,所述纱架(41)上设有断纱检测组件,其包括检测导纱孔(422)内纱线位移的移动感应开关(423),与移动感应开关(423)电连接并接收移动感应开关(423)的电信号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连接并用于报警的闪烁灯(424);
所述固定架(43)上方还设有刮胶组件(433),所述刮胶组件(433)包括设置在上胶辊(4312)两侧的第一线刷(4331),所述第一线刷(4331)与上胶辊(4312)平行,第一线刷(4331)远离胶仓(4311)的一侧设有将纱线限制在第一线刷(4331)内的第一限位杆(4334);
所述固定架(43)上还设有张紧组件(432),所述张紧组件(432)包括将纱线抵压在上胶辊(4312)上的压辊(4321),所述压辊(4321)两端与固定架(43)竖直滑动连接,所述张紧组件(432)还包括与上胶辊(4312)轴线平行的张紧杆(4327),所述张紧杆(4327)两端与固定架(43)竖直滑动连接,且固定架(43)上端两侧通过张紧弹簧(4328)与下方的张紧杆(4327)两端连接,压辊(4321)和张紧杆(4327)设置在靠近模具(11)的第一线刷(4331)的两侧;
所述底座(2)上方设有保温室(5),所述导纱机构(4)位于所述保温室(5)内部,所述保温室(5)靠近模具(11)的一侧设有转动连接有导向筒(51),所述保温室(5)上设有驱动导向筒(51)转动的伺服电机(52),所述导向筒(51)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导向纱线的第二线刷(55),每个所述第二线刷(55)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杆(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辊(4312)靠近纱架(41)的一侧设有与上胶辊(4312)平行的刮胶杆(4313),所述刮胶杆(4313)两端与固定架(43)可活动连接,且刮胶杆(4313)两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固定架(4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若干设置在底座(2)下方并且与模具(11)轴线平行的导轨,其中一个导轨上方设有导向槽(321),所述导向槽(321)内设有齿条(33),所述底座(2)下方转动连接有与齿条(33)啮合的齿轮(34),所述底座(2)上设有驱动齿轮(34)转动的步进电机(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两侧抵接有水平设置的导向轮(36),所述导向轮(36)与底座(2)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51)靠近模具(11)的一端设有一对互相平行的弧形导向杆(57),所述导向杆(57)朝向导向筒(51)一侧凸出。
CN202110149473.8A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缠绕机 Active CN112900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49473.8A CN112900953B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缠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49473.8A CN112900953B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缠绕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0953A CN112900953A (zh) 2021-06-04
CN112900953B true CN112900953B (zh) 2022-04-12

Family

ID=76121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49473.8A Active CN112900953B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缠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09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7945B (zh) * 2023-11-28 2024-03-08 安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贮存天然气的压力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13623B2 (en) * 2005-02-04 2008-08-19 Rse Industries, Inc. Apparatus for resin-impregnation of fibers for filament winding
WO2007042058A1 (en) * 2005-10-07 2007-04-19 Pirelli & C. S.P.A. Utility pole of thermoplastic composite material
US8192572B2 (en) * 2008-04-25 2012-06-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mposite wind turbine tower and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CN204977494U (zh) * 2015-09-15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锥形电杆加工的缠绕系统
CN210336978U (zh) * 2019-08-01 2020-04-17 中瑞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干式电容型套管玻璃纤维纱刮胶引导装置
CN111762625A (zh) * 2020-07-06 2020-10-13 福州力天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纱线整理装置
CN111874726B (zh) * 2020-08-03 2021-11-23 岳西县长宁织绸有限责任公司 丝线收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0953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00953B (zh) 一种缠绕机
CN208413478U (zh) 棉线合股设备
CN1901110A (zh) 扁立线圈缠绕机
CN115352036B (zh) 一种可调节喷头与刮板的碳纤维缠绕装置
CN110965380A (zh) 一种捻绳机加捻调节装置
CN1950283A (zh) 用于连续卷绕多根丝线的方法和设备
CN108688009B (zh) 一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预浸料片制备装置及方法
CN213972675U (zh) 一种拉挤、缠绕式聚氨酯复合材料杆塔生产设备
CN112873815A (zh) 一种缠绕固化脱模一体设备
CN117466081A (zh) 一种纺丝机用的丝线牵引拉伸机构
CN112830327A (zh) 一种电梯维修用钢丝绳收放一体装置
RU2620804C1 (ru)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ая линия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омпозитной арматуры
CN112960462B (zh) 一种卧式纱架
CN114538193B (zh) 一种纺织加工用络丝机
CN114291651B (zh) 一种基于广电hfc网络用线缆整理装置
CN214031867U (zh) 一种中空纤维膜排丝装置
CN218985820U (zh) 一种胶液回收装置、缠绕成型设备及拉缠成型生产线
CN111693348A (zh) 一种玻璃纤维纱线制样系统及纱线制样方法
CN116354175A (zh) 一种缠绕装置及纱线张力控制方法
CN115571720B (zh) 一种热塑碳纤维短切产品生产工艺及生产系统
CN115339959A (zh) 一种十六头工业丝卷绕机
CN218708055U (zh) 一种光纤生产用卷线机
CN220485825U (zh) 一种可控制张力的卷绕真空镀膜机构
CN218985821U (zh) 一种支撑装置、缠绕成型设备及复合制品成型生产线
CN216736955U (zh) 一种涤棉纱络筒机卷线防断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