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91748B - 一种磁休克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休克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91748B
CN112891748B CN202110081621.7A CN202110081621A CN112891748B CN 112891748 B CN112891748 B CN 112891748B CN 202110081621 A CN202110081621 A CN 202110081621A CN 112891748 B CN112891748 B CN 112891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module
module
electronic switch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ower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16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91748A (zh
Inventor
葛康
廖兆恒
徐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iruid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iruid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iruid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iruid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816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91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91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91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91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91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61N2/02Magnetotherapy using magnetic fields produced by coils, including single turn loops or electromagn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61N2/004Magnetotherapy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herapy
    • A61N2/006Magnetotherapy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herapy for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nerve tiss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eurology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休克治疗仪,包括计算机、处理器、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控制信号生成模块、冷却装置、充放电系统以及电子开关组;所述电子开关组包括第一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子开关,所述磁刺激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负极和第二电子开关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正极和第二电子开关的负极与所述储能元件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通信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磁休克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颅磁刺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休克治疗仪。
【背景技术】
磁休克是从电休克疗法衍生出的一种副作用更小,治疗效果更佳的磁刺激技术。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与磁休克(Magnetic Seizure Therapy,MST)本质上都是一种电刺激引起抽搐发作的治疗方法。
由于电休克引发的抽搐是达到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刺激强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但是高强度电休克的副作用也随之增加。尽管电休克在临床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常见副作用有头痛、眩晕、恶心、意识模糊、定向障碍、心率不齐、呼吸障碍等。有些人甚至发生严重的记忆与认知功能(甚至永久性)损害。
电休克与磁休克有同样的作用机理和抽搐治疗的共性,电休克在引起抽搐发作时,由于头皮与颅骨的高阻抗,需要刺激电流较大,会影响到大脑深部,有一定的记忆与认知功能损害。磁休克的感应电流只作用于大脑皮质局,既可以像电休克一样引起抽搐发作,又可取得电休克的治疗效果,并很少有电休克的副作用。因此,磁休克将有望取代传统的电休克成为治疗精神疾病的新方法。
1985年诞生的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在很多方面可以取代电休克,但常规TMS设备的输出强度极少会引起抽搐发作。TMS的定义是无创无痛的经颅刺激,抽搐是其副作用与使用禁忌,刺激强度较低的TMS一般认为达不到电休克的治疗效果。
TMS的磁场刺激具有刺激部位的局限性,其刺激深度一般在2.5cm,如果超出常规TMS的安全刺激范围,用高频率、高强度、长时程的串刺激在理论上可以诱发抽搐。Dhuna等在1991首次用远大于运动阈值的16Hz的(repet-
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连续刺激10s引发了一例受试者癫痫发作,从而第一次证明磁刺激可以引发抽搐,催生了磁休克疗法。
MST也称为磁抽搐治疗,可以用比TMS更强的输出电压,更精确的在大脑皮质表层空间诱导感应电流,这种电流与大脑皮层平行,很难达到大脑深层;而电休克的刺激电流与大脑皮质垂直,可以通过改变大脑深部的海马结构而影响记忆与认知功能。海马位于灵长类颞叶,是记忆形成的关键。它接收感官信息并广泛投射到其他脑区,如边缘系统、前额叶皮层、杏仁核、丘脑、纹状体和皮质联合区。在不同的连接通路中充满学习记忆和感情色彩的信息。
MST用高频强脉冲磁场连续刺激大脑皮层几秒钟也能诱导抽搐发作,现代的磁休克仪以100Hz,2特斯拉(T)小于10s的刺激就可完成一次治疗。医疗界普遍认为短暂的抽搐可以治疗多种神经精神性疾病,治疗效果似与抽搐程度相关。
MST技术是利用TMS的手段达到电休克的治疗效果,同时保持TMS无创性、局限性、聚焦性刺激的特点。MST需要麻醉且必须诱发抽搐,TMS不需麻醉,不能诱发抽搐,这是2种技术的本质区别。目前的实验表明,MST不但没有电休克的认知与记忆障碍的副作用,而且可以增强认知与记忆功能。TMS治疗老年患者而几乎没有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老年人由于脑神经的衰老退化、萎缩、皮质神经与头皮的距离增加,一般的TMS刺激强度不够,刺激疗效不够理想,MST的强刺激也可补偿TMS刺激量的不足。MST的发展涉及到对设备的开发、动物和人类的临床试验研究,对抑郁症患者实施MST的可行性研究,神经电生理特征反应,对记忆与认知的影响、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评估等方面。
1995年到1998年,用当时市面上最强大的TMS设备(25Hz)也无法使麻醉动物诱导出抽搐发作。而超过rTMS安全范围就可以引出人类的癫痫样抽搐。到目前为止也未能在啮齿类动物试验中引出抽搐发作。1998年,美国的Lisanby等,在用老鼠做MST失败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太大的刺激线圈和太小的鼠头不成比例,局部的磁通密度不足以在鼠头内形成局部诱发抽搐的感应电流。改为灵长类恒猴做实验后取得成功,随后就有一批科学家用猴子来研究MST对比电休克对大脑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和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2000年,Lisanby等,首次在瑞士成功对人用MST在麻醉状态下诱发出抽搐发作,并首次证明了MST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003年,Lisanby又在美国首先开展了电休克与MST对比的临床试验,而后又在2个研究中心进行了MST抗抑郁疗效的开放性实验研究。他们早期的临床研究证明了MST可行性,抗抑郁的有效性与优于电休克的安全性。然而,在疗效上似乎不如电休克,分析原因是当时的MST设备的功能不够强大,不能充分的诱发更强的抽搐发作。
由于现在市场上现有的磁刺激设备的磁刺激强度和频率的最大化难以同时满足,导致磁休克治疗的方式治疗效果不佳。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磁休克治疗仪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休克治疗仪,利用并联充电技术,通过控制生成模块收通过计算机向处理器下达的磁刺激强度为100%,且10ms内充电频率为100Hz的指令信号,第一充电模块、第二充电模块、第三充电模块以及第四充电模块同时在10ms内向储能元件充电,储能元件瞬间释放出100%的储能至磁刺激线圈上使所述磁刺激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达到100%,且在每次磁刺激治疗的时间保持10s的磁刺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磁休克治疗仪,包括计算机1、处理器2、采集模块3、人机交互模块4、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冷却装置6、充放电系统7以及电子开关组8;
所述处理器2与所述计算机1通信连接,所述采集模块3、人机交互模块4以及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均与所述处理器2通信连接,所述冷却装置6与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电性连接;所述充放电系统7包括第一功率因数校正器70、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功率因数校正器72、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功率因数校正器74、第三充电模块75、第四功率因数校正器76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以及储能元件78以及磁刺激线圈79,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充电模块75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功率因数校正器70的第一端、第二功率因数校正器72的第一端、第三功率因数校正器74的第一端以及第四功率因数校正器76的第一端均连接三相电电源,所述第一功率因数校正器70的第二端、第二功率因数校正器72的第二端、第三功率因数校正器74的第二端以及第四功率因数校正器7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充电模块75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的正极、第二充电模块73的正极、第三充电模块75的正极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的正极与所述储能元件78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的负极、第二充电模块73的负极、第三充电模块75的负极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的负极与所述储能元件78的负极电性连接;
所述磁刺激线圈79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元件78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组8包括第一电子开关81和第二电子开关82,所述磁刺激线圈7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81的负极和第二电子开关82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81的正极和第二电子开关82的负极与所述储能元件78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81的控制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采集模块3包括采集单元30、前置放大器31、陷波滤波器32、程控放大器33、带通滤波器34、A/D转换器35、第一单片机36、数字信号处理器37、第一隔离收发器以及第一浪涌保护器;所述采集单元30、前置放大器31、陷波滤波器32、程控放大器33、带通滤波器34、A/D转换器35、第一单片机36、数字信号处理器37依次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单片机36与所述程控放大器3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收发器与所述第一浪涌保护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浪涌保护器电性连接于所述程控放大器33与第一单片机36之间。
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6包括第二隔离收发器、第二浪涌保护器、第二单片机60、隔离器61、水泵62、气泵63、水箱64、流量传感器65以及温度传感器66;所述第二隔离收发器、第二浪涌保护器、第二单片机60、隔离器61依次电性连接,所述水泵62以及气泵63均与所述隔离器61电性连接,且所述水泵62以及气泵63均与所述水箱64连接,所述冷却装置6的水箱64与所述磁刺激线圈79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65和温度传感器66均与所述第二单片机60电性连接,所述水箱64内收容有冷却液。
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6还包括风扇67,所述风扇67与所述水泵62相邻设置并与所述隔离器61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6还包括液压传感器69以及液位传感器68;所述液压传感器69与所述第二单片机60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68与所述第二单片机60电性连接并位于所述水箱64内,所述液压传感器68用于检测冷却液压力并将检测的液压信息上传至所述第二单片机60,所述液位传感器68用于检测水箱内的液位并将检测的液位信息上传至所述第二单片机60,所述第二单片机60将液位信息和液压信息通过所述处理器2上传至所述计算机1。
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模块4包括按键矩阵41、第三单片机42、发声器43、第三隔离收发器以及第三浪涌保护器,所述按键矩阵41、发声器43、第三隔离收发器以及第三浪涌保护器均与所述第三单片机42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单片机42与所述处理器2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模块4还包括呼吸灯44和可编程驱动器45,所述可编程驱动器45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单片机42与呼吸灯44之间。
优选的,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包括第四隔离收发器、第四浪涌保护器、第四单片机51以及光电隔离芯片52,所述第四隔离收发器、第四浪涌保护器以及光电隔离芯片52均与所述第四单片机51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磁休克治疗仪,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并联充电技术,通过控制生成模块收通过计算机向处理器下达的磁刺激强度为100%,且10ms内充电频率为100Hz的指令信号,第一充电模块、第二充电模块、第三充电模块以及第四充电模块同时在10ms内向储能元件充电,储能元件瞬间释放出100%的储能至磁刺激线圈上使所述磁刺激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达到100%,且在每次磁刺激治疗的时间保持10s的磁刺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磁休克治疗仪的原理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磁休克治疗仪的采集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磁休克治疗仪的冷却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磁休克治疗仪的人机交互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磁休克治疗仪的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多个”、“若干”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磁休克治疗仪,包括计算机1、处理器2、采集模块3、人机交互模块4、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冷却装置6、充放电系统7以及电子开关组8;
所述处理器2与所述计算机1通信连接,所述采集模块3、人机交互模块4以及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均与所述处理器2通信连接,所述冷却装置6与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电性连接;所述充放电系统7包括第一功率因数校正器70、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功率因数校正器72、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功率因数校正器74、第三充电模块75、第四功率因数校正器76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以及储能元件78(电容器)以及磁刺激线圈79,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充电模块75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功率因数校正器70的第一端、第二功率因数校正器72的第一端、第三功率因数校正器74的第一端以及第四功率因数校正器76的第一端均连接外部电源(市电),所述第一功率因数校正器70的第二端、第二功率因数校正器72的第二端、第三功率因数校正器74的第二端以及第四功率因数校正器7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充电模块75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的正极、第二充电模块73的正极、第三充电模块75的正极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的正极与所述储能元件78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的负极、第二充电模块73的负极、第三充电模块75的负极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的负极与所述储能元件78的负极电性连接;
所述磁刺激线圈79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元件78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组8包括一个第一电子开关81和一个第二电子开关82,所述磁刺激线圈7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81的负极和第二电子开关82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81的正极和第二电子开关82的负极与所述储能元件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81的控制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81、第二电子开关82均可以为单向可控硅、三极晶闸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以及MOS管中的任意一种。
请一同参阅图2至图5,所述处理器2接收计算机1的指令,并向所述采集模块3、人机交互模块4、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以及冷却装置6发送接收的指令信号;
所述采集模块3均用于采集人体的肌电信号并将采集人体的肌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和A/D转换生成电生理信号发送到处理器2,所述处理器2将接收到的肌电信号传送到计算机1,
所述第一功率因数校正器70、第二功率因数校正器72、第三功率因数校正器74以及第四功率因数校正器76均用于将AC220V的交流电转化为DC360V的直流电,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充电模块75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将直流电压转化为持续输出的高压脉冲电压给所述储能元件78充电,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可以接收处理器2的单磁刺激指令信号以使电子开关组8的第一电子开关81导通,第二电子开关82未导通时,则储能元件78上的储能瞬间释放到磁刺激线圈79上,所述磁刺激线圈79产生正向磁场;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还可以接收处理器2的单磁刺激指令信号以使所述电子开关组8的第一电子开关81未导通,第二电子开关82导通时,则所述磁刺激线圈79上的储能通过第二电子开关82释放到储能元件78上,所述磁刺激线圈79产生反向磁场;
所述信号控制生产模块5接收磁刺激强度调节的指令后,所述计算机1的触控屏的界面显示强度百分比换算成线性0-3.3V的直流量输出到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充电模块75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所述冷却装置6用于调节磁刺激线圈79的温度,所述计算机1的触控屏显示磁刺激线圈79的波形;
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还可以接收通过计算机1向处理器2下达的磁刺激强度为100%,且10ms内充电频率为100Hz的指令信号,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充电模块75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同时在10ms内向储能元件78充电,所述储能元件78瞬间释放出100%的储能至磁刺激线圈79上使所述磁刺激线圈79产生的磁场强度达到100%,且在每次磁刺激治疗的时间保持10s的磁刺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采集模块3包括采集单元30、前置放大器31、陷波滤波器32、程控放大器33、带通滤波器34、A/D转换器35、第一单片机36、数字信号处理器37、第一隔离收发器以及第一浪涌保护器;所述采集单元30、前置放大器31、陷波滤波器32、程控放大器33、带通滤波器34、A/D转换器35、第一单片机36、数字信号处理器37依次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单片机36与所述程控放大器3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收发器与所述第一浪涌保护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浪涌保护器电性连接于所述程控放大器33与第一单片机36之间,且所述第一隔离收发器与第一浪涌保护器集成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采集模块4的形状和结构与所述第一采集模块3的形状和结构一致,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置放大器31具有隔离、缓冲的作用,不改变信号强度,但以该输入阻抗接收,以阻抗输出的形式将信号发出;所述陷波滤波器32用于滤掉交流电中的50Hz的工频信号;所述程控放大器33采用TI公司的数控可编程增益仪表放大器,可实现1-8000的程控增益,所述A/D转换器35采用ADI公司的高速、高精度24位模数转换器AD9028,用于将带通滤波器34输出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传送到数字信号处理器37,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37在接收到转换后的信号后发送给计算机1,所述第一单片机36的型号为LPC11C14;所述第一隔离收发器的型号为ADM3058E;所述第一浪涌保护器的型号为TVS0701。
当所述计算机1输出磁刺激指令信号时,所述第一采集模块3的采集单元30接收到采集波形的指令信号后进行采集波形,所述前置放大器31接收采集波形的指令信号并将该采集波形的指令信号放大,所述陷波滤波器32接收放大后的采集波形的指令信号并将该采集波形的指令信号进行滤波,所述程控放大器33接收滤波后的采集波形的指令信号并将该采集波形的指令信号进行程控放大,所述带通滤波器34接收程控放大器33放大后的采集波形的指令信号并将该采集波形的指令信号进行滤波,所述A/D转换器35将带通滤波器34滤波后的采集波形的指令信号转化为数字量并将该数字量发送到第一单片机36,所述第一单片机36发送指令到数字信号处理器37使得数字信号处理器37开始采集第一单片机36接收到的数字量发送至处理器2,所述处理器2再将数字量发送至计算机1,所述计算机1的第一显示屏12或第二显示屏13显示磁场的波形。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6包括第二隔离收发器、第二浪涌保护器、第二单片机60、隔离器61、水泵62、气泵63、水箱64、流量传感器65以及温度传感器66;所述第二隔离收发器、第二浪涌保护器、第二单片机60、隔离器61依次电性连接,所述水泵62以及气泵63均与所述隔离器61电性连接,且所述水泵62以及气泵63均与所述水箱64连接,所述冷却装置6的水箱64与所述磁刺激线圈79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65和温度传感器66均与所述第二单片机60电性连接,所述水箱64内收容有冷却液。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隔离收发器的型号为ADM3058E;所述第二浪涌保护器的型号为TVS0701;所述第二单片机60的型号为STM32F103C6;所述隔离器61的型号为IS480P,用于隔离水泵62和气泵63转动时的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6还包括风扇67,所述风扇67与所述水泵62相邻设置并与所述隔离器61电性连接。
当所述计算机1输出磁刺激指令信号时,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1下达启动风扇67和水泵62的指令,所述冷却装置6的第二单片机60接收到指令后启动风扇67和水泵62,所述水箱64内的水在水泵62的作用下进入水泵62内,随后冷却液进入所述磁刺激线圈79内降低磁刺激线圈79的温度,并经所述流量传感器65和温度传感器66流回至所述水箱64内,所述流量传感器65和温度传感器66分别检测水的流量和温度并将检测的流量信息和温度信息上传至第二单片机60,随后所述第二单片机60将流量信息和温度信息通过所述处理器2上传至所述计算机1以监测冷却液循环流动的状态,所述计算机1的触控显示流量信息和温度信息。
当水泵62启动而流量传感器65无法检测到水的流量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1下达水泵62停止运转和停止磁刺激线圈79的磁刺激的指令;当需要更换磁刺激线圈79或者检修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1下达排冷却液的指令,此时所述气泵62启动将磁刺激线圈79内残留的冷却液排放回水箱64内,通过所述第二单片机60可以调节水泵62、风扇67和气泵63的转速。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6还包括液压传感器69以及液位传感器68;所述液压传感器69与所述第二单片机60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68与所述第二单片机60电性连接并位于所述水箱64内,所述液压传感器68用于检测冷却液压力并将检测的液压信息上传至所述第二单片机60,所述液位传感器68用于检测水箱内的液位并将检测的液位信息上传至所述第二单片机60,随后所述第二单片机60将液位信息和液压信息通过所述处理器2上传至所述计算机1,所述计算机1的触控屏显示液位信息和液压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人机交互模块4包括按键矩阵41、第三单片机42、发声器43、第三隔离收发器以及第三浪涌保护器,所述按键矩阵41、发声器43、第三隔离收发器以及第三浪涌保护器均与所述第三单片机42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单片机42与所述处理器2通信连接,所述第三隔离收发器与第三浪涌保护器集成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单片机42的型号为LPC11C14;所述第三隔离收发器的型号为ADM3058E,所述第三浪涌保护器的型号为TVS0701。
进一步的,所述人机交互模块4还包括呼吸灯44和可编程驱动器45,所述可编程驱动器45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单片机42与呼吸灯44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编程驱动器45的型号为ADP8863,用于调整所述呼吸灯44的灯光效果。
当通过鼠标点击计算机1的触控屏的界面或操作按键矩阵41的按键触发磁刺激线圈79产生磁场时,所述计算机1通过处理器2向人机交互模块4的呼吸灯44发送闪烁指令,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听到发声器43发出的“嘀嗒”声,所述呼吸灯44的亮度发生变化;当所述计算机1通过处理器2向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下达磁刺激强度调节的指令时,所述储能元件78上的储能相应改变释放到磁刺激线圈79的电压,从而调整磁刺激线圈79的磁场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包括第四隔离收发器、第四浪涌保护器、第四单片机51以及光电隔离芯片52,所述第四隔离收发器、第四浪涌保护器以及光电隔离芯片52均与所述第四单片机51电性连接,所述第四隔离收发器与第四浪涌保护器集成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单片机51的型号为STM32F103RF,所述第四隔离收发器的型号为ADM3058E,所述第四浪涌保护器的型号为TVS0701,所述光电隔离芯片52的型号为TLP521-4。
当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的第四隔离收发器接收到磁刺激强度调节的指令后,并向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充电模块75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传输高压脉冲电压给储能元件78充电,所述计算机1的触控屏的界面显示强度百分比换算成线性0-3.3V的直流量输出到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充电模块75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还可以接收处理器2的单磁刺激指令信号以使电子开关组8的第一电子开关81导通,第二电子开关82未导通时,则储能元件78上的储能瞬间释放到磁刺激线圈79上,所述磁刺激线圈79产生正向磁场;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还可以接收处理器2的单磁刺激指令信号以使所述电子开关组8的第一电子开关81未导通,第二电子开关82导通时,则所述磁刺激线圈79上的储能通过第二电子开关82释放到储能元件78上,所述磁刺激线圈79产生反向磁场;
所述处理器2接收到所述第四单片机51的反馈信号(磁场波形状态信号和储能元件的储能状态信号)后上传至计算机1,所述计算机1的触控屏显示磁刺激线圈79的磁场的波形和储能元件78的储能状态。
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示例。

Claims (8)

1.一种磁休克治疗仪,包括计算机(1)、处理器(2)、采集模块(3)、人机交互模块(4)、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冷却装置(6)、充放电系统(7)以及电子开关组(8);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2)与所述计算机(1)通信连接,所述采集模块(3)、人机交互模块(4)以及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均与所述处理器(2)通信连接,所述冷却装置(6)与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电性连接;所述充放电系统(7)包括第一功率因数校正器(70)、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功率因数校正器(72)、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功率因数校正器(74)、第三充电模块(75)、第四功率因数校正器(76)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以及储能元件(78)以及磁刺激线圈(79),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充电模块(75)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功率因数校正器(70)的第一端、第二功率因数校正器(72)的第一端、第三功率因数校正器(74)的第一端以及第四功率因数校正器(76)的第一端均连接三相电电源,所述第一功率因数校正器(70)的第二端、第二功率因数校正器(72)的第二端、第三功率因数校正器(74)的第二端以及第四功率因数校正器(7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第二充电模块(73)、第三充电模块(75)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的正极、第二充电模块(73)的正极、第三充电模块(75)的正极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的正极与所述储能元件(78)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模块(71)的负极、第二充电模块(73)的负极、第三充电模块(75)的负极以及第四充电模块(77)的负极与所述储能元件(78)的负极电性连接;
所述磁刺激线圈(79)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元件(78)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组(8)包括第一电子开关(81)和第二电子开关(82),所述磁刺激线圈(7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81)的负极和第二电子开关(82)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81)的正极和第二电子开关(82)的负极与所述储能元件(78)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81)的控制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休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3)包括采集单元(30)、前置放大器(31)、陷波滤波器(32)、程控放大器(33)、带通滤波器(34)、A/D转换器(35)、第一单片机(36)、数字信号处理器(37)、第一隔离收发器以及第一浪涌保护器;所述采集单元(30)、前置放大器(31)、陷波滤波器(32)、程控放大器(33)、带通滤波器(34)、A/D转换器(35)、第一单片机(36)、数字信号处理器(37)依次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单片机(36)与所述程控放大器(3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收发器与所述第一浪涌保护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浪涌保护器电性连接于所述程控放大器(33)与第一单片机(36)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休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6)包括第二隔离收发器、第二浪涌保护器、第二单片机(60)、隔离器(61)、水泵(62)、气泵(63)、水箱(64)、流量传感器(65)以及温度传感器(66);所述第二隔离收发器、第二浪涌保护器、第二单片机(60)、隔离器(61)依次电性连接,所述水泵(62)以及气泵(63)均与所述隔离器(61)电性连接,且所述水泵(62)以及气泵(63)均与所述水箱(64)连接,所述冷却装置(6)的水箱(64)与所述磁刺激线圈(79)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65)和温度传感器(66)均与所述第二单片机(60)电性连接,所述水箱(64)内收容有冷却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休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6)还包括风扇(67),所述风扇(67)与所述水泵(62)相邻设置并与所述隔离器(61)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休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6)还包括液压传感器(69)以及液位传感器(68);所述液压传感器(69)与所述第二单片机(60)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68)与所述第二单片机(60)电性连接并位于所述水箱(64)内,所述液压传感器(69)用于检测冷却液压力并将检测的液压信息上传至所述第二单片机(60),所述液位传感器(68)用于检测水箱内的液位并将检测的液位信息上传至所述第二单片机(60),所述第二单片机(60)将液位信息和液压信息通过所述处理器(2)上传至所述计算机(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休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4)包括按键矩阵(41)、第三单片机(42)、发声器(43)、第三隔离收发器以及第三浪涌保护器,所述按键矩阵(41)、发声器(43)、第三隔离收发器以及第三浪涌保护器均与所述第三单片机(42)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单片机(42)与所述处理器(2)通信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休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4)还包括呼吸灯(44)和可编程驱动器(45),所述可编程驱动器(45)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单片机(42)与呼吸灯(44)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休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包括第四隔离收发器、第四浪涌保护器、第四单片机(51)以及光电隔离芯片(52),所述第四隔离收发器、第四浪涌保护器以及光电隔离芯片(52)均与所述第四单片机(51)电性连接。
CN202110081621.7A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磁休克治疗仪 Active CN112891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1621.7A CN112891748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磁休克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1621.7A CN112891748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磁休克治疗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91748A CN112891748A (zh) 2021-06-04
CN112891748B true CN112891748B (zh) 2023-01-06

Family

ID=76117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1621.7A Active CN112891748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磁休克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91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0112A (zh) * 2022-01-25 2022-06-10 湖南华医电磁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磁休克治疗仪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22012U (zh) * 2015-03-18 2015-08-05 夏显功 一种多功能电磁治疗仪
CN107485787A (zh) * 2017-09-12 2017-12-19 北京大学 一种用于经颅磁刺激的四线圈结构及其应用
CN109621207A (zh) * 2018-12-24 2019-04-16 北京神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经颅磁刺激系统及其高压充电电源管理方法
CN209645654U (zh) * 2018-11-26 2019-11-1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无创迷走神经磁刺激设备
CN209917083U (zh) * 2019-01-30 2020-01-10 江西京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50Hz磁休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11859B4 (de) * 2013-06-21 2015-07-16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Magnetstimulator zur Stimulation eines Gewebes durch ein Magnetfeld
CN105879219A (zh) * 2015-02-10 2016-08-24 北京大学 用于经颅磁刺激的多路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
US20190030357A1 (en) * 2017-07-31 2019-01-31 Shenzhen Shengli Technology Co., Lt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ircui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or and magnetic impulse gen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9276814A (zh) * 2018-10-31 2019-01-29 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代信息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经颅磁刺激的多路刺激系统与刺激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22012U (zh) * 2015-03-18 2015-08-05 夏显功 一种多功能电磁治疗仪
CN107485787A (zh) * 2017-09-12 2017-12-19 北京大学 一种用于经颅磁刺激的四线圈结构及其应用
CN209645654U (zh) * 2018-11-26 2019-11-1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无创迷走神经磁刺激设备
CN109621207A (zh) * 2018-12-24 2019-04-16 北京神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经颅磁刺激系统及其高压充电电源管理方法
CN209917083U (zh) * 2019-01-30 2020-01-10 江西京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50Hz磁休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磁休克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廖家华等;《中国医疗设备》;20160225(第02期);6-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91748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84439A1 (zh) 多靶点电刺激电路、电刺激器及其信号输出方法
US7054686B2 (en) Pulsewid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N101085391B (zh) 高压纳秒脉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装置
CN109394334A (zh) 一种高压双极陡脉冲组肿瘤治疗装置及系统
Yi et al. A blink restoration system with contralateral EMG triggered stimulation and real-time artifact blanking
CN102526875B (zh) 数字失眠治疗仪及治疗方法
CN112827066A (zh) 一种多功能经颅刺激磁疗装置
CN201453834U (zh) 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
CN105664357A (zh) 多参数可调经颅电刺激系统
CN110368577A (zh) 可编程柔性经颅电刺激与脑电采集一体系统
CN109621156A (zh) 一种脑电反馈式微电流刺激助眠仪及应用方法
CN112891748B (zh) 一种磁休克治疗仪
WO2023201863A1 (zh) 一种闭环自适应交流电刺激神经网络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01537228A (zh) 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
CN102058396B (zh) 手持式皮层电刺激器及皮层电刺激方法
CN110522998B (zh) 一种经颅电磁康复治疗仪
CN205994872U (zh) 一种疼痛治疗仪
JP2007050258A (ja) 神経系部分の電気刺激装置
CN203556061U (zh) 经颅刺激装置
WO2021248914A1 (zh) 一种脑力疲劳干预设备及干预方法
CN212327192U (zh) 一种脑力疲劳干预设备
CN112755395B (zh) 一种真伪脉冲磁刺激治疗仪
CN205287243U (zh) 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装置
CN201798739U (zh) 一种用于经颅磁刺激仪的抗干扰肌电采集装置
CN112023263A (zh) 一种远程监控的家用高精度经颅电流刺激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