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90372A -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90372A
CN112890372A CN202110132452.5A CN202110132452A CN112890372A CN 112890372 A CN112890372 A CN 112890372A CN 202110132452 A CN202110132452 A CN 202110132452A CN 112890372 A CN112890372 A CN 112890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heel
buffering
electrode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24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金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1324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903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90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90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1/00Heels; Top-pieces or top-lifts
    • A43B21/24Heels; Top-pieces or top-li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1/30Heels with metal spring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包括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缓冲部件、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一活塞,缓冲部件与第一缓冲腔滑动密封连接,第一缓冲腔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的孔径逐渐递减,第一活塞与第二缓冲腔滑动密封连接,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二缓冲腔的一端接触,另一端与第一活塞接触,第二缓冲腔的侧壁设有第二通孔,第一活塞、缓冲部件、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一通孔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密封腔室,第一密封腔室中填充有第一流体介质。本发明以很好地抵消冲击力量,实现鞋跟的缓冲功能,减缓人们每日步行时脚踝和地面撞击造成的震荡,提供良好的避震缓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造型的追求,鞋子的款式越来越丰富。其中从鞋跟分类,分为平底鞋和高跟鞋,高跟鞋相较于平底鞋能从视觉上增加人体的高度,同时还能体现人体的曲线,所以高跟鞋受到广泛欢迎。
然而现有的鞋跟大多为硬质的,不具有缓冲功能,其结构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鞋跟不具有缓冲功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包括若干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缓冲部件、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一活塞,所述缓冲部件与第一缓冲腔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缓冲部件的一端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缓冲腔的开口,所述第一缓冲腔以及第二缓冲腔均设于所述鞋跟内,所述第一缓冲腔的侧壁设有多个连通第一缓冲腔以及第二缓冲腔的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沿第一缓冲腔的开口往第一缓冲腔的底部方向逐渐递减,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缓冲腔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二缓冲腔靠近鞋跟顶部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接触,所述第二缓冲腔的侧壁设有与鞋跟外侧面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活塞、缓冲部件、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一通孔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密封腔室,所述第一密封腔室中填充有第一流体介质。
当所述鞋跟落在地面时,利用人体重力,鞋跟底面与地面之间将产生一定的撞击力量。由于缓冲部件的一端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缓冲腔的开口,故而当鞋跟底面与地面之间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力量时,撞击力量将传递至缓冲部件。此时,缓冲部件沿着第一缓冲腔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并迫使第一缓冲腔内的第一流体介质通过第一通孔往第二缓冲腔流动。由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沿第一缓冲腔的开口往第一缓冲腔的底部方向逐渐递减,故而所述缓冲部件沿着第一缓冲腔开口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缓冲力量将逐步增大,可以很好地抵消冲击力量,实现所述鞋跟的缓冲功能,减缓人们每日步行时脚踝和地面撞击造成的震荡,提供良好的避震缓震效果。
由于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缓冲腔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二缓冲腔靠近鞋跟顶部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接触,所述第二缓冲腔的侧壁设有与鞋跟外侧面连通的第二通孔,故而当所述缓冲部件沿着第一缓冲腔开口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时,部分冲击力量将通过第一密封腔室中的第一流体介质传递至第一活塞,驱动第一活塞以及第一弹性部件沿着第二缓冲腔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并将部分冲击力量以弹性势能的方式存储在第一弹性部件中。
当人们抬脚,鞋跟离开地面时,存储在第一弹性部件中的弹性势能将通过第一密封腔室中的第一流体介质传递至缓冲部件,驱动缓冲部件沿着第一缓冲腔往鞋跟底部方向移动,为人们行走提供助力,增强人们行走的舒适感。
上述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不仅可以很好地抵消冲击力量,实现所述鞋跟的缓冲功能,减缓人们每日步行时脚踝和地面撞击造成的震荡,提供良好的避震缓震效果,还可以为人们行走提供助力,增强人们行走的舒适感。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缓冲腔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部件还包括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一缓冲腔靠近鞋跟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部件包括第二活塞以及弹性层,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一缓冲腔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弹性层的四周与第一缓冲腔的开口四周边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活塞、弹性层以及第一缓冲腔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密封腔室,所述第二密封腔室中填充有第二流体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体介质为空气、水、油或水油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体介质为空气、水、油或水油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呈圆弧状且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缓冲腔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由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为弹性不锈钢薄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二弹性部件均为螺旋弹簧。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五;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缓冲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人体摔倒状态示意图一;
图9是人体摔倒状态示意图二;
图10是人体摔倒状态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缓冲腔;2、第二缓冲腔;3、缓冲部件;4、第一弹性部件;5、第一活塞;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第一电极;9、第二电极;10、第三电极;11、第四电极;12、第三缓冲腔;13、第五电极;14、第一中心圆腔;15、第一边腔;16、第二中心圆腔;17、第二边腔;30、推杆;31、第二弹性部件;32、第二活塞;33、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包括若干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腔1、第二缓冲腔2、缓冲部件3、第一弹性部件4以及第一活塞5,所述缓冲部件3与第一缓冲腔1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缓冲部件3的一端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所述第一缓冲腔1以及第二缓冲腔2均设于所述鞋跟内,所述第一缓冲腔1的侧壁设有多个连通第一缓冲腔1以及第二缓冲腔2的第一通孔6,多个所述第一通孔6的孔径沿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往第一缓冲腔1的底部方向逐渐递减,所述第一活塞5与第二缓冲腔2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的一端与第二缓冲腔2靠近鞋跟顶部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5接触,所述第二缓冲腔2的侧壁设有与鞋跟外侧面连通的第二通孔7,所述第一活塞5、缓冲部件3、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一通孔6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密封腔室,所述第一密封腔室中填充有第一流体介质。
当所述鞋跟落在地面时,利用人体重力,鞋跟底面与地面之间将产生一定的撞击力量。由于缓冲部件3的一端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故而当鞋跟底面与地面之间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力量时,撞击力量将传递至缓冲部件3。此时,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并迫使第一缓冲腔1内的第一流体介质通过第一通孔6往第二缓冲腔2流动。由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6的孔径沿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往第一缓冲腔1的底部方向逐渐递减,故而所述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开口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缓冲力量将逐步增大,可以很好地抵消冲击力量,实现所述鞋跟的缓冲功能,减缓人们每日步行时脚踝和地面撞击造成的震荡,提供良好的避震缓震效果。
由于所述第一活塞5与第二缓冲腔2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的一端与第二缓冲腔2靠近鞋跟顶部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5接触,所述第二缓冲腔2的侧壁设有与鞋跟外侧面连通的第二通孔7,故而当所述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开口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时,部分冲击力量将通过第一密封腔室中的第一流体介质传递至第一活塞5,驱动第一活塞5以及第一弹性部件4沿着第二缓冲腔2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并将部分冲击力量以弹性势能的方式存储在第一弹性部件4中。
当人们抬脚,鞋跟离开地面时,存储在第一弹性部件4中的弹性势能将通过第一密封腔室中的第一流体介质传递至缓冲部件3,驱动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往鞋跟底部方向移动,为人们行走提供助力,增强人们行走的舒适感。
上述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不仅可以很好地抵消冲击力量,实现所述鞋跟的缓冲功能,减缓人们每日步行时脚踝和地面撞击造成的震荡,提供良好的避震缓震效果,还可以为人们行走提供助力,增强人们行走的舒适感。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包括若干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腔1、第二缓冲腔2、缓冲部件3、第一弹性部件4以及第一活塞5,所述缓冲部件3与第一缓冲腔1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缓冲部件3的一端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所述第一缓冲腔1以及第二缓冲腔2均设于所述鞋跟内,所述第一缓冲腔1的侧壁设有多个连通第一缓冲腔1以及第二缓冲腔2的第一通孔6,多个所述第一通孔6的孔径沿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往第一缓冲腔1的底部方向逐渐递减,所述第一活塞5与第二缓冲腔2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的一端与第二缓冲腔2靠近鞋跟顶部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5接触,所述第二缓冲腔2的侧壁设有与鞋跟外侧面连通的第二通孔7,所述第一活塞5、缓冲部件3、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一通孔6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密封腔室,所述第一密封腔室中填充有第一流体介质。
当所述鞋跟落在地面时,利用人体重力,鞋跟底面与地面之间将产生一定的撞击力量。由于缓冲部件3的一端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故而当鞋跟底面与地面之间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力量时,撞击力量将传递至缓冲部件3。此时,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并迫使第一缓冲腔1内的第一流体介质(即气体、液体或气体液体混合物)通过第一通孔6往第二缓冲腔2流动。由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6的孔径沿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往第一缓冲腔1的底部方向逐渐递减,故而所述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开口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缓冲力量将逐步增大,可以很好地抵消冲击力量,实现所述鞋跟的缓冲功能,减缓人们每日步行时脚踝和地面撞击造成的震荡,提供良好的避震缓震效果。
由于所述第一活塞5与第二缓冲腔2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的一端与第二缓冲腔2靠近鞋跟顶部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5接触,所述第二缓冲腔2的侧壁设有与鞋跟外侧面连通的第二通孔7,故而当所述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开口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时,部分冲击力量将通过第一密封腔室中的第一流体介质传递至第一活塞5,驱动第一活塞5以及第一弹性部件4沿着第二缓冲腔2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并将部分冲击力量以弹性势能的方式存储在第一弹性部件4中。
当人们抬脚,鞋跟离开地面时,存储在第一弹性部件4中的弹性势能将通过第一密封腔室中的第一流体介质传递至缓冲部件3,驱动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往鞋跟底部方向移动,为人们行走提供助力,增强人们行走的舒适感。
上述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不仅可以很好地抵消冲击力量,实现所述鞋跟的缓冲功能,减缓人们每日步行时脚踝和地面撞击造成的震荡,提供良好的避震缓震效果,还可以为人们行走提供助力,增强人们行走的舒适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缓冲部件3包括推杆30,所述推杆30的另一端与第一缓冲腔1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
实施例三: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至少包含实施例二所有技术特征,并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在本实施例,所述推杆30由硬质塑料等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缓冲部件3还包括第二弹性部件31,所述第二弹性部件31的一端与第一缓冲腔1靠近鞋跟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弹性部件31,可以将部分冲击力量转变为第二弹性部件31的弹性势能。当人们抬脚,鞋跟离开地面时,存储在第二弹性部件31中的弹性势能将传递至缓冲部件3,驱动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往鞋跟底部方向移动,为人们行走提供助力,增强人们行走的舒适感。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弹性部件31为螺旋弹簧。
实施例四:
如图3所示,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包括若干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腔1、第二缓冲腔2、缓冲部件3、第一弹性部件4以及第一活塞5,所述缓冲部件3与第一缓冲腔1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缓冲部件3的一端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所述第一缓冲腔1以及第二缓冲腔2均设于所述鞋跟内,所述第一缓冲腔1的侧壁设有多个连通第一缓冲腔1以及第二缓冲腔2的第一通孔6,多个所述第一通孔6的孔径沿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往第一缓冲腔1的底部方向逐渐递减,所述第一活塞5与第二缓冲腔2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的一端与第二缓冲腔2靠近鞋跟顶部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5接触,所述第二缓冲腔2的侧壁设有与鞋跟外侧面连通的第二通孔7,所述第一活塞5、缓冲部件3、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一通孔6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密封腔室,所述第一密封腔室中填充有第一流体介质。
当所述鞋跟落在地面时,利用人体重力,鞋跟底面与地面之间将产生一定的撞击力量。由于缓冲部件3的一端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故而当鞋跟底面与地面之间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力量时,撞击力量将传递至缓冲部件3。此时,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并迫使第一缓冲腔1内的第一流体介质通过第一通孔6往第二缓冲腔2流动。由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6的孔径沿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往第一缓冲腔1的底部方向逐渐递减,故而所述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开口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缓冲力量将逐步增大,可以很好地抵消冲击力量,实现所述鞋跟的缓冲功能,减缓人们每日步行时脚踝和地面撞击造成的震荡,提供良好的避震缓震效果。
由于所述第一活塞5与第二缓冲腔2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的一端与第二缓冲腔2靠近鞋跟顶部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5接触,所述第二缓冲腔2的侧壁设有与鞋跟外侧面连通的第二通孔7,故而当所述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开口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时,部分冲击力量将通过第一密封腔室中的第一流体介质传递至第一活塞5,驱动第一活塞5以及第一弹性部件4沿着第二缓冲腔2往鞋跟顶部方向移动并将部分冲击力量以弹性势能的方式存储在第一弹性部件4中。
当人们抬脚,鞋跟离开地面时,存储在第一弹性部件4中的弹性势能将通过第一密封腔室中的第一流体介质传递至缓冲部件3,驱动缓冲部件3沿着第一缓冲腔1往鞋跟底部方向移动,为人们行走提供助力,增强人们行走的舒适感。
上述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不仅可以很好地抵消冲击力量,实现所述鞋跟的缓冲功能,减缓人们每日步行时脚踝和地面撞击造成的震荡,提供良好的避震缓震效果,还可以为人们行走提供助力,增强人们行走的舒适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缓冲部件3包括第二活塞32以及弹性层33,所述第二活塞32与第一缓冲腔1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弹性层33的四周与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四周边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活塞32、弹性层33以及第一缓冲腔1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密封腔室,所述第二密封腔室中填充有第二流体介质。
所述第二流体介质为空气、水、油或者水油混合物等,所述弹性层33呈圆弧状且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
所述缓冲部件3包括第二活塞32以及弹性层33,可以减轻所述鞋跟的重量,增强使用者的舒适感。
所述弹性层33由橡胶材料制成或者为弹性不锈钢薄片。
实施例五: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至少包含实施例一所有技术特征,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体介质为空气、水、油或水油混合物,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为螺旋弹簧。
实施例六: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至少包含实施例四所有技术特征,并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中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如何保证人身安全,如何及时发现处于危险状态的人,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中老年正是摔跤的高发人群,特别是一部分患中风的中老年人,中风发生之前可能会有一些类似头晕头疼以及眼前发黑等的症状,很容易导致突然摔跤。因为中风引起的突然摔跤而得不到快速的救治,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另外还有些行动不便的人在不小心摔跤后,无法得到快速及时的救治也有可能造成难以治愈的创伤,如何及时检查出老年人摔倒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现有鞋子一般不具备摔倒识别报警功能,在老人摔倒之后,不能快速及时地获知老年人摔倒信息,其结构有待改进。
如图8、图9以及图10所示,当人体比如老年人摔倒在地时,两只鞋子的鞋跟一般至少有一只处在倾倒状态。即是说,通过检测鞋跟处在正常直立状态抑或倾倒状态,能够判断出人体是否处在摔倒状态。
为了增加所述鞋跟的功能,使其在能够减缓人们每日步行时脚踝和地面撞击造成的震荡,提供良好的避震缓震效果的同时,对老人摔倒状态进行识别报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以及图7所示,所述鞋跟还包括处理器(图中未示出)以及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缓冲机构共有多个,多个所述缓冲机构沿所述鞋跟的边缘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组,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第一电极8以及第二电极9,所述第一电极8以及第二电极9分别通过导线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报警装置与处理器信号连接(即电连接或通信连接),所述第二缓冲腔2由第二中心圆腔16以及多个均匀环设在第二中心圆腔16四周的第二边腔17构成,多个所述第二边腔17均与第二中心圆腔16连通,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组分别安装在多个第二边腔17的内侧壁表面上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电极8固定安装在第二边腔17靠近鞋跟底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9固定安装在第二边腔17靠近第一活塞5的内侧壁表面上,所述第一电极8与第二电极9的连线与第二缓冲腔2的第二中心圆腔16轴心线平行;所述第一流体介质为导电液体,当所述鞋跟处在直立状态时,所述第一流体介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腔室中,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组的所述第一电极8与第二电极9不导通;当所述鞋跟朝一侧倾倒时,位于所述第一缓冲腔1的第一流体介质通过第一通孔6流入第二缓冲腔2并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极组的所述第一电极8与第二电极9导通;所述处理器接收第一电极8与第二电极9的导通信号,向所述报警装置发送报警信号指令,所述报警装置根据报警信号指令发出摔倒求救语音信号或向监控者远程发送使用者摔倒求救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电极8、第二电极9、处理器以及报警装置,所述鞋跟不仅具有缓冲功能,还可以对使用者摔倒状态进行识别,丰富了所述鞋跟的功能,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处理器以及报警装置均固定安装在鞋跟内部。
由于所述处理器、报警装置均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缓冲腔1、第二缓冲腔2、第一通孔6、缓冲部件3、第一弹性部件4、第一活塞5、第一电极8以及第二电极9的大小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所述第一流体介质的体积与第一密封腔室之间的比例以及第一流体介质体积均可以通过有限次试验进行调整设定(以所述鞋跟由直立状态倾倒成水平状态,导电液体导通第一电极8以及第二电极9为准),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鞋跟倾倒状态的是鞋跟由直立状态往鞋跟后侧、左侧或者右侧倾倒至预设角度,即鞋跟后侧面与地面之间的夹角、鞋跟左侧面与地面之间的夹角或者鞋跟右侧面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
该预设角度(比如45度)可以根据通过调整第一流体介质以及第二流体介质的体积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至少包含实施例六所有技术特征,并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如图4以及图6所示,所述第一缓冲腔由第一中心圆腔14以及多个均匀环设在第一中心圆腔14四周的第一边腔15构成,多个所述第一边腔15均与第一中心圆腔14连通,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极组,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第三电极10以及第四电极11,所述第三电极10以及第四电极11分别通过导线与处理器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电极组分别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一边腔15的内侧壁表面上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三电极10固定安装在第一边腔15的靠近鞋跟底部的一端,所述第四电极11固定安装在第一边腔15的靠近第二活塞32的内侧壁表面上,所述第三电极10与第四电极11的连线与第一中心圆腔14的轴心线平行;
所述第二流体介质为导电液体,当所述鞋跟处在直立状态时,所述第二流体介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腔室中且第二流体介质的液面高度低于第四电极所在高度,任意一个第二电极组的所述第三电极10与第四电极11不导通;当所述鞋跟朝一侧倾倒时,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组的所述第三电极10与第四电极11导通;所述处理器接收第三电极10与第四电极11的导通信号,向所述报警装置发送报警信号指令,所述报警装置根据报警信号指令发出摔倒求救语音信号或向监控者远程发送使用者摔倒求救信息。
通过所述第三电极10、第四电极11、处理器以及报警装置,所述鞋跟不仅具有缓冲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对使用者摔倒状态进行识别,提高所述鞋跟对使用者摔倒状态识别的准确度,避免处理器计时功能出现故障又或者无法及时计算使用者摔倒时间而导致无法及时对使用者实行救助的情况的发生。
所述第一缓冲腔1、第二缓冲腔2、第一通孔6、缓冲部件3、第一弹性部件4、第二活塞32、第三电极10以及第四电极11之间的大小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所述第二流体介质的体积与第二密封腔室之间的比例以及第二流体介质的体积均可以通过有限次试验进行调整设定(以所述鞋跟由直立状态倾倒成水平状态,导电液体导通第三电极10以及第四电极11为准),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至少包含实施例七所有技术特征,并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在本实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第三缓冲腔12、第五电极13,所述第三缓冲腔12的容积小于第一流体介质的体积,所述第三缓冲腔12设在所述第一边腔15的侧壁上,所述第三缓冲腔12的侧壁设有与第一边腔15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五电极13安装在所述第三缓冲腔12靠近第一边腔15的内侧壁表面上,所述第五电极13以及第四电极11通过导线与处理器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并且第三电极10通过导线与处理器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当所述鞋跟处在直立状态时,所述第二流体介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腔室中,所述第五电极13与第三电极10不导通;当所述鞋跟朝一侧倾倒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腔室的第二流体介质通过第三通孔流入第三缓冲腔12并填满第三缓冲腔12,第五电极13以及第三电极10导通;所述处理器接收第五电极13与第三电极10的导通信号,向所述报警装置发送紧急报警信号指令,所述报警装置根据紧急报警信号指令发出摔倒紧急求救语音信号或向监控者远程发送使用者摔倒紧急求救信息。
当所述鞋跟的底面与地面脱离或者弹性层33与地面脱离时,所述第一活塞5以及第二活塞32将在第一弹性部件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到原始状态;此时,第二电极9位于第二缓冲腔2远离鞋跟顶部的一端与第一活塞5之间的内侧壁上,所述第四电极11位于第一缓冲腔1远离鞋跟顶部一端与第二活塞32之间的内侧壁上。
当所述鞋跟在使用者重力作用下与地面接触,弹性层33受到撞击力量而发送弹性形变且弹性层33远离鞋跟顶部的表面与鞋跟底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弹性层33不凸出于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部)时,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流体介质通过第一通孔6往第二缓冲腔2流动,任意一个第一电极组的所述第一电极8与第二电极9未导通,任意一个第二电极组所的述第三电极10与第四电极11未导通。
当所述鞋跟处在直立状态时,第二流体介质的液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三通孔所在高度;当所述鞋跟朝一侧倾倒时,第二流体介质流入第三缓冲腔12。即是说,当鞋跟倾倒时,第一电极8与第二电极9导、第三电极10以及第四电极11先导通,而后经过一段时间,第五电极13以及第三电极10再导通。如果第一电极8与第二电极9导、第三电极10以及第四电极11、第五电极13以及第三电极10同时处在导通状态,即可认定使用者已经摔倒一定时间,此时可认为使用者处在急需救助状态。
利用所述第三缓冲腔12以及第五电极13,可以对使用者的摔倒状态进行进一步的识别。结合第一电极8、第二电极9、第三电极10以及第四电极11,可以对使用者摔倒状态的紧急程度进行判定,以更好地对使用者进行救助。同时,通过设置第三缓冲腔12,还可以进一步减轻鞋跟的重量。
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三缓冲腔12远离鞋跟顶部的侧壁连通,以确保鞋跟由倾倒状态转为直立状态后,第三缓冲腔12内的第二流体介质能够重新回流到第二密封腔室。
实施例九: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至少包含实施例八所有技术特征,并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第四缓冲腔、第五缓冲腔、第六电极、第七电极,所述第六电极以及第七电极通过导线与处理器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缓冲腔设在所述第三缓冲腔远离第一缓冲腔的侧壁上,所述第六电极固定安装在所述第四缓冲腔靠近第三缓冲腔的内侧壁表面上,所述第四缓冲腔远离鞋跟顶部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缓冲腔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为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第四缓冲腔的数量等于第三缓冲腔的数量且所述第四缓冲腔的容积等于第三缓冲腔的容积。
所述第五缓冲腔设在所述第三缓冲腔远离第一缓冲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七电极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五缓冲腔靠近第四缓冲腔的内侧壁表面上,所述第五缓冲腔远离鞋跟顶部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缓冲腔连通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的直径为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五缓冲腔的数量等于第四缓冲腔的数量且所述第五缓冲腔的容积等于第四缓冲腔的容积。
当所述鞋跟处在直立状态时,所述第二流体介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腔室中,所述第六电极与第三电极不导通,第七电极与第三电极不导通;当所述鞋跟朝一侧倾倒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腔室的第二流体介质分别通过第四通孔以及第五通孔流入第四缓冲腔以及第五缓冲腔。由于第四通孔的直径为第三通孔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五通孔的直径为第四通孔的直径的二分之一,故而第二流体介质填满第四缓冲腔所需时间为第二流体介质填满第三缓冲腔所需时间的一半,第二流体介质填满第五缓冲腔所需时间为第二流体介质填满第四缓冲腔所需时间的一半。处理器通过第五电极与第三电极、第六电极以及第三电极、第七电极以及第三电极的导通信号,可以判断使用者摔倒时间的长短,以驱动报警装置发出不同紧急程度的摔倒紧急求救语音信号或向监控者远程发送不同紧急程度使用者摔倒紧急求救信息。
当所述鞋跟在使用者重力作用下与地面接触,弹性层受到撞击力量而发送弹性形变且弹性层远离鞋跟顶部的表面与鞋跟底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弹性层不凸出于第一缓冲腔1的开口部)时,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流体介质通过第一通孔6往第二缓冲腔2流动,任意一个第一电极组的所述第一电极8与第二电极9未导通,任意一个第二电极组的所述第三电极10与第四电极11未导通,第五电极与第三电极未导通,第七电极与第三电极未导通,第九电极与第三电极未导通。
当所述鞋跟处在直立状态时,第二流体介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以及所述第五通孔所在高度;当所述鞋跟朝一侧倾倒时,第二流体介质分别通过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以及第五通孔流入第三缓冲腔12、第四缓冲腔以及第五缓冲腔。即是说,当鞋跟倾倒时,第一电极8与第二电极9、第三电极10以及第四电极11先导通,而后经过一段时间,第五电极13以及第三电极10再导通,而后是第六电极与第三电极导通,最后第七电极与第三电极导通。
通过设置第四缓冲腔、第五缓冲腔、第六电极、第七电极,可以进一步识别使用者摔倒时间并减轻所述鞋跟的重量,增强其缓冲减震性能。
所有所述第三缓冲腔12、第四缓冲腔以及第五缓冲腔的容积和为第二流体介质的体积的二分之一。如此,当使用者摔倒一定时间后,能够确保第三电极10与第四电极11、第五电极13、第六电极以及第七电极之间同时导通。
相连两个第一边腔的侧壁之间的背向第一中心圆腔的夹角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相连两个第二边腔17的侧壁之间的背向第二中心圆腔16的夹角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如此,可以使得在鞋跟倾倒时,第一流体介质集中往其中一个第二边腔17流动,第二流体介质集中往第一边腔流通,以更好地对摔倒状态进行识别。
所述第一边腔的容积大于第二流体介质的体积,所述第二边腔的容积大于第一流体介质的体积。如此,当鞋跟倾倒时,可以防止第二流体介质同时填满两个相邻的第一边腔而使相邻两个第一边腔中的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导通,或者防止第一流体介质同时填满两个相邻的第二边腔而使相邻两个第二边腔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导通而影响处理器对摔倒信号的获取。所述鞋跟由塑料制成且第一缓冲腔的内壁表面涂覆有疏水性材料,所述第二缓冲腔的内壁表面涂覆有疏水性材料,可以使得第二流体介质以及第一流体介质更好地流动,防止不同第一边腔中的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因第二流体介质黏连在第一边腔侧壁表面而串联导通,防止不同第二边腔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因第一流体介质黏连在第二边腔侧壁表面而串联导通,进而影响处理器对摔倒状态信号的接收判断。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通信模块、喇叭。
在正常走路时由于鞋子摆动等原因,第二流体介质液面波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可能出现鞋跟处在直立状态却短暂导通的问题,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之间也可能因为第一流体介质液面波动出现鞋跟处在直立状态而短暂导通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所述处理器内设有时间阈值,当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导通信号大于时间阈值,所述第三电机与第四电极之间的导通信号大于时间阈值,所述处理器判断鞋跟处于倾倒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缓冲部件、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一活塞,所述缓冲部件与第一缓冲腔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缓冲部件的一端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缓冲腔的开口,所述第一缓冲腔以及第二缓冲腔均设于所述鞋跟内,所述第一缓冲腔的侧壁设有多个连通第一缓冲腔以及第二缓冲腔的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沿第一缓冲腔的开口往第一缓冲腔的底部方向逐渐递减,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缓冲腔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二缓冲腔靠近鞋跟顶部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接触,所述第二缓冲腔的侧壁设有与鞋跟外侧面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活塞、缓冲部件、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一通孔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密封腔室,所述第一密封腔室中填充有第一流体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缓冲腔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还包括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一缓冲腔靠近鞋跟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包括第二活塞以及弹性层,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一缓冲腔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弹性层的四周与第一缓冲腔的开口四周边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活塞、弹性层以及第一缓冲腔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密封腔室,所述第二密封腔室中填充有第二流体介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介质为空气、水、油或水油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介质为空气、水、油或水油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呈圆弧状且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缓冲腔的开口。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由橡胶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为弹性不锈钢薄片。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二弹性部件均为螺旋弹簧。
CN202110132452.5A 2021-01-31 2021-01-31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 Pending CN112890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2452.5A CN112890372A (zh) 2021-01-31 2021-01-31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2452.5A CN112890372A (zh) 2021-01-31 2021-01-31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90372A true CN112890372A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22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2452.5A Pending CN112890372A (zh) 2021-01-31 2021-01-31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9037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2103Y (zh) * 2001-07-25 2002-05-22 张忠庆 装有弹力装置的鞋
CN2620332Y (zh) * 2003-02-12 2004-06-09 程勇 一种晕倒监测器及报警系统
CN201039787Y (zh) * 2007-06-15 2008-03-26 陈德奎 鞋用泵气缓冲装置
CN202907958U (zh) * 2012-08-28 2013-05-01 杭州舒奈尔天然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回弹缓冲性能的鞋底
CN204335979U (zh) * 2014-12-30 2015-05-20 佛山星期六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按摩及减震效果的高跟鞋
WO2020085682A1 (ko) * 2018-10-26 2020-04-30 고종택 하이힐에 부착하는 충격흡수용 굽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2103Y (zh) * 2001-07-25 2002-05-22 张忠庆 装有弹力装置的鞋
CN2620332Y (zh) * 2003-02-12 2004-06-09 程勇 一种晕倒监测器及报警系统
CN201039787Y (zh) * 2007-06-15 2008-03-26 陈德奎 鞋用泵气缓冲装置
CN202907958U (zh) * 2012-08-28 2013-05-01 杭州舒奈尔天然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回弹缓冲性能的鞋底
CN204335979U (zh) * 2014-12-30 2015-05-20 佛山星期六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按摩及减震效果的高跟鞋
WO2020085682A1 (ko) * 2018-10-26 2020-04-30 고종택 하이힐에 부착하는 충격흡수용 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9252B (zh) 防崴脚减震平衡鞋底及鞋具
CN112806670A (zh) 一种鞋跟
CN108158124B (zh) 一种缓冲鞋
CN105249589A (zh) 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健康鞋及控制系统
CN112890372A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鞋跟
CN112932022A (zh) 一种摔倒识别报警安全鞋
CN107176524A (zh) 一种轿厢弹簧缓冲器
CN109094659A (zh) 一种耐老化的汽车底盘用橡胶衬套
CN209990842U (zh) 一种缓冲减震组件
CN116717560A (zh) 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
CN209472015U (zh) 一种防震锂电池壳体
CN201319903Y (zh) 一种具有三级减震功能的运动鞋底
KR100775362B1 (ko) 탄성체가 결합된 신발
CN211092120U (zh) 一种eva气垫鞋底
CN206119347U (zh) 能够作为鞋底、中底或鞋垫的脚踩组件
CN201580219U (zh) 摩擦耗能缓冲器
CN212250940U (zh) 一种耐磨损的汽车减震器
CN112950898A (zh) 一种智能安全鞋及摔倒识别方法
CN214802759U (zh) 一种减震高弹鞋底
CN203633835U (zh) 自动塑形均压垫
CN207836892U (zh) 减震耐折的新型鞋底
CN208192345U (zh) 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
CN218127223U (zh) 一种减震防滑鞋垫
CN207054977U (zh) 一种具有减震缓震功能的智能健步鞋
CN204132550U (zh) 一种软底舒适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