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8381A - 用于圆形外科缝合器的两级闭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圆形外科缝合器的两级闭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8381A
CN112888381A CN201980067807.8A CN201980067807A CN112888381A CN 112888381 A CN112888381 A CN 112888381A CN 201980067807 A CN201980067807 A CN 201980067807A CN 112888381 A CN112888381 A CN 112888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car
closed position
anvil
assembly
sta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78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J·巴克斯
M·J·斯托克斯
M·A·雅各布斯
D·V·拉巴塞瓦
G·G·斯科特
A·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thicon LLC
Original Assignee
Ethicon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thicon LLC filed Critical Ethicon LLC
Publication of CN112888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83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Buttons for anastomosis
    • A61B17/115Staplers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in a single operation
    • A61B17/1155Circular stapler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tap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8Accessories or related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367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4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with a releasable handle; with handle and operating part separable
    • A61B2017/00473Distal part, e.g. tip or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477Coup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8Accessories or related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90/0807Indication means
    • A61B2090/0811Indication means for the position of a particular part of an instru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rest of the instrument, e.g. position of the anvil of a stapling instru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具有主体的柄部组件、具有外管构件的轴组件、端部执行器、砧座、第一套管针闭合系统和第二套管针闭合系统。端部执行器具有:钉平台,该钉平台相对于主体固定;钉驱动器,该钉驱动器能够操作以在未击发位置和击发位置之间相对于钉平台致动;以及套管针,该套管针被构造成能够与砧座选择性地联接并相对于钉平台致动。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可以第一运动致动以在远侧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驱动套管针。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可以第二运动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钉驱动器不能操作,至少直到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将套管针致动到第一闭合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圆形外科缝合器的两级闭合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外科手术(例如,结肠直肠、肥胖症治疗、胸等相关的外科手术)中,可能会切割并移除患者的消化道的部分(例如,胃肠道和/或食道等),以清除不需要的组织,或者是为了其他原因。一旦组织被移除,消化道的剩余部分就可以端到端的吻合方式联接在一起。端到端的吻合可提供从消化道的一个部分到消化道的另一部分的基本上无阻碍的流动路径,而且不会在吻合的位点处导致任何类型的泄露。
能够被用来提供端到端的吻合的器械的一个示例是圆形缝合器。一些此类缝合器能够操作以夹持组织层,切割穿过被夹持的组织层,并驱动钉经过被夹持的组织层,以在组织层的被切断的端部附近将组织层基本上密封在一起,从而将解剖学管腔的两个被切断的端部接合在一起。圆形缝合器被构造成能够基本上同时切断组织和密封组织。例如,圆形缝合器可切断吻合部处位于钉的环形阵列内的多余组织,以在接合在吻合部处的解剖管腔节段之间提供基本上平滑的过渡部。圆形缝合器可用于开腹手术或内窥镜式手术中。在一些情况下,穿过患者的天然存在的孔口插入圆形缝合器的一部分。
圆形缝合器的示例描述于1993年4月27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 AnastomosisStapling Instrument”的美国专利5,205,459;1993年12月21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Anastomosis Stapling Instrument”的美国专利5,271,544;1994年1月4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 Anastomosis Stapling Instrument”的美国专利5,275,322;1994年2月15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 Anastomosis Stapling Instrument”的美国专利5,285,945;1994年3月8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 Anastomosis Stapling Instrument”的美国专利5,292,053;1994年8月2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 Anastomosis Stapling Instrument”的美国专利5,333,773;1994年9月27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 Anastomosis StaplingInstrument”的美国专利5,350,104;以及1996年7月9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Anastomosis Stapling Instrument”的美国专利5,533,661;以及2014年12月16日公布的名称为“Low Cost Anvil Assembly for a Circular Stapler”的美国专利8,910,847。以上引用的美国专利中的每个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虽然已制造和使用各种外科缝合器械和相关联的部件,但据信在本发明人之前还无人制造或使用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发明。
附图说明
尽管本说明书得出了具体地指出和明确地声明这种技术的权利要求,但是据信从下述的结合附图描述的某些示例将更好地理解这种技术,其中相似的参考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示出了示例性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侧正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外科器械的示例性砧座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砧座的分解侧正视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外科器械的缝合头部组件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图5的缝合头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6示出了图1的外科器械的示例性闭合系统的透视图;
图7示出了图1的闭合系统的分解透视图;
图8示出了图1的外科器械的示例性指示器组件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显示了指示器窗口和指示器杠杆;
图9示出了图10的指示器窗口的图解视图,其显示了示例性指示器条和示例性对应钉表示;
图10A示出了图5的缝合头部组件的放大纵横截面视图,其显示了处于第一打开位置的图2的砧座,其中砧座在组织的第一管状部分内,并且缝合头部组件在组织的第二管状部分内;
图10B示出了图5的缝合头部组件的放大纵横截面视图,其显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图2的砧座,其中砧座在组织的第一管状部分内,并且缝合头部组件在组织的第二管状部分内;
图10C示出了图5的缝合头部组件的放大纵横截面视图,其显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图2的砧座,其中示例性钉驱动器和刀片处于击发位置,使得组织的第一管状部分和组织的第二管状部分被缝合在一起,同时切断多余的组织;
图10D示出了图5的缝合头部组件的放大纵横截面视图,其显示了处于第二打开位置的图2的砧座,其中组织的第一管状部分和组织的第二管状部分附接;
图10E示出了在图5的缝合头部组件和图2的砧座被移除之后从而留下完成的端到端的吻合的第一管状部分和第二管状部分的放大纵横截面视图;
图11示出了抵靠图2的砧座而形成的示例性钉的放大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12A示出了图1的外科器械的示例性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放大侧正视图,其中主体的一部分被移除,其显示了处于未击发位置的触发器和处于锁定位置的闭锁特征结构;
图12B示出了图12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放大侧正视图,其显示了处于击发位置的触发器和处于解锁位置的闭锁特征结构;
图13A示出了另选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打开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一构型;
图13B示出了图13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二构型;
图13C示出了图13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二闭合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三构型;
图14A示出了可容易地结合到图1或图13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中的另选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打开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一构型;
图14B示出了图14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二构型;
图14C示出了图14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二闭合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三构型;
图15示出了图14A的套管针致动组件的套管针和近侧框架的透视图;
图16A示出了另选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一部分的横截面顶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预部署位置的套管针相关联的第一构型;
图16B示出了图16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一部分的横截面顶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打开位置的套管针和砧座相关联的第二构型;
图16C示出了图16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一部分的横截面顶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套管针和砧座相关联的第三构型;
图16D示出了图16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一部分的横截面顶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二闭合位置的套管针和砧座相关联的第四构型;
图17A示出了图16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预部署位置的套管针相关联的第一构型;
图17B示出了图16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一部分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打开位置的套管针和砧座相关联的第二构型;
图17C示出了图16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一部分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套管针和砧座相关联的第三构型;
图17D示出了图16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一部分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二闭合位置的套管针和砧座相关联的第四构型;
图18A示出了另选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打开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一构型;
图18B示出了图18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二构型;
图18C示出了图18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二闭合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三构型;
图19示出了图18A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沿图18B的线19-19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20示出了可容易地结合到图13A、图14A、图16A和图18A的套管针致动组件中的另选螺纹杆的透视图;
图21示出了可容易地结合到图13A、图14A、图16A和图18A的套管针致动组件中的另选螺纹杆的正侧视图;
图22示出了图21的螺纹杆的正前视图;
图23示出了与另选近侧框架啮合的图21的螺纹杆的横截面前视图,该另选近侧框架可容易地结合到图13A、图14A、图16A和图18A的套管针致动组件中;
图24A示出了另选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预部署位置的套管针相关联的第一构型,其中长方形垫圈处于阻挡位置;
图24B示出了图24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预部署位置的套管针相关联的第一构型,其中长方形垫圈处于无阻挡位置;
图24C示出了图24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打开位置的套管针相关联的第二构型,其中长方形垫圈处于无阻挡位置;
图24D示出了图24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返回到处于与处于预部署位置的套管针相关联的第一构型,其中长方形垫圈处于阻挡位置;
图24E示出了图24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套管针相关联的第三构型,其中长方形垫圈处于阻挡位置;
图24F示出了图24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二闭合位置的套管针相关联的第四构型,其中长方形垫圈处于阻挡位置;
图25A示出了图24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沿图24A的线25A-25A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其中长方形垫圈处于阻挡位置;
图25B示出了图24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沿图24B的线25B-25B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其中长方形垫圈处于未阻挡位置;
图26A示出了另选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打开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一构型;
图26B示出了图26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二构型;
图26C示出了图26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二闭合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三构型;
图26D示出了图26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套管针致动组件处于与处于第二闭合位置的砧座相关联的第三构型并且触发器被枢转到击发位置;
图27示出了可容易地结合到图26A的致动器柄部组件中的另选调节旋钮组件;
图28示出了图27的调节旋钮组件沿图27的线28-28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29示出了另选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30示出了图29的致动器柄部组件的横截面顶视图;
图31A示出了处于与处于打开位置的套管针相关联的第一构型的套管针致动组件的透视图;
图31B示出了处于与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套管针相关联的第二构型的套管针致动组件的透视图;
图31C示出了处于与处于第二闭合位置的套管针相关联的第二构型的套管针致动组件的透视图;并且
图32示出了图31A的套管针致动组件的齿条组件的透视图。
附图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并且设想本技术的各种实施方案可以多种其他方式来执行,包括那些未必在附图中示出的方式。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若干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解释本技术的原理;然而,应当理解,本技术不限于所示出的精确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技术的某些示例的说明不应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从下面的描述而言,本技术的其他示例、特征、方面、实施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下面的描述以举例的方式进行,这是为实现本技术所设想的最好的方式中的一种方式。正如将意识到的,本文所述的技术能够具有其他不同的和明显的方面,所有这些方面均不脱离本技术。因此,附图和说明应被视为实质上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I.示例性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概述
图1至图12B示出了示例性圆形外科缝合器械(10),其具有缝合头部组件(200)、轴组件(60)和致动器柄部组件(70),它们中的每一个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轴组件(60)从致动器柄部组件(70)朝远侧延伸,而缝合头部组件(200)联接到轴组件(60)的远侧端部。简言之,致动器柄部组件(70)能够操作以致动缝合头部组件(200)的钉驱动构件(250),以驱动多个钉(66)从缝合头部组件(200)离开。钉(66)由选择性地附接在器械(10)的远侧端部处的砧座(40)弯曲以形成完整的钉。因此,可以利用器械(10)来缝合如图10A至图10E中所示的组织(2)。
在本示例中,器械(10)包括闭合系统和击发系统。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闭合系统和砧座(40)能够操作以将组织夹持在砧座(40)和缝合头部组件(200)之间。如下文还将更详细描述的,击发系统和砧座(40)能够操作以切割和缝合被夹持在砧座(40)和缝合头部组件(200)之间的组织。
闭合系统包括套管针(230)、套管针致动器(231)、连接带部分(235)和调节旋钮(98)。套管针致动器(231)经由连接带部分(235)联接到套管针(230)。砧座(40)可选择性地联接到套管针(230)的远侧端部。调节旋钮(98)能够操作以相对于缝合头部组件(200)纵向平移套管针(230),从而当砧座(40)适当地联接到套管针(230)时平移砧座(40),并且进一步夹紧砧座(40)和缝合头部组件(200)之间的组织,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
击发系统包括触发器(74)、触发器致动组件(84)、驱动器致动器(64)和钉驱动构件(250)。钉驱动构件(250)包括刀构件(240),该刀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钉驱动构件(250)被纵向致动时切断组织。此外,钉(66)被定位在钉驱动构件(250)的多个钉驱动器的远侧,使得当钉驱动构件(250)被纵向致动时,钉驱动构件(250)也将钉(66)朝远侧驱动。因此,当触发器(74)被致动并且触发器致动组件(84)经由驱动器致动器(64)致动钉驱动构件(250)时,刀构件(240)和钉驱动器(252)基本上同时地切断组织(2)并且相对于缝合头部组件(200)将钉(66)朝远侧驱动到组织中。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闭合系统和击发系统的部件和功能。
A.示例性砧座
在以下对砧座(40)的讨论中,当砧座(40)与套管针(230)适当地联接时,术语“远侧”和“近侧”(及其变型)将相对于砧座(40)的取向来使用。因此,砧座(40)的近侧特征结构将更靠近器械(10)的操作者;而砧座(40)的远侧特征结构将离器械(10)的操作者较远。
如图2至图3中最佳示出的,本示例的砧座(40)包括头部(48)和近侧轴(44)。如上所述以及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本示例的砧座(40)可选择性地联接到套管针(230),使得当联接时,套管针(230)相对于缝合头部组件(200)的运动也使砧座(40)相对于缝合头部组件(200)运动。
头部(48)包括限定多个钉成形凹坑(52)的近侧表面(50)。钉成形凹坑(52)被布置在两个同心环形阵列中。在一些其他型式中,钉成形凹坑(52)被布置在三个或更多个同心环形阵列中。钉成形凹坑(52)被构造成能够当钉被驱动到钉成形凹坑(52)中时变形。因此,当砧座(40)处于闭合位置并且钉(66)被驱动离开缝合头部组件(200)进入钉成形凹坑(52)中时,每个钉成形凹坑(52)可使大致“U”形的钉(66)变形为“B”形,如本领域已知的。如图2中最佳示出的,近侧表面(50)终止于内边缘(54)处,该内边缘限定围绕近侧轴(44)的环形凹部(56)的外边界。
近侧轴(44)限定孔(46)并且包括定位在孔(46)中的一对枢转闩锁构件(30)。如图3中最佳示出的,每个闩锁构件(30)包括“T”形远侧端部(32)、倒圆近侧端部(34)和从远侧至近侧端部(34)定位的闩锁搁架(36)。“T”形形状的远侧端部(32)将闩锁构件(30)固定在孔(46)内。闩锁构件(30)被定位在孔(46)内,使得近侧端部(34)被定位在穿过近侧轴(44)的侧壁形成的横向开口(42)的近侧端部处。因此,横向开口(42)为近侧端部(34)和闩锁搁架(36)提供间隙,以从由近侧轴(44)限定的纵向轴线径向向外偏转。然而,闩锁构件(30)被构造成能够朝向由近侧轴(44)限定的纵向轴线径向向内弹性地偏压近侧端部(34)和闩锁搁架(36)。闩锁构件(30)因此用作保持夹具以允许砧座(40)选择性地固定到缝合头部组件(200)的套管针(230)。然而,应当理解,闩锁构件(30)仅仅是可选的。可使用任何其他合适的部件、特征结构或技术将砧座(40)可移除地固定到套管针(230)。
除上述之外或代替上述内容,砧座(40)可进一步根据以下美国专利的教导内容中的至少一些进行构造和操作:美国专利5,205,459、美国专利5,271,544、美国专利5,275,322、美国专利5,285,945、美国专利5,292,053、美国专利5,333,773、美国专利5,350,104、美国专利5,533,661、美国专利8,910,847和/或美国专利公布2016/0374684,这些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其他合适的构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B.示例性缝合头部组件
如图4至图5中最佳示出的,本示例的缝合头部组件(200)联接到轴组件(60)的远侧端部,并且包括容纳可滑动钉驱动构件(250)的管状壳体(210)。圆柱形内芯构件(212)在管状壳体(210)内朝远侧延伸。管状壳体(210)牢固地固定到轴组件(60)的外管状构件(62),使得管状壳体(210)用作用于缝合头部组件(200)的机械接地。
套管针(230)被同轴地定位在管状壳体(210)的内芯构件(212)内。如上所述以及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套管针(230)能够操作以响应于调节旋钮(98)相对于柄部组件(70)的主体(72)的旋转而相对于管状壳体(210)朝远侧和近侧平移。套管针(230)包括轴(232)和头部(234)。头部(234)包括尖的末端(236)和向内延伸的近侧表面(238)。因此,轴(232)提供紧邻头部(234)的减小的外径,其中表面(238)提供轴(232)的该减小的外径与头部(234)的外径之间的过渡。尽管末端(236)在本示例中是尖的,但末端(236)不是锐利的。因此,末端(236)将不容易因与组织的意外接触而导致组织的创伤。头部(234)和轴(232)的远侧部分被构造成能够插入砧座(40)的孔(46)中。近侧表面(238)和闩锁搁架(36)具有互补的位置和构型,使得当砧座(40)的近侧轴(44)完全安置于套管针(230)上时闩锁搁架(36)接合近侧表面(238)。砧座(40)因此可通过闩锁构件(30)和头部(234)之间的卡扣配合而固定到套管针(230)。除此之外或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套管针(230)可包括磁性部分(未示出),该磁性部分可吸引砧座(40)朝向套管针(230)。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砧座(40)和套管针(230)的另一些其他构型和布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钉驱动构件(250)能够操作以响应于致动器柄部组件(70)的触发器(74)的旋转而在管状壳体(210)内纵向致动,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钉驱动构件(250)包括两个朝远侧呈现的钉驱动器(252)的同心环形阵列。钉驱动器(252)被布置成与上述钉成形凹坑(52)的布置相对应。如图10A至图10B中最佳示出的,每个钉驱动器(252)位于对应钉(66)的下方。钉驱动器(252)的布置可以类似于上述钉成形凹坑(52)的布置来进行修改。钉驱动构件(250)还限定被构造成能够同轴地接纳管状壳体(210)的芯构件(212)的孔(254)。环形阵列的螺栓(256)从围绕孔(254)的远侧呈现的表面朝远侧突出。
圆柱形刀构件(240)被同轴定位在钉驱动构件(250)内。刀构件(240)包括朝远侧呈现的尖锐的圆形切割边缘(242)。刀构件(240)的尺寸被设计用于使得刀构件(240)限定外径,该外径小于由钉驱动器(252)的内部环形阵列限定的直径。刀构件(240)还限定被构造成能够同轴地接纳管状壳体(210)的芯构件(212)的开口。形成在刀构件(240)中的环形阵列的开口(246)被构造成能够与钉驱动构件(250)的环形阵列的螺栓(256)互补,使得刀构件(240)经由螺栓(256)和开口(346)牢固地固定到钉驱动构件(250)。因此,当缝合驱动构件(250)相对于管状壳体(210)被致动时,刀构件(240)也被致动。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刀构件(240)和钉驱动构件(250)之间的其他合适结构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平台构件(220)牢固地固定到管状壳体(210)。平台构件(220)包括朝远侧呈现的平台表面(222),该平台表面限定两个同心环形阵列的钉开口(224),其中每个钉开口(224)具有其自身的容纳钉(66)的钉凹坑(226)。钉开口(224)和钉凹坑(226)被布置成与上述钉驱动器(252)和钉成形凹坑(52)的布置相对应。因此,当钉驱动构件(250)响应于触发器(74)的旋转而相对于管状壳体(210)朝远侧致动时,每个钉驱动器(252)将对应钉(66)驱动离开其钉凹坑(226)并穿过平台构件(220)的对应钉开口(224)。当砧座(40)处于闭合位置时,钉(66)被驱动到对应钉成形凹坑(52)中以使钉(66)的腿部(68)弯曲,从而缝合位于砧座(40)和缝合头部组件(200)之间的材料。
钉开口(224)的布置可类似于如上所述的钉成形凹坑(52)的布置来修改。还应当理解,在致动缝合头部组件(200)之前,可使用各种结构和技术来将钉(66)容纳在缝合头部组件(200)内。用于将钉容纳在缝合头部组件(200)内的此类结构和技术可防止在缝合头部组件(200)被致动前钉无意中通过钉开口(224)掉落。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此类结构和技术可采用的各种合适形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如在图5中最佳示出的,平台构件(220)限定仅略大于由刀构件(240)限定的外径的内径。因此,平台构件(220)被构造成能够允许刀构件(240)朝远侧平移到切割边缘(242)远离平台表面(222)的位点。
除上述之外或代替上述内容,缝合头部组件(200)可进一步根据以下美国专利的教导内容中的至少一些进行构造和操作:美国专利5,205,459、美国专利5,271,544、美国专利5,275,322、美国专利5,285,945、美国专利5,292,053、美国专利5,333,773、美国专利5,350,104、美国专利5,533,661、美国专利8,910,847和/或美国专利公布2016/0374684,这些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其他合适的构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C.示例性轴组件
缝合头部组件(200)和套管针(230)定位在轴组件(60)的远侧端部处,如图10A至图10D中所示。本示例的轴组件(60)包括外管状构件(62)、驱动器致动器(64)和连接带部分(235)。外管状构件(62)联接到缝合头部组件(200)的管状壳体(210)和致动器柄部组件(70)的主体(72),从而为其中的致动部件提供机械接地。如图7A至图7B所示,驱动器致动器(64)的近侧端部联接到致动器柄部组件(70)的触发器致动组件(84),如下所述。驱动器致动器(64)的远侧端部联接到钉驱动构件(250),使得触发器(74)的旋转纵向地致动钉驱动构件(250)。如图10A至图10D中所示,驱动器致动器(64)包括具有开放纵向轴线的管状构件,使得联接到套管针(230)的套管针致动器(231)和连接带部分(235)可在驱动器致动器(64)内并相对于该驱动器致动器纵向致动。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清楚其他部件可以布置在驱动器致动器(64)内。
在本示例中,轴组件(60)从致动器柄部组件(70)朝远侧延伸,并且具有预成形的弯曲部。在一些型式中,预成形的弯曲部被构造成能够便于将缝合头部组件(200)定位在患者的结肠内。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可使用的各种合适的弯曲角度和半径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如上所述,致动器(231)经由柔性带部分(235)与套管针(230)联接。柔性带部分(235)从位于预成形的弯曲部近侧的致动器(231)的远侧端部延伸,以与位于预成形的弯曲部远侧的套管针(230)联接。柔性带部分(235)的尺寸可被设计成在沿着轴组件(60)的预成形的弯曲部的纵向轮廓平移期间挠曲。在这种情况下,套管针致动器(231)可可滑动地容纳在致动器柄部组件(70)内,而套管针(230)可滑动地容纳在管状壳体(210)内。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柔性带部分(235)可经由销或任何其他合适的装置连接到套管针(230)和致动器(231)两者,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轴组件(60)可根据至少一些以下专利的教导内容来进一步构造:美国专利5,205,459、美国专利5,271,544、美国专利5,275,322、美国专利5,285,945、美国专利5,292,053、美国专利5,333,773、美国专利5,350,104、美国专利5,533,661、美国专利8,910,847和/或美国专利9,936,949,这些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并且/或者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根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其他构型来进一步构造。
D.示例性致动器柄部组件
现在参见图6至图8以及图12A至图12B,致动器柄部组件(70)包括主体(72)、触发器(74)、闭锁特征结构(82)、触发器致动组件(84)和套管针致动组件(90)。本示例的触发器(74)可枢转地安装到主体(72)并且联接到触发器致动组件(84),使得触发器(74)从未击发位置(图12A中所示)到击发位置(图12B中所示)的旋转致动上述驱动器致动器(64)。弹簧78联接到主体(72)和触发器(74)以朝向未击发位置来偏压触发器(74)。闭锁特征结构(82)是联接到主体(72)的可枢转构件。在第一锁定位置,如图12A中所示,闭锁特征结构(82)向上枢转并远离主体(72),使得闭锁特征结构(82)接合触发器(74)并机械地抵抗使用者对触发器(74)的致动。在第二解锁位置,诸如图1和图12B中所示,闭锁特征结构(82)向下枢转,使得触发器(74)可由使用者致动。因此,在闭锁特征结构(82)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触发器(74)可接合触发器致动组件(84)以击发器械(10)。
如图12A至图12B中所示,本示例的触发器致动组件(84)包括与驱动器致动器(64)的近侧端部接合的可滑动触发器滑架(86)。滑架(86)包括位于滑架(86)近侧端部上的一组突片(88)以保持和接合从触发器(74)延伸的一对触发器臂(76)。因此,当触发器(74)被枢转时,滑架(86)被纵向地致动并且将纵向运动传输到驱动器致动器(64)。在示出的示例中,滑架(86)固定地联接到驱动器致动器(64)的近侧端部,但这仅为可选的。实际上,在一个仅为示例性的替代方案中,滑架(86)可仅邻接驱动器致动器(64),同时远侧弹簧(未示出)相对于致动器柄部组件(70)朝近侧偏压驱动器致动器(64)。
触发器致动组件(84)可根据至少一些以下专利的教导内容来进一步构造:美国专利5,205,459、美国专利5,271,544、美国专利5,275,322、美国专利5,285,945、美国专利5,292,053、美国专利5,333,773、美国专利5,350,104、美国专利5,533,661、美国专利8,910,847和/或美国专利9,936,949,这些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并且/或者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根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其他构型来进一步构造。
主体(72)还容纳套管针致动组件(90),该套管针致动组件被构造成能够响应于调节旋钮(98)的旋转而纵向地致动套管针(230)。如图6至图8中最佳示出的,本示例的套管针致动组件(90)包括调节旋钮(98)、沟槽状柄(94)和套管(92)。沟槽状柄(94)可滑动地容纳在由调节旋钮(98)和套管(92)两者限定的通道(93)内。本示例的沟槽状柄(94)位于套管针致动器(231)的近侧端部处。在其他型式中,沟槽状柄(94)和套管针致动器(231)可以替代地是接合以传递纵向运动的单独部件。尽管沟槽状柄(94)被构造成能够在主体(72)内平移,但沟槽状柄(94)不会在主体(72)内旋转。调节旋钮(98)可旋转地由主体(72)的近侧端部支撑,并且能够操作以旋转经由内部突片(95)与沟槽状柄(94)接合的套管(92)。调节旋钮(98)还限定内螺纹(97),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本示例的沟槽状柄(94)包括形成于沟槽状柄(94)的外表面中的连续的沟槽(96)。因此,当调节旋钮(98)旋转时,套管(92)的内部突片(95)搭乘在沟槽(96)内,并且沟槽状柄(94)相对于套管(92)被纵向致动。由于沟槽状柄(94)位于套管针致动器(231)的近侧端部处,因此沿第一方向旋转调节旋钮(98)来相对于致动器柄部组件(70)朝远侧推进套管针致动器(231)。当套管针(230)与砧座(40)联接时,砧座(40)也相对于缝合头部组件(200)朝远侧推进,从而增加砧座(40)的近侧表面(50)与平台构件(220)的远侧呈现的平台表面(222)之间的距离,或者称为间隙距离d。通过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98),套管针致动器(231)相对于致动器柄部组件(70)被朝近侧致动,以在套管针(230)与砧座(40)联接时减小砧座(40)与缝合头部组件(200)之间的间隙距离d。因此,套管针致动组件(90)能够操作以响应于旋转调节旋钮(98)而致动套管针(230)。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套管针致动组件(90)的其他合适的构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该示例的沟槽(96)包括多个不同部分(96A、96B、96C),所述多个不同部分每轴向距离具有不同的节距或不同数目的沟槽。本发明的沟槽(96)被分成远侧部分(96A)、中间部分(96B)和近侧部分(96C)。如图7至图8中所示,远侧部分(96A)包括细节距或在沟槽状柄(94)的短轴向长度上的多个沟槽。中间部分(96B)包括在每轴向长度上具有相对较粗节距或较少沟槽的节段,使得套管(92)的内部突片(95)需要相对较少的旋转来沿着轴向距离横穿。当砧座(40)相对于缝合头部组件(200)处于初始的远侧位置时(如图10A中所示),套管(92)的内部突片(95)位于中间部分(96B)。因此,当套管(92)的内部突片(95)横穿中间部分(96B)时,间隙距离d可通过调节旋钮(98)的相对较少的旋转而快速减小。本示例的近侧部分(96C)基本上类似于远侧部分(96A),并包括在沟槽状柄(94)的短轴向距离上的细节距或多个沟槽,使得需要大量旋转来横穿短轴向距离。当砧座(40)基本上靠近缝合头部组件(200)时(如图10B中所示),本示例的近侧部分(96C)与由旋钮(98)限定的内螺纹(97)接合,使得指示器条(110)在指示器窗口(120)内沿着标尺(130)运动,以指示砧座间隙在期望的操作范围内,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因此,当沟槽状柄(94)到达近侧位置(其中沟槽(96)的近侧部分(96C)接合旋钮(98)的内螺纹(97))时,调节旋钮(98)的每次旋转可将间隙距离d减小相对较小的量以提供微调。当近侧部分(96C)与旋钮(98)的内螺纹(97)接合时,套管(92)的内部突片(95)可与沟槽(96)脱离接合。
套管针致动组件(90)可根据至少一些以下专利的教导内容来进一步构造:美国专利5,205,459、美国专利5,271,544、美国专利5,275,322、美国专利5,285,945、美国专利5,292,053、美国专利5,333,773、美国专利5,350,104、美国专利5,533,661和/或美国专利9,936,949,这些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并且/或者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根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其他构型来进一步构造。
如上所述,间隙距离d对应于砧座(40)和缝合头部组件(200)之间的距离。当器械(10)被插入到患者体内时,该间隙距离d可能不容易看到。因此,图8至图9中所示的可运动指示器条(110)被设置为通过与触发器(74)相对定位的指示器窗口(120)可见。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指示器条(110)能够操作以响应于调节旋钮(98)的旋转而运动,使得指示器条(110)的位置代表间隙距离d。如图9中所示,指示器窗口(120)还包括标尺(130)(表示砧座间隙在期望的操作范围(例如绿色区域或“绿区”)内)以及标尺(130)每一端对应的钉压缩表示。仅作为示例,如图9中所示,第一钉图像(132)示出大的钉高度,而第二钉图像(134)示出小的钉高度。因此,使用者可经由指示器条(110)和标尺(130)查看联接的砧座(40)相对于缝合头部组件(200)的位置。因此,使用者可随后通过调节旋钮(98)来调节砧座(40)的定位。
在图6至图8中所示的示例中,U形夹具(100)经由位于沟槽状柄(94)远侧的通孔(233)附接到套管针致动器(231)。在本示例中,套管针致动器(231)的伸出部接合柄部组件(70)的外壳中的狭槽,以在调节旋钮(98)旋转时防止套管针致动器(231)围绕其轴线旋转。在示例性使用期间,可能需要校准套管针致动器(231)在器械(10)内的适当放置,使得指示器条(110)可显示适当的间隙距离d。本示例的U形夹具(100)还包括在其相对侧的每一个上的细长狭槽(102),用于接纳诸如螺钉、螺栓、销等的附接构件,以选择性地调节U形夹具(100)的细长狭槽(102)相对于套管针致动器(231)的纵向位置,以便相对于标尺(130)来校准指示器条(110)。在一些形式中,附接构件(例如,螺钉、螺栓、销等)与主体(72)的一部分接合,以基本上阻止调节旋钮(98)旋转时套管针致动器(231)围绕其轴线旋转。
如图6至图8中所示,致动器柄部组件(70)还包括被构造成能够接合并枢转指示器(104)的指示器托架(140)。本示例的指示器托架(140)可相对于主体(72)而沿着形成于主体(72)上的一对狭槽滑动。指示器托架(140)包括矩形板(144)、指示器臂(146)和成角度法兰(142)。成角度法兰(142)形成于矩形板(144)的近侧端部处,并且包括孔(143)以便可滑动地安装到套管针致动器(231)和/或沟槽状柄(94)上。螺旋弹簧(150)插置在法兰(142)与主体(72)的凸台(152)之间以抵靠U形夹具(100)来偏压法兰(142)。因此,当U形夹具(100)利用套管针致动器(231)和/或沟槽状柄(94)朝远侧致动时,螺旋弹簧(150)推动指示器托架(140)与U形夹具(100)一起朝远侧行进。此外,当套管针致动器(231)和/或沟槽状柄(94)朝近侧平移时,U形夹具(100)将指示器托架(140)相对于凸台(152)朝近侧推动,从而压缩螺旋弹簧(150)。在一些型式中,指示器托架(140)可固定地附接到套管针致动器(231)和/或沟槽状柄(94)。
在本示例中,当指示器托架(140)处于与间隙距离d在期望的操作范围(例如,绿色区域或“绿区”)内时不对应的纵向位置时,闭锁特征结构(82)的一部分邻接指示器托架(140)的表面(141)。当间隙距离d在期望的操作范围(例如,绿色区域或“绿区”)内时,指示器托架(140)变窄以在指示器臂(146)的任一侧上提供一对间隙(145),该指示器臂允许闭锁特征结构(82)枢转,从而释放触发器(74)。因此,闭锁特征结构(82)和指示器托架(140)可基本上阻止使用者释放和操作触发器(74),直至砧座(40)处于预定操作范围内。在一些型式中,闭锁特征结构(82)可以被完全省略。
如上文所简要描述的,该操作范围可通过抵靠标尺(130)所示的指示器(104)的指示器条(110)从视觉上传达给使用者。朝远侧突出的指示器臂(146)在指示器托架(140)的远侧端部处,该指示器臂端接在侧向突出的指状件(148)处以用于控制指示器(104)的运动。在图7中最佳示出,指示器臂(146)和指状件(148)被构造成能够接合指示器(104)的突片(106),使得当指示器托架(140)被纵向致动时指示器(104)被枢转。在本示例中,指示器(104)以在指示器(104)的第一端部处可枢转地联接到主体(72),但是这仅为可选的,并且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指示器(104)的其他枢转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指示器条(110)被定位在指示器(104)的第二端部上,从而使得指示器条(110)响应于指示器托架(140)的致动而运动。因此,如上所述,指示器条(110)通过指示器窗口(120)相对于标尺(130)(在图9中示出)显示,以显示砧座(40)的近侧表面(50)与平台构件(220)的朝远侧呈现的平台表面(222)之间的相对间隙距离d。
当然,指示器托架(140)、指示器(104)和/或致动器柄部组件(70)可根据至少一些以下专利的教导内容来进一步构造:美国专利5,205,459、美国专利5,271,544、美国专利5,275,322、美国专利5,285,945、美国专利5,292,053、美国专利5,333,773、美国专利5,350,104、美国专利5,533,661、和/或美国专利8,910,847和/或美国专利9,936,949,这些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并且/或者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根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其他构型来进一步构造。
E.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示例性使用
图12A至图12B以及图10A至图10E示出了根据以上描述的圆形缝合外科器械(10)的示例性使用。如上所述,砧座(40)可以与套管针(230)选择性地联接,使得套管针(230)相对于管状壳体(210)和平台构件(220)的运动导致砧座(40)相对于管状壳体(210)和平台构件(220)的运动。当砧座(40)作为单独部件时,应当理解,砧座(40)可在与套管针(230)联接之前首先插入并固定到组织(2)的一部分。仅作为示例,砧座(40)可插入并固定到组织(2)的第一管状部分,而缝合头部组件(200)插入并固定到组织(2)的第二管状部分。例如,组织(2)的第一管状部分可被缝合到砧座(40)的一部分或围绕砧座的一部分缝合,并且组织(2)的第二管状部分可被缝合到套管针(230)或围绕套管针缝合。
如图10A中所示,然后根据上述描述,砧座(40)可联接到套管针(230),例如砧座(40)的闩锁构件(30)和套管针(230)的头部(234)之间的卡扣配合。在图10A中,示出了套管针(230)处于最远侧致动位置。根据以上描述,套管针(230)可以通过旋钮(98)的旋转而被致动到最远侧致动位置。套管针(230)的这种延伸位置可在砧座(40)的附接之前提供组织(2)可联接的更大的区域。套管针(230)的延伸位置还可提供砧座(40)与套管针(230)的更容易的附接。在图10A中所示的位置处,触发器(74)被闭锁特征结构(82)锁定在图7A中所示的位置,因为根据以上描述,闭锁特征结构(82)由于指示器托架(140)的表面(141)引起的干扰而不能枢转来解锁触发器(74)。
如上所述,当砧座(40)联接到套管针(230)时,调节旋钮(98)的旋转可平移套管针(230)和砧座(40)两者,从而扩大或减小间隙距离d。例如,如图10A至图10B中顺序所示,砧座(40)被示出相对于致动器柄部组件(70)从初始打开位置(图10A)朝近侧致动到闭合位置(图10B),在闭合位置,间隙距离d在合适的预定范围内。应当理解,在图10A中所示的位置中,沟槽状柄(94)处于远侧位置,其中沟槽(96)的中间部分(96B)接合套管(92)的内部突片(95)。
当间隙距离d被带入合适的预定范围内时,指示器条(110)可以在指示器窗口(120)内运动以示出相对间隙距离d在根据以上描述的期望的操作范围(例如,绿色区域或“绿区”)内。同样,应当理解,在图10B中所示的位置中,沟槽状柄(94)处于近侧位置,其中沟槽(96)的近侧部分(96C)接合旋钮(98)的内螺纹(97)。因此,调节旋钮(98)的每次旋转可将间隙距离d减小相对较小的量以提供微调。
如图12A至图12B所示,当间隙距离d在合适的预定范围内时,根据上述描述,闭锁特征结构(82)可相对于主体(72)被枢转到解锁位置,使得触发器(74)可相对于主体(72)进行枢转以接合触发器致动组件(84)。如图12B中所示,在闭锁特征结构(82)枢转到解锁位置中的情况下,触发器(74)朝向主体(72)枢转,使得触发器臂(76)抵靠突片(88)进行驱动,以朝远侧致动可滑动触发器滑架(86)和驱动器致动器(64)。如图10C中所示,驱动器致动器(64)的远侧致动朝远侧驱动可滑动钉驱动构件(250)、钉驱动器(252)和圆柱形刀构件(240)。钉驱动器(252)的远侧推进抵靠对应的钉成形凹坑(52)来驱动钉(66),从而将组织(2)缝合在砧座(40)和缝合头部组件(200)之间,以形成组织(2)的连续管状部分。另外,圆柱形刀构件(240)的远侧推进切断位于新形成的钉(66)的径向内部的多余组织。缝合头部组件(200)能够操作以通过使用者枢转致动器柄部组件(70)的触发器(74)来缝合和切断组织(2),如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
如图10D中最佳示出的,一旦触发器(74)已经被致动以缝合和切断组织(2),使用者然后可以转动可旋转旋钮(98)以朝远侧推进砧座(40),从而释放组织(2)的被抓持在砧座(40)的近侧表面(50)与平台构件(220)的远侧呈现的平台表面(222)之间的部分。如图10E中最佳示出的,在释放先前抓取的组织(2)的情况下,使用者然后可以移除器械(10),从而留下组织(2)的连续管状部分。
II.用于圆形缝合外科器械的示例性两级闭合系统
如上所述,调节旋钮(98)和套管(92)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主体(72)旋转以便平移沟槽状柄(94),从而运动套管针致动器(231)、连接带部分(235)、套管针(230)。还如上所述,沟槽状柄(94)限定具有多个部分(96A,96B,96C)的连续沟槽(96),该多个部分的每轴向距离具有变化的节距或不同数目的沟槽。具体地讲,中间部分(96B)的每轴向长度包括粗节距或较少沟槽,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与套管(92)的内部突片(95)啮合;而远侧部分(96A)和近侧部分(96C)在短轴向距离上包括细间距或多个沟槽,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分别与内部突片(95)和内螺纹(97)啮合。因此,根据上述描述,当套管针(230)与砧座(40)联接时,间隙距离d可通过调节旋钮(98)的相对较少的旋转而快速减小,同时套管(92)的内部突片(95)横穿连续沟槽(96)的中间部分(96B)。一旦内部突片(95)不再接合连续沟槽(96)的中间部分(96B),沟槽(96)的近侧部分(96C)即接合旋钮(98)的内螺纹(97),使得调节旋钮(98)在相同方向上的旋转可将间隙距离d减小相对较小的量以提供微调。换句话讲,间隙距离d可通过旋钮(98)的第一旋转运动范围以相对较快的速率减小;然后通过旋钮(98)的第二旋转运动范围以相对较慢的速率减小。
当套管针(230)与处于打开位置的砧座(40)初始联接时,间隙距离d的快速减小可能是期望的,以便朝向期望的操作范围(例如,绿色区域或“绿区”)内的位置快速致动砧座(40)。当砧座(40)已进入或即将进入期望的操作范围(例如,绿色区域或“绿区”)时,间隙距离d的微调可能是期望的。换句话讲,如图9中所示,当间隙距离d经由指示器条(110)在标尺(130)上的位置在第一钉图像(132)中所示的大钉高度压缩(即,“高B”钉成形)和第二钉图像(134)中所示的小钉高度压缩(即,“低B”钉成形)之间可视化时,间隙距离d的较小偏差可能是期望的;而为了在打开位置和间隙距离d经由指示器条(110)在标尺(130)上的位置在第一钉图像(132)所示的大钉高度压缩下可视化处附近的位置之间快速致动砧座(40),间隙距离d的较大偏差可能是期望的。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适当的间隙距离d对于吻合的成功可能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操作者来说关键的是,要确保根据操作者的预期一致地且精确地实现间隙距离d,这是基于调节旋钮(98)的角位置;并且基于显示间隙距离d的指示器条(110)的准确度。在一些情况下,间隙距离d可能在期望的操作范围内,但在大钉高度压缩附近,使得套管针(230)的进一步远侧运动可将砧座(40)致动到间隙距离d超出期望的操作范围的位置。另外,沟槽状柄(94)可能接近沟槽的近侧部分(96C)与内螺纹(97)脱离接合的位置,使得内部突片(95)接合沟槽的中间部分(96B)。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操作者可旋转调节旋钮(98),从而预期以期望的操作范围内的较小运动来微调间隙距离d,但相反可通过较大运动来快速地致动间隙距离d使其超出期望的操作范围。
换句话讲,操作者可预期调节旋钮(98)的角位移导致套管针(230)运动第一距离,但相反调节旋钮(98)的相同角位移使套管针(230)运动意想不到的更大距离。意想不到的更大运动可导致间隙距离d移出或甚至进一步移出期望的操作范围,这可能不利地影响吻合的成功。
因此,可能希望提供具有两级闭合系统的套管针致动组件,而不是使调节旋钮(98)的旋转导致套管针(230)的较大运动和较小运动,其中两级闭合系统具有用于套管针(230)的较大运动和套管针(230)的较小更微调运动的可区分的驱动运动。以下是提供套管针(230)的较小更微调运动以及套管针(230)的较大更粗放运动的套管针致动组件的各种示例。
A.示例性双级套管针致动组件多输入致动机构
图13A至图13C示出了另选的示例性圆形外科缝合器械(300)。虽然下文未明确描述,但器械(300)可具有上文针对器械(10)所述的各种特征结构和功能。因此,器械(300)基本上类似于上述器械(10),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器械(300)包括致动器柄部组件(302)、轴组件(310)、缝合头部组件(320)和砧座(322);它们分别基本上类似于上述致动器柄部组件(70)、轴组件(60)、缝合头部组件(200)和砧座(40),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
致动器柄部组件(302)包括主体(304)、触发器(306)和闭锁特征结构(308),它们分别基本上类似于上述主体(72)、触发器(74)和闭锁特征结构(82),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另外,致动器柄部组件(302)包括两级套管针致动组件(330)。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套管针致动器组件(330)被构造成能够在与砧座(322)联接的同时利用枢转柄部(340)将套管针(316)从打开位置朝向第一闭合位置致动。另外,套管针致动器组件(330)被构造成能够在与砧座(322)联接的同时利用调节旋钮(336)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316)。
轴组件(310)包括外管状构件(312)、驱动器致动器(314)和套管针(316),它们分别基本上类似于上述外管状构件(62)、驱动器致动器(64)和套管针(230)。虽然未明确示出,但套管针(316)可包括类似于上述套管针致动器(231)和连接带部分(235)的特征结构。驱动器致动器(314)在缝合头部组件(320)与触发器(306)之间延伸,使得触发器(306)可朝向主体(304)枢转,以便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缝合头部组件(320),从而同时缝合和切断适当地捕获在砧座(322)和缝合头部组件(320)之间的组织。
套管针致动组件(330)包括近侧框架(332)、调节旋钮(336)、螺纹杆(338)和枢转柄部(340)。如上所述以及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枢转柄部(340)被构造成能够在打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316),而调节旋钮(336)和螺纹杆(338)被构造成能够将套管针(316)从第一闭合位置进一步朝向第二闭合位置致动。
应当理解,在打开位置,套管针(316)的远侧端部可朝远侧延伸经过缝合头部组件(320),使得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套管针(316)可与砧座(322)适当地联接。第一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322)与缝合头部组件(32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如果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驱动器致动器(314),则钉(66)将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另选地,第一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322)与缝合头部组件(32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与钉(66)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所需的位置相比,砧座(322)在略远侧。在此类情况下,操作者可能需要利用调节调节旋钮(336)和螺纹杆(338)将套管针(316)和砧座(322)从第一闭合位置朝近侧致动,以实现与大钉高度压缩对应的合适的间隙距离d。第二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322)与缝合头部组件(32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如果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驱动器致动器(314),则钉(66)将形成合适的小钉高度压缩。
近侧框架(332)附接到套管针(316)的近侧端部,使得近侧框架(332)的运动导致套管针(316)的运动。近侧框架(332)可滑动地设置在主体(304)内,使得近侧框架(332)可相对于主体(304)平移。然而,近侧框架(332)可旋转地固定在主体(304)内,使得近侧框架(332)可不围绕其自身的纵向轴线旋转。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经由销和狭槽关系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联接,近侧框架(332)可可旋转地与主体(304)固定并可滑动地与主体联接。近侧框架(332)包括可滑动地容纳在由枢转柄部(340)限定的狭槽(344)内的横向突出部(333)。另外,近侧框架(332)限定螺纹通道(334),该螺纹通道的尺寸被设计成选择性地接纳螺纹杆(338)并与其啮合。
枢转柄部(340)经由枢轴销(342)可枢转地与主体(304)联接。枢转柄部(340)被构造成能够在适当地联接到套管针(316)时在打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316)和砧座(322)。枢转柄部(340)的第一部分远离主体(304)延伸,而枢转柄部(340)的第二部分在主体(304)内延伸。枢转柄部(340)的第一部分的尺寸被设计成适于被操作者抓握。枢转柄部(340)的在柄部内延伸的第二部分限定狭槽(344),该狭槽可滑动地容纳近侧框架(332)的横向突出部(333)。
当操作者希望将套管针(316)从打开位置(如图13A中所示)朝向第一闭合位置(如图13B中所示)致动时,操作者可抓握枢转柄部(340)的第一部分并朝远侧推动枢转柄部(340)的第一部分。随着枢转柄部(340)的第一部分朝远侧枢转,枢转柄部(340)的第二部分朝近侧枢转。因为横向突出部(333)可滑动地容纳在枢转柄部(340)的狭槽(344)内,所以枢转柄部(340)的第二部分朝向第一闭合位置朝近侧驱动近侧框架(332)并因此驱动套管针(316)。狭槽(344)的长度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随着枢转柄部(340)以拱形运动行进,允许近侧框架(332)以基本上线性运动行进通过套管针(316)的整个范围或运动(即,从打开位置一直到第二闭合位置)。如果操作者希望将套管针(316)从第一闭合位置致动回打开位置,则根据本文的描述,操作者可简单地朝近侧枢转柄部(340)的第一部分,以便朝远侧驱动近侧框架(332)和套管针(316)。
调节旋钮(336)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304)的近侧端部上。因此,调节旋钮(336)可相对于主体(304)旋转,这类似于上述调节旋钮(98)和主体(72)之间的关系。螺纹杆(338)从调节旋钮(336)朝远侧延伸到主体(304)的内部中。螺纹杆(338)附接到调节旋钮(336),使得调节旋钮(336)的旋转引起螺纹杆(338)的旋转。
如上所述,螺纹杆(338)的尺寸被设计成与近侧框架(332)的螺纹通道(334)适当地啮合。如图13B中所示,当近侧框架(332)被枢转柄部(340)致动到套管针(316)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位置时,螺纹杆(338)的远侧端部与螺纹通道(334)的近侧端部直接相邻并对准。此时,螺纹杆(338)将经由柄部(340)的进一步枢转来阻止近侧框架(332)的进一步近侧平移。相反,如图13B和图13C所示,如果操作者希望进一步朝近侧致动近侧框架(332),使得套管针(316)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则操作者可在第一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336),直到螺纹杆(338)的远侧端部卡入与螺纹通道(334)接合,使得螺纹杆(338)和螺纹通道(334)开始啮合。
因为近侧框架(332)可滑动地容纳在主体(304)内并可旋转地约束在主体内,所以当螺纹杆(338)与螺纹通道(334)啮合时,螺纹杆(338)的旋转驱动近侧框架(332)的平移并因此驱动套管针(316)的平移。因此,如图13C中所示,操作者可在第一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336),以朝向第二闭合位置朝近侧推动近侧框架(332)和套管针(316)。相反,操作者可在第二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336),以朝向第一闭合位置朝远侧推动近侧框架(332)和套管针(316)。如果操作者意外地在第二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336),使得近侧框架(332)和套管针(316)到达第一闭合位置,则螺纹杆(338)和螺纹通道(334)将不再啮合。因此,当套管针(316)处于第一闭合位置时,调节旋钮(336)在第二角方向上的进一步旋转将不再在远侧方向上致动近侧框架(332)或套管针(316)。
应当理解,在第一闭合位置对应于砧座(322)和缝合头部组件(32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与钉(66)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所需的位置相比砧座(322)在略远侧的情况下,当砧座(322)和缝合头部组件(320)限定适于大钉高度压缩的合适间隙距离d时,螺纹杆(338)和螺纹通道(334)啮合。
在本示例中,螺纹杆(338)和螺纹通道(334)用于将调节旋钮(336)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近侧框架(332)的平移运动。然而,这仅仅是任选的,因为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使用任何适当的机构来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平移运动,或反之亦然。例如,可使用无螺纹杆和滚动环轴承组件。
图14A至图15示出了可容易地结合到上述器械(10,300)中的另选致动器柄部组件(350)。尽管下文未明确描述,但致动器柄部组件(350)可具有上文针对上述致动器柄部组件(70,302)所述的各种特征结构和功能。致动器柄部组件(350)包括主体(352)和触发器(354),它们分别基本上类似于上述主体(72)和触发器(74)。另外,致动器柄部组件(350)包括两级套管针致动组件(360)。
套管针(356)在主体(352)内朝近侧延伸。套管针(356)可基本上类似于上述套管针(230),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虽然未明确示出,但套管针(356)可包括类似于上述套管针致动器(231)、连接带部分(235)和套管针(230)的特征结构。触发器(354)可枢转地联接到主体(352)并且被构造成能够致动类似于上述驱动致动器(64,314)的驱动器致动器,以便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缝合头部组件,从而同时缝合和切断适当地捕获在砧座和缝合头部组件之间的组织。
套管针致动组件(360)包括近侧框架(362)、调节旋钮(366)、螺纹杆(368)、枢转柄部(370)和联接杆件(372)。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套管针致动器组件(360)被构造成能够在与砧座联接的同时利用枢转柄部(370)将套管针(356)从打开位置朝向第一闭合位置致动。另外,套管针致动器组件(360)被构造成能够在与砧座(322)联接的同时利用调节旋钮(366)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356)。
应当理解,在打开位置,套管针(356)的远侧端部可朝远侧延伸经过缝合头部组件(320),使得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套管针(356)可与砧座适当地联接。第一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322)与缝合头部组件(32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如果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驱动器致动器(314),则钉(66)将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另选地,第一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322)与缝合头部组件(32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与钉(66)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所需的位置相比,砧座(322)在略远侧。在此类情况下,操作者可能需要利用调节调节旋钮(366)和螺纹杆(368)将套管针(356)和砧座(322)从第一闭合位置朝近侧致动,以实现与大钉高度压缩对应的合适的间隙距离d。第二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322)与缝合头部组件(32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如果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驱动器致动器(314),则钉(66)将形成合适的小钉高度压缩。
近侧框架(362)附接到套管针(356)的近侧端部,使得近侧框架(362)的运动导致套管针(356)的运动。近侧框架(362)可滑动地设置在主体(352)内,使得近侧框架(362)可相对于主体(352)平移。然而,近侧框架(362)可旋转地固定在主体(352)内,使得近侧框架(362)可不围绕其自身的纵向轴线旋转。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经由销和狭槽关系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联接,近侧框架(362)可可旋转地与主体(352)固定并可滑动地与主体联接。如图15中所示,近侧框架(362)限定螺纹通道(364),该螺纹通道的尺寸被设计成选择性地接纳螺纹杆(368)并与其啮合。近侧框架(362)经由枢转联接件(376)可枢转地与联接杆件(372)联接。
枢转柄部(370)经由枢转联接件(378)可枢转地与主体(352)联接。枢转柄部(370)限定狭槽(375)。枢转柄部(370)经由狭槽(375)和枢转联接件(374)可旋转且可滑动地与联接杆件(372)联接。因此,联接杆件(372)充当枢转柄部(370)与近侧框架(362)之间的中间件。
枢转柄部(370)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主体(352)旋转,使得联接杆件(372)响应于枢转柄部(370)相对于主体(352)的旋转而在打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驱动近侧框架(362)并因此驱动套管针(356)。枢转柄部(370)还可充当闭锁特征结构,直到枢转柄部(370)旋转到与第一闭合位置相关联的位置。因此,枢转柄部(370)可以机械方式阻止触发器(354)朝向主体(352)枢转,直到枢转到图14B中所示的位置。
当操作者希望将套管针(356)从打开位置(如图14A中所示)朝向第一闭合位置(如图14B中所示)致动时,操作者可朝向主体(352)旋转枢转柄部(370)。随着枢转柄部(370)朝向主体(352)旋转,联接杆件(372)可相对于主体枢转柄部(370)和近侧框架(362)旋转。响应于枢转柄部(370)旋转联接杆件(372),近侧框架(362)被朝近侧驱动,使得套管针(356)被致动到第一闭合位置。狭槽(375)的长度的尺寸被设定成使得随着枢转柄部(370)以拱形运动行进,允许联接杆件(372)平移和旋转,使得近侧框架(362)以基本上线性运动行进穿过套管针(356)的整个范围或运动(即,从打开位置一直到第二闭合位置)。如果操作者希望将套管针(356)从第一闭合位置致动回打开位置,则根据本文的描述,操作者可简单地沿在上述相反的角方向上旋转枢转柄部(370),以便朝远侧驱动近侧框架(362)和套管针(356)。
调节旋钮(366)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352)的近侧端部上。因此,调节旋钮(366)可相对于主体(352)旋转,这类似于上述调节旋钮(98)和主体(72)之间的关系。螺纹杆(368)从调节旋钮(366)朝远侧延伸到主体(352)的内部中。螺纹杆(368)附接到调节旋钮(366),使得调节旋钮(366)的旋转引起螺纹杆(368)的旋转。
如上所述,螺纹杆(368)的尺寸被设计成与近侧框架(362)的螺纹通道(364)适当地啮合。如图14B中所示,当近侧框架(362)被枢转柄部(370)和联接杆件(372)致动到套管针(356)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位置时,螺纹杆(368)的远侧端部与螺纹通道(364)的近侧端部直接相邻并对准。此时,螺纹杆(368)将经由柄部(370)的进一步枢转来阻止近侧框架(362)的进一步近侧平移。相反,如图14B和图14C所示,如果操作者希望进一步朝近侧致动近侧框架(362),使得套管针(356)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则操作者可在第一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366),直到螺纹杆(368)的远侧端部卡入与螺纹通道(364)接合,使得螺纹杆(338)和螺纹通道(364)开始啮合。
因为近侧框架(362)可滑动地容纳在主体(352)内并可旋转地约束在主体内,所以当螺纹杆(368)与螺纹通道(364)啮合时,螺纹杆(368)的旋转驱动近侧框架(362)和驱动套管针(356)的平移。因此,如图14C中所示,操作者可在第一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366),以朝向第二闭合位置朝近侧推动近侧框架(362)和套管针(356)。相反,操作者可在第二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366),以朝向第一闭合位置朝远侧推动近侧框架(362)和套管针(356)。如果操作者意外地在第二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366),使得近侧框架(362)和套管针(356)到达第一闭合位置,则螺纹杆(368)和螺纹通道(364)将不再啮合。因此,当套管针(356)处于第一闭合位置时,调节旋钮(366)在第二角方向上的进一步旋转将不再在远侧方向上致动近侧框架(362)或套管针(356)。
应当理解,在第一闭合位置对应于砧座与缝合头部组件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与钉(66)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所需的位置相比砧座在略远侧的情况下,当砧座和缝合头部组件限定适于大钉高度压缩的合适间隙距离d时,螺纹杆(368)和螺纹通道(364)啮合。
在本示例中,螺纹杆(368)和螺纹通道(364)用于将调节旋钮(366)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近侧框架(362)的平移运动。然而,这仅仅是任选的,因为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使用任何适当的机构来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平移运动,或反之亦然。例如,可使用无螺纹杆和滚动环轴承组件。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希望具有双闭合套管针致动组件,该双闭合套管针致动组件具有用于套管针(230)的较大运动和套管针(230)的较小更微调运动的可区分的驱动运动;同时还具有被构造成能够在合适的操作期间将套管针(230)选择性地闩锁在相对于器械(10)的其余部分的某些期望位置处的特征结构。
图16A至图17D示出了另选的示例性圆形外科缝合器械(400)。虽然下文未明确描述,但器械(400)可具有上文针对器械(10)所述的各种特征结构和功能。因此,器械(400)基本上类似于上述的器械(10),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器械(400)包括致动器柄部组件(402)、轴组件(410)、缝合头部组件(420)和砧座(422);它们分别基本上类似于上述致动器柄部组件(70)、轴组件(60)、缝合头部组件(200)和砧座(40),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
致动器柄部组件(402)包括主体(404)和触发器(406),它们分别基本上类似于上述主体(72)和触发器(74),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另外,致动器柄部组件(402)包括两级套管针致动组件(430)。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套管针致动组件(430)包括第一卡位(446)和第二卡位(448),它们被构造成能够将套管针(416)相对于器械(400)的其余部分分别选择性地固定在亚齐平位置和打开位置。套管针致动器组件(430)还被构造成能够在与砧座(422)联接的同时利用枢转柄部(440)将套管针(416)从打开位置朝向第一闭合位置致动。另外,套管针致动器组件(430)被构造成能够在与砧座(422)联接的同时利用调节旋钮(436)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416)。
轴组件(410)包括外管状构件(412)、驱动器致动器(414)和套管针(416),它们分别基本上类似于上述外管状构件(62)、驱动器致动器(64)和套管针(230)。虽然未明确示出,但套管针(416)可包括类似于上述套管针致动器(231)和连接带部分(235)的特征结构。驱动器致动器(414)在缝合头部组件(420)与触发器(406)之间延伸,使得触发器(406)可朝向主体(404)枢转,以便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缝合头部组件(420),从而同时缝合和切断适当地捕获在砧座(422)和缝合头部组件(420)之间的组织。
套管针致动组件(430)包括近侧框架(432)、调节旋钮(436)、螺纹杆(438)、枢转柄部(440)、第一卡位(446)和第二卡位(448)。第一卡位(446)被构造成能够将套管针(416)选择性地固定在亚齐平位置,而第二卡位(448)被构造成能够将套管针(416)选择性地固定在打开位置。如上所述以及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枢转柄部(440)被构造成能够在打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416),而调节旋钮(436)和螺纹杆(438)被构造成能够将套管针(416)从第一闭合位置进一步朝向第二闭合位置致动。
应当理解,在亚齐平位置,套管针(416)的远侧端部容纳在缝合头部组件(420)内。在器械(400)的装运期间以及在器械(400)的合适使用之前,可初始将套管针(416)设置在亚齐平位置处。可将套管针(416)放置在亚齐平位置,使得套管针(416)的远侧端部在合适的使用之前不会意外暴露或损坏。
应当理解,在打开位置,套管针(416)的远侧端部可朝远侧延伸经过缝合头部组件(420),使得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套管针(416)可与砧座(422)适当地联接。第一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422)与缝合头部组件(42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如果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驱动器致动器(414),则钉(66)将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另选地,第一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422)与缝合头部组件(42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与钉(66)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所需的位置相比,砧座(422)在略远侧。在此类情况下,操作者可能需要利用调节调节旋钮(436)和螺纹杆(438)将套管针(416)和砧座(422)从第一闭合位置朝近侧致动,以实现与大钉高度压缩对应的合适的间隙距离d。第二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422)与缝合头部组件(42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如果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驱动器致动器(414),则钉(66)将形成合适的小钉高度压缩。
近侧框架(432)附接到套管针(416)的近侧端部,使得近侧框架(432)的运动导致套管针(416)的运动。近侧框架(432)可滑动地设置在主体(304)内,使得近侧框架(432)可相对于主体(404)平移。然而,近侧框架(432)可旋转地固定在主体(404)内,使得近侧框架(432)可不围绕其自身的纵向轴线旋转。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经由销和狭槽关系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联接,近侧框架(432)可可旋转地与主体(404)固定并可滑动地与主体联接。近侧框架(432)包括可滑动地容纳在由枢转柄部(440)限定的狭槽(445)内的横向突出部(444)。另外,近侧框架(432)限定螺纹通道(434)和通道(431)。螺纹通道(434)的尺寸被设计成选择性地接纳螺纹杆(438)并与其啮合。通道(431)的尺寸被设计成选择性地接纳第一卡位(446)和第二卡位(448),以便相对于器械(400)的其余部分固定套管针(416)的位置。
诸如螺旋弹簧的偏压元件(435)设置在近侧框架(432)的远侧表面与主体(404)的肩部(405)之间。在本示例中,偏压元件(435)围绕在套管针(416)的肩部(405)与近侧框架(432)之间延伸的一部分延伸。然而,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偏压元件(435)可设置在近侧框架(432)的远侧表面与用于将套管针(416)朝向合适位置偏压的任何合适部件之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偏压元件(435)将近侧框架(432)偏压,并因此将近侧套管针(416)朝向第一闭合位置(图16C和图17C中所示)偏压。然而,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对于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偏压元件(435)可将近侧框架(432)偏压,并因此将套管针(416)朝向任何合适的位置偏压。
第一卡位(446)和第二卡位(448)均可滑动地与主体(404)的一部分联接。卡位(446,448)相对于主体(404)纵向固定,但可相对于主体(404)横向致动,以便通过进入通道(431)与近侧框架(432)选择性地联接。因为卡位(446,448)相对于主体(404)纵向固定,所以当位于近侧框架(432)的通道(431)内时,卡位(446,448)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主体(404)纵向固定近侧框架(432)并因此纵向固定套管针(416)。卡位(446,448)分别经由诸如弹簧(447,449)的偏压元件被偏压到向内位置(如图16A、图16D和图16D中所示)。卡位(446,448)可被构造成能够在操作者克服弹簧(447,449)的力以将卡位(446,448)致动出通道(431)时横向地致动离开通道(431)。一旦卡位(446,448)被致动离开通道(431),操作者就可根据本文的描述相对于主体(404)纵向地致动近侧框架(432)。
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操作者可通过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任何适用方式来克服弹簧(447,449)的偏压力,以便使卡位(446,448)与近侧框架(432)的通道(431)脱离。例如,操作者可用手拉动卡位(446,448)的位于主体(404)外部的部分,使得卡位(446,448)离开通道(431)。此时,操作者可根据本文的描述旋转柄部(440)以致动近侧框架(432),使得通道(431)不再与相应的卡位(446,448)纵向对准。另选地,通道(431)和卡位(446,448)可具有凸轮关系,使得当操作者充分地旋转枢转柄部(440)时,近侧框架(432)被致动,使得通道(431)的内表面抵靠卡位(446,448)的在通道(431)内的部分做凸轮运动,从而克服弹簧(447,449)的偏压力并驱动卡位(446,448)与通道(431)脱离接合。
在本示例中,卡位(446,448)和通道(431)分别在亚齐平位置和打开位置处对准,使得当卡位(446,448)在通道(431)内时,柄部(440)控制近侧框架(432)的运动。应当理解,这仅仅是任选的。卡位(446,448)或额外卡位可沿着主体(404)放置以与通道(431)对齐,同时根据本文的描述,调节旋钮(436)控制近侧框架(432)的运动。
枢转柄部(440)经由枢轴销(442)可枢转地与主体(404)联接。枢转柄部(440)被构造成能够在适当地联接到套管针(416)时在亚齐平位置、打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416)和砧座(422)。枢转柄部(440)的一部分远离主体(404)延伸,而枢转柄部(440)的另一部分在主体(404)内延伸。枢转柄部(440)的第一部分的尺寸被设计成适于被操作者抓握。枢转柄部(440)的在柄部内延伸的第二部分限定狭槽(445),该狭槽可滑动地容纳近侧框架(432)的横向突出部(444)。枢转柄部(440)还可充当闭锁特征结构,直到枢转柄部(440)旋转到与第一闭合位置相关联的位置。因此,枢转柄部(440)可以机械方式阻止触发器(406)朝向主体(404)枢转,直到枢转到图17C至图17D中所示的位置。
当操作者希望从亚齐平位置(如图16A和图17A中所示)朝向打开位置(如图16B和图17B中所示)致动套管针(416)时,操作者可根据本文的描述使第一卡位(446)从通道(431)脱离,并且抓握枢转柄部(440)的第一部分以使枢转柄部(440)在第一角方向上旋转。因为横向突出部(444)可滑动地容纳在枢转柄部(440)的狭槽(445)内,所以枢转柄部(440)的第二部分朝向打开位置朝远侧驱动近侧框架(432)和驱动套管针(416)。狭槽(445)的长度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随着枢转柄部(440)以拱形运动行进,允许近侧框架(432)以基本上线性运动行进通过套管针(416)的整个范围或运动(即,从打开位置一直到第二闭合位置)。应当理解,一旦套管针(416)处于打开位置,第二卡位(448)就在通道(431)内,从而将套管针(416)选择性地固定在打开位置。根据本文的描述,在打开位置,套管针(416)可与砧座(422)选择性地联接。
当操作者希望将套管针(416)从打开位置(如图16B和图17B中所示)致动到第一闭合位置(如图16C和图17C中所示)时,操作者可根据本文的描述使第二卡位(448)从通道(431)脱离。操作者可随后抓握枢转柄部(440)的第一部分并且在第二角方向上旋转枢转柄部(440),使得近侧框架(432)朝近侧致动。偏压元件(435)可帮助在近侧方向上朝向第一闭合位置进一步致动近侧框架(432)和套管针(416)。根据本文的描述,操作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致动近侧框架(432),使得通道(431)纵向地行进经过第一卡位(446)。当套管针(416)处于第一闭合位置时,偏压元件(435)可帮助确保螺纹通道(434)与螺纹杆(438)的远侧端部直接相邻。
如果操作者希望将套管针(416)从第一闭合位置致动回亚齐平位置或打开位置,则根据本文的描述,操作者可简单地在第一角方向上枢转柄部(440)的第一部分,以便朝远侧驱动近侧框架(432)和套管针(416)。
调节旋钮(436)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404)的近侧端部上。因此,调节旋钮(436)可相对于主体(404)旋转,这类似于上述调节旋钮(98)和主体(72)之间的关系。螺纹杆(438)从调节旋钮(436)朝远侧延伸到主体(404)的内部中。螺纹杆(438)附接到调节旋钮(436),使得调节旋钮(436)的旋转引起螺纹杆(438)的旋转。
如上所述,螺纹杆(438)的尺寸被设计成与近侧框架(432)的螺纹通道(434)适当地啮合。如图16C和图17C中所示,当近侧框架(432)被枢转柄部(440)和/或偏压元件(435)致动到套管针(416)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位置时,螺纹杆(438)的远侧端部与螺纹通道(434)的近侧端部直接相邻并对准。此时,螺纹杆(438)将经由柄部(440)的进一步枢转或来自偏压元件(435)的力来阻止近侧框架(432)的进一步近侧平移。相反,如图16C至图16D以及图17C至图17D所示,如果操作者希望进一步朝近侧致动近侧框架(432),使得套管针(416)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则操作者可在第一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436),直到螺纹杆(438)的远侧端部卡入与螺纹通道(434)接合,使得螺纹杆(438)和螺纹通道(434)开始啮合。
因为近侧框架(432)可滑动地容纳在主体(404)内并可旋转地约束在主体内,所以当螺纹杆(438)与螺纹通道(434)啮合时,螺纹杆(438)的旋转驱动近侧框架(432)的平移并因此驱动套管针(416)的平移。因此,如图16D和图17D中所示,操作者可在第一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436),以朝向第二闭合位置朝近侧推动近侧框架(432)和套管针(416)。相反,操作者可在第二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436),以朝向第一闭合位置朝远侧推动近侧框架(432)和套管针(416)。如果操作者意外地在第二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436),使得近侧框架(432)和套管针(416)到达第一闭合位置,则螺纹杆(438)和螺纹通道(434)将不再啮合。偏压元件(435)可将近侧框架(432)和套管针(416)保持在第一闭合位置。因此,当套管针(416)处于第一闭合位置时,调节旋钮(436)在第二角方向上的进一步旋转将不再在远侧方向上致动近侧框架或套管针(416)。
应当理解,在第一闭合位置对应于砧座(422)与缝合头部组件(42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与钉(66)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所需的位置相比砧座(422)在略远侧的情况下,当砧座(422)和缝合头部组件(420)限定适于大钉高度压缩的合适间隙距离d时,螺纹杆(438)和螺纹通道(434)啮合。
在本示例中,螺纹杆(438)和螺纹通道(434)用于将调节旋钮(436)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近侧框架(432)的平移运动。然而,这仅仅是任选的,因为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使用任何适当的机构来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平移运动,或反之亦然。例如,可使用无螺纹杆和滚动环轴承组件。
图18A至图19示出了另选的示例性圆形外科缝合器械(450)。虽然下文未明确描述,但器械(450)可具有上文针对器械(10)所述的各种特征结构和功能。因此,器械(450)基本上类似于上述的器械(10),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器械(450)包括致动器柄部组件(452)、轴组件(460)、缝合头部组件(470)和砧座(472);它们分别基本上类似于上述致动器柄部组件(70)、轴组件(60)、缝合头部组件(200)和砧座(40),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
致动器柄部组件(452)包括主体(454)和触发器(456),它们分别基本上类似于上述主体(72)和触发器(74),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另外,致动器柄部组件(452)包括两级套管针致动组件(480)。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套管针致动器组件(480)被构造成能够在与砧座(472)联接的同时利用滑动柄部(486)将套管针(466)从打开位置朝向第一闭合位置致动。另外,套管针致动器组件(480)被构造成能够在与砧座(472)联接的同时利用调节旋钮(490)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466)。
轴组件(460)包括外管状构件(462)、驱动器致动器(464)和套管针(466),它们分别基本上类似于上述外管状构件(62)、驱动器致动器(64)和套管针(230)。虽然未明确示出,但套管针(466)可包括类似于上述套管针致动器(231)和连接带部分(235)的特征结构。驱动器致动器(464)在缝合头部组件(470)与触发器(456)之间延伸,使得触发器(456)可朝向主体(454)枢转,以便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缝合头部组件(470),从而同时缝合和切断适当地捕获在砧座(472)和缝合头部组件(470)之间的组织。
套管针致动组件(480)包括近侧框架(482)、调节旋钮(490)、螺纹杆(492)和滑动柄部(486)。如上所述以及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滑动柄部(486)被构造成能够在打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466),而调节旋钮(490)和螺纹杆(492)被构造成能够将套管针(466)从第一闭合位置进一步朝向第二闭合位置致动。
应当理解,在打开位置,套管针(466)的远侧端部可朝远侧延伸经过缝合头部组件(470),使得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套管针(466)可与砧座(472)适当地联接。第一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472)与缝合头部组件(47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如果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驱动器致动器(464),则钉(66)将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另选地,第一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472)与缝合头部组件(47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与钉(66)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所需的位置相比,砧座(472)在略远侧。在此类情况下,操作者可能需要利用调节调节旋钮(490)和螺纹杆(492)将套管针(466)和砧座(472)从第一闭合位置朝近侧致动,以实现与大钉高度压缩对应的合适的间隙距离d。第二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472)与缝合头部组件(47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如果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驱动器致动器(464),则钉(66)将形成合适的小钉高度压缩。
近侧框架(482)附接到套管针(466)的近侧端部,使得近侧框架(482)的运动导致套管针(466)的运动。近侧框架(482)可滑动地设置在主体(454)内,使得近侧框架(482)可相对于主体(454)平移。然而,近侧框架(482)可旋转地固定在主体(454)内,使得近侧框架(482)可不围绕其自身的纵向轴线旋转。另外,近侧框架(332)限定螺纹通道(334),该螺纹通道的尺寸被设计成选择性地接纳螺纹杆(338)并与其啮合。近侧框架(482)经由联接特征结构(485,488)联接到滑动柄部(486)。滑动柄部(486)从主体(454)的外部延伸到主体(454)的内部中,以围绕其自身的纵向轴线可旋转地固定近侧框架(482)。因此,主体(454)限定用于接纳滑动柄部(486)的部分的狭槽。
滑动柄部(486)可滑动地附接到主体(454),使得操作者可抓握滑动柄部(486)并相对于主体(454)平移柄部(486)。具体地讲,操作者可朝近侧平移滑动柄部(486),使得近侧框架(482)和套管针(466)在打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如图18A至图18B所示)。如果操作者希望将套管针(466)从第一闭合位置致动回打开位置,则根据本文的描述,操作者可简单地将柄部(486)朝远侧平移,以便朝远侧驱动近侧框架(482)和套管针(466)。
调节旋钮(490)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454)的近侧端部上。因此,调节旋钮(490)可相对于主体(454)旋转,这类似于上述调节旋钮(98)和主体(72)之间的关系。螺纹杆(492)从调节旋钮(490)朝远侧延伸到主体(454)的内部中。螺纹杆(492)附接到调节旋钮(490),使得调节旋钮(490)的旋转引起螺纹杆(492)的旋转。
如上所述,螺纹杆(492)的尺寸被设计成与近侧框架(482)的螺纹通道(484)适当地啮合。如图18B中所示,当近侧框架(482)被滑动柄部(486)致动到套管针(466)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位置时,螺纹杆(492)的远侧端部与螺纹通道(484)的近侧端部直接相邻并对准。此时,螺纹杆(492)将经由柄部(486)的进一步平移来阻止近侧框架(482)的进一步近侧平移。相反,如图18B和图18C所示,如果操作者希望进一步朝近侧致动近侧框架(482),使得套管针(466)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则操作者可在第一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490),直到螺纹杆(492)的远侧端部卡入与螺纹通道(484)接合,使得螺纹杆(492)和螺纹通道(484)开始啮合。
因为近侧框架(482)可滑动地容纳在主体(454)内并可旋转地约束在主体内,所以当螺纹杆(492)与螺纹通道(484)啮合时,螺纹杆(492)的旋转驱动近侧框架(482)的平移并因此驱动套管针(466)的平移。因此,如图18C中所示,操作者可在第一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490),以朝向第二闭合位置朝近侧推动近侧框架(482)和套管针(466)。相反,操作者可在第二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490),以朝向第一闭合位置朝远侧推动近侧框架(482)和套管针(466)。如果操作者意外地在第二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490),使得近侧框架(482)和套管针(466)到达第一闭合位置,则螺纹杆(492)和螺纹通道(484)将不再啮合。因此,当套管针(466)处于第一闭合位置时,调节旋钮(490)在第二角方向上的进一步旋转将不再在远侧方向上致动近侧框架(482)或套管针(466)。
应当理解,在第一闭合位置对应于砧座(472)与缝合头部组件(470)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与钉(66)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所需的位置相比砧座(472)在略远侧的情况下,当砧座(472)和缝合头部组件(470)限定适于大钉高度压缩的合适间隙距离d时,螺纹杆(492)和螺纹通道(484)啮合。
在本示例中,螺纹杆(492)和螺纹通道(484)用于将调节旋钮(49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近侧框架(482)的平移运动。然而,这仅仅是任选的,因为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使用任何适当的机构来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平移运动,或反之亦然。例如,可使用无螺纹杆和滚动环轴承组件。
如上所述,螺纹杆(338,368,438,492)和近侧框架(332,362,432,482)的螺纹通道(334,364,434,484)被构造成能够在第一闭合位置彼此直接相邻地对准,使得螺纹杆(338,368,438,492)在第一角方向上的旋转使得螺纹杆(338,368,438,492)和螺纹通道(334,364,434,484)适当地啮合或接合。在一些情况下,螺纹杆(338,368,438,492)的旋转可采取多个旋转以与螺纹通道(334,364,434,484)适当地接合或啮合。这可能是在螺纹杆(338,368,438,492)的初始旋转期间由螺纹初始彼此“卡扣”或接合的失败所致。当事实上近侧框架(332,362,432,482)未平移时,这可导致操作者在假设旋转驱动近侧框架(332,362,432,482)的平移的情况下旋转螺纹杆(338,368,438,492)。因此,可能希望具有被构造成能够在近侧框架处于第一闭合位置时在螺纹杆的初始旋转期间更准确地初始彼此“卡扣”或接合的另选螺纹杆和/或螺纹通道。
B.另选的螺纹接合装置
图20示出了可用于代替上述螺纹杆(338,368,438,492)的另选螺纹杆(380)。螺纹杆(380)包括远侧漏斗式引入端(382),该引入端被构造成能够在螺纹杆(380)初始旋转处于第一闭合位置期间更可靠地初始接合或“卡扣”螺纹通道(334,364,434,484)。远侧漏斗式引入端(382)包括倾斜的面向远侧的表面(384)、倾斜的面向近侧的表面(386)以及在两个倾斜表面(384,386)之间延伸的承坐面(388)。面向远侧的表面(384)沿着第一轴线(381)延伸,而面向近侧的表面(386)沿着第二轴线(383)延伸。第一轴线(381)和第二轴线(383)限定打开角度(385),使得承坐面(388)和倾斜表面(384,386)限定漏斗式引入端。由角度(385)限定的漏斗式引入端可提供更大的初始接合面积,以允许螺纹杆(380)相比于更传统样式的引入端更容易地卡扣或接合近侧框架(332,362,432,482)的螺纹通道(334,364,434,484)。
图21至图22示出了具有多线螺纹组件(392)的另一个另选螺纹杆(390)。本示例的多线螺纹组件(392)包括第一螺纹(394)、第二螺纹(396)和第三螺纹(398)。每个螺纹(394,396,398)彼此平行地延伸。换句话讲,如果螺纹通道接合第一螺纹(394),则螺纹通道将沿着第一螺纹(394)的路径行进而不沿着第二螺纹(396)或第三螺纹(398)的路径行进。
如图22中最佳示出的,每个螺纹(394,396,398)朝远侧终止,使得每个螺纹(394,396,398)有机会卡扣或接合螺纹通道(334,364,434,484)。因此,当螺纹杆(338,368,438,492)的一次旋转包括卡扣或接合螺纹通道(334,364,434,484)的一次机会时,多线螺纹组件(392)的一次旋转包括接合螺纹通道(334,364,434,484)的三次机会。在本示例中,使用了三个螺纹(394,396,398),但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使用任何合适数量的平行螺纹。
图23示出了具有接合多个螺纹通道而不是一个传统螺纹通道的接合柱(397,399)的另选近侧框架(395)。尽管在本示例中示出了两个接合柱(397,399),但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使用任何合适数量的接合柱。
C.具有多向输入致动机构的示例性两级套管针致动组件
图24A至图25示出了可容易地结合到上述器械(10)中的另选示例性致动器柄部组件(500)。尽管下文未明确描述,但致动器柄部组件(500)可具有上文针对器械(10)所述的各种特征结构和功能。因此,致动器柄部组件(500)基本上类似于上述致动器柄部组件(70),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
致动器柄部组件(500)包括主体(502)、触发器(504)和闭锁特征结构(506);它们基本上类似于上述主体(72)、触发器(74)和闭锁特征结构(82),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套管针(508)在主体(502)内朝近侧延伸。套管针(508)可基本上类似于上述套管针(230),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虽然未明确示出,但套管针(508)可包括类似于上述套管针致动器(231)、连接带部分(235)和套管针(230)的特征结构。触发器(504)可枢转地联接到主体(502)并且被构造成能够致动类似于上述驱动致动器(64,314)的驱动器致动器,以便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缝合头部组件,从而同时缝合和切断适当地捕获在砧座和缝合头部组件之间的组织。
另外,致动器柄部组件(500)包括多级套管针致动组件(510)。套管针致动组件(510)包括近侧框架(512)、多向调节旋钮(520)、螺纹轴(524)、长方形垫圈(530)和锁定主体(540)。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多向调节旋钮(520)被构造成能够在第一方向上致动,以便在亚齐平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驱动套管针(508)。另外,多向调节旋钮(520)被构造成能够在第二方向上致动,以便在亚齐平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驱动套管针(508)。最后,多向调节旋钮(520)被构造成能够在第三方向上致动,以便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驱动套管针(508)。
类似于上述器械(400),应当理解,在亚齐平位置,套管针(508)的远侧端部容纳在缝合头部组件内。在柄部组件(500)连同器械的其余部分的一起装运期间以及柄部组件的合适使用之前,套管针(508)可初始地设置在亚齐平位置处。可将套管针(508)放置在亚齐平位置,使得套管针(508)的远侧端部在合适的使用之前不会意外暴露或损坏。在打开位置,套管针(508)的远侧端部可朝远侧延伸经过缝合头部组件,使得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套管针(508)可与砧座适当地联接。第一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与缝合头部组件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如果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驱动器致动器,则钉(66)将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另选地,第一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与缝合头部组件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与钉(66)形成合适的大钉高度压缩所需的位置相比,砧座在略远侧。在此类情况下,操作者可能需要通过在第三方向上致动多向调节旋钮(520)来从第一闭合位置朝近侧致动套管针(508)和砧座,以实现与大钉高度压缩对应的合适的间隙距离d。第二闭合位置可对应于砧座与缝合头部组件之间的间隙距离d,使得如果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驱动器致动器,则钉(66)将形成合适的小钉高度压缩。
近侧框架(512)附接到套管针(508)的近侧端部,使得近侧框架(512)的运动导致套管针(508)的运动。近侧框架(512)可滑动地设置在主体(502)内,使得近侧框架(512)可相对于主体(502)平移。然而,近侧框架(512)可旋转地固定在主体(502)内,使得近侧框架(512)可不围绕其自身的纵向轴线旋转。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经由销和狭槽关系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联接,近侧框架(512)可可旋转地与主体(502)固定并可滑动地与主体联接。近侧框架(512)限定螺纹通道(514)、近侧凹陷部(516)和远侧凹陷部(518)。
近侧框架(512)经由螺纹通道(514)与轴(524)的螺纹部分(526)之间的接合与螺纹轴(524)联接。螺纹轴(524)从远侧螺纹部分(526)延伸,穿过主体(502)的近侧端部,穿过长方形垫圈(530),并且终止于近侧端部(525)中。螺纹轴(524)经由可枢转联接件(528)在近侧端部(525)处与多向调节旋钮(520)联接。多向调节旋钮(520)包括柄部(522)。调节旋钮(520)被构造成能够围绕螺纹轴(524)的纵向轴线旋转螺纹轴(524),以及能够相对于主体(502)平移螺纹轴(524)。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螺纹轴(524)的旋转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螺纹轴(524)和主体(502)两者平移近侧框架(512),而螺纹轴(524)的平移能够操作以使近侧框架(512)和套管针(508)连同螺纹轴(524)一起相对于主体(502)平移。
长方形垫圈(530)抵靠多向调节旋钮(520)被偏压元件(534)诸如弹簧朝近侧偏压。偏压元件(534)容纳在由主体(502)的朝近侧呈现的底板(507)和朝近侧呈现的环形肩部(503)限定的近侧凹陷部(505)内。长方形垫圈(530)限定接纳轴(524)的通孔(532)。长方形垫圈(530)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轴(524)旋转并且在阻挡位置(如图25A中所示)与无阻挡位置(如图25B中所示)之间朝近侧呈现环形肩部(503)。当处于阻挡位置时,长方形垫圈(530)被定位在环形肩部(503)与多向调节旋钮(520)之间,使得长方形垫圈(530)阻止调节旋钮(520)和轴(524)的远侧平移。当处于无阻挡位置时,长方形垫圈(530)被定位在环形肩部(503)的周边内,使得长方形垫圈(530)不阻止调节旋钮(520)和轴(524)的远侧平移。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操作者可将长方形垫圈(530)旋转到无阻挡位置,以便朝远侧推动多向调节旋钮(520),从而朝远侧推动轴(524)和近侧框架(512),使得套管针(508)从亚齐平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
然而,当长方形垫圈(530)处于阻挡位置时,调节旋钮(520)和轴(524)仍可围绕轴(524)的纵向轴线旋转,以便经由近侧框架(512)的螺纹通道(514)与轴(524)的螺纹部分(526)之间的接合来平移近侧框架(512)。另外,当长方形垫圈(530)处于阻挡位置时,调节旋钮(520)仍可围绕可枢转联接件(528)旋转,以便抵靠长方形垫圈(530)做凸轮运动,以使轴(524)、近侧框架(512)和套管针(508)朝近侧平移。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调节旋钮(520)可围绕轴(524)的纵向轴线旋转轴(524)以在亚齐平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508),而调节旋钮(520)可随后围绕可枢转联接件(528)旋转以抵靠长方形垫圈(530)做凸轮运动,从而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进一步致动套管针(508)。
锁定主体(540)可滑动地与主体(502)的一部分联接。锁定主体(540)相对于主体(502)纵向固定,但可相对于主体(502)横向致动,以便与近侧框架(512)的凹陷部(516,518)选择性地联接。因为锁定主体(540)相对于主体(502)纵向固定,所以当锁定主体(540)在凹陷部(516,518)内时,锁定主体(540)帮助保持近侧框架(512)以及套管针(508)相对于主体(502)的纵向位置。具体地讲,当锁定主体(540)在远侧凹陷部(518)内时,近侧框架(512)和套管针(508)位于亚齐平位置。当锁定主体(540)在近侧凹陷部(516)内时,近侧框架(512)和套管针(508)位于打开位置。锁定主体(540)经由偏压元件诸如弹簧(542)偏压抵靠近侧框架(512)。锁定主体(540)可被构造成能够在操作者在近侧框架(512)上提供足够的纵向力以克服弹簧(542)的偏压力时横向致动出凹陷部(516,518),从而将锁定主体(540)致动出凹陷部(516,518)。
当操作者希望从亚齐平位置(如图24A至图24B中所示)朝向打开位置(如图24C中所示)致动套管针(508)时,操作者可将长方形垫圈(530)从阻挡位置(如图25A中所示)旋转到无阻挡位置(如图25B中所示)。当长方形垫圈(530)处于无阻挡位置时,操作者可朝远侧推动多向调节旋钮(520),使得长方形垫圈(530)在凹陷部(505)内朝远侧致动并压缩偏压元件(534)。作为响应,轴(524)在主体(502)内朝远侧致动。因为轴(524)经由螺纹通道(514)和螺纹部分(526)的啮合与近侧框架(512)联接,所以近侧框架(512)和套管针(508)也与轴(524)一起朝远侧致动。锁定主体(540)与远侧凹陷部(518)脱离接合并与近侧凹陷部(516)接合。此时,如图24C中所示,操作者可释放多向调节旋钮(520)。应当理解,由弹簧(542)提供的将锁定主体(540)偏压到近侧凹陷部(516)中的力比偏压元件(534)施加在长方形垫圈(530)上的近侧偏压力更强。因此,锁定主体(540)和近侧凹陷部(516)帮助套管针(508)保持在打开位置,使得操作者可根据以上描述将套管针(508)的远侧端部与砧座适当地联接。
如图24C和图24D所示,一个套管针(508)已合适地与砧座联接,操作者可朝近侧拉动多向调节旋钮(520),使得锁定主体(540)被驱动成与近侧凹陷部(516)脱离接合并与远侧凹陷部(518)接合,从而将套管针(508)驱动回亚齐平位置。此时,操作者可将长方形垫圈(530)旋转回阻挡位置。
接下来,如图24D和图24E所示,操作者可围绕轴(524)的纵向轴线旋转调节旋钮(520)和轴(524)。因为近侧框架(512)可滑动地容纳在主体(502)内并可旋转地约束在主体内,所以当螺纹轴(524)与螺纹通道(514)啮合时,螺纹轴(524)的旋转驱动近侧框架(512)的平移并因此驱动套管针(508)的平移。因此,操作者可在第一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520),以朝向第一闭合位置朝近侧推动近侧框架(512)和套管针(508)。相反,操作者可在第二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490),以朝向亚齐平位置朝远侧推动近侧框架(512)和套管针(508)。
接下来,如图24E和图24F所示,操作者可围绕可枢转联接件(528)旋转调节旋钮(520),以便使调节旋钮(520)抵靠长方形垫圈(530)做凸轮运动。随着调节旋钮(520)的外部抵靠长方形垫圈做凸轮运动,轴(524)被朝近侧驱动。因为轴(524)与近侧框架(512)啮合,所以轴(524)的近侧平移还将近侧框架(512)和套管针(508)朝近侧驱动到第二闭合位置。如果操作者希望将套管针(508)从第二闭合位置致动到第一闭合位置,则操作者可围绕可枢转联接件(528)在相反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520),从而根据本文的描述朝远侧驱动轴(524)、近侧框架(512)和套管针(508)。
虽然在本示例中,调节旋钮(520)围绕轴(524)的纵向轴线旋转以将套管针(508)从亚齐平位置驱动到第一闭合位置,并且调节旋钮(520)围绕可枢转联接件(528)旋转以将套管针(508)从第一闭合位置驱动到第二闭合位置,但这两种功能可容易地反转。因此,调节旋钮(520)围绕可枢转联接件(528)的旋转可用于将套管针从亚齐平位置致动到第一闭合位置,而调节旋钮(520)围绕轴(524)的纵向轴线的旋转可用于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
图26A至图26D示出了可容易地结合到上述器械(10)中的另一个另选致动器柄部组件(550)。尽管下文未明确描述,但致动器柄部组件(550)可具有上文针对器械(10)所述的各种特征结构和功能。因此,致动器柄部组件(550)基本上类似于上述致动器柄部组件(70),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
致动器柄部组件(550)包括主体(552)、触发器(554)和闭锁特征结构(556);它们可基本上类似于上述主体(72)、触发器(74)和闭锁特征结构(82),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套管针(558)在主体(522)内朝近侧延伸。套管针(558)可基本上类似于上述套管针(230),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虽然未明确示出,但套管针(558)可包括类似于上述套管针致动器(231)、连接带部分(235)和套管针(230)的特征结构。触发器(554)可枢转地联接到主体(552)并且被构造成能够致动类似于上述驱动致动器(64,314)的驱动器致动器,以便根据本文的教导内容击发缝合头部组件,从而同时缝合和切断适当地捕获在砧座和缝合头部组件之间的组织。
另外,致动器柄部组件(550)包括多级套管针致动组件(560)。套管针致动组件(560)包括中空远侧轴(562)、滚动环轴承组件(568)、调节旋钮(570)、近侧轴部分(572)、锁定主体(580)、联接主体(584)和固定轴(590)。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调节旋钮(570)可从远侧位置(如图26A中所示)被拉到近侧位置(如图26B中所示),以便将套管针(558)从打开位置致动到第一闭合位置。也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调节旋钮(570)可围绕其自身的纵向轴线旋转,以便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558)。
调节旋钮(570)、近侧轴部分(572)、中空远侧轴(562)和滚动环轴承组件(568)彼此连接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围绕其纵向轴线相对于主体(552)旋转并相对于主体(552)平移。中空远侧轴(562)限定开口远侧端部(564)和远侧环形凹陷部(566)。开口远侧端部(564)的尺寸被设计成接纳固定轴(590)的近侧部分。滚动环轴承组件(568)位于中空远侧轴(562)的内部上。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滚动环轴承组件(568)被构造成能够接合固定轴(590)的大直径驱动轴节段(594),使得滚动环轴承组件(568)围绕驱动轴节段(594)的旋转导致调节旋钮(570)、近侧轴部分(572)、中空远侧轴(562)和滚动环轴承组件(568)相对于驱动轴节段(594)朝远侧和朝近侧平移。
联接主体(584)将套管针(558)与中空远侧轴(562)联接。具体地讲,联接主体(584)包括套管针联接端部(586)和轴联接端部(588)。套管针联接端部(586)固定地附接到套管针(558),而轴联接端部(588)经由远侧环形凹陷部(566)可旋转地附接到中空远侧轴(562)。因此,中空远侧轴(562)可与联接主体(584)和套管针(558)一起平移,同时还相对于联接主体(584)和套管针(558)旋转。联接主体(584)具有通孔,使得固定轴(590)可延伸穿过联接主体(584)。另外,联接主体(584)的尺寸被设计成当套管针(558)被定位成使得间隙距离d不在期望的操作范围内时干扰闭锁特征结构(556)。
近侧轴部分(572)包括远侧环形凹陷部(574)、近侧环形凹陷部(576)以及在凹陷部(574,576)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578)。锁定主体(580)经由偏压弹簧(582)朝向近侧轴部分(572)偏压。锁定主体(580)相对于主体(552)纵向固定,但可相对于主体(552)横向致动,以便与近侧轴部分(572)的凹陷部(574,576)选择性地联接。因为锁定主体(580)相对于主体(552)纵向固定,所以当锁定主体(580)在凹陷部(574,576)内时,锁定主体(580)帮助保持近侧轴部分(572)以及联接主体(584)和套管针(558)相对于主体(552)的纵向位置。具体地讲,当锁定主体(580)在近侧环形凹陷部(576)内时,套管针(558)位于打开位置。当锁定主体(580)在远侧环形凹陷部(574)内时,套管针(558)位于打开位置。锁定主体(580)可被构造成能够在操作者在近侧轴部分(572)上提供足够的纵向力以克服弹簧(582)的偏压力时横向致动出凹陷部(574,576),从而将锁定主体(580)致动出凹陷部(574,576)。
固定轴(590)附接到主体(552)。固定轴(590)包括小直径节段(592)和大直径驱动轴节段(594)。小直径节段(592)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小直径节段(592)与滚动环轴承组件(568)直接相邻,小直径节段(592)不接合滚动环轴承组件(568)。驱动轴节段(594)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当驱动轴节段(594)在滚动环轴承组件(568)的范围内时,滚动环轴承组件(568)围绕驱动轴节段(594)的旋转导致滚动环轴承组件(568)纵向地致动调节旋钮(570)、近侧轴部分(572)、中空远侧轴(562)和滚动环轴承组件(568)。调节旋钮(570)、近侧轴部分(572)、中空远侧轴(562)和滚动环轴承组件(568)的纵向致动导致联接主体(584)以及套管针(558)的纵向致动。换句话讲,滚动环轴承组件(568)和驱动轴节段(594)充当无螺纹杆和滚动环轴承组件。
图26A示出了处于与处于打开位置的套管针(558)相关联的位置的套管针致动组件(560)。在打开位置,锁定主体(580)与近侧环形凹陷部(576)接合,以便帮助将套管针(558)保持在打开位置。此时,闭锁特征结构(556)被联接主体(584)阻挡,从而阻止触发器(554)的击发。另外,在打开位置,固定轴(590)的小直径节段(592)在滚动环轴承组件(568)的范围内。因此,如果操作者在图26A中所示的位置处旋转调节旋钮(570),则套管针(558)将不会由于滚动环轴承组件(568)的旋转而致动。
在操作者根据以上描述将套管针(558)的远侧端部与砧座适当地联接之后,操作者可拉动调节旋钮(570),以便将调节旋钮(570)、近侧轴部分(572)、中空远侧轴(562)和滚动环轴承组件(568)平移到图26B中所示的位置。用足够的力拉动调节旋钮(570)将导致近侧轴部分(572)的平移,以使锁定主体(580)与近侧环形凹陷部(576)脱离接合。锁定主体(580)将骑跨在近侧轴部分(572)的中间部分(578)上,直到锁定主体(580)进入远侧环形凹陷部(574),以便帮助将套管针(558)保持在第一闭合位置。此时,闭锁特征结构(556)仍被联接主体(584)阻挡,从而阻止触发器(554)的击发。另外,在第一闭合位置,驱动轴节段(594)的远侧部分开始进入滚动环轴承组件(568)的范围。因此,如果操作者在一个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570),则滚动环轴承组件(568)将夹持驱动轴节段(594)并开始朝近侧致动套管针(558)。然而,如果操作者在相反角方向上旋转调节旋钮(570),则滚动环轴承组件(568)将不夹持驱动轴节段(594),使得套管针(558)保持静止。
图26C示出了在调节旋钮(570)已充分旋转以驱动处于第二闭合位置的套管针(558)之后的套管针致动组件(560)。在此运动下,联接主体(584)不再阻挡闭锁特征结构(556),使得操作者可根据需要击发触发器(554)。应当理解,闭锁特征结构(556)在到达第二闭合位置之前可以是无阻挡的。当间隙距离d在期望的操作范围内时,闭锁特征结构(556)在任何时间可以是无阻挡的。接下来,如图26D中所示,操作者可根据本文的描述来击发触发器(554)以同时缝合和切断组织。
图27至图28示出了可容易地结合到上述套管针致动组件(560)中的另选调节旋钮组件(600)。具体地讲,调节旋钮组件(600)不具有偏压到环形凹陷部(574,576)中的锁定主体(580),而是具有单撑(610)以帮助将调节旋钮(606)保持在第一闭合位置。调节旋钮组件(600)包括近侧主体(602)、一对近侧肩部(604)、调节旋钮(606)、平移杆(608)、经由枢轴销(612)可枢转地与平移杆(608)联接的单撑(610)以及从调节旋钮(606)延伸的近侧轴部分(614)。调节旋钮(606)和近侧轴部分(614)可分别基本上类似于上述调节旋钮(570)和近侧轴部分(572)。
在示例性使用中,操作者可拉动平移杆(608),以便将旋钮(606)和轴(614)致动到与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套管针相关联的位置。操作者可随后将单撑(610)枢转到肩部(604)上,以便帮助将套管针保持在第一位置。
D.具有复合齿条和小齿轮机构的示例性两级套管针致动组件
图29至图32示出了可容易地结合到上述器械(10)中的示例性另选致动器柄部组件(620)。尽管下文未明确描述,但致动器柄部组件(620)可具有上文针对器械(10)所述的各种特征结构和功能。因此,致动器柄部组件(620)基本上类似于上述致动器柄部组件(70),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
致动器柄部组件(620)包括主体(622)和触发器(624);它们分别基本上类似于上述主体(72)和触发器(74),但具有下文详述的差异。因此,触发器(624)能够操作以致动驱动器致动器(628),以便根据以上描述同时缝合和切断组织。致动器柄部组件(620)还包括套管针致动组件(630)。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套管针致动组件(630)被构造成能够在打开位置、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626)。套管针(626)可基本上类似于上述套管针(230)。虽然未明确示出,但套管针(626)可包括类似于上述套管针致动器(231)、连接带部分(235)和套管针(230)的特征结构。
套管针致动组件(630)包括小齿轮组件(632)、齿条组件(640)和侧曲柄(645)。小齿轮组件(632)包括具有粗齿(635)的大小齿轮(634)、具有细齿(637)的小小齿轮(636)以及销(638)。大小齿轮(634)和小小齿轮(636)经由销(638)可旋转地与主体(622)联接,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彼此一体地旋转。换句话讲,大小齿轮(634)和小小齿轮(636)相对于彼此固定。侧曲柄(645)被构造成能够旋转小齿轮组件(632)。齿条组件(640)附接到套管针(626),使得齿条组件(640)的平移导致套管针(626)的平移。齿条组件(640)包括粗齿条(642)和细齿条(644)。粗齿条(642)被构造成能够与大小齿轮(634)的粗齿(635)啮合,而细齿条(644)被构造成能够与小小齿轮(636)的细齿(637)啮合。当套管针(626)在打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行进时,粗齿条(642)与大小齿轮(634)啮合,而当套管针(626)在打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行进时,细齿条(644)与小小齿轮(636)脱离接合。相反,当套管针(626)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行进时,细齿条(644)与小小齿轮(636)啮合,而当套管针(626)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行进时,粗齿条(642)与大小齿轮(634)脱离接合。因此,当套管针(626)在打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行进时,侧曲柄(645)的角位移导致套管针(626)的较大位移;而当套管针(626)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行进时,侧曲柄(645)的相同角位移导致套管针(626)的较小位移。虽然使用侧曲柄(645)来旋转小齿轮组件(632),但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使用任何其他合适的输入机构。例如,可使用旋转马达。
III.示例性组合
以下实施例涉及本文的教导内容可被组合或应用的各种非穷尽性方式。以下实施例并不意图限制可在本专利申请或本专利申请的后续提交文件中的任何时间提出的任何权利要求的覆盖范围。不旨在进行免责声明。提供以下实施例仅仅是出于例示性目的。预期本文的各种教导内容可按多种其他方式进行布置和应用。还设想到,一些变型可省略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某些特征。因此,下文提及的方面或特征中的任一者均不应被视为决定性的,除非另外例如由发明人或关注发明人的继承者在稍后日期明确指明如此。如果本专利申请或与本专利申请相关的后续提交文件中提出的任何权利要求包括下文提及的那些特征之外的附加特征,则这些附加特征不应被假定为因与专利性相关的任何原因而被添加。
实施例1
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a)柄部组件,该柄部组件包括主体;(b)轴组件,该轴组件包括从主体朝远侧延伸的外管状构件;(c)端部执行器,该端部执行器包括:(i)钉平台,该钉平台相对于外管状构件固定,(ii)钉驱动器,其中该钉驱动器能够操作以在未击发位置和击发位置之间相对于钉平台致动,以及(iii)套管针,该套管针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钉平台和钉驱动器致动;(d)砧座,该砧座被构造成能够与套管针选择性地联接,其中当砧座与套管针选择性地联接时,套管针能够操作以相对于钉平台致动砧座;(e)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该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主体以第一运动致动,以便在远侧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驱动套管针;以及(f)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该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主体以第二运动致动,以便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驱动套管针,其中第二闭合位置相对于第一闭合位置和远侧位置两者在近侧,其中钉驱动器被构造成能够保持不能操作,至少直到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将套管针致动到第一闭合位置。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二套管针致动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套管针内保持脱离接合,直到套管针到达第一闭合位置。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至2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二套管针致动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位于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的多个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
实施例4
根据实施例1至3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被构造成能够以第一运动速率致动套管针,其中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被构造成能够以第二运动速率致动套管针,其中第一运动速率大于第二运动速率。
实施例5
根据实施例1至4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套管针包括可滑动地容纳在主体内的近侧框架。
实施例6
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设备,其中,近侧框架通过销和狭槽关系可滑动地容纳在主体内。
实施例7
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包括可枢转地与主体联接的柄部。
实施例8
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设备,其中,柄部还与近侧框架联接。
实施例9
根据实施例8所述的设备,其中,柄部限定狭槽,其中近侧框架包括突出部,其中突出部可滑动地容纳在狭槽内。
实施例10
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闭合组件还包括联接杆件,其中联接杆件联接到柄部和近侧框架两者。
实施例11
根据实施例10所述的设备,其中,柄部限定狭槽,其中联接杆件包括销,其中销可滑动地容纳在狭槽内。
实施例12
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包括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上的调节旋钮。
实施例13
根据实施例12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包括从调节旋钮延伸到主体中的螺纹轴。
实施例14
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设备,其中,近侧框架限定联接通道,其中螺纹轴被构造成能够在套管针位于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时接合联接通道。
实施例15
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设备,其中,套管针朝向第一闭合位置偏压。
实施例16
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a)柄部组件,该柄部组件包括主体;(b)轴组件,所述轴组件包括从所述主体朝远侧延伸的外管状构件;(c)端部执行器,该端部执行器包括:(i)钉平台,该钉平台相对于外管状构件固定,(ii)钉驱动器,其中该钉驱动器能够操作以在未击发位置和击发位置之间相对于钉平台致动,以及(iii)套管针,该套管针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钉平台和钉驱动器致动;(d)砧座,所述砧座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套管针选择性地联接,其中当所述砧座与所述套管针选择性地联接时,所述套管针能够操作以相对于所述钉平台致动所述砧座;(e)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该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包括第一致动主体,其中第一致动主体被构造成能够在远侧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以及(f)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该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包括第二致动主体,其中第二致动主体被构造成能够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其中第二致动主体被构造成能够在套管针位于远侧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时与套管针脱离接合。
实施例17
根据实施例16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致动主体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主体平移。
实施例18
根据实施例17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二致动主体与套管针固定。
实施例19
根据实施例16至18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致动主体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主体平移。
实施例20
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a)柄部组件,该柄部组件包括主体;(b)轴组件,该轴组件包括从主体朝远侧延伸的外管状构件;(c)端部执行器,该端部执行器包括:(i)钉平台,该钉平台相对于外管状构件固定,(ii)钉驱动器,其中该钉驱动器能够操作以在未击发位置和击发位置之间相对于钉平台致动,以及(iii)套管针,该套管针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钉平台和钉驱动器致动;(d)砧座,该砧座被构造成能够与套管针选择性地联接,其中当砧座与套管针选择性地联接时,套管针能够操作以相对于钉平台致动砧座;以及(e)套管针闭合系统,该套管针闭合系统包括调节主体,其中套管针闭合系统被构造成能够在远侧位置、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套管针,其中调节主体被构造成能够以第一运动致动以在远侧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驱动套管针,其中调节主体被构造成能够以第二运动致动以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驱动套管针。
IV.杂项
本文所述的教导内容、表达、实施方案、实施例等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可与本文所述的其他教导内容、表达、实施方案、实施例等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相结合。因此,上述教导内容、表达、实施方案、示例等不应视为彼此孤立。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本文的教导内容可进行组合的各种合适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此类修改和变型旨在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另外,本文所述的教导内容、表达方式、实施方案、实施例等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可与以下文献中描述的教导内容、表达方式、实施方案、实施例等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组合:与本申请同一日期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代理人参考文献END8627USNP],名称为“Latchto Prevent Back-Driving of Circular Surgical Stapler”;以及与本申请同一日期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代理人参考文献END8629USNP],名称为“Dual Lever to Reduce Forceto Fire in Circular Surgical Stapler”。这些申请中的每个申请的公开内容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应当理解,据称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任何专利、专利公布或其他公开材料,无论是全文或部分,仅在所并入的材料与本公开中所述的现有定义、陈述或者其他公开材料不冲突的范围内并入本文。因此,并且在必要的程度下,本文明确列出的公开内容代替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任何冲突材料。据称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但与本文列出的现有定义、陈述或其他公开材料相冲突的任何材料或其部分,将仅在所并入的材料与现有的公开材料之间不产生冲突的程度下并入。
上述装置的型式可应用于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的传统医学治疗和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的医学治疗和手术中。仅以举例的方式,本文的各种教导内容可易于并入机器人外科系统,诸如Intuitive Surgical,Inc.(Sunnyvale,California)的DAVINCITM系统。
上文所述的型式可被设计成在单次使用后废弃,或者它们可被设计成能够使用多次。在任一种情况下或两种情况下,可对这些型式进行修复以在至少一次使用之后重复使用。修复可包括以下步骤的任意组合:拆卸装置,然后清洁或替换特定零件以及随后进行重新组装。具体地,可拆卸一些型式的装置,并且可以任何组合来选择性地替换或移除装置的任意数量的特定零件或部分。在清洁和/或替换特定部分时,一些型式的装置可在修复设施处重新组装或者在即将进行手术之前由操作者重新组装用于随后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了解,装置的修复可利用多种技术进行拆卸、清洁/更换、以及重新组装。此类技术的使用以及所得的修复装置均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仅以举例的方式,本文描述的型式可在手术之前和/或之后消毒。在一种消毒技术中,将所述装置放置在闭合且密封的容器诸如塑料袋或TYVEK袋中。然后可将容器和装置放置在可穿透容器的辐射场中,诸如γ辐射、x射线、或高能电子。辐射可杀死装置上和容器中的细菌。随后可将经消毒的装置储存在无菌容器中,以供以后使用。还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技术对装置进行消毒,所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β辐射或γ辐射、环氧乙烷或蒸汽。
已经示出和阐述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行适当修改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已经提及了若干此类可能的修改,并且其他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例如,上文所讨论的实施例、实施方案、几何形状、材料、尺寸、比率、步骤等均是例示性的而非必需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根据以下权利要求书来考虑,并且应理解为不限于说明书和附图中示出和描述的结构和操作的细节。

Claims (20)

1.一种设备,包括:
(a)柄部组件,所述柄部组件包括主体;
(b)轴组件,所述轴组件包括从所述主体朝远侧延伸的外管状构件;
(c)端部执行器,所述端部执行器包括:
(i)钉平台,所述钉平台相对于所述外管状构件固定,
(ii)钉驱动器,其中所述钉驱动器能够操作以在未击发位置和击发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钉平台致动,以及
(iii)套管针,所述套管针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钉平台和所述钉驱动器致动;
(d)砧座,所述砧座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套管针选择性地联接,其中当所述砧座与所述套管针选择性地联接时,所述套管针能够操作以相对于所述钉平台致动所述砧座;
(e)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所述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以第一运动致动,以便在远侧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驱动所述套管针;以及
(f)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所述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以第二运动致动,以便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驱动所述套管针,其中所述第二闭合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和所述远侧位置两者在近侧,其中所述钉驱动器被构造成能够保持不能操作,至少直到所述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将所述套管针致动到所述第一闭合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套管针致动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套管针内保持脱离接合,直到所述套管针到达所述第一闭合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套管针致动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位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和所述第二闭合位置之间的多个位置之间致动所述套管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被构造成能够以第一运动速率致动所述套管针,其中所述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被构造成能够以第二运动速率致动所述套管针,其中所述第一运动速率大于所述第二运动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套管针包括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主体内的近侧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近侧框架通过销和狭槽关系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主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包括与所述主体可枢转地联接的柄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柄部还与所述近侧框架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柄部限定狭槽,其中所述近侧框架包括突出部,其中所述突出部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狭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闭合组件还包括联接杆件,其中所述联接杆件联接到所述柄部和所述近侧框架两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柄部限定狭槽,其中所述联接杆件包括销,其中所述销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狭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包括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调节旋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包括从所述调节旋钮延伸到所述主体中的螺纹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近侧框架限定联接通道,其中所述螺纹轴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套管针位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和所述第二闭合位置之间时接合所述联接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套管针朝向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偏压。
16.一种设备,包括:
(a)柄部组件,所述柄部组件包括主体;
(b)轴组件,所述轴组件包括从所述主体朝远侧延伸的外管状构件;
(c)端部执行器,所述端部执行器包括:
(i)钉平台,所述钉平台相对于所述外管状构件固定,
(ii)钉驱动器,其中所述钉驱动器能够操作以在未击发位置和击发位置相对于所述钉平台之间致动,以及
(iii)套管针,所述套管针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钉平台和所述钉驱动器致动;
(d)砧座,所述砧座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套管针选择性地联接,其中当所述砧座与所述套管针选择性地联接时,所述套管针能够操作以相对于所述钉平台致动所述砧座;
(e)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所述第一套管针闭合组件包括第一致动主体,其中所述第一致动主体被构造成能够在远侧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之间致动所述套管针;以及
(f)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所述第二套管针闭合组件包括第二致动主体,其中所述第二致动主体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所述套管针,其中所述第二致动主体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套管针位于所述远侧位置和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之间时与所述套管针脱离接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致动主体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平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致动主体与所述套管针固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致动主体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枢转。
20.一种设备,包括:
(a)柄部组件,所述柄部组件包括主体;
(b)轴组件,所述轴组件包括从所述主体朝远侧延伸的外管状构件;
(c)端部执行器,所述端部执行器包括:
(i)钉平台,所述钉平台相对于所述外管状构件固定,
(ii)钉驱动器,其中所述钉驱动器能够操作以在未击发位置和击发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钉平台致动,以及
(iii)套管针,所述套管针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钉平台和所述钉驱动器致动;
(d)砧座,所述砧座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套管针选择性地联接,其中当所述砧座与所述套管针选择性地联接时,所述套管针能够操作以相对于所述钉平台致动所述砧座;以及
(e)套管针闭合系统,所述套管针闭合系统包括调节主体,其中所述套管针闭合系统被构造成能够在远侧位置、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所述套管针,其中所述调节主体被构造成能够以第一运动致动以在所述远侧位置和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之间驱动所述套管针,其中所述调节主体被构造成能够以第二运动致动以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和所述第二闭合位置之间驱动所述套管针。
CN201980067807.8A 2018-10-15 2019-10-11 用于圆形外科缝合器的两级闭合系统 Pending CN1128883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159,851 US11207071B2 (en) 2018-10-15 2018-10-15 Dual stage closure system for circular surgical stapler
US16/159,851 2018-10-15
PCT/IB2019/058690 WO2020079547A1 (en) 2018-10-15 2019-10-11 Dual stage closure system for circular surgical stapl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8381A true CN112888381A (zh) 2021-06-01

Family

ID=68289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7807.8A Pending CN112888381A (zh) 2018-10-15 2019-10-11 用于圆形外科缝合器的两级闭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207071B2 (zh)
EP (1) EP3639763B1 (zh)
JP (1) JP2022508678A (zh)
CN (1) CN112888381A (zh)
BR (1) BR112021007079A2 (zh)
WO (1) WO2020079547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3198A (en) * 1991-10-18 1995-08-22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Surgical fastener applying apparatus
CN104042292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柯惠Lp公司 包括可重复利用的组件的手术吻合装置
CN104918564A (zh) * 2012-12-17 2015-09-16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包括控制环的具有可选择的机动和手动控制的圆形钉合器
US20160058439A1 (en) * 2014-09-02 2016-03-03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losing and Clamping of an End Effector of a Surgical Device
WO2018161314A1 (en) * 2017-03-09 2018-09-13 Covidien Lp Surgical stapling device with audible indicator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7654A (en) * 1976-06-23 1977-09-13 Alfredo Alvarado Surgical stapler
US4573468A (en) * 1977-05-26 1986-03-04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Hollow body organ stapling instrument and disposable cartridge employing relief vents
US4351466A (en) * 1980-10-16 1982-09-28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Disposable instrument for surgical fastening
US4488523A (en) * 1982-09-24 1984-12-18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Flexible, hydraulically actuated device for applying surgical fasteners
US4907591A (en) * 1988-03-29 1990-03-13 Pfizer Hospital Products Group, Inc.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establishing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US5222963A (en) * 1991-01-17 1993-06-29 Ethicon, Inc. Pull-through circular anastomosic intraluminal stapler with absorbable fastener means
US5333773A (en) 1991-08-23 1994-08-02 Ethicon, Inc. Sealing means for endoscopic surgical anastomosis stapling instrument
GR920100358A (el) 1991-08-23 1993-06-07 Ethicon Inc Οργανο συρραφής χειρουργικής αναστομώσεως.
US5350104A (en) 1991-08-23 1994-09-27 Ethicon, Inc. Sealing means for endoscopic surgical anastomosis stapling instrument
US5271543A (en) * 1992-02-07 1993-12-21 Ethicon, Inc. Surgical anastomosis stapling instrument with flexible support shaft and anvil adjusting mechanism
US5376098A (en) * 1992-10-09 1994-12-27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Fragmentable anastomosis ring applier
US6050472A (en) * 1996-04-26 2000-04-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Surgical anastomosis stapler
DE19837258A1 (de) * 1998-08-17 2000-03-02 Deutsch Zentr Luft & Raumfahrt Vorrichtung zum Betätigen eines chirurgischen Instrumentariums zur Anastomose von Hohlorganen
IL147324A0 (en) * 2001-12-26 2002-08-14 Sergey Popov Minimally invasive device
US8220690B2 (en) 2006-09-29 2012-07-17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Connected surgical staples and stapling instruments for deploying the same
US8733611B2 (en) * 2008-03-12 2014-05-27 Covidien Lp Ratcheting mechanism for surgical stapling device
US8459524B2 (en) * 2009-08-14 2013-06-11 Covidien Lp Tissue fastening system for a medical device
US8910847B2 (en) 2011-05-19 2014-12-16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Low cost anvil assembly for a circular stapler
US9603599B2 (en) * 2011-12-16 2017-03-28 Ethicon Endo-Surgery, Llc Feature to reengage safety switch of tissue stapler
US9289207B2 (en) 2012-11-29 2016-03-22 Ethicon Endo-Surgery, Llc Surgical staple with integral pledget for tip deflection
US9498222B2 (en) 2012-11-29 2016-11-22 Ethicon Endo-Surgery, Llc Pivoting anvil for surgical circular stapler
US9724100B2 (en) 2012-12-04 2017-08-08 Ethicon Llc Circular anvil introduction system with alignment feature
US9572573B2 (en) 2012-12-04 2017-02-21 Ethicon Endo-Surgery, Llc Trans-oral circular anvil introduction system with dilation feature
US20140158747A1 (en) 2012-12-06 2014-06-12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urgical stapler with varying staple widths along different circumferences
US9463022B2 (en) 2012-12-17 2016-10-11 Ethicon Endo-Surgery, Llc Motor driven rotary input circular stapler with lockable flexible shaft
US9597081B2 (en) 2012-12-17 2017-03-21 Ethicon Endo-Surgery, Llc Motor driven rotary input circular stapler with modular end effector
US9936949B2 (en) 2013-09-23 2018-04-10 Ethicon Llc 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 with drive assembly having toggle features
US10226254B2 (en) 2014-10-21 2019-03-12 Covidien Lp Adapter, extension, and connector assemblies for surgical devices
US10226253B2 (en) 2015-06-26 2019-03-12 Ethicon Llc Firing assembly for circular stapler
US10905415B2 (en) * 2015-06-26 2021-02-02 Ethicon Llc Surgical stapler with electromechanical lockout
US10405855B2 (en) * 2015-06-26 2019-09-10 Ethicon Llc Firing circuit for surgical stapler
CN105411642B (zh) * 2015-12-22 2018-09-11 苏州英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吻合器及其闭合、击发控制方法
US10524797B2 (en) * 2016-01-13 2020-01-07 Covidien Lp Adapter assembly including a removable trocar assembly
US11284890B2 (en) * 2016-04-01 2022-03-2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Circular stapling system comprising an incisable tissue support
US10849628B2 (en) * 2017-06-12 2020-12-01 Covidien Lp Flexible surgical stapl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3198A (en) * 1991-10-18 1995-08-22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Surgical fastener applying apparatus
CN104918564A (zh) * 2012-12-17 2015-09-16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包括控制环的具有可选择的机动和手动控制的圆形钉合器
CN104042292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柯惠Lp公司 包括可重复利用的组件的手术吻合装置
US20160058439A1 (en) * 2014-09-02 2016-03-03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losing and Clamping of an End Effector of a Surgical Device
WO2018161314A1 (en) * 2017-03-09 2018-09-13 Covidien Lp Surgical stapling device with audible indicator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508678A (ja) 2022-01-19
BR112021007079A2 (pt) 2021-07-20
EP3639763B1 (en) 2023-09-27
EP3639763A1 (en) 2020-04-22
US20200113566A1 (en) 2020-04-16
US11207071B2 (en) 2021-12-28
WO2020079547A1 (en) 2020-04-23
US20220151621A1 (en)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3708B (zh) 具有一体式闭合杆的圆形缝合器械
CN111405873B (zh) 带有扭矩限制特征结构的圆形缝合器械
JP7427680B2 (ja) 円形外科用ステープラのバック駆動を防止するためのラッチ
CN111386084B (zh) 具备具有带活动铰链的一体式闩锁的柄的圆形缝合器械砧座
CN111436191B (zh) 具有非对称模制护罩部件的圆形缝合器械
CN111479522B (zh) 具备具有一体式弹性特征结构的击发触发器的圆形缝合器械
CN112888381A (zh) 用于圆形外科缝合器的两级闭合系统
EP3639762B1 (en) Dual lever to reduce force to fire in circular surgical stap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