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7701A - 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7701A
CN112887701A CN202110115046.8A CN202110115046A CN112887701A CN 112887701 A CN112887701 A CN 112887701A CN 202110115046 A CN202110115046 A CN 202110115046A CN 112887701 A CN112887701 A CN 112887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isplay device
driving cylinder
driv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50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7701B (zh
Inventor
王玉柱
谭世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ter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ter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ter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ter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1504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7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7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7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7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7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22Improving the 3D impression of stereoscopic images by modifying image signal contents, e.g. by filtering or adding monoscopic depth c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98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与现有技术的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相比较,本发明的裸眼显示3D设备还包括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眼3D显示设备包括对所述显示设备的观看区域进行监测的监测模块、通过人数进行自动调节光栅分布的以及最佳观看区的调控模块、通过对人体的监测进一步调节所述设备显示设备的高度以及角度以调节用户观看效果的适应调节模块、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显示亮度进一步有效实现3D显示效果的亮度调节模块和分别连接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各电器元件的控制装置。本发明裸眼显示3D设备的智能度高,针对显示设备观看人数进行智能3D显示效果的调节,具有较高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本发明涉及3D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里显示3D图形,就是说在平面里显示三维图形。不像现实世界里,真实的三维空间,有真实的距离空间。计算机里只是看起来很像真实世界,因此在计算机显示的3d图形,就是让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样。人眼有一个特性就是近大远小,就会形成立体感。目前主流的裸眼3D技术手段有:狭缝式液晶光栅、柱状透镜、指向光源、主动式背光。光屏障式3D技术的实现方法是使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的垂直条纹。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而该技术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视差障壁。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看到3D影像。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在成本上比较有优势,但是光屏障式3D显示设备需要观众进行相应角度的调节才能观看出3D显示效果,现有技术的光屏障式3D显示设备通过对观众的进行定位进一步控制所述光栅的显示顺序。
本实验团队长期针对裸眼3D显示技术和其设备进行大量相关记录资料的浏览和研究,同时依托相关资源,并进行大量相关实验,经过大量检索发现存在的现有技术如JP6513199B2,JP6435348B2,US09389429B2,和JP6698138B2,如现有技术的一种裸眼3D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块、TFT模块、光栅模块;TFT模块设置于背光模块与光栅模块之间,TFT模块包括沿照明光线的传播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偏光板、第一基片、第一液晶层和第二基片,第一基片设置有像素电极,第二基片全导电;光栅模块用于实现3D成像,光栅模块包括沿光线的传播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液晶层、第三基片和第二偏光板,第三基片面向第二液晶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等间隔排列的不同或相同的光栅电极。但是现有技术的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智能化低,进行3D显示效果的自动调控功能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智能度低,通过对人体监测进一步调节适合人体的观看效果形成所述显示器的播放不稳定;显示器的自动调节位置只针对一名观看者进行视频观看时起作用,在多人观看情况下不能有效指导所述观看者的最佳观看区进行高体验感的3D效果观看等等问题,作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交通系统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可选的,一种裸眼3D显示设备包括对所述显示设备的观看区域进行监测的监测模块、通过人数进行自动调节光栅分布的以及最佳观看区的调控模块、通过对人体的监测进一步调节所述设备显示设备的高度以及角度以调节用户观看效果的适应调节模块、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显示亮度进一步有效实现3D显示效果的亮度调节模块和分别连接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各电器元件的控制装置。
可选的,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人眼追踪摄像装置和根据所述摄像装置监测到人体的相对图片情况进一步处理分析获得人体位置信息的处理模块。
可选的,所述适应调节模块包括将所述设备固定于墙壁上的固定机构、固定所述设备机体在所述固定机构上升降位移的升降单元和驱动所述机体相对于所述固定机体进行角度调节的角度单元。
可选的,所述调控模块包括通过所述监测模块所获得的人体相对于所述机体的位置信息进一步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的光栅工作情况和所述适应调节模块的移动工作。
可选的,所述亮度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设备上并对所述显示设备所在环境亮度进行监测的亮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上对所述亮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进行处理分析获得3D显示设备所对应的背光源的关照强度的处理程序。
可选的,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机体之间的至少四个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升降单元上的驱动筒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后端的配合杆,所述驱动筒为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驱动筒与所述机体相对的一端为开口,且所述开口朝所述驱动筒接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延伸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的相对的至少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具有外齿纹传送带的微型同步带装置,所述配合杆连接固定于所述机体后端,且所述配合杆与所述驱动筒的空腔结构配合设置,所述配合杆上设置有与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微型同步带装置上的所述齿纹传动带啮合传动,进而所述活动机构内的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相应的主动轮进行转动时,所述齿纹传送带与所述配合杆外壁配合传动进一步驱动所述配合杆相对于所述驱动筒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活动机构长度变化的控制。
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其中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墙壁进一步实现所述设备固定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端互相连接形成闭合多边形的至少四个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和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平行所述地面设置。
可选的,所述裸眼3D显示方法包括对通过对所述观看者数量的监控进行相应的调节方式进行3D显示效果的观看感提高和通过对环境的亮度监测进行所述显示亮度的相适应调节。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显示设备观看区域的观看人数进行监测并针对不同人数进行相应的3D显示效果调节。
2.通过对显示设备所在环境的亮度监测进行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亮度智能化控制调节,有效提高3D显示设备的3D显示效果。
3.有效提高显示设置的基于监控感应技术上的自动调节功能,具有较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为本发明的裸眼3D显示设备的模块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监测模块的模块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3D显示设备的实验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裸眼3D显示设备与现有技术的对比实验获得的效果对比的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构建的一种实现对机体进行角度和高度的自动变化进一步产生最佳3D显示效果的调节系统;
一种裸眼3D显示设备包括对所述显示设备的观看区域进行监测的监测模块、通过人数进行自动调节光栅分布的以及最佳观看区的调控模块、通过对人体的监测进一步调节所述设备显示设备的高度以及角度以调节用户观看效果的适应调节模块、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显示亮度进一步有效实现3D显示效果的亮度调节模块和分别连接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各电器元件的控制装置,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人眼追踪摄像装置和根据所述摄像装置监测到人体的相对图片情况进一步处理分析获得人体位置信息的处理模块,所述适应调节模块包括将所述设备固定于墙壁上的固定机构、固定所述设备机体在所述固定机构上升降位移的升降单元和驱动所述机体相对于所述固定机体进行角度调节的角度单元,所述调控模块包括通过所述监测模块所获得的人体相对于所述机体的位置信息进一步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的光栅工作情况和所述适应调节模块的移动工作,所述亮度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设备上并对所述显示设备所在环境亮度进行监测的亮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上对所述亮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进行处理分析获得3D显示设备所对应的背光源的关照强度的处理程序,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机体之间的至少四个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升降单元上的驱动筒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后端的配合杆,所述驱动筒为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驱动筒与所述机体相对的一端为开口,且所述开口朝所述驱动筒接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延伸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的相对的至少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具有外齿纹传送带的微型同步带装置,所述配合杆连接固定于所述机体后端,且所述配合杆与所述驱动筒的空腔结构配合设置,所述配合杆上设置有与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微型同步带装置上的所述齿纹传动带啮合传动,进而所述活动机构内的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相应的主动轮进行转动时,所述齿纹传送带与所述配合杆外壁配合传动进一步驱动所述配合杆相对于所述驱动筒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活动机构长度变化的控制,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其中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墙壁进一步实现所述设备固定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端互相连接形成闭合多边形的至少四个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和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平行所述地面设置,所述裸眼3D显示方法,包括对通过对所述观看者数量的监控进行相应的调节方式进行3D显示效果的观看感提高,同时通过对环境的亮度监测进行所述显示亮度的相适应调节;
所述机体包括显示屏和围绕所述显示屏设置的机壳,其中所述显示屏一端为所述机体正面,与所述显示屏相对的一端的机壳上的相应位置为所述机体背面,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机体背端的至少四个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通过焊接、卡接和/或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升降单元上的驱动筒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后端的配合杆,所述驱动筒为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驱动筒与所述机体相对的一端为开口,且所述开口朝所述驱动筒接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延伸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的相对的至少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微型同步带装置,所述微型同步带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筒侧壁上相对于所述机体和所述升降单元的两端的一个主动轮、从动轮、张紧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齿状传送带、互相平行设置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若干惰轮和通过安装座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筒外壁且旋转驱动轴贯穿至所述驱动筒内腔并通过焊接、螺栓和/或卡接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动轮的旋转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筒上设置有供所述旋转驱动轴贯穿设置的开孔结构,所述开孔边缘上配合设置有微型轴承,进而减少所述旋转驱动轴旋转工作中对所述驱动筒的损害,其中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机体与所述固定机构连接线的两端上,所述惰轮随所述传送带的转动进行转动同时对所述传送带起支持作用,所述配合杆通过焊接、卡接和/或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机体后端,且所述配合杆与所述驱动筒的空腔结构配合设置,所述配合杆外壁上设置有与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与微型同步带装置上的齿纹传动带啮合传动的齿纹结构,进而所述活动机构内的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相应的主动轮进行转动时,所述齿纹传送带与所述配合杆外壁配合传动进一步驱动所述配合杆相对于所述驱动筒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活动机构长度变化的控制,所述传送带与所述驱动筒内壁相对一端设置有第一卡件,所述驱动筒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件相互卡和进一步限制所述传送带传动距离的第一限位件,所述配合杆与所述机体通过转轴可活动固定,其中所述四个驱动筒中包括第一驱动筒、第二驱动筒、第三驱动筒和第四驱动筒,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筒和所述第二驱动筒为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筒和第四驱动筒为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筒和第二驱动筒的安装位置连接线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筒和第三驱动筒的安装位置连接线垂直地面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筒和第二驱动筒传动位移长度同步设置,所述第三驱动筒和所述第四驱动筒传动位移长度同步设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不同驱动长度进一步控制所述机体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的转动角度;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其中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墙壁进一步实现所述设备固定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端互相连接形成闭合多边形的至少四个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和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平行所述地面设置,其中突出单元包括分别依次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且朝所述机体方向延伸突出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突出单元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且朝所述机体方向延伸突出同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块和同时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相对设置的第四固定块,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滑杆,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滑杆,其中在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且相对一端分别设置有轴承件,在所述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上且相对一端分别设置有轴承件,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相对设置的轴承件活动固定第一丝杠,所述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之间通过相对设置的轴承件活动固定第二丝杠,所述壳体上分别通过相应固定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丝杠电机和至少一个第二丝杠电机,其中所述第一丝杠电机的旋转驱动轴分别贯穿至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或第二固定块且与所述第一丝杠通过卡接和/或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的旋转驱动轴分别贯穿至所述第三固定块和/或第四固定块且与所述第二丝杠通过卡接和/或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杠上设置有与其螺纹驱动配合的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丝杠上设置有与其螺纹驱动配合的第三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相对设置,其中第一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之间设置有至少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筒和第三驱动筒,其中第二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之间设置有至少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筒和第四驱动筒,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通过螺栓和/或卡接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之间且互相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相对所述机体一端分别通过相应锁杆固定件固定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通过螺栓和/或卡接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之间且互相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杆上相对所述机体一端分别通过相应锁杆固定件固定有第三连接块和第四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一驱动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三驱动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与第二驱动筒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与第四驱动筒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块和驱动筒之间通过焊接、卡接、螺栓和/或法兰固定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一丝杠电机和第二丝杠电机旋转驱动工作时通过所述角度体调节单元带动所述机体相对地面升降运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构造了一种通过对观看者的人数监测进行相应的观看效果调节的监测模块和调控模块;
一种裸眼3D显示设备包括对所述显示设备的观看区域进行监测的监测模块、通过人数进行自动调节光栅分布的以及最佳观看区的调控模块、通过对人体的监测进一步调节所述设备显示设备的高度以及角度以调节用户观看效果的适应调节模块、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显示亮度进一步有效实现3D显示效果的亮度调节模块和分别连接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各电器元件的控制装置,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人眼追踪摄像装置和根据所述摄像装置监测到人体的相对图片情况进一步处理分析获得人体位置信息的处理模块,所述适应调节模块包括将所述设备固定于墙壁上的固定机构、固定所述设备机体在所述固定机构上升降位移的升降单元和驱动所述机体相对于所述固定机体进行角度调节的角度单元,所述调控模块包括通过所述监测模块所获得的人体相对于所述机体的位置信息进一步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的光栅工作情况和所述适应调节模块的移动工作,所述亮度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设备上并对所述显示设备所在环境亮度进行监测的亮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上对所述亮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进行处理分析获得3D显示设备所对应的背光源的关照强度的处理程序,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机体之间的至少四个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升降单元上的驱动筒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后端的配合杆,所述驱动筒为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驱动筒与所述机体相对的一端为开口,且所述开口朝所述驱动筒接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延伸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的相对的至少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具有外齿纹传送带的微型同步带装置,所述配合杆连接固定于所述机体后端,且所述配合杆与所述驱动筒的空腔结构配合设置,所述配合杆上设置有与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微型同步带装置上的所述齿纹传动带啮合传动,进而所述活动机构内的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相应的主动轮进行转动时,所述齿纹传送带与所述配合杆外壁配合传动进一步驱动所述配合杆相对于所述驱动筒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活动机构长度变化的控制,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其中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墙壁进一步实现所述设备固定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端互相连接形成闭合多边形的至少四个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和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平行所述地面设置,所述裸眼3D显示方法,包括对通过对所述观看者数量的监控进行相应的调节方式进行3D显示效果的观看感提高,同时通过对环境的亮度监测进行所述显示亮度的相适应调节;
所述机体包括显示屏和围绕所述显示屏设置的机壳,其中所述显示屏一端为所述机体正面,与所述显示屏相对的一端的机壳上的相应位置为所述机体背面,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机体背端的至少四个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通过焊接、卡接和/或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升降单元上的驱动筒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后端的配合杆,所述驱动筒为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驱动筒与所述机体相对的一端为开口,且所述开口朝所述驱动筒接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延伸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的相对的至少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微型同步带装置,所述微型同步带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筒侧壁上相对于所述机体和所述升降单元的两端的一个主动轮、从动轮、张紧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齿状传送带、互相平行设置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若干惰轮和通过安装座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筒外壁且旋转驱动轴贯穿至所述驱动筒内腔并通过焊接、螺栓和/或卡接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动轮的旋转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筒上设置有供所述旋转驱动轴贯穿设置的开孔结构,所述开孔边缘上配合设置有微型轴承,进而减少所述旋转驱动轴旋转工作中对所述驱动筒的损害,其中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机体与所述固定机构连接线的两端上,所述惰轮随所述传送带的转动进行转动同时对所述传送带起支持作用,所述配合杆通过焊接、卡接和/或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机体后端,且所述配合杆与所述驱动筒的空腔结构配合设置,所述配合杆外壁上设置有与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与微型同步带装置上的齿纹传动带啮合传动的齿纹结构,进而所述活动机构内的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相应的主动轮进行转动时,所述齿纹传送带与所述配合杆外壁配合传动进一步驱动所述配合杆相对于所述驱动筒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活动机构长度变化的控制,所述传送带与所述驱动筒内壁相对一端设置有第一卡件,所述驱动筒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件相互卡和进一步限制所述传送带传动距离的第一限位件,所述配合杆与所述机体通过转轴可活动固定,其中所述四个驱动筒中包括第一驱动筒、第二驱动筒、第三驱动筒和第四驱动筒,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筒和所述第二驱动筒为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筒和第四驱动筒为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筒和第二驱动筒的安装位置连接线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筒和第三驱动筒的安装位置连接线垂直地面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筒和第二驱动筒传动位移长度同步设置,所述第三驱动筒和所述第四驱动筒传动位移长度同步设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不同驱动长度进一步控制所述机体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的转动角度;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其中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墙壁进一步实现所述设备固定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端互相连接形成闭合多边形的至少四个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和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平行所述地面设置,其中突出单元包括分别依次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且朝所述机体方向延伸突出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突出单元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且朝所述机体方向延伸突出同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块和同时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相对设置的第四固定块,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滑杆,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滑杆,其中在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且相对一端分别设置有轴承件,在所述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上且相对一端分别设置有轴承件,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相对设置的轴承件活动固定第一丝杠,所述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之间通过相对设置的轴承件活动固定第二丝杠,所述壳体上分别通过相应固定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丝杠电机和至少一个第二丝杠电机,其中所述第一丝杠电机的旋转驱动轴分别贯穿至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或第二固定块且与所述第一丝杠通过卡接和/或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的旋转驱动轴分别贯穿至所述第三固定块和/或第四固定块且与所述第二丝杠通过卡接和/或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杠上设置有与其螺纹驱动配合的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丝杠上设置有与其螺纹驱动配合的第三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相对设置,其中第一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之间设置有至少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筒和第三驱动筒,其中第二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之间设置有至少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筒和第四驱动筒,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通过螺栓和/或卡接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之间且互相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相对所述机体一端分别通过相应锁杆固定件固定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通过螺栓和/或卡接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之间且互相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杆上相对所述机体一端分别通过相应锁杆固定件固定有第三连接块和第四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一驱动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三驱动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与第二驱动筒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与第四驱动筒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块和驱动筒之间通过焊接、卡接、螺栓和/或法兰固定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一丝杠电机和第二丝杠电机旋转驱动工作时通过所述角度体调节单元带动所述机体相对地面升降运动;
所述3D显示设备包括机壳、相对设置的所述光栅和显示屏,所述光栅与所述显示屏之间通过闭合层形成密封腔体,其中,所述闭合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选取具有弹性的材料,并通过将闭合层的上下两端分别粘结在所述光栅和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从而形成由闭合层、所述光栅和所述显示屏构成的密封腔体,所述闭合层可以设置在所述光栅和显示屏的边缘位置处,从而可以尽量增大所形成的密封腔体的覆盖面积,增强3D显示设备显示效果的稳固性,其中与闭合层相同,所述支撑机构在上下两端分别粘结在所述光栅和显示屏的表面上,其材料可以与闭合层的材料相,可以采用粘弹性材料,所述密封腔体中设置多个所述支撑机构,并且该多个弹性支撑结构可以呈点状或条状散布在密封腔体中,通过该弹性支撑结构起到支撑和牵引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所述光栅与显示屏的平行度,进而提高3D显示设备的显示稳定性;
其中的所述光栅可以为动态光栅,在此不再限制,其中所述裸眼3D显示设备从下至上依次包括背光源、显示屏、所述光栅,其中,所述显示屏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偏光片、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和上偏光片,所述光栅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基板、液晶层、第二基板、偏光片,其中,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液晶层的表面和第二基板朝向液晶层的表面中一者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条状ITO电极,另一者设有面状ITO电极,所述光栅与控制装置控制通过电气连接,明暗条纹的位置以适应人眼的位置,入射到动态光栅的光线经由动态光栅的透光间隙透射后再入射到显示屏的显示像素上,进而使得左眼像素图像光线入射到人的左眼、右眼像素图像光线入射到人的右眼,由于人的双眼接收的图像存在视差,因而左右眼图像经过人脑合成3D图像的效果;
所述3D显示设备上还安装设置有人眼追踪摄像装置、设置于所述显示设备上进行光线照射的光线生成装置、固定所述光线生成装置进一步控制所述光线生成装置的光纤照射角度的固定装置和与所述摄像装置电气连接进而接收所述摄像装置的图片信息并通过图片分析处理获得所述显示设备观看区前人数和人眼位置信息的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处理模块为至少一个单片机构成的处理器,所述人眼追踪摄像装置与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所述人眼追踪设置装置被设置为拍摄所述显示设备观看区范围内的图片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对所述图片信息的分析处理获得所述观看范围内的观看人数进一步生成相应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进行相应调节模式的选择,所述光线照射装置为相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固定装置为现有技术的具有角度转动功能的电控制安装座,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监测模块监测到所述显示设备的观看区内的人数至少为两人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固定装置的转动至指令角度和控制所述光线生成装置进行光线照射进一步指引观众至最佳观看区域进行视频观看,提高所有观众的裸眼3D观看感,其中所述光线照射装置的位置指引照射时间为30s,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调节所述光线生成装置的指引照射进一步进行所述3D裸眼显示设备的观看位置的定向调整;
在所述眼追踪摄像装置监测到所述显示设备的观看区内的人数为一个时,所述处理模块接收所述摄像头装置发送的人眼位置信息并根据人眼位置信息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适应调节模块驱动所述机体相对观看者进行角度调节和/或控制所述光栅生成与观看者人眼相适应的狭缝光栅适应所述显示设备前观看者的3D观看最佳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显示设备观看区域观看者的监测,实现对显示屏相对于观看者的角度位置和光栅相应生成狭缝光栅的控制调节进行所述显示设备对一名观看者情况下的高效率显示效果适应调节,同时通过关心生成区对最佳观看区的指引照射,进一步有效指引观众至最佳观看请进行高体验感的3D效果观看。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构造了一种根据对所述显示设备所在环境的亮度监测进一步智能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设备保证所述显示设备的3D显示效果的稳定性;
一种裸眼3D显示设备包括对所述显示设备的观看区域进行监测的监测模块、通过人数进行自动调节光栅分布的以及最佳观看区的调控模块、通过对人体的监测进一步调节所述设备显示设备的高度以及角度以调节用户观看效果的适应调节模块、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显示亮度进一步有效实现3D显示效果的亮度调节模块和分别连接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各电器元件的控制装置,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人眼追踪摄像装置和根据所述摄像装置监测到人体的相对图片情况进一步处理分析获得人体位置信息的处理模块,所述适应调节模块包括将所述设备固定于墙壁上的固定机构、固定所述设备机体在所述固定机构上升降位移的升降单元和驱动所述机体相对于所述固定机体进行角度调节的角度单元,所述调控模块包括通过所述监测模块所获得的人体相对于所述机体的位置信息进一步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的光栅工作情况和所述适应调节模块的移动工作,所述亮度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设备上并对所述显示设备所在环境亮度进行监测的亮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上对所述亮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进行处理分析获得3D显示设备所对应的背光源的关照强度的处理程序,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机体之间的至少四个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升降单元上的驱动筒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后端的配合杆,所述驱动筒为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驱动筒与所述机体相对的一端为开口,且所述开口朝所述驱动筒接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延伸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的相对的至少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具有外齿纹传送带的微型同步带装置,所述配合杆连接固定于所述机体后端,且所述配合杆与所述驱动筒的空腔结构配合设置,所述配合杆上设置有与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微型同步带装置上的所述齿纹传动带啮合传动,进而所述活动机构内的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相应的主动轮进行转动时,所述齿纹传送带与所述配合杆外壁配合传动进一步驱动所述配合杆相对于所述驱动筒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活动机构长度变化的控制,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其中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墙壁进一步实现所述设备固定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端互相连接形成闭合多边形的至少四个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和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平行所述地面设置,所述裸眼3D显示方法,包括对通过对所述观看者数量的监控进行相应的调节方式进行3D显示效果的观看感提高,同时通过对环境的亮度监测进行所述显示亮度的相适应调节;
所述机体包括显示屏和围绕所述显示屏设置的机壳,其中所述显示屏一端为所述机体正面,与所述显示屏相对的一端的机壳上的相应位置为所述机体背面,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机体背端的至少四个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通过焊接、卡接和/或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升降单元上的驱动筒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后端的配合杆,所述驱动筒为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驱动筒与所述机体相对的一端为开口,且所述开口朝所述驱动筒接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延伸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的相对的至少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微型同步带装置,所述微型同步带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筒侧壁上相对于所述机体和所述升降单元的两端的一个主动轮、从动轮、张紧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齿状传送带、互相平行设置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若干惰轮和通过安装座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筒外壁且旋转驱动轴贯穿至所述驱动筒内腔并通过焊接、螺栓和/或卡接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动轮的旋转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筒上设置有供所述旋转驱动轴贯穿设置的开孔结构,所述开孔边缘上配合设置有微型轴承,进而减少所述旋转驱动轴旋转工作中对所述驱动筒的损害,其中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机体与所述固定机构连接线的两端上,所述惰轮随所述传送带的转动进行转动同时对所述传送带起支持作用,所述配合杆通过焊接、卡接和/或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机体后端,且所述配合杆与所述驱动筒的空腔结构配合设置,所述配合杆外壁上设置有与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与微型同步带装置上的齿纹传动带啮合传动的齿纹结构,进而所述活动机构内的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相应的主动轮进行转动时,所述齿纹传送带与所述配合杆外壁配合传动进一步驱动所述配合杆相对于所述驱动筒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活动机构长度变化的控制,所述传送带与所述驱动筒内壁相对一端设置有第一卡件,所述驱动筒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件相互卡和进一步限制所述传送带传动距离的第一限位件,所述配合杆与所述机体通过转轴可活动固定,其中所述四个驱动筒中包括第一驱动筒、第二驱动筒、第三驱动筒和第四驱动筒,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筒和所述第二驱动筒为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筒和第四驱动筒为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筒和第二驱动筒的安装位置连接线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筒和第三驱动筒的安装位置连接线垂直地面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筒和第二驱动筒传动位移长度同步设置,所述第三驱动筒和所述第四驱动筒传动位移长度同步设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不同驱动长度进一步控制所述机体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的转动角度;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其中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墙壁进一步实现所述设备固定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端互相连接形成闭合多边形的至少四个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和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平行所述地面设置,其中突出单元包括分别依次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且朝所述机体方向延伸突出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突出单元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且朝所述机体方向延伸突出同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块和同时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相对设置的第四固定块,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滑杆,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滑杆,其中在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且相对一端分别设置有轴承件,在所述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上且相对一端分别设置有轴承件,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相对设置的轴承件活动固定第一丝杠,所述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之间通过相对设置的轴承件活动固定第二丝杠,所述壳体上分别通过相应固定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丝杠电机和至少一个第二丝杠电机,其中所述第一丝杠电机的旋转驱动轴分别贯穿至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或第二固定块且与所述第一丝杠通过卡接和/或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的旋转驱动轴分别贯穿至所述第三固定块和/或第四固定块且与所述第二丝杠通过卡接和/或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杠上设置有与其螺纹驱动配合的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丝杠上设置有与其螺纹驱动配合的第三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相对设置,其中第一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之间设置有至少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筒和第三驱动筒,其中第二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之间设置有至少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筒和第四驱动筒,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通过螺栓和/或卡接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之间且互相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相对所述机体一端分别通过相应锁杆固定件固定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通过螺栓和/或卡接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之间且互相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杆上相对所述机体一端分别通过相应锁杆固定件固定有第三连接块和第四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一驱动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三驱动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与第二驱动筒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与第四驱动筒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块和驱动筒之间通过焊接、卡接、螺栓和/或法兰固定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一丝杠电机和第二丝杠电机旋转驱动工作时通过所述角度体调节单元带动所述机体相对地面升降运动;
所述3D显示设备包括机壳、相对设置的所述光栅和显示屏,所述光栅与所述显示屏之间通过闭合层形成密封腔体,其中,所述闭合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选取具有弹性的材料,并通过将闭合层的上下两端分别粘结在所述光栅和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从而形成由闭合层、所述光栅和所述显示屏构成的密封腔体,所述闭合层可以设置在所述光栅和显示屏的边缘位置处,从而可以尽量增大所形成的密封腔体的覆盖面积,增强3D显示设备显示效果的稳固性,其中与闭合层相同,所述支撑机构在上下两端分别粘结在所述光栅和显示屏的表面上,其材料可以与闭合层的材料相,可以采用粘弹性材料,所述密封腔体中设置多个所述支撑机构,并且该多个弹性支撑结构可以呈点状或条状散布在密封腔体中,通过该弹性支撑结构起到支撑和牵引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所述光栅与显示屏的平行度,进而提高3D显示设备的显示稳定性;
其中的所述光栅可以为动态光栅,在此不再限制,其中所述裸眼3D显示设备从下至上依次包括背光源、显示屏、所述光栅,其中,所述显示屏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偏光片、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和上偏光片,所述光栅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基板、液晶层、第二基板、偏光片,其中,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液晶层的表面和第二基板朝向液晶层的表面中一者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条状ITO电极,另一者设有面状ITO电极,所述光栅与控制装置控制通过电气连接,明暗条纹的位置以适应人眼的位置,入射到动态光栅的光线经由动态光栅的透光间隙透射后再入射到显示屏的显示像素上,进而使得左眼像素图像光线入射到人的左眼、右眼像素图像光线入射到人的右眼,由于人的双眼接收的图像存在视差,因而左右眼图像经过人脑合成3D图像的效果;
所述3D显示设备上还安装设置有人眼追踪摄像装置、设置于所述显示设备上进行光线照射的光线生成装置、固定所述光线生成装置进一步控制所述光线生成装置的光纤照射角度的固定装置和与所述摄像装置电气连接进而接收所述摄像装置的图片信息并通过图片分析处理获得所述显示设备观看区前人数和人眼位置信息的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处理模块为至少一个单片机构成的处理器,所述人眼追踪摄像装置与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所述人眼追踪设置装置被设置为拍摄所述显示设备观看区范围内的图片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对所述图片信息的分析处理获得所述观看范围内的观看人数进一步生成相应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进行相应调节模式的选择,所述光线照射装置为相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固定装置为现有技术的具有角度转动功能的电控制安装座,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监测模块监测到所述显示设备的观看区内的人数至少为两人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固定装置的转动至指令角度和控制所述光线生成装置进行光线照射进一步指引观众至最佳观看区域进行视频观看,提高所有观众的裸眼3D观看感,其中所述光线照射装置的位置指引照射时间为30s,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调节所述光线生成装置的指引照射进一步进行所述3D裸眼显示设备的观看位置的定向调整;
在所述眼追踪摄像装置监测到所述显示设备的观看区内的人数为一个时,所述处理模块接收所述摄像头装置发送的人眼位置信息并根据人眼位置信息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适应调节模块驱动所述机体相对观看者进行角度调节和/或控制所述光栅生成与观看者人眼相适应的狭缝光栅适应所述显示设备前观看者的3D观看最佳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显示设备观看区域观看者的监测,实现对显示屏相对于观看者的角度位置和光栅相应生成狭缝光栅的控制调节进行所述显示设备对一名观看者情况下的高效率显示效果适应调节,同时通过关心生成区对最佳观看区的指引照射,进一步有效指引观众至最佳观看请进行高体验感的3D效果观看;
现有技术的3D显示设备在光度强的环境下3D显示效果差,所述背光源为所述3D裸眼显示设备的视频显示提供光源,所述背光源被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控制,所述3D裸眼显示设备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3D裸眼装置所在环境光线亮度的亮度传感器,本发明的3D裸眼显示设备通过对显示设备所在环境的亮度情况进步控制所述3D裸眼显示设备的显示亮度,进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的3D显示设备在光度强环境中3D显示效果差的,所述控制装置内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预先储存编程的所述亮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与所述背光源的照射强度的关系计算处理程序,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亮度传感器的信号接收进一步分析处理生成相应的所述背光源照射强度的控制信号,进而实现所述亮度调节模块的智能化调节工作;
本发明的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对观看者的人数监控进行相应的控制调节有效提高所述观看者的3D观看效果,同时根据对所在环境的亮度情况进行自动亮度调节提高所述显示设备的3D显示效果,本发明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裸眼3D显示设备的缺陷,同时高实用性和智能性。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也就是说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是示例。各种配置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在替代配置中,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种部件。而且,关于某些配置描述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其他配置组合,如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配置的不同方面和元素。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即许多元素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公开或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包括实现的示例性配置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配置例如,已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电路、过程、算法、结构和技术而没有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配置。该描述仅提供示例配置,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相反,前面对配置的描述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技术的使能描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的功能和布置进行各种改变。
综上,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裸眼3D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眼3D显示设备包括对所述显示设备的观看区域进行监测的监测模块、通过人数进行自动调节光栅分布的以及最佳观看区的调控模块、通过对人体的监测进一步调节所述设备显示设备的高度以及角度以调节用户观看效果的适应调节模块、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显示亮度进一步有效实现3D显示效果的亮度调节模块和分别连接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各电器元件的控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人眼追踪摄像装置和根据所述摄像装置监测到人体的相对图片情况进一步处理分析获得人体位置信息的处理模块。
3.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调节模块包括将所述设备固定于墙壁上的固定机构、固定所述设备机体在所述固定机构上升降位移的升降单元和驱动所述机体相对于所述固定机体进行角度调节的角度单元。
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模块包括通过所述监测模块所获得的人体相对于所述机体的位置信息进一步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的光栅工作情况和所述适应调节模块的移动工作。
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设备上并对所述显示设备所在环境亮度进行监测的亮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上对所述亮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进行处理分析获得3D显示设备所对应的背光源的关照强度的处理程序。
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机体之间的至少四个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升降单元上的驱动筒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后端的配合杆,所述驱动筒为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驱动筒与所述机体相对的一端为开口,且所述开口朝所述驱动筒接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延伸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的相对的至少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具有外齿纹传送带的微型同步带装置,所述配合杆连接固定于所述机体后端,且所述配合杆与所述驱动筒的空腔结构配合设置,所述配合杆上设置有与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微型同步带装置上的所述齿纹传动带啮合传动,进而所述活动机构内的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相应的主动轮进行转动时,所述齿纹传送带与所述配合杆外壁配合传动进一步驱动所述配合杆相对于所述驱动筒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活动机构长度变化的控制。
7.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其中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墙壁进一步实现所述设备固定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端互相连接形成闭合多边形的至少四个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和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平行所述地面设置。
8.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对所述观看者数量的监控进行相应的调节方式进行3D显示效果的观看感提高和通过对环境的亮度监测进行所述显示亮度的相适应调节。
CN202110115046.8A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 Active CN112887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5046.8A CN112887701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5046.8A CN112887701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7701A true CN112887701A (zh) 2021-06-01
CN112887701B CN112887701B (zh) 2021-09-28

Family

ID=76052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5046.8A Active CN112887701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770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5022A1 (en) * 2007-07-19 2009-01-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viewing angle for display
CN103595993A (zh) * 2013-11-08 2014-02-19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led裸眼3d显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5807434A (zh) * 2015-12-31 2016-07-27 北京康得新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3d显示观看区域提醒方法
CN108650478A (zh) * 2018-05-24 2018-10-12 芜湖科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式裸眼3d电视机
CN209218260U (zh) * 2019-02-25 2019-08-06 深圳市新致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人观看的裸眼3d显示系统
CN111541887A (zh) * 2020-05-21 2020-08-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裸眼3d视觉伪装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5022A1 (en) * 2007-07-19 2009-01-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viewing angle for display
CN103595993A (zh) * 2013-11-08 2014-02-19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led裸眼3d显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5807434A (zh) * 2015-12-31 2016-07-27 北京康得新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3d显示观看区域提醒方法
CN108650478A (zh) * 2018-05-24 2018-10-12 芜湖科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式裸眼3d电视机
CN209218260U (zh) * 2019-02-25 2019-08-06 深圳市新致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人观看的裸眼3d显示系统
CN111541887A (zh) * 2020-05-21 2020-08-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裸眼3d视觉伪装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7701B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1525B (zh) 自动立体显示器
US9146403B2 (en) Content-adaptive parallax barriers for automultiscopic display
CN102801999B (zh) 基于裸眼3d显示技术的合成算法
CN101799584B (zh) 控制立体图像视图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立体图像显示器
CN102232200B (zh) 立体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US5771121A (en) Observer-adaptive autostereoscopic shutter monitor
CN101782687B (zh) 显示三维图像的显示装置
CN103605211B (zh) 平板化无辅助立体显示装置及方法
US20100238097A1 (en) 2-D and 3-D switchalbe and multi-full size image dispaly system
JP2015505972A (ja) 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CN101980544B (zh) 立体图像的显示方法及相关显示系统
WO2007078141A1 (en) High-resolution field sequential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US2012010574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playing 3d images
CN110095871A (zh) 光栅驱动电路、驱动方法以及裸眼3d显示器
CN101840071A (zh) 基于液晶透镜的三维立体显示器
CN112887701B (zh) 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及其设备
CN108735168A (zh) 一种背光模组、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03191638U (zh) 一种3d显示装置
CN108566546A (zh) 一种基于人眼跟踪的偏振型立体显示器及控制方法
CN101382662A (zh) 上下格式立体观屏镜
KR100426244B1 (ko) 개인용 입체 컴퓨터
CN2844966Y (zh) 可调式立体影像晶点折射屏幕
CN1244762A (zh) 实现立体视频图象的方法及其装置
KR101453900B1 (ko) 무안경 3d led 스크린
Okaichi et al. Integral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with high image quality using multiple flat-panel displa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