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6976A - 一种天线共享电路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共享电路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6976A
CN112886976A CN202011632898.6A CN202011632898A CN112886976A CN 112886976 A CN112886976 A CN 112886976A CN 202011632898 A CN202011632898 A CN 202011632898A CN 112886976 A CN112886976 A CN 1128869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ignal
capacitor
antenna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28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6976B (zh
Inventor
张远龙
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28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6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6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6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6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6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4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separate antennas for the more than one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共享电路及其终端。该天线共享电路包括外置天线,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其中射频信号包括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双工器,双工器的输入端连接外置天线,用于从射频信号中分离出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宽带接收处理系统,连接双工器的第一输出端,用于对宽带信号进行处理;窄带接收处理系统,连接双工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对窄带信号进行处理。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实现通过外置天线同时接收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能够对外置天线进行高效利用,且能提升宽带信号的接收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共享电路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共享电路及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双模终端中,宽带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内置有分集天线,分集天线一般放置于终端顶部。双模终端的顶部还放置有窄带天线,它是一种高效率(约45%)的外置棒棒天线,与LTE分集天线为相邻关系。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工作中发现,受制于双模终端特点及结构堆叠因素,分集天线环境非常不理想,所留空间不利于LTE频段的分集天线效率发挥,导致分集天线效率差,LTE下行吞吐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线共享电路及终端,以提高宽带信号的分集接收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天线共享电路,该天线共享电路包括:外置天线,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其中射频信号包括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双工器,双工器的输入端连接外置天线,用于从射频信号中分离出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宽带接收处理系统,连接双工器的第一输出端,用于对宽带信号进行处理;窄带接收处理系统,连接双工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对窄带信号进行处理。
其中,天线共享电路还包括:内置分集天线,用于接收宽带信号;第一开关电路,双工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内置分集天线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宽带接收处理系统;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接通时,通过内置分集天线来接收宽带信号,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接通时,通过外置天线接收宽带信号。
其中,天线共享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外置天线,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连接双工器的输入端。
其中,天线共享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双工器的输入端,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接通,外置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二开关电路。
其中,天线共享电路还包括发射电路,发射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接通,发射电路发出的发射信号通过第二开关电路。
其中,窄带接收处理系统包括第二滤波电路、低噪声放大电路和窄带处理单元,其中,双工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低噪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低噪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窄带处理单元。
其中,窄带接收处理系统还包括强信号衰减电路,强信号衰减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强信号衰减电路的第二端连接低噪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强信号衰减电路用于衰减窄带信号,以满足低噪声放大电路的输入要求。
其中,宽带接收处理系统包括射频前端开关和多个滤波支路,射频前端开关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射频前端开关的多个输出引脚分别对应连接多个滤波支路,并用于将宽带信号分发到对应的滤波支路。
其中,第一滤波电路的工作频段为350MHz-960MHz,宽带信号的频段范围为:729MHz-960MHz,窄带信号的频段范围为:350MHz-527MHz。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天线共享电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天线共享电路包括外置天线、双工器、宽带接收处理系统和窄带接收处理系统,其中,外置天线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双工器连接外置天线,并用于从射频信号中分离出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宽带接收系统连接双工器的第一输出端,用于对从双工器分离出来的宽带信号进行处理,窄带接收处理系统连接双工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对窄带信号进行处理。本申请中,外置天线可以用于同时接收窄带信号和宽带信号,一方面能够对外置天线进行高效利用,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宽带信号的分集接收性能,提升宽带信号下行的吞吐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天线共享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天线共享电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窄带接收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是图2中宽带接收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合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申请中,两个接收电路(宽带与窄带)共享一根外置天线,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同时接收,能够使天线得到高效利用,且能提升宽带的分集接收性能。
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天线共享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天线共享电路包括外置天线1、双工器2、宽带接收处理系统9和窄带接收处理系统8。
外置天线1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其中射频信号包括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双工器2的输入端COM连接该外置天线1,射频信号从外置天线1输入到双工器2中,双工器2从射频信号中分离出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宽带接收处理系统9连接双工器2的第一输出端WBch,用于将双工器2分离出的宽带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以完成宽带信号的接收。窄带接收处理系统8连接双工器2的第二输出端NBch,用于对所述窄带信号进行处理,以完成窄带信号的接收。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施例的天线共享电路中,能够通过外置天线1同时接收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使外置天线1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且能够提高宽带信号的接收性能。
可选地,再参阅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天线共享电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天线共享电路还可以包括内置分集天线4和第一开关电路3。
具体地,内置分集天线4可以用于单独地接收宽带信号,双工器2的第一输出端WBch连接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三端RF3,内置分集天线4连接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二端RF2,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一端RF1连接宽带接收处理系统9。当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二端RF2与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一端RF1接通时,可以通过内置分集天线4接收宽带信号;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一端RF1与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三端RF3接通时,可以通过外置天线1接收宽带信号。其中,内置分集天线4可以为PIFI天线。
本实施例中,通过该第一开关电路3可以自主选择使用内置分集天线4或者使用外置天线1来接收宽带信号。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外置天线1处于发射状态时,可以通过外部处理器或者天线选择控制电路等控制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二端RF2与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一端RF1接通,以通过内置分集天线4接收宽带信号;当外置天线1处于非发射状态时,可以通过外部处理器或者天线选择控制电路等控制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一端RF1与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三端RF3端接通,以通过外置天线1接收宽带信号。可选地,第一开关电路3可以为一个单刀双掷开关。本实施例可以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宽带信号的来源,即选择不同的天线,灵活性较高。
可选地,宽带信号的频段范围可以为:729MHz-960MHz,窄带信号的频段范围可以为:350MHz-527MHz,以使天线共享电路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本实施例的天线共享电路可以实现宽带信号、窄带信号同时接收,也可以各自单独接收,灵活选择,第一开关电路3可根据业务场景,动态切换通路,保证接收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天线共享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滤波电路5,用于对外置天线1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滤波,第一滤波电路5的第一端连接外置天线1,第一滤波电路5的第二端可以连接双工器2,用于将滤波后的射频信号输出到双工器2。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天线共享电路还可以包括发射电路7和第二开关电路6,其中,第一滤波电路5的第一端连接外置天线1,第一滤波电路5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6的第一端,发射电路7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6的第三端,第二开关电路6的第二端连接双工器2的输入端COM,第二开关电路6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电路6的第二端接通,外置天线1接收的射频信号能够通过第二开关电路6,以进行射频信号的接收。第二开关电路6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电路6的第三端接通,发射电路7发射的信号能够通过第二开关电路6,以进行信号发射。通过第二开关电路6可以灵活控制信号的接收与发射。
进一步地,窄带接收处理系统8连接双工器2的第二输出端NBch,窄带接收处理系统8可以包括第二滤波电路81、低噪声放大电路83和窄带处理单元84,其中,双工器2的第二输出端NBch连接第二滤波电路81的输入端,第二滤波电路81的输出端连接低噪声放大电路83的输入端,低噪声放大电路83的输出端连接窄带处理单元84,以实现窄带信号的接收处理。
可选地,窄带接收处理系统8还可以包括强信号衰减电路82,强信号衰减电路8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滤波电路81的输出端,强信号衰减电路82的第二端连接低噪声放大电路83的输入端,强信号衰减电路82用于衰减窄带信号,以满足低噪声放大电路83的输入要求。
具体地,如图3所示,图3是图2中窄带接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图,第一滤波电路5可以为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波电路5可以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并联设置的第二电容C2和第二电感L2、并联设置的第三电容C3和第三电感L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具体地,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外置天线1,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和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二电容C2和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和第三电感L3的一端,第三电容C3和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6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滤波电路5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以让预设频段的射频信号通过,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波电路5的工作频段可以为350MHz-960MHz。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为0.75pF,第二电容的电容值为2.7pF,第三电容C3的电容值为1.5pF,第四电容C4的电容值为4.7pF,第五电容C5的电容值为5.6pF,第六电容C6的电容值为6.8pF,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为17nH,第二电感L2的电感值为17nH,第三电感L3的电感值为17nH。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滤波电路5还可以为其他电容和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只要能选择出预设频段的信号即可。
第一滤波电路5和第二开关电路6的第一端可以通过第八电容C8连接,第八电容C8为耦合电容,用于前后级电路的耦合。第八电容C8的电容值可以为330pF。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开关电路6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和第四电感L4,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射电路7的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发射电路7的输出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八电容C8的一端,当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导通时,发射电路7发出的发射信号能够通过,当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不导通时,发射电路7发出的发射信号不能够通过;第九电容C9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感L4的一端连接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的正极接地。第九电容C9、第四电感L4和第十电容C10用于信号传输路径阻抗匹配。
第二开关电路6还包括第一电源端,用于给第二开关电路6供电,具体地,第一电源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五电感L5,第七电容C7和第十九电容C19,具体地,外部第一电源E1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感L5的一端,第五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
外部第一电源的电源值可以为7.4V,当第一电源E1通电(比如电压为7.4V)时,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导通,发射电路7发出的发射信号能够通过第二开关电路6,外置天线1处于发射状态,当第一电源E1的不通电(比如电压为0V)时,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不导通,此时第一滤波电路6输出的射频信号能够通过,外置天线1可以处于接收状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九电容C9的电容值为3pF,第十电容C10的电容值为4.7pF,第七电容C7的电容值为33pF,第十九电容C19的电容值为0.1pF,第四电感L4的电感值为18nH,第五电感L5的电感值为120nH,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为180欧姆。
第二开关电路6通过第十一电容C11与双工器2的输入端COM连接,第十一电容C11为耦合电容,具体地,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双工器2的输入端COM。可选地,第十一电容C11的电容值可以为100pF。
第二滤波电路81可以为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用于对窄带信号进行滤波。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滤波电路81包括第十二电容C12、并联设置的第十三电容C13和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并联设置的第十六电容C16和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六电感L6和第七电感L7,其中,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双工器2的第二输出端NBch,第十二电容的C12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三电容C13和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和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感L6的一端,第六电感L6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第十六电容C16和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和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感L7的一端,第七电感L7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连接强信号衰减电路82的第一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十二电容C12的电容值为15pF,第十三电容C13的电容值为10pF,第十四电容C14的电容值为10pF,第十五电容C15的电容值为7pF,第十六电容C16的电容值为10pF,第十七电容C17的电容值为9pF,第十八电容C18的电容值为12pF,第六电感L6的电感值为22nH,第七电感L7的电感值为22nH。通过上述设计能够使第二滤波电路81的工作频段为350MHz-527MHz。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滤波电路81还可以为由其他规格的电容和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只要能实现第二滤波电路81的对窄带信号的滤波即可。
可选地,第二滤波电路81与强信号衰减电路82可以通过第二十电容C20连接,第二十电容C20为耦合电容。强信号衰减电路82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一限幅度管D6、第八电感L8、第二十二电容C22和第二十三电容C23和第九电感L9和第十电阻R10,其中,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感L10的一端,第十电感L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低噪声放大电路83的输入端,第八电感L8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第八电感L8的另一端接地,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接地,第一限幅度管D6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第一限幅度管D6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限幅度管D6用于当有大信号过来时,限制幅度衰弱信号,保护后端电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强信号衰减电路82的开启电压控制端Rx_ATT,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九电感L9的一端,第九电感L9的另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一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十一电容C21的电容值为330pF,第十电感L10的电感值为0,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电容值为0,第二十三电容C23的电容值为330pF,第八电感L8的电感值为27nH,第九电感L9的电感值为220nH,第十电阻R10的阻值为10kΩ。
本实施例中,当很强的窄带信号进来时,为了保护后端低噪声放大电路83,电压控制端Rx_ATT为高电平,D5导通,强信号衰减电路82开启。
低噪声放大电路83,用于对输入的窄带信号进行放大,低噪声放大电路83的工作频段为350MHz-527MHz。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电路83包括第二十五电容C25、三极管Q1、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二电阻R2、磁珠FB1、第三开关U1、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二十八电容C28、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三十电容C30、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三十三电容C33、第三十四电容C34、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一电感L11和第十二电感L12。
第二十五电容C25的一端连接强信号衰减电路82的第二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另一端)、第二十五电容C2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十五电容C25为输入耦合电容,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十六电容C26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窄带处理单元84,第三十三电容C33的一端连接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端,第三十三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第七电阻R7、第二电阻R2和第八电阻R8形成一个π型衰减器。第二电源E2通过磁珠FB1连接第三开关的U1的第一端VIN,负载开关使能脚RX_En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开关U1的第二端ON,以控制第三开关U1的输出电压的开启或关闭,第三开关U1的输出端VOUT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十九电容C29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二十九电容C29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二十九电容C29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容C30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第二十九电容C29和第三十电容C30为去耦电容,用于对第二电源E2输入的电源信号进行滤波。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二电感L12的一端,第十二电感L1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十二电感L12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为三极管Q1的基极的偏置电阻,用于提供三极管Q1工作时的偏置电压。第三十四电容C34的一端连接第十二电感L12的一端,第三十四电容C34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第三十四电容C34与第十二电感L12为输入信号阻抗匹配部分,用于传输链路的阻抗匹配。
第十一电感L11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十一电感L1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其中,第十一电感L11为三极管Q1的集电极的扼流电感,即用于防止窄带信号进入第二电源E2,且第十一电感L11还用于与第二十六电容C26和第三十三电容C33形成阻抗匹配电路用于输出信号阻抗匹配。
第三十二电容C3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三十二电容C32的另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三十二电容C32和第九电阻R9形成输出信号的负反馈回路,实现闭环控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电路83的工作频段为350-527MHz,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电容值为330pF,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电容值为7pF,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电容值为0.1uF,第二十八电容C28的电容值为470pF,第二十九电容C29的电容值为0.01uF,第三十电容C30的电容值为470pF,第三十二电容C32的电容值为1000pF,第三十三电容C33的电容值为7pF,第三十四电容C34的电容值68pF,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为5.6Ω,第三电阻R3的电阻值为82Ω,第四电阻的电阻值为1kΩ,第五电阻R5的电阻值为10kΩ,第六电阻R6的电阻值为8.2kΩ,第七电阻R7的电阻值为820Ω,第八电阻R8的电阻值为820Ω,第九电阻R9的电阻值为510Ω,第十一电感L11的电感值为22nH,第十二电感L12的电感值为220nH。
在其他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电路83可以为其他电路结构,只要能将输入的窄带信号放大到符合后端窄带处理单元84的接收要求即可。
继续参阅图4所示,图4是图2中宽带接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双工器2的第一输出端WBch通过第三十六电容C36连接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三端RF3,内置分集天线4通过第十五电阻R15连接到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二端RF2,第一开关电路3还包括电源输入端VDD1,以用于给第一开关电路3供电,第三电源E3通过第十三电阻R13连接到第一开关电路3的电源输入端VDD1。控制端ANT_select可以通过第十四电阻R14连接第一开关电路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VC1,以对第一开关电路3的接通链路进行控制。比如,当控制端ANT_select的电压为低电平时,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二端RF2与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一端RF1接通,接通内置分集天线4的链路,以通过内置分集天线4接收宽带信号,控制端ANT_select为高电平时,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一端RF1与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三端RF3接通,接通外置天线1链路,以通过外置天线1接收宽带信号。
宽带接收处理系统9包括射频前端开关91和多个滤波支路。如图2和图4所示,射频前端开关91的第一引脚ANT连接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一端RF1,射频前端开关91的多个输出引脚分别连接多个滤波支路,并用于将宽带信号分发到对应的滤波支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射频前端开关91和第一开关的输出端RF1之间还设置有第十九电感L19、第三十八电容C38和第二十电感L20和第四十电容C40,用于使传输链路的阻抗匹配。具体地,第四十电容C40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3的第一端RF1,第四十电容C40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九电感L19的一端,第十九电感L19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十八电容C38的一端,第三十八电容C3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电感L20的一端,第二十电感L20的另一端连接射频前端开关91的第一引脚ANT。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十电容C40的电容值为33pF,第三十八电容C38的电容值为33pF,第十九电感L19的电感值为1nH,第二十电感L20的电感值为1nH。
射频前端开关91还包括电源引脚VDD2,第四电源E4连接该电源引脚VDD2,可选地,第四电源E4可以通过第十二电阻R12接入到电源引脚。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十二电阻R12的阻值可以为0Ω。第四电源E4通过该电源引脚VDD2给射频前端开关91供电。
射频前端开关91还可以包括逻辑电源引脚VIO,第五电源E5连接该逻辑电源引脚VIO,用以射频前端开关91的内部逻辑供电。
射频前端开关91还包括第一配置引脚SDATA和第二配置引脚SCLK,外部处理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第一配置引脚SDATA和第二配置引脚SCLK对射频前端开关91的寄存器进行读写来完成该芯片的配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射频前端开关91的多个输出引脚可以包括第一输出引脚TRX1、第二输出引脚TRX2、第三输出引脚TRX3和第四输出引脚TRX4,多个滤波支路可以包括第一滤波支路92、第二滤波支路93、第三滤波支路94和第四滤波支路95。
其中,第一滤波支路92通过第四十三电容C43连接第一输出引脚TRX1,第二滤波支路93通过第四十五电容C45连接第二输出引脚TRX2,第三滤波支路94通过第四十六电容C46连接第三输出引脚TRX3,第四滤波支路95通过第四十七电容C47连接第四输出引脚TRX4。
其中,第四十三电容C43、第四十五电容C45、第四十六电容C46和第四十七电容C47为隔直电容且起到阻抗匹配的作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十三电容C43的电容值可以为33pF,第四十五电容C45的电容值可以为33pF,第四十六电容C46的电容值可以为33pF,第四十七电容C47的电容值可以为33pF。
射频前端开关91通过第一输出引脚TRX1至第四输出引脚TRX4将宽带信号分发到第一滤波支路92至第四滤波支路95。
可选地,还可以在第十九电感L19和第四十电容C40之间设置射频连接器X,用于测试分集传导灵敏度。通过测试,在通过内置分集天线4接收宽带信号时,得到的天线接收性能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通过内置分集天线4进行宽带信号接收时的分集接收性能表
Figure BDA0002880502140000141
可见,在频率为758MHZ、780MHz和803MHz时,天线接收效率都小于百分之五,因此,当使用内置分集天线4进行宽带信号接收时,分集接收的能力较弱。
当使用外置天线1进行宽带信号接收时天线接收性能如表2所示,
表2 通过外置天线1进行宽带信号接收时的分集接收性能表
Figure BDA0002880502140000142
在频率为758MHZ、780MHz和803MHz时,天线接收效率都大约为百分之四十五,因此当使用外置天线1来进行宽带信号的分集接收时,分集接收性能显著提高。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通过第一开关电路3灵活选择不同的工作天线,该天线共享电路可以通过外置天线1同时接收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也可以分别通过外置天线1和内置分集天线4对窄带信号和宽带信号进行单独接收,即通过外置天线1接收窄带信号,通过内置分集天线4接收宽带信号,灵活性较高,且使用外置天线1进行宽带信号的接收能显著提高宽带信号的分集接收性能。
请参阅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壳体41和天线共享电路42,其中天线共享电路42位于该壳体41内。
该终端可以为双模终端,能够接收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天线共享电路42的结构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附图及文字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终端可以为可以是移动电话,也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均属于同一申请构思,各实施例的描述各有侧重,在个别实施例中描述未详尽之处,可参考其他实施例中的描述。可以理解,本申请各实施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使用,本申请各实施例的组合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电路和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天线共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共享电路包括:
外置天线,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其中所述射频信号包括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
双工器,所述双工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外置天线,用于从所述射频信号中分离出所述宽带信号和所述窄带信号,
宽带接收处理系统,连接所述双工器的第一输出端,用于对所述宽带信号进行处理;
窄带接收处理系统,连接双工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对所述窄带信号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共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共享电路还包括:
内置分集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宽带信号;
第一开关电路,所述双工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所述内置分集天线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宽带接收处理系统;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接通时,通过所述内置分集天线来接收所述宽带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接通时,通过所述外置天线接收所述宽带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共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共享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置天线,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双工器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共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共享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双工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接通,所述外置天线接收的所述射频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共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共享电路还包括发射电路,所述发射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接通,所述发射电路发出的发射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共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带接收处理系统包括第二滤波电路、低噪声放大电路和窄带处理单元,
其中,所述双工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低噪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低噪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窄带处理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共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带接收处理系统还包括强信号衰减电路,所述强信号衰减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强信号衰减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低噪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强信号衰减电路用于衰减所述窄带信号,以满足所述低噪声放大电路的输入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共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接收处理系统包括射频前端开关和多个滤波支路,
所述射频前端开关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所述射频前端开关的多个输出引脚分别对应连接多个所述滤波支路,并用于将所述宽带信号分发到对应的所述滤波支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共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工作频段为350MHz-960MHz,所述宽带信号的频段范围为:729MHz-960MHz,所述窄带信号的频段范围为:350MHz-527MHz。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共享电路。
CN202011632898.6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天线共享电路及终端 Active CN112886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2898.6A CN112886976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天线共享电路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2898.6A CN112886976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天线共享电路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6976A true CN112886976A (zh) 2021-06-01
CN112886976B CN112886976B (zh) 2022-07-19

Family

ID=76046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2898.6A Active CN112886976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天线共享电路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697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1881A (zh) * 2022-07-21 2022-12-0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联动天线电路及终端
WO2024016282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联动天线电路及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79A (zh) * 1993-08-27 1996-10-02 诺基亚电信股份公司 采用分集接收的基地台设备
CN1792041A (zh) * 2003-03-19 2006-06-21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的天线装置
CN105846849A (zh) * 2016-03-31 2016-08-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电路实现方法、实现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6921405A (zh) * 2017-02-28 2017-07-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前端装置
CN110247692A (zh) * 2019-06-25 2019-09-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路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79A (zh) * 1993-08-27 1996-10-02 诺基亚电信股份公司 采用分集接收的基地台设备
CN1792041A (zh) * 2003-03-19 2006-06-21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的天线装置
CN105846849A (zh) * 2016-03-31 2016-08-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电路实现方法、实现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6921405A (zh) * 2017-02-28 2017-07-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前端装置
CN110247692A (zh) * 2019-06-25 2019-09-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路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1881A (zh) * 2022-07-21 2022-12-0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联动天线电路及终端
CN115441881B (zh) * 2022-07-21 2024-01-1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联动天线电路及终端
WO2024016282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联动天线电路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6976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3627B (zh) 射频收发开关
CN112886976B (zh) 一种天线共享电路及终端
CN207490882U (zh) 低通滤波器
CN206259922U (zh) 射频前端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02055491A (zh) 射频前端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移动通信装置
US10027029B2 (en) Matching circuit for antenna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986617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low noise amplifier
CN106506036A (zh) 射频电路和移动终端
CN103368601A (zh) 无线通信收发机前端
CN108809262A (zh) 一种可重构的低功耗低成本支持多频多模的接收机前端
CN210670067U (zh) 一种带esd防护的高线性度收发射频开关和射频收发装置
CN203192036U (zh) 不停车收费系统射频收发模块
CN111446931A (zh) 一种应用在320MHz~420MHz的双向功率放大器
CN109167605A (zh) 射频前端架构及移动终端
CN214337902U (zh) 蓝牙射频电路和终端设备
CN210899118U (zh) 带esd防护的射频开关
CN2456421Y (zh) 手机前端收发装置
CN111277257A (zh) 带esd防护的射频开关
CN202309619U (zh) 一种超宽带下变频混频器
CN111193527B (zh) 一种带esd防护的高线性度收发射频开关和射频收发装置
CN206294170U (zh) 射频电路和移动终端
CN210202045U (zh) 一种使用电池作为天线的蓝牙耳机
TW201640838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5429648B (zh) 基于vhf/uhf双频段无线电台的信道切换模件
CN216819832U (zh) 一种兼容接法的射频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