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3008A - 数据迁移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迁移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3008A
CN112883008A CN201911205355.3A CN201911205355A CN112883008A CN 112883008 A CN112883008 A CN 112883008A CN 201911205355 A CN201911205355 A CN 201911205355A CN 112883008 A CN112883008 A CN 112883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igrated
storage
node
storag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53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3008B (zh
Inventor
白玉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053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30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3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3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3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3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4Database migration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9Managing data history or vers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根据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并根据该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中,解决了对象存储中的多版本数据迁移问题,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还可多版本数据之间的存储顺序,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准确性,进而有助于保证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与源对象存储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数据迁移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向着分布化和集群化方向的发展,对数据存储的容量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有数据存储中,经常会遇到数据迁移问题。例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中,需要将本地存储的数据迁移至云上存储;又例如,在另一些场景中,可能需要将云上存储的数据迁移到另一云上系统;等等。
但是,在现有对象存储服务(Object Storage Service,OSS)中可能存在对象版本的更新问题,但是现有的数据迁移只能迁移最新版本的数据,导致数据迁移灵活性和实用性较低,亟待提出一种多版本数据的迁移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以实现多版本数据迁移,从而提高数据迁移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包括:
从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
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将所述待迁移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对象存储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组件;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耦合至所述存储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组件从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
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将所述待迁移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对象存储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象存储系统,包括:第一存储节点、第二存储节点和迁移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存储节点存储有指定对象的多个数据;
所述迁移节点,用于:从所述第一存储节点中,获取所述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指定对象已迁移至所述第二存储节点中的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将所述待迁移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存储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象存储系统,包括:第一存储节点和第二存储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存储节点存储有指定对象的多个数据;
所述第二存储节点,用于从所述第一存储节点中,获取所述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指定对象已迁移过来的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存储所述待迁移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根据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并根据该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中,解决了对象存储中的多版本数据迁移问题,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还可多版本数据之间的存储顺序,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准确性,进而有助于保证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与源对象存储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存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象存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对象存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对象存储系统无法支持多数据迁移的技术问题,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并根据该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中,解决了对象存储中的多版本数据迁移问题,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还可多版本数据之间的存储顺序,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准确性,进而有助于保证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与源对象存储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存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存储节点10a、第二存储节点10b和迁移节点10c。在实施例中,第一存储节点10a和第二存储节点10b可用于部署对象存储系统,用于存储数据对象,其中对象是指对象存储的基本单元。每个对象是数据和数据属性集的综合体。数据属性可以根据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包括数据分布、服务质量等。对象的大小可以不同,也可为图片、文档等,也可以为整个数据结构,如文件、数据库表项等,但不限于此。相应地,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将部署于第一存储节点10a的对象存储系统,定义为第一对象存储系统;并将部署于第二存储节点10b的对象存储系统,定义为第二对象存储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存储节点10a和第二存储节点10b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多个是指2个或2个以上。其中,第一存储节点10a和第二存储节点10b可以为支持对象存储的软件模块、应用程序、服务或一台实体设备。多个第一存储节点10a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机上,也可以部署在不同容器或虚拟机(VM)中。当然,这些容器或虚拟机可以部署在同一物理机上,也可以部署在多个不同的物理机上。当然,多个第二存储节点10b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机上,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容器或虚拟机中。这些容器或虚拟机可以部署在同一物理机上,也可以部署在多台不同的物理机上。
在本实施例中,迁移节点10c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迁移节点10c可以为具有对象迁移功能的软件模块、应用程序、服务或一台实体设备。当然,多个迁移节点10c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机上,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容器或虚拟机中。这些容器或虚拟机可以部署在同一物理机上,也可以部署在多台不同的物理机上。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物理机之间可以是无线或有线连接。可选地,不同物理机之间可以通过移动网络通信连接,相应地,移动网络的网络制式可以为2G(GSM)、2.5G(GPRS)、3G(WCDMA、TD-SCDMA、CDMA2000、UTMS)、4G(LTE)、4G+(LTE+)、5G、WiMax等中的任意一种。可选地,不同物理机之间也可以通过蓝牙、WiFi、红外线、虚拟私有云(Virtual Private Cloud,VPC)或远程直接数据存取(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RDMA)等方式通信连接。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第一存储节点10a和第二存储节点10b的实现形式不同。例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中,需要将用户本地数据迁移至云上存储。相应地,第一存储节点10a为用户本地数据源所在的存储节点或用户私有云,第二存储节点10b可为云上的存储节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需要将在一云服务平台中的数据迁移至另一云服务平台,则第一存储节点10a和第二存储节点10b分别为不同云服务平台中的存储节点。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需要实现位于同一云服务平台中的不同存储节点之间的数据迁移,则第一存储节点10a和第二存储节点10b为该云服务平台中的不同存储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存储节点10a可以同时具备第二存储节点10b的功能,而作为目的存储节点实现;同理,第二存储节点10b也可以同时具备第一存储节点10a的功能,而作为源存储节点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存储节点10a为源存储节点、第二存储节点10b为目的存储节点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存储节点10a可存储数据对象的多个版本数据。其中,第一存储节点10a存储的数据对象包含需要迁移至第二存储节点10b的指定对象。指定对象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每个指定对象的迁移过程相同。
可选地,如图1b所示,对象存储系统还可包括对第一存储节点10a进行管理的前端节点10d。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将该前端节点10d定义为第一前端节点10d。其中,第一前端节点10d可为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穿戴设备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端节点10d可展示第一存储节点10a支持的至少一种存储模式;其中,至少一种存储模式包括:多版本存储模式。这样,用户便可自主选择是否启动第一存储节点10a的多版本存储功能。相应地,用户可触发多版本存储模式对应的组件,来启动第一存储节点10a的多版本存储功能。对于第一前端节点10d,可响应于针对所述多版本存储模式的触发操作,指示第一存储节点10a工作于多版本存储模式下。这样,第一存储节点10a便可在其存储的数据对象出现数据更新时,存储数据对象的多个数据。其中,多个数据可以指多个版本数据。数据对象的数据更新可以为对象的用户数据出现更新,例如增加数据、删除数据、修改数据等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第一存储节点10a可以顺序存储结构或非顺序存储结构来存储数据对象的多个版本数据。其中,顺序存储结构实现为数组形式等,非顺序存储结构可实现为链表形式等,但不限于于此。
可选地,第一存储节点10a还可支持新版本覆盖旧版本的存储模式。可选地,第一前端节点10d展示的存储模式还可响应于针对所述多版本存储模式的触发操作,指示第一存储节点10a工作于新版本覆盖旧版本的存储模式下。或者,第一前端节点10d的默认存储模式可为新版本覆盖旧版本的存储模式,即用户若不选择多版本存储模式,第一存储节点10a默认工作在新版本覆盖旧版本的存储模式下。
在本实施例中,迁移节点10c可从第一存储节点10a中,获取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其中,待迁移数据可以为一个数据,也可为多个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数据可以为1个数据元,也可为多个数据元组成的数据。可选地,在对象存储系统中,待迁移数据可为指定对象的版本数据。其中一个版本数据可包含指定对象的元信息(Object Meta)、用户数据(Data)和文件名(Key)。进一步,迁移节点10c可根据待迁移数据和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存储节点10b中的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将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存储节点10b中的数据,定义为已迁移数据。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迁移节点10c可根据该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第二存储节点10b。可选地,迁移节点10c可直接访问第二存储节点10b,并根据该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第二存储节点10b。或者,迁移节点10c可将相对位置和待迁移数据提供给第二存储节点10b。相应地,第二存储节点10b可根据相对位置,存储待迁移数据。
可选地,第二存储节点10b可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或非顺序存储结构来存储数据对象的多个数据。其中,顺序存储结构实现为数组形式等,非顺序存储结构可实现为链表形式等,但不限于于此。
本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存储系统,可根据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并根据该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中,解决了对象存储中的多版本数据迁移问题,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还可多版本数据之间的存储顺序,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准确性,进而有助于保证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与源对象存储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迁移节点10c可按照设定的迁移周期,从第一存储节点10a中获取指定对象在该迁移周期内的至少一个数据,作为待迁移数据。或者,迁移节点10c还可监测第一存储节点10a中指定对象,并在监测到指定对象有数据更新时,将更新的数据,作为待迁移数据。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对象存储系统还可包括对迁移节点10c进行管理的前端节点10e。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将该前端节点10e定义为第二前端节点10e。其中,关于第二前端节点10e的实现形态可参见上述第一前端节点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第二前端节点10e设定源存储节点、目的存储节点和需要迁移的对象。可选地,如图1b所示,第二前端节点10e可展示源存储节点配置组件和迁移对象配置组件,以供用户通过源存储节点配置组件和迁移对象配置组件设置源存储节点和需要迁移的指定对象。相应地,第二前端节点10e可响应于针对源存储节点配置组件和迁移对象配置组件的配置操作,生成数据迁移指令。其中,该数据迁移指令包括源存储系统标识和对象标识。
相应地,迁移节点10a接收该数据迁移指令,并从源存储系统标识对应的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对象标识对应的指定对象的至少一个数据,作为待迁移数据。
可选地,数据迁移指令中还可包含目的存储节点标识。相应地,迁移节点10c确定目的存储节点标识对应的第二存储节点10b为目的存储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迁移节点10c还可根据指定对象的标识,确定已迁移数据在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目标逻辑存储单元。可选地,目标逻辑存储单元可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或非顺序存储结构实现。其中,若目标逻辑存储单元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实现,则目标逻辑存储单元可为数组;若目标逻辑存储单元采用非顺序存储结构实现,则目标逻辑存储单元可为链表形式等,但不限于于此。
进一步,迁移节点10c可根据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在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的相对位置。进一步,迁移节点10c还可根据该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目标逻辑存储单元。
可选地,若目标逻辑存储单元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实现,例如链表等,迁移节点10c可在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创建新的存储结点,并将数据存储至所述新的存储结点中;并根据相对位置,生成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之间的指向关系。
进一步,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各存储结点可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其中,数据域用于存储数据,指针域用于存储该存储结点指向的下一个存储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数据的前面,则迁移节点10c可将已迁移的数据中的首元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新的存储结点的指针域;并将新的存储节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目标存储单元的头结点的指针域,进而将待迁移数据插入已迁移数据的前面。若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的数据的后面,则迁移节点10c将新的存储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已迁移的数据的尾结点的指针域,进而将待迁移数据插入已迁移数据的后面。相应地,若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数据中时间相邻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其中,第一数据对应的时间早于待迁移数据,第二数据对应的时间晚于待迁移数据,则迁移节点10c将第二数据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新的存储节点的指针域;并将新的存储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第一数据所在的结点的指针域,进而将待迁移数据插入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的版本信息是指可唯一标识该数据的版本的信息,该版本信息反映数据的生成时间。可选地,版本信息可为数据的生成时间、版本号等。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源存储节点中,还可将一个数据对象的数据按照生成时间有序存储,在这种情况下,版本信息还可为该数据在源存储节点中的逻辑存储地址。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可为: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生成时间、版本号以及待迁移数据和所述已迁移数据在第一存储节点10a中的逻辑存储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上述分析,无论数据的版本信息采用哪种形式进行表示,均可根据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生成顺序,进一步,迁移节点10c可根据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生成顺序,确定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若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晚于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则确定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数据的前面。若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早于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则确定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数据的后面;若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位于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之间,则确定第一数据位于时间相邻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对应的时间分别早于和晚于待迁移数据。
可选地,若版本信息为数据的生成时间,则可直接将待迁移数据的生成时间与已迁移数据进行逐一比较,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若版本信息为数据的版本号,则可直接将待迁移数据的版本号与已迁移数据进行逐一比较,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可选地,数据的版本号越大,其生成时间越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式可由迁移节点执行,也可由第二存储节点执行。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象存储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存储节点20a和第二存储节点20b。其中,第一存储节点20a和第二存储节点20b的实现形式、设置位置以及二者之间的通信方式,均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存储节点20a可存储数据对象的多个数据。这多个数据可为对象的多个版本数据。其中,第一存储节点20a存储的数据对象包含需要迁移至第二存储节点20b的指定对象。指定对象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每个指定对象的迁移过程相同。其中,第一存储节点20a可支持多版本存储模式,关于第一存储节点20a支持的存储模式的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存储节点20b可从第一存储节点20a中,获取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其中,待迁移数据可以为一个数据,也可为多个数据。进一步,第二存储节点20b可根据待迁移数据和指定对象已迁移过来中的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将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存储节点20b中的数据,定义为已迁移数据。其中,关于第二存储节点20b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的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存储节点20b可根据该相对位置,存储待迁移数据。其中,关于第二存储节点20b可根据该相对位置存储待迁移数据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第二存储节点20b也可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或非顺序存储结构来存储数据对象的多个数据。其中,顺序存储结构实现为数组形式等,非顺序存储结构可实现为链表形式等,但不限于于此。
本实施例提供的对象存储系统,可根据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并根据该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中,解决了对象存储中的多版本数据迁移问题,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还可多版本数据之间的存储顺序,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准确性,进而有助于保证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与源对象存储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
除了上述系统实施例之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数据迁移方法,该方法可适用于上述迁移节点或第二存储节点(目的存储节点),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301、从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
302、根据待迁移数据和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
303、根据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存储系统可存储数据对象的多个数据。这多个数据可为指定对象的多个版本数据。其中,关于对象的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存储系统存储的数据对象包含需要迁移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的指定对象。指定对象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每个指定对象的迁移过程相同。其中,第一对象存储系统支持多版本存储模式,关于如何使第一对象存储系统工作在多版本存储模式下以及第一对象存储系统支持的存储模式的描述,可参见上述系统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第一对象存储系统存储有指定对象的多版本数据,在本实施例步骤301中,可从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其中,待迁移数据可以为一个数据,也可为多个数据。进一步,在步骤302中,根据待迁移数据和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将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定义为已迁移数据。进一步,在步骤303中,根据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
可选地,第二对象存储系统可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或非顺序存储结构来存储数据对象的多个数据。其中,顺序存储结构实现为数组形式等,非顺序存储结构可实现为链表形式等,但不限于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并根据该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中,解决了对象存储中的多版本数据迁移问题,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还可多版本数据之间的存储顺序,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准确性,进而有助于保证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与源对象存储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按照设定的迁移周期,从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指定对象在该迁移周期内的至少一个数据,作为待迁移数据。或者,还可监测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指定对象,并在监测到指定对象有数据更新时,将更新的数据,作为待迁移数据。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存储系统还可包括对执行数据迁移过程的设备进行管理的前端节点。用户可通过前端节点设定源存储节点、目的存储节点和需要迁移的对象。可选地,前端节点可展示源存储节点配置组件和迁移对象配置组件,以供用户通过源存储节点配置组件和迁移对象配置组件设置源存储节点和需要迁移的指定对象。相应地,前端节点可响应于针对源存储节点配置组件和迁移对象配置组件的配置操作,生成数据迁移指令。其中,该数据迁移指令包括源存储系统标识和对象标识。
相应地,执行数据迁移过程的设备可接收该数据迁移指令,并从源存储系统标识对应的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对象标识对应的指定对象的至少一个数据,作为待迁移数据。
可选地,数据迁移指令中还可包含目的存储系统标识。相应地,执行数据迁移过程的设备可确定目的存储系统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为目的对象存储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根据指定对象的标识,确定已迁移数据在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目标逻辑存储单元。可选地,目标逻辑存储单元可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或非顺序存储结构实现。其中,若目标逻辑存储单元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实现,则目标逻辑存储单元可为数组;若目标逻辑存储单元采用非顺序存储结构实现,则目标逻辑存储单元可为链表形式等,但不限于于此。
进一步,可根据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在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的相对位置,并根据该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目标逻辑存储单元。
可选地,若目标逻辑存储单元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实现,例如链表等,则可在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创建新的存储结点,并将数据存储至所述新的存储结点中;并根据相对位置,生成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之间的指向关系。
进一步,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各存储结点可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其中,数据域用于存储数据,指针域用于存储该存储结点指向的下一个存储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数据的前面,则可将已迁移的数据中的首元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新的存储结点的指针域;并将新的存储节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目标存储单元的头结点的指针域,进而将待迁移数据插入已迁移数据的前面。若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的数据的后面,则可将新的存储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已迁移的数据的尾结点的指针域,进而将待迁移数据插入已迁移数据的后面。相应地,若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数据中时间相邻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其中,第一数据对应的时间早于待迁移数据,第二数据对应的时间晚于待迁移数据,则可将第二数据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新的存储节点的指针域;并将新的存储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第一数据所在的结点的指针域,进而将待迁移数据插入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的版本信息是指可唯一标识数据的版本的信息,该版本信息反映数据的生成时间。可选地,版本信息可为数据的生成时间、版本号等。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源存储节点中,还可将一个数据对象的数据按照生成时间有序存储,在这种情况下,版本信息还可为该数据在源存储节点中的逻辑存储地址。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可为: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生成时间、版本号以及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在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的逻辑存储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上述分析,无论数据的版本信息采用哪种形式进行表示,均可根据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生成顺序,进一步,可根据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生成顺序,确定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若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晚于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则确定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数据的前面。若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早于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则确定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数据的后面;若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位于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之间,则确定第一数据位于时间相邻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对应的时间分别早于和晚于待迁移数据。
可选地,若版本信息为数据的生成时间,则可直接将待迁移数据的生成时间与已迁移数据进行逐一比较,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若版本信息为数据的版本号,则可直接将待迁移数据的版本号与已迁移数据进行逐一比较,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可选地,数据的版本号越大,其生成时间越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可以是同一设备,或者,该方法也由不同设备作为执行主体。比如,步骤301和3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又比如,步骤301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步骤3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B;等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301、3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40a、处理器40b和通信组件40a。其中,存储器40a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40b耦合至存储器40a,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用于:通过通信组件40c从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根据待迁移数据和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并根据该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
可选地,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为: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生成时间、版本号以及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在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的逻辑存储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b还用于:通过通信组件40c接收前端节点发送的数据迁移指令;数据迁移指令包含:源存储系统标识和对象标识;并通过通信组件40c从源存储系统标识对应的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对象标识对应的指定对象的至少一个数据,作为待迁移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b在确定待迁移数据与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时,具体用于:根据指定对象的标识,确定已迁移数据在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目标逻辑存储单元;目标逻辑存储单元采用非顺序存储结构;并根据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在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非顺序存储结构为链表形式。
进一步,处理器40b在确定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在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的相对位置时,具体用于:若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晚于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则确定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数据的前面;若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早于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则确定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数据的后面;若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位于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之间,则确定第一数据位于时间相邻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对应的时间分别早于和晚于待迁移数据。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b在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时,具体用于:根据待迁移数据与已迁移数据在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的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目标逻辑存储单元。
进一步,处理器40b在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目标逻辑存储单元时,具体用于:在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创建新的存储结点,并将数据存储至新的存储结点中;以及根据上述相对位置,生成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之间的指向关系。
进一步,处理器40b在生成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之间的指向关系时,具体用于:若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数据的前面,则将已迁移的数据中的首元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新的存储结点的指针域;并将新的存储节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目标存储单元的头结点的指针域。可选地,若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的数据的后面,则将新的存储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已迁移的数据的尾结点的指针域。可选地,若待迁移数据位于已迁移数据中时间相邻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则将第二数据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新的存储节点的指针域;并将新的存储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第一数据所在的结点的指针域;其中,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对应的时间分别早于和晚于待迁移数据。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源组件40d。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可为电脑等终端设备,则还可包括:显示屏40e、音频组件40f等可选组件。图4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计算机设备必须包含图4所示全部组件,也不意味着计算机设备只能包括图4所示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计算机设备上的操作。其中,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相应控制逻辑。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为任意可执行上述方法逻辑的硬件处理设备。可选地,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或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也可以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ProgrammableArray Logic,PAL)、通用阵列逻辑器件(General Array Logic,GAL)、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等可编程器件;或者为先进精简指令集(RISC)处理器(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或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 SOC)等等,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便于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计算机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4G,5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还可基于近场通信(NFC)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RDMA技术或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显示屏包括触摸面板,显示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组件被配置为计算机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音频组件可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音频组件所在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或经由通信组件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例如,对于具有语言交互功能的计算机设备,可通过音频组件实现与用户的语音交互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可根据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待迁移数据和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并根据该相对位置将待迁移数据存储至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中,解决了对象存储中的多版本数据迁移问题,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还可多版本数据之间的存储顺序,有助于提高数据迁移的准确性,进而有助于保证目的对象存储系统与源对象存储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
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将所述待迁移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对象存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与所述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指定对象的标识,确定所述已迁移数据在所述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目标逻辑存储单元;所述目标逻辑存储单元采用非顺序存储结构;
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与所述已迁移数据在所述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与所述已迁移数据在所述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的相对位置,包括:
若所述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晚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则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位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前面;
若所述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早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则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位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后面;
若所述待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位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反应的时间之间,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位于时间相邻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时间分别早于和晚于所述待迁移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将所述待迁移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对象存储系统,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将所述待迁移数据存储至所述目标逻辑存储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将所述待迁移数据存储至所述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包括:
在所述目标逻辑存储单元中创建新的存储结点,并将所述数据存储至所述新的存储结点中;以及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生成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已迁移数据之间的指向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生成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已迁移数据之间的指向关系,包括:
若所述待迁移数据位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前面,则将所述已迁移的数据中的首元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所述新的存储结点的指针域;并将所述新的存储节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所述目标存储单元的头结点的指针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生成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已迁移数据之间的指向关系,包括:
若所述待迁移数据位于所述已迁移的数据的后面,则将所述新的存储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所述已迁移的数据的尾结点的指针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生成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已迁移数据之间的指向关系,包括:
若所述待迁移数据位于所述已迁移数据中时间相邻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则将所述第二数据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所述新的存储节点的指针域;并将所述新的存储结点的逻辑存储地址写入所述第一数据所在的结点的指针域;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时间分别早于和晚于所述待迁移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为: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生成时间、版本号以及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已迁移数据在所述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的逻辑存储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顺序存储结构为链表形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包括:
接收前端节点发送的数据迁移指令;所述数据迁移指令包含:源存储系统标识和对象标识;
从所述源存储系统标识对应的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指定对象的至少一个数据,作为所述待迁移数据。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组件;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耦合至所述存储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组件从第一对象存储系统中,获取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
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指定对象已迁移至第二对象存储系统中的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将所述待迁移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对象存储系统。
13.一种对象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存储节点、第二存储节点和迁移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存储节点存储有指定对象的多个数据;
所述迁移节点,用于:从所述第一存储节点中,获取所述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指定对象已迁移至所述第二存储节点中的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将所述待迁移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存储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端节点;
所述前端节点,用于向所述迁移节点发送数据迁移指令;所述数据迁移指令包含:源存储系统标识和对象标识;
所述迁移节点,具体用于:从所述源存储系统标识对应的第一存储节点中,获取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指定对象的至少一个数据,作为所述待迁移数据。
15.一种对象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存储节点和第二存储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存储节点存储有指定对象的多个数据;
所述第二存储节点,用于从所述第一存储节点中,获取所述指定对象的待迁移数据;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和所述指定对象已迁移过来的已迁移数据的版本信息,确定所述待迁移数据与所述已迁移数据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存储所述待迁移数据。
16.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CN201911205355.3A 2019-11-29 2019-11-29 数据迁移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883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5355.3A CN112883008B (zh) 2019-11-29 2019-11-29 数据迁移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5355.3A CN112883008B (zh) 2019-11-29 2019-11-29 数据迁移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3008A true CN112883008A (zh) 2021-06-01
CN112883008B CN112883008B (zh) 2024-05-24

Family

ID=76039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5355.3A Active CN112883008B (zh) 2019-11-29 2019-11-29 数据迁移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300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41100A1 (en) * 2008-03-24 2009-09-24 Fujitsu Limited Software updat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software update management method
US20090282203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Nils Haustein Managing storage and migration of backup data
CN109271098A (zh) * 2018-07-18 2019-01-25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9460188A (zh) * 2018-11-13 2019-03-1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324798A1 (en) * 2018-04-18 2019-10-24 Unisy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grating xml schemas in application releas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41100A1 (en) * 2008-03-24 2009-09-24 Fujitsu Limited Software updat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software update management method
US20090282203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Nils Haustein Managing storage and migration of backup data
US20190324798A1 (en) * 2018-04-18 2019-10-24 Unisy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grating xml schemas in application releases
CN109271098A (zh) * 2018-07-18 2019-01-25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9460188A (zh) * 2018-11-13 2019-03-1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晓莉;: "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迁移技术分析", 图书馆杂志, no. 07, 15 July 2012 (2012-07-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3008B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969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udio output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293507B (zh) 具有外部存储器的电子设备及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
US1034635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providing an object management user interface
US20180032259A1 (en) Method of displaying cont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adapted to the same
EP341029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pplica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KR20170122580A (ko) 그래픽 데이터를 합성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2024010693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voice recognition contro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7032947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297563A1 (en) Timestamp management method for data synchronization and terminal therefor
CN108475162B (zh) 用于显示用户界面的方法和用于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KR20170067260A (ko) 웹 페이지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170045619A (ko) 선택적 암호화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전자 장치
US2017016088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notification object
KR20170081903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4385164A (zh) 页面生成与渲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80101926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어플리케이션 제어 방법
CN114840214A (zh) 程序编译和启动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39811B (zh) 记录执行屏幕的方法和处理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CN111724216B (zh) 车辆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83008B (zh) 数据迁移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865827A (zh) 数据更新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346761B (zh) 前端资源上线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6873866B (zh) 一种内容放大显示方法与装置
CN114217792A (zh) 页面加载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89457A (zh) 云资源展示、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