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2603B -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2603B
CN112882603B CN202110212074.1A CN202110212074A CN112882603B CN 112882603 B CN112882603 B CN 112882603B CN 202110212074 A CN202110212074 A CN 202110212074A CN 112882603 B CN112882603 B CN 1128826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verification
value
preset
s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20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2603A (zh
Inventor
郭子鹏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v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v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v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v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120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2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2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2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2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2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8Suspend and resume; Hibernate and awa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触控指令,对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若是,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触控指令,对第二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执行指令;若是,获取与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记录,对操作记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执行与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本发明的触摸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防止由于儿童乱操作造成触摸屏的程序错乱,消除对家用电器正常使用的影响以及对家长造成的困扰。

Description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电器多采用触摸控制技术,用户只需操作安装在家用电器上的触摸屏即可实现对家用电器的控制,但是,经常有儿童出于好奇等原因对家用电器的触摸屏进行乱操作,不仅可能会造成触摸屏的程序错乱,还会影响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例如:儿童误将冰箱的冷藏功能关闭,造成食物变质等),对家长造成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防止由于儿童乱操作造成触摸屏的程序错乱,消除对家用电器正常使用的影响以及对家长造成的困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触控指令,对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
若是,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触控指令,对第二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执行指令;
若是,获取与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记录,对操作记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若验证通过,执行与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
优选的,对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包括:
获取第一触控指令对应的触控力度值集合和触控位置点集合;
对触控力度值集合中每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进行验证;
若全部触控力度值验证均验证通过,对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
若全部触控位置点均验证通过,确定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
优选的,对触控力度值集合中每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进行验证,包括:
选取触控力度值集合中任一触控力度值作为目标触控力度值;
根据预设的触控力度值关联规则获取触控力度值集合中与目标触控力度值相关联的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
基于目标触控力度值、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计算验证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21
其中,test为验证指数,test0.max为预设的验证指数最大阈值,e为自然常数,f1和f2为预设的权重值,μ1为预设的第一调节系数,当目标触控力度值、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的平均值大于等于预设的触控力度值阈值时,μ1>1,否则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22
μ2为预设的第二调节系数,当目标触控力度值与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以及目标触控力度值与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μ2>1,否则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23
当验证指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验证指数阈值时,目标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对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包括:
选取触控位置点集合中任一触控位置点作为目标触控位置点;
根据预设的触控位置点关联规则获取触控位置点集合中与目标触控位置点相关联的第一关联触控位置点和第二关联触控位置点;
获取与目标触控位置点相对应的预设目标触控区域;
当第一关联触控位置点和第二关联触控位置点均落在预设目标触控区域内时,目标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优选的,对操作记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包括:
获取预设的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预设的标准验证模型;
采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每次验证后,输出第一验证评分,将第一验证评分存入预设的第一评分集;
采用标准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每次验证后,输出第二验证评分,将第二验证评分存入预设的第二评分集;
基于第一评分集和第二评分集计算验证总评分,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31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32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33
其中,Ztotal为验证总评分,α1和α2为预设的权重值,β0为预设的基础评分阈值,γ1,i为第一评分集中的第i个评分,γ2,i为第二评分集中的第i个评分,γ0为预设的评分阈值,n1为第一评分集中的评分个数,n2为第二评分集中的评分个数,ρ0为预设的验证阈值,full为预设的满分阈值,and为且,else为其它;
若验证总评分大于等于预设的总评分阈值时,操作记录的有效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优选的,采用以下预设的方法确定评分阈值,包括:
获取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第一当前经验值以及标准验证模型的第二当前经验值,基于第一当前经验值和第二当前经验值确定评分阈值,确定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34
其中,γ0为评分阈值,σ为预设的评分阈值初始值,τmax为预设的最大调整幅度值,τ0为预设的正常调整幅度值,e1为第一当前经验值,e2为第二当前经验值,e0为预设的经验值阈值,ε1和ε2为预设的权重值,ε1>ε2,ε3和ε4为预设的权重值,ε3>ε4,and为且,else为其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接收与解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触控指令,对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
第二接收与解析模块,用于若是,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触控指令,对第二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执行指令;
验证模块,用于若是,获取与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记录,对操作记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执行模块,用于若验证通过,执行与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
优选的,第一接收与解析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第一触控指令对应的触控力度值集合和触控位置点集合;
对触控力度值集合中每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进行验证;
若全部触控力度值验证均验证通过,对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
若全部触控位置点均验证通过,确定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
优选的,第一接收与解析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选取触控力度值集合中任一触控力度值作为目标触控力度值;
根据预设的触控力度值关联规则获取触控力度值集合中与目标触控力度值相关联的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
基于目标触控力度值、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计算验证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41
其中,test为验证指数,test0.max为预设的验证指数最大阈值,e为自然常数,f1和f2为预设的权重值,μ1为预设的第一调节系数,当目标触控力度值、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的平均值大于等于预设的触控力度值阈值时,μ1>1,否则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42
μ2为预设的第二调节系数,当目标触控力度值与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以及目标触控力度值与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μ2>1,否则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43
当验证指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验证指数阈值时,目标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对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包括:
选取触控位置点集合中任一触控位置点作为目标触控位置点;
根据预设的触控位置点关联规则获取触控位置点集合中与目标触控位置点相关联的第一关联触控位置点和第二关联触控位置点;
获取与目标触控位置点相对应的预设目标触控区域;
当第一关联触控位置点和第二关联触控位置点均落在预设目标触控区域内时,目标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优选的,验证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预设的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预设的标准验证模型;
采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每次验证后,输出第一验证评分,将第一验证评分存入预设的第一评分集;
采用标准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每次验证后,输出第二验证评分,将第二验证评分存入预设的第二评分集;
基于第一评分集和第二评分集计算验证总评分,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51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52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53
其中,Ztotal为验证总评分,α1和α2为预设的权重值,β0为预设的基础评分阈值,γ1,i为第一评分集中的第i个评分,γ2,i为第二评分集中的第i个评分,γ0为预设的评分阈值,n1为第一评分集中的评分个数,n2为第二评分集中的评分个数,ρ0为预设的验证阈值,full为预设的满分阈值,and为且,else为其它;
若验证总评分大于等于预设的总评分阈值时,操作记录的有效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优选的,验证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第一当前经验值以及标准验证模型的第二当前经验值,基于第一当前经验值和第二当前经验值确定评分阈值,确定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61
其中,γ0为评分阈值,σ为预设的评分阈值初始值,τmax为预设的最大调整幅度值,τ0为预设的正常调整幅度值,e1为第一当前经验值,e2为第二当前经验值,e0为预设的经验值阈值,ε1和ε2为预设的权重值,ε1>ε2,ε3和ε4为预设的权重值,ε3>ε4,and为且,else为其它。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触摸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触摸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触控指令,对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
S2、若是,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触控指令,对第二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执行指令;
S3、若是,获取与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记录,对操作记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S4、若验证通过,执行与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在家用电器(例如:洗衣机、冰箱和柜式空调等)上设置触摸屏;接收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输入第一触控指令;解析该第一触控指令,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若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触发唤醒模式(例如:点亮触摸屏上的各触摸功能区),并设置预设的等待时间(例如:15秒),若用户在该等待时间内通过操作触摸屏输入第二触控指令,对该第二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执行指令(例如:用户使用洗衣机时,设置完洗涤参数时,触按“开始洗涤”键输入的开始指令,用户使用冰箱时,设置完冰箱的运行参数后,触摸“完成设置”键输入的完成设置指令),若用户在该等待时间内未输入第二触控指令,则不影响,系统自动恢复初始状态,若用户在等待时间内输入第二触控指令不是执行指令(例如:界面返回指令等),也不影响,说明可能是儿童乱按(儿童不识字,无法辨别出“开始”和“完成设置”等字样),则也恢复到初始状态;若第二触控指令为执行指令,家用电器即将开始根据用户刚刚进行的设置进行运作,还需对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记录(例如:用户使用洗衣机时,在按下“开始洗涤”键前,设置洗涤参数的触按操作,触按的力度记录,多次触按之间的时间间隔记录等)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时,执行与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例如:按照用户设置的洗涤参数进行洗涤),防止儿童误输入执行指令(例如:按下“开始洗涤”键。),执行后,恢复至初始状态,用户若要操作,需重新进行。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对用户输入的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若为唤醒指令再在等待时间内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触控指令,只有当第二触控指令为执行指令时,才对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记录进行有效性验证,验证通过时,才能执行与第二该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多重把关,儿童对触摸屏的乱操作无法全部通过,家用电器不会执行儿童乱操作输入的指令,有效防止由于儿童乱操作造成触摸屏的程序错乱,消除对家用电器正常使用的影响以及对家长造成的困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对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包括:
获取第一触控指令对应的触控力度值集合和触控位置点集合;
对触控力度值集合中每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进行验证;
若全部触控力度值验证均验证通过,对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
若全部触控位置点均验证通过,确定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输入第一触控指令时,采集用户手指的多个触控力度值组合成触控力度值集合,同时,采集用户手指的多个触控位置点组合成触控位置点集合;采集力度值和位置点属于现有技术,不作赘述;对触控力度值集合中的每一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进行验证;对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一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当全部触控力度值和全部触控位置点均通过验证时,确定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当全部触控力度值和全部触控位置点均通过对应关联性验证时,确定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大大提升了确定第一触控指令是否为唤醒指令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对触控力度值集合中每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进行验证,包括:
选取触控力度值集合中任一触控力度值作为目标触控力度值;
根据预设的触控力度值关联规则获取触控力度值集合中与目标触控力度值相关联的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
基于目标触控力度值、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计算验证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81
其中,test为验证指数,test0.max为预设的验证指数最大阈值,e为自然常数,f1和f2为预设的权重值,μ1为预设的第一调节系数,当目标触控力度值、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的平均值大于等于预设的触控力度值阈值时,μ1>1,否则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82
μ2为预设的第二调节系数,当目标触控力度值与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以及目标触控力度值与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μ2>1,否则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83
当验证指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验证指数阈值时,目标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对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包括:
选取触控位置点集合中任一触控位置点作为目标触控位置点;
根据预设的触控位置点关联规则获取触控位置点集合中与目标触控位置点相关联的第一关联触控位置点和第二关联触控位置点;
获取与目标触控位置点相对应的预设目标触控区域;
当第一关联触控位置点和第二关联触控位置点均落在预设目标触控区域内时,目标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预设的触控力度值关联规则具体为:若该触控力度值为触控力度值集合中第一个值,选取后连续两个触控力度值作为与之关联的触控力度值;若该触控力度值为触控力度值集合中最后一个值,选取前连续两个触控力度值作为与之关联的触控力度值;其余情况,选取触控力度值的前后触控力度值作为作为与之关联的触控力度值;预设的触控位置点关联规则与触控力度值关联规则同理,不作赘述;预设的触控力度阈值具体为:例如,0.5;预设的验证指数阈值具体为:例如,99;目标触控位置点对应的预设目标触控区域具体为:以目标触控位置点为圆心,一定半径(例如:0.1mm)制圆,将该圆所在区域作为与之对应的预设目标触控区域;例如:正常用户(成人)在对触控屏进行唤醒操作(例如:手指与触摸屏接触,保持一定按压力度,连续移动,绘制O型图案),才能唤醒触摸屏,只有这样,相应产生的触控力度值集合中的每一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和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一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都通过验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对触控力度值集合中的每一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和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一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均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时,才能确定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唤醒触摸屏,准备结束用户接下来输入的触控指令,否则不进行下一步操作,大大提升了防止儿童乱操作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对操作记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包括:
获取预设的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预设的标准验证模型;
采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每次验证后,输出第一验证评分,将第一验证评分存入预设的第一评分集;
采用标准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每次验证后,输出第二验证评分,将第二验证评分存入预设的第二评分集;
基于第一评分集和第二评分集计算验证总评分,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091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101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102
其中,Ztotal为验证总评分,α1和α2为预设的权重值,β0为预设的基础评分阈值,γ1,i为第一评分集中的第i个评分,γ2,i为第二评分集中的第i个评分,γ0为预设的评分阈值,n1为第一评分集中的评分个数,n2为第二评分集中的评分个数,ρ0为预设的验证阈值,full为预设的满分阈值,and为且,else为其它;
若验证总评分大于等于预设的总评分阈值时,操作记录的有效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预设的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具体为: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对用户的习惯操作进行学习(例如:用户经常选择脱水两次、经常进行两次速洗、经常以何种按压力度进行触控操作、多次触按之间的时间间隔等)训练成的模型;预设的标准验证模型具体为:出厂时,基于工人人员设定的基础正常逻辑(例如:洗涤一次、脱水一次等)生成的模型;利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标准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偶然性造成验证结果的误差;每次利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标准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验证时,对应模型会输出对应评分(即第一验证评分和第二验证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操作记录属于用户正常操作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评分越低,则属于儿童乱操作的可能性越大;基于第一评分集和第二评分集计算验证总评分,当总评分大于等于预设的总评分阈值(例如:99)时,操作记录的有效性才能通过验证;权重值大小的设定可以根据家用电器使用时间决定,例如:家用电器刚投入使用不久,用户习惯验证模型还没有学习到足够的用户习惯,此时应尽量以标准验证模型的评分为依据,则设定α1<α2,反之,当家用电器投入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后,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学习到足够的用户习惯,此时则应尽量以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评分为依据,则设定α1>α2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标准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验证,基于每次验证时对应模型会输出对应评分计算验证总评分,当验证总评分大于一定值时,操作记录的有效性才能通过验证,儿童的乱操作无法通过该验证,提升了防止儿童乱操作的效果;同时,通过利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可有效防止用户进行一些偏好习惯操作时,造成系统误判,合理且智能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控制方法,采用以下预设的方法确定评分阈值,包括:
获取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第一当前经验值以及标准验证模型的第二当前经验值,基于第一当前经验值和第二当前经验值确定评分阈值,确定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111
其中,γ0为评分阈值,σ为预设的评分阈值初始值,τmax为预设的最大调整幅度值,τ0为预设的正常调整幅度值,e1为第一当前经验值,e2为第二当前经验值,e0为预设的经验值阈值,ε1和ε2为预设的权重值,ε1>ε2,ε3和ε4为预设的权重值,ε3>ε4,and为且,else为其它。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第一当前经验值越大,说明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学习的用户的习惯操作的记录越多;标准验证模型的第二当前经验值越大,说明后台厂家对标准验证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完善、更新地越多;当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第一当前经验值升高时,说明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处理能力越强,应适当调高评分阈值;当标准验证模型的第二当前经验值升高时,说明标准验证模型的处理能力越强,也应适当调高评分阈值;调高评分阈值后,可以更好地提升利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标准验证模型对触控指令集进行验证的准确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第一当前经验值和标准验证模型的第二当前经验值对评分阈值进行适应性调整,十分智能化,提升利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标准验证模型对触控指令集进行验证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
第一接收与解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触控指令,对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
第二接收与解析模块,用于若是,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触控指令,对第二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执行指令;
验证模块,用于若是,获取与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记录,对操作记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执行模块,用于若验证通过,执行与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在家用电器(例如:洗衣机、冰箱和柜式空调等)上设置触摸屏;接收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输入第一触控指令;解析该第一触控指令,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若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触发唤醒模式(例如:点亮触摸屏上的各触摸功能区),并设置预设的等待时间(例如:15秒),若用户在该等待时间内通过操作触摸屏输入第二触控指令,对该第二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执行指令(例如:用户使用洗衣机时,设置完洗涤参数时,触按“开始洗涤”键输入的开始指令,用户使用冰箱时,设置完冰箱的运行参数后,触摸“完成设置”键输入的完成设置指令),若用户在该等待时间内未输入第二触控指令,则不影响,系统自动恢复初始状态,若用户在等待时间内输入第二触控指令不是执行指令(例如:界面返回指令等),也不影响,说明可能是儿童乱按(儿童不识字,无法辨别出“开始”和“完成设置”等字样),则也恢复到初始状态;若第二触控指令为执行指令,家用电器即将开始根据用户刚刚进行的设置进行运作,还需对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记录(例如:用户使用洗衣机时,在按下“开始洗涤”键前,设置洗涤参数的触按操作,触按的力度记录,多次触按之间的时间间隔记录等)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时,执行与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例如:按照用户设置的洗涤参数进行洗涤),防止儿童误输入执行指令(例如:按下“开始洗涤”键。),执行后,恢复至初始状态,用户若要操作,需重新进行。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对用户输入的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若为唤醒指令再在等待时间内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触控指令,只有当第二触控指令为执行指令时,才对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记录进行有效性验证,验证通过时,才能执行与第二该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多重把关,儿童对触摸屏的乱操作无法全部通过,家用电器不会执行儿童乱操作输入的指令,有效防止由于儿童乱操作造成触摸屏的程序错乱,消除对家用电器正常使用的影响以及对家长造成的困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控制系统,第一接收与解析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第一触控指令对应的触控力度值集合和触控位置点集合;
对触控力度值集合中每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进行验证;
若全部触控力度值验证均验证通过,对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
若全部触控位置点均验证通过,确定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输入第一触控指令时,采集用户手指的多个触控力度值组合成触控力度值集合,同时,采集用户手指的多个触控位置点组合成触控位置点集合;采集力度值和位置点属于现有技术,不作赘述;对触控力度值集合中的每一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进行验证;对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一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当全部触控力度值和全部触控位置点均通过验证时,确定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当全部触控力度值和全部触控位置点均通过对应关联性验证时,确定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大大提升了确定第一触控指令是否为唤醒指令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控制系统,第一接收与解析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选取触控力度值集合中任一触控力度值作为目标触控力度值;
根据预设的触控力度值关联规则获取触控力度值集合中与目标触控力度值相关联的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
基于目标触控力度值、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计算验证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131
其中,test为验证指数,test0.max为预设的验证指数最大阈值,e为自然常数,f1和f2为预设的权重值,μ1为预设的第一调节系数,当目标触控力度值、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的平均值大于等于预设的触控力度值阈值时,μ1>1,否则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132
μ2为预设的第二调节系数,当目标触控力度值与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以及目标触控力度值与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μ2>1,否则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133
当验证指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验证指数阈值时,目标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对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包括:
选取触控位置点集合中任一触控位置点作为目标触控位置点;
根据预设的触控位置点关联规则获取触控位置点集合中与目标触控位置点相关联的第一关联触控位置点和第二关联触控位置点;
获取与目标触控位置点相对应的预设目标触控区域;
当第一关联触控位置点和第二关联触控位置点均落在预设目标触控区域内时,目标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预设的触控力度值关联规则具体为:若该触控力度值为触控力度值集合中第一个值,选取后连续两个触控力度值作为与之关联的触控力度值;若该触控力度值为触控力度值集合中最后一个值,选取前连续两个触控力度值作为与之关联的触控力度值;其余情况,选取触控力度值的前后触控力度值作为作为与之关联的触控力度值;预设的触控位置点关联规则与触控力度值关联规则同理,不作赘述;预设的触控力度阈值具体为:例如,0.5;预设的验证指数阈值具体为:例如,99;目标触控位置点对应的预设目标触控区域具体为:以目标触控位置点为圆心,一定半径(例如:0.1mm)制圆,将该圆所在区域作为与之对应的预设目标触控区域;例如:正常用户(成人)在对触控屏进行唤醒操作(例如:手指与触摸屏接触,保持一定按压力度,连续移动,绘制O型图案),才能唤醒触摸屏,只有这样,相应产生的触控力度值集合中的每一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和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一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都通过验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对触控力度值集合中的每一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和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一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均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时,才能确定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唤醒触摸屏,准备结束用户接下来输入的触控指令,否则不进行下一步操作,大大提升了防止儿童乱操作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控制系统,验证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预设的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预设的标准验证模型;
采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每次验证后,输出第一验证评分,将第一验证评分存入预设的第一评分集;
采用标准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每次验证后,输出第二验证评分,将第二验证评分存入预设的第二评分集;
基于第一评分集和第二评分集计算验证总评分,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151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152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153
其中,Ztotal为验证总评分,α1和α2为预设的权重值,β0为预设的基础评分阈值,γ1,i为第一评分集中的第i个评分,γ2,i为第二评分集中的第i个评分,γ0为预设的评分阈值,n1为第一评分集中的评分个数,n2为第二评分集中的评分个数,ρ0为预设的验证阈值,full为预设的满分阈值,and为且,else为其它;
若验证总评分大于等于预设的总评分阈值时,操作记录的有效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预设的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具体为: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对用户的习惯操作进行学习(例如:用户经常选择脱水两次、经常进行两次速洗、经常以何种按压力度进行触控操作、多次触按之间的时间间隔等)训练成的模型;预设的标准验证模型具体为:出厂时,基于工人人员设定的基础正常逻辑(例如:洗涤一次、脱水一次等)生成的模型;利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标准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偶然性造成验证结果的误差;每次利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标准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验证时,对应模型会输出对应评分(即第一验证评分和第二验证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操作记录属于用户正常操作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评分越低,则属于儿童乱操作的可能性越大;基于第一评分集和第二评分集计算验证总评分,当总评分大于等于预设的总评分阈值(例如:99)时,操作记录的有效性才能通过验证;权重值大小的设定可以根据家用电器使用时间决定,例如:家用电器刚投入使用不久,用户习惯验证模型还没有学习到足够的用户习惯,此时应尽量以标准验证模型的评分为依据,则设定α1<α2,反之,当家用电器投入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后,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学习到足够的用户习惯,此时则应尽量以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评分为依据,则设定α1>α2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标准验证模型对操作记录进行验证,基于每次验证时对应模型会输出对应评分计算验证总评分,当验证总评分大于一定值时,操作记录的有效性才能通过验证,儿童的乱操作无法通过该验证,提升了防止儿童乱操作的效果;同时,通过利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可有效防止用户进行一些偏好习惯操作时,造成系统误判,合理且智能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控制系统,验证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第一当前经验值以及标准验证模型的第二当前经验值,基于第一当前经验值和第二当前经验值确定评分阈值,确定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51804440000161
其中,γ0为评分阈值,σ为预设的评分阈值初始值,τmax为预设的最大调整幅度值,τ0为预设的正常调整幅度值,e1为第一当前经验值,e2为第二当前经验值,e0为预设的经验值阈值,ε1和ε2为预设的权重值,ε1>ε2,ε3和ε4为预设的权重值,ε3>ε4,and为且,else为其它。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第一当前经验值越大,说明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学习的用户的习惯操作的记录越多;标准验证模型的第二当前经验值越大,说明后台厂家对标准验证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完善、更新地越多;当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第一当前经验值升高时,说明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处理能力越强,应适当调高评分阈值;当标准验证模型的第二当前经验值升高时,说明标准验证模型的处理能力越强,也应适当调高评分阈值;调高评分阈值后,可以更好地提升利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标准验证模型对触控指令集进行验证的准确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第一当前经验值和标准验证模型的第二当前经验值对评分阈值进行适应性调整,十分智能化,提升利用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标准验证模型对触控指令集进行验证的准确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触控指令,对所述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
若是,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触控指令,对所述第二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执行指令;
若是,获取与所述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记录,对所述操作记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若验证通过,执行与所述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
所述对所述操作记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包括:
获取预设的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预设的标准验证模型;
采用所述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对所述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每次验证后,输出第一验证评分,将所述第一验证评分存入预设的第一评分集;
采用所述标准验证模型对所述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每次验证后,输出第二验证评分,将所述第二验证评分存入预设的第二评分集;
基于所述第一评分集和所述第二评分集计算验证总评分,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11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12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13
其中,Ztotal为所述验证总评分,α1和α2为预设的权重值,β0为预设的基础评分阈值,γ1,i为所述第一评分集中的第i个评分,γ2,i为所述第二评分集中的第i个评分,γ0为预设的评分阈值,n1为所述第一评分集中的评分个数,n2为所述第二评分集中的评分个数,ρ0为预设的验证阈值,full为预设的满分阈值,and为且,else为其它;
若所述验证总评分大于等于预设的总评分阈值时,所述操作记录的有效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触控指令对应的触控力度值集合和触控位置点集合;
对所述触控力度值集合中每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进行验证;
若全部所述触控力度值验证均验证通过,对所述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
若全部所述触控位置点均验证通过,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触控力度值集合中每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进行验证,包括:
选取所述触控力度值集合中任一触控力度值作为目标触控力度值;
根据预设的触控力度值关联规则获取所述触控力度值集合中与所述目标触控力度值相关联的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
基于所述目标触控力度值、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计算验证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21
其中,test为所述验证指数,test0.max为预设的验证指数最大阈值,e为自然常数,f1和f2为预设的权重值,μ1为预设的第一调节系数,当所述目标触控力度值、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的平均值大于等于预设的触控力度值阈值时,μ1>1,否则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22
μ2为预设的第二调节系数,当所述目标触控力度值与所述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目标触控力度值与所述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μ2>1,否则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23
当所述验证指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验证指数阈值时,所述目标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所述对所述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包括:
选取所述触控位置点集合中任一触控位置点作为目标触控位置点;
根据预设的触控位置点关联规则获取所述触控位置点集合中与所述目标触控位置点相关联的第一关联触控位置点和第二关联触控位置点;
获取与所述目标触控位置点相对应的预设目标触控区域;
当所述第一关联触控位置点和所述第二关联触控位置点均落在所述预设目标触控区域内时,所述目标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预设的方法确定所述评分阈值,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第一当前经验值以及所述标准验证模型的第二当前经验值,基于所述第一当前经验值和所述第二当前经验值确定所述评分阈值,确定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31
其中,γ0为所述评分阈值,σ为预设的评分阈值初始值,τmax为预设的最大调整幅度值,τ0为预设的正常调整幅度值,e1为所述第一当前经验值,e2为所述第二当前经验值,e0为预设的经验值阈值,ε1和ε2为预设的权重值,ε1>ε2,ε3和ε4为预设的权重值,ε3>ε4,and为且,else为其它。
5.一种触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与解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触控指令,对所述第一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唤醒指令;
第二接收与解析模块,用于若是,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触控指令,对所述第二触控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是否为执行指令;
验证模块,用于若是,获取与所述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记录,对所述操作记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执行模块,用于若验证通过,执行与所述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操作;
所述验证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预设的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和预设的标准验证模型;
采用所述用户习惯验证模型对所述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每次验证后,输出第一验证评分,将所述第一验证评分存入预设的第一评分集;
采用所述标准验证模型对所述操作记录进行多次验证,每次验证后,输出第二验证评分,将所述第二验证评分存入预设的第二评分集;
基于所述第一评分集和所述第二评分集计算验证总评分,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41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42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43
其中,Ztotal为所述验证总评分,α1和α2为预设的权重值,β0为预设的基础评分阈值,γ1,i为所述第一评分集中的第i个评分,γ2,i为所述第二评分集中的第i个评分,γ0为预设的评分阈值,n1为所述第一评分集中的评分个数,n2为所述第二评分集中的评分个数,ρ0为预设的验证阈值,full为预设的满分阈值,and为且,else为其它;
若所述验证总评分大于等于预设的总评分阈值时,所述操作记录的有效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触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与解析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一触控指令对应的触控力度值集合和触控位置点集合;
对所述触控力度值集合中每个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进行验证;
若全部所述触控力度值验证均验证通过,对所述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
若全部所述触控位置点均验证通过,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指令为唤醒指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触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与解析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选取所述触控力度值集合中任一触控力度值作为目标触控力度值;
根据预设的触控力度值关联规则获取所述触控力度值集合中与所述目标触控力度值相关联的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
基于所述目标触控力度值、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计算验证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44
其中,test为所述验证指数,test0.max为预设的验证指数最大阈值,e为自然常数,f1和f2为预设的权重值,μ1为预设的第一调节系数,当所述目标触控力度值、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和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的平均值大于等于预设的触控力度值阈值时,μ1>1,否则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51
μ2为预设的第二调节系数,当所述目标触控力度值与所述第一关联触控力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目标触控力度值与所述第二关联触控力度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μ2>1,否则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52
当所述验证指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验证指数阈值时,所述目标触控力度值的第一关联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所述对所述触控位置点集合中每个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进行验证,包括:
选取所述触控位置点集合中任一触控位置点作为目标触控位置点;
根据预设的触控位置点关联规则获取所述触控位置点集合中与所述目标触控位置点相关联的第一关联触控位置点和第二关联触控位置点;
获取与所述目标触控位置点相对应的预设目标触控区域;
当所述第一关联触控位置点和所述第二关联触控位置点均落在所述预设目标触控区域内时,所述目标触控位置点的第二关联性通过验证,否则未通过验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触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所述用户习惯验证模型的第一当前经验值以及所述标准验证模型的第二当前经验值,基于所述第一当前经验值和所述第二当前经验值确定所述评分阈值,确定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194488920000053
其中,γ0为所述评分阈值,σ为预设的评分阈值初始值,τmax为预设的最大调整幅度值,τ0为预设的正常调整幅度值,e1为所述第一当前经验值,e2为所述第二当前经验值,e0为预设的经验值阈值,ε1和ε2为预设的权重值,ε1>ε2,ε3和ε4为预设的权重值,ε3>ε4,and为且,else为其它。
CN202110212074.1A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882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2074.1A CN112882603B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2074.1A CN112882603B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2603A CN112882603A (zh) 2021-06-01
CN112882603B true CN112882603B (zh) 2021-10-26

Family

ID=76054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2074.1A Active CN112882603B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260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99745A (ko) * 2012-02-29 2013-09-06 주식회사 팬택 터치 단말기의 입력 신호 구분 장치 및 방법
US9335966B2 (en) * 2014-09-11 2016-05-10 Nuance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nsupervised wakeup
KR101698967B1 (ko) * 2015-07-03 2017-01-23 솔로몬 시스테크 리미티드 터치패널 제어방법
CN109360560A (zh) * 2018-10-30 2019-02-19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的语音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CN111866261A (zh) * 2019-04-26 2020-10-30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21039A (zh) * 2019-06-26 2019-10-1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实现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2603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31174B (zh) 异常告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373475B2 (en) Human presence detection
CN102985897B (zh) 高效姿势处理
US20080150715A1 (en)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9992157B (zh) 一种智能门锁触摸键盘灵敏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2016765A (zh) 用于识别手持设备的用户的方法和系统
CN10544614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422901B (zh) 触控屏防误触的方法和系统
CN109682032A (zh) 空调控制装置
WO2019227549A1 (zh) 遥控方法、家电设备、遥控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4036541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prediction in online gaming
TW202018727A (zh) 整體式學習預測方法與系統
CN110035302A (zh) 信息推荐及模型训练方法和装置、计算设备、存储介质
CN106662970A (zh) 一种设置指纹识别器中断阈值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2882603B (zh)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989735A (zh) 睡眠环境自适应调节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391021B (zh) 黑屏手势的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8874261A (zh) 遥控器、终端、操作界面的显示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3809799A (zh) 触控面板的异物侦测方法
CN109461231B (zh) 一种门锁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49198A (zh) 基于物联网的家用电器远程控制系统
CN107477970B (zh) 冰箱的开门控制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冰箱
CN109690446B (zh) 一种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759758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制系统
KR20090089735A (ko) 운동 최적화를 위한 지능형 운동 가이드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301-302, third floor, building 5, No. 111, siban Road, Siji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01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lv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703, 418 Guipi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0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GREEN MOTIVE TECHNOLOGY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