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2145A - 反射式滤光模块及其滤光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射式滤光模块及其滤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2145A
CN112882145A CN202110197544.1A CN202110197544A CN112882145A CN 112882145 A CN112882145 A CN 112882145A CN 202110197544 A CN202110197544 A CN 202110197544A CN 112882145 A CN112882145 A CN 112882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light
filters
light beam
refl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75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青宜
李备
肖东洋
徐立伟
梁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Changguang Chenying Biological Science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Changguang Chenying Biological Science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Changguang Chenying Biological Science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Changguang Chenying Biological Science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975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21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2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21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6Reflecting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式滤光模块及其滤光方法,其中的滤光模块包括:至少两片滤光片,混合光束中待出射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反射波段内,使待出射光在滤光片之间进行至少两次反射,混合光束中待滤除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透射波段内,使待滤除光在滤光片之间进行至少两次透射;混合光束第一次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束,最后一次反射后形成与第一反射光束不重合的出射光束。本发明能够在使用长波通滤光片时能够实现短波通滤光片的效果,在使用短波通滤光片时能够实现长波通滤光片的效果。待出射光以极高的反射率从反射式滤光模块出射,不会受到滤光片自身透过率波动的影响,减小光谱信号的噪音,提高光谱信号的信噪比。

Description

反射式滤光模块及其滤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光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射式滤光模块及其滤光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光谱应用中,为探测到有用的信号,需要使用特定的滤光片将不需要的光滤除。在目前的应用中,通常是将待滤除的光通过高OD(Optical Density,光密度)值的滤光片反射掉,使待出射光透过滤光片,最终被探测器采集。目前,无论短波通滤光片还是长波通滤光片,在反射波段均可实现高OD值,但在透光波段其透过率不是定值。如图1a和图1b所示,虚线为短波通滤光片的透过率曲线,实线为长波通滤光片的透过率曲线,无论是短波通滤光片还是长波通滤光片,透光波段的透过率会随着波长的变化而上下波动。因此在目前的应用中,虽然可以将待滤除的光以较高的OD值滤除,但所采集的信号总会受到滤光片自身透过率波动的影响,光谱信号中会出现噪声毛刺,影响光谱信号的信噪比,当待出射光很弱时这种现象会掩盖光谱中有用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反射式滤光模块及其滤光方法,反射式滤光模块由至少两片滤光片构成,使待滤除光的波长位于滤光片的透射波段内,使待出射光的波长位于滤光片的反射波段内,通过在滤光片之间的多次反射与透射,达到滤除待滤除光,保留待出射光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包括:至少两片间隔布置的滤光片,混合光束中待出射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反射波段内,使待出射光在滤光片之间进行至少两次反射,混合光束中待滤除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透射波段内,使待滤除光在滤光片之间进行至少两次透射;混合光束第一次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束,最后一次反射后形成与第一反射光束不重合的出射光束。
优选地,滤光片分成两排布置,每排至少一片滤光片。
优选地,两排的滤光片数量为相同的奇数或相同的偶数,任意两个滤光片的法线与混合光束所成的预设夹角相等或不等。
优选地,两排的滤光片数量为不同的奇数或不同的偶数,任意两个滤光片的法线与混合光束所成的预设夹角相等或不等。
优选地,一排的滤光片数量为奇数,另一排的滤光片数量为偶数,任意两个滤光片的法线与混合光束所成的预设夹角相等或不等。
优选地,滤光片的数量为至少三片时,滤光片之间的延长线连成的水平面投影为多边形。
优选地,滤光片的反射面为平面、凹抛物面或凹球面。
本发明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滤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间隔布置有至少两片滤光片;
S2、将混合光束入射到滤光片之间,使混合光束中的待出射光与待滤除光在滤光片之间进行至少两次反射和透射;其中,待滤除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透射波段内,待出射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反射波段内;以及,混合光束第一次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束,最后一次反射后形成出射光束,保证出射光束与第一反射光束不重合。
优选地,通过改变每片滤光片与混合光束之间的预设夹角,增加或减少待滤除光的透射次数与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
优选地,通过改变两个滤光片的相对距离,增加或减少待滤除光的透射次数与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取得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滤光片对待滤除光进行透射及对待出射光进行反射,在使用长波通滤光片时能够实现短波通滤光片的效果,在使用短波通滤光片时能够实现长波通滤光片的效果。
2、待出射光以极高的反射率从反射式滤光模块出射,不会受到滤光片自身透过率波动的影响,减小光谱信号的噪音,提高光谱信号的信噪比。
3、通过改变滤光片的数量、调整滤光片的倾斜角度或相对距离,可以改变光束的反射次数,从而改变待滤除光的OD值,使待出射光的信噪比更高。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传统的短波通滤光片与长波通滤光片的透过率曲线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本发明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透过率曲线与传统滤光片的透过率曲线的对比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1改变滤光片的倾斜角度前、后的对比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1改变滤光片的相对距离的对比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图13d是本发明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在拉曼光谱中应用的效果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第三滤光片3、第四滤光片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式滤光模块及其滤光方法,用于滤除混合光束中的待滤除光,保留混合光束中的待出射光,使待出射光从反射式滤光模块出射,进行后续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混合光束是待出射光与待滤除光的总称,待滤除光是指需要滤除的光束,而待出射光为需要留下的光束,混合光束实际为待滤除光与待出射光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光束。
反射式滤光模块由至少两片间隔布置的滤光片组成,混合光束中待出射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反射波段内,使待出射光在滤光片之间进行至少两次反射,混合光束中待滤除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透射波段内,使待滤除光在滤光片之间进行至少两次透射。
混合光束第一次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束,最后一次反射后形成与第一反射光束不重合的出射光束。保证出射光束与第一反射光束不重合的目的在于使待出射光能够以偏离于第一次入射到滤光片之间的角度从滤光片出射。
对滤光片的摆放要求为:滤光片分成两排布置,每排至少一片滤光片。
由此,滤光片的位置分布如下述几种情况:
㈠两排的滤光片数量相同。
两排的滤光片数量可以为相同的奇数或相同的偶数。
例如:两排分别为三个滤光片或四个滤光片。
㈡两排的滤光片数量不同。
对两排的滤光片数量不同的情况又可以细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①两排的滤光片数量为不同的奇数或不同的偶数。
例如:一排为3个滤光片,另一排为5个滤光片。
又如:一排为2个滤光片,另一排为4个滤光片。
②一排的滤光片数量为奇数,另一排的滤光片数量为偶数。
再如:一排为2个滤光片,另一排为5个滤光片。
上述几种情况为滤光片以两排的形式排布,本发明中对应于三片及三片以上滤光片的情况,还可以按其他的方式进行排布。具体为多个滤光片按照类似于水平面投影为多边形的形式进行排布,滤光片之间的延长线连成的图形的水平面投影为多边形。根据多边形的边数确定滤光片的数量。例如:连成三角形的是三片滤光片,连成四边形的是四片滤光片,连成五边形的是五片滤光片,更多片滤光片同理可推。
无论滤光片属于上述哪种排布方式,任意两个滤光片与混合光束所成的预设夹角可以相等或不等,滤光片的反射面为平面、凹抛物面或凹球面。
所有的滤光片保持一致,或为长波通滤光片或为短波通滤光片,无论是长波通滤光片还是短波通滤光片,其透射波段仅覆盖待滤除光的波长(即待滤除光的波长位于滤光片的透射波段内),其反射波段仅覆盖待出射光的波长(即待出射光的波长位于滤光片的反射波段内),通过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待出射光在滤光片之间进行多次反射,最终从滤光片出射,伴随着待出射光的多次反射,使待滤除光逐渐透射出滤光片,实现待出射光与待滤除光的分离。
本发明根据待滤除光的波长选择合适的滤光片。当滤光片为短波通滤光片时,例如短波通滤光片的透过带小于400nm,过渡带为400~500nm,反射带大于500nm,则小于400nm的波长位于短波通滤光片的透射波段,大于500nm的波长位于短波通滤光片的反射波段,大于500nm的光入射到短波通滤光片会不断的在短波通滤光片之间被反射,而小于400nm的光则被透射出短波通滤光片,过渡带部分的光根据透过率大小不同实现不同强度的透射和反射,最终从短波通滤光片射出的是大于500nm和过渡带中低透过率波段的光,实现长波通滤光片的效果。
同理,当滤光片为长波通滤光片时,例如长波通滤光片的透过带大于900nm,反射带小于800nm,则小于800nm的波长位于长波通滤光片的反射波段,大于900nm的波长位于长波通滤光片的透射波段。小于800nm的光入射到长波通滤光片会不断的在长波通滤光片之间被反射,而大于900nm的光则被透射出长波通滤光片,过渡带部分的光根据透过率大小不同实现不同强度的透射和反射,最终从长波通滤光片射出的是小于800nm的光和过渡带中低透过率波段的光,实现短波通滤光片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待滤除光透射、待出射光反射的方式,使滤光模块采用长波通滤光片时达到短波通滤光片的效果,使滤光模块使用短波通滤光片时达到长波通滤光片的效果。
由于采用反射方式保留住待出射光,采用透射方式滤除待滤除光,滤光片对待滤除光具有高透过率,多次反射后待滤除光达到高OD值,而滤光片对待出射光具有极高的反射率,多次反射后待出射光依然以极高的反射率从滤光模块出射,因此待出射光不受滤光片自身透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减小光谱信号的噪音,提高光谱信号的信噪比。
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实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透过率曲线与传统滤光片的透过率曲线的对比效果。
如图2a和图2b所示,两种过渡带宽度不同的滤光片,截止波长以光在两片短波通滤光片上反射六次为例,图2a和图2b中的实线为经过本发明六次反射后等价的透过率曲线,虚线为传统的长波通滤光片的透过率曲线。结果表明经过该滤光模块出射的待出射光不仅透过率更高,且透过率为一条平滑曲线没有波动,不会受到滤光片本身透过率波动的影响。
下面以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进行详述。
实施例1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包括第一滤光片1和第二滤光片2,第一滤光片1和第二滤光片2以与混合光束成预设夹角且相距预设距离间隔布置,第一滤光片1和第二滤光片2可以平行或不平行。混合光束先入射至第一滤光片1,待出射光经第一滤光片1反射至第二滤光片2,再经第二滤光片2反射回第一滤光片1,如此在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之间进行多次反射,最终从第一滤光片1或从第二滤光片2出射。待滤除光随着多次反射,能够不断地增加OD值,达到高OD值。
本发明可以通过改变待出射光在滤光片之间的反射次数来调节待滤除光的OD值,随着待出射光反射次数的增多,待滤除光的OD值越高。
本发明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改变增加待出射光在滤光片之间的反射次数:
(1)增加滤光片的数量
随着滤光片数量的增加,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
(2)减小滤光片的倾斜角度
在保持两个滤光片间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小滤光片的入射角度,能够增加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入射角度是指滤光片的法线与入射光所成的夹角。
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改变滤光片的倾斜角度前、后的对比结果。
如图4a所示,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的间距为L1,且第一滤光片1和第二滤光片2的入射角度为θ1,此时待出射光在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进行了6次反射。
如图4b所示,维持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的间距为L1,当第一滤光片1和第二滤光片2的入射角度从θ1减小至θ2时,待出射光在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进行了10次反射。
(3)缩短滤光片之间的相对距离
相对距离是指相对的两个滤光片之间的相隔距离,在保持滤光片的入射角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相对的滤光片之间的间距可以增加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
图5a和图5b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改变滤光片的相对距离的对比结果。
如图5a和图5b所示,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的入射角度始终为θ1,当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的间距为L1时,待出射光在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进行了10次反射,当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的间距从L1缩短到L2时,待出射光在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进行了12次反射。
当然,本发明可以同时结合上述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两种方式或同时结合三种方式来实现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的改变。
待滤除光的OD值与透过率T之间的关系为OD=-log10 T,以待滤除光在滤光片的透过率95%为例,当反射六次时,待滤除光的OD值为7.81,当反射十次时,待滤除光的OD值为13.01,当反射十二次时,待滤除光的OD值为15.61。待出射光在滤光片之间的反射次数越多,待滤除光的OD值越高。
实施例2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2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包括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和第三滤光片3,第一滤光片1与第三滤光片3在水平方向上间隔一定的距离布置,第二滤光片2相对于第三滤光片3位于第一滤光片1的一侧,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和第三滤光片3与混合光束的预设夹角可以相同或不同。也就是说,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和第三滤光片3排布成两排,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为一排,第三滤光片3为另一排。
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的总长度可以与第三滤光片3的长度相同或略小于第三滤光片3的长度或略大于第三滤光片3的长度。
实施例3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3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包括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第三滤光片3和第四滤光片4,第一滤光片1和第二滤光片2排布成一排,第三滤光片3和第四滤光片4为排布成另一排,两排滤光片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
对于四片滤光片的情况,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第三滤光片3和第四滤光片4的长度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为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的长度相同,第三滤光片3与第四滤光片4的长度相同。
对于四片滤光片的情况,还可以将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第三滤光片3排布成一条直线构成一排,第四滤光片4单独成为一排,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第三滤光片3的总体长度与第四滤光片4的长度相同或略小于第四滤光片4的长度或略大于第四滤光片4的长度。
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第三滤光片3和第四滤光片4与混合光束的预设夹角可以相同或不同。
对于滤光模块由五片或五片以上滤光片排布成两排的情况,参照实施例1-3的方式进行布置,故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4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包括排布成两排的第一滤光片1和第二滤光片2,第一滤光片1的入射角度为θ3,第二滤光片2的入射角度为θ4,因θ4>θ3,致使第一滤光片1不与第二滤光片2平行。
上述实施例1-4中,滤光片的反射面均为平面。
实施例5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5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包括排布成两排的第一滤光片1和第二滤光片2,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的反射面均为凹抛物面。
实施例6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6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包括排布成两排的第一滤光片1和第二滤光片2,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第一滤光片1与第二滤光片2的反射面均为凹球面。
实施例7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7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包括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和第三滤光片3,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和第三滤光片3投影于水平面的图案类似于三角形的形状,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和第三滤光片3的反射面均为平面。
实施例8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8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包括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和第三滤光片3,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第一滤光片1、第二滤光片2和第三滤光片3的反射面均为凹抛物面。
图13a-图13d分别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在拉曼光谱中应用的效果示意图。
如图13a-图13d所示,为使用两片短波通滤光片组成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在拉曼光谱中进行应用得到的结果。四种样品分别为硅片(Si)、光谱矫正标准参考材料(NIST)、聚苯乙烯(PS)和大肠杆菌,其中Si的激发功率为0.05mW,NIST和PS的激发功率为0.5mW,细菌的激发功率为3mW,四种样品的积分时间都为15s。
噪声会使光谱曲线产生毛刺状的波动,采用本发明的滤光模块不受滤光片本身透过率波动的影响,从图13a-图13d可以看出,光谱曲线噪声更小,相对更平滑。
上述内容详细说明了本发明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结构,与上述结构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反射式滤光模块的滤光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滤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布置至少两片滤光片。
本滤光方法对滤光片的数量要求为最少两片,且间隔一定距离布置,使混合光束中的待出射光与待滤除光能够在两片滤光片之间进行反射与透射。
S2、将混合光束入射到滤光片之间,使混合光束中的待出射光与待滤除光在滤光片之间进行至少两次反射和透射;其中,待滤除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透射波段内,待出射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反射波段内;以及,混合光束第一次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束,最后一次反射后形成出射光束,保证出射光束与第一反射光束不重合。
待出射光每经过一次滤光片进行一次反射,而待滤除光每经一次滤光片进行一次透射。
由于待出射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反射波段内,而滤光片对待出射光具有极高的反射率,因此在滤光片之间进行多次反射最终从滤光模块出射的待出射光不会受到滤光片自身透过率波动的影响。伴随着待出射光的多次反射,待滤除光的OD值逐渐增加,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越多,待滤除光的OD值越高。
本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每片滤光片的入射夹角,增加或减少待滤除光的透射次数与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或者通过改变两排两片滤光片之间的距离,增加或减少待滤除光的透射次数与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以及通过改变滤光片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待滤除光的透射次数与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
当减小滤光片与混合光束所成的预设夹角时、缩短滤光片之间的相对距离时或增加滤光片的数量时,能够增加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反之,当增大滤光片的入射角度时、增长滤光片之间的相对距离时或减少滤光片的数量时,能够减少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以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反射式滤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片间隔布置的滤光片,所述混合光束中待出射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反射波段内,使所述待出射光在滤光片之间进行至少两次反射,所述混合光束中待滤除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透射波段内,使所述待滤除光在所述滤光片之间进行至少两次透射;所述混合光束第一次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束,最后一次反射后形成与所述第一反射光束不重合的出射光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分成两排布置,每排至少一片滤光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两排的滤光片数量为相同的奇数或相同的偶数,任意两个滤光片的法线与混合光束所成的预设夹角相等或不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两排的滤光片数量为不同的奇数或不同的偶数,任意两个滤光片的法线与混合光束所成的预设夹角相等或不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一排的滤光片数量为奇数,另一排的滤光片数量为偶数,任意两个滤光片的法线与混合光束所成的预设夹角相等或不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的数量为至少三片时,滤光片之间的延长线连成的水平面投影为多边形。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滤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的反射面为平面、凹抛物面或凹球面。
8.一种反射式滤光模块的滤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间隔布置有至少两片滤光片;
S2、将混合光束入射到滤光片之间,使所述混合光束中的待出射光与待滤除光在滤光片之间进行至少两次反射和透射;其中,所述待滤除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透射波段内,所述待出射光的波长位于每片滤光片的反射波段内;以及,所述混合光束第一次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束,最后一次反射后形成出射光束,保证所述出射光束与所述第一反射光束不重合。
9.如权利要求8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滤光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每片滤光片与所述混合光束之间的预设夹角,增加或减少所述待滤除光的透射次数与所述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
10.如权利要求8的反射式滤光模块的滤光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两个滤光片的相对距离,增加或减少所述待滤除光的透射次数与所述待出射光的反射次数。
CN202110197544.1A 2021-02-22 2021-02-22 反射式滤光模块及其滤光方法 Pending CN1128821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7544.1A CN112882145A (zh) 2021-02-22 2021-02-22 反射式滤光模块及其滤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7544.1A CN112882145A (zh) 2021-02-22 2021-02-22 反射式滤光模块及其滤光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2145A true CN112882145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56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7544.1A Pending CN112882145A (zh) 2021-02-22 2021-02-22 反射式滤光模块及其滤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2145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053A (zh) * 2011-03-16 2011-07-13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一种反射型滤光器
CN103149619A (zh) * 2013-03-29 2013-06-12 杭州科汀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截止滤光片
CN103901706A (zh) * 2012-12-26 2014-07-02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合光光源及使用该合光光源的照明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
CN105092511A (zh) * 2015-08-12 2015-11-25 南京秀科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单晶硅代位碳和间隙氧含量的方法
CN106644945A (zh) * 2016-11-01 2017-05-10 铜陵谱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止镜片膜层腐蚀和污染的平凸镜多通吸收池
CN207730979U (zh) * 2018-01-18 2018-08-14 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的分波合波光学组件
CN208224532U (zh) * 2018-05-31 2018-12-11 成都光创联科技有限公司 多端口波分收发一体分光光路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光器件
CN208421305U (zh) * 2018-07-13 2019-01-22 上海伟钊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分复用组件及波分复用器件
CN110412688A (zh) * 2018-04-28 2019-11-05 福州高意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wdm模块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053A (zh) * 2011-03-16 2011-07-13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一种反射型滤光器
CN103901706A (zh) * 2012-12-26 2014-07-02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合光光源及使用该合光光源的照明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
CN103149619A (zh) * 2013-03-29 2013-06-12 杭州科汀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截止滤光片
CN105092511A (zh) * 2015-08-12 2015-11-25 南京秀科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单晶硅代位碳和间隙氧含量的方法
CN106644945A (zh) * 2016-11-01 2017-05-10 铜陵谱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止镜片膜层腐蚀和污染的平凸镜多通吸收池
CN207730979U (zh) * 2018-01-18 2018-08-14 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的分波合波光学组件
CN110412688A (zh) * 2018-04-28 2019-11-05 福州高意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wdm模块结构
CN208224532U (zh) * 2018-05-31 2018-12-11 成都光创联科技有限公司 多端口波分收发一体分光光路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光器件
CN208421305U (zh) * 2018-07-13 2019-01-22 上海伟钊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分复用组件及波分复用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81379A (en) Multiple coupled Gires-Tournois interferometers for group-delay-dispersion control
Park et al. GaAs-based near-infrared 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
US8212285B2 (en) Radiation detector
CN110718848A (zh) 半导体激光器
CN109781257B (zh) 一种自由曲面棱镜光谱仪光学系统
EP1677129A1 (en) Optical isolator using photonic crystal
CN111679353B (zh) 一种亚波长光栅光学膜
CN105762632B (zh) 大功率激光高亮度光谱合成系统
CN105372820A (zh) 一种多波长耦合同光路的装置
CN210490075U (zh) 半导体激光器
US4501470A (en) Christiansen-Bragg optical filter
JP2004072069A (ja) 可変多波長半導体レーザーの共振空洞システム
CN112882145A (zh) 反射式滤光模块及其滤光方法
CN113644544B (zh) 一种波长锁定半导体激光器系统
CN209879043U (zh) 一种消偏振的立方棱镜截止滤光片
CN210071643U (zh) 一种全反射怀特池
US20220359794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structure
CN117406320B (zh) 具有宽谱段宽角度衍射抑制效果的双层二维光栅结构
CN1761110A (zh) 光栅调谐非稳定激光谐振腔
US20220352417A1 (en) Emitter system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orming
CN220232019U (zh) 一种光纤器件和激光雷达系统
CN115566535B (zh) 一种外腔半导体激光器
CN209417331U (zh) 反射式滤光装置
US20230049438A1 (en) End-face incident type semiconductor light receiving device
CN114252397B (zh) 一种增透膜剩余反射率测试陪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