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0157A - 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0157A
CN112880157A CN202110169104.5A CN202110169104A CN112880157A CN 112880157 A CN112880157 A CN 112880157A CN 202110169104 A CN202110169104 A CN 202110169104A CN 112880157 A CN112880157 A CN 112880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fresh air
air
heaters
prese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91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0157B (zh
Inventor
李向凯
郝本华
矫立涛
张千
张道明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691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01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0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0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0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0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4Heater, e.g. gas burner, electric air he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包括根据需要选择暖风功能和/或新风功能;若选择了新风功能,根据新风温度控制第一加热器的数量;若选择了暖风功能,则获取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若空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增加第二加热器的数量,相反则减少数量。本发明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新风温度和空气温度进行监测,利用温度传感器对空调下出风和新风进行控制,利用安装在不同高度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使新风控制模块和暖风控制模块根据新风温度和房间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控制不同数量的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提升室内空气质量,解决房间底部温度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成为现代人居家和办公的必用电器,尤其在夏、冬季节,空调更是被长时间的使用。空调器夏天可以制冷、冬天可以制热,能够调节室内温度达到冬暖夏凉,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环境。
目前,大多空调器都具有制冷和制热等多种模式,在进行自动控制模式的过程中,能根据室外环境温度自动选择制冷或制热,并能根据室内、室外温度自动设定目标温度和风机转速,以尽可能达到室内恒温的目的。但现有空调器在制热的过程中,仅通过空调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来判断和控制制热过程,难以使室内温度均到达设定温度。尤其在冬天制热时,柜机空调极易造成房间底部温度过低的问题。而且现有空调在长期运行制热的过程中,易影响室内空气质量,造成人体的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解决柜机空调冬天制热时房间底部温度过低的问题,提高空气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需要选择暖风功能和/或新风功能;
若选择了新风功能,则温度传感器获取新风温度,根据新风温度控制第一加热器的数量,第一加热器的数量与新风温度负相关;
若选择了暖风功能,则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在预设温度,则根据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控制第二加热器的数量;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根据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增加第二加热器的数量;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根据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减少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三个,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若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若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则开启第三温度传感器,若第三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多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若第三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在第三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第三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第三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多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若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则开启第一温度传感器,若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在第四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第四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其中,第四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第四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若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在第五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第五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其中,第五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第五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小于第四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若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在第六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第六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其中,第六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大于第五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第六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小于第五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温度传感器包括:新风温度传感器;所述根据新风温度控制第一加热器的数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若新风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新风温度在新风预设温度,则根据新风预设温度控制第一加热器的数量;若新风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新风温度低于新风预设温度,则增加第一加热器的数量;若新风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新风温度高于新风预设温度,则减少第一加热器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包括:主控制模块、暖风控制模块、新风电机、暖风电机、新风控制模块、多个第一加热器、多个第二加热器和多个温度传感器;
与新风控制模块对应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各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新风电机均通过所述新风控制模块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电路连接,与暖风控制模块对应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各所述第二加热器和所述暖风电机均通过所述暖风控制模块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电路连接,各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不同高度区域的空气温度和新风温度,以使新风控制模块控制新风电机启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新风温控制第一加热器的数量,且所述暖风控制模块控制暖风电机启动,根据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控制不同数量的所述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所述下出风新风空调还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所述新风控制模块电路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所述下出风新风空调还包括:WiFi控制模块、手机客户端和云服务器;所述主控制模块通过所述WiFi控制模块、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手机客户端通信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新风温度和空气温度进行监测,利用温度传感器对空调下出风和新风进行控制,利用安装在不同高度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使新风控制模块和暖风控制模块根据新风温度和房间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控制不同数量的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提升室内空气质量,解决房间底部温度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温度传感器;2、暖风控制模块;3、第二加热器;4、主控制模块;5、云服务器;6、手机客户端;7、WiFi控制模块;8、新风控制模块;9、第一加热器;10、新风电机;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第三温度传感器;14、新风温度传感器;15、二氧化碳传感器;16、暖风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下面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该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需要选择暖风功能和/或新风功能。
步骤S2:若选择了新风功能,则温度传感器获取新风温度,根据新风温度控制第一加热器的数量,第一加热器的数量与新风温度负相关。
步骤S3:若选择了暖风功能,则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在预设温度,则根据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控制第二加热器的数量;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根据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增加第二加热器的数量;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根据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减少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用户选取暖风功能和新风功能后,暖风功能和新风功能均按照各自的控制逻辑分别进行。主控制模块4发送信号到暖风控制模块2,暖风控制模块2接受信号后可控制全部温度传感器1同时开始测量房间的空气温度,各温度传感器1可获取房间不同高度获取空气温度。暖风控制模块2根据各温度传感器1测量的空气温度,控制不同数量的第二加热器3进行加热。于此同时,主控制模块4发送信号到新风控制模块8。新风控制模块8接受信号后控制温度传感器1获取新风温度,新风控制模块8根据新风温度调整第一加热器9的数量,第一加热器9的数量与新风温度负相关,从而将新风引入室内的同时进行加热,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根据空气温度的分布特性,在没有其它因素影响时,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从上至下依次降低,要维持底部整体的温度的稳定同时避免房间底部温度过低。在控制过程中,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在预设温度,则根据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控制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获取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根据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增加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获取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根据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减少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控制过程中,用户可以单独选用新风功能或暖风功能。在仅进行暖风功能的过程中,关闭新风功能对应的部件。同样在仅进行新风功能的过程中,关闭暖风功能对应的部件。
本发明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新风温度和空气温度进行监测,利用温度传感器对空调下出风和新风进行控制,利用安装在不同高度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使新风控制模块和暖风控制模块根据新风温度和房间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控制不同数量的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提升室内空气质量,解决房间底部温度过低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温度传感器1的数量为三个,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3。
暖风控制模块2接受信号后,从空调底部为0点等距离划分60cm分布的温度传感器自上而下分为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3,开始判断房间底部空气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
工作过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12测量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若第二温度传感器12测量的温度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2控制对应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3进行加热。
若第二温度传感器12测量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则开启第三温度传感器13,若第三温度传感器13测量的温度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2控制对应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3进行加热。
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多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
若第三温度传感器13测量的温度在第三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2控制对应第三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3进行加热;
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第三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多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
若第二温度传感器12测量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则开启第一温度传感器11,若第一温度传感器11测量的温度在第四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2控制对应第四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3进行加热。
其中,第四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第四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
若第一温度传感器11测量的温度在第五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2控制对应第五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3进行加热。
其中,第五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第五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小于第四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
若第一温度传感器11测量的温度在第六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2控制对应第六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3进行加热。
其中,第六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大于第五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第六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小于第五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
空调开启或关闭时,暖风功能可同时或独立运行。用户选取暖风功能后,主控制模块4发送信号到暖风控制模块2,暖风控制模块2接受信号后可控制全部温度传感器1同时开始测量房间的空气温度,各温度传感器1可获取房间不同高度获取空气温度。暖风控制模块2根据各温度传感器1测量的空气温度,控制不同数量的第二加热器3进行加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首先利用第二温度传感器12测量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屏蔽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3。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2测量的温度T2,在16℃<T2≤20℃时,则暖风控制模块2控制开启三个第二加热器3。
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2测量的温度T2≤16℃时,屏蔽第一温度传感器11,开启第三温度传感器13。若第三温度传感器13测量的温度T3,在14℃<T3≤16℃时,则暖风控制模块2控制开启四个第二加热器3。若第三温度传感器13测量的温度T3,在T3<14℃时,则暖风控制模块2控制开启五个第二加热器3。
若第二温度传感器13测量的温度T2>20℃时,屏蔽第三温度传感器13,开启第一温度传感器11。若第一温度传感器11测量的温度T1,在20℃<T1≤25℃时,暖风控制模块2控制开启两个第二加热器3。若第一温度传感器11测量的温度T1,25℃<T1<30℃时,暖风控制模块2控制开启一个第二加热器3。若第一温度传感器11测量的温度T1≥30℃时,第二加热器3默认关闭。
除此之外,若空调带有暖风强制模式,用户选择后,可屏蔽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3,进入强制模式,用户可自主手动选择第二加热器3的开启数量。
温度传感器1包括:新风温度传感器14。根据新风温度控制第一加热器9的数量的步骤具体包括:若新风温度传感器14测量的新风温度在新风预设温度,则根据新风预设温度控制第一加热器9的数量。若新风温度传感器14测量的新风温度低于新风预设温度,则增加第一加热器9的数量。若新风温度传感器14测量的新风温度高于新风预设温度,则减少第一加热器9的数量。
例如,新风温度<0℃时,新风控制模块8控制开启两个第一加热器9。0≤新风温度<10℃时,新风控制模块8控制开启一个第一加热器9。10℃≤空气温度时,新风控制模块8控制不开启第一加热器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如图2所示,该下出风新风空调包括:主控制模块4、暖风控制模块2、新风电机10、暖风电机16、新风控制模块8、多个第一加热器9、多个第二加热器3和多个温度传感器1;
与新风控制模块8对应的温度传感器1、各第一加热器9和新风电机10均通过新风控制模块与主控制模块电路连接,即新风温度传感器14、新风电机10和全部第一加热器9均通过新风控制模块8与主控制模块4电路连接。与暖风控制模块2对应的温度传感器1、各第二加热器3和暖风电机16均通过暖风控制模块2与主控制模块4电路连接,即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2、第三温度传感器13、暖风电机16和全部第二加热器3均通过暖风控制模块2与主控制模块4电路连接。各温度传感器1用于检测不同高度区域的空气温度和新风温度,以使新风控制模块8控制新风电机10启动,根据温度传感器1测量的新风温控制第一加热器9的数量,且暖风控制模块2控制暖风电机16启动,根据多个温度传感器1测量的温度控制不同数量的第二加热器3进行加热。
其中,新风与暖风对应的结构共用同一个风道,新风电机10和暖风电机16控制风道对应的不同闸门,当新风电机10开启,暖风电机16关闭时,仅启动新风功能。当暖风电机16开启,新风电机10关闭时,仅启动暖风功能。当新风电机10和暖风电机16同时开启时,则同时启动新风功能和暖风功能。
该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需要选择暖风功能和/或新风功能。
步骤S2:若选择了新风功能,则获取新风温度,根据新风温度控制第一加热器的数量,第一加热器的数量与新风温度负相关。
步骤S3:若选择了暖风功能,则获取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在预设温度,则根据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控制第二加热器的数量;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获取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根据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增加第二加热器的数量;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获取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根据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减少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用户选取暖风功能和新风功能后,暖风功能和新风功能均按照各自的控制逻辑分别进行。主控制模块4发送信号到暖风控制模块2,暖风控制模块2接受信号后可控制全部温度传感器1同时开始测量房间的空气温度,各温度传感器1可获取房间不同高度获取空气温度。暖风控制模块2根据各温度传感器1测量的空气温度,控制不同数量的第二加热器3进行加热。于此同时,主控制模块4发送信号到新风控制模块8。新风控制模块8接受信号后控制温度传感器1获取新风温度,新风控制模块8根据新风温度调整第一加热器9的数量,第一加热器9的数量与新风温度负相关,从而将新风引入室内的同时进行加热,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根据空气温度的分布特性,在没有其它因素影响时,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从上至下依次降低,要维持底部整体的温度的稳定同时避免房间底部温度过低。在控制过程中,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在预设温度,则根据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控制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获取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根据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增加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获取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根据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减少第二加热器3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下出风新风空调可用于配合常规空调设备一起使用。因此在控制加热的过程中,该下出风空调仅需要保证底部温度即可。
如图3所示,还可增设二氧化碳传感器15。二氧化碳传感器15与新风控制模块8电路连接。新风控制模块8在待机及开机状态下可控制二氧化碳传感器15检测房间二氧化碳浓度,反馈到显示屏指示标中,数值超过设定温度显示棕色表示沉闷,低于设定温度显示绿色,表示适宜。
除此之外,如图3所示,下出风新风空调还包括:WiFi控制模块7、手机客户端6和云服务器5。主控制模块4通过WiFi控制模块7、云服务器5与手机客户端6通信连接。可通过手机客户端6开启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新风功能和暖风功能。温度传感器1在待机及开机状态可以检测房间底部80cm高度内温度,反馈到手机客户端6包括数值以及提示颜色如蓝色温度较低,绿色适宜,红色温度较高。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6操作界面选取暖风等显示功能,手机客户端6发送信号给云服务器5到主控制模块4。此外,该手机客户端6自带一键设定功能,用户选择开启后,下出风新风空调可自动判断温度自动开启暖风功能和新风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下出风新风空调,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新风温度和空气温度进行监测,利用温度传感器对空调下出风和新风进行控制,利用安装在不同高度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使新风控制模块和暖风控制模块根据新风温度和房间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控制不同数量的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提升室内空气质量,解决房间底部温度过低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需要选择暖风功能和/或新风功能;
若选择了新风功能,则温度传感器获取新风温度,根据新风温度控制第一加热器的数量,第一加热器的数量与新风温度负相关;
若选择了暖风功能,则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在预设温度,则根据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控制第二加热器的数量;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根据房间底部下端的空气温度增加第二加热器的数量;若房间底部中间的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根据房间底部上端的空气温度减少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三个,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则开启第三温度传感器,若第三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多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三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在第三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第三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第三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多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则开启第一温度传感器,若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在第四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第四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其中,第四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第四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若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在第五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第五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其中,第五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第五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小于第四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若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在第六预设温度区间时,暖风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第六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其中,第六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阈值大于第五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阈值,第六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小于第五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第二加热器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包括:新风温度传感器;所述根据新风温度控制第一加热器的数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若新风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新风温度在新风预设温度,则根据新风预设温度控制第一加热器的数量;若新风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新风温度低于新风预设温度,则增加第一加热器的数量;若新风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新风温度高于新风预设温度,则减少第一加热器的数量。
8.一种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下出风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制模块、暖风控制模块、新风电机、暖风电机、新风控制模块、多个第一加热器、多个第二加热器和多个温度传感器;
与新风控制模块对应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各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新风电机均通过所述新风控制模块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电路连接,与暖风控制模块对应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各所述第二加热器和所述暖风电机均通过所述暖风控制模块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电路连接,各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不同高度区域的空气温度和新风温度,以使新风控制模块控制新风电机启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新风温控制第一加热器的数量,且所述暖风控制模块控制暖风电机启动,根据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控制不同数量的所述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出风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风新风空调还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所述新风控制模块电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出风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风新风空调还包括:WiFi控制模块、手机客户端和云服务器;所述主控制模块通过所述WiFi控制模块、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手机客户端通信连接。
CN202110169104.5A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 Active CN1128801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9104.5A CN112880157B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9104.5A CN112880157B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0157A true CN112880157A (zh) 2021-06-01
CN112880157B CN112880157B (zh) 2022-05-27

Family

ID=76056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9104.5A Active CN112880157B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015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3362A (zh) * 2008-03-31 2011-03-02 彼得胡贝尔制冷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加热液池的装置和方法
JP2015021666A (ja) * 2013-07-18 2015-0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自走式機器
CN105180371A (zh) * 2015-09-30 2015-12-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检测室温的方法及空调器
CN105242707A (zh) * 2015-10-19 2016-01-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基于多点采集的温度远程监控报警系统
CN107348553A (zh) * 2017-07-20 2017-11-17 浙江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烟叶烤房温湿度精确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906960A (zh) * 2017-12-29 2018-04-13 湖南金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排胶炉
CN108253556A (zh) * 2018-02-09 2018-07-06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预热的全新风中央空调及其预热控制方法
TWM604384U (zh) * 2020-06-23 2020-11-21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環境溫度控制裝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3362A (zh) * 2008-03-31 2011-03-02 彼得胡贝尔制冷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加热液池的装置和方法
JP2015021666A (ja) * 2013-07-18 2015-0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自走式機器
CN105180371A (zh) * 2015-09-30 2015-12-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检测室温的方法及空调器
CN105242707A (zh) * 2015-10-19 2016-01-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基于多点采集的温度远程监控报警系统
CN107348553A (zh) * 2017-07-20 2017-11-17 浙江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烟叶烤房温湿度精确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906960A (zh) * 2017-12-29 2018-04-13 湖南金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排胶炉
CN108253556A (zh) * 2018-02-09 2018-07-06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预热的全新风中央空调及其预热控制方法
TWM604384U (zh) * 2020-06-23 2020-11-21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環境溫度控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0157B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0113A (zh) 一种智能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2880158B (zh) 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
CN112880159B (zh) 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
CN114322216A (zh) 一种全屋空气场的监测和交互系统和方法、空调器
CN112880157B (zh) 一种下出风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新风空调
CN112944627B (zh)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38B (zh) 一种加湿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加湿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29B (zh)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24B (zh)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2944632B (zh) 一种石墨烯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石墨烯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25B (zh) 一种水洗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水洗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28B (zh)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27B (zh)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45B (zh)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风速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35B (zh)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46B (zh)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风速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2944621B (zh)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31B (zh) 一种水洗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水洗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36B (zh)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23B (zh) 一种水洗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水洗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47B (zh)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风速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215597519U (zh) 一种水洗下出风空调和空调系统
CN112984733B (zh) 一种水洗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水洗下出风空调
CN112944628B (zh) 一种石墨烯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石墨烯下出风空调
CN112944623B (zh)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