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7897B -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7897B
CN112867897B CN201980062216.1A CN201980062216A CN112867897B CN 112867897 B CN112867897 B CN 112867897B CN 201980062216 A CN201980062216 A CN 201980062216A CN 112867897 B CN112867897 B CN 1128678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outdoor
duration
indoo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22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7897A (zh
Inventor
李硕浩
李昌勇
许宰熏
张珉
韩大哲
朴锺源
徐炯濬
郑东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67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7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7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7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20Feedback from u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54Heating and cooling,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14HVAC, heating, ventillation, climat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包括:压缩机,被配置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室外热交换器,被配置为执行室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被配置为执行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四通阀,被配置为根据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将在压缩机中压缩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或室内热交换器;室外温度测量器,被配置为测量室外温度;室内温度测量器,被配置为测量室内温度;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与测量的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被配置为当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持续时间时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并且被配置为当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持续时间时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Description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能够控制室内空气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是一种用于出于使用目的而适当地控制室内空气的装置,并且是一种用于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或气流的装置。空调可被用在各种地方,诸如普通房屋、办公室、工厂和车辆。
空调将通过制冷循环获得的冷却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空间,其中,所述制冷循环通常由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的处理组成,或者空调将通过逆向进行上述处理获得的加热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空间,从而调节室内空气。
空调可包括多个空调系统。多空调系统可被构造为通过使用单个管道系统将多个室内单元连接到至少一个室外单元来调节多个室内空间中的空气。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能够基于室外温度确定用于改变模式的需要保持在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的持续时间。
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本公开的实践来学习。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空调包括:压缩机,被配置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室外热交换器,被配置为执行室外空气与所述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被配置为执行室内空气与所述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四通阀,被配置为根据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将在所述压缩机中压缩的所述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或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室外温度测量器,被配置为测量室外温度;室内温度测量器,被配置为测量室内温度;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与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被配置为当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时,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并且被配置为当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时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当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大于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可将所述持续时间确定为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
所述控制器可将第一室外下限温度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并且所述控制器可确定该持续时间以使得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增加到第一室外上限温度而增加。
在所述空调根据制热模式执行制热操作的状态下,当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时,所述控制器可在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之后将所述空调的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可将所述持续时间确定为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
所述控制器可将第二室外下限温度和第二室外上限温度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并且所述控制器可确定所述持续时间以使得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降低到第二室外下限温度而增加。
在所述空调根据制冷模式执行制冷操作的状态下,当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时,所述控制器可在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之后将所述空调的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所述空调还可包括:输入器,被配置为从用户接收输入,并且基于所述用户输入,所述控制器可设置参考室外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并且所述控制器可设置参考室外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
所述输入器可从用户接收室内温度的设定温度、第一临界温度和第二临界温度,以及基于所述用户输入,所述控制器可将第一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所述设定温度高第一临界温度,并且将第二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所述设定温度低第二临界温度。
所述输入器可从用户接收室内温度的设定制热温度、室内温度的设定制冷温度、第三临界温度和第四临界温度,并且基于所述用户输入,所述控制器可将第一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所述设定制热温度高第三临界温度,并且将第二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所述设定制冷温度低第四临界温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包括压缩机,被配置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室外热交换器,被配置为执行室外空气与所述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被配置为执行室内空气与所述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以及四通阀,被配置为根据模式将压缩的所述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或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测量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确定与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当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时,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以及当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时,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确定所述持续时间的步骤可包括: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被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所述持续时间的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将所述持续时间确定为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
确定所述持续时间的步骤可包括:将第一室外下限温度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并且确定该持续时间以使得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增加到第一室外上限温度而增加。
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步骤可包括:在所述空调根据制热模式执行制热操作的状态下,当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时,在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之后将所述空调的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确定所述持续时间的步骤可包括:当所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将所述持续时间确定为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
确定所述持续时间的步骤可包括:将第二室外下限温度和第二室外上限温度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并且确定所述持续时间以使得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测量的室外温度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降低到第二室外下限温度而增加。
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步骤可包括:在所述空调根据制冷模式执行制冷操作的状态下,当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时,在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之后将所述空调的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控制方法还可包括:从用户接收输入,基于所述用户输入,设置参考室外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以及设置参考室外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
控制方法还可包括:从用户接收室内温度的设定温度、第一临界温度和第二临界温度,基于用户输入将第一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所述设定温度高第一临界温度,以及将第二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所述设定温度低第二临界温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空调包括:至少一个室外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室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并且被配置为测量室外温度;多个室内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室内空气与所述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并且被配置为测量所述多个室内单元所处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分配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每一个室内单元的模式将从所述至少一个室外单元供应的所述制冷剂分配到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每一个室内单元;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与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被配置为当在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室内单元中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时,将至少一个室内单元的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并且被配置为当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所述持续时间时,将至少一个室内单元的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有益效果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能够基于室外温度确定用于改变模式的需要保持在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的持续时间。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且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的外观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与空调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相关的构造的示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含在空调中的室外单元的控制信号流动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含在空调中的室内单元的控制信号流动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空调的设定温度的模式改变的示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空调的设定的制热温度和设定的制冷温度的模式改变的示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空调中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的第一持续时间信息的示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空调中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的第二持续时间信息的示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空调中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的第三持续时间信息的示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空调中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的第四持续时间信息的示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空调系统的外观的示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与多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相关的配置的示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含在多空调系统中的室外单元的控制信号流的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含在多空调系统中的室内单元的控制信号流的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含在多空调系统中的分配器的控制信号流的框图;以及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尤其是基于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执行模式改变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中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中示出的配置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并且可在提交本申请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改以替换本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元件时,它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其中,间接连接包括“经由无线通信网络的连接”。
此外,这里所使用的术语被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和/或约束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形式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在本公开中,术语“包括”、“具有”等被用于指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者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和组件的组合,但不排除特征、元件、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者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和组件的组合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存在或添加。
应当理解,尽管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元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被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第二元件可被称为第一元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项的多个组合或多个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
在以下描述中,诸如“单元”、“部分”、“块”、“构件”和“模块”的术语指示用于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例如,这些术语可指由至少一个硬件(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存储在存储器或处理器中的至少一个软件处理的至少一个处理。
使用标识码是为了便于描述,但不旨在说明每一个步骤的顺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每一个步骤可以以与所示出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实现。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公开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1的外观的示图。
参照图1,空调1包括:室外单元100,位于室外空间中并且被配置为执行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以及室内单元200,位于室内空间中并且被配置为执行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室外单元100包括:室外单元主体110,形成室外单元100的外观;以及室外单元排出口111,被设置在室外单元主体110的一侧处用于排出经热交换的空气。
室内单元200包括:室内单元主体210,形成室内单元200的外观;室内单元排出口211,被设置在室内单元主体210的前表面上用于排出经热交换的空气;操作面板212,从用户接收针对空调1的操作命令;以及显示面板213,显示空调1的操作信息。
为了便于理解,将单独描述空调1的信号流和空调1的制冷剂流动,因此将首先描述空调1的制冷剂流动,稍后将描述空调1的信号流。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与空调1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相关的构造的示图。
参照图2,除室外单元100和室内单元200之外,空调1还包括液体管P1和气体管P2,其中,液体管P1与连接室外单元100和室内单元200的流动路径相应,并且液体制冷剂在液体管P1上流动,气体制冷剂在气体管P2上流动。液体管P1和气体管P2可延伸到室内单元200和室外单元100的内部。
室外单元100包括:压缩机121,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室外热交换器122,执行室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四通阀123,根据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选择性地将由压缩机121压缩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122或室内单元200;室外膨胀阀124,在制热模式下对被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122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储液器125,防止未被蒸发的液态制冷剂流到压缩机121。
压缩机121通过使用从外部电源接收电能并旋转的压缩机电机(未示出)的旋转力将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至高压。
四通阀123在制冷模式下将在压缩机121中压缩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122,并且在制热模式下将在压缩机121中压缩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内单元200。
室外热交换器122在制冷模式下对由压缩机121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凝,并且在制热模式下对由室内单元200减压的制冷剂进行蒸发。室外热交换器122可包括:室外热交换器制冷剂管(未示出),制冷剂在其上流动;室外热交换器散热片(未示出),通过增加室外热交换器制冷剂管(未示出)的表面积来提高制冷剂和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以及冷却风扇122a,将室外空气吹送到室外热交换器122。
在制热模式下,除了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室外膨胀阀124还可调节被供应给室外热交换器122的制冷剂的量,使得在室外热交换器122中执行足够的热交换。具体地,室外膨胀阀124通过利用对制冷剂的节流动作对制冷剂进行减压,也就是说,当制冷剂通过狭窄的通道时,在没有与外部的热交换的情况下制冷剂的压力降低。室外膨胀阀124可采用电磁阀,其中,电磁阀被配置为调节室外膨胀阀124的开度以调节通过室外膨胀阀124的制冷剂的量。
室内单元200包括:室内热交换器222,执行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以及室内膨胀阀224,在制冷模式下对被供应给室内热交换器222的制冷剂进行减压。
室内热交换器222在制冷模式下对低压液态制冷剂进行蒸发,并且在制热模式下对高压气态制冷剂进行冷凝。与室外单元100的室外热交换器122类似,室内热交换器222可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制冷剂管(未示出),制冷剂在其上流动;室内热交换器散热片(未示出),通过增加室内热交换器制冷剂管(未示出)的表面积来提高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以及鼓风风扇222a,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22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吹送到室内空间。
除了通过利用节流动作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室内膨胀阀224还可调节被供应给室内热交换器222的制冷剂的量,使得在室内热交换器222中执行充分的热交换。室内膨胀阀224可采用电磁阀,其中,电磁阀被配置为调节室内膨胀阀224的开度以调节通过室内膨胀阀224的制冷剂的量。
在下文中,将描述空调1的操作模式,也就是说,根据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制冷剂的流动。
当空调1在制冷模式下进行操作时,由室外单元100的压缩机121将制冷剂压缩至高压。随着制冷剂被压缩,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升高。
通过四通阀123将压缩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122。在室外热交换器122中对被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122的制冷剂进行冷凝,并且在对制冷剂进行冷凝的同时进行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具体地,在制冷剂的状态从气态变为液态时,制冷剂将与气态制冷剂的内能和液态制冷剂的内能之间的差值一样多的能量(潜热)释放到外部。
在冷凝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室外膨胀阀124之后,将冷凝的液体制冷剂沿着液体管P1供应给室内单元200。
通过设置在液体管P1上的室内膨胀阀224对被提供给室内单元200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减压,同时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具体地,室内膨胀阀224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节流动作来对制冷剂进行减压,也就是说,当流体通过狭窄的通道时,在没有与外部的热交换的情况下制冷剂的压力降低。
室内膨胀阀224可采用电磁阀,其中,电磁阀被配置为调节开度以调节流到室内膨胀阀224的制冷剂的量。
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22对减压的液体制冷剂进行蒸发,并且在制冷剂蒸发的同时执行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具体地,当制冷剂的状态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制冷剂从室内空气吸收与气态制冷剂的内能和液态制冷剂的内能之间的差值一样多的能量(潜热)。
如上所述,在制冷模式下,空调1可使用在室内热交换器222中产生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来冷却室内空气,也就是说,空调1可通过使用从室内空气吸收潜热的制冷剂来冷却室内空气。
通过气体管P2将蒸发的气态制冷剂供应给室外单元100,并且经由四通阀123将蒸发的气态制冷剂供应给储液器125。在储液器125中,将制冷剂分离为未被蒸发的液态制冷剂和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并且再次将气态制冷剂供应给压缩机121。
通过压缩机121对被供应给压缩机121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因此重复上述制冷剂循环。
在制冷模式下由空调1中的制冷剂进行的热交换被概括为:制冷剂通过室内单元200的室内热交换器222吸收室内空气的热能,并通过室外单元100的室外热交换器122将热能释放到室外空间,从而将室内热能传递到室外空间。
当空调1在制热模式下进行操作时,制冷剂被室外单元100的压缩机121压缩至高压,并且制冷剂的温度随着制冷剂的压力而升高。
在压缩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23之后,将压缩的制冷剂沿着气体管P2引导到室内单元200。
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22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并且在对制冷剂进行冷凝的同时在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具体地,当制冷剂的状态从气态变为液态时,制冷剂将与气态制冷剂的内能和液态制冷剂的内能之间的差值一样多的能量(潜热)释放到室内空间。如上所述,在制热模式下,空调1可使用在室内热交换器222中产生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来加热室内空气,也就是说,空调1可通过使用释放潜热的制冷剂来加热室内空气。
在冷凝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224之后,再次将冷凝的液体制冷剂沿着液体管P1供应给室外单元100。
通过设置在液体管P1上的室外膨胀阀124对被供应给室外单元100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减压,同时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室外膨胀阀124可采用电磁阀,其中,电磁阀被配置为调节开度以调节流到室外热交换器122的制冷剂的量。
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22对减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行蒸发,并且在制冷剂蒸发的同时在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具体地,当制冷剂的状态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制冷剂从室外空气吸收与气态制冷剂的内能和液态制冷剂的内能之间的差值一样多的能量(潜热)。
将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22蒸发的气态制冷剂经由四通阀123供应给储液器125。在储液器125中,将制冷剂分离为未被蒸发的液态制冷剂和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并且再次将气态制冷剂供应给压缩机121。
通过压缩机121对被供应给压缩机121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因此重复制冷剂循环。
在制热模式下由空调1中的制冷剂进行的热交换被概括为:制冷剂通过室外单元100的室外热交换器122吸收室外空气的热能,并且通过室内单元200的室内热交换器222将热能释放到室内空间,从而将室外热能传递到室内空间。
上文已经描述了包含在空调1中的组件之间的制冷剂流动。在下文中,将描述包含在空调1中的组件之间的信号流动。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含在空调1中的室外单元100的控制信号流的框图。
参照图3,室外单元100包括:室外单元控制器131,被配置为根据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控制包含在室外单元100中的压缩机121、室外热交换器122、四通阀123和室外膨胀阀124,并且被配置为基于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改变空调1的操作模式;室外单元存储器132,被配置为存储与室外单元100的操作相关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与空调1的操作模式改变相关的程序和数据;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33,被配置为与室内单元200进行通信;以及室外温度测量器134,被配置为测量室外温度。
室外单元控制器131可根据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来控制包含在室外单元100中的组件。
具体地,当空调1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31可控制压缩机121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可控制四通阀123将压缩的制冷剂供应给室外热交换器122,并且可控制室外热交换器122对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凝。
当空调1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31可控制压缩机121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可控制四通阀123将压缩的制冷剂供应给室内单元200,可控制室外膨胀阀124对从室内单元200供应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且可控制室外热交换器122对减压的液体制冷剂进行蒸发。
根据实施例的室外单元控制器131可基于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改变空调1的操作模式。
具体地,室外单元控制器131可确定与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持续时间是指用于模式改变的需要保持在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的时间长度。也就是说,当室内温度保持在参考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一段时间时,可改变空调1的操作模式。
室外单元控制器131可基于存储在室外单元存储器132中的持续时间信息来确定与测量的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稍后将详细描述确定持续时间的描述。
当由稍后描述的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作为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持续时间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31可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当由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作为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持续时间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31可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稍后将详细描述操作模式的改变。
室外单元控制器131可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用于执行上述操作和稍后将描述的操作的程序;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存储的程序。当存在多个存储器和处理器时,它们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或被设置在物理上分开的位置。
根据实施例,室外单元存储器132可存储与空调1的操作模式改变相关的程序和数据。具体地,室外单元存储器132可存储指示室外温度与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持续时间信息,并且可存储被设置为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和第二参考室内温度。
根据实施例,室外单元存储器132可存储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存储通过稍后描述的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输入的室内温度的设定温度、以及与室外单元100相关的各种信息。
为了存储各种信息,室外单元存储器132可由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高速缓存器、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和闪存)、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诸如硬盘驱动器(HDD)和CD-ROM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来实现,但不限于此。
根据实施例,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33可与室内单元200进行通信。具体地,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33可与稍后描述的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交换信息。也就是说,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33可通过有线/无线通信与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交换信息。
无线通信可使用作为蜂窝通信协议的第五代(5G)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A)、码分多址(CDMA)、宽带CDMA(WCDMA)、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无线宽带(WiBro)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的至少一个。另外,无线通信可包括本地通信。本地通信可包括无线保真(WiFi)、蓝牙或近场通信(NFC)中的至少一个。
有线通信可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推荐标准232(RS-232)或普通老式电话业务(POTS)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33可将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发送到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以与室内单元200共享室外温度。
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33可从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接收由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内温度,并且可与室内单元200共享室内温度,可从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接收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设置的设定温度。
室外温度测量器134输出与测量温度相应的电信号。室外温度测量器134可包括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包含在空调1中的室内单元200的控制信号流的框图。
参照图4,室内单元200包括:室内单元控制器231,被配置为根据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控制包含在室内单元200中的室内热交换器222和室内膨胀阀224,并且被配置为基于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来改变空调1的操作模式;室内单元存储器232,被配置为存储与室内单元200的操作相关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与空调1的操作模式改变相关的程序和数据;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被配置为与室外单元100进行通信;室内温度测量器234,被配置为测量室内单元200所处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室内输入器235,被配置为从用户接收关于室内单元200的操作命令;以及室内显示器236,被配置为显示室内单元200的操作信息。
根据实施例,室内单元控制器231可根据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来控制包含在室内单元200中的组件。
具体地,当空调1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内单元控制器231可控制室内膨胀阀224对从室外单元100供应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且控制室内热交换器222对减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行蒸发。
当空调1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内单元控制器231可控制室内热交换器222对从室外单元100供应的压缩制冷剂进行冷凝。
根据实施例的室内单元控制器231可基于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来改变空调1的操作模式。
具体地,室内单元控制器231可确定与由室外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
室内单元控制器231可基于存储在室内单元存储器232中的持续时间信息来确定与测量的室内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稍后将详细描述确定持续时间的描述。
当由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作为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持续时间时,室内单元控制器231可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当由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作为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持续时间时,室内单元控制器231可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稍后将详细描述操作模式的改变。
室内单元控制器231可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用于执行上述操作和稍后将描述的操作的程序;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存储的程序。当存在多个存储器和处理器时,它们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或被设置在物理上分开的位置。
根据实施例,室内单元存储器232可存储与空调1的操作模式改变相关的程序和数据。具体地,室内单元存储器232可存储指示室外温度与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持续时间信息,并且可存储被设置为用于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和第二参考室内温度。
根据实施例,室内单元存储器232可存储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存储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输入的室内温度的设定温度、以及与室内单元200相关的各种信息。
为了存储各种信息,室内单元存储器232可由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高速缓存器、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和闪存)、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诸如硬盘驱动器(HDD)和CD-ROM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来实现,但不限于此。
根据实施例,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可与室外单元100进行通信。具体地,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可与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33交换信息。也就是说,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可通过有线/无线通信与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33交换信息。
此外,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可通过有线/无线通信向外部通信装置发送信息/从外部通信装置接收信息。根据实施例,外部通信装置可与能够通过用户输入按钮来设置设定温度等的空调1的遥控器相应。
无线通信可使用作为蜂窝通信协议的第五代(5G)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A)、码分多址(CDMA)、宽带CDMA(WCDMA)、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无线宽带(WiBro)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的至少一个。另外,无线通信可包括本地通信。本地通信可包括无线保真(WiFi)、蓝牙或近场通信(NFC)中的至少一个。
有线通信可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推荐标准232(RS-232)或普通老式电话业务(POTS)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可从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33接收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并且可与室外单元100共享室外温度。
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可将由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内温度发送到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33以与室外单元100共享室内温度,并且可将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设置的设定温度发送到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33。
室内温度测量器234输出与测量温度相应的电信号。室内温度测量器234可包括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
根据实施例,室内单元输入器235可从用户接收输入。室内单元输入器235可包括用于接收针对室内单元200或空调1的操作命令的按钮型开关、薄膜开关或触摸面板,并且包括被配置为从用户接收针对空调1的操作命令的操作面板212。
具体地,室内单元输入器235可从用户接收室内温度的设定温度和空调1的操作模式。
另外,室内单元输入器235可接收用于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的室外温度的参考温度,并且接收用于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的室外温度的参考温度。
室内单元输入器235可接收第一临界温度以计算第一参考室内温度,其中,第一参考室内温度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参考温度。室内单元控制器231或室外单元控制器131可将第一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输入的设定温度高第一临界温度的温度。
此外,室内单元输入器235可接收第二临界温度以计算第二参考室内温度,其中,第二参考室内温度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参考温度。室内单元控制器231或室外单元控制器131可将第二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输入的设定温度低第二临界温度的温度。
根据实施例,室内单元显示器236可显示室内单元200的操作信息。室内单元显示器236可包括用于显示室内单元200或空调1的操作信息的液晶显示器(LCD)面板或发光二极管(LED)面板。室内单元显示器236可包括显示空调1的操作信息的显示面板213。
具体地,室内单元显示器236可显示由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内温度,并且可显示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输入的设定温度。
室内单元控制器235和室内单元显示器236可包括集成有室内单元控制器235和室内单元显示器236的触摸屏面板(TSP)。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空调1的构造。在下文中,将描述基于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改变空调1的操作模式的方法。
稍后将描述的模式改变的操作可由根据实施例的室外单元控制器131或室内单元控制器231执行。在下文中,将空调1描述为模式改变的操作的主体,但是可由室外单元控制器131或室内单元控制器231执行模式改变的特定操作。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基于空调1的设定温度的模式改变的示图,并且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基于空调1的设定制热温度和设定制冷温度的模式改变的示图。
参照图5,空调1可基于由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内温度来改变空调1的操作模式。
此时,可基于用户的输入来设置空调1的设定温度和操作模式。
当空调1的操作模式与制热模式相应时,空调1可控制空调1的每一个组件,使得室内单元200所处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
当室内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并达到第一停止温度时,空调1可停止操作。具体地,当室内温度达到比设定温度大设定的临界温度X1℃的第一停止温度时,空调1可通过控制空调1的每一个组件来停止制冷剂的流动。
设定的临界温度X1℃可由设计者在初始设计中设置,并且可选地,可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被从用户接收来设置。
此外,当室内温度超过第一停止温度并达到与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参考温度相应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时,空调1可将操作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也就是说,当室内温度达到比设定温度高第一临界温度Y1℃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时,空调1将空调1的操作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设定的第一临界温度Y1℃可由设计者在初始设计中设置,并且可选地,可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被从用户接收来设置。也就是说,空调1的用户可通过设置第一临界温度Y1℃来设置第一参考室内温度,其中,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基于设定温度将操作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具体地,当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时,空调1可将空调1的操作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用于防止空调1的操作模式频繁改变,并且可由设计者或用户设置为5分钟或更长以及60分钟或更短。
然而,空调1可考虑室外温度来确定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
当仅基于室内温度选择操作模式时,尽管因为由室外温度的升高而导致从外部向室内空间传递热量所以模式改变的负荷增加,但仍可根据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延迟模式改变。
因此,根据实施例的空调1可基于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测量室外温度来确定与室外温度相应并且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稍后将详细描述确定与测量的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的方法。
换句话说,当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基于测量的室外温度确定的持续时间时,空调1可将空调1的操作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改变为制冷模式的空调1可控制空调1的每一个组件,使得制冷剂通过室内单元200的室内热交换器222吸收室内空气的热能,并且通过室外单元100的室外热交换器122将热能释放到外部,从而将室内热能传递到室外空间。
因此,空调1基于室外温度进行操作以使得室内温度保持在由用户设置的设定温度。
当空调1的操作模式与制冷模式相应时,空调1可控制空调1的每一个组件,使得室内单元200所处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
当室内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并达到第二停止温度时,空调1可停止操作。具体地,当室内温度达到比设定温度低设定的临界温度X2℃的第二停止温度时,空调1控制空调1的每一个组件停止制冷剂的流动。
设定的临界温度X2℃可由设计者在初始设计中设置,并且可选地,可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被从用户接收来设置。
此外,当室内温度超过第二停止温度并达到与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参考温度相应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时,空调1可将操作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也就是说,当室内温度达到比设定温度低第二临界温度Y2℃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时,空调1可将空调1的操作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设定的第二临界温度Y2℃可由设计者在初始设计中设置,并且可选地,可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被从用户接收来设置。也就是说,空调1的用户可通过设置第二临界温度Y2℃来设置基于设定温度将操作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
具体地,当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时,空调1可将空调1的操作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用于防止空调1的操作模式频繁改变,并且可由设计者或用户设置为5分钟或更长且60分钟或更短。
然而,空调1可考虑室外温度来确定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
当仅基于室内温度选择操作模式时,尽管因为由室外温度的降低而导致从室内空间向室外空间传递热量所以模式改变的负荷增加,但仍可根据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延迟模式改变。
因此,根据实施例的空调1可基于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测量室外温度来确定与室外温度相应并且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稍后将详细描述确定与测量的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的方法。
换句话说,当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基于测量的室外温度确定的持续时间时,空调1可将空调1的操作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改变为制热模式的空调1可控制空调1的每一个组件,使得制冷剂通过室外单元100的室外热交换器122吸收室外空气的热能,并且通过室内单元100的室内热交换器222向室内空间释放热能,从而将室外热能传递到室内空间。
因此,空调1基于室外温度进行操作以使得室内温度保持在由用户设置的设定温度。
参照图6,根据实施例的空调1可单独地设置设定制热温度和设定制冷温度。设定制热温度与当空调1在制热模式下进行操作时设置的室内温度相应,并且设定制冷温度与当空调1在制冷模式下进行操作时设置的室内温度相应。
也就是说,空调1的用户可根据空调1的操作模式单独地设置设定温度。具体地,用户可设置设定制热温度和设定制冷温度,其中,设定制热温度是当空调1被设置为制热模式时的设定温度,设定制冷温度是当空调1被设置为制冷模式时的设定温度。
此时,当空调1在制热模式下进行操作时,可将被设置为用于停止操作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停止温度设置为比设定制热温度高设定的临界温度X3℃的温度。可将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设定制热温度高第三临界温度Y3℃的温度。
设定的临界温度X3℃可由设计者在初始设计中设置,并且可选地,可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被从用户接收来设置。
第三临界温度Y3℃可由设计者在初始设计中设置,并且可选地,可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被从用户接收来设置。也就是说,空调1的用户可通过设置第三临界温度Y3℃来设置第一参考室内温度,其中,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基于设定制热温度将操作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此外,当空调1在制冷模式下进行操作时,可将被设置为用于停止操作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停止温度设置为比设定制冷温度低设定的临界温度X4℃的温度。可将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设定的制冷温度低第四临界温度Y4℃的温度。
设定的临界温度X4℃可由设计者在初始设计中设置,并且可选地,可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被从用户接收来设置。
第四临界温度Y4℃可由设计者在初始设计中设置,或者可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被从用户接收来设置。也就是说,空调1的用户可通过设置第四临界温度Y4℃来设置基于设定制冷温度将操作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将空调1中的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的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的示图,并且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将空调1中的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的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的示图。
参照图7,根据实施例,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可包括关于用于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的需要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的第一持续时间的信息,其中,第一参考室内温度被设置为用于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
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可包括多个设定编号和关于与所述多个设定编号中的每一个相应的第一持续时间的信息。
例如,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指示与第一设定编号“1”相应的第一持续时间是30分钟。将设定编号“1”的第一持续时间设置为30分钟而无论室外温度如何,即不考虑室外温度。
另外,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指示当室外温度为30℃或更高时,相应于设定编号“2”的第一持续时间为1分钟,并且当室外温度低于30℃时,相应于设定编号“2”的第一持续时间为30分钟。在设定编号“2”的第一持续时间中考虑室外温度,设定编号“2”的第一持续时间可根据室外温度而变化。
也就是说,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包括关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的信息、关于被设置为用于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参考室外温度的信息、以及关于当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的信息。
如在图7中所示出的,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可以是30分钟,其可根据用户的输入而变化。根据室外温度减少的持续时间可以是一分钟,其可根据用户的输入而变化。
被设置为用于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参考室外温度可根据设定编号而变化,并且每一个设定编号的第一参考室外温度可根据用户的输入而变化。
另外,用户可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设置关于用于确定第一持续时间的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的设定编号,并且空调1可基于设定编号确定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
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可被存储在室外单元存储器132和室内单元存储器232中。尽管描述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仅包括设定编号1至4,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包含多个设定编号。
当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低于基于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的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空调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确定为第一持续时间。
当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基于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的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空调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设置为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
例如,在设置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的设定编号“3”的状态下,当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低于27℃时,空调1可将30分钟确定为第一持续时间。当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27℃时,空调1可将一分钟确定为第一持续时间。
当由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时,空调1可在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之后将空调1的操作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因此,在由于室外温度的升高而导致从外部向室内空间传递热量并且模式改变时的负荷增加的状态下,空调1确定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因此空调1可快速地将操作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也就是说,空调1可通过基于室外温度确定用于模式改变的需要保持在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的持续时间来预先对模式改变的负荷作出响应,因此尽管室外温度快速变化,但可将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
参照图8,根据实施例,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可包括关于用于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的需要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的第二持续时间的信息,其中,第二参考室内温度被设置为用于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
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可包括多个设定编号和关于与所述多个设定编号中的每一个相应的第二持续时间的信息。
例如,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指示与第一设定编号“1”相应的第二持续时间是30分钟。将设定编号“1”的第二持续时间设置为30分钟而无论室外温度无关如何,即不考虑室外温度。
另外,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指示当室外温度为0℃或更低时,与设定编号“2”相应的第二持续时间为1分钟,并且当室外温度高于0℃时,与设定编号“2”相应的第二持续时间为30分钟。在设定编号“2”的第二持续时间中考虑室外温度,其中,设定编号“2”可根据室外温度而变化。
也就是说,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可包括关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的信息、关于被设置为用于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参考室外温度的信息、以及关于当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的信息。
如在图8中所示出的,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可以是30分钟,其可根据用户的输入而变化。根据室外温度减少的持续时间可以是一分钟,其可根据用户的输入而变化。
被设置为用于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参考室外温度可根据设定编号而变化,并且每一个设定编号的第二参考室外温度可根据用户的输入而变化。
另外,用户可通过室内单元输入器235设置关于用于确定第二持续时间的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的设定编号,并且空调1可基于设定数量确定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
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可被存储在室外单元存储器132和室内单元存储器232中。尽管描述了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仅包括设定编号1至4,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包含多个设定编号。
当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超过基于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的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空调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确定为第二持续时间。
当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基于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的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空调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1设置为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
例如,在设置了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的设定编号“3”的状态下,当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超过5℃时,空调1可将30分钟确定为第二持续时间。当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0℃时,空调1可将一分钟确定为第二持续时间。
当由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时,空调1可在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之后将空调1的操作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因此,在由于室外温度的降低而导致从室内空间向室外空间传递热量并且模式改变的负荷增加的状态下,空调1确定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因此空调1可快速地将操作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也就是说,空调1可通过基于室外温度确定用于模式改变的需要保持在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的持续时间来预先对模式改变的负荷作出响应,因此尽管室外温度快速变化,但可将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用于通过使用一个参考温度来执行模式改变以减少模式改变的持续时间的空调1。在下文中,将描述通过使用下限温度和上限温度来执行模式改变以减少模式改变的持续时间的空调1。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将空调1的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的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的示图,并且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将空调1的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的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的示图。
参照图9,根据实施例,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可包括关于用于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的需要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的第一持续时间的信息,该第一参考室内温度被设定为用于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
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可包括关于室外温度中的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的信息,其中,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被设置为用于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的参考温度。
此外,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可包括关于与每一个室外温度相应的第一持续时间的信息。
例如,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可指示在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或更低温度的第一持续时间为30分钟,并且在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或更高温度的第一持续时间为5分钟。
此外,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可指示随着室外温度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增加到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第一持续时间减少。也就是说,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可指示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室外温度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增加到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而增加。
也就是说,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可包括关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的信息、关于被设置为用于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的信息、以及关于室外温度与第一持续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信息,其中,函数关系指示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室外温度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增加到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而增加。
如在图9中所示出的,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可以是30分钟,其可根据用户的输入而变化。此外,根据室外温度的最大减少持续时间可以是5分钟,其可根据用户的输入而变化。
被设置为用于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可根据用户的输入而变化。
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可被存储在室外单元存储器132和室内单元存储器232中。图9示出室外温度与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的第一持续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线性关系,但不限于此。可使用任何类型的函数,只要是指示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室外温度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增加到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而增加的函数关系即可。
空调1可基于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设置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
当基于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时,空调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设置为第一持续时间。
此外,当基于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高于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时,空调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设置为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少。
另外,基于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空调1可确定第一持续时间,使得随着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增加到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根据室外温度与第一持续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增加。
例如,当测量的室外温度18℃低于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相应的20℃时,空调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30分钟确定为第一持续时间。
此外,当测量的室外温度32℃高于与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相应的30℃时,空调1可将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被最大程度地减少的5分钟确定为第一持续时间。
另外,当测量的室外温度25℃在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相应的20℃和与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相应的30℃之间时,空调1可根据室外温度与第一持续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将17.5分钟确定为第一持续时间。
当由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时,空调1可在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之后将操作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参照图10,根据实施例,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可包括关于用于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的需要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的第二持续时间的信息,其中,第二参考室内温度被设置为用于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
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可包括关于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和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的信息,其中,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和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被设置为用于减少用于室外温度下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的参考温度。
此外,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可包括关于与每一个室外温度相应的第二持续时间的信息。
例如,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可指示第二持续时间在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或更高温度时是30分钟,并且第二持续时间在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或更低温度时是5分钟。
此外,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可指示第二持续时间随着室外温度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降低到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而减少。也就是说,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可指示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室外温度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降低到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而增加的第二持续时间。
也就是说,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可包括关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的信息、关于被设置为用于减少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和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的信息、以及关于室外温度与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信息,其中,函数关系指示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室外温度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降低到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而增加。
如在图10中所示出的,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可以是30分钟,其可根据用户的输入而变化。此外,根据室外温度的最大减少持续时间可以是5分钟,其可根据用户的输入而变化。
被设置为用于减少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和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可根据用户的输入而变化。
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可被存储在室外单元存储器132和室内单元存储器232中。图10示出室外温度与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的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线性关系,但不限于此。可使用任何类型的函数,只要指示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室外温度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降低到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而增加的函数关系即可。
空调1可基于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设置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和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
当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基于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的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时,空调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设置为第二持续时间。
此外,当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基于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的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时,空调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设置为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少。
另外,基于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空调1可确定第二持续时间,使得当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的室外温度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降低到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时,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根据室外温度和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增加。
例如,当测量的室外温度18℃高于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相应的15℃时,空调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30分钟确定为第二持续时间。
此外,当测量的室外温度3℃低于与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相应的5℃时,空调1可将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被最大程度地减少的5分钟确定为第二持续时间。
另外,当测量的室外温度10℃在与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相应的5℃和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相应的15℃之间时,空调1可根据室外温度和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将17.5分钟确定为第二持续时间。
当由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时,空调1可在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之后将操作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设置有一个室内单元100并且配置为基于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来改变操作模式的空调1。在下文中,将描述设置有多个室内单元并且被配置为基于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改变操作模式的多空调系统10。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多空调系统10的外观的示图。
参照图11,多空调系统10包括:室外单元1100,位于室外空间中并且被配置为执行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多个室内单元1200: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位于室内空间中并且被配置为在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分配器1300,被配置为根据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将从室外单元1100供应的制冷剂分配给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图11示出多空调系统10包括单个室外单元110,但不限于此,因此多空调系统10可包括两个室外单元或更多个室外单元。
为了便于理解,将单独描述多空调系统10的信号流动和多空调系统10的制冷剂流动,并且因此将首先描述多空调系统10的制冷剂流动,并且稍后将描述多空调系统10的信号流动。
图1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与多空调系统1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相关的构造的示图。
参照图12,多空调系统10包括与制冷剂的流动相关的室外单元1100、室内单元1200和分配器1300。
室外单元1100包括:压缩机1121,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室外热交换器1122,执行室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四通阀1123,根据每一个室内单元1200的模式(诸如,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将由压缩机1121压缩的制冷剂选择性地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1122或室内单元1200;室外膨胀阀1124,在制热模式下对将被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1122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储液器1125,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到压缩机1121。
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包括:室内热交换器1222:室内热交换器1222-1、室内热交换器1222-2、室内热交换器1222-3、……、和室内热交换器1222-n,执行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以及室内膨胀阀1224:室内膨胀阀1224-1、室内膨胀阀1224-2、室内膨胀阀1224-3、……、和室内膨胀阀1224-n,在制冷期间对供应给室内热交换器1222的制冷剂进行减压。
分配器1300可包括:制冷剂管,被排列在室外单元1100与室内单元1200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从室外单元1100供应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内单元1200;以及冷却阀1310:冷却阀1310-1、冷却阀1310-2、冷却阀1310-3、……和冷却阀1310-n;以及加热阀1320:加热阀1320-1、加热阀1320-2、加热阀1320-3、……和加热阀1320-n,被配置为根据室内单元1200-1、1200-2、1200-3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诸如,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来控制制冷剂的流动。
冷却阀1310-1、冷却阀1310-2、冷却阀1310-3、……和冷却阀1310-n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其入口侧分别连接到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的室内热交换器1222-1、室内热交换器1222-2、室内热交换器1222-3、……和室内热交换器1222-n,并且其出口侧彼此接合并连接到室外单元110。因此,可打开冷却阀1310:冷却阀1310-1、冷却阀1310-2、冷却阀1310-3、……和冷却阀1310-n,以使得切换在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室内单元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以执行在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室内单元上设置的制冷模式。
加热阀1320-1、加热阀1320-2、加热阀1320-3、……和加热阀1320-n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其入口侧彼此接合,然后连接到室外单元110,并且其出口侧分别连接到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的室内热交换器1222-1、室内热交换器1222-2、室内热交换器1222-3、…和室内热交换器1222-n。因此,可打开加热阀1320-1、加热阀1320-2、加热阀1320-3、……和加热阀1320-n,以使得切换在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室内单元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以执行在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室内单元上设置的制热模式。
如上所述,多空调系统10可通过根据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的操作模式控制分配器1300的冷却阀1310-1、冷却阀1310-2、冷却阀1310-3、……和冷却阀1310-n以及加热阀1320-1、加热阀1320-2、加热阀1320-3、……和加热阀1320-n,根据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切换在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室内单元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
关于制冷剂循环,当室内单元1200处于制冷模式时,由室外单元1100的压缩机1121将制冷剂压缩至高压,并且通过四通阀1123将压缩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1122。在室外热交换器1122中对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凝,并且在冷凝期间,制冷剂将潜热释放到室外空气。经由分配器1300将冷凝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内单元1200。
由设置在室内单元1200中的室内膨胀阀1224对被引导到室内单元1200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1222中对所述制冷剂进行蒸发。在蒸发期间,制冷剂从室内空气吸收潜热。在制冷模式下,多空调系统10可使用室内热交换器1122中产生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来冷却室内空气。
通过设置在分配器1300中的冷却阀1310将蒸发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外单元1100。将储液器1125中的制冷剂分离为未被蒸发的液体制冷剂和蒸发的气态制冷剂,然后将气态制冷剂供应给压缩机1121。对被引导到压缩机1121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且将其供应给四通阀1123,从而重复上述制冷剂循环。
总之,在制冷模式下,多空调系统10在室内单元1200中吸收室内空气的热能,并且在室外单元1100中将热能释放到室外空间,从而将室内热能排放到外部。
当室内单元1200处于制热模式时,由室外单元1100的压缩机1121将制冷剂压缩至高压,并且通过四通阀1123将压缩的制冷剂引导到分配器1300。经由分配器1300的加热阀1320将压缩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内单元1200。
在设置在室内单元1200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222中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在冷凝期间,制冷剂将潜热释放到室内空气中。在制热模式下,多空调系统10可使用室内热交换器1222中产生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来加热室内空气。在室内膨胀阀1224中对冷凝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然后通过分配器1300将其引导到室外单元1100。
由设置在室外单元1100中的室外膨胀阀1124对被引导到室外单元1100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然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122中对所述制冷剂进行蒸发。在储液器1125中,将蒸发的制冷剂分离为未被蒸发的液体制冷剂和蒸发的气态制冷剂,然后将气态制冷剂供应给压缩机1121。对被引导到压缩机1121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且将其供应给四通阀1123,从而重复上述制冷剂循环。
总之,在制热模式下,多空调系统10在室外单元1100中吸收室外空气的热能,并且在室内单元1200中将热能排放到室内空间,从而将室外热能传递到室内空间。
在下文中,将描述包含在多空调系统10中的组件之间的信号流动。
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包含在多空调系统10中的室外单元1100的控制信号流动的框图。
参照图13,室外单元1100包括: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被配置为根据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来控制包含在室外单元1100中的压缩机1121、室外热交换器1122、四通阀1123和室外膨胀阀1124,并且被配置为基于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来改变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室外单元存储器1132,被配置为存储与室外单元1100的操作相关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与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改变相关的程序和数据;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被配置为与室内单元1200和分配器1300进行通信;以及室外温度测量器1134,被配置为测量室外温度。
在图13中示出的控制器1131、室外单元存储器1132、室外通信电路1133、室外温度测量器1134、压缩机1121、室外热交换器1122、四通阀1123和室外膨胀阀1124可与在图3中所示出的室外单元控制器131、室外单元存储器132、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33、室外温度测量器134、压缩机121、室外热交换器122、四通阀123和室外膨胀阀124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对与图3所示出的相同的部件的描述,并且将对具有另外的部件的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和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进行描述。
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控制包含在室外单元1100中的每一个构造的操作。例如,当通过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从第三室内单元1200-3接收到制冷请求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控制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将制冷请求接收信号发送到第三室内单元1200-3,控制压缩机1121进行操作,并且控制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将用于请求打开第三冷却阀1310-3(参见图12)的信号发送到分配器1300。
如上所述,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根据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来控制在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因此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可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进行操作。
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基于室外温度和在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来改变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其中,在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处于室内空间中,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是在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测量的。
具体地,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确定与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134测量的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
此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基于存储在室外单元存储器1132中的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至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来确定与测量的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
另外,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基于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所处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是否保持在用于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达到确定的持续时间来执行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模式改变。
也就是说,基于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和设定编号,当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被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的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并且当测量的室外温度比第一参考室外温度低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确定为第一持续时间。
此外,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基于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将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并且确定第一持续时间以使得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测量的室外温度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增加到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而增加。
当室内单元1200根据制热模式执行制热操作时,并且当在室内单元1200所处的室内空间中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在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之后将室内单元1200的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此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控制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将用于请求打开冷却阀1310的信号发送到分配器1300,以用于室内单元1200的制冷模式。
例如,当第三室内单元1200-3根据制热模式执行制热操作时,并且当在第三室内单元1200-3所处的室内空间中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在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之后将第三室内单元1200-3的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此外,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控制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将用于请求打开第三冷却阀1310-3的信号发送到分配器1300,以用于第三室内单元1200-3的制冷模式。
此外,基于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和设定编号,当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被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的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将第二持续时间确定为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并且当测量的室外温度超过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确定为第二持续时间。
此外,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基于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将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和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并且确定第二持续时间以使得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测量的室外温度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降低到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而增加。
当室内单元1200根据制冷模式执行制冷操作时,并且当在室内单元1200所处的室内空间中测量的室内温度在保持在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在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之后将室内单元1200的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此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控制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将用于请求打开加热阀1320的信号发送到分配器1300,以用于室内单元1200的制热模式。
例如,当第三室内单元1200-3根据制冷模式执行制冷操作时,并且当在第三室内单元1200-3所处的室内空间中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时,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在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之后将第三室内单元1200-3的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此外,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可控制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将用于请求打开第三加热阀1320-3的信号发送到分配器1300,以用于第三室内单元1200-3的制热模式。
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包含在多空调系统10中的室内单元1200的控制信号流动的框图。
参照图14,室内单元1200包括: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被配置为根据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来控制包含在室内单元1200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222和室内膨胀阀1224,并且被配置为基于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来改变室内单元1200的操作模式;室内单元存储器1232,被配置为存储与室内单元1200的操作相关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与室内单元1200的操作模式改变相关的程序和数据;室内单元通信电路1233,被配置为与室外单元1100、其他室内单元和分配器1300进行通信;室内温度测量器1234,被配置为测量室内单元1200所处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室内单元输入器1235,被配置为从用户接收关于室内单元1200的操作命令;以及室内显示器1236,被配置为显示室内单元1200的操作信息。
在图14中所示出的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室内单元存储器1232、室内单元通信电路1233、室内温度测量器1234、室内单元输入器1235、室内单元显示器1236、室内热交换器1222和室内膨胀阀1224可与在图4中所示出的室内单元控制器231、室内单元存储器232、室内单元通信电路233、室内温度测量器234、室内单元输入器235、室内单元显示器236、室内热交换器222和室内膨胀阀224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对与在图4中所示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描述,并且将对具有另外的组件的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和室内单元通信电路1233进行描述。
根据实施例,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根据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来控制包含在室内单元1200中的组件。
具体地,当室内单元1200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控制室内膨胀阀1224对从室外单元1100供应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且控制室内热交换器1222对减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行蒸发。
当室内单元1200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控制室内热交换器1222对从室外单元1100供应的压缩制冷剂进行冷凝。
因此,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的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1、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2、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3、……、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n可根据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来控制在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并且因此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可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进行操作。
按照与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相同的方式,根据实施例的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基于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来改变室内单元1200的操作模式。
具体地,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的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1、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2、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3、……、和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n可基于室外温度和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所在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来改变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是被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测量的。
具体地,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确定与由室外温度测量器1134测量的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
此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基于存储在室内单元存储器1232中的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至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来确定与测量的室内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
另外,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室内单元的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1、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2、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3、……、和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n可基于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室内单元所处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是否保持在用于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达到所确定的持续时间来执行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和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室内单元的模式改变。
也就是说,基于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和设定编号,当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被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的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并且当测量的室外温度低于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确定为第一持续时间。
此外,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基于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将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并且确定第一持续时间以使得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测量的室外温度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增加到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而增加。
当室内单元1200根据制热模式执行制热操作时,并且当在室内单元1200所处的室内空间中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所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在所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之后将室内单元1200的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此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控制室内单元通信电路1233将用于请求打开冷却阀1310的信号发送到分配器1300,以用于室内单元1200的制冷模式。
例如,当第三室内单元1200-3根据制热模式执行制热模式时,并且当在第三室内单元1200-3所处的室内空间中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所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在所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之后将第三室内单元1200-3的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此外,第三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3可控制第三室内单元通信电路1233-3将用于请求打开第三冷却阀1310-3的信号发送给分配器1300,以用于第三室内单元1200-3的制冷模式。
此外,基于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和设定编号,当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被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的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将第二持续时间确定为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并且当测量的室外温度超过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确定为第二持续时间。
此外,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基于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将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和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并且确定第二持续时间以使得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测量的室外温度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降低到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而增加。
当室内单元1200根据制冷模式执行制冷操作时,并且当在室内单元1200所处的室内空间中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在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之后将室内单元1200的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此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控制室内单元通信电路1233将用于请求打开加热阀1320的信号发送到分配器1300,以用于室内单元1200的制热模式。
例如,当第三室内单元1200-3根据制冷模式执行制冷操作时,并且当在第三室内单元1200-3所处的室内空间中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时,第三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3可在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之后将第三室内单元1200-3的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此外,第三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3可控制第三室内单元通信电路1233-3将用于请求打开第三加热阀1320-3的信号发送到分配器1300,以用于第三室内单元1200-3的制热模式。
图1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包含在多空调系统10中的分配器1300的控制信号流动的框图。
参照图15,分配器1300包括:分配器控制器1331,被配置为根据室内单元1200的操作模式驱动包含在分配器1300中的冷却阀1310和加热阀1320;分配器存储器1332,被配置为存储与分配器1300的操作相关的程序和数据;分配器通信电路1333,被配置为与室外单元1100和室内单元1200进行通信。
为了存储与分配器1300的操作相关的程序和数据,分配器存储器1332可由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高速缓存器、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和闪存)、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诸如硬盘驱动器(HDD)和CD-ROM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来实现,但不限于此。
根据实施例,分配器通信电路1333可与室外单元1100和室内单元1200进行通信。具体地,分配器通信电路1333可与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和室内单元通信电路1233交换信息。也就是说,分配器通信电路1333可通过有线/无线通信与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和室内单元通信电路1233交换信息。
无线通信可使用作为蜂窝通信协议的第五代(5G)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A)、码分多址(CDMA)、宽带CDMA(WCDMA)、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无线宽带(WiBro)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的至少一个。另外,无线通信可包括本地通信。本地通信可包括无线保真(WiFi)、蓝牙或近场通信(NFC)中的至少一个。
有线通信可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推荐标准232(RS-232)或普通老式电话业务(POTS)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分配器通信电路1333可从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和室内单元通信电路1233接收关于冷却阀1310和加热阀1320的打开请求信号。
根据实施例,分配器控制器1331根据室内单元1200的操作模式驱动冷却阀1310和加热阀1320。更具体地,分配器控制器1331可产生驱动电流并且将驱动电流提供给冷却阀1310和加热阀1320,以打开和关闭冷却阀1310和加热阀1320。
例如,当通过分配器通信电路1333从室外通信电路1133或第三室内通信电路1233-3接收到对第三冷却阀1310-3(参见图12)的打开请求时,分配器控制器1331对第三冷却阀1310-3进行控制以打开第三冷却阀1310-3(参见图12)。
通过控制分配器1300的冷却阀1310-1、冷却阀1310-2、冷却阀1310-3、……、冷却阀1310-n以及加热阀1320-1、加热阀1320-2、加热阀1320-3、……、加热阀1320-n,分配器控制器1331可根据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来切换制冷剂在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中流动的方向以用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因此,包括多个室内单元1200的多空调系统10可设置与测量的室外温度相应的持续时间,并且可根据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所处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来改变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
当由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持续时间时,多空调系统10可将操作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此外,当由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被设置为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参考温度的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持续时间时,多空调系统10可将操作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空调1和多空调系统10的控制方法。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空调1和多空调系统10可被应用于稍后描述的空调1和多空调系统10的控制方法。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参照图1至图15描述的描述可同样适用于空调1和多空调系统10的控制方法。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1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特别是基于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执行模式改变的情况。
参照图16,根据实施例,当空调1的操作模式是制热模式时(1601中的是),空调1可测量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1602)。
具体地,空调1可通过包含在室外单元100中的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室外温度,并且可通过包含在室内单元200中的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室内温度。
根据实施例,空调1可确定与室外温度相应的第一持续时间(1603)。
在这种情况下,持续时间是指用于模式改变的需要保持在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的时间长度。也就是说,当室内温度保持在参考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一段时间时,可改变空调1的模式。
基于第一持续时间信息700和设定编号,当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被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的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空调1可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并且当测量的室外温度低于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空调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确定为第一持续时间。
此外,空调1可基于第三持续时间信息900将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持续时间,并且确定第一持续时间以使得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测量的室外温度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910增加到第一室外上限温度920而增加。
根据实施例,当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第一持续时间时(1604中为是),空调1可在第一持续时间之后将操作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1605)。
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是被设置用于改变为制冷模式的参考温度,并且当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时,空调1可在第一持续时间之后将操作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因此,在由于室外温度的升高而将热量从外部传递到室内空间并且模式改变的负荷增加的状态下,空调1确定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因此空调1可快速地将操作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也就是说,空调1可通过基于室外温度确定用于模式改变的需要保持在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的持续时间来预先对模式改变的负荷作出响应,因此尽管室外温度快速变化,但是可将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
当空调1的操作模式不是制热模式时(1601中的“否”),并且当空调1的操作模式是制冷模式时(1611中的“是”),根据实施例的空调1可测量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1612)。
具体地,空调1可通过包含在室外单元100中的室外温度测量器134测量室外温度,并且可通过包含在室内单元200中的室内温度测量器234测量室内温度。
根据实施例,空调1可确定与室外温度相应的第二持续时间(1613)。
基于第二持续时间信息800和设定编号,当测量的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被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的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空调1可将第二持续时间确定为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并且当测量的室外温度超过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将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确定为第二持续时间。
此外,空调1可基于第四持续时间信息1000将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和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设置为参考温度以减少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间,并且确定第二持续时间以使得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减少的时间长度随着测量的室外温度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1020降低到第二室外下限温度1010而增加。
根据实施例,当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第二持续时间时(1614中为是),空调1可在第二持续时间之后将操作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1615)。
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是被设置用于改变为制热模式的参考温度,并且当测量的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时,空调1可在第二持续时间之后将操作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可将空调1的操作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因此,在由于室外温度降低而导致将热量从室内空间传递到室外空间并且模式改变的负荷增加的状态下,空调1确定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因此空调1可快速地将操作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也就是说,空调1可通过基于室外温度确定用于模式改变的需要保持在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的持续时间来预先对模式改变的负荷作出响应,因此尽管室外温度快速变化,但是可将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
多空调系统10的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和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的操作可与参照图16描述的空调1的操作相同。
然而,通过根据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控制分配器1300的冷却阀1310-1、冷却阀1310-2、冷却阀1310-3、……、冷却阀1310-n以及加热阀1320-1、加热阀1320-2、加热阀1320-3、……、加热阀1320-n,多空调系统10的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和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切换制冷剂在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中流动的方向,以用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具体地,在将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时,多空调系统10的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和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控制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和室内单元通信电路1233将用于请求打开冷却阀1310的信号发送到分配器1300,以用于室内单元1200的制冷模式。因此,分配器1300可打开冷却阀1310以允许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在制冷模式下进行操作。
此外,在将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模式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时,多空调系统10的室外单元控制器1131和室内单元控制器1231可控制室外单元通信电路1133和室内单元通信电路1233将用于请求打开加热阀1320的信号发送到分配器1300,以用于室内单元1200的制热模式。因此,分配器1300可打开加热阀1320以使得室内单元1200-1、室内单元1200-2、室内单元1200-3、……、室内单元1200-n在制热模式下进行操作。
从以上描述中显而易见的是,可基于室外温度来确定用于模式改变的需要保持在模式改变的参考温度下的持续时间。
另外,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存储可由计算机执行的指令的记录介质的形式来体现。指令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被存储,并且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可生成程序模块以执行所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记录介质可被体现为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存储可由计算机解码的指令的所有种类的记录介质。例如,可存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带、磁盘、闪存和光学数据存储装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包括:
压缩机,被配置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
室外热交换器,被配置为执行室外空气与所述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
室内热交换器,被配置为执行室内空气与所述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
四通阀,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在制冷模式下操作还是在制热模式下操作将在所述压缩机中压缩的所述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或所述室内热交换器;
室外温度测量器,被配置为测量室外温度;
室内温度测量器,被配置为测量室内温度;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
当所述空调在制热模式下操作时,基于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确定第一持续时间,或者当所述空调在制冷模式下操作时,基于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确定第二持续时间,
响应于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等于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或比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长的时间,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以及
响应于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等于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或比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长的时间,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设置第一室外下限温度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相应,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一室外上限温度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比预定的所述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最短持续时间相应,以及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在第一室外下限温度与第一室外上限温度之间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比预定的所述基本持续时间短且比所述最短持续时间长的持续时间相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低于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相应,以及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比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相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在所述空调根据制热模式执行制热操作的状态下,响应于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等于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或比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长的时间,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之后将所述空调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高于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将第二持续时间确定为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相应,以及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第二参考室外温度时,将第二持续时间确定为与比预定的所述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相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设置第二室外下限温度和第二室外上限温度,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时,将第二持续时间确定为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相应,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第二室外下限温度时,将第二持续时间确定为与比预定的所述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最短持续时间相应,以及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在第二室外下限温度与第二室外上限温度之间时,将第二持续时间确定为与比预定的所述基本持续时间短且比所述最短持续时间长的持续时间相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在所述空调根据制冷模式执行制冷操作的状态下,响应于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等于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或比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长的时间,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之后将所述空调从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还包括:
输入器,被配置为从用户接收输入,
其中,基于从该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设置第一参考室外温度,其中,通过第一参考室外温度确定第一持续时间以用于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并且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设置第二参考室外温度,其中,通过第二参考室外温度确定第二持续时间以用于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中
所述输入器被配置为从该用户接收包括室内温度的设定温度、第一临界温度和第二临界温度的输入,以及
基于从该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将第一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所述设定温度高第一临界温度,并且将第二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所述设定温度低第二临界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中
所述输入器被配置为从该用户接收室内温度的设定制热温度、室内温度的设定制冷温度、第三临界温度和第四临界温度,并且
基于从该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将第一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所述设定制热温度高第三临界温度,并且将第二参考室内温度设置为比所述设定制冷温度低第四临界温度。
10.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包括:压缩机,被配置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室外热交换器,被配置为执行室外空气与所述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被配置为执行室内空气与所述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以及四通阀,被配置为根据空调的操作的模式将压缩的所述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或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测量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
当所述空调在制热模式下操作时,基于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确定第一持续时间,或者当所述空调在制冷模式下操作时,基于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确定第二持续时间;
响应于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等于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或比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长的时间,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以及
响应于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等于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或比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长的时间,将制冷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其中,确定第一持续时间的步骤包括:
设置第一室外下限温度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相应,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一室外上限温度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比预定的所述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最短持续时间相应,以及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在第一室外下限温度与第一室外上限温度之间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比预定的所述基本持续时间短且比所述最短持续时间长的持续时间相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确定第一持续时间的步骤包括: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低于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相应;以及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一参考室外温度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比预定的所述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持续时间相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将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空调根据制热模式执行制热操作的状态下,响应于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等于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或比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长的时间,在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之后将所述空调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
13.一种空调,包括:
至少一个室外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室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并且被配置为测量室外温度;
多个室内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室内空气与所述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并且被配置为测量所述多个室内单元所处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
分配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每一个室内单元的操作的模式将从所述至少一个室外单元供应的所述制冷剂分配到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每一个室内单元;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
基于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确定第一持续时间,其中,第一持续时间被用于将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室内单元的操作的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或者基于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确定第二持续时间,其中,第二持续时间被用于将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室内单元的操作的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响应于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一参考室内温度或更高温度达到等于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或比确定的第一持续时间长的时间,将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室内单元的操作的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以及
响应于测量的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在第二参考室内温度或更低温度达到等于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或比确定的第二持续时间长的时间,将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室内单元的操作的模式改变为制热模式,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设置第一室外下限温度和第一室外上限温度,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第一室外下限温度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预定的基本持续时间相应,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一室外上限温度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比预定的所述基本持续时间短的最短持续时间相应,以及
当测量的所述室外温度在第一室外下限温度与第一室外上限温度之间时,将第一持续时间确定为与比预定的所述基本持续时间短且比所述最短持续时间长的持续时间相应。
CN201980062216.1A 2018-09-19 2019-08-16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8678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11882A KR102600946B1 (ko) 2018-09-19 2018-09-19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018-0111882 2018-09-19
PCT/KR2019/010404 WO2020060036A1 (en) 2018-09-19 2019-08-16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7897A CN112867897A (zh) 2021-05-28
CN112867897B true CN112867897B (zh) 2023-04-18

Family

ID=69772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2216.1A Active CN112867897B (zh) 2018-09-19 2019-08-16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1900B2 (zh)
EP (1) EP3810996B1 (zh)
KR (1) KR102600946B1 (zh)
CN (1) CN112867897B (zh)
WO (1) WO20200600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00946B1 (ko) * 2018-09-19 2023-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2503728B (zh) * 2020-11-02 2021-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散热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3819630B (zh) * 2021-09-13 2023-06-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4508837A (zh) * 2021-12-24 2022-05-1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三管式多联机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74A (zh) * 1994-04-19 1996-05-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控制装置
CN1428567A (zh) * 2001-12-25 2003-07-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机自动转换冷/暖运转方式的方法
KR20120126252A (ko) * 2011-05-11 2012-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4566807A (zh) * 2014-12-23 2015-04-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具有控制装置的空调器
KR20150091917A (ko) * 2014-02-04 2015-08-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5209996A (ja) * 2014-04-24 2015-11-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マルチ型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5444327A (zh) * 2014-06-25 2016-03-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运行控制方法
CN106352510A (zh) * 2016-11-25 2017-01-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适于空调器的自动模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03183A (zh) * 2016-09-21 2017-02-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3783B2 (ja) 1991-09-24 2001-01-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モード設定装置
KR100714087B1 (ko) 2001-08-29 2007-05-02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안개 제거를 위한 자동차의 환기 제어 방법
JP2006153396A (ja) * 2004-12-01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衣類乾燥運転機能を有する空気調和機
US7827813B2 (en) * 2007-01-30 2010-11-0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Adaptive real-time optimization control
KR20100008184A (ko) 2008-07-15 2010-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램프 소켓,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램프 조립방법
JP2011214782A (ja) 2010-03-31 2011-10-2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US9157646B2 (en) * 2010-09-13 2015-10-1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utomatic changeover control for an HVAC system
KR101683918B1 (ko) 2011-07-07 2016-1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실내 및 시트 통합공조 방법과 그 장치
US9551501B2 (en) * 2013-03-15 2017-01-2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ulti-mode auto changeover system
CN105121981B (zh) * 2013-04-12 2017-04-12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带液起动控制的压缩机
US11002453B2 (en) * 2018-05-16 2021-05-11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HVAC functionality rest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2600946B1 (ko) * 2018-09-19 2023-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74A (zh) * 1994-04-19 1996-05-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控制装置
CN1428567A (zh) * 2001-12-25 2003-07-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机自动转换冷/暖运转方式的方法
KR20120126252A (ko) * 2011-05-11 2012-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KR20150091917A (ko) * 2014-02-04 2015-08-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5209996A (ja) * 2014-04-24 2015-11-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マルチ型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5444327A (zh) * 2014-06-25 2016-03-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运行控制方法
CN104566807A (zh) * 2014-12-23 2015-04-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具有控制装置的空调器
CN106403183A (zh) * 2016-09-21 2017-02-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52510A (zh) * 2016-11-25 2017-01-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适于空调器的自动模式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21900B2 (en) 2022-08-23
WO2020060036A1 (en) 2020-03-26
CN112867897A (zh) 2021-05-28
EP3810996A1 (en) 2021-04-28
EP3810996B1 (en) 2024-03-13
KR20200032819A (ko) 2020-03-27
KR102600946B1 (ko) 2023-11-13
US20200088430A1 (en) 2020-03-19
EP3810996A4 (en) 2021-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67897B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US10345021B2 (en) Active refrigerant charge compensation for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EP2587193B1 (en) Air conditioner
US9970688B2 (en) Regenerativ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KR20190002790A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0955160B2 (en)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utilization units connected in parallel to a heat source unit
EP3203166B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WO2015060384A1 (ja) 冷凍装置
US20060207273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over-load cooling operation of air conditioner
JP6785867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110319542B (zh) 一种大排量变频多联机系统的卸载启闭控制方法
JP2016142453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253528B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JP6835055B2 (ja) 冷凍装置
WO2020144843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706207B1 (ko) 멀티 에어컨 시스템의 운전제어방법
WO2018173854A1 (ja) 冷却システム、冷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00000437A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KR20080084482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JP6393973B2 (ja) 冷凍装置
KR20140091794A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23105607A1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KR100791927B1 (ko) 멀티 에어컨 시스템의 운전제어방법
WO2020090635A1 (ja) 冷凍装置
KR101669971B1 (ko) 공기조화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