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7175A -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7175A
CN112867175A CN202110200628.6A CN202110200628A CN112867175A CN 112867175 A CN112867175 A CN 112867175A CN 202110200628 A CN202110200628 A CN 202110200628A CN 112867175 A CN112867175 A CN 112867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tact information
data
equipment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06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莉
佘彦荣
章欣
王宇鹭
米岚
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062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71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7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71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1/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sonic, ultra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通过检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一设备采集第一接触信息,以及第二设备采集第二接触信息,并在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第一接触信息的连接请求,指示第二设备对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进行匹配,以及在匹配后,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上述方法中,只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接触,即可建立连接,克服了传统通过手动点击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上相关连接控件的方式带来的操作复杂和连接效率低下的问题。

Description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各个领域。多个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目前,在无线通信方式中,多个终端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时,需要用户手动在终端设备上搜索待连接的其它终端设备的名称或ID,再手动连接,如果需要切换与其它智能设备的连接时,需要先断开与当前智能设备的连接,再连接其它智能设备。
但是,上述通信连接方法连接过程复杂,导致连接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连接效率的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一种设备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采集第一接触信息;
若所述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则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一接触信息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第二方面,一种设备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接触信息,所述第一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一设备采集的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接触信息;
若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第三方面,一种设备连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采集第一接触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时,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一接触信息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第四方面,一种设备连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接触信息,所述第一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一设备采集的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接触信息;
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时,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第五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上述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一设备采集第一接触信息,以及第二设备采集第二接触信息,并在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第一接触信息的连接请求,指示第二设备对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进行匹配,以及在匹配后,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上述方法中,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即可建立连接,克服了传统通过手动点击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上相关连接控件的方式带来的操作复杂和连接效率低下的问题。另外,第一设备采集到第一接触信息后,确定了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才发送连接请求给第二设备,减少操作复杂度的同时,可以避免其他误接触带来的误连接,提高设备之间连接的准确性。并且,由于超声波属于近距离的信号传输方式,且超声波的传输速率极高,第二设备可以快速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加速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连接,提高设备之间连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连接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碰撞操作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相对滑动操作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相互挤压操作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图4实施例中S302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图4实施例中S302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连接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连接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第一设备102与第二设备104进行通信连接,具体可以为蓝牙连接,也可以为wifi等其它无线连接方式。其中,第一设备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耳机、键盘、鼠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设备,第二设备104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耳机、键盘、鼠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设备。第一设备102与第二设备104可以是相同类型的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给出的第一设备102为耳机,第二设备104为手机,此处仅是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的类型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第一设备102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采集第一接触信息。
其中,第一接触信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产生的压力、声音频率、振动幅度、运动轨迹、敲击次数、时间等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上各自安装有多种类型的采集装置,例如,压力传感器、麦克风、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传感器、摄像头等。各种类型的采集装置可以用于采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产生的第一接触信息,也可以用于检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在各自设备启动时就开启其上安装的各种类型的采集装置,可选的,也可以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处于预设环境下触发开启各自安装的采集装置。比如,耳机在从手机盒盖取出,到耳机静止放置(如耳机放在桌上、耳机放回耳机盒盖)之间,默认开启耳机的采集装置,或者,在耳机从耳部取出(可以通过红外线检测),到耳机静止放置(如耳机放在桌上、耳机放回耳机盒盖)之间,默认开启耳机的采集装置。
可选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使用第一设备敲打或点击第二设备、使用第二设备敲打或点击第一设备、使用第一设备挤压第二设备、使用第二设备挤压第一设备、使用第一设备在第二设备的接触面上进行滑动、使用第二设备在第一设备的接触面上进行滑动等诸如此类的接触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制。
S102,若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则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第一接触信息的连接请求;连接请求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后,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第二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其中,触发条件可以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进行协商约定,也可以是用户预先在第一设备进行设置,还可以是在第一设备出厂时设置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以此为限。该触发条件可以包括多种触发方式,例如,该触发条件可以包括检测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碰撞时触发、第二设备和第二设备的连续碰撞3次时触发、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挤压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触发、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且第一接触信息为预先设定的信息类型时触发、第一设备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运动轨迹时触发、第一设备的预设区域被敲击时触发,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以此为限。第二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第二接触信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产生的压力、声音频率、振动幅度、运动轨迹、敲击次数、时间等中的至少一种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一设备采集第一接触信息,第二设备采集第二接触信息,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触发条件对第一接触信息进行校验,若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则第一设备将第一接触信息携带在连接请求中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之后,对该连接请求进行解析,获取第一接触信息,将该第一接触信息和自身采集的第二接触信息进行匹配,若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成功,则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成功可以包括第一接触信息中的压力值和第二接触信息中压力值相等、第一接触信息中的压力值和第二接触信息中压力值差值很小、第一接触信息中的敲击次数和第二接触信息中敲击次数相等、第一接触信息中的声音频率和第二接触信息中的声音频率相等、第一接触信息中的震动幅度和第二接触信息中的震动幅度的差值趋于0、第一接触信息中的采集时间和第二接触信息的采集时间完全一致,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制。
示例性的,以第一设备为耳机、第二设备为手机为例,当耳机与手机接触且相对滑动时,耳机和手机同时采集该相对滑动轨迹,耳机对采集的滑动轨迹进行验证,例如,耳机确定该滑动轨迹为类似“√”的形状,则将滑动轨迹携带在蓝牙广播消息中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发送,当手机接收到该蓝牙广播消息,将蓝牙广播消息中的滑动轨迹与手机采集到的滑动轨迹进行对比,若两个滑动轨迹的相似度高于90%,则确定手机采集到的滑动轨迹与耳机采集到的滑动轨迹匹配,则手机向耳机发送蓝牙连接请求,以进行蓝牙连接。又或者,以第一设备为耳机、第二设备为手机为例,当耳机与手机碰撞时,耳机和手机同时采集碰撞采集的音频信息,耳机对采集的音频信息进行验证,例如,耳机根据该音频信息确定耳机与手机连续碰撞了3次,则将第3次采集到音频信息携带在蓝牙广播消息中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发送,当手机接收到该蓝牙广播消息,将蓝牙广播消息中的音频信息与手机采集到的第3次碰撞的音频信息进行比较,若两个音频信息的相似度高于95%,则确定手机采集到的音频信息与耳机采集到的音频信息匹配,则手机向耳机发送蓝牙连接请求,以进行蓝牙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一设备采集第一接触信息,第二设备采集第二接触信息,若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则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接触信息生成连接请求,并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将该连接请求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连接请求后,即可从该连接请求提取出第一接触信息,并与自身采集的第二接触信息进行匹配,若第一接触信息与第二接触信息匹配成功,则说明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可以进行连接,此时,第二设备可以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若第一接触信息与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失败,则说明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不能进行连接,此时,第二设备不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且可以重新接收其它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以重新确定可以建立连接的设备。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将第一接触信息携带在连接请求中,并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该连接请求的超声波,而第二设备接收到该超声波时,可以进一步的解析该超声波中的连接请求,从中提取出第一接触信息进行验证等工作。由于超声波属于近距离的信号传输方式,且超声波的传输速率极高,第二设备可以快速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加速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一设备采集第一接触信息,以及第二设备采集第二接触信息,并在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第一接触信息的连接请求,指示第二设备对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进行匹配,以及在匹配后,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上述方法中,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即可建立连接,克服了传统通过手动点击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上相关连接控件的方式带来的操作复杂和连接效率低下的问题。另外,第一设备采集到第一接触信息后,确定了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才发送连接请求给第二设备,减少操作复杂度的同时,可以避免其他误接触带来的误连接,提高设备之间连接的准确性。并且,由于超声波属于近距离的信号传输方式,且超声波的传输速率极高,第二设备可以快速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加速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连接,提高设备之间连接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三种接触方式,且在不同的接触方式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产生的第一接触信息也不相同。基于此,上述第一设备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息包括第一接触时间和第一接触数据,第二接触信息包括第二接触时间和第二接触数据。第一接触数据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一设备上各种类型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数据,第一接触数据包括音频数据、压力值、震动数据、滑动轨迹、滑动速度、碰撞次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数据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二设备上各种类型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数据,第二接触数据可以包括音频数据、压力值、震动数据、滑动轨迹、滑动速度、碰撞次数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的第一接触时间和第二接触时间可以是指第一设备在检测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的时间点,也可以是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从接触到分开的时间段。下面实施例将一一对各种接触方式以及各接触方式下对应的第一接触信息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数据的数据类型可以是完全相同,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数据的数据类型可以是部分相同,在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数据的中的至少一种类型的数据匹配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建立连接。
第一种接触方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碰撞。
具体的,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碰撞时,可以使第二设备静止放置,使用第一设备碰撞第二设备的特定位置,也可以使第一设备静止放置,使用第二设备碰撞第一设备的特定位置,还可以使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同时进行相对运动进行碰撞。在具体进行碰撞时,可以按照预设规律敲击或点击的方式进行碰撞。例如,如图3所示的碰撞操作的示意图,假设第一设备为耳机1001,第二设备为手机1002,则该耳机1001和手机1002需要进行连接时,可以使用耳机在手机的显示屏幕上敲击两下。上述预设规律敲击或点击的方式可以由第一设备预先设置,比如敲击两下、三下、多下、或按照一定频率进行敲击。
在上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碰撞产生第一接触信息时,第一接触信息包括接触时间和接触数据,该接触数据包括音频数据、震动数据、碰撞次数中的至少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碰撞时,第一设备可以启动其上的麦克风或其它录音装置采集碰撞时产生的音频数据,或者启动其上的震动传感器采集碰撞时产生的震动数据,或者启动其上的计数器采集碰撞时产生的碰撞次数。可选的,第一设备在采集到碰撞时产生的音频数据后,也可以通过分析该音频数据得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碰撞次数;第一设备在采集到碰撞时产生的震动数据后,也可以通过分析该震动数据得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碰撞次数。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碰撞时,即可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连接,而由于使两个设备发生碰撞是易于实现的操作,且采集碰撞时产生的数据均可以使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上既有的采集装置(例如麦克风),使得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过程简单且易于实现,在降低了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成本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连接效率。
第二种接触方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且相对滑动。
具体的,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可以使第二设备静止放置,使用第一设备在第二设备的特定区域内进行滑动,也可以使第一设备静止放置,使用第二设备在第一设备的特定区域内进行滑动,还可以使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同时进行相对滑动。在具体进行滑动时,可以按照预设滑动轨迹进行滑动。例如,如图4所示的相对滑动操作的示意图,假设第一设备为耳机,第二设备为手机,则该耳机和手机需要进行连接时,可以使用耳机在手机的显示屏幕上进行上下来回几次的滑动操作。上述预设滑动轨迹可以由第一设备预先设置,比如,顺时针滑动一圈,逆时针滑动一圈等,再比如,可以进行预设图形轨迹的滑动。
在上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且相对滑动而产生第一接触信息时,第一接触信息包括接触时间和接触数据,该接触数据包括滑动轨迹、滑动速度等中的至少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且相对滑动时,第一设备可以启动其上的位置传感器采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第一设备的滑动轨迹;或者启动其上的速度传感器采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第一设备的滑动速度。可选的,第一设备在采集到滑动时产生的滑动轨迹后,也可以通过分析该滑动轨迹得到第一设备的滑动速度。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即可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连接,而由于使两个设备发生相对滑动是易于实现的操作,且采集滑动时产生的数据均可以使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上既有的采集装置(例如手机的显示屏上的触摸信号采集装置),使得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过程简单且易于实现,在降低了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成本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连接效率。
第三种接触方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挤压。
具体的,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挤压时,可以使第二设备静止放置,使用第一设备挤压第二设备的特定位置,也可以使第一设备静止放置,使用第二设备挤压第一设备的特定位置,还可以使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同时进行相对运动进行相互挤压,也称为相互抵触按压。在具体进行挤压时,可以按照预设的固定力度进行持续挤压,或者按照预设的力度变化进行持续挤压,或者按照预设的挤压时间进行挤压。例如,如图5所示的相互挤压操作的示意图,假设第一设备为耳机,第二设备为手机,则该耳机和手机需要进行连接时,可以使用耳机在手机的显示屏幕上特定位置或任意位置进行挤压,且在一个时间段内按照一个力度进行持续挤压或者按照多个力度变化的方式进行持续积压。上述固定力度、力度变化、挤压时间均可以由第一设备预先设置。
在上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挤压而产生第一接触信息时,第一接触信息包括接触时间和接触数据,该接触数据包括压力值、压力变化值等中的至少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且相互挤压时,第一设备可以启动其上的压力传感器采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挤压时,第一设备的特定位置上所受到的压力值或压力变化值。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相互挤压时,即可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连接,而由于使两个设备发生相互挤压是易于实现的操作,且采集挤压时产生的数据均可以使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上既有的采集装置(例如压力传感器),使得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过程简单且易于实现,在降低了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成本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连接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通过加速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接触信息为第二设备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或加速传感器采集的。
在第一设备为耳机和第二设备为手机的应用场景中,当耳机和手机碰撞时,第一种情况,耳机上安装有加速传感器,手机上也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时,耳机上的加速传感器采集碰撞发生时耳机的震动数据和/或碰撞次数,手机上的加速传感器同时采集手机的震动数据和/或碰撞次数;第二种情况,手机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时,耳机上的加速传感器采集碰撞发生时耳机的震动数据和/或碰撞次数,手机上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手机的震动数据和/或碰撞次数;第三种情况,手机上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时,耳机上的加速传感器采集碰撞发生时耳机的震动数据和/或碰撞次数,手机上可以同时启动加速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采集不同的数据,比如,通过加速传感器采集震动数据,且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碰撞次数;或者,通过加速传感器采集碰撞次数,且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震动数据。
当耳机和手机相对滑动时,第一种情况,耳机上安装有加速传感器,手机上也安装有加速传感器时,耳机上的加速传感器采集耳机滑动时耳机的滑动轨迹和/或滑动速度,手机上的加速传感器同时采集耳机在手机上的滑动轨迹和/或滑动速度;第二种情况,手机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时,耳机上的加速传感器采集耳机滑动时耳机的滑动轨迹和/或滑动速度,手机上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耳机在手机上的滑动轨迹和/或滑动速度;第三种情况,手机上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时,耳机上的加速传感器采集耳机滑动时耳机的滑动轨迹和/或滑动速度,手机上可以同时启动加速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采集不同的数据,比如,通过加速传感器采集滑动速度,且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滑动轨迹;或者,通过加速传感器采集滑动轨迹,且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滑动速度。
上述实施例中,一般耳机上均会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而手机上也均会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因此,利用耳机和手机上既有的传感器就可以实现两个设备的接触连接,而不需要额外安装或设置专用的用于测量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的装置,可以降低耳机和手机的连接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设备采集到第一接触信息后,即可利用触发条件对第一接触信息进行验证,以确定第一接触信息是否是需要采集的接触信息。而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方式的不同,对应的第一接触信息不同,那么触发条件也不相同。基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几种接触方式以及对应的第一接触信息,提供了几种触发条件,下面实施例将一一对各种触发条件进行说明:
第一种:第一接触信息可以包括音频数据,对应的触发条件可以包括:音频数据中的音频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和/或,音频数据中的音频频率大于预设音频频率阈值。
其中,音频信息可以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碰撞产生的音频信息,预设强度阈值或预设音频频率阈值可以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用于衡量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数据是否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产生的音频要求。若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数据中的音频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或者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数据中的音频频率大于预设音频频率阈值,则说明当下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数据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产生的音频要求,即正是第一设备连接第二设备时需要采集的音频数据;若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数据中的音频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或者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数据中的音频频率不大于预设音频频率阈值,则说明当下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数据不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产生的音频要求,即此时采集到的音频数据可能不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产生的音频数据,可能是第一设备和其它设备或其它物体接触时产生的音频数据,也可能是环境中产生的其它音频数据。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碰撞,第一设备可以启动麦克风采集碰撞时的音频数据,并对采集到的音频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或处理,从中提取出音频强度,以及将该音频强度与预设强度阈值进行比较,若该音频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认为包含音频数据的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该音频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认为包含音频数据的第一接触信息不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可选的,第一设备也可以从音频数据中提取出音频频率,以及将该音频频率与预设音频频率阈值进行比较,若该音频频率大于预设音频频率阈值,则认为包含音频频率的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该音频频率不大于预设音频频率阈值,则认为包含音频频率的第一接触信息不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可选的,第一设备还可以同时从音频数据中提取出音频强度和音频频率,并先确定音频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若大于,则可以再确定音频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音频频率阈值,若大于,则认为包含音频频率和音频强度的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上述实施例通过识别音频数据中的音频强度或音频频率实现对第一接触信息的验证,由于音频强度或音频频率是比较容易识别的信息,因此该验证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提高验证速度,进而提高设备连接的速度。
第二种,第一接触信息可以包括震动数据,对应的触发条件可以包括:震动数据中的震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阈值,和/或,震动数据中的震动频率大于预设震动频率阈值。
其中,震动数据可以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碰撞产生的,预设幅度阈值或预设震动频率阈值可以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用于衡量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震动数据是否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产生的震动要求。若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震动数据中的震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阈值,或者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震动数据中的震动频率大于预设震动频率阈值,则说明当下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震动数据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产生的震动要求,即正是第一设备连接第二设备时需要采集的震动数据;若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震动数据中的震动幅度不大于预设幅度阈值,或者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震动数据中的震动频率不大于预设震动频率阈值,则说明当下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震动数据不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产生的震动要求,即此时采集到的震动数据可能不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产生的震动数据,可能是第一设备和其它设备或其它物体接触时产生的震动数据,也可能是环境中产生的其它震动数据。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碰撞,第一设备可以启动震动传感器采集碰撞时的震动数据,并对采集到的震动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或处理,从中提取出震动幅度,以及将该震动幅度与预设幅度阈值进行比较,若该震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阈值,则认为包含震动幅度的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该震动幅度不大于预设幅度阈值,则认为包含震动幅度的第一接触信息不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可选的,第一设备也可以从震动数据中提取出震动频率,以及将该震动频率与预设震动频率阈值进行比较,若该震动频率大于预设震动频率阈值,则认为包含震动频率的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该震动频率不大于预设震动频率阈值,则认为包含震动频率的第一接触信息不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可选的,第一设备还可以同时从震动数据中提取出震动幅度和震动频率,并先确定震动幅度是否大于预设幅度阈值,若大于,则可以再确定震动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震动频率阈值,若大于,则认为包含震动幅度和震动频率的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上述实施例通过识别震动数据中的震动幅度或震动频率实现对第一接触信息的验证,由于震动幅度或震动频率是比较容易识别的信息,因此该验证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提高验证速度,进而提高设备连接的速度。
第三种,第一接触信息可以包括碰撞次数时,对应的触发条件可以包括:碰撞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
其中,预设次数阈值可以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用于衡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按照预设的碰撞次数进行碰撞。若第一设备采集到碰撞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则说明当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按照预设要求进行碰的;若第一设备采集到的碰撞次数不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则说明当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并不是按照预设要求进行碰撞,即此时第一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可能不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碰撞时产生的数据,可能是第一设备和其它设备或其它物体碰撞时产生的数据。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碰撞,第一设备可以启动力传感器、或振动传感器、或其他可以检测碰撞的传感器采集碰撞数据,并通过分析碰撞数据得到碰撞次数,然后将该碰撞次数与预设次数阈值进行比较,若该碰撞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则认为包含碰撞次数的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该碰撞次数不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则认为包含碰撞次数的第一接触信息不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上述实施例通过识别碰撞次数实现对第一接触信息的验证,由于碰撞次数是比较容易识别的信息,因此该验证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提高验证速度,进而提高设备连接的速度。
第四种,第一接触信息可以包括压力数据时,对应的触发条件可以包括: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阈值。
其中,压力数据可以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挤压是产生的压力值,也可以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压力值,预设压力阈值可以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用于衡量第一设备采集到的压力数据是否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挤压时的压力要求。若第一设备采集到的压力数据中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阈值,则说明当下第一设备采集到的压力数据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挤压时的压力要求,即正是第一设备连接第二设备时需要采集的压力数据;若第一设备采集到的压力数据中的压力值不大于预设压力阈值,则说明当下第一设备采集到的压力数据不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挤压时的压力要求,即此时采集到的压力数据可能不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挤压时产生的压力数据,可能是第一设备和其它设备或其它物体接触时产生的压力数据。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挤压,第一设备可以启动压力传感器采集压力数据,并对采集到的压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或处理,从中提取出压力值,以及将该压力值与预设压力阈值进行比较,若该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阈值,则认为包含压力数据的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该压力值不大于预设压力阈值,则认为包含压力数据的第一接触信息不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上述实施例通过识别压力数据中的压力值实现对第一接触信息的验证,由于压力值是比较容易识别的信息,且是准确的量化信息,因此该验证方法简单有效且准确,可以提高验证速度和验证准确度,进而提高设备连接的速度和准确性。
第五种,第一接触信息可以包括滑动轨迹时,对应的触发条件可以包括:滑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之间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滑动轨迹位于预设区域内。
其中,滑动轨迹可以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产生的,预设轨迹或预设区域可以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用于衡量第一设备采集到的数据是否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滑动时的滑动要求。预设区域可以是表示滑动范围的区域。若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预设轨迹与预设轨迹之间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或者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预设轨迹位于预设区域内,则说明当下第一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滑动时的滑动要求,即正是第一设备连接第二设备时需要采集的数据;若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预设轨迹与预设轨迹之间的相似度不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或者第一设备采集到的预设轨迹没有位于预设区域内,则说明当下第一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不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滑动时的滑动要求,即此时采集到的数据可能不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滑动时产生的数据,可能是第一设备和其它设备或其它物体滑动时产生的数据,也可能是环境中产生的其它滑动数据。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第一设备可以启动位置传感器采集滑动时的滑动轨迹,并采用相应的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该滑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之间的相似度,若该滑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之间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认为包含滑动轨迹的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该滑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之间的相似度不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认为包含滑动轨迹的第一接触信息不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可选的,第一设备也可以确定滑动轨迹是否位于预设区域内,若该滑动轨迹位于预设区域内,则认为包含滑动轨迹的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该滑动轨迹没有位于预设区域内,则认为包含滑动轨迹的第一接触信息不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可选的,第一设备也可以先确定滑动轨迹是否位于预设区域内,再进一步的计算位于预设区域内的滑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之间的相似度,若位于预设区域内的滑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之间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认为包含滑动轨迹的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上述实施例通过识别滑动轨迹实现对第一接触信息的验证,由于滑动轨迹是比较容易识别的信息,因此该验证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提高验证速度,进而提高设备连接的速度。
第六种,第一接触信息可以包括滑动速度时,对应的触发条件可以包括:滑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
其中,滑动速度可以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产生的相对运动速度,预设速度阈值可以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用于衡量第一设备采集到的滑动速度是否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的速度要求。若第一设备采集到的滑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则说明当下第一设备采集到的滑动速度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的速度要求,即正是第一设备连接第二设备时需要采集的速度数据;若第一设备采集到的滑动速度不大于预设速度阈值,则说明当下第一设备采集到的滑动速度不符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的滑动速度要求,即此时采集到的滑动速度可能不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滑动速度,可能是第一设备和其它设备或其它物体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滑动速度。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第一设备可以启动速度传感器采集滑动速度,并对采集到的滑动速度与预设速度阈值进行比较,若该滑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则认为包含滑动速度的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该滑动速度不大于预设速度阈值,则认为包含滑动速度的第一接触信息不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上述实施例通过识别滑动速度实现对第一接触信息的验证,由于滑动速度是比较容易识别的信息,且是量化的信息,因此该验证方法简单有效且准确,可以提高验证速度和准确性,进而提高设备连接的速度和准确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设备连接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类型,即,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为具有蓝牙功能的设备。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备可以为蓝牙主机,对应的第二设备可以为蓝牙从机;也可以第一设备可以为蓝牙从机,第二设备为蓝牙主机。例如,第一设备为蓝牙耳机,第二设备为手机;第一设备为手机,第二设备为另一台手机;第一设备为手机,第二设备为计算机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任何类型的设备,第一设备均可以通过上述任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时,连接请求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后,通过蓝牙协议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即,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时,从连接请求中提取出第一接触信息,并对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协议快速匹配,与第一设备之间建立蓝牙通道,以便之后在蓝牙通道上交互信息。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蓝牙耳机与手机之间的快速蓝牙连接,相比于传统的蓝牙耳机与手机之间的蓝牙连接方法,连接速度更快,连接效率更高、连接准确性更高。
图2实施例为第一设备侧的设备连接方法,下面图3-图8实施例为第二设备侧的设备连接方法,下面具体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第二设备104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收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接触信息,第一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一设备采集的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接触信息。
本步骤所述的方法与前述图2实施例中步骤S102所述的方法对应,详细内容请参见前述说明,此处不赘述。
S202,若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则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第二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一设备采集第一接触信息,第二设备采集第二接触信息,若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则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接触信息生成连接请求,并将该连接请求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连接请求后,即可从该连接请求提取出第一接触信息,并与自身采集的第二接触信息进行匹配,若第一接触信息与第二接触信息匹配成功,则说明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可以进行连接,此时,第二设备可以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若第一接触信息与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失败,则说明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不能进行连接,此时,第二设备不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且可以重新接收其它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以重新确定可以建立连接的设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在接收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并对连接请求中的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若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则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上述方法中,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即可建立连接,克服了传统通过手动点击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上相关连接控件的方式带来的操作复杂和连接效率低下的问题。另外,第二设备采集到第二接触信息后,对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进行匹配,并在两接触信息匹配的情况下才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可以提高设备连接的准确性。并且,由于超声波属于近距离的信号传输方式,且超声波的传输速率极高,第二设备可以快速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加速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连接,提高设备之间连接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的三种接触方式,且在不同的接触方式下,第二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产生的第一接触信息也不相同。基于此,上述第一设备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息包括第一接触时间和第一接触数据,第二设备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息包括第二接触时间和第二接触数据,第一接触数据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一设备上各种类型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数据,第一接触数据包括音频数据、压力值、震动数据、滑动轨迹、滑动速度、碰撞次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数据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时,第二设备上各种类型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数据,第二接触数据包括音频数据、压力值、震动数据、滑动轨迹、滑动速度、碰撞次数中的至少一个。关于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的具体接触方式,与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接触方式相同,详细内容请参见前述说明,此处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通过加速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接触信息为第二设备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或加速传感器采集的。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上传感器的类型,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论述,具体内容请参见前述说明,此处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6实施例中的S202“若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则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具体包括:若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则与第一设备通过蓝牙协议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本实施例涉及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连接的具体方法,且该方法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论述,具体内容请参见前述说明,此处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二设备对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进行匹配的具体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确定第二接触时间和第一接触时间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执行步骤S302,若不一致,则执行步骤S303。
当第二设备采集到第二接触信息,以及获取到第一设备采集的第一接触信息时,可以进一步的将第二接触信息中的第二接触时间与第一接触信息中的第一接触时间进行比较,若第二接触时间与第一接触时间一致,则说明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是在相同时间点或时间段采集数据,且之后,第二设备可以基于该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息确定是否与第一设备进行连接;若第二接触时间与第一接触时间不一致,则说明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不是在相同时间点或时间段采集数据,且之后,第二设备不能基于该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息确定是否与第一设备进行连接。
其中,第二接触时间与第一接触时间一致可以是第二接触时间与第一接触时间完全相同,也可以是第二接触时间与第一接触时间位于同一个时间区间内,也可以第二接触时间与第一接触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本申请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S302,根据第一接触数据与第二接触数据,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是否匹配。
本实施例涉及第二接触时间和第一接触时间一致的应用场景,在此场景下,第二设备可以初步确定自己采集的第二接触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一设备采集的第一接触信息匹配,接下来可以进一步的根据第一接触信息中的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信息中的第二接触数据,对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进行匹配,若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数据匹配,则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即表示匹配成功。
S303,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不匹配。
本实施例涉及第二接触时间和第一接触时间不一致的应用场景,在此场景下,第二设备确定自己采集的第二接触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一设备采集的第一接触信息不匹配,即表示匹配失败。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匹配方法,先根据接触时间初步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是否匹配,再进一步的根据接触数据最终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是否匹配,通过两个特征进行先后验证确定匹配结果,可以提高匹配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设备连接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上述S302的一种实现方式,该方式可以包括:若第一接触数据与第二接触数据相同,则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数据中通常均包含音频数据、压力值、震动数据、滑动速度、碰撞次数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二设备可以确定第一接触数据中包含的音频数据是否与第二接触数据中包含的音频数据相同;第二设备可以确定第一接触数据中包含的压力值是否与第二接触数据中包含的压力值相等;第二设备可以确定第一接触数据中包含的震动数据是否与第二接触数据中包含的震动数据相同;第二设备可以确定第一接触数据中包含的滑动速度是否与第二接触数据中包含的滑动速度相等;第二设备可以确定第一接触数据中包含的碰撞次数是否与第二接触数据中包含的碰撞次数相等。若上述任一情况下的第一接触数据与第二接触数据相同,则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可选的,第二设备也可以同时采集到多种类型的第二接触数据,同时第一设备也可以同时采集到多种类型的第二接触数据,在此应用场景下,第二设备在对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进行匹配时,可以从采集的多种第二接触信息中选取出一种类型的接触信息,与第一设备采集的对应类型的接触信息进行匹配;可选的,第二设备也可以先后将各种类型的接触信息与第一设备上采集到的对应类型接触信息进行匹配,在多种类型均匹配成功的基础上,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成功,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加的提高匹配的准确性,以及提高设备连接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上述S302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上述S302“根据第一接触数据与第二接触数据,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S401,获取第一接触数据与第二接触数据之间的相似度,若相似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执行步骤S402,若相似度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执行步骤S403。
S402,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
S403,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不匹配。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由第二设备预先根据实际匹配需求确定,其用于衡量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数据是否属于相同的接触数据,或者是否属于符合要求的接触数据。例如,该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0.85、0.9、0.95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数据中还可以包含滑动轨迹。例如,第二设备可以采用相应的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第一接触数据中滑动轨迹和第二接触数据中滑动轨迹之间的相似度,再将该相似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计算得到的相似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说明第一接触数据中滑动轨迹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第一设备的滑动轨迹,以及第二接触数据中滑动轨迹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第二设备的滑动轨迹,此时,第二设备即可确定第一接触信息与第二接触信息匹配;若计算得到的相似度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说明第一接触数据中滑动轨迹并非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第一设备的滑动轨迹,以及第二接触数据中滑动轨迹并非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滑动时第二设备的滑动轨迹,此时,第二设备即可确定第一接触信息与第二接触信息不匹配。
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数据之间的相似度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是否匹配,考虑到了实际应用中环境影响、以及设备性能可能带来的第一设备采集的数据和第二设备采集的数据存在偏差的情况,提供了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环境的设备连接方法,提高了上述设备连接方法的应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上述S302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9所示,上述S302“根据第一接触信息中的第一接触数据与第二接触数据,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S501,获取第一接触数据的值与第二接触数据的值之间的差值,若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执行步骤S502,若差值不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执行步骤S503。
S502,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
S503,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不匹配。
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可以由第二设备预先根据实际匹配需求确定,其用于衡量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数据是否属于相同的接触数据,或者是否属于符合要求的接触数据。例如,该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0.05、0.1、0.15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数据可以包含音频数据、压力值、震动数据、滑动速度、碰撞次数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二设备可以采用相应的差值运算方法,计算得到第一接触数据中的压力值和第二接触数据中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值,或者,计算得到第一接触数据中的音频强度和第二接触数据中的音频强度之间的差值,或者,计算得到第一接触数据中的震动强度和第二接触数据中的震动强度之间的差值,再将该差值与相应的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计算得到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基本认为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数据相同,此时,第二设备即可确定第一接触信息与第二接触信息匹配;若计算得到的差值不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基本认为第一接触数据和第二接触数据不相同,此时,第二设备即可确定第一接触信息与第二接触信息不匹配。
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差值的方式确定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是否匹配,考虑到了实际应用中环境影响、以及设备性能可能带来的第一设备采集的数据和第二设备采集的数据存在偏差的情况,提供了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环境的设备连接方法,提高了上述设备连接方法的应用性。
在一些场景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从而触发了该设备连接方法时,第二设备很可能当前正在与除了第一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连接,基于该场景,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的方法,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1,确定当前是否存在与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三设备,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602,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603。
S602,断开与第三设备的连接,并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S603,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设备准备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时,第二设备可以先确定当前是否存在与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三设备,若存在,则说明当前第二设备正在与第三设备进行连接,但第二设备不能同时与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连接,因此,需要断开与第三设备的连接后才能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基于此情况,第二设备自动断开与第三设备的连接,并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若不存在,则说明当前第二设备并未与其它设备连接,此时,第二设备可以直接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实现了第二设备从第三设备到第一设备的自动切换连接,克服了传统的切换连接时需要手动断开已连接设备,以及再手动连接需要连接设备的方法存在连接效率低下的问题。
可选的,存在一种应用场景,即当前存在与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三设备时,第二设备不能立即断开与第三设备的连接,需要向用户确认是否可以断开连接,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基于此,第二设备在断开与第三设备的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之前,如图11所示,还包括步骤:
S701,输出断开连接请求;断开连接请求用于确定第二设备是否与第三设备断开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设备确定当前存在与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三设备时,可以在显示界面上弹出断开连接请求的消息,指示第二设备的用户确定是否断开与第三设备的连接,用户确定断开可以在弹出消息的界面上输入确认指令,以指示第二设备断开与第三设备的连接;可选的,第二设备也可通过语音的方式输出断开连接请求的消息,指示第二设备的用户确定是否断开与第三设备的连接,用户确定断开也可以通过语音输入的方式输入确认指令,以指示第二设备断开与第三设备的连接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设备输出断开连接请求以及用户在第二设备上输入确认指令的方式不进行限定。
S702,基于断开连接请求获取断开连接响应。
其中,断开连接响应用于指示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断开连接,或者用于指示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保持连接。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在第二设备上获取到断开连接请求时,可以进一步的在第二设备上输入相应的断开连接响应的指令,第二设备即可获取到断开连接响应,以便之后根据该断开连接响应确定是否与第三设备断开。
S703,若断开连接响应指示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断开连接,则执行断开与第三设备的连接,并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的步骤。
当第二设备获取到的断开连接响应指示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断开连接,则第二设备断开与第三设备的连接,并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当第二设备获取到的断开连接响应指示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保持连接,则第二设备不执行任何操作,继续保持与第三设备的连接,即当下先不与第一设备连接,直到可以与第三设备断开连接后,再与第一设备连接。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在第二设备断开与当下连接的设备之前,通过询问用户是否可以断开连接,再断开当下连接的设备,避免主动断开当下连接的设备时对用户使用第二设备的影响,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综合上述所有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信息交互实现设备连接,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
S801,第一设备在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采集第一接触信息。
S802,第二设备在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采集第二接触信息。
S803,第一设备在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第一接触信息的连接请求。
S804,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S805,第二设备在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是否存在与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三设备。
S806,第二设备在当前存在与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三设备的情况下,输出断开连接请求,并基于断开连接请求获取断开连接响应,且在断开连接响应指示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断开连接,则断开与第三设备的连接,并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S807,第二设备在当前不存在与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三设备的情况下,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说明,可具体参见前述说明内容,此处不赘述。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触的情况下,即可建立连接,克服了传统通过手动点击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上相关连接控件的方式带来的操作复杂和连接效率低下的问题。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1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1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装置,包括:采集模块11和发送模块12,其中:
采集模块11,用于在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采集第一接触信息;
发送模块12,用于在所述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时,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一接触信息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碰撞;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接触、且相对滑动;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相互挤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包括第一接触时间和第一接触数据,所述第二接触信息包括第二接触时间和第二接触数据,所述第一接触数据和所述第二接触数据均包括音频数据、压力值、震动数据、滑动轨迹、碰撞次数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音频数据中的音频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音频数据中的音频频率大于预设音频频率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震动数据中的震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震动数据中的震动频率大于预设震动频率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滑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之间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滑动轨迹位于预设区域内;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滑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碰撞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加速传感器采集的,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或加速传感器采集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后,通过蓝牙协议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21和连接模块22,其中:
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接触信息,所述第一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一设备采集的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接触信息;
连接模块22,用于在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时,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碰撞;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接触、且相对滑动;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相互挤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包括第一接触时间和第一接触数据,所述第二接触信息包括第二接触时间和第二接触数据,所述第一接触数据和所述第二接触数据均包括音频数据、压力值、震动数据、滑动轨迹、碰撞次数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音频数据中的音频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音频数据中的音频频率大于预设音频频率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震动数据中的震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震动数据中的震动频率大于预设震动频率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滑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之间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滑动轨迹位于预设区域内;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滑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碰撞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加速传感器采集的,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或加速传感器采集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包括:
若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则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蓝牙协议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模块22,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接触时间和所述第一接触时间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一接触数据与所述第二接触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是否匹配;若不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不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模块22,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接触数据与所述第二接触数据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模块22,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接触数据与所述第二接触数据之间的相似度;若所述相似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模块22,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值与所述第二接触数据的值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模块22,还用于确定当前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三设备;若存在,则断开与所述第三设备的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若不存在,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模块22,还用于输出断开连接请求;所述断开连接信息请求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与所述第三设备断开连接;基于所述断开连接请求获取断开连接响应;若所述断开连接响应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断开连接,则执行断开与所述第三设备的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的步骤。
关于设备连接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设备连接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设备连接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5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终端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终端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该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终端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终端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301、处理器302、采集模块303和收发器304,存储器301、采集模块303和收发器304均与处理器302连接,存储器30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30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采集第一接触信息;
若所述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则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一接触信息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16所示,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采集模块和收发器,存储器、采集模块和收发器均与处理器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接触信息,所述第一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一设备采集的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接触信息;
若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采集第一接触信息;
若所述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则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一接触信息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接触信息,所述第一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一设备采集的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接触信息;
若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4)

1.一种设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采集第一接触信息;
若所述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则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一接触信息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碰撞;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接触、且相对滑动;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相互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包括第一接触时间和第一接触数据,所述第二接触信息包括第二接触时间和第二接触数据,所述第一接触数据和所述第二接触数据均包括音频数据、压力值、震动数据、滑动轨迹、碰撞次数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音频数据中的音频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音频数据中的音频频率大于预设音频频率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震动数据中的震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震动数据中的震动频率大于预设震动频率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滑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之间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滑动轨迹位于预设区域内;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滑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碰撞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加速传感器采集的,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或加速传感器采集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后,通过蓝牙协议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8.一种设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接触信息,所述第一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一设备采集的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接触信息;
若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碰撞;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接触、且相对滑动;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相互挤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包括第一接触时间和第一接触数据,所述第二接触信息包括第二接触时间和第二接触数据,所述第一接触数据和所述第二接触数据均包括音频数据、压力值、震动数据、滑动轨迹、碰撞次数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音频数据中的音频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音频数据中的音频频率大于预设音频频率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震动数据中的震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震动数据中的震动频率大于预设震动频率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滑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之间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滑动轨迹位于预设区域内;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滑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
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碰撞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加速传感器采集的,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或加速传感器采集的。
14.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包括:
若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则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蓝牙协议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接触时间和所述第一接触时间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一接触数据与所述第二接触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是否匹配;
若不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不匹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接触数据与所述第二接触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若所述第一接触数据与所述第二接触数据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匹配。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接触数据与所述第二接触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接触数据与所述第二接触数据之间的相似度;
若所述相似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匹配。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接触数据与所述第二接触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接触数据的值与所述第二接触数据的值之间的差值;
若所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所述第二接触信息匹配。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包括:
确定当前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三设备;
若存在,则断开与所述第三设备的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若不存在,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开与所述第三设备的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之前,还包括:
输出断开连接请求;所述断开连接信息请求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与所述第三设备断开连接;
基于所述断开连接请求获取断开连接响应;
若所述断开连接响应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断开连接,则执行断开与所述第三设备的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的步骤。
21.一种设备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采集第一接触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接触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时,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一接触信息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22.一种设备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通过超声波传输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接触信息,所述第一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一设备采集的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接触信息;
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接触信息和第二接触信息匹配时,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二接触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接触时,所述第二设备采集的接触信息。
2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采集模块和收发器,所述存储器、所述采集模块和所述收发器均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200628.6A 2021-02-23 2021-02-23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8671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0628.6A CN112867175A (zh) 2021-02-23 2021-02-23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0628.6A CN112867175A (zh) 2021-02-23 2021-02-23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7175A true CN112867175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89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0628.6A Pending CN112867175A (zh) 2021-02-23 2021-02-23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717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8980A (zh) * 2021-12-24 2022-04-01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绑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150887A (zh) * 2022-05-30 2022-10-04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964A (zh) * 2010-12-16 2012-07-04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碰撞触发信息交互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2869121A (zh) * 2012-09-24 2013-01-09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46024A (zh) * 2015-09-02 2016-01-13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配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US9648648B1 (en) * 2015-11-17 2017-05-09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system and pairing method
CN108702606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的握手方法及设备
CN109067984A (zh) * 2018-07-18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6662A (zh) * 2020-05-22 2020-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共享方法及音频输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964A (zh) * 2010-12-16 2012-07-04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碰撞触发信息交互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2869121A (zh) * 2012-09-24 2013-01-09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46024A (zh) * 2015-09-02 2016-01-13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配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US9648648B1 (en) * 2015-11-17 2017-05-09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system and pairing method
CN108702606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的握手方法及设备
CN109067984A (zh) * 2018-07-18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6662A (zh) * 2020-05-22 2020-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共享方法及音频输出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8980A (zh) * 2021-12-24 2022-04-01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绑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150887A (zh) * 2022-05-30 2022-10-04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331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with bluetooth devices in portable terminal
KR20210053018A (ko) UWB(Ultra Wide Band)를 통해 레인징을 수행하는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전자 디바이스의 동작 방법
CN111083684A (zh) 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512625B (zh) 摄像头的抗干扰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KR20220133858A (ko) 태스크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전자 기기, 저장 매체 및 프로그램 제품
CN112867175A (zh)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102110A (zh) 切换控制权的方法及控制终端
EP3823310A1 (en) Microphone hole clogging det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s
CN11103147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22105335A1 (zh) 一种设备位置指示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WO2020029723A1 (zh) 定位方法、相关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63383B (zh) 通信连接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65042B (zh) 网络延迟的获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58644B (zh) 一种终端设备能力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780665A1 (en) Processing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range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CN108803961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8966290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996186B (zh) 扩展坞视频输出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547400B (zh) 上报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704174A (zh) 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13805837A (zh) 音频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900559A (zh) 信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856544B (zh) 终端电量使用时间分析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32233B (zh)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040352B (zh) 天线位置调整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