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7024A - 测试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测试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7024A
CN112867024A CN202011617165.5A CN202011617165A CN112867024A CN 112867024 A CN112867024 A CN 112867024A CN 202011617165 A CN202011617165 A CN 202011617165A CN 112867024 A CN112867024 A CN 112867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standard
protocol
field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71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7024B (zh
Inventor
陈光銮
程忠
吴巧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71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70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7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7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7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7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测试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协议格式以及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生成第一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检测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根据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标准应答信息以及被测设备的应答信息,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第一测试用例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中至少包括一个异常字段。本发明的测试方法能够对被测设备响应异常测试包的应答状态进行测试并分析,且第一测试包是直接传输至被测设备,或即使经过中间设备也只是依靠中间设备进行数据透传,无需经过其他中间的设备对测试包进行加工,使被测设备能够直接应答该第一测试包,不受限于其他中间设备的性能或状态。

Description

测试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测试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分布式基站具有低成本、环境适应性强、工程建设方便的优势,已在移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分布式基站一般由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处理单元(RRU)构成,由BBU负责基带处理相关功能,RRU负责射频处理相关功能,两者一般通过光纤相连。RRU设备的各项指标、功能对通信网络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通信网络的质量,需要对RRU设备进行功能、性能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对RRU和BBU设备间的协议进行各种正常、异常测试。
行业内早期的RRU和BBU大多采用Ir协议,一部分厂家采用测试机+模拟BBU设备的方式测试RRU设备,测试机及受测设备均连接至模拟BBU,由模拟BBU转发测试机下发的测试数据及受测RRU的反馈数据,5G基站的RRU与BBU之间尚没有公开的协议接口,统称为LRCP协议(LU and RU Communication Protocol),但目前对RRU的测试不支持LRCP协议的数据解析。这一种测试方法存在如下缺点:①测试不全面:由于BBU设备是按照正常数据传输所设计的,因此只能测试出大部分正常的协议交互流程,大部分异常测试无法执行;②测试数据难以定位:由于各厂家的BBU设备对协议的支持能力不一,且不一定有交互数据记录,故难以定位数据,难以定位测试所出现的问题;③RRU设备需连接BBU设备进行测试,会受限于BBU设备的开发进度而导致无法测试。
针对LRCP协议的测试,一些测试人员会按照协议格式自己手动组包,再通过sockettool之类的网络发包工具发送给设备后再接收设备的反馈数据,通过解析反馈数据是否符合期望要求以便确定是否支持协议。这一种测试方法存在如下缺点:①手动合成数据包和分析反馈数据包的效率十分低下;②由于协议比较复杂,因此手动合成和分析数据包容易出现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测试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RRU测试方案中多方面不够完善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测试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协议格式以及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生成第一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检测所述若干个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标准应答信息以及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所述第一测试用例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中至少包括一个异常字段。
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针对需要进行协议支持性能测试的被测设备,根据第一测试用例中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以及需要进行对被测设备进行协议测试对应的协议格式,生成第一测试包发送至一个以上的被测设备,根据被测设备的应答信息以及第一测试用例中预设的标准应答信息确定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标准应答信息为被测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测试包后预期应答的信息,相应地,应答信息为被测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测试包后实际应答第一测试包的信息,其中,第一测试用例所预配置的协议字段这种包括至少一个异常字段,即第一测试包为异常测试包,则能够对被测设备响应异常测试包的应答状态进行测试并分析,得到被测设备响应异常测试包的测试结果,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异常测试无法进行的空缺,同时,第一测试包是直接传输至被测设备,或即使经过中间设备也只是依靠中间设备进行数据透传,无需经过其他中间的设备对测试包进行加工,即第一测试包在生成时已经包含了中间设备所作的处理数据,使被测设备能够直接应答该第一测试包,不受限于其他中间设备的性能或状态。
进一步,所述标准应答信息包括标准应答状态和标准应答内容;所述标准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所述应答信息至少包括应答状态;所述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当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时,所述应答信息还包括应答内容;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标准应答信息以及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具体为:检测并判断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所述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获取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并解析所述应答内容的各个协议字段,并判断所述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是,则根据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以及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如否,则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述应答状态为不应答,判断所述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应答,如是,则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如否,则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
对于应答信息与标准应答信息的判断,首先对应答信息中的应答状态进行判断,对应的判断基准是标准应答状态,标准应答状态为被测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包后预期应答的状态信息,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相应地,应答状态为被测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测试包后实际应答的状态信息,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由于第一测试包为异常测试包,被测设备可能会不对其进行回应或应答数据包,不回应以及应答了数据包都应该纳入作为应答状态是否正常的考虑因素,只要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相同,被测设备不回应也是一种正常的应答状态,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不相同,被测设备应答了应答内容也是一种不正常的应答状态。当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时,应答信息还包括应答内容,只要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无论是否与标准应答状态相同,均需要获取其应答的应答内容,对应答内容中的各个协议字段进行解析并呈现解析结果。当被测设备的标准应答状态为不回应,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时,确定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当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均为已应答数据包,具体要利用标准应答内容对应答内容解析后的各个协议字段进行分析,标准应答内容为被测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测试包后预期应答的数据包的内容,应包括针对应答内容的至少一个协议字段的标准值/范围,相应地,应答内容为被测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包后实际应答的数据包的内容。通过将标准应答内容与应答内容的至少一个对应的协议字段进行比对,能够得到第一测试结果。测试过程考虑到了被测设备可能对于异常测试包应答的状态,并对每种应答状态设有标准应答状态以及进一步的标准应答内容进行测试,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有效。
进一步,所述标准应答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标准字段;根据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以及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所述协议字段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具体为:将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中的第一标准字段,与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判断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有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
第一测试用例的标准应答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标准字段,第一标准字段为被测设备的应答内容中对应的协议字段的预期字段内容,具体为针对应答的数据包中对应的协议字段的标准值/范围,在解析了被测设备的应答内容的各个协议字段后,根据第一标准字段找到对应的解析后的协议字段进行比对,只有当所有有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时,确定被测设备所应答的数据包为预期的数据包,证明被测设备应答该第一测试包的应答状态以及内容均符合第一测试用例的预期标准,确定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但有任意一个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时,证明被测设备应答该第一测试包的数据包的内容不符合第一测试用例的预期标准,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确定为失败。通过将协议字段与第一标准字段一一比对,确保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数据包的测试准确性。
进一步,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的协议格式以及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生成第二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检测并判断所述若干个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回应,如是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否则获取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并解析所应答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以及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均为正常字段;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
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二测试用例预配置的协议字段生成第二测试包,第二测试用例预配置的协议字段均为正常字段,因此被测设备只有一种正常的应答状态,即应答数据包,因此当检测到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时,可立即确定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当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时,获取并解析被测设备应答的数据包的各个字段,根据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数据包中的协议字段进行比对,确定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由于第二测试包的字段均为正常字段,因此对于被测设备的测试不仅异常数据包的测试,还包括了正常数据包的测试,由于被测设备对正常数据包的应答必须应答数据包,因此对于正常数据包的测试仅基于应答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是否符合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从而确定第二测试结果。
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以及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具体为:将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判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有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成功。
第二标准字段为被测设备的应答的数据包中对应的协议字段的预期字段内容,具体为针对对应的协议字段的标准值/范围。在解析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后,根据第二标准字段与对应的协议字段进行比对时,通过第二标准字段找到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的协议字段进行比对,判断有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确定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当且只有所有协议字段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时,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确定为成功。通过将协议字段与第二标准字段一一比对,确保被测设备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的测试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标准应答信息还包括应答限定时长;在解析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各个协议字段之前,检测并判断所述被测设备是否在所述应答限定时长内应答所述应答内容,如否,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是,则继续执行解析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各个协议字段的操作;所述第二测试用例还包括应答限定时长;在解析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之前,检测所述被测设备是否在所述应答限定时长内应答数据包,如否,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是,则继续执行解析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的各个协议字段的操作。
在解析应答第一测试包/第二测试包的应答内容/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前,还根据第一测试用例的标准应答信息/第二测试用例所包括的应答限定时长,检测被测设备应答该应答内容的时长,并判断被测设备是否在限定时长内应答,应答限定时长为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数据包的预期应答时长;如检测并判定被测设备没有在限定时长内应答,则在获取到被测设备应答的应答内容/数据包后也不对其作进一步的分析,被测设备所应答的应答内容/数据包不仅应该具备准确性,还需要保证时效性,因此如果被测设备没有在限定时长内应答该应答内容/数据包,应答内容/数据包不具备时效性,确定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在被测设备应答了应答内容/数据包的情况下,需要对被测设备应答的时长进行判断,保证能够同时测试到被测设备所应答的应答内容/数据包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为每个所述被测设备开启测试线程,以使多个所述被测设备同时进行测试。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中的第一标准字段,与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时,生成所述第一标准字段以及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的测试报表,使所述第一标准字段与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协议字段的协议字段一一对应。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时,生成所述第二标准字段与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的测试报表,使所述第二标准字段与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一一对应。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若干个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和/或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和/或输出若干个所述第一测试用例、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和/或所述测试报表。其中获取可以通过从外部数据服务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存储单元/模块进行获取,输出可以是输出至外部数据服务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存储单元/模块。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管理被测设备的身份信息;和/或维护与被测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和/或获取被测设备的监控参数及功能参数;和/或修改被测设备的可设置的参数;和/或查询被测设备的状态参数和告警参数;和/或记录每个测试用例的测试日志,和/或用于将测试日志上传至外部服务器/数据库;和/或用于配置测试系统的IP地址和/或监听端口号等。
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测试用例管理模块、协议配置模块和协议解析工具模块;所述测试用例管理模块用于存储若干个第一测试用例并将所述第一测试用例传输至协议配置模块;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包括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以及标准应答信息,所述第一测试用例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中至少包括一个异常字段;所述协议配置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测试用例,根据所述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以及预设的协议格式生成第一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所述协议解析工具模块用于检测若干个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的标准应答信息以及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
进一步,所述标准应答包括标准应答状态和标准应答内容;所述标准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所述应答信息至少包括应答状态;所述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当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时,所述应答信息还包括应答内容;所述协议解析工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标准应答信息以及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具体为:所述协议解析工具模块用于检测并判断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所述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获取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并解析所述应答内容的各个协议字段,并判断所述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是,则根据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以及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如否,则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述应答状态为不应答,判断所述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应答,如是,则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如否,则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
进一步,所述标准应答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标准字段;所述协议解析工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以及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所述协议字段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具体为:所述协议解析工具模块用于将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中的第一标准字段,与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判断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有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
进一步,系统还包括:协议合成模块和协议解析模块;所述测试用例管理模块还用于存储若干个第二测试用例并将所述第二测试用例传输至协议合成模块;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标准字段,所述第二测试用例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均为正常字段;所述协议合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测试用例,根据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协议字段以及预设的协议格式生成第二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所述协议解析模块用于检测并判断所述若干个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回应,如是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否则获取并解析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标准字段,以及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
进一步,所述协议解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标准字段,以及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具体为:所述协议解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判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有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成功。
进一步,所述标准应答信息还包括应答限定时长;所述协议解析工具模块还用于在解析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各个协议字段之前,检测并判断所述被测设备是否在所述应答限定时长内应答所述应答内容,如否,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是,则继续执行解析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各个协议字段的操作;所述第二测试用例还包括应答限定时长;所述协议解析模块还用于在解析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之前,检测所述被测设备是否在所述应答限定时长内应答数据包,如否,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是,则继续执行解析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的各个协议字段的操作。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设备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被测设备的身份信息;和/或通信链路管理模块,用于维护与被测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和/或设备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被测设备的监控参数及功能参数;和/或设备参数配置模块,用于修改被测设备的可设置的参数;和/或设备参数查询模块,用于查询被测设备的状态参数和告警参数;和/或测试模块,用于为每个所述被测设备开启测试线程,以使多个所述被测设备同时进行测试;和/或数据服务器通信模块,用于从外部数据服务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存储单元/模块获取若干个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和/或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和/或输出若干个所述第一测试用例、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和/或所述测试报表到外部数据服务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存储单元/模块;和/或,测试报表模块,用于在协议解析工具模块将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中的第一标准字段,与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时,生成所述第一标准字段以及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的测试报表,使所述第一标准字段与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协议字段的协议字段一一对应,和/或用于在协议解析模块将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时,生成所述第二标准字段与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的测试报表,使所述第二标准字段与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一一对应;和/或日志模块,用于记录每个测试用例的测试日志,和/或用于将测试日志上传至外部服务器/数据库;和/或系统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测试系统的IP地址和/或监听端口号等。
进一步,所述测试用例管理模块还用于从外部服务器和/或数据库导入若干个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和/或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和/或导出若干个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和/或所述第二测试用例至外部服务器和/或数据库,和/或编辑若干个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和/或所述第二测试用例的内容。
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用于接收上述的测试方法生成的第一测试包,并确定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
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用于接收上述的测试方法生成的第二测试包,生成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
一种通信传输设备,用于透传上述的测试方法生成的第一测试包至上述的通信设备,以使上述的通信设备通过所透传的第一测试包接收到所述测试方法生成的第一测试包。通信传输设备作为中间设备只透传测试包,不对测试包作任何处理,使通信设备的测试不受通信传输设备的性能、状态影响。
一种通信传输设备,用于透传上述测试方法生成的第二测试包至上述的通信设备,以使上述的通信设备通过所透传的第二测试包接收到所述测试方法生成的第二测试包。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通信设备以及上述任一通信传输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能够对被测设备响应异常测试包的应答状态进行测试并分析,得到被测设备响应异常测试包的测试结果,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异常测试无法进行的空缺,同时,第一测试包是直接传输至被测设备,无需经过其他中间的设备对测试包进行加工,即第一测试包在生成时已经包含了中间设备所作的处理数据,使被测设备能够直接应答该第一测试包,不受限于其他中间设备的性能或状态;
(2)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在被测设备应答了数据包的情况下,对被测设备应答的时长进行判断,一旦被测设备所应答的数据包在超过限定时长后接受到,则确定被测设备的测试结果为失败,保证能够同时测试到被测设备所应答的数据包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步骤S1~S2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步骤S21~S27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步骤S21~S27包括具体步骤S251~S252流程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步骤S21~S27包括具体步骤S221~S222及S251~S252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的步骤T1~T4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的步骤T2~T43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的步骤T2~T43包括具体步骤T411~T412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的测试系统与被测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的测试系统、被测设备与中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的测试系统的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中包括:测试用例管理模块1;协议配置模块2;协议解析工具模块3;协议合成模块4;协议解析模块5;设备管理模块6;通信链路管理模块7;设备参数获取模块8;设备参数配置模块9;设备参数查询模块10;测试模块11;数据服务器通信模块12;测试报表模块13;日志模块14;系统配置模块1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方法,可在模拟器等任何适用的设备上执行该方法,并由用户或相应的预设指令进行控制,方法的应用对象为被测设备,被测设备可以是基站等任何适用的通信设备。方法包括步骤S1~S2:
S1:根据预设的协议格式以及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生成第一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的步骤S1~S2为每个第一测试用例的测试过程,即利用每个第一测试用例对被测设备进行测试都会执行步骤S1及后续步骤。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能够对被测设备的协议支持性能进行测试,具体地,预设的协议格式为方法实施者预先设定的协议格式,协议格式至少规定了该协议下的各个字段的内容,以及每个字段的数值范围以及数据类型等。第一测试用例包括预配置的协议字段,预配置的协议字段可以是方式实施者预设设定的,设定时应对应步骤S1中预设的协议格式进行配置,第一测试用例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中至少包括一个异常字段,异常字段是指协议字段中的数值超出正常取值范围,或协议字段的字符类型不是正常的字符类型等其他在协议字段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该正常取值范围、正常的字符类型以及在协议字段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均基于预设的标准协议格式而定。根据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所生成的第一测试包则包括有异常字段,为异常数据包。
具体地,第一测试用例为预设的测试用例,优选地,第一测试用例可以是从外部的服务器和/或数据库等任何存储数据的单元/模块导入的测试用例,且导入的第一测试用例可导出至外部的服务器和/或数据库等任何存储数据的单元/模块;优选地,可以对导入或预设的第一测试用例的内容进行编辑,编辑包括增加、删除和修改测试用例,第一测试用例的内容至少包括测试用例名称、预配置的各个协议字段、测试次数、测试前后的延时、标准应答信息(期望的应答数据)、异常时是否需要暂停等信息,还可以优选地调整多个第一测试用例的测试次序,并按照该测试次序对每个第一测试用例调用步骤S1及后续步骤进行测试。
具体地,向被测设备传输数据前,与被测设备之间建立了通信链路,通过该通信链路将所生成的第一测试包发送至被测设备,该通信链路可以是任何适用的通信协议下建立的链路,优选为TCP或UDP链路。优选地,在与被测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同时,可对被测设备的身份信息进行管理,身份信息至少包括该被测设备ID、光口ID、IP地址、通信端口号和/或设备类型等,可通过被测设备的身份信息验证建立链路的被测设备是否合法。优选地,在建立与被测设备的通信链路后对该通信链路进行维护。优选地,基于通信链路向被测设备发送第一测试包之前,可获取设备的监控参数及功能参数、查询被测设备的状态参数及告警参数,和/或修改被测设备的各项参数,以使被测设备按照实际需求处于待测试的状态。具体地,被测设备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在进行测试时,为每个被测设备开启一个测试线程,独立执行步骤S1及后续步骤,或测试方法提供的任何步骤进行测试,实现多个被测设备的并行测试。
S2:检测若干个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根据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标准应答信息以及被测设备的应答信息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
执行步骤S2:检测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并利用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标准应答信息与应答信息进行比对确定第一测试结果,标准应答信息为被测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测试包后预期应答的信息,相应地,应答信息为被测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测试包后实际应答第一测试包的信息,其中,由于第一测试包为异常测试包,则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能够对被测设备响应异常测试包的应答信息进行测试并分析,得到被测设备响应异常测试包的测试结果,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异常测试无法进行的空缺,同时,第一测试包是直接传输至被测设备,无需经过其他中间的设备对测试包进行加工,即第一测试包在生成时已经包含了中间设备所作的处理数据,使被测设备能够直接应答该第一测试包,不受限于其他中间设备的性能或状态。
具体地,标准应答包括标准应答状态和标准应答内容;标准应答状态为被测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测试包后预期应答的状态信息,具体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标准应答内容为被测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测试包后预期应答的数据包的内容;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至少包括应答状态;应答状态为被测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测试包后实际应答的状态信息,具体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当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时,应答信息还包括应答内容,应答内容为被测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测试包后实际应答的数据包的内容,标准应答内容中应包括针对应答内容的至少一个协议字段的标准值/范围。基于此,如图2所示,步骤S2的具体执行过程为:
S21:检测并判断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是,则执行步骤S22;如不是,执行步骤S24;
S22:获取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并解析应答内容的各个协议字段;
S23:判断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是,则执行步骤S25;如否,则执行步骤S26;
S24:判断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回应,如否,执行步骤S26;如是,,执行步骤S27;S25:根据标准应答信息的标准应答内容,以及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
S26: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测试结束;
S27: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测试结束。
由于第一测试包为异常测试包,被测设备可能会不对其进行回应或应答数据包,不回应以及已应答数据包都应该纳入作为应答状态是否正常的考虑因素,执行步骤S21:检测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判断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是,执行步骤S22:当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时,均需要获取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并解析应答内容的各个协议字段,具体地,在解析后展示各个字段的解析结果,执行步骤S23:判断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是,表示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相同,则执行步骤S25:根据标准应答内容以及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如否,表示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不相同,执行步骤S26: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测试结束,即使获取到了数据包且解析各个协议字段,但由于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不相同,仍确定测试结果为失败;在步骤S21中,如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不为已应答数据包,即为不回应,执行步骤S24:判断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回应,如是,表示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相同,执行步骤S27:只要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相同,不回应也是一种正常的应答状态,因此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在步骤S24中,如标准应答状态不是不回应,表示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不相同,执行步骤S26: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测试结束。步骤S21~S27考虑到了被测设备可能对于异常测试包应答的状态,并对每种应答状态设有标准应答状态以及进一步的标准应答内容进行测试,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有效。
具体地,标准应答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标准字段,第一标准字段为被测设备的应答第一测试包内容中对应的协议字段的预期字段内容,具体为针对应答的应答内容中对应的协议字段的标准值/范围,基于此,如图3所示,步骤S25的具体执行过程为:
S251:将标准应答内容中的第一标准字段与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
S252:判断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则执行步骤S26;如所有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则执行步骤S27;
执行步骤S251:在解析了被测设备的应答内容的各个协议字段后,根据第一标准字段找到对应的解析后的协议字段分别进行比对,优选地,在比对的同时可生成协议字段的测试报表,以使有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在报表中与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一一对应,方便方法实施者能够进行比对,以及后续能够导出报表进行总结分析;执行步骤S252:判断有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证明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虽满足了标准应答状态,但应答内容不符合标准应答内容,执行步骤S26:确定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只有当所有有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时,确定被测设备所应答的数据包为预期的数据包,证明被测设备应答该第一测试包的应答状态以及内容均符合第一测试用例的预期标准,执行步骤S27:确定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在步骤S251~252中,通过将协议字段与第一标准字段一一比对,确保了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数据包的测试准确性。
优选地,标准应答信息还包括应答限定时长,应答限定时长为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数据包的预期应答时长,基于此,如图4所示,步骤S22的具体执行过程为:
S221:获取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检测并判断被测设备是否在应答限定时长内应答该应答内容,如否,则执行步骤S26;如是,则执行步骤S222;
S222:解析被测设备的应答内容中的各个协议字段。
执行步骤S221:在获取应答内容之后,且在解析应答内容的各个协议字段之前,还根据第一测试用例的标准应答信息所包括的应答限定时长,检测被测设备应答该应答内容的时长,并判断被测设备是否在限定时长内应答,应答限定时长为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数据包的预期应答时长;如检测并判定被测设备没有在限定时长内应答,则在获取到被测设备应答的应答内容后也不对其作进一步的分析,被测设备所应答的应答内容不仅应该具备准确性,还需要保证时效性,因此如果被测设备没有在限定时长内应答该应答内容,应答内容不具备时效性,执行步骤S26:确定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在步骤S221中,如检测并判定被测设备在限定时长内应答该应答内容,则继续执行步骤S222对应答内容的协议字段进行解析和分析。步骤S221~S222在被测设备应答了应答内容的情况下,需要对被测设备应答的时长进行判断,保证能够同时测试到被测设备所应答的数据包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优选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T1:根据预设的协议格式以及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生成第二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
T2:检测并判断若干个被测设备应答第二测试包的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回应,如是,则执行步骤T3;如否,则执行步骤T4;
T3: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测试结束;
T4:获取被测设备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并解析所应答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根据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以及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
具体地,步骤T1~T4为每个第二测试用例的测试过程,即利用每个第二测试用例对被测设备进行测试都会执行步骤T1及后续步骤。在步骤T1中的预设的协议格式可以与步骤S1预设的协议格式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同样由方法实施者预先设定。第二测试用例包括预配置的协议字段,预配置的协议字段可以是方式实施者预设设定的,设定时应对应步骤T1中预设的协议格式进行配置,第二测试用例预配置的协议字段均为正常字段,正常字段是指协议字段中的数值在正常取值范围内,且协议字段的字符类型为正常的字符类型等满足其他任何标准协议格式要求的条件。
执行步骤T1:通过第二测试用例预配置的协议字段生成第二测试包,第二测试用例预配置的协议字段均为正常字段,因此被测设备只有一种正常的应答状态,即应答数据包;执行步骤T2:检测并判断所述若干个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回应,如是,执行步骤T3:确定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否,执行步骤T4:获取被测设备应答的数据包后,根据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数据包中的协议字段进行比对,确定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第二标准字段与第一标准字段相似,为被测设备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的协议字段的预期字段内容,具体为针对应答的数据包中对应的协议字段的标准值/范围。由于第二测试包的字段均为正常字段,因此对于被测设备的测试不仅异常数据包的测试,还包括了正常数据包的测试,由于被测设备对正常数据包的应答必须应答数据包,因此对于正常数据包的测试仅基于应答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是否符合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从而确定第二测试结果。
具体地,如图6所示,步骤T4的具体执行过程为:
T41:获取被测设备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并解析所应答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将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
T42:判断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则执行步骤T3;如所有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则执行步骤T43:
T43: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成功,测试结束。
步骤T41~T43的执行过程可类比步骤S251~254的执行过程,原理相同且效果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测试的对象为第二测试用例和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因此在此不赘述步骤T41~T43的原理和效果。
优选地,优选地,第二测试用例还包括应答限定时长,应答限定时长为被测设备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的预期应答时长,基于此,如图7所示,步骤T41的具体执行过程为:
T411:获取被测设备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检测并判断被测设备是否在应答限定时长内应答该数据包,如否,则执行步骤T3;如是,则执行步骤T412;
T412:解析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将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
步骤T411~T412的执行过程可类比步骤S221~S222的执行过程,原理相同且效果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测试的对象为第二测试用例和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因此在此不赘述步骤T411~T412的原理和效果。
优选地,被测设备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在进行测试时,为每个被测设备开启一个测试线程,独立执行步骤S1~S2和/或步骤T1~T4,或测试方法提供的任何步骤进行测试,实现多个被测设备的并行测试。
优选地,每次测试的过程都将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并支持日志的导出、上传等。
优选地,利用多个第一测试用例/第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时,可将多个测试用例作为一个测试项目,下文在没有特指第一测试用例或第二测试用例时,用测试用例代指第一测试用例和第二测试用例。测试项目中可预先设定最大测试次数以及测试次序,则测试方法还包括:
Q11:按照测试次序将多个测试用例生成待测用例列表;
Q12:标识所有测试用例为未测试状态;
Q13:按列表的索引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出一条未测试的测试用例,如测试用例为第一测试用例,则执行步骤S1,测试结束时执行步骤Q21;如测试用例为第二测试用例,则执行步骤T1,测试结束时执行步骤Q21;
Q21:在每个测试用例测试完成时,标识该条测试用例为已测试状态,更新测试列表;
Q22:判断测试列表中是否还有未测试的用例,如有,执行步骤Q23;如无,执行步骤Q3;
Q23:将已测试次数增加1,判断已测试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最大测试次数,如是,执行步骤Q3;如否则执行步骤Q13,继续从测试列表中按索引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出下一条未测试的测试用例,并执行后续步骤直至测试项目结束;
Q3:结束整个测试项目。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可应用于测试RRU设备等任何适用的通信设备,作为示例说明,以下将以测试RRU设备作为示例说明测试方法的应用过程。在执行该测试方法前,根据需要设定是否需要在测试RRU设备时利用模拟BBU设备作为中间设备透传数据,由于模拟BBU设备仅作为透传数据的中间设备,并不对数据进行加工或处理,因此以下以直接接入RRU设备进行测试作为示例说明,与RRU设备连接的方式不限,优选利用RJ45网线连接RRU设备的网口,并与RRU设备通过交换机、路由器或任何适用的设备连接在同一网络上,向RRU设备发出TCP或UDP的接入请求,在与RRU设备建立TCP或UDP连接后,获取RRU设备的设备接入信息或身份信息,身份信息至少包括该被测设备ID、光口ID、IP地址、通信端口号和/或设备类型等,可通过被测设备的设备接入信息或身份信息验证建立链路的被测设备是否合法,在验证其合法后可选地对该RRU设备标识为合法设备。优选地,在建立与RRU设备的TCP或UDP通信链路后对该通信链路进行维护。
建立链路后,可获取RRU设备的支持功能和监控参数,可按实际需求对参数进行查询、新增、删除和修改,例如,可对RRU设备的监控参数的当前值、设置值、多实例的序号、关键字、上传或下载的文件路径等信息进行修改。
测试方法能够同时应用于一个以上的RRU设备的测试,可为每个RRU设备开启一个测试线程,独立进行每个RRU设备的测试,以下以单个RRU设备的测试过程进行说明,作为示例,对RRU设备所测试的协议预设为LRCP协议(5G RRU与5G BBU之间的通信协议):
利用第一测试用例对单个RRU设备进行测试:
执行步骤S1:根据LRCP协议格式以及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生成第一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RRU设备;
RRU设备接收到第一测试包后生成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应答信息包括应答状态,如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则应答信息还包括应答内容。如上所述,第一测试用例至少包括预配置的协议字段、标准应答信息和应答限定时长,标准应答信息包括标准应答状态和标准应答内容,标准应答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标准字段。
执行步骤S21:检测RRU设备的应答状态,判断RRU设备的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是,则执行步骤S221:获取RRU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检测并判断RRU设备是否在应答限定时长内应答该应答内容,如否,则执行步骤S26:确定RRU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保证RRU设备应答的应答内容具备时效性;如是,则执行步骤S222:解析被测设备的应答内容中的各个协议字段,当RRU设备的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且在限定时间内接收到的应答内容,均需要解析应答内容的各个协议字段,具体地,在解析后可展示各个字段的解析结果;执行步骤S23:判断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是,表示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相同,则执行步骤S251:将标准应答内容中的第一标准字段与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在解析了被测设备的应答内容的各个协议字段后,根据第一标准字段找到对应的解析后的协议字段分别进行比对,优选地,在比对的同时可生成协议字段的测试报表,以使有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在报表中与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一一对应,方便方法实施者能够进行比对,以及后续能够导出报表进行总结分析;执行步骤S252:判断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则执行步骤S26:确定RRU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有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确定RRU设备所应答的数据包为预期的数据包,证明RRU设备应答该第一测试包的应答状态以及内容均符合第一测试用例的预期标准,执行步骤S27:确定RRU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
在步骤S21中,如RRU设备的应答状态不为已应答数据包,即为不回应,执行步骤S24:判断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回应,如是,表示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相同,执行步骤S27:只要RRU设备的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相同,不回应也是一种正常的应答状态,因此确定RRU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在步骤S24中,如标准应答状态不是不回应,表示应答状态与标准应答状态不相同,执行步骤S26:确定RRU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测试结束。步骤S21~S27考虑到了RRU设备可能对于异常测试包应答的状态,并对每种应答状态设有标准应答状态以及进一步的标准应答内容进行测试,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有效。
利用第二测试用例对单个RRU设备进行测试:
执行步骤T1:根据LRCP协议格式以及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生成第二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
RRU设备接收到第二测试包后生成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如上所述,第二测试用例至少包括预配置的协议字段、第二标准字段和应答限定时长。
执行步骤T2:检测并判断RRU设备应答第二测试包的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回应,如是则执行步骤T3:确定对应的RRU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测试结束;如否,则执行步骤T411:获取RRU设备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检测并判断RRU设备是否在第二测试用例的应答限定时长内应答该数据包,如否,则执行步骤T3:确定对应的RRU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测试结束;如是,则执行步骤T412:解析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将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执行步骤T42:判断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则执行步骤T3::确定对应的RRU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测试结束;如所有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则执行步骤T43: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成功,测试结束。
利用多个第一测试用例和/或第二测试用例作为一个测试项目对单个RRU设备进行测试:
测试项目预设了最大测试次数以及各个测试用例的测试次序,执行步骤Q11:按照预设的测试次序将多个测试用例生成待测用例列表;执行步骤Q12:标识所有测试用例为未测试状态;执行步骤Q13:按列表的索引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出一条未测试的测试用例,如测试用例为第一测试用例,则对RRU设备执行步骤S1~S2512进行测试;如测试用例为第二测试用例,则对RRU设备执行步骤T1~T412进行测试;在每个测试用例测试完成时,执行步骤Q21:标识该条测试用例为已测试状态,更新测试列表;执行步骤Q22:判断测试列表中是否还有未测试的用例,如无,则执行步骤Q3:结束整个测试项目;如有,执行步骤Q23:将已测试次数增加1,判断已测试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最大测试次数,如是则执行步骤Q3:结束整个测试项目;如没有达到最大测试次数,则执行步骤Q13,继续从测试列表中按索引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出下一条未测试的测试用例,并执行后续步骤直至测试项目结束。
测试完毕后,根据实际需要将所生成的测试报表及记录的日志导出至外部数据服务器/数据库等可存储数据的单元/模块进行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基于与上述测试方法相同的思想,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试系统,该系统可用于执行上述测试方法。
具体地,如图8所示,测试系统与被测设备之间连接进行数据传输,连接方式不限,被测设备的数量为一个以上,示例性地,被测设备与测试系统之间通过交换机或服务器等任何适用的方式利用同一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可选地,如图9所示,测试系统与被测设备之间可通过中间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中间设备用于透传传输的数据,不对数据进行处理。
如图10所示,该测试系统包括:测试用例管理模块1、协议配置模块2和协议解析工具模块3;
测试用例管理模块1用于存储若干个第一测试用例并将第一测试用例传输至协议配置模块2;第一测试用例包括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以及标准应答信息,第一测试用例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中至少包括一个异常字段。
协议配置模块2用于接收第一测试用例,根据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以及预设的协议格式生成第一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
协议解析工具模块3用于检测若干个被测设备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根据第一测试用例的标准应答信息以及被测设备的应答信息,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
具体地,标准应答包括标准应答状态和标准应答内容。标准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应答信息至少包括应答状态。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当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时,应答信息还包括应答内容。
基于此,协议解析工具模块3用于根据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标准应答信息以及被测设备的应答信息,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具体为:
协议解析工具模块3用于检测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判断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所述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获取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并解析所述应答内容的各个协议字段,并判断所述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是,则根据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以及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如否,则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述应答状态为不应答,判断所述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应答,如是,则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如否,则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
具体地,标准应答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标准字段。
基于此,协议解析工具模块3用于根据标准应答内容以及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具体为:
协议解析工具模块3用于将标准应答内容中的第一标准字段,与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判断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有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
优选地,系统还包括:协议合成模块4和协议解析模块5。
测试用例管理模块1还用于存储若干个第二测试用例并将第二测试用例传输至协议合成模块4;第二测试用例包括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以及至少一个标准协议字段,第二测试用例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均为正常字段。
协议合成模块4用于接收第二测试用例,根据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协议字段以及预设的协议格式生成第二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
协议解析模块5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被测设备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如接收到,则解析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根据第二测试用例的至少一个标准协议字段以及解析后对应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如没有接收到,则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具体地,被测设备应答第二测试包的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
具体地,协议解析模块5用于根据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标准字段,以及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具体为:
协议解析模块5用于将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判断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有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成功。
优选地,标准应答信息还包括应答限定时长。
基于此,协议解析工具模块3还用于在解析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各个协议字段之前,检测并判断被测设备是否在应答限定时长内应答该应答内容,如否,则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是,则继续执行解析所应答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各个协议字段的操作。
优选地,第二测试用例还包括应答限定时长。
基于此,协议解析模块5还用于在解析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之前,检测并判断被测设备是否在应答限定时长内应答该数据包,如否,则确定对应的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是,则继续执行解析被测设备所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的各个协议字段的操作。
所述系统还包括:
设备管理模块6,用于管理被测设备的身份信息;
和/或通信链路管理模块7,用于维护与被测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和/或设备参数获取模块8,用于获取被测设备的监控参数及功能参数;
和/或设备参数配置模块9,用于修改被测设备的可设置的参数;
和/或设备参数查询模块10,用于查询被测设备的状态参数和告警参数;
和/或测试模块11,用于为每个被测设备开启一个测试线程,实现多个被测设备的并行测试;
和/或数据服务器通信模块12,用于从外部数据服务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存储单元/模块获取测试用例,且用于上传测试用例、测试报表和测试日志到外部数据服务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存储单元/模块;
和/或测试报表模块13,用于在协议解析工具模块3将第一测试用例的标准应答内容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标准字段,与应答第一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第一标准字段的至少一个协议字段比对时,生成第一标准字段与对应的协议字段的测试报表,使第一标准字段与对应的协议字段一一对应,和/或用于在协议解析模块5将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第二标准字段的至少一个协议字段比对时,生成第二标准字段与对应的协议字段的测试报表,使第二标准字段与对应的协议字段一一对应;
和/或日志模块14,用于记录每个测试用例的测试日志,和/或用于将测试日志上传至外部服务器/数据库;
和/或系统配置模块15:用于配置测试系统的IP地址和/或监听端口号等;
优选地,测试用例管理模块1还用于从外部服务器和/或数据库导入若干个第一测试用例和/或第二测试用例,和/或导出若干个第一测试用例和/或第二测试用例至外部服务器和/或数据库,和/或编辑若干个第一测试用例和/或第二测试用例的内容。
上述的测试系统的实施方式中,各功能模块的逻辑划分仅作为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例如出于硬件的配置要求或软件的实现的考虑,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可对所述的测试系统的内部结构划分为与上述内容不同的功能模块,但能够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功能。其次,上述示例的系数系统的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实施例前述的测试方法基于同一构思,其原理和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与前述的测试方法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方法实施方式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与上述测试方法相同的思想,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作为上述测试方法或测试系统的测试对象,即被测设备,用于接收执行上述测试方法的设备/测试系统传输的第一测试包,并确定应答该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当应答信息包括有应答内容时,将该应答内容输出至执行上述测试方法的设备/测试系统。该通信设备可以是RRU设备等任何适用的通信设备。
基于与上述测试方法相同的思想,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传输设备,用于透传权利上述的测试系统/执行测试方法的设备传输的第一测试包至上述的通信设备,以使上述的通信设备通过所透传的第一测试包接收到该测试系统/执行测试方法的设备传输的第一测试包。通信传输设备作为中间设备只透传测试包,不对测试包作任何处理,使通信设备的测试不受通信传输设备的性能、状态影响。该通信传输设备可以是模拟BBU设备等任何适用的通信设备,如上述的通信设备选择为RRU设备,则用于透传数据包的通信传输设备优选为BBU设备。
具体地,该通信传输设备还用于透传该测试系统/执行测试方法的设备传输的第二测试包至上述的通信设备,以使上述的通信设备通过所透传的第二测试包接收到测试系统/执行测试方法的设备传输的第二测试包。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由上述的通信设备以及通信传输设备所组成。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设的协议格式以及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生成第一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检测所述若干个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标准应答信息以及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
所述第一测试用例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中至少包括一个异常字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应答信息包括标准应答状态和标准应答内容;所述标准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所述应答信息至少包括应答状态,所述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当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时,所述应答信息还包括应答内容;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包括的标准应答信息以及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具体为:
检测并判断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所述应答状态为已应答数据包,获取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并解析所述应答内容的各个协议字段,并判断所述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已应答数据包,如是,则根据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以及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如否,则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述应答状态为不应答,判断所述标准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应答,如是,则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如否,则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应答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标准字段;
根据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以及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所述协议字段确定对应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具体为:
将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中的第一标准字段,与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判断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有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一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成功。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协议格式以及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生成第二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检测并判断所述若干个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回应,如是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否则获取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并解析所应答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以及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
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均为正常字段;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以及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具体为:
将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判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是否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如有任意一个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不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所有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均符合所对应的第二标准字段,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成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应答信息还包括应答限定时长;
在解析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各个协议字段之前,检测并判断所述被测设备是否在所述应答限定时长内应答所述应答内容,如否,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是,则继续执行解析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的各个协议字段的操作;
所述第二测试用例还包括应答限定时长;
在解析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之前,检测所述被测设备是否在所述应答限定时长内应答数据包,如否,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是,则继续执行解析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的各个协议字段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3或5~6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为每个所述被测设备开启测试线程,以使多个所述被测设备同时进行测试。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将所述标准应答内容中的第一标准字段,与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内容中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时,生成所述第一标准字段以及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的测试报表,使所述第一标准字段与对应所述第一标准协议字段的协议字段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将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第二标准字段,与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比对时,生成所述第二标准字段与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的测试报表,使所述第二标准字段与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若干个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和/或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和/或输出若干个所述第一测试用例、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和/或所述测试报表。
11.一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用例管理模块、协议配置模块和协议解析工具模块;
所述测试用例管理模块用于存储若干个第一测试用例并将所述第一测试用例传输至协议配置模块;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包括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以及标准应答信息,所述第一测试用例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中至少包括一个异常字段;
所述协议配置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测试用例,根据所述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以及预设的协议格式生成第一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
所述协议解析工具模块用于检测若干个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的标准应答信息以及所述被测设备的应答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一测试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协议合成模块和协议解析模块;
所述测试用例管理模块还用于存储若干个第二测试用例并将所述第二测试用例传输至协议合成模块;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预配置的协议字段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标准字段,所述第二测试用例的预配置的协议字段均为正常字段;
所述协议合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测试用例,根据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协议字段以及预设的协议格式生成第二测试包并分别发送至若干个被测设备;
所述协议解析模块用于检测并判断所述若干个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应答状态是否为不回应,如是则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为失败;如否则获取并解析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的各个协议字段,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标准字段,以及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中对应所述第二标准字段的协议字段,确定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的第二测试结果;
所述被测设备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应答状态为不回应或已应答数据包。
1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用于接收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方法生成的第一测试包,并确定应答所述第一测试包的应答信息。
14.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用于接收权利要求4~6或9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方法生成的第二测试包,生成应答所述第二测试包的数据包。
15.一种通信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传输设备用于透传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方法生成的第一测试包至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以使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通过所透传的第一测试包接收到所述测试方法生成的第一测试包。
16.一种通信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传输设备用于透传权利要求4~6或9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方法生成的第二测试包至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设备,以使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设备通过所透传的第二测试包接收到所述测试方法生成的第二测试包。
CN202011617165.5A 2020-12-31 2020-12-31 测试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128670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7165.5A CN112867024B (zh) 2020-12-31 2020-12-31 测试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7165.5A CN112867024B (zh) 2020-12-31 2020-12-31 测试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7024A true CN112867024A (zh) 2021-05-28
CN112867024B CN112867024B (zh) 2023-08-18

Family

ID=75998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7165.5A Active CN112867024B (zh) 2020-12-31 2020-12-31 测试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702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0753A (zh) * 2021-10-12 2022-02-18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传设备测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336767A (zh) * 2023-09-28 2024-01-02 北京唯得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5g mimo移频双路系统中的异常报文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13378A1 (en) * 2006-02-28 2009-01-08 China Iwncomm Co. Method for Testing Safety Access Protocol Conformity of Access Point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1431809A (zh) * 2008-10-28 2009-05-1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一种obex协议漏洞挖掘方法及其系统
CN110336827A (zh) * 2019-07-15 2019-10-1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异常字段定位的Modbus TCP协议模糊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13378A1 (en) * 2006-02-28 2009-01-08 China Iwncomm Co. Method for Testing Safety Access Protocol Conformity of Access Point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1431809A (zh) * 2008-10-28 2009-05-1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一种obex协议漏洞挖掘方法及其系统
CN110336827A (zh) * 2019-07-15 2019-10-1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异常字段定位的Modbus TCP协议模糊测试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0753A (zh) * 2021-10-12 2022-02-18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传设备测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70753B (zh) * 2021-10-12 2023-03-21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传设备测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336767A (zh) * 2023-09-28 2024-01-02 北京唯得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5g mimo移频双路系统中的异常报文的方法
CN117336767B (zh) * 2023-09-28 2024-04-16 北京唯得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5g mimo移频双路系统中的异常报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7024B (zh) 2023-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9794B (zh) 通信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641673B (zh) 用于自动配置测试仪的方法和测试系统
CN109361562B (zh) 一种基于关联网络设备接入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12867024B (zh) 测试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WO2017041406A1 (zh) 一种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WO2017000424A1 (zh) 协议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174405A (zh) 产品测试方法及设备
US20090013072A1 (en) Network apparatus test system and network apparatus test method
CN111711533B (zh) 故障诊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27372B (zh) 一种射频测试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CN106776346B (zh) Ccmts设备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8337125A (zh) 智能硬件设备测试方法、云平台及后台控制器
CN112333019A (zh) 路由器的配置、测试方法及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07146B (zh) 无线通信网络质量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2910749B (zh) 一种can通道连接设备识别方法及数据传输方法、系统
CN112463511B (zh) 一种物联网串口设备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937461B (zh) 基于终端管理业务的终端测试装置
CN107645563B (zh) 一种医疗测试设备的物联网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10048909A (zh) 网络运维方法及装置
CN112838938B (zh) 一种物联网平台的测试系统
CN113038499B (zh) 终端Wi-Fi兼容性测试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0908354A (zh) 一种自动化测试检测装置和方法
JP2010532118A (ja) 移動無線機を検査するテスタで再生可能な信号シーケンスを生成する方法
CN113032255A (zh) 响应噪音的识别方法、模型、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491653A (zh) 一种通信设备自动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