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6384A - 文件分享方法、文件分享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文件分享方法、文件分享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6384A
CN112866384A CN202110066486.9A CN202110066486A CN112866384A CN 112866384 A CN112866384 A CN 112866384A CN 202110066486 A CN202110066486 A CN 202110066486A CN 112866384 A CN112866384 A CN 112866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oad
server
code
electronic device
download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64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辉
踪家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664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63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6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6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文件分享方法、文件分享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文件分享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第一电子设备获取下载码,并将文件与下载码上传至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生成下载地址并返回至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输出下载地址及下载码,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在通过下载地址访问服务器后,响应于输入的下载码,由服务器下载文件。该实施方式可使得上传方、接收方均无需额外注册、登录云盘账户或密码,即可实现上传方与接收方之间的文件传输,使得整个文件传送过程更加快捷,更加方便,同时还可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保障用户的隐私不会被泄露出去。

Description

文件分享方法、文件分享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文件分享方法、文件分享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视频会议、远程教学/培训、远程医疗会诊、企业会商等媒体业务中,主讲人在资料演讲完成后,不同参与方的用户往往会要求获取主讲人所演讲的资料及现场信息(例如胶片信息、实时的电子白板信息、实时即时文字交流信息等)。
现有技术中主讲人通常需要先登录云盘账户和密码将演讲的资料及现场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内,同时,将自身的云盘账户和密码告知要求获取资料的用户,用户通过主讲人的账户和密码登录云服务器并下载主讲人所上传的资料及现场信息。
上述方法需要主讲人安装对应的云盘应用、注册云盘账户和密码并登录,同时用户也需要安装对应的云盘应用、登录主讲人的云盘账户和密码才能实现文件互传,整个文件传输过程繁琐、复杂、效率低下;同时,上述方法还存在一定风险,主讲人相当于将自身账户对应的云盘内的所有资料暴露给了用户,从而给主讲人带来隐私泄密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件分享方法、文件分享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文件分享方法,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获取下载码,并将文件与下载码上传至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生成下载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下载地址及下载码,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在通过所述下载地址访问所述服务器后,响应于输入的下载码,由所述服务器下载所述文件。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文件分享方法无需额外注册云盘账户或密码并登录,即可实现上传方与接收方之间的文件传输,使得整个文件传送过程更加快捷,更加方便;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不同的接收方的联系方式(如电子邮件地址、社交账号等)信息,接收方也不需要登录上传方的云盘账户,从而可保护接收方和上传方的隐私安全,保障接收方和上传方的隐私不会被泄露出去的同时,提高文件传输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下载码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设置操作获取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并将所述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唯一性校验;或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生成操作,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或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生成操作向服务器发送下载码请求,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并返回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该实现方式可确保不同的文件所对应的下载码是唯一的,从而避免出现下载码冲突,即杜绝采用相同的下载码下载不同文件的情况,防止服务器中其他文件的泄漏,保证服务器中文件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载地址包括识别码、近场通信数据和访问地址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下载地址包括显示识别码、发射近场通信数据和显示访问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该实现方式通过设置多种不同形式的下载地址,便于接收方用户通过不同方式访问服务器,提高接收方用户访问服务器下载文件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下载码包括:显示和/或语音播放所述下载码。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文件分享方法,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获取下载码,并将文件与下载码上传至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文件与下载码生成下载地址,保存所述文件与下载码并将所述下载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下载地址及下载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通过所述下载地址访问所述服务器后,响应于输入的下载码,由所述服务器下载所述文件。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文件分享系统,包括:服务器、至少一个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获取下载码,并将文件与下载码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文件与下载码生成下载地址,保存所述文件与下载码并将所述下载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输出所述下载地址及下载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在通过所述下载地址访问所述服务器后,响应于输入的下载码,由所述服务器下载所述文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获取下载码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设置操作获取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并将所述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唯一性校验;或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生成操作,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或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生成操作向服务器发送下载码请求,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并返回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块和/或近场通信模块,所述下载地址包括识别码、近场通信数据和访问地址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输出所述下载地址包括:所述显示模块显示识别码、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发射近场通信数据和所述显示模块显示访问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块和/或语音播放模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输出所述下载码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所述下载码和/或语音播放模块播放所述下载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为云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电子白板设备。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文件分享方法、文件分享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文件共享方法可使得上传方、接收方均无需额外注册云盘账户或密码并登录,即可实现上传方与接收方之间的文件传输,使得整个文件传送过程更加快捷,更加方便;而且,上传方无需通过物理介质(例如U盘或SD卡等),即可方便地将资料及现场信息发送给接收方(如参与方的用户),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同时,上传方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不同的接收方的联系方式(如电子邮件地址、社交账号等)信息,接收方也不需要登录上传方的云盘账户,从而可保护接收方和上传方的隐私安全,保障接收方和上传方的隐私不会被泄露出去的同时,提高文件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文件分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文件分享方法的业务流程图。
图4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文件分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实现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于本申请的文件分享方法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文件分享方法可应用于会议、展会、宣讲会、PPT演示或产品宣讲等场景。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01、102、103,服务器104以及第二终端设备105、106、107。其中,第一终端设备101、102、103以及第二终端设备105、106、107分别可通过网络提供通信链路或者通过本地连接与服务器104实现通信。网络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4G、5G网络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第一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例如发送文件和下载码)等。第一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网页浏览器应用、购物类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在线会议应用和文件分享软件等。
第一终端设备101、102、103和第二终端设备105、106、107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第一终端设备101、102、103和第二终端设备105、106、107为硬件时,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文件分享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当第一终端设备101、102、103和第二终端设备105、106、107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电子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文件分享服务),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服务器104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用于接收并保存文件和下载码的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可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101、102、103发送的文件和下载码并保存,同时生成下载地址并返回至第一终端设备101、102、103显示;或者,该数据服务器还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101、102、103发送的文件,生成下载码;再或者,该数据服务器还可响应于第二终端设备105、106、107的操作,下载相应的文件至第二终端设备105、106、107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文件分享方法一般由服务器104执行,相应地,用于该文件分享方法的计算机设备一般设置于服务器104中。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104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服务器104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当服务器104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网络、服务器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合适数目的第一终端设备、网络、服务器和第二终端设备。
请参照图2,图2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文件分享方法的流程图,该文件分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第一电子设备获取下载码,并将文件与下载码上传至服务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下载码可为随机生成的字符串或为通过字符输入框输入的字符串,也可以为从第一电子设备或服务器存储的文本中截取的字符串。可理解的是,下载码是唯一的,每一个文件对应一个下载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获取下载码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设置操作获取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并将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唯一性校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设置操作获取用户设置的下载码”的具体实现对应于用户操作第一电子设备的方式。例如,用户使用键盘向第一电子设备输入包括有大小写字母、数字或者符号等组成的随机字符串,则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用户所输入的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与对应的文件发送至服务器;又例如,用户通过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文件分享方法的应用程序GUI界面上通过鼠标点选、键盘操作(例如在弹出窗口的字串符输入框中)等方式输入字符串,则第一电子设备捕获这些操作从而接收用户所输入的字符串;例如,用户通过语音的方式输入字符串,则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语音转文本的方法接收用户所输入的字符串;例如,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端App,则服务器可以通过与用户所使用的第一电子设备的交互接收用户所输入的字符串。
用于本实施例的文件分享方法的执行主体(如服务器104)接收到用户所设置的下载码,并将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即字符串)后进行唯一性校验,唯一性校验为验证用户所输入的下载码是否能唯一对应一种文件以及校验是否已经有其他用户已经设置了相同的下载码对应其他的文件,唯一性校验通过后,服务器将该下载码与其对应的文件一并保存,若唯一性校验不通过,则服务器将不通过的信息返回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重新弹出窗口告知用户该下载码已被占用并提示用户需要重新设置下载码。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获取下载码还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生成操作,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生成操作”的具体实现对应于用户操作第一电子设备的方式:例如,在第一电子设备所弹出的包括字符输入框的窗口内包括有“随机生成”按键(该按键可为显示界面上的虚拟按键),第一生成操作例如可为用户点击该“随机生成”按键,从而第一电子设备基于随机算法随机生成唯一的下载码,以提高下载码的随机性,降低下载码泄露的风险;再例如,第一生成操作可为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输入字符串后,第一电子设备捕获这些操作从而接收用户所输入的字符串,第一电子设备以用户所输入的字符串为基础,基于服务器中存储的其他文件的下载码以及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从而保证生成的下载码具有唯一性且不与其他用户生成的下载码重复。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获取下载码还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生成操作向服务器发送下载码请求,以使得服务器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并返回至第一电子设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生成操作”的具体实现对应于用户操作第一电子设备的方式:例如,在第一电子设备所弹出的包括字符输入框的窗口内包括有“随机生成”按键(该按键可为显示界面上的虚拟按键),第二生成操作例如可为用户点击该“随机生成”按键,从而第一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下载码请求,用于本实施例的文件分享方法的执行主体(如服务器104)接收到下载码请求后,基于服务器中存储的其他文件的下载码以及随机算法随机生成下载码,从而保证生成的下载码具有唯一性且不与其他用户生成的下载码重复。
该实施方式通过第一电子设备或服务器端生成与文件对应的唯一下载码,确保不同的文件所对应的下载码是唯一的,从而避免出现下载码冲突,即杜绝采用相同的下载码下载不同文件的情况,防止服务器中其他文件的泄漏,保证服务器中文件的安全性。
S102、服务器根据文件与下载码生成下载地址,保存文件与下载码并将下载地址返回至第一电子设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用于本实施例的文件分享方法的执行主体(如服务器104)可通过从本地或通过网络远程获取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文件和下载码。其中,在一个该文件分享方法应用于会议、展会、宣讲会、PPT演示或产品宣讲等场景的实施例中,该文件例如可为会议资料、现场图片、实时电子白板信息、实时即时文字交流信息、PPT演讲资料、演讲录音、视频文件等。可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文件并不限定以上的形式,还可以为其他文件资料。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用于本实施例的文件分享方法的执行主体(如服务器104)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过来的文件和下载码,并根据不同的文件和下载码生成对应的下载地址,可理解的是,下载地址是唯一的,即每一个文件对应一个下载地址,同样,每个下载码对应一个下载地址。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文件,服务器104对应设置第一下载地址,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文件,服务器104对应设置第二下载地址,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三文件,服务器104对应设置第三下载地址;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也可将第一文件、第二文件和第三文件打包后,设置对应的下载码发送,则服务器104针对该打包后的文件设置对应的下载地址。
S103、第一电子设备输出下载地址及下载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下载地址包括识别码(例如二维码)、近场通信数据和访问地址(如http://xxx.com)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是一种新兴的数据传输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的。只要用户采用装载有NFC技术的设备(例如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近场通信数据交换,同时通过近场通信数据通道传输数据所需耗费的功率较少,因此,在保证稳定传输数据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降低电子设备耗费的功率,减少电子设备的发热情况。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输出下载地址包括显示识别码、发射近场通信数据和显示访问地址中的至少一种,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有显示屏,第一电子设备例如可将下载地址或识别码显示在显示屏上,以便于接收方用户扫描识别码或者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输入对应的访问地址,从而访问服务器;或者第一电子设备发射近场通信数据,接收方用户将装载有NFC技术的第二电子设备靠近并接收近场通信数据,从而访问服务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输出下载码包括显示和/或语音播放下载码。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有显示屏,第一电子设备例如可将下载码显示在显示屏上,以便于接收方用户根据显示屏上的下载码从服务器中下载文件。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有扬声器,可通过语音播放下载码便于接收方用户获知下载码。在又一个示例中,为防止文件泄漏,也可以通过用户线下口头告知或者电话告知下载码。
S104、第二电子设备在通过下载地址访问服务器后,响应于输入的下载码,由服务器下载文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用于本实施例的文件分享方法的执行主体(如服务器104)根据第二电子设备所发送过来的下载码,与该下载地址对应的文件的唯一下载码进行比对,确认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服务器104允许第二电子设备下载对应的文件。
在一个该文件分享方法应用于会议、展会、宣讲会、PPT演示或产品宣讲等场景的示例中,如图3所示,资料演讲人(即主讲人)通过电子白板、电子显示屏或类似的电子设备讲解结束后,演讲人操作第一电子设备并设置下载码,具体地可如图3所示,演讲人将文件拖拽至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左上方的框中,同时点击下方的“文件上传”按键(该按键可为显示界面上的虚拟按键),待文件上传至服务器后,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弹出字符输入框以供演讲人输入下载码,演讲人输入并生成下载码后,服务器可根据生成的下载码,采用随机算法进行唯一性校验,若检验后已有其他用户设置相同的下载码,则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重新弹出窗口告知用户该下载码已被占用并提示演讲人需要重新设置下载码;或者,第一电子设备所弹出的包括字符输入框的窗口内包括有“随机生成”按键(该按键可为显示界面上的虚拟按键),演讲人通过点击该按键,从而第一电子设备基于随机算法生成唯一的下载码,或者为,通过点击该按键,向服务器发送下载码请求,服务器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并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显示,从而保证生成的下载码为唯一的,同时,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的右下方显示下载码以供接收方用户查看,服务器根据生成的下载码以及对应的文件一并保存,同时根据文件和下载码生成对应唯一的下载地址,并返回至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将下载地址(识别码或访问地址)显示在其显示界面的右上方,或者发射近场通信数据。从而接收方用户可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如装载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分享应用程序)扫描识别码,从而解析出识别码所对应的下载地址,或者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访问地址,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手动输入访问地址;或者将装载有NFC技术的第二电子设备靠近并接收近场通信数据,从而访问服务器,从而在用户的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弹出即如图3所示的窗口,随后接收方用户通过输入第一电子设备上显示或语音播放或者由演讲人口头告知的下载码,服务器响应于该输入的下载码,对该待下载文件授权下载,下载该下载地址对应的文件至第二电子设备中,同时向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用于提示该下载码正确的提示信息,从而实现演讲人将文件发送给不同参与方的用户(例如观众、听众或参会人员等)。
该实施例的文件共享方法可使得上传方、接收方均无需额外注册云盘账户或密码并登录,即可实现上传方与接收方之间的文件传输,使得整个文件传送过程更加快捷,更加方便;而且,上传方无需通过物理介质(例如U盘或SD卡等),即可方便地将资料及现场信息发送给接收方(如参与方的用户),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同时,上传方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不同的接收方的联系方式(如电子邮件地址、社交账号等)信息,接收方也不需要登录上传方的云盘账户,从而可保护接收方和上传方的隐私安全,保障接收方和上传方的隐私不会被泄露出去的同时,提高文件传输的效率。
作为对图2所示的文件分享方法的实现,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文件分享系统300,如图4所示,该文件分享系统300的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文件分享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该文件分享系统300具体可以应用于服务器中。该文件分享系统300包括:服务器301、至少一个第一电子设备30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303;第一电子设备302,用于获取下载码,并将文件与下载码上传至服务器301;服务器301,用于根据文件与下载码生成下载地址,保存文件与下载码并将下载地址返回至第一电子设备301;第一电子设备301,还用于输出下载地址及下载码;第二电子设备303,用于在通过下载地址访问服务器301后,响应于输入的下载码,由服务器301下载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文件分享系统300的原理及工作流程与上述文件分享方法相似,相关之处可以参照上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302,用于获取下载码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302响应于设置操作获取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并将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发送至服务器301进行唯一性校验;或
第一电子设备302响应于第一生成操作,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或
第一电子设备302响应于第二生成操作向服务器301发送下载码请求,以使得服务器301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并返回至第一电子设备30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302包括显示模块和/或近场通信模块,下载地址包括识别码、近场通信数据和访问地址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电子设备302用于输出下载地址包括:显示模块显示识别码、近场通信模块发射近场通信数据和显示模块显示访问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302包括显示模块和/或语音播放模块,第一电子设备302用于输出下载码包括:显示模块显示下载码和/或语音播放模块播放下载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服务器301为云服务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302为电子白板设备;第二电子设备303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
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适于用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文件分享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CPU),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中,还存储有计算机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ROM以及RAM通过总线被此相连。输入/输入(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通信部分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可拆卸介质,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
特别地,根据本实施例,上文流程图描述的文件分享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被安装。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示意图,图示了本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示意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示意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示意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获取模块、文件上传模块、存储模块和生成模块。其中,这些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获取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下载码生成模块”。
作为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上述装置中所包含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终端中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上述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设备执行时,使得上述设备执行获取下载码,并将文件与下载码上传至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生成下载地址并返回至该设备,该设备输出下载地址及下载码,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在通过下载地址访问服务器后,响应于输入的下载码,由服务器下载文件。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3)

1.一种文件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获取下载码,并将文件与下载码上传至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生成下载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下载地址及下载码,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在通过所述下载地址访问所述服务器后,响应于输入的下载码,由所述服务器下载所述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下载码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设置操作获取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并将所述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唯一性校验;或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生成操作,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或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生成操作向服务器发送下载码请求,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并返回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载地址包括识别码、近场通信数据和访问地址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下载地址包括显示识别码、发射近场通信数据和显示访问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下载码包括:显示和/或语音播放所述下载码。
5.一种文件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获取下载码,并将文件与下载码上传至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文件与下载码生成下载地址,保存所述文件与下载码并将所述下载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下载地址及下载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通过所述下载地址访问所述服务器后,响应于输入的下载码,由所述服务器下载所述文件。
6.一种文件分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至少一个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获取下载码,并将文件与下载码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文件与下载码生成下载地址,保存所述文件与下载码并将所述下载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输出所述下载地址及下载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在通过所述下载地址访问所述服务器后,响应于输入的下载码,由所述服务器下载所述文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获取下载码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设置操作获取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并将所述用户设置的下载码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唯一性校验;或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生成操作,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或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生成操作向服务器发送下载码请求,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基于随机算法生成下载码并返回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块和/或近场通信模块,所述下载地址包括识别码、近场通信数据和访问地址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输出所述下载地址包括:所述显示模块显示识别码、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发射近场通信数据和所述显示模块显示访问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块和/或语音播放模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输出所述下载码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所述下载码和/或语音播放模块播放所述下载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为云服务器。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电子白板设备。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066486.9A 2021-01-19 2021-01-19 文件分享方法、文件分享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8663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6486.9A CN112866384A (zh) 2021-01-19 2021-01-19 文件分享方法、文件分享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6486.9A CN112866384A (zh) 2021-01-19 2021-01-19 文件分享方法、文件分享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6384A true CN112866384A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07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6486.9A Pending CN112866384A (zh) 2021-01-19 2021-01-19 文件分享方法、文件分享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63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8241A (zh) * 2021-11-01 2022-03-11 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投屏分享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4553A (zh) * 2016-09-30 2016-12-2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传输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506551A (zh) * 2020-04-02 2020-08-07 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会议文件的提取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1953642A (zh) * 2020-02-20 2020-11-17 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上传和下载分享文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4553A (zh) * 2016-09-30 2016-12-2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传输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953642A (zh) * 2020-02-20 2020-11-17 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上传和下载分享文件的方法
CN111506551A (zh) * 2020-04-02 2020-08-07 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会议文件的提取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8241A (zh) * 2021-11-01 2022-03-11 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投屏分享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168241B (zh) * 2021-11-01 2024-02-23 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投屏分享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203752B2 (en) Authentication of service requests initiated from a social networking site
EP3734914B1 (en) Authentication of service requests
CN101447949B (zh) 一种基于即时通讯系统的消息交互方法和装置
US11252207B2 (en) Servicing group-based communication workspace add requests within a group-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114417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TWI761385B (zh) 設備配置方法及裝置、系統
CN104463450A (zh) 一种订单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11841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EP3105891B1 (en) Instant messaging with non subscriber users
CN104022945A (zh) 在客户端中实现即时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253215A1 (en) Auto convert meeting link to join button in chat
CN103023907A (zh) 获取网站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866384A (zh) 文件分享方法、文件分享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41409B (zh) 用于发送信息、接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39973B (zh)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4394199A (zh) 一种移动终端远程售后支持方法及装置
Chan et al. Extending IM beyond the reference desk: a case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at reference and library-wide instant messaging network
CN102158429A (zh) 一种基于社区平台的群组通讯方法及系统
KR20120109710A (ko) 인스턴트 메신저 서비스 장치 및 방법
KR20140117170A (ko) 질의 응답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서버
CN114629898A (zh) 一种多客户端的协同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185795A (zh) 一种社区平台上实现群组通讯的方法及系统
CN113162777A (zh) 通知消息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134530A (zh) 一种会话内容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47335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