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5036A - 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5036A
CN112865036A CN202110076794.XA CN202110076794A CN112865036A CN 112865036 A CN112865036 A CN 112865036A CN 202110076794 A CN202110076794 A CN 202110076794A CN 112865036 A CN112865036 A CN 1128650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protection device
data buffer
synchron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67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5036B (zh
Inventor
何思名
徐全
林跃欢
刘胤良
林心昊
袁智勇
雷金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7679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50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5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50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50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50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H02H7/261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involv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H02H7/261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involv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stations
    • H02H7/263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involv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stations involving transmissions of measured valu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4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or data transmission busses

Landscapes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采样数据,第一采样数据为数据同步装置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利用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利用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解决现有的双端差动保护集成到一台CPU中,但在同一CPU下,无法同时进行双端的数据同步和采样时刻的调整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差动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新基建的推进和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对配电网故障处理的速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配电保护装置难以满足目前配电网发展的需求。基于此,借鉴输电线路中的光纤纵差保护技术,将其应用于配电网中,以提高配电线路故障切除的速动性与可靠性。与输电线路相比,配电线路需采用双端差动保护,所谓双端是指站所终端的一条进线与一条出线,各自独立实施光纤差动保护。
为保证差动保护计算的有效性,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采集必须同步。然而,在双端差动保护中双端电力网络集成到一台CPU中,但在同一CPU下,无法同时进行双端的数据同步和采样时刻的调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可以双端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同步,解决了现有的双端差动保护集成到一台CPU中,但在同一CPU下,无法同时进行双端的数据同步和采样时刻的调整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数据同步装置,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连接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第二差动保护装置;
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采样数据,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为所述数据同步装置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
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
利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所述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利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所述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可选地,
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具体包括:
获取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缓冲区和用于存储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缓冲区;
以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为索引,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确定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
以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为索引,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确定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缓冲区间。
可选地,
以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为索引,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确定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将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一时延作和,得到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延为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至所述数据同步装置的时延;
以所述第一采集时间为索引,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并将所述第一采集时间所在的区间作为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
可选地,
以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为索引,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确定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缓冲区间,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将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延作和,得到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其中,所述第二时延为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至所述数据同步装置的时延;
以所述第二采集时间为索引,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并将所述第二采集时间所在的区间作为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
可选地,
利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所述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各端点数据对应的时间戳;
将各端点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与第一时延作差,得到各端点数据对应的第三采集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延为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至所述数据同步装置的时延;
获取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利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各端点数据对应的第三采集时间进行线性插值,得到与所述第一时间戳为同一时间戳的第一同步数据,以对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可选地,
利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所述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各端点数据对应的时间戳;
将各端点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与第二时延作差,得到各端点数据对应的第四采集时间,其中,所述第二时延为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至所述数据同步装置的时延;
获取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利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各端点数据对应的第四采集时间进行线性插值,得到与所述第一时间戳为同一时间戳的第二同步数据,以对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可选地,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完成数据同步后,基于数据同步得到的同步数据,计算差动电流与制动电流;
发送所述差动电流和所述制动电流至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使得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根据所述差动电流、所述制动电流进行差动保护操作。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装置,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连接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第二差动保护装置;
数据同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采样数据,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为所述数据同步装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所述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所述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数据同步装置,数据同步装置连接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第二差动保护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采样数据,第一采样数据为数据同步装置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利用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利用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本申请中可在同一数据同步装置中对双端差动保护装置的采样数据进行同步,省去了采样同步复杂的过程,且无需进行采样时刻的调整,从而解决了但在同一CPU下,无法同时进行双端的数据同步和采样时刻的调整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同步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步插值算法的原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步插值算法的流程说明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可以双端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同步,解决了现有的双端差动保护集成到一台CPU中,但在同一CPU下,无法同时进行双端的数据同步和采样时刻的调整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装置,数据同步装置连接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数据同步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第一采样数据,第一采样数据为数据同步装置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采样数据为数据同步装置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即在当前时刻的上一采样点采集到的数据。当前时刻为采样中断中的一个时刻,也即数据同步装置在一次采样完成后,利用刚刚采集到的数据对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步骤102、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
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也即获取到了第一采样数据相对第一差动保护装置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相对第二差动保护装置的第二数据缓冲区间。
步骤103、利用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在得到相对第一差动保护装置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后,便可以根据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步骤104、利用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在得到相对第二差动保护装置的第二数据缓冲区间后,便可以根据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本实施例中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采样数据,第一采样数据为数据同步装置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利用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利用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本申请中可在同一数据同步装置中对双端差动保护装置的采样数据进行同步,省去了采样同步复杂的过程,且无需进行采样时刻的调整,从而解决了但在同一CPU下,无法同时进行双端的数据同步和采样时刻的调整的技术问题。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的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同样应用于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装置,对于数据同步装置和双端差动保护的具体连接关系可以参见上述的描述,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第一采样数据,第一采样数据为数据同步装置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1的描述与实施例一中步骤101的描述相同,具体可以参见上述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2、获取用于存储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缓冲区和用于存储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缓冲区。
步骤303、以第一采样数据为索引,在第一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确定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
具体地,以第一采样数据为索引,在第一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确定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将第一时间戳与第一时延作和,得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其中,第一时延为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至数据同步装置的时延;
以第一采集时间为索引,在第一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并将第一采集时间所在的区间作为第一数据缓冲区间。
步骤304、以第一采样数据为索引,在第二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确定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缓冲区间。
具体地,以第一采样数据为索引,在第二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确定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缓冲区间,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将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延作和,得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其中,第二时延为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至数据同步装置的时延;
以第二采集时间为索引,在第二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并将第二采集时间所在的区间作为第二数据缓冲区间。
步骤305、获取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各端点数据对应的时间戳。
步骤306、将各端点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与第一时延作差,得到各端点数据对应的第三采集时间。
其中,第一时延为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至数据同步装置的时延。
步骤307、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步骤308、利用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各端点数据对应的第三采集时间进行线性插值,得到与第一时间戳为同一时间戳的第一同步数据,以对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步骤309、获取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各端点数据对应的时间戳。
步骤310、将各端点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与第二时延作差,得到各端点数据对应的第四采集时间。
其中,第二时延为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至数据同步装置的时延。
步骤311、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步骤312、利用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各端点数据对应的第四采集时间进行线性插值,得到与第一时间戳为同一时间戳的第二同步数据,以对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步骤313、在完成数据同步后,基于数据同步得到的同步数据,计算差动电流与制动电流。
步骤314、发送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至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或第二差动保护装置,使得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或第二差动保护装置根据差动电流、制动电流进行差动保护操作。
步骤315、基于差动电流与制动电流进行差动保护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介绍的上述方法是在获取到差动保护装置(第一差动保护装置、第二差动保护装置)的发送数据后,以数据同步装置的当前时刻为依据打发送数据的时间戳,故在获取到数据缓冲区间(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第二数据缓冲区间)后,需要将缓冲区间的端点时间减去对应的时延以推算差动保护装置对发送数据的采集时间。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上述的内容,进行适应性设置,例如可以在对差动保护装置的发送数据打时间戳之前就减掉时延,即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的时间戳已经为差动保护装置对发送数据的采集时间,然后后续确定缓冲区间也不用加时延,插值计算时也不用减时延。上述的修改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实施例中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采样数据,第一采样数据为数据同步装置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利用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利用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本申请中可在同一数据同步装置中对双端差动保护装置的采样数据进行同步,省去了采样同步复杂的过程,且无需进行采样时刻的调整,从而解决了但在同一CPU下,无法同时进行双端的数据同步和采样时刻的调整的技术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对本实施例中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假设光纤通道传输延时通道相等,如图4所示,数据同步装置根据每帧传输数据的字节数与波特率计算出发送传输时间,在数据同步装置接收到数据时打时间戳T2,根据发送传输时间ΔTs,推算出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的采样时刻T2-ΔTs。数据同步装置根采样时刻T2-ΔTs和时间戳T2,在数据缓冲区中,找出落在相邻采样点之间两个采样点,并进行线性同步插值,得到插值后的同步采样数据,请参阅图5,具体步骤如下:
1)、每个采样中断,差动保护装置(即图5中的对端)向数据同步装置(即图5中的本端)发送采样电流数据,数据经过△T1+△Ts到数据同步装置;
△T1为差动保护装置在采样中断内进行采样数据发送的发送延时理论值,一般取值为0,△Ts为传输延时理论值,采样光纤串口传输,传输报文字节数为12字节,包含起始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共11比特,传输延时时间理论值为(12*11)/波特率,该时间小于采样间隔时间。
2)、数据同步装置接收到帧头数据后打当前时间戳T2,以数据同步装置时钟为基准,T2-(△T1+△Ts)时刻即为采样数据在差动保护装置的采样时刻,并从数据帧中提取电流量数据及相关其它信息;
3)、选取数据同步装置当前采样点上一个点的采样点与时间戳,搜索在数据缓冲区的具体区间,取前后两个端点的电流数据与对应时间戳。
4)、将两个数据缓冲区间各自端点的电流数据进行插值计算,得到两个差动保护装置对应当前采样时刻的同步数据。
5)、数据同步装置将同步数据发送到差动保护装置,计算差动电流与制动电流,依据差动方程判断是否满足动作要求,满足要求动作逻辑要求时,还需要结合另一侧发送端的差动动作允许条件,则差动保护输出出口动作。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的实施例二,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装置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装置,数据同步装置连接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第二差动保护装置;
数据同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第一采样数据,第一采样数据为数据同步装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
第二获取单元602,用于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
第一计算单元603,用于利用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第二计算单元604,用于利用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本实施例中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装置,首先获取第一采样数据,第一采样数据为数据同步装置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利用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利用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本申请中可在同一数据同步装置中对双端差动保护装置的采样数据进行同步,省去了采样同步复杂的过程,且无需进行采样时刻的调整,从而解决了但在同一CPU下,无法同时进行双端的数据同步和采样时刻的调整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设备的实施例,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程序代码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根据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商品加载服务器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商品加载服务器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商品加载服务器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同步装置,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连接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第二差动保护装置;
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采样数据,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为所述数据同步装置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
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
利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所述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利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所述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具体包括:
获取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缓冲区和用于存储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缓冲区;
以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为索引,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确定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
以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为索引,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确定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缓冲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为索引,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确定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将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一时延作和,得到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延为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至所述数据同步装置的时延;
以所述第一采集时间为索引,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并将所述第一采集时间所在的区间作为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为索引,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确定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缓冲区间,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将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延作和,得到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其中,所述第二时延为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至所述数据同步装置的时延;
以所述第二采集时间为索引,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进行搜索,并将所述第二采集时间所在的区间作为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所述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各端点数据对应的时间戳;
将各端点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与第一时延作差,得到各端点数据对应的第三采集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延为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至所述数据同步装置的时延;
获取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利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各端点数据对应的第三采集时间进行线性插值,得到与所述第一时间戳为同一时间戳的第一同步数据,以对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所述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各端点数据对应的时间戳;
将各端点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与第二时延作差,得到各端点数据对应的第四采集时间,其中,所述第二时延为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发送数据至所述数据同步装置的时延;
获取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利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各端点数据对应的第四采集时间进行线性插值,得到与所述第一时间戳为同一时间戳的第二同步数据,以对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完成数据同步后,基于数据同步得到的同步数据,计算差动电流与制动电流;
发送所述差动电流和所述制动电流至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使得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根据所述差动电流、所述制动电流进行差动保护操作。
8.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连接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和第二差动保护装置;
数据同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采样数据,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为所述数据同步装从配电线路最新采集到的数据;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缓冲区间和第二数据缓冲区间,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与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对应,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与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对应;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所述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所述第一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间的两个端点数据和所述第一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对所述第二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数据同步。
9.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
CN202110076794.XA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 Active CN1128650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6794.XA CN112865036B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6794.XA CN112865036B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5036A true CN112865036A (zh) 2021-05-28
CN112865036B CN112865036B (zh) 2022-08-30

Family

ID=76007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6794.XA Active CN112865036B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50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0576A (zh) * 2022-02-22 2022-10-14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缓存深度的无线差动同步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002A (zh) * 2009-04-14 2009-09-1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Et接入的光纤差动保护装置的数据同步方法
CN101841446A (zh) * 2010-05-25 2010-09-22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纵联通道传输装置、光纤差动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5579992A (zh) * 2013-09-23 2016-05-11 施瓦哲工程实验有限公司 选择并显示轮询和流式电力系统测量结果
CN107276053A (zh) * 2017-07-13 2017-10-20 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纵差保护装置及数据同步方法
CN108054740A (zh) * 2017-12-22 2018-05-18 南京因泰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型接线光纤纵差保护数据同步方法
CN108616111A (zh) * 2016-12-12 2018-10-02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插值同步的多端t接输电线路光纤差动保护方法
US20190120892A1 (en) * 2017-10-24 2019-04-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protective device and protective system for detecting a fault on a line of an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2242695A (zh) * 2020-12-21 2021-01-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的继电保护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002A (zh) * 2009-04-14 2009-09-1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Et接入的光纤差动保护装置的数据同步方法
CN101841446A (zh) * 2010-05-25 2010-09-22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纵联通道传输装置、光纤差动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5579992A (zh) * 2013-09-23 2016-05-11 施瓦哲工程实验有限公司 选择并显示轮询和流式电力系统测量结果
CN108616111A (zh) * 2016-12-12 2018-10-02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插值同步的多端t接输电线路光纤差动保护方法
CN107276053A (zh) * 2017-07-13 2017-10-20 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纵差保护装置及数据同步方法
US20190120892A1 (en) * 2017-10-24 2019-04-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protective device and protective system for detecting a fault on a line of an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8054740A (zh) * 2017-12-22 2018-05-18 南京因泰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型接线光纤纵差保护数据同步方法
CN112242695A (zh) * 2020-12-21 2021-01-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的继电保护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0576A (zh) * 2022-02-22 2022-10-14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缓存深度的无线差动同步系统及方法
CN115190576B (zh) * 2022-02-22 2023-10-31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缓存深度的无线差动同步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5036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47269B2 (en) Relay-to-relay direct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CN110224775B (zh) 一种时间信息确定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EP2342850A1 (en) A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clock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520815A (zh) 加精确时间戳的方法和系统
CN112865036B (zh) 一种双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3098646B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720053B1 (en) Flexible ethernet delay measure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EP3955528B1 (en) Delay measurement metho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833366B (zh) 基于as6802协议的控制帧压缩方法
CN102833027B (zh) 一种基于时间偏移的同步状态监测方法
CN101719867B (zh) 一种包交换网络中的时钟恢复方法及系统
KR101716630B1 (ko)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및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기록 매체
JP2008244870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とこれに使用する中継装置及びフレームロスの測定方法
CN106817322B (zh) 电力专用交换机及其sv报文动态延时测算和补偿方法
CN112242695B (zh) 基于无线通信的继电保护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US9306695B2 (en) Frame transmitting apparatus, frame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frame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9756391A (zh) 一种交换式网络的延时信息测量方法
CN111478295B (zh) 一种适用于无线线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12988631A (zh) 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993949B (zh)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纵联差动保护采样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4070446B (zh) 一种数据同步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83775B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14448744B (zh) 复用标识号的can数据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257158A (zh) 一种用于光差通讯的对等方式采样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1051877B (zh) 一种多模移动通信中的时基关系获取方法及获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