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3671A - 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3671A
CN112863671A CN202110252291.3A CN202110252291A CN112863671A CN 112863671 A CN112863671 A CN 112863671A CN 202110252291 A CN202110252291 A CN 202110252291A CN 112863671 A CN112863671 A CN 112863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management platform
portable terminal
treatment
hospi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22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幸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en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en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en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en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522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36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3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3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16H10/65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stored on portable record carriers, e.g. on smartcards, RFID tags or 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平台和移动端;所述管理平台与移动端之间通过5G网络保持连接并交换数据;所述管理平台安装并运行在云服务器上;所述管理平台包括数据库,且系统运行过程中接收以及产生的相关数据均保存在数据库中;所述患者就诊过程中,患者的电子病历保存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所述移动端安装并运行在便携终端上;所述便携终端为常见的具备联网与显示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本发明能够提高患者就医时的体验感,便于患者门诊挂号和就诊,同时,保证对于患者就诊信息的良好管理,方便患者查询以及后续诊疗使用,避免就诊信息遗漏或患者隐私泄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化,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也逐渐发展起来,系统通过将人体的医疗信息进行采集,再将这些信息以模拟信号的形式送入智慧医疗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数据整合,并在云端进行储存,当用户需要获取所需的医疗服务信息时,系统会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医疗档案信息、医疗诊断信息、健康监测信息、健康评估、健康咨询等。
现有的医疗管理系统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不能对不同的患者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现有的多媒体终端只能对接收到的患者信息进行统一处理,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行处理,其次,不能很好对患者信息进行保护,不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终端输入不同的密码进入不同的使用界面,对患者信息进行更好的分类使用,更加便于使用,最后,不能对没有处理的患者信息进行再次处理,不可以通过患者信息与数据库进行比对,智能生成结局病情,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部分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711017197.X的中国专利,包括:数据集中平台、数据分析对比平台、主治医生数据监控平台、医嘱提醒系统以及个人生理指标监测终端;所述个人生理指标监测终端与数据集中平台连接,个人生理指标监测终端用于采集病患生理指标参数,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至数据集中平台;所述数据集中平台与数据分析对比平台连接,数据集中平台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再传送到数据分析对比平台进行处理;所述数据分析对比平台与主治医生数据监控平台连接,数据分析对比平台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送至对应的主治医生数据监控平台;所述主治医生数据监控平台与医嘱提醒系统、个人生理指标监测终端依次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的个人生理指标参数的采集,使主治医生通过对生理指标参数的查看,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变化情况,从而及时调整用药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医生对于患者的诊疗准确性以及诊疗的效果,但是,当患者实际前去医院就医时,患者依旧需要按照常规流程,自行在医院门诊处挂号并前往医生坐诊的办公室等待医生的诊疗,且在诊疗过程中,当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部分检查以辅助诊断时,患者也需要自行找寻检查科室所在并前往检查,患者的在医院中的就诊流程并未有较大的改变,患者的就医体验一般,同时,当患者前往不同医院进行更近一步的诊疗或者复诊时,患者需要携带纸质版的病历前往,容易出现纸质版病历的缺失或者遗漏,影响到患者的就诊。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患者就医时的体验感,便于患者门诊挂号和就诊,同时,保证对于患者就诊信息的良好管理,方便患者查询以及后续诊疗使用,避免就诊信息遗漏或患者隐私泄漏,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平台和移动端;所述管理平台与移动端之间通过5G网络保持连接并交换数据;所述管理平台安装并运行在云服务器上;所述管理平台包括数据库,且系统运行过程中接收以及产生的相关数据均保存在数据库中;所述患者就诊过程中,患者的电子病历保存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所述电子病历中至少包括患者的基本身份信息、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患者的治疗进度、患者治疗过程中已使用以及未使用的药物信息;所述移动端安装并运行在便携终端上;所述便携终端为常见的具备联网与显示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
所述患者在医院进行诊疗时,医院在门诊挂号处向患者发放便携终端并要求患者在诊疗的全过程中将便携终端穿戴在身上;所述患者拿到便携终端后,在便携终端上输入自身的姓名、性别、就诊时间,完成身份绑定;所述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通过移动端查看自身的电子病历;所述患者在查看电子病历时,患者通过移动端向管理平台发送查看请求;所述管理平台接收到移动端发送的查看请求后,管理平台调取数据库中该名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所述管理平台调取得到患者的电子病历后,将电子病历通过5G网络发送至移动端,供患者查看;所述移动端在患者查看完电子病历后,移动端将接收到的电子病历自行删除;
工作时,患者在门诊处挂号完成后,拿到门诊处发放的安装有移动端的便携终端后,在便携终端上输入患者的姓名、性别、就诊时间,从而完成对便携终端的绑定,同时,在患者治愈出院时,患者将便携终端重新上交到门诊处,医院统一对患者出院时上交的便携终端进行初始化后,将便携终端重新发放给后续的前来诊疗的病人;患者在医院中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便携终端连接到管理平台,向管理平台发送查看请求,要求管理平台将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的电子病历发送至移动端,同时,在移动端接收到管理平台发送的电子病历后,患者可以自行查阅电子病历,了解自身的病情和治疗进度,避免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了解不充分,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或者存在情绪焦急的状态,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患者的病情反复或者加重,同时,移动端上不保存患者的电子病历,只在患者要求查看时,管理平台临时通过5G网络发送至移动端,供患者进行查看,且患者查看完成后,移动端自行将患者的电子病历删除,避免在便携终端意外遗落时,引起患者隐私的泄漏,同时,移动端自行对电子病历进行删除,能够降低对便携终端内存储空间的要求,降低便携终端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
优选的,所述移动端包括保存模块;所述保存模块中保存有医生对患者做出的诊疗方案,且患者在移动端上仅具备随时查看诊疗方案的权限,无法对诊疗方案做出更改;所述移动端内保存的诊疗方案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保存,且到达进行治疗的时间节点后,移动端发出振动提醒;所述移动端发出振动提醒的时,同步向着管理平台发送等待治疗提醒;所述管理平台接收到等待治疗提醒后,向医院的护士站发送提醒,通知护士站内值班人员前去对患者实施治疗;所述移动端发出提醒后,在前来实施治疗的护士进行确认后,移动端结束提醒;
工作时,在患者诊疗期间,患者通过保存在移动端上的保存模块中的诊疗方案,能够明确了解患者每天的治疗计划以及使用的药物情况,避免在特殊情况下,部分护理人员出现严重违规操作,替换患者的诊疗药物,谋取私利,同时,通过保存在移动端中的诊疗方案以及移动端在到达进行治疗的时间节点后发出的提醒,能够有效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提醒,降低护理人员因工作繁重,导致对患者的治疗出现延误或者遗漏,保证对患者的诊疗及时、有效,同时,通过移动端发出的提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中出现谬误,引起医疗事故,同时,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通过查看移动端中的诊疗方案,在出现疑问时,及时确定患者诊疗过程中应当使用的药物的情况,避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药物使用储错误的严重失误,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优选的,所述管理平台包括定位模块;所述医院中安装有定位路由,且定位路由共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医院内各栋建筑中;所述定位路由通过5G网络与管理平台保持连接并传递数据;所述便携终端通过定位路由发出的WIFI信号与其保持连接并交换数据;所述定位模块采集便携终端连接到的定位路由的硬件信息,之后,采用LBS定位技术,确定便携终端在医院中的具体位置;所述患者在医院里需要指引道路时,患者通过移动端向着管理平台发送指引请求;所述管理平台接收到指引请求后,管理平台中的定位模块将便携终端在医院中的具体位置以及医院的简略地图同步发送至便携终端,为患者进行路径指引;
工作时,在患者在医院中进行就医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在医院的各个功能科室之间相互来往,进行各种检查,方便医生依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使医生能够及时的更正对与患者的治疗方案,提升对患者的诊疗效果,同时,现在的医院普遍占地面积较大,内部建筑繁多,初次前来的人员往往难以快速、准确的寻找到医院内的不同科室的位置,导致患者在寻找具体位置的时间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影响到患者的心情,同时,通过安装在医院各处的定位路、便携终端连接到的定位路由的硬件信息以及医院内定位路由的分布位置信息,定位模块能够及时、准确的确定患者身上携带的编写终端的位置,进而确定患者在医院内的位置,同时,在患者存在指路的需求时,患者通过移动端向管理平台发送指引请求后,管理平台将患者的位置信息和医院的简略地图同步发送至便携终端上,为患者进行路径的指引,避免患者在寻找道路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影响到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医院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定位模块对于便携终端的定位,确定患者在医院中的移动路径,从而及时确定患者在医院内的位置,防止患者在医院内误入部分仅允许工作人员进入的区域,影响到医院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同时,通过安装在医院内各处的定位路由,能够在医院环境中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便于便携终端连接网络,避免在医院中部分地区存在信号不佳的问题,影响到便携终端通过网络与管理平台之间的连接,导致管理平台与便携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受阻,影响到患者对便携终端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护理人员配制完成药物并前往对患者进行诊疗时,护理人员连接管理平台中的定位模块;所述护理人员连接到定位模块后,定位模块将护理人员将要诊疗的患者的位置信息发送各护理人员;所述护理人员依据从定位模块得知的患者的位置信息,前往患者处对患者进行诊疗;所述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定位模块依据患者的位置以及护理人员的位置规划路径,使护理人员迅速找到患者的位置;所述护理人员从定位模块中获取患者位置信息时,定位模块同步向便携终端发送停留提示;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停留提示后,便携终端发出振动提醒并在便携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相关信息,提醒患者停留在病房中;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停留提示后,患者不在病房中时,便携终端发出振动提醒并在便携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相关信息,提醒患者立刻返回病房中等待护理人员的到来;
工作时,当到达为患者进行诊疗的时间节点后,护理人员完成药物配制后,前往患者所在的病房,之后,使用配制的药物为患者进行诊疗,由于目前的医院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大,院内的建筑物数量较多,病房数量较多,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容易存在护理人员不能及时找到患者所在病房,导致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诊疗的时间出现延迟,同时,在护理人员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护理人员前往病房时,病人恰好出去活动,导致护理人员到达病房后,病人不在病房中的情况,影响到护理人员对与患者的诊疗,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容易打乱护理人员的工作节奏,引起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进而给患者的就医带来不便。
优选的,所述管理平台包括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与不同地区的不同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模块与医院的管理系统之间连接后,通过5G网络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患者在不同的医院就诊时,为患者进行诊疗的医生通过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连接进入到管理平台中,从管理平台中下载并查看患者以前的电子病历;所述医生在查看完成患者以前的电子病历后,在为患者重新进行诊疗的过程中,管理平台自行为患者生成一份新的电子病历,且该份电子病历与患者之前的电子病历按照就诊医院的不同分开保存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
所述医生在为患者诊疗的过程中,医生完成对患者的诊断并开具诊疗方案后,医院管理系统从管理平台下载的电子病历自行删除;所述医院管理系统中仅保留该名医生为患者诊疗时生产的电子病历;
工作时,不同的医院通过连接模块与管理平台之间保持连接,同时,将患者就诊时的电子病历保存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在患者前往不同的医院就诊后,接诊患者的医生能够通过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连接到管理平台中,将患者以前的电子病历下载到本地电脑中,进行查看,方便患者在不同医院进行就诊时医生查阅患者的既往病情,同时,接诊患者的医生能够通过下载的病历了解患者曾经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结果,使医生对患者的状态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医生对患者的状态了解不够充分,造成医生诊断错误或者诊断结果不准确,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诊疗,同时,通过将患者的电子病历保存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能够有效的防止传统纸质病历在保存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和遗失的问题,保证患者病历的完整性,便于患者就医时医生能够迅速理清病人的病情并做出诊断;
同时,在医生为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之后,医生所在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自行将下载的电子病历删除,保证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患者曾经的就医经历仅被医生所了解,降低患者曾经的就诊经历泄漏的可能,保证患者的隐私安全,避免患者的隐私信息出现意外泄漏,使患者情绪焦躁不安,影响到对患者的诊疗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便携终端包括主体和腕带,且腕带固定安装在主体上;所述腕带包括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且两者对称安装在主体上;所述第二腕带远离主体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卡柱;所述第一腕带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共有多个,均匀分布在第一腕带上;所述固定卡柱与固定孔之间恰好相互锲合;所述第一腕带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呈长方形,且空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腕带的长度方向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空腔共有多个,与第一腕带上的固定孔之间一一对应;所述空腔中靠近固定孔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触点;所述空腔内远离固定孔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侧壁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在弹簧作用下,紧贴在触点上;所述触点与主体之间电连接;所述活动板与主体之间电连接;所述活动板与固定卡柱均具有磁性,且两者之间的磁力相斥;
工作时,当患者拿到便携终端之后,患者通过腕带将便携终端佩戴到自己的手腕上,从而保证随身携带便携终端,同时,在将便携终端佩戴到手腕上之后,第二腕带上的固定卡柱插入到第一腕带上的固定孔中,由于固定卡柱与活动板均具有磁性,且两者之间相互排斥,因此,在固定卡柱插入到固定孔中之后,活动块受到固定卡柱的磁力作用,向着远离固定孔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活动块与触点之间相互分离,引起触点和活动块组成的线路断开,同时,由于触点和活动块均与主体电连接,因此,在完成便携终端的佩戴后,触点与活动块断开连接,触发信号,从而使便携终端明确自身状态,同时,通过触点与活动块的接触或断开,完成对便携终端状态的判断,能够降低便携终端采用其他类型传感器进行佩戴状态检测时出现错误的可能,保证对便携终端状态判断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对便携终端状态的判断,在便携终端脱落、意外遗失时,及时发出提醒,使患者及时将便携终端重新佩戴好,保证患者在医院内的位置清晰、准确,同时,防止便携终端意外遗落,影响到患者在医院内就诊过程受到影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在门诊挂号时向患者发放便携终端,使患者在就诊期间能够快速、便捷的查询到自身的诊疗情况,使患者能够明确自身的治疗进度,防止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了解不充分,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或者存在情绪焦急的状态,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使患者能够明确治疗方案,清楚知道治疗方式,避免护理人员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因长期高强度工作出现失误,影响到患者的健康。
2.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通过在医院内各处建筑中设置定位路由,并通过便携终端与定位路由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完成患者在医院内的位置确定,为患者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指引,防止患者不能快速、准确的找到院内的指定功能科室的位置,浪费患者的时间,同时,通过对于患者位置的确定,能够避免患者因为不熟悉环境而误入仅允许工作人员进入的区域,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同时,通过对于便携终端的定位,能够使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实际诊疗时,确保患者位于病房中,避免护理人员前来为患者治疗时,患者外出活动,打乱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系统流程图;
图中:主体1、第一腕带2、固定孔21、空腔22、弹簧23、活动块24、触点25、第二腕带3、固定卡柱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平台和移动端;所述管理平台与移动端之间通过5G网络保持连接并交换数据;所述管理平台安装并运行在云服务器上;所述管理平台包括数据库,且系统运行过程中接收以及产生的相关数据均保存在数据库中;所述患者就诊过程中,患者的电子病历保存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所述电子病历中至少包括患者的基本身份信息、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患者的治疗进度、患者治疗过程中已使用以及未使用的药物信息;所述移动端安装并运行在便携终端上;所述便携终端为常见的具备联网与显示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
所述患者在医院进行诊疗时,医院在门诊挂号处向患者发放便携终端并要求患者在诊疗的全过程中将便携终端穿戴在身上;所述患者拿到便携终端后,在便携终端上输入自身的姓名、性别、就诊时间,完成身份绑定;所述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通过移动端查看自身的电子病历;所述患者在查看电子病历时,患者通过移动端向管理平台发送查看请求;所述管理平台接收到移动端发送的查看请求后,管理平台调取数据库中该名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所述管理平台调取得到患者的电子病历后,将电子病历通过5G网络发送至移动端,供患者查看;所述移动端在患者查看完电子病历后,移动端将接收到的电子病历自行删除;
工作时,患者在门诊处挂号完成后,拿到门诊处发放的安装有移动端的便携终端后,在便携终端上输入患者的姓名、性别、就诊时间,从而完成对便携终端的绑定,同时,在患者治愈出院时,患者将便携终端重新上交到门诊处,医院统一对患者出院时上交的便携终端进行初始化后,将便携终端重新发放给后续的前来诊疗的病人;患者在医院中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便携终端连接到管理平台,向管理平台发送查看请求,要求管理平台将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的电子病历发送至移动端,同时,在移动端接收到管理平台发送的电子病历后,患者可以自行查阅电子病历,了解自身的病情和治疗进度,避免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了解不充分,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或者存在情绪焦急的状态,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患者的病情反复或者加重,同时,移动端上不保存患者的电子病历,只在患者要求查看时,管理平台临时通过5G网络发送至移动端,供患者进行查看,且患者查看完成后,移动端自行将患者的电子病历删除,避免在便携终端意外遗落时,引起患者隐私的泄漏,同时,移动端自行对电子病历进行删除,能够降低对便携终端内存储空间的要求,降低便携终端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端包括保存模块;所述保存模块中保存有医生对患者做出的诊疗方案,且患者在移动端上仅具备随时查看诊疗方案的权限,无法对诊疗方案做出更改;所述移动端内保存的诊疗方案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保存,且到达进行治疗的时间节点后,移动端发出振动提醒;所述移动端发出振动提醒的时,同步向着管理平台发送等待治疗提醒;所述管理平台接收到等待治疗提醒后,向医院的护士站发送提醒,通知护士站内值班人员前去对患者实施治疗;所述移动端发出提醒后,在前来实施治疗的护士进行确认后,移动端结束提醒;
工作时,在患者诊疗期间,患者通过保存在移动端上的保存模块中的诊疗方案,能够明确了解患者每天的治疗计划以及使用的药物情况,避免在特殊情况下,部分护理人员出现严重违规操作,替换患者的诊疗药物,谋取私利,同时,通过保存在移动端中的诊疗方案以及移动端在到达进行治疗的时间节点后发出的提醒,能够有效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提醒,降低护理人员因工作繁重,导致对患者的治疗出现延误或者遗漏,保证对患者的诊疗及时、有效,同时,通过移动端发出的提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中出现谬误,引起医疗事故,同时,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通过查看移动端中的诊疗方案,在出现疑问时,及时确定患者诊疗过程中应当使用的药物的情况,避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药物使用储错误的严重失误,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管理平台包括定位模块;所述医院中安装有定位路由,且定位路由共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医院内各栋建筑中;所述定位路由通过5G网络与管理平台保持连接并传递数据;所述便携终端通过定位路由发出的WIFI信号与其保持连接并交换数据;所述定位模块采集便携终端连接到的定位路由的硬件信息,之后,采用LBS定位技术,确定便携终端在医院中的具体位置;所述患者在医院里需要指引道路时,患者通过移动端向着管理平台发送指引请求;所述管理平台接收到指引请求后,管理平台中的定位模块将便携终端在医院中的具体位置以及医院的简略地图同步发送至便携终端,为患者进行路径指引;
工作时,在患者在医院中进行就医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在医院的各个功能科室之间相互来往,进行各种检查,方便医生依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使医生能够及时的更正对与患者的治疗方案,提升对患者的诊疗效果,同时,现在的医院普遍占地面积较大,内部建筑繁多,初次前来的人员往往难以快速、准确的寻找到医院内的不同科室的位置,导致患者在寻找具体位置的时间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影响到患者的心情,同时,通过安装在医院各处的定位路、便携终端连接到的定位路由的硬件信息以及医院内定位路由的分布位置信息,定位模块能够及时、准确的确定患者身上携带的编写终端的位置,进而确定患者在医院内的位置,同时,在患者存在指路的需求时,患者通过移动端向管理平台发送指引请求后,管理平台将患者的位置信息和医院的简略地图同步发送至便携终端上,为患者进行路径的指引,避免患者在寻找道路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影响到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医院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定位模块对于便携终端的定位,确定患者在医院中的移动路径,从而及时确定患者在医院内的位置,防止患者在医院内误入部分仅允许工作人员进入的区域,影响到医院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同时,通过安装在医院内各处的定位路由,能够在医院环境中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便于便携终端连接网络,避免在医院中部分地区存在信号不佳的问题,影响到便携终端通过网络与管理平台之间的连接,导致管理平台与便携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受阻,影响到患者对便携终端的使用。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护理人员配制完成药物并前往对患者进行诊疗时,护理人员连接管理平台中的定位模块;所述护理人员连接到定位模块后,定位模块将护理人员将要诊疗的患者的位置信息发送各护理人员;所述护理人员依据从定位模块得知的患者的位置信息,前往患者处对患者进行诊疗;所述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定位模块依据患者的位置以及护理人员的位置规划路径,使护理人员迅速找到患者的位置;所述护理人员从定位模块中获取患者位置信息时,定位模块同步向便携终端发送停留提示;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停留提示后,便携终端发出振动提醒并在便携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相关信息,提醒患者停留在病房中;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停留提示后,患者不在病房中时,便携终端发出振动提醒并在便携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相关信息,提醒患者立刻返回病房中等待护理人员的到来;
工作时,当到达为患者进行诊疗的时间节点后,护理人员完成药物配制后,前往患者所在的病房,之后,使用配制的药物为患者进行诊疗,由于目前的医院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大,院内的建筑物数量较多,病房数量较多,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容易存在护理人员不能及时找到患者所在病房,导致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诊疗的时间出现延迟,同时,在护理人员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护理人员前往病房时,病人恰好出去活动,导致护理人员到达病房后,病人不在病房中的情况,影响到护理人员对与患者的诊疗,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容易打乱护理人员的工作节奏,引起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进而给患者的就医带来不便。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管理平台包括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与不同地区的不同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模块与医院的管理系统之间连接后,通过5G网络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患者在不同的医院就诊时,为患者进行诊疗的医生通过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连接进入到管理平台中,从管理平台中下载并查看患者以前的电子病历;所述医生在查看完成患者以前的电子病历后,在为患者重新进行诊疗的过程中,管理平台自行为患者生成一份新的电子病历,且该份电子病历与患者之前的电子病历按照就诊医院的不同分开保存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
所述医生在为患者诊疗的过程中,医生完成对患者的诊断并开具诊疗方案后,医院管理系统从管理平台下载的电子病历自行删除;所述医院管理系统中仅保留该名医生为患者诊疗时生产的电子病历;
工作时,不同的医院通过连接模块与管理平台之间保持连接,同时,将患者就诊时的电子病历保存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在患者前往不同的医院就诊后,接诊患者的医生能够通过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连接到管理平台中,将患者以前的电子病历下载到本地电脑中,进行查看,方便患者在不同医院进行就诊时医生查阅患者的既往病情,同时,接诊患者的医生能够通过下载的病历了解患者曾经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结果,使医生对患者的状态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医生对患者的状态了解不够充分,造成医生诊断错误或者诊断结果不准确,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诊疗,同时,通过将患者的电子病历保存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能够有效的防止传统纸质病历在保存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和遗失的问题,保证患者病历的完整性,便于患者就医时医生能够迅速理清病人的病情并做出诊断;
同时,在医生为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之后,医生所在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自行将下载的电子病历删除,保证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患者曾经的就医经历仅被医生所了解,降低患者曾经的就诊经历泄漏的可能,保证患者的隐私安全,避免患者的隐私信息出现意外泄漏,使患者情绪焦躁不安,影响到对患者的诊疗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便携终端包括主体1和腕带,且腕带固定安装在主体1上;所述腕带包括第一腕带2和第二腕带3,且两者对称安装在主体1上;所述第二腕带3远离主体1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卡柱31;所述第一腕带2上开设有固定孔21;所述固定孔21共有多个,均匀分布在第一腕带2上;所述固定卡柱31与固定孔21之间恰好相互锲合;所述第一腕带2内开设有空腔22;所述空腔22呈长方形,且空腔2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腕带2的长度方向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空腔22共有多个,与第一腕带2上的固定孔21之间一一对应;所述空腔22中靠近固定孔2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触点25;所述空腔22内远离固定孔2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23;所述弹簧23远离侧壁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活动块24;所述活动块24在弹簧23作用下,紧贴在触点25上;所述触点25与主体1之间电连接;所述活动板与主体1之间电连接;所述活动板与固定卡柱31均具有磁性,且两者之间的磁力相斥;
工作时,当患者拿到便携终端之后,患者通过腕带将便携终端佩戴到自己的手腕上,从而保证随身携带便携终端,同时,在将便携终端佩戴到手腕上之后,第二腕带3上的固定卡柱31插入到第一腕带2上的固定孔21中,由于固定卡柱31与活动板均具有磁性,且两者之间相互排斥,因此,在固定卡柱31插入到固定孔21中之后,活动块24受到固定卡柱31的磁力作用,向着远离固定孔2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活动块24与触点25之间相互分离,引起触点25和活动块24组成的线路断开,同时,由于触点25和活动块24均与主体1电连接,因此,在完成便携终端的佩戴后,触点25与活动块24断开连接,触发信号,从而使便携终端明确自身状态,同时,通过触点25与活动块24的接触或断开,完成对便携终端状态的判断,能够降低便携终端采用其他类型传感器进行佩戴状态检测时出现错误的可能,保证对便携终端状态判断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对便携终端状态的判断,在便携终端脱落、意外遗失时,及时发出提醒,使患者及时将便携终端重新佩戴好,保证患者在医院内的位置清晰、准确,同时,防止便携终端意外遗落,影响到患者在医院内就诊过程受到影响。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当患者拿到便携终端之后,患者通过腕带将便携终端佩戴到自己的手腕上,同时,在将便携终端佩戴到手腕上之后,第二腕带3上的固定卡柱31插入到第一腕带2上的固定孔21中,由于固定卡柱31与活动板均具有磁性,且两者之间相互排斥,因此,在固定卡柱31插入到固定孔21中之后,活动块24受到固定卡柱31的磁力作用,向着远离固定孔2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活动块24与触点25之间相互分离,引起触点25和活动块24组成的线路断开,同时,由于触点25和活动块24均与主体1电连接,因此,在完成便携终端的佩戴后,触点25与活动块24断开连接,触发信号,从而使便携终端明确自身状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平台和移动端;所述管理平台与移动端之间通过5G网络保持连接并交换数据;所述管理平台安装并运行在云服务器上;所述管理平台包括数据库,且系统运行过程中接收以及产生的相关数据均保存在数据库中;所述患者就诊过程中,患者的电子病历保存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所述电子病历中至少包括患者的基本身份信息、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患者的治疗进度、患者治疗过程中已使用以及未使用的药物信息;所述移动端安装并运行在便携终端上;所述便携终端为常见的具备联网与显示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
所述患者在医院进行诊疗时,医院在门诊挂号处向患者发放便携终端并要求患者在诊疗的全过程中将便携终端穿戴在身上;所述患者拿到便携终端后,在便携终端上输入自身的姓名、性别、就诊时间,完成身份绑定;所述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通过移动端查看自身的电子病历;所述患者在查看电子病历时,患者通过移动端向管理平台发送查看请求;所述管理平台接收到移动端发送的查看请求后,管理平台调取数据库中该名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所述管理平台调取得到患者的电子病历后,将电子病历通过5G网络发送至移动端,供患者查看;所述移动端在患者查看完电子病历后,移动端将接收到的电子病历自行删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包括保存模块;所述保存模块中保存有医生对患者做出的诊疗方案,且患者在移动端上仅具备随时查看诊疗方案的权限,无法对诊疗方案做出更改;所述移动端内保存的诊疗方案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保存,且到达进行治疗的时间节点后,移动端发出振动提醒;所述移动端发出振动提醒的时,同步向着管理平台发送等待治疗提醒;所述管理平台接收到等待治疗提醒后,向医院的护士站发送提醒,通知护士站内值班人员前去对患者实施治疗;所述移动端发出提醒后,在前来实施治疗的护士进行确认后,移动端结束提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平台包括定位模块;所述医院中安装有定位路由,且定位路由共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医院内各栋建筑中;所述定位路由通过5G网络与管理平台保持连接并传递数据;所述便携终端通过定位路由发出的WIFI信号与其保持连接并交换数据;所述定位模块采集便携终端连接到的定位路由的硬件信息,之后,采用LBS定位技术,确定便携终端在医院中的具体位置;所述患者在医院里需要指引道路时,患者通过移动端向着管理平台发送指引请求;所述管理平台接收到指引请求后,管理平台中的定位模块将便携终端在医院中的具体位置以及医院的简略地图同步发送至便携终端,为患者进行路径指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人员配制完成药物并前往对患者进行诊疗时,护理人员连接管理平台中的定位模块;所述护理人员连接到定位模块后,定位模块将护理人员将要诊疗的患者的位置信息发送各护理人员;所述护理人员依据从定位模块得知的患者的位置信息,前往患者处对患者进行诊疗;所述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定位模块依据患者的位置以及护理人员的位置规划路径,使护理人员迅速找到患者的位置;所述护理人员从定位模块中获取患者位置信息时,定位模块同步向便携终端发送停留提示;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停留提示后,便携终端发出振动提醒并在便携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相关信息,提醒患者停留在病房中;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停留提示后,患者不在病房中时,便携终端发出振动提醒并在便携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相关信息,提醒患者立刻返回病房中等待护理人员的到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平台包括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与不同地区的不同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模块与医院的管理系统之间连接后,通过5G网络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患者在不同的医院就诊时,为患者进行诊疗的医生通过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连接进入到管理平台中,从管理平台中下载并查看患者以前的电子病历;所述医生在查看完成患者以前的电子病历后,在为患者重新进行诊疗的过程中,管理平台自行为患者生成一份新的电子病历,且该份电子病历与患者之前的电子病历按照就诊医院的不同分开保存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
所述医生在为患者诊疗的过程中,医生完成对患者的诊断并开具诊疗方案后,医院管理系统从管理平台下载的电子病历自行删除;所述医院管理系统中仅保留该名医生为患者诊疗时生产的电子病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终端包括主体(1)和腕带,且腕带固定安装在主体(1)上;所述腕带包括第一腕带(2)和第二腕带(3),且两者对称安装在主体(1)上;所述第二腕带(3)远离主体(1)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卡柱(31);所述第一腕带(2)上开设有固定孔(21);所述固定孔(21)共有多个,均匀分布在第一腕带(2)上;所述固定卡柱(31)与固定孔(21)之间恰好相互锲合;所述第一腕带(2)内开设有空腔(22);所述空腔(22)呈长方形,且空腔(2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腕带(2)的长度方向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空腔(22)共有多个,与第一腕带(2)上的固定孔(21)之间一一对应;所述空腔(22)中靠近固定孔(2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触点(25);所述空腔(22)内远离固定孔(2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23);所述弹簧(23)远离侧壁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活动块(24);所述活动块(24)在弹簧(23)作用下,紧贴在触点(25)上;所述触点(25)与主体(1)之间电连接;所述活动板与主体(1)之间电连接;所述活动板与固定卡柱(31)均具有磁性,且两者之间的磁力相斥。
CN202110252291.3A 2021-03-08 2021-03-08 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28636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2291.3A CN112863671A (zh) 2021-03-08 2021-03-08 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2291.3A CN112863671A (zh) 2021-03-08 2021-03-08 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3671A true CN112863671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93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2291.3A Pending CN112863671A (zh) 2021-03-08 2021-03-08 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367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6036A (zh) * 2016-08-17 2016-12-21 深圳市君安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监护手表及智能监护方法
CN108053882A (zh) * 2018-01-29 2018-05-18 中明博瑞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智能穿戴手环配合的医疗系统
CN108095709A (zh) * 2018-01-26 2018-06-01 中明博瑞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医疗穿戴手环
CN111667901A (zh) * 2020-06-09 2020-09-15 南京中智腾飞航空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网络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
CN112365971A (zh) * 2020-11-09 2021-02-12 罗鑫龙 一种基于5g的远程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医疗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6036A (zh) * 2016-08-17 2016-12-21 深圳市君安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监护手表及智能监护方法
CN108095709A (zh) * 2018-01-26 2018-06-01 中明博瑞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医疗穿戴手环
CN108053882A (zh) * 2018-01-29 2018-05-18 中明博瑞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智能穿戴手环配合的医疗系统
CN111667901A (zh) * 2020-06-09 2020-09-15 南京中智腾飞航空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网络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
CN112365971A (zh) * 2020-11-09 2021-02-12 罗鑫龙 一种基于5g的远程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医疗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67158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отклонений в контролируемой среде
RU2336808C2 (ru) Система контрол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KR100749569B1 (ko) 유비쿼터스를 이용한 실버타운 의료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7038326A (zh) 一种多功能医疗服务系统
CN10360591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社区智能医护系统控制方法
CN103186712A (zh) 一种自动识别病人的病人监护系统及方法
CN103371807A (zh) 确定参考体温的方法和设备
CN112309552A (zh) 一种基于ai的手环式放疗安全智能化全程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1401492A (zh) 一种一体化智能人体测温设备及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9659038A (zh) 结合人体三维模型比对的问诊信息输入系统和方法
US2018013055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admissions
JP2003235829A (ja) 健康検査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健康検査装置と健康検査システム
KR20010035237A (ko) 이동 통신과 네트웍 기술을 연계하여 맥박 등 생체 관련정보를 진단, 분석, 관리하는 방법
CN209183272U (zh) 一种医疗服务系统
KR102304174B1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를 이용한 건강 관리 및 출입 관리 시스템
CN112863671A (zh) 一种基于5g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
CN110133313A (zh) 一种自助检测系统
CN112309028A (zh) 一种新型的自助诊疗机及其自助诊疗方法
Rajwade et al. Wearable sensors based pilgrim tracking and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CN113192655A (zh) 一种基于个人授权的疾病管理方法及平台
RU2719942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администрирования медицинской документации пациента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сбора клинических данных
KR20110008965A (ko) 룸 레벨형 환자 위치추적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Tan et al.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CN111833994A (zh) 一种医疗紧急快速急救系统及方法
CN111564190A (zh) 一种基于颈部按摩仪的信息推送方法及颈部按摩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