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1322B - 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1322B
CN112861322B CN202110054345.5A CN202110054345A CN112861322B CN 112861322 B CN112861322 B CN 112861322B CN 202110054345 A CN202110054345 A CN 202110054345A CN 112861322 B CN112861322 B CN 1128613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e
evolution
calculation model
determining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543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1322A (zh
Inventor
马本俊
秦志亮
高微
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Qingdao Ocean Sound Technology Co ltd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Ocean Sound Technology Co ltd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Ocean Sound Technology Co ltd,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Ocean Sou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543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1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1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1322A/zh
Priority to AU2021106498A priority patent/AU2021106498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1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1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Measurement Of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Acoustic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阶地边缘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迁移变化数据;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确定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的参数;根据所述参数和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得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对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的环境敏感因子及所述环境敏感因子的贡献度进行分析。本发明能够解决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过程环境敏感因子分析难以定量的问题,提高海洋学家对阶梯式地貌所记录的关键环境信息提取和重建的精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岛礁周缘及陆架坡折带边缘普遍发育阶梯式地貌单元,这一独特的地貌类型不仅记录着沉积物堆积“基线”的时空分布范围,成为古海平面高精度重建、岸线变迁以及岛礁生态状况评估的重要分析依据,而且还记载着珊瑚礁的沉没过程,是生物礁淹没机理、气候演变、区域构造沉降等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信息窗口。因此,利用海底阶梯式地貌重建关键的海洋环境演变信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海洋学家及海洋工程勘察人员的广泛关注。
但海底阶梯式地貌的形成过程往往依赖于沉积物垂向加积、横向进积或退积、海平面波动以及海底沉降等某一因素或多因素的联合控制形成,若不能确定海底阶梯式地貌的主控因素(敏感因子),就无法准确的实现对海洋环境信息的准确提取。以往研究通常以定性的方法确定海底阶梯式地貌主控因素,缺少对海底阶梯式地貌环境敏感因子的定量分析手段,大大限制了海洋学家对阶梯式地貌所记录的关键环境信息提取和重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解决了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过程环境敏感因子分析难以定量的问题,提高了海洋学家对阶梯式地貌所记录的关键环境信息提取和重建的精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包括:
获取阶地边缘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迁移变化数据;
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
确定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地形因子坡度、海平面上升速率、基底构造沉降速率、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以及横向收缩速率;
根据所述参数和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得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
根据所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对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的环境敏感因子及所述环境敏感因子的贡献度进行分析。
可选地,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包括水深、海平面上升值、海平面沉降量、初始边缘点位置、演化后边缘点位置、初始边缘点位置和演化后边缘点位置之间垂向距离、初始边缘点位置和演化后边缘点位置之间水平距离。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21
其中,x,y分别为代表空间位置的经度和纬度,Φ为坡度,Slt‘为海平面上升速率,Sut’为基底构造沉降速率,Dt‘为岛礁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Lt’为E点横向收缩速率,t为演化的时间。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地形因子坡度、海平面上升速率、基底构造沉降速率、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以及横向收缩速率,具体包括:
采用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确定地形因子坡度;
根据全球海平面曲线,确定海平面上升速率;
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确定基底构造沉降速率;
根据钻孔岩芯恢复的沉积层剖面,确定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
根据地震地层结构以及地形水深分布记录的退积或进积的空间范围,确定横向收缩速率。
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系统,包括:
迁移变化数据确定模块,用于获取阶地边缘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迁移变化数据;
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地形因子坡度、海平面上升速率、基底构造沉降速率、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以及横向收缩速率;
第二定量计算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数和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得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
环境敏感因子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对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的环境敏感因子及所述环境敏感因子的贡献度进行分析。
可选地,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包括水深、海平面上升值、海平面沉降量、初始边缘点位置、演化后边缘点位置、初始边缘点位置和演化后边缘点位置之间垂向距离、初始边缘点位置和演化后边缘点位置之间水平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31
其中,x,y分别为代表空间位置的经度和纬度,Φ为坡度,Slt‘为海平面上升速率,Sut’为基底构造沉降速率,Dt‘为岛礁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Lt’为E点横向收缩速率,t为演化的时间。
可选地,所述参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地形因子坡度确定单元,用于采用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确定地形因子坡度;
海平面上升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全球海平面曲线,确定海平面上升速率;
基底构造沉降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确定基底构造沉降速率;
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钻孔岩芯恢复的沉积层剖面,确定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
横向收缩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地震地层结构以及地形水深分布记录的退积或进积的空间范围,确定横向收缩速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获取阶地边缘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迁移变化数据;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确定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的参数;根据所述参数和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得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对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的环境敏感因子及所述环境敏感因子的贡献度进行分析。本发明能够解决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过程环境敏感因子分析难以定量的问题,提高海洋学家以及海洋工程人员对阶梯式地貌所记录的关键环境信息提取和重建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流程图;
图2为t至t+Δt时期阶地边缘点迁移演变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解决了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过程环境敏感因子分析难以定量的问题,提高了海洋学家对阶梯式地貌所记录的关键环境信息提取和重建的精确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依据地形因子的数学定义,建立地形参数与海床基准点垂向变化(加积或侵蚀)、横向迁移(退积或进积)、构造沉降以及海平面变化等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阶梯式地貌形成过程的影响因子定量评价模型(数学模型),为阶梯式地貌环境敏感因子分析以及关键海洋环境信息重建,提供一种定量计算方法。图1为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阶地边缘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迁移变化数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包括水深、海平面上升值、海平面沉降量、初始边缘点位置、演化后边缘点位置、初始边缘点位置和演化后边缘点位置之间垂向距离、初始边缘点位置和演化后边缘点位置之间水平距离。
本发明定义岛礁周缘阶梯式地貌为岛礁阶地,阶地边缘点为阶地顶部向斜坡过渡处的坡度突变点(类似“尼克点”),时期的阶地边缘点记为(图2),则岛礁阶地就可以视为由不同时期的岛礁边缘点形成的空间组合,从而岛礁阶地的形成过程,转变为:阶地边缘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迁移变化过程。
步骤102: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51
其中,x,y分别为代表空间位置的经度和纬度,Φ为坡度,Slt‘为海平面上升速率,Sut’为基底构造沉降速率,Dt‘为岛礁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Lt’为E点横向收缩速率,t为演化的时间。
假设t时期,E(t)分布水深记为D(t);经过Δt演化后,新的边缘点为E(t+Δt),对应水深记为D(t+Δt),原边缘点E(t)记为E'(t+Δt),对应水深为H(t+Δt);由t演化至t+Δt时期,海平面上升值记为Sl(Δt),构造沉降量记为Su(Δt),E(t+Δt)与E'(t+Δt)之间垂向距离记为G(Δt),水平距离记为L(Δt)(如图2)。则有: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61
根据数学极限原理与地形参数的数学定义,当Δt趋向于0时,左边β就变成了岛礁边缘点的坡度Φ,式2右侧通过微分近似,则有: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62
若考虑不同空间位置的影响,则(3)式转化为,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63
其中,x,y分别为代表空间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通过式(3)建立岛礁阶地地形参数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变换后: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64
若对式(4)两边同时求取对数,又得到: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65
步骤103:确定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的参数,模型公式中关键的参数有5个,所述参数包括地形因子坡度、海平面上升速率、基底构造沉降速率、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以及横向收缩速率,具体包括:
步骤1031:采用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确定地形因子坡度。
步骤1032:根据全球海平面曲线,确定海平面上升速率,具体的,可参考Miller etal.(2005)与Kominz et al.(2008)的全球海平面曲线进行提取。
步骤1033: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确定基底构造沉降速率。
基底构造沉降速率,可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构建地震地层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回拨方法进行计算,其基本原理为把地层序列变化的各地层单元依次逐层剥去,通过一系列校正(脱压实校正、沉积物负荷校正、古水深校正、古海平面校正),计算不用时期的沉降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71
其中,Y为不同时期构造沉降量。
S为压实校正后的沉积物厚度,与地层孔隙度有关,可由钻井岩芯资料获到;
ρm为地幔密度,通常取上地幔平均密度,为3200kg/m3
ρs为沉积物柱的平均密度,可由钻井岩芯资料测试得到。
ρw为空隙水的密度,也可通过沉积物岩心资料测试得到。
Wd为古水深,根据钻井岩芯记录的古生物化石组合进行判断和估算。
ΔSL为古海平面相对于现今海平面的高度,可参考Miller et al.(2005)与Kominz et al.(2008)的全球海平面曲线。
步骤1034:根据钻孔岩芯恢复的沉积层剖面,确定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
步骤1035:根据地震地层结构以及地形水深分布记录的退积或进积的空间范围,确定横向收缩速率。
步骤104:根据所述参数和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得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
步骤105:根据所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对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的环境敏感因子及所述环境敏感因子的贡献度进行分析,具体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通过多参数非线性相关分析,可实现对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的环境敏感因子及其贡献度进行计算和评价。
利用公式3建立的地形因子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基底沉降速率曲线、海底沉积物垂向沉积速率或侵蚀速率、海底沉积物横向迁移速率等4个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函数关系,确定其中3个环境因子情况,可对另外一个进行重建计算。
利用公式(4)和(5)可以对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的环境敏感因子及其贡献度进行计算分析。
式(4)中,将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72
整体视为tanΦ(x,y)的变量因子,求取其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在不考虑L’(x,y,t)影响的前提下,可判定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81
即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以及岛礁垂向加积或侵蚀过程等影响因子对岛礁阶地形成过程的贡献度。
式(5)中,将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82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83
整体视为ln(tanΦ(x,y))的影响因子,求取其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可判定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84
即岛礁边缘地层退积或进积过程对岛礁阶地形成过程的贡献度。
图3为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系统包括:
迁移变化数据确定模块201,用于获取阶地边缘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迁移变化数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包括水深、海平面上升值、海平面沉降量、初始边缘点位置、演化后边缘点位置、初始边缘点位置和演化后边缘点位置之间垂向距离、初始边缘点位置和演化后边缘点位置之间水平距离。
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
参数确定模块203,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地形因子坡度、海平面上升速率、基底构造沉降速率、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以及横向收缩速率。
第二定量计算模型确定模块204,用于根据所述参数和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得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
环境敏感因子分析模块20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对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的环境敏感因子及所述环境敏感因子的贡献度进行分析。
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确定模块202,具体包括:
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
Figure BDA0002900353820000085
其中,x,y分别为代表空间位置的经度和纬度,Φ为坡度,Slt‘为海平面上升速率,Sut’为基底构造沉降速率,Dt‘为岛礁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Lt’为E点横向收缩速率,t为演化的时间。
所述参数确定模块203,具体包括:
地形因子坡度确定单元,用于采用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确定地形因子坡度。
海平面上升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全球海平面曲线,确定海平面上升速率。
基底构造沉降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确定基底构造沉降速率。
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钻孔岩芯恢复的沉积层剖面,确定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
横向收缩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地震地层结构以及地形水深分布记录的退积或进积的空间范围,确定横向收缩速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阶地边缘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迁移变化数据;
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
Figure FDA0003322752270000011
其中,x,y分别为代表空间位置的经度和纬度,Φ为坡度,Slt‘为海平面上升速率,Sut’为基底构造沉降速率,Dt‘为岛礁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Lt’为E点横向收缩速率,t为演化的时间;
确定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地形因子坡度、海平面上升速率、基底构造沉降速率、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以及横向收缩速率;
根据所述参数和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得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
根据所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对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的环境敏感因子及所述环境敏感因子的贡献度进行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包括水深、海平面上升值、海平面沉降量、初始边缘点位置、演化后边缘点位置、初始边缘点位置和演化后边缘点位置之间垂向距离、初始边缘点位置和演化后边缘点位置之间水平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地形因子坡度、海平面上升速率、基底构造沉降速率、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以及横向收缩速率,具体包括:
采用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确定地形因子坡度;
根据全球海平面曲线,确定海平面上升速率;
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确定基底构造沉降速率;
根据钻孔岩芯恢复的沉积层剖面,确定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
根据地震地层结构以及地形水深分布记录的退积或进积的空间范围,确定横向收缩速率。
4.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迁移变化数据确定模块,用于获取阶地边缘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迁移变化数据;
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具体包括:
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建立阶地地形参数演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第一定量计算模型:
Figure FDA0003322752270000021
其中,x,y分别为代表空间位置的经度和纬度,Φ为坡度,Slt‘为海平面上升速率,Sut’为基底构造沉降速率,Dt‘为岛礁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Lt’为E点横向收缩速率,t为演化的时间;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地形因子坡度、海平面上升速率、基底构造沉降速率、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以及横向收缩速率;
第二定量计算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数和所述第一定量计算模型,得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
环境敏感因子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定量计算模型,对海底阶梯式地貌形成的环境敏感因子及所述环境敏感因子的贡献度进行分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迁移变化数据包括水深、海平面上升值、海平面沉降量、初始边缘点位置、演化后边缘点位置、初始边缘点位置和演化后边缘点位置之间垂向距离、初始边缘点位置和演化后边缘点位置之间水平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地形因子坡度确定单元,用于采用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确定地形因子坡度;
海平面上升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全球海平面曲线,确定海平面上升速率;
基底构造沉降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确定基底构造沉降速率;
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钻孔岩芯恢复的沉积层剖面,确定垂向加积或侵蚀速率;
横向收缩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地震地层结构以及地形水深分布记录的退积或进积的空间范围,确定横向收缩速率。
CN202110054345.5A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861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4345.5A CN112861322B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AU2021106498A AU2021106498A4 (en) 2021-01-15 2021-08-23 Method and system for quantitatively analyzing evolution of submarine step-like landfor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4345.5A CN112861322B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1322A CN112861322A (zh) 2021-05-28
CN112861322B true CN112861322B (zh) 2022-02-18

Family

ID=76006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4345.5A Active CN112861322B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1322B (zh)
AU (1) AU2021106498A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3161B (zh) * 2021-05-31 2022-04-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低位域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定量表征方法
CN116738121B (zh) * 2023-08-14 2023-12-12 广东海洋大学 基于古水深和剥蚀恢复计算盆地构造沉降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6044A (zh) * 2020-07-14 2020-12-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深海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9076B (zh) * 2013-07-24 2014-05-14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基于网格重建的海底地形地貌变化探测与分析方法
US10830750B2 (en) * 2014-05-21 2020-11-10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Functional soil maps
CN105138731B (zh) * 2015-07-27 2018-02-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水合物分解引起海底斜坡不稳定性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08416686B (zh) * 2018-01-30 2021-10-1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地质环境类型划分方法
CN111610561B (zh) * 2020-06-05 2021-05-0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定量建立海平面变化及海进-海退曲线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6044A (zh) * 2020-07-14 2020-12-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深海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1322A (zh) 2021-05-28
AU2021106498A4 (en)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rtin et al. Quantitative modeling of the evolution and geometry of incised valleys
Kohn et al. Visualizing thermotectonic and denudation histories using apatite fission track thermochronology
Stocchi et al. Influence of 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 upon current sea level variations in the Mediterranean
CN112861322B (zh) 一种海底阶梯式地貌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0517794A (zh) 一种建立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的方法
CN104765065A (zh) 一种确定沉积地层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US9377549B2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elastic parameters by inverting 4D seismic measurements
EP3415957B1 (fr) Procédé d'exploitation d'un bassin sédimentaire comportant des hydrocarbures, au moyen d'une modelisation de l'accumulation de la matiêre organique terrestre
Steventon et al. Strain analysis of a seismically imaged mass‐transport complex, offshore Uruguay
US10724345B2 (en) Method for exploitation of a sedimentary basin by means of map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hydrogen index
CN111475920B (zh) 一种深水盆地古水深的获取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24651B (zh)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Bruno et al. Factors controlling natural subsidence in the Po Plain
Finotello et al. Morpho‐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a microtidal meandering channel driven by 130 years of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modifications of the Venice Lagoon (Italy)
CN112185469B (zh) 一种预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有利聚集区的方法
CN111983678B (zh) 一种快速评价深水砂体发育潜力的方法
Camuffo A discussion on sea level rise, rate ad acceleration. Venice as a case study
Sutter et al. Seasonal saline intrusion monitoring of a shallow coastal aquifer using time‐lapse DC resistivity traversing
CN116861955A (zh) 一种基于地形单元分区使用机器学习反演海底地形的方法
CN116738121B (zh) 基于古水深和剥蚀恢复计算盆地构造沉降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24775B (zh) 一种沉积湖盆古水深综合定量恢复方法
Gruijters et al. 3D interpolation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in the upper 5 m of the channel bed of three lower Rhine distributaries
Bernal Fault-seal analysis in the Greater Bay du Nord area, Flemish Pass Basin, offshore Newfoundland
CN114076982B (zh)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Shin Late Neogene and Quaternary vertical motions in the Otway coast, Southeast Australia (II): Epeirogenic uplift driven by lithospheric flexural de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5

Address after: No. 1777, Sansha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000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QINGDAO OCEAN SOUN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50001 No. 145, Nantong Avenue, Nangang District, Heilongjiang, Harbin

Patentee befor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OCEAN SOUND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