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0663A - 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0663A
CN112860663A CN202110125825.6A CN202110125825A CN112860663A CN 112860663 A CN112860663 A CN 112860663A CN 202110125825 A CN202110125825 A CN 202110125825A CN 112860663 A CN112860663 A CN 112860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base
recorded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58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0663B (zh
Inventor
王金水
王兴鹏
钱自信
洪小凤
潘室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c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c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c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58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06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0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0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0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0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06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is distributed, e.g. networked systems, clusters, multiprocesso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1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is an embedded system, i.e. a combin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dicated to perform a certain function in mobile devices, printers, automotive or aircraf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5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e.g. monitoring the presence of processing resources, peripherals, I/O links, software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58Monitoring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or parameters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e.g. monitoring of power, currents, temperature, humidity, position, vib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系统配置方法包括:当接收到更新后的第一管理信息库时,将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确定出记录在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第二列表根据前一次接收的第二管理信息库得到,第一目标参数的类别包括对象标识符和描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接收输入的与第一目标参数相关联的第一设备参数;将第一设备参数和第二设备参数添加到第一列表;第二设备参数与第二目标参数相关联,第二目标参数同时记录在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根据添加得到的所述第一列表进行系统配置。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系统配置效率。

Description

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DCIM)系统,是指采用统一的平台对各类设施进行管理的系统,例如供电管理系统、微模块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
微模块监控系统可以用于微模块数据中心,其可以对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空调、智能电表等设备进行监控。微模块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与DCIM系统通讯。微模块监控系统可以将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MIB)发送给DCIM系统,DCIM系统可以利用管理信息库进行系统配置;当微模块数据中心出现新增设备、变更设备等设备调整的情况时,微模块监控系统将会更新管理信息库,并将更新后的管理信息库发送给DCIM系统。
然而,目前的DCIM系统利用更新后的管理信息库进行系统配置时,系统配置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DCIM系统进行系统配置时存在的配置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配置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更新后的第一管理信息库时,将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第一列表中至少记录有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与对象标识符相对应的描述信息;
确定出记录在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第二列表根据前一次接收的第二管理信息库得到,第一目标参数的类别包括对象标识符和描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输入的与第一目标参数相关联的第一设备参数;
将第一设备参数和第二设备参数添加到第一列表;第二设备参数与第二目标参数相关联,第二目标参数同时记录在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
根据添加得到的第一列表进行系统配置。
可选的,将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包括:
按照第一管理信息库中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依次将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记录在第一预设表格的不同行;
将记录得到的第一预设表格确定为第一列表。
可选的,在确定出记录在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之前,系统配置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的情况下,接收输入的第三设备参数;第三设备参数与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相关联;
按照第二管理信息库中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依次将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对象标识符、每个对象标识符对应的描述信息以及相关联的第三设备参数,记录在第二预设表格的不同行;
将记录得到的第二预设表格确定为第二列表,并存储第二列表。
可选的,在根据添加得到的第一列表进行系统配置之后,系统配置方法还包括:
存储添加得到的第一列表。
可选的,在确定出记录在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之前,系统配置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非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的情况下,获取预先存储的第二列表;第二列表中记录有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对象标识符对应的描述信息以及第四设备参数,第四设备参数与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相关联。
可选的,设备参数至少包括设备名称、检测点类型和操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配置装置,包括:
转换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更新后的第一管理信息库时,将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第一列表中至少记录有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与对象标识符相对应的描述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出记录在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第二列表根据前一次接收的第二管理信息库得到,第一目标参数的类别包括对象标识符和描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与第一目标参数相关联的第一设备参数;
添加模块,用于将第一设备参数和第二设备参数添加到第一列表;第二设备参数与第二目标参数相关联,第二目标参数同时记录在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添加得到的第一列表进行系统配置。
可选的,转换模块还用于:
按照第一管理信息库中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依次将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记录在第一预设表格的不同行;
将记录得到的第一预设表格确定为第一列表。
可选的,系统配置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
在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的情况下,接收输入的第三设备参数;第三设备参数与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相关联;
按照第二管理信息库中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依次将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对象标识符、每个对象标识符对应的描述信息以及相关联的第三设备参数,记录在第二预设表格的不同行;
将记录得到的第二预设表格确定为第二列表,并存储第二列表。
可选的,系统配置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
存储添加得到的第一列表。
可选的,获取模块还用于:
在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非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的情况下,获取预先存储的第二列表;第二列表中记录有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对象标识符对应的描述信息以及第四设备参数,第四设备参数与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相关联。
可选的,设备参数至少包括设备名称、检测点类型和操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接收到的更新后的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然后可以根据基于前一次接收的第二管理信息库所得到的第二列表,确定出记录在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由于该第一目标参数对应的设备为本次更新的第一管理信息库中发生调整的设备,因此技术人员可以只补录第一目标参数关联的设备参数,至于其他未发生调整的设备,可以自动从第二列表中获取。如此,可以不用人工去核对此次更新后的管理信息库中发生调整的设备,从而可以极大地缩短补录时间,这样,DCIM系统可以快速及时地获取到此次更新的补录了设备参数的管理信息库,极大地提高了系统配置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配置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配置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背景技术所描述的,目前的DCIM系统利用更新后的MIB库进行系统配置时,配置效率较低。
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DCIM系统在利用管理信息库进行系统配置时,需要各个设备的对象标识符(Object Identifier,OID)、描述信息,以及设备名称、操作模式等设备参数。由于发送给DCIM系统的管理信息库中通常只包括各个设备的对象标识符和描述信息,并不包括设备参数,因此,需要人工补录每个对象标识符和描述信息所对应的设备参数。如此,DCIM系统可以利用补录了设备参数的管理信息库进行系统配置。
然而,管理信息库中包括大量的通讯节点,每个通讯节点代表一个设备,人工补录设备参数时,需要对管理信息库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核对,判断出哪些通讯节点的信息发生了变化,耗时很长且容易出错,由此导致DCIM系统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获取到补录了设备参数的管理信息库,故而配置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系统配置方法进行介绍。
系统配置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系统配置装置,该系统配置装置可以是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例如微模块数据中心中运行DCIM系统的服务器或者个人计算机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配置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当接收到更新后的第一管理信息库时,将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
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配置方法的技术构思进行介绍。
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微模块监控系统每次更新管理信息库时,只有发生调整的设备,其对象标识符和描述信息会发生变化,例如现场新增的温度传感器或者厂商发生变更的智能电表,且发生调整的设备此时并不对应有设备参数,而未发生调整的设备的对象标识符和描述信息不发生变化,且未发生调整的设备对应有已补录的设备参数。
如此,可以根据管理信息库中各个对象标识符或描述信息是否对应有设备参数的情况,自动确定出发生调整的设备。然后,可以只对发生调整的设备补录其设备参数,而对于未发生调整的设备,可以直接使用其对应的设备参数。这样,可以不用人工去核对管理信息库中信息发生了变化的通讯节点,即发生调整的设备,因此可以快速完成对更新后的管理信息库的补录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配置装置可以接收微模块监控系统发送的更新后的管理信息库,该管理信息库可以称为第一管理信息库。之后,系统配置装置可以将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其中,该第一列表中至少可以记录有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与对象标识符相对应的描述信息。
可选的,可以利用预设表格对第一管理信息库进行转换,相应的处理可以如下:按照第一管理信息库中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依次将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记录在第一预设表格的不同行;将记录得到的第一预设表格确定为第一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信息库的结构通常为树状结构,其分为多个层级,其中的对象标识符的形式通常为一串数字,如1.3.6.1,其中,“1”表示第一级,“3”表示第二级,“6”表示第三级,依次类推。因此,可以按照第一管理信息库中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即上述数字的层级顺序,依次将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记录在第一预设表格的不同行。之后,可以将记录得到的第一预设表格确定为第一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表格可以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Figure BDA0002923518140000071
相应的,记录有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的第一列表,可以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Figure BDA0002923518140000072
Figure BDA0002923518140000081
步骤S120、确定出记录在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参数的类别可以包括对象标识符和描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一目标参数的类别可以是对象标识符,或者第一目标参数的类别可以是描述信息,或者第一目标参数的类别可以是对象标识符和描述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两次系统配置之间通常会间隔一段时间,那么,在进行后一次系统配置时,前一次系统配置通常已配置结束,换言之,前一次系统配置时所利用的必然是补录了设备参数的管理信息库。这样,系统配置装置在得到第一列表后,可以根据前一次接收的第二管理信息库得到第二列表,例如,可以将第二管理信息库转换得到第二列表。之后,系统配置装置可以确定出记录在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目标参数,该目标参数可以称为第一目标参数。具体的,可以通过遍历查重方式确定出第一目标参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一目标参数未记录在第二列表中,而第二列表是基于第二管理信息库得到,因此,第一目标参数所关联的设备即为上述介绍的发生调整的设备。这样,可以通过第一目标参数确定出发生调整的设备。
步骤S130、接收输入的与第一目标参数相关联的第一设备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出第一目标参数后,系统配置装置可以将第一目标参数显示给技术人员,以使技术人员对第一目标参数相关联的设备参数进行补录,该设备参数可以至少包括设备名称、检测点类型和操作模式,该设备参数可以称为第一设备参数。
具体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键盘等输入设备,输入第一设备参数。如此,系统配置装置可以接收到输入的第一设备参数。
步骤S140、将第一设备参数和第二设备参数添加到第一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参数是指与第二目标参数相关联的设备参数,其中,第二目标参数是指同时记录在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的目标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目标参数同时记录在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中,相应的,第二目标参数关联的设备也记录在第一管理信息库中,因此,第二目标参数所关联的设备即为前述介绍的未发生调整的设备。如此,通过第二目标参数,可以确定出未发生调整的设备,进而可以获取到未发生调整的设备参数,即第二设备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参数后,系统配置装置可以将第一设备参数和第二设备参数添加到第一列表,此时,第一列表中记录了更新后的第一管理信息库中所有设备各自的设备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添加有第一设备参数和第二设备参数的第一列表,可以如下表三所示。
表三
Figure BDA0002923518140000091
步骤S150、根据添加得到的第一列表进行系统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配置装置在将第一设备参数和第二设备参数添加到第一列表后,可以将该第一列表导入DCIM系统,以使DCIM系统根据第一列表中的对象标识符、描述信息及设备信息,对系统进行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添加得到的第一列表进行系统配置之后,还可以存储该第一列表,用于下一次系统配置时补录管理信息库的处理。
下面对前述所提及的第二列表的获取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可选的,在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第二列表,相应的处理可以如下:在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的情况下,接收输入的第三设备参数;第三设备参数与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相关联;按照第二管理信息库中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依次将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对象标识符、每个对象标识符对应的描述信息以及相关联的第三设备参数,记录在第二预设表格的不同行;将记录得到的第二预设表格确定为第二列表,并存储第二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是一个全新的管理信息库,因此,在接收到该全新的管理信息库时,需要由技术人员对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进行全面补录,即补录其中的每个对象标识符所标识的设备的设备参数。如此,在进行首次系统配置时,系统配置装置可以接收到技术人员输入的与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相关联的设备参数,该设备参数可以称为第三设备参数。之后,可以按照第二管理信息库中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依次将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对象标识符、每个对象标识符对应的描述信息以及相关联的第三设备参数,记录在第二预设表格的不同行,该第二预设表格的形式类似于前述提及的第一预设表格,这里不再赘述。最后,可以将记录得到的第二预设表格确定为第二列表,并存储第二列表。
可选的,在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非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第二列表,相应的处理可以如下:在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非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的情况下,获取预先存储的第二列表;第二列表中记录有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对象标识符对应的描述信息以及第四设备参数,第四设备参数与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相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非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那么,前一次系统配置的过程即为上述S110-S150的处理,如此,可以获取到前一次系统配置后存储的记录有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对象标识符对应的描述信息以及设备参数的列表,该列表即第二列表,其中记录的设备参数可以称为第四设备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接收到的更新后的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然后可以根据基于前一次接收的第二管理信息库所得到的第二列表,确定出记录在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由于该第一目标参数对应的设备为本次更新的第一管理信息库中发生调整的设备,因此技术人员可以只补录第一目标参数关联的设备参数,至于其他未发生调整的设备,可以自动从第二列表中获取。如此,可以不用人工去核对此次更新后的管理信息库中发生调整的设备,从而可以极大地缩短补录时间,这样,DCIM系统可以快速及时地获取到此次更新的补录了设备参数的管理信息库,极大地提高了系统配置效率。
此外,还可以避免由于技术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核对错误情形,例如重复补录,如此,提高了补录准确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配置方法,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于该系统配置方法的系统配置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见以下实施例。
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系统配置装置,该装置包括:
转换模块210,用于当接收到更新后的第一管理信息库时,将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第一列表中至少记录有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与对象标识符相对应的描述信息;
确定模块220,用于确定出记录在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第二列表根据前一次接收的第二管理信息库得到,第一目标参数的类别包括对象标识符和描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模块230,用于接收输入的与第一目标参数相关联的第一设备参数;
添加模块240,用于将第一设备参数和第二设备参数添加到第一列表;第二设备参数与第二目标参数相关联,第二目标参数同时记录在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
配置模块250,用于根据添加得到的第一列表进行系统配置。
可选的,转换模块还用于:
按照第一管理信息库中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依次将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记录在第一预设表格的不同行;
将记录得到的第一预设表格确定为第一列表。
可选的,系统配置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
在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的情况下,接收输入的第三设备参数;第三设备参数与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相关联;
按照第二管理信息库中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依次将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对象标识符、每个对象标识符对应的描述信息以及相关联的第三设备参数,记录在第二预设表格的不同行;
将记录得到的第二预设表格确定为第二列表,并存储第二列表。
可选的,系统配置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
存储添加得到的第一列表。
可选的,获取模块还用于:
在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非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的情况下,获取预先存储的第二列表;第二列表中记录有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对象标识符对应的描述信息以及第四设备参数,第四设备参数与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相关联。
可选的,设备参数至少包括设备名称、检测点类型和操作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接收到的更新后的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然后可以根据基于前一次接收的第二管理信息库所得到的第二列表,确定出记录在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由于该第一目标参数对应的设备为本次更新的第一管理信息库中发生调整的设备,因此技术人员可以只补录第一目标参数关联的设备参数,至于其他未发生调整的设备,可以自动从第二列表中获取。如此,可以不用人工去核对此次更新后的管理信息库中发生调整的设备,从而可以极大地缩短补录时间,这样,DCIM系统可以快速及时地获取到此次更新的补录了设备参数的管理信息库,极大地提高了系统配置效率。
此外,还可以避免由于技术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核对错误情形,例如重复补录,如此,提高了补录准确度。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包括:处理器30、存储器3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32。所述处理器3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32时实现上述各个系统配置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3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3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3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3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32在所述电子设备3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32可以被分割成转换模块、确定模块、接收模块、添加模块、配置模块,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转换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更新后的第一管理信息库时,将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第一列表中至少记录有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与对象标识符相对应的描述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出记录在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第二列表根据前一次接收的第二管理信息库得到,第一目标参数的类别包括对象标识符和描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与第一目标参数相关联的第一设备参数;
添加模块,用于将第一设备参数和第二设备参数添加到第一列表;第二设备参数与第二目标参数相关联,第二目标参数同时记录在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添加得到的第一列表进行系统配置。
所述电子设备3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30、存储器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仅仅是电子设备3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3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3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31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3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3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31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3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设备3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3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电子设备3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3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电子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3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系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接收到更新后的第一管理信息库时,将所述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中至少记录有所述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与所述对象标识符相对应的描述信息;
确定出记录在所述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所述第二列表根据前一次接收的第二管理信息库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的类别包括所述对象标识符和所述描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输入的与所述第一目标参数相关联的第一设备参数;
将所述第一设备参数和第二设备参数添加到所述第一列表;所述第二设备参数与第二目标参数相关联,所述第二目标参数同时记录在所述第一列表和所述第二列表;
根据添加得到的所述第一列表进行系统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管理信息库中所述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依次将所述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所述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记录在第一预设表格的不同行;
将记录得到的所述第一预设表格确定为所述第一列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出记录在所述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的情况下,接收输入的第三设备参数;所述第三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所述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相关联;
按照所述第二管理信息库中所述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依次将所述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所述对象标识符、每个所述对象标识符对应的描述信息以及相关联的所述第三设备参数,记录在第二预设表格的不同行;
将记录得到的所述第二预设表格确定为所述第二列表,并存储所述第二列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添加得到的所述第一列表进行系统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存储添加得到的所述第一列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出记录在所述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管理信息库为非首次接收的管理信息库的情况下,获取预先存储的第二列表;所述第二列表中记录有所述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所述对象标识符、所述对象标识符对应的描述信息以及第四设备参数,所述第四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二管理信息库中的所述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相关联。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参数至少包括设备名称、检测点类型和操作模式。
7.一种系统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换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更新后的第一管理信息库时,将所述第一管理信息库转换为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中至少记录有所述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对象标识符,以及与所述对象标识符相对应的描述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出记录在所述第一列表但未记录在第二列表的第一目标参数;所述第二列表根据前一次接收的第二管理信息库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的类别包括所述对象标识符和所述描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与所述第一目标参数相关联的第一设备参数;
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参数和第二设备参数添加到所述第一列表;所述第二设备参数与第二目标参数相关联,所述第二目标参数同时记录在所述第一列表和所述第二列表;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添加得到的所述第一列表进行系统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还用于:
按照所述第一管理信息库中所述对象标识符的排列顺序,依次将所述第一管理信息库中的每个所述对象标识符以及其对应的描述信息,记录在第一预设表格的不同行;
将记录得到的所述第一预设表格确定为所述第一列表。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125825.6A 2021-01-29 2021-01-29 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8606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5825.6A CN112860663B (zh) 2021-01-29 2021-01-29 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5825.6A CN112860663B (zh) 2021-01-29 2021-01-29 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0663A true CN112860663A (zh) 2021-05-28
CN112860663B CN112860663B (zh) 2023-02-28

Family

ID=75986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5825.6A Active CN112860663B (zh) 2021-01-29 2021-01-29 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066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6226A (zh) * 2011-07-29 2013-05-15 波音公司 更新关联存储器的系统
CN109064104A (zh) * 2018-09-11 2018-12-2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物资设备管理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0351225A (zh) * 2018-04-03 2019-10-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硬件设备的联网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750690A (zh) * 2019-09-06 2020-02-04 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查找管理信息库监控指标的方法及系统
US20210014283A1 (en) * 2019-07-12 2021-01-14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evidence for the superiority of a distributed system configur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6226A (zh) * 2011-07-29 2013-05-15 波音公司 更新关联存储器的系统
CN110351225A (zh) * 2018-04-03 2019-10-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硬件设备的联网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064104A (zh) * 2018-09-11 2018-12-2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物资设备管理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US20210014283A1 (en) * 2019-07-12 2021-01-14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evidence for the superiority of a distributed system configuration
CN110750690A (zh) * 2019-09-06 2020-02-04 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查找管理信息库监控指标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0663B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1638B (zh) 智能设备测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8671099B2 (en) Clustering devices in a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CN107980241B (zh) 一种网关多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88417B (zh) 一种通信协议的更新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7748718B (zh) 应用程序测试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510326A (zh) 主从设备配置信息同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54284A (zh) 芯片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CN112948233A (zh)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3177015B (zh) 基于帧头的串口通讯方法和串口芯片
CN113014617A (zh) 一种基于云端数据管理平台的网关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3795039A (zh) 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60663B (zh) 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737640A (zh) 一种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19337B (zh) 一种数据分析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510259A (zh) 一种基于bmc导入导出bios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72611A (zh) 获取WiFi信号强度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12442B (zh) 配电柜数据采集端接入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238911A (zh) 告警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096297A (zh) 针对可控环境下物联网设备大规模升级的方法、升级装置
CN114500688B (zh) 设备协议识别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826867B (zh) 处理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244429B (zh) 光模块调试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760809B (zh) 一种gpio接口的配置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28404B (zh) 行业短信准确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296770A (zh) 设备管理界面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30

Address after: 363000 No. 11, Jinxing Road, Xiangcheng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Kehua Data Co.,Ltd.

Applicant after: XIAMEN KEC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eidou Industrial Park, Jinfeng Industrial Zone,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pplicant befor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Kehua Data Co.,Ltd.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KEC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6

Address after: 363000 No. 11, Jinxing Road, Xiangcheng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3000 No. 11, Jinxing Road, Xiangcheng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Kehua Data Co.,Ltd.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KEC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