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2071A - 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2071A
CN112842071A CN202110396438.6A CN202110396438A CN112842071A CN 112842071 A CN112842071 A CN 112842071A CN 202110396438 A CN202110396438 A CN 202110396438A CN 112842071 A CN112842071 A CN 112842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valve
hole
cover
coo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64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灿雄
黄志荣
伍尚凯
余敬源
李广彬
黄秋萍
刘锦雄
冯荣基
梁松伟
潘德赢
吴金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ng Xianf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 Manufactur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ng Xianf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 Manufactur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ng Xianf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 Manufactur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ng Xianf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 Manufactur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964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420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42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20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02Control mechanisms for pressure-coo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9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包括锅身、侧耳和锅盖组件,锅盖组件盖放于锅身上,侧耳安装在锅身侧壁,锅身锅口处朝外延伸形成级位结构,级位结构包括起级位和挡边,起级位水平设置,挡边下端连接在起级位的外端,起级位的内端与锅身连接;锅盖组件包括压力盖、安全阀、将压力盖与锅身锁紧或松开的开合装置、用于控制开合装置将压力盖与锅身锁紧或松开的转钮组件;压力盖外缘搭放在起级位上,压力盖外周位于挡边以内。本压力锅通过调节转钮组件的旋转,可实现单手操控锅盖的开合;级位结构的设置,可增强锅边的压力承受力及杜绝因密封圈有轻微缺陷出现的滴水现象;安全装置起到防护作用,减小对人员的误伤。

Description

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压力锅,在开合方式的操作时比较繁琐,有的利用锅盖与锅体之间的错位咬合,需要双手配合才能完成开合操作,有的由于结构过于复杂,让使用者难以理解其应用。有的压力锅在使用中容易出现锅盖与锅体处于半开合状态而造成锅体与锅盖扣不住,造成锅内压力泄露,引起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包括锅身、侧耳和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盖放于所述锅身上,所述侧耳安装在所述锅身侧壁,所述锅身锅口处朝外延伸形成级位结构,所述级位结构包括起级位和挡边,所述起级位水平设置,所述挡边下端连接在所述起级位的外端,所述起级位的内端与锅身连接;所述锅盖组件包括压力盖、用于排气的安全阀、箍在所述压力盖上并将所述压力盖与所述锅身锁紧或松开的开合装置、通过旋转用于控制所述开合装置将所述压力盖与所述锅身锁紧或松开的转钮组件;所述压力盖外缘搭放在所述起级位上,所述压力盖外周位于所述挡边以内。
开合装置在转钮组件的控制下实现扣紧或松开压力盖和锅身,单手即可实现开合盖的操作。级位结构的设置,可增强锅边压力承受力及杜绝因密封圈有轻微缺陷出现的滴水现象,防止水滴在炉具上,盖边与锅边的液滴均返流锅内。
所述压力盖外缘朝内弯折形成内弯结构,所述内弯结构内安装有锅口密封圈,位于内弯结构处的所述锅口密封圈外径为嵌入部,所述锅口密封圈下侧面为密封部,所述嵌入部上侧朝所述压力盖内侧倾斜延伸,所述密封部自连接处朝下倾斜延伸,所述压力盖盖合时,所述锅口密封圈的密封部顶着所述起级位。内弯结构可用于将锅口密封圈的嵌入部卡住,实现安装功能;密封部顶着起级位,可增强密封功能。锅口密封圈的设置,可用于对压力锅进行密封,具有保压的作用。
所述开合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压力环、滑块和第一导向柱;所述滑块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长形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长形孔连通,所述压力环设置在所述滑块的外端,所述第一导向柱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块的内端;所述压力盖上设有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中部朝下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有导向长孔和第一中心孔,所述安装面板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安全阀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面板下侧开设有滑槽;所述转钮组件包括旋钮、转钮固定件和中心螺母,所述旋钮开设有第二中心孔、定位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转钮固定件下侧设有固定柱;所述导向长孔数量与所述压力环数量相匹配,所述第三安装孔数量与所述导向长孔数量相匹配;所述压力盖中央开设有第三中心孔,所述压力盖上侧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数量与所述压力环数量相匹配且位置相对;所述压力环安放在所述压力盖上,所述长形孔套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安装盖板安装在所述压力盖上,所述压力环夹持在所述压力盖与所述安装面板之间,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滑槽内且可沿其滑行;所述旋钮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长孔后插入所述第三安装孔内;所述固定柱由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三中心孔后用所述中心螺母旋紧;转动所述旋钮,所述第三安装孔迫使所述第一导向柱沿所述导向长孔滑动,使得所述压力环锁紧或松开所述压力盖与锅身。本压力锅采用两个开合机构时,可以对扣的方式将锅盖与锅身扣紧,使用两个以上开合机构时,可更牢固的扣紧锅盖与锅身。定位柱的设置,为长形孔提供滑动的定向及支撑。安装面板可将滑块、第一导向柱收纳起来,滑槽形成滑块滑动的通道。
所述开合装置设有三个开合机构,三个开合机构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两之间形成120度夹角;所述滑块的内端的第一侧向外倾斜延伸,所述滑块自其中部向内端方向为渐缩径结构,所述滑块第二侧自所述滑块中部处向内端处呈弧形倾斜延伸侧向所述滑块内端的第一侧;三个所述滑块内端的所述第一导向柱位于所述安装槽下方,位于中间的所述滑块的内端第一侧靠近其左侧的所述滑块的第二侧且可沿该侧弧形倾斜方向移动,位于右侧所述滑块的内端第一侧靠近中间所述滑块的第二侧且可沿该侧弧形倾斜方向移动。三个开合机构的布置,可使锅盖与锅身扣合更紧。滑块内端两侧的结构设置,可为相邻的滑块提供滑动的空间,从而实现滑块的向外伸展或向内回缩。
所述转钮组件还包括手感柱和张紧弹簧;所述固定柱与所述转钮固定件下侧设有套筒,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下侧设有一圈凹凸槽,所述定位孔内依次放入所述张紧弹簧和所述手感柱,所述张紧弹簧下端顶着所述定位孔底部,其上端顶着所述手感柱下端,所手感柱上端顶着所述凹凸槽。凹凸槽与手感柱、张紧弹簧的配合设置,在转动旋钮时,使得转钮固定件具有震动效果且发出嘀嘀响声来提醒使用者正在转动进行开合操作或进行排气功能。
所述压力盖的盖边设有用于在锅内超过压力设定值时使所述锅口密封圈变形移位的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位于所述压力环下方。
所述安全装置为由所述压力盖的盖面由下而上顶起形成的凸出面,所述凸出面对准所述锅口密封圈嵌入部的上侧;或者,所述安全装置为在所述压力盖的盖面开设的一条泄气缝,所述泄气缝对准所述锅口密封圈嵌入部的上侧;或者,所述安全装置为在所述压力盖的盖面开设的一个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对准所述锅口密封圈嵌入部的上侧。当锅内压力达到设定值时,锅口密封圈会往安全装置方向移位(变形),此时进行泄压;安全装置设置在压力环下方(即压力环内),当泄压时,因压力环挡住气压的直喷(缓冲作用),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人造成烫伤。凸出面、泄气缝、泄气孔三种类型的设置,均是为了形成锅口密封圈的形变或位移的空间,锅口密封圈发生变形而平移,使得锅内压力从安全装置中泄露出去,实现辅助排气泄压的功能。
所述侧耳上侧设有第一防滑纹,所述第一防滑纹由若干凹槽均匀纵横并列形成;所述转钮固定件上侧面设有第二防滑纹,所述第二防滑纹由若干凹槽均匀纵横并列形成。侧耳上第一防滑纹的设置,便于使用者牢固提着压力锅,避免手滑脱落。第二防滑纹的设置,可增加与手部的摩擦力,抓取更稳固。
所述安全阀包括上阀体、下阀体、第一弹簧、阀塞、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上阀体下端与所述下阀体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两者之间具有空腔,所述上阀体顶部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孔,其下部设有一圈凸起的环状帽檐;所述阀塞一端分别开设有环绕其一周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其另一端为球缺结构;所述下阀体底部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二排气孔,其底部开设有环绕所述下阀体一周的第三卡槽,所述下阀体外周开设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第四排气孔,所述第四排气孔位于所述第三卡槽上方;所述阀塞位于空腔内,所述第一弹簧上端顶着所述上阀体的内壁,其下端卡在所述阀塞的第一卡槽内并促使所述阀塞的球缺结构顶着或者打开所述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密封圈卡在所述第二卡槽内并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顶着所述第二排气孔周边的下阀体内壁;所述第二密封圈卡在所述第三卡槽内;所述压力盖开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滑块的第一安装孔下方,所述第四安装孔周围向上延伸形成挡环;安装时,所述上阀体顶端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上阀体顶端沿所述第二安装孔滑行升起而伸出所述压力盖外侧,或者所述上阀体顶端沿所述第二安装孔滑行下降而缩回所述压力盖以内;上阀体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下阀体上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上阀体旋紧;所述环状帽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所述下阀体底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直径,所述第二密封圈夹持在所述下阀体底部与所述压力盖之间;所述安全阀静置时,所述第四排气孔位于所述压力盖下方并与锅内连通,所述安全阀升起至上限位置,所述第四安装孔的挡环顶着所述第四排气孔。阀塞的球缺结构,对第二排气孔形成封合可营造有压环境,阀塞打开第二排气孔,可对锅内进行排气泄压;环状帽檐的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可防止上阀体飞出锅外,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可避免第二排气孔漏气,维持保压功能。
所述压力盖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内安装有用于调节锅内气压及排气的调节阀组件;所述调节阀组件包括调节阀转钮、旋转轴、第二弹簧、阀蕊、防漏胶圈、调节阀外壳、调节下阀、调节阀密封圈和隔渣螺母;所述调节下阀下端设有螺纹柱,螺纹柱中空形成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调节下阀上下两侧;所述调节下阀的螺纹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调节阀密封圈后用所述隔渣螺母锁紧在所述压力盖上,所述隔渣螺母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侧与所述出气孔连通,其下侧与锅内连通;所述调节阀转钮为下侧开口且具有空腔的筒状结构,其筒内下侧设有异形柱,筒内侧壁设有凸出卡位,筒状结构外部设有拨手,所述调节阀转钮顶侧设有第三防滑纹,所述第三防滑纹由若干凹槽均匀纵横并列形成;所述旋转轴内部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自上而下贯穿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下部朝贯穿孔内延伸形成第一倒扣,所述旋转轴外周设有由上而下螺旋设置的第一螺旋线;所述贯穿孔上部开设有异形孔,所述异形孔的形状与所述异形柱的形状相匹配;所述阀蕊包括位于上侧的阀蕊本体、固定在阀蕊本体上的第二导向柱、设置在第二导向柱上部的第二倒扣、以及位于下侧的阀蕊底端;所述阀蕊的第二导向柱插入所述贯穿孔内并沿其滑动,下滑至下限时,所述第一倒扣扣住所述第二倒扣;所述调节阀外壳上部为中空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下端朝内延伸形成第三倒扣,所述导向筒通过所述第三倒扣形成的孔与所述调节阀外壳下部空间连通;所述调节阀外壳下部空间侧壁设有第三排气孔,所述调节阀外壳与所述调节下阀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第三排气孔将气流通道与锅外连通;所述导向筒内壁开设有由上而下螺旋设置的第二螺旋线,所述第二螺旋线与所述第一螺旋线相匹配;所述导向筒内壁下侧所述导向筒的一组对侧边外周分别开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卡槽,所述第一定位卡槽包括第一竖向导向槽和与其相连的第一横向导向槽;所述调节阀外壳下部空间内壁的一组对侧壁分别设有一对定位卡位;所述调节下阀的一组对侧边分别开设有一对第二定位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卡槽包括第二竖向导向槽和与其相连的第二横向导向槽;所述调节阀外壳的定位卡位从所述第二竖向导向槽对准并向下压至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后,旋转所述调节阀外壳,使所述定位卡位卡入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内侧即可使所述调节阀外壳与所述调节下阀卡紧;所述阀蕊本体与所述阀蕊底端之间形成环状凸起,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阀蕊本体外周,其上端随所述阀蕊的移动而顶着所述第一螺旋线底部,其下端顶着所述阀蕊的环状凸起,所述阀蕊底端由上而下穿过所述第三倒扣形成的孔后随所述阀蕊的上下移动而密闭或打开所述出气孔;所述阀蕊底端上侧的所述阀体外周开设有环槽,所述防漏胶圈套设在所述环槽内,随着所述阀蕊的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所述防漏胶圈的上侧面顶着所述第三倒扣下侧面;所述调节阀转钮的凸出卡位从所述第一竖向导向槽对准并向下压至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后,旋转所述调节阀转钮,使所述凸出卡位卡入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内侧即可使所述调节阀转钮与所述调节阀外壳的导向筒卡紧;所述异形柱嵌入所述异形孔内,所述旋转轴套在所述第二导向柱外周,所述第一螺旋线与所述第二螺旋线配合,所述调节阀转钮旋转,所述异形柱迫使所述旋转轴的第一螺旋线啮合所述导向筒的第二螺旋线旋转而实现阀蕊的升降。调节阀外壳可拆卸安装在调节下阀上,可实现拆装功能,进行冲洗清洁;根据不同食材的烹饪,阀蕊组件通过调节阀转钮的旋转程度来控制泄压的大小,或者密闭压力锅实现保压功能,第三排气孔、气流通道、出气孔,形成排气通道,实现泄压功能。调节阀转钮的拨手,可方便使用者进行拨动,从而对调节阀组件进行调节,对锅内压力进行辅助泄压或保压;第三防滑纹的设置,可增大与手部的摩擦。第一倒扣与第二倒扣的配合,可避免第二导向柱脱落。贯穿孔为第二导向柱提供导向,第二弹簧为阀蕊提供弹力,顶着阀蕊向出气孔方向移动,使阀蕊形成一个带压力的气阀功能。第一螺旋线与第二螺旋线的配合,使得旋转轴沿导向筒内壁螺旋而实现升降功能,两条螺旋线进行旋合,可使调节阀组件具有无极微调功能,在一定速度范围内,能连续、任意的做出极小的调整,使产品具有更人性化的烹饪操控。定位卡位与第二定位卡槽的配合,使得调节阀外壳可拆卸扣合在调节下阀上,调节下阀的螺纹柱用于将调节下阀固定在压力盖上。异形柱与异形孔相匹配,可由调节阀转钮驱动旋转轴沿导向筒旋转实现升降,凸出卡位与第一定位卡槽的配合,可实现调节阀转钮的可拆卸安装,并且凸出卡位沿第一横向导向槽的滑动,使得调节阀转钮实现旋转功能。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压力锅通过调节转钮组件的旋转,即可实现单手操控锅盖的开合,操作简单;新型的开合机构设置,可更牢固的扣紧锅盖与锅身,可避免锅盖与锅身扣不住导致压力泄漏引起的安全事故;级位结构的设置,可增强锅边的压力承受力及杜绝因密封圈有轻微缺陷出现的滴水现象;起级位与压力盖外径的配合方式为内嵌式,可方便使用者能快速且方便地盖上压力盖;当安全阀堵塞而发生安全装置泄压时,水蒸气以垂直的方向喷出,由于压力环的设置,可起到防护作用,减小对人员的误伤,杜绝锅体喷气时出现翻滚而造成砸坏炉具;垂直方向喷发水汽,可方便抽油烟机快速吸排,减小食物颗粒对厨房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沿一纵向剖开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沿侧耳方向纵向剖开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沿另一纵向剖开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发明;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去掉转钮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锅身沿纵向剖开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转钮组件与安装面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压力盖与压力环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压力盖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安全装置为凸出面时位于压力盖的位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安全装置为泄气缝时位于压力盖的位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安全装置为泄气孔时位于压力盖的位置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压力盖与压力环组装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锅口密封圈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7中D-D向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安装面板的俯视图;
图20为图19中E-E向剖视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安装面板的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压力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旋钮的俯视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旋钮下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转钮固定件下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安全阀的主视图;
图27为图26中F-F向剖视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安全阀的立体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安全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调节阀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调节阀转钮下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旋转轴下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阀蕊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调节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调节阀外壳下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调节阀外壳沿纵向剖开的剖视图;
图38为本发明实施例调节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实施例调节下阀下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01、转钮固定件;011、固定柱;012、凹凸槽;013、第二防滑纹;02、手感柱;03、张紧弹簧;04、旋钮;041、定位孔;042、第二中心孔;043、第三安装孔;05、安装面板;051、导向长孔;052、第二安装孔;053、第一中心孔;054、滑槽;055、安装槽;06、调节阀转钮;061、异形柱;062、凸出卡位;063、拨手;064、第三防滑纹;07、旋转轴;071、贯穿孔;072、第一倒扣;073、第一螺旋线;074、异形孔;08、第二弹簧;09、阀蕊;091、阀蕊本体;092、第二导向柱;093、第二倒扣;094、阀蕊底端;095、环状凸起;096、环槽;10、防漏胶圈;11、调节阀外壳;111、导向筒;112、第三倒扣;113、第三排气孔;114、第二螺旋线;115、第一竖向导向槽;116、第一横向导向槽;117、定位卡位;12、调节下阀;121、螺纹柱;122、出气孔;123、第二竖向导向槽;124、第二横向导向槽;13、调节阀密封圈;14、隔渣螺母;141、透气孔;15、上阀体;151、第一排气孔;152、环状帽檐;16、第二密封圈;17、下阀体;171、第二排气孔;172、第三卡槽;173、第四排气孔;18、阀塞;181、第一卡槽;182、第二卡槽;19、第一密封圈;20、第一弹簧;21、压力环;211、滑块;212、第一导向柱;213、长形孔;214、第一安装孔;22、压力盖;221、内弯结构;222、第三中心孔;223、定位柱;224、第四安装孔;225、第五安装孔;23、锅口密封圈;231、嵌入部;232、密封部;24、第三密封圈;25、中心螺母;26、侧耳;261、第一防滑纹;27、螺丝;28、护圈;29、耳座;30、锅身;301、起级位;302、挡边;31、安全装置;311、凸出面;312、泄气缝;313、泄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39,为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包括锅身30、侧耳26和锅盖组件,锅盖组件盖放于锅身30上,侧耳26安装在锅身30侧壁,锅身30锅口处朝外延伸形成级位结构,级位结构包括起级位301和挡边302,起级位301水平设置,挡边302下端连接在起级位301的外端,起级位301的内端与锅身30连接;锅盖组件包括压力盖22、用于排气的安全阀、箍在压力盖22上并将压力盖22与锅身30锁紧或松开的开合装置、通过旋转用于控制开合装置将压力盖22与锅身30锁紧或松开的转钮组件;压力盖22外缘搭放在起级位301上,压力盖22外周位于挡边302以内。
开合装置在转钮组件的控制下实现扣紧或松开压力盖22和锅身30,单手即可实现开合盖的操作。级位结构的设置,可增强锅边压力承受力及杜绝因密封圈有轻微缺陷出现的滴水现象,防止水滴在炉具上,盖边与锅边的液滴均返流锅内。
压力盖22外缘朝内弯折形成内弯结构221,内弯结构221内安装有锅口密封圈23,位于内弯结构221处的锅口密封圈23外径为嵌入部231,锅口密封圈23下侧面为密封部232,嵌入部231上侧朝压力盖22内侧倾斜延伸,密封部232自连接处朝下倾斜延伸,压力盖22盖合时,锅口密封圈23的密封部232顶着起级位301。内弯结构221可用于将锅口密封圈23的嵌入部231卡住,实现安装功能;密封部232顶着起级位301,可增强密封功能。锅口密封圈23的设置,可用于对压力锅进行密封,具有保压的作用。相比于传统压力锅,锅身30起级位301与锅口密封圈23下侧直接接触,起到很大的安全性作用,加强了安全性。传统的压力锅,在压力过大时,会爆开,密封圈会变形,因而会出现漏水的情况,水会直接滴出锅外,滴落在炉具上。本实施例的设置,可避免此情况的发生,还可以起到防止水滴在炉具,锅盖的液体会在起级位301处返流锅内。
开合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开合机构,开合机构包括压力环21、滑块211和第一导向柱212;滑块21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4和长形孔213,第一安装孔214与长形孔213连通,压力环21设置在滑块211的外端,第一导向柱212分别设置在滑块211的内端;压力盖22上设有安装面板05,安装面板05中部朝下凹陷形成安装槽055,安装槽055开设有导向长孔051和第一中心孔053,安装面板05开设有用于安装安全阀的第二安装孔052,安装面板05下侧开设有滑槽054;转钮组件包括旋钮04、转钮固定件01和中心螺母25,旋钮04开设有第二中心孔042、定位孔041和第三安装孔043,转钮固定件01下侧设有固定柱011;导向长孔051数量与压力环21数量相匹配,第三安装孔043数量与导向长孔051数量相匹配;压力盖22中央开设有第三中心孔222,压力盖22上侧设有定位柱223,定位柱223数量与压力环21数量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压力环21安放在压力盖22上,长形孔213套在定位柱223上;安装盖板安装在压力盖22上,压力环21夹持在压力盖22与安装面板05之间,滑块211安装在滑槽054内且可沿其滑行;旋钮04安装在安装槽055内,第一导向柱212穿过导向长孔051后插入第三安装孔043内;固定柱011由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中心孔042、第一中心孔053、第三中心孔222后用中心螺母25旋紧,中心螺母25与压力盖22之间的固定柱011外周套有第三密封圈24;转动旋钮04,第三安装孔043迫使第一导向柱212沿导向长孔051滑动,使得压力环21锁紧或松开压力盖22与锅身30。本压力锅采用两个开合机构时,可以对扣的方式将锅盖与锅身30扣紧,使用两个以上开合机构时,可更牢固的扣紧锅盖与锅身30。定位柱223的设置,为长形孔213提供滑动的定向及支撑。安装面板05可将滑块211、第一导向柱212收纳起来,滑槽054形成滑块211滑动的通道。
开合装置设有三个开合机构,三个开合机构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两之间形成120度夹角;滑块211的内端的第一侧向外倾斜延伸,滑块211自其中部向内端方向为渐缩径结构,滑块211第二侧自滑块211中部处向内端处呈弧形倾斜延伸侧向滑块211内端的第一侧;三个滑块211内端的第一导向柱212位于安装槽055下方,位于中间的滑块211的内端第一侧靠近其左侧的滑块211的第二侧且可沿该侧弧形倾斜方向移动,位于右侧滑块211的内端第一侧靠近中间滑块211的第二侧且可沿该侧弧形倾斜方向移动。三个开合机构的布置,可使锅盖与锅身30扣合更紧。滑块211内端两侧的结构设置,可为相邻的滑块211提供滑动的空间,从而实现滑块211的向外伸展或向内回缩。
转钮组件还包括手感柱02和张紧弹簧03;固定柱011与转钮固定件01下侧设有套筒,固定柱011位于套筒内,套筒下侧设有一圈凹凸槽012,定位孔041内依次放入张紧弹簧03和手感柱02,张紧弹簧03下端顶着定位孔041底部,其上端顶着手感柱02下端,所手感柱02上端顶着凹凸槽012。凹凸槽012与手感柱02、张紧弹簧03的配合设置,在转动旋钮04时,使得转钮固定件01具有震动效果且发出嘀嘀响声来提醒使用者正在转动进行开合操作或进行排气功能。
压力盖22的盖边设有用于在锅内超过压力设定值时使锅口密封圈23变形移位的安全装置31,安全装置31位于压力环21下方。
安全装置31为由压力盖22的盖面由下而上顶起形成的凸出面311,凸出面311对准锅口密封圈23嵌入部231的上侧;或者,安全装置31为在压力盖22的盖面开设的一条泄气缝312,泄气缝312对准锅口密封圈23嵌入部231的上侧;或者,安全装置31为在压力盖22的盖面开设的一个泄压孔313,泄压孔313对准锅口密封圈23嵌入部231的上侧。当锅内压力达到设定值时,锅口密封圈23会往安全装置31方向移位(变形),此时进行泄压;安全装置31设置在压力环21下方(即压力环21内),当泄压时,因压力环21挡住气压的直喷(缓冲作用),起到防护作用,水气不会直喷到人,而是从压力环21内散发出去,避免人造成烫伤。凸出面311、泄气缝312、泄气孔三种类型的设置,均是为了形成锅口密封圈23的形变或位移的空间,锅口密封圈23发生变形而平移,使得锅内压力从安全装置31中泄露出去,实现辅助排气泄压的功能。
侧耳26上侧设有第一防滑纹261,第一防滑纹261由若干凹槽均匀纵横并列形成;转钮固定件01上侧面设有第二防滑纹013,第二防滑纹013由若干凹槽均匀纵横并列形成。侧耳26上第一防滑纹261的设置,便于使用者牢固提着压力锅,避免手滑脱落。第二防滑纹013的设置,可增加与手部的摩擦力,抓取更稳固。
安全阀包括上阀体15、下阀体17、第一弹簧20、阀塞18、第一密封圈19和第二密封圈16;上阀体15下端与下阀体17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两者之间具有空腔,上阀体15顶部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孔151,其下部设有一圈凸起的环状帽檐152;阀塞18一端分别开设有环绕其一周的第一卡槽181与第二卡槽182,其另一端为球缺结构;下阀体17底部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二排气孔171,其底部开设有环绕下阀体17一周的第三卡槽172,下阀体17外周开设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第四排气孔173,第四排气孔173位于第三卡槽172上方;阀塞18位于空腔内,第一弹簧20上端顶着上阀体15的内壁,其下端卡在阀塞18的第一卡槽181内并促使阀塞18的球缺结构顶着或者打开第二排气孔171;第一密封圈19卡在第二卡槽182内并在第一弹簧20的作用下顶着第二排气孔171周边的下阀体17内壁;第二密封圈16卡在第三卡槽172内;压力盖22开设有第四安装孔224,第四安装孔224位于其中一个滑块211的第一安装孔214下方,第四安装孔224周围向上延伸形成挡环;安装时,上阀体15顶端插入第二安装孔052内,上阀体15顶端沿第二安装孔052滑行升起而伸出压力盖22外侧,或者上阀体15顶端沿第二安装孔052滑行下降而缩回压力盖22以内;上阀体15下端穿过第一安装孔214,下阀体17上端依次穿过第四安装孔224、第一安装孔214后与上阀体15旋紧;环状帽檐152的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孔214的直径,下阀体17底部的直径大于第四安装孔224的直径,第二密封圈16夹持在下阀体17底部与压力盖22之间;安全阀静置时,第四排气孔173位于压力盖22下方并与锅内连通,安全阀升起至上限位置,第四安装孔224的挡环顶着第四排气孔173。阀塞18的球缺结构,对第二排气孔171形成封合可营造有压环境,阀塞18打开第二排气孔171,可对锅内进行排气泄压;环状帽檐152的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孔214的直径,可防止上阀体15飞出锅外,第一密封圈19与第二密封圈16可避免第二排气孔171漏气,维持保压功能。安全阀静置时,锅内气压可从第四排气孔173进入空腔,并从上阀体15的第一排气孔151排出,实现泄压;当锅内压力过大时,将阀塞18顶开,安全阀升起,挡环顶着第四排气孔173,可避免气压横向流出,使气流往第一排气孔151排出。
压力盖22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225,第五安装孔225内安装有用于调节锅内气压及排气的调节阀组件;调节阀组件包括调节阀转钮06、旋转轴07、第二弹簧08、阀蕊09、防漏胶圈10、调节阀外壳11、调节下阀12、调节阀密封圈13和隔渣螺母14;调节下阀12下端设有螺纹柱121,螺纹柱121中空形成出气孔122,出气孔122连通调节下阀12上下两侧;调节下阀12的螺纹柱121依次穿过第五安装孔225、调节阀密封圈13后用隔渣螺母14锁紧在压力盖22上,隔渣螺母14设有透气孔141,透气孔141上侧与出气孔122连通,其下侧与锅内连通;调节阀转钮06为下侧开口且具有空腔的筒状结构,其筒内下侧设有异形柱061,筒内侧壁设有凸出卡位062,筒状结构外部设有拨手063,调节阀转钮06顶侧设有第三防滑纹064,第三防滑纹064由若干凹槽均匀纵横并列形成;旋转轴07内部设有贯穿孔071且贯穿孔071自上而下贯穿旋转轴07,旋转轴07下部朝贯穿孔071内延伸形成第一倒扣072,旋转轴07外周设有由上而下螺旋设置的第一螺旋线073;贯穿孔071上部开设有异形孔074,异形孔074的形状与异形柱061的形状相匹配;阀蕊09包括位于上侧的阀蕊本体091、固定在阀蕊本体091上的第二导向柱092、设置在第二导向柱092上部的第二倒扣093、以及位于下侧的阀蕊底端094;阀蕊09的第二导向柱092插入贯穿孔071内并沿其滑动,下滑至下限时,第一倒扣072扣住第二倒扣093;调节阀外壳11上部为中空的导向筒111,导向筒111下端朝内延伸形成第三倒扣112,导向筒111通过第三倒扣112形成的孔与调节阀外壳11下部空间连通;调节阀外壳11下部空间侧壁设有第三排气孔113,调节阀外壳11与调节下阀1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第三排气孔113将气流通道与锅外连通;导向筒111内壁开设有由上而下螺旋设置的第二螺旋线114,第二螺旋线114与第一螺旋线073相匹配;导向筒111内壁下侧导向筒111的一组对侧边外周分别开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卡槽,第一定位卡槽包括第一竖向导向槽115和与其相连的第一横向导向槽116;调节阀外壳11下部空间内壁的一组对侧壁分别设有一对定位卡位117;调节下阀12的一组对侧边分别开设有一对第二定位卡槽,第二定位卡槽包括第二竖向导向槽123和与其相连的第二横向导向槽124,第二横向导向槽124上侧壁与第二竖向导向槽123交汇处设有可防止定位卡位117轻易退出的卡勾,定位卡位117在下压状态旋出,即可脱离卡勾的约束;调节阀外壳11的定位卡位117从第二竖向导向槽123对准并向下压至第二横向导向槽124后,旋转调节阀外壳11,使定位卡位117卡入第二横向导向槽124内侧即可使调节阀外壳11与调节下阀12卡紧;阀蕊本体091与阀蕊底端094之间形成环状凸起095,第二弹簧08套设在阀蕊本体091外周,其上端随阀蕊09的移动而顶着第一螺旋线073底部,其下端顶着阀蕊09的环状凸起095,阀蕊底端094由上而下穿过第三倒扣112形成的孔后随阀蕊09的上下移动而密闭或打开出气孔122;阀蕊底端094上侧的阀体外周开设有环槽096,防漏胶圈10套设在环槽096内,随着阀蕊09的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防漏胶圈10的上侧面顶着第三倒扣112下侧面;调节阀转钮06的凸出卡位062从第一竖向导向槽115对准并向下压至第一横向导向槽116后,旋转调节阀转钮06,使凸出卡位062卡入第一横向导向槽116内侧即可使调节阀转钮06与调节阀外壳11的导向筒111卡紧;异形柱061嵌入异形孔074内,旋转轴07套在第二导向柱092外周,第一螺旋线073与第二螺旋线114配合,调节阀转钮06旋转,异形柱061迫使旋转轴07的第一螺旋线073啮合导向筒111的第二螺旋线114旋转而实现阀蕊09的升降。调节阀外壳11可拆卸安装在调节下阀12上,可实现拆装功能,进行冲洗清洁;根据不同食材的烹饪,阀蕊09组件通过调节阀转钮06的旋转程度来控制泄压的大小,或者密闭压力锅实现保压功能,第三排气孔113、气流通道、出气孔122,形成排气通道,实现泄压功能。调节阀转钮06的拨手063,可方便使用者进行拨动,从而对调节阀组件进行调节,对锅内压力进行辅助泄压或保压;第三防滑纹064的设置,可增大与手部的摩擦。第一倒扣072与第二倒扣093的配合,可避免第二导向柱092脱落。贯穿孔071为第二导向柱092提供导向,第二弹簧08为阀蕊09提供弹力,顶着阀蕊09向出气孔122方向移动,使阀蕊09形成一个带压力的气阀功能。第一螺旋线073与第二螺旋线114的配合,使得旋转轴07沿导向筒111内壁螺旋而实现升降功能,两条螺旋线进行旋合,可使调节阀组件具有无极微调功能,在一定速度范围内,能连续、任意的做出极小的调整,使产品具有更人性化的烹饪操控。定位卡位117与第二定位卡槽的配合,使得调节阀外壳11可拆卸扣合在调节下阀12上,调节下阀12的螺纹柱121用于将调节下阀12固定在压力盖22上。异形柱061与异形孔074相匹配,可由调节阀转钮06驱动旋转轴07沿导向筒111旋转实现升降,凸出卡位062与第一定位卡槽的配合,可实现调节阀转钮06的可拆卸安装,并且凸出卡位062沿第一横向导向槽116的滑动,使得调节阀转钮06实现旋转功能。第三倒扣112限制了阀蕊09的移动范围,防止其脱落,防漏密封圈的设置,可避免水汽跑到阀蕊09及导向筒111,确保调节阀外壳11内部卫生。本实施例中,第一横向导向槽116的上侧壁设有波纹状的凹凸纹结构,有利于对凸出卡位062的定位及卡紧。
本实施例中,出气孔122周围的调节下阀12上侧向上凸起形成出气孔122圆弧面,阀蕊09的阀蕊底端094形成与出气孔122圆弧面相匹配且贴合的圆弧形凸面。圆弧形凸面,有利于阀蕊底端094对出气孔122的封合,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第一倒扣072下端设有倾斜面,倾斜面有利于导向柱插入时起到导向作用,可撑大第一倒扣072形成的孔,有利于导向柱插入贯穿孔071内。调节阀外壳11上侧面设有第一级标识、第二级标识、第三级标识,分别标识凸出卡位062在位于第一竖向导向槽115与第一横向导向槽116交汇处、旋转至第一横向导向槽116路径的一半时、旋转至第一横向导向槽116路径的尽头三种状态,从而引导使用者快速将调节阀转钮06旋转至对应位置,从而实现松开或压紧出气孔122。调节阀外壳11外周底部设有用于指示转动方向的转向指示标志,可方便使用者进行旋转。调节阀外壳11由下而上为渐缩径结构,其沿纵向剖开的剖面为锥形,调节阀外壳11的第三排气孔113设有三个,三个第三排气孔113成放射形分布在调节阀外壳11的锥形侧壁上。渐缩径结构的调节阀外壳11,可使水汽从第三排气孔113斜向喷出,避免直喷,防止造成烫伤。隔渣螺母14底端的半球部设有纵横交错且将其贯穿的十字槽,十字槽与透气孔141连通。十字槽的设置,可阻隔大颗粒物质进入出气孔122,实现隔渣功能。
本实施例中,锅身30与侧耳26的连接结构包括耳座29、护圈28、螺丝27;耳座29焊接在锅身30的侧面,侧耳26通过螺丝27穿设而锁紧在耳座29上,耳座29外周套有护圈28,护圈28夹持在侧耳26与锅身30之间。
本实施例压力盖22上组件的组装:
1)把锅口密封圈23放置在压力盖22内;
2)把三块压力环21按要求分别放置于压力盖22面上,并使压力环21长形孔213与压力盖22的定位柱223套上;
3)把安全阀按要求套到第四安装孔224与第一安装孔214中;
4)将安装面板05放置于压力盖22面上,将安全阀与第四安装孔224同心;压力环21中的第一导向柱212穿过安装面板05中的导向长孔051;滑块211卡在安装面板05的滑槽054上;
5)把旋钮04放置于安装面板05的安装槽055处,并使三个异形孔074分别穿到滑块211的第一导向柱212中;
6)把张紧弹簧03、手感柱02按顺序放到旋钮04的定位孔041中;
7)把固定柱011穿过第二中心孔042、第一中心孔053、第三中心孔222之后用中心螺母25固定。
调节阀组件的组装:
1)把第二弹簧08套在阀蕊09的第二导向柱092外周,使旋转轴07的第一倒扣072穿过第二倒扣093的倒扣轴,使阀蕊09与旋转轴07形成一个整体;
2)以旋转方式将阀蕊09由上而下旋入调节阀外壳11的导向筒111中,把防漏胶圈10套到阀蕊09的环槽096中。
3)把调节阀转钮06的凸出卡位062与调节阀外壳11的第一竖向导向槽115对正,使调节阀转钮06的异形柱061与旋转轴07的异形孔074同心;把调节阀转钮06向下滑至第一竖向导向槽115与第一横向导向槽116交汇处,轻微用力向下按后再旋转至第一横向导向槽116中。
4)把调节阀外壳11的定位卡位117与调节下阀12的第二竖向导向槽123对上,往下滑至第二竖向导向槽123与第二横向导向槽124交汇处,轻微用力向下按后再按指定方向旋转至第二横向导向槽124中,可旋紧在第二横向导向槽124尽头。
5)把调节下阀12的螺纹柱121穿过压力盖22面,并用隔渣螺母14从盖内旋紧固定在压力盖22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1)左右旋转旋钮04,压力环21张开或合上。
2)把压力盖22盖到压力锅锅身30上,旋转旋钮04,在压力环21上的第一导向柱212及滑块211,安装面板05导向长孔051的带动下使压力环21收拢,压力环21与锅身30的起级位301卡住。
3)放置于炉具上加热,旋转旋钮04,压力环21与锅身30的起级位301卡住,在锅口密封圈23作用下使压力盖22与锅身30密封,当锅内压力超过安全阀设定压力后,锅内气压自动从安全阀排出。
4)放置于炉具上加热,旋转旋钮04,压力环21与锅身30的起级位301卡住,在锅口密封圈23作用下使盖与锅密封,当锅内压力超过安全阀设定压力后,锅内气压自动从安全阀排出,并发出尖锐响声。
5)放置于炉具上加热,旋转旋钮04,压力环21与锅身30的起级位301卡住,在锅口密封圈23作用下使盖与锅密封,当锅内压力超过安全窗口设定压力后,锅口密封圈23外径R角嵌入部231(锅口密封圈23的端部上下侧与嵌入部231形成R角结构)在压力盖22设定的安全装置31(凸出面311或泄气缝312或泄压孔313)作用下会自动反转,带动与锅身30起级位301处接触的密封部232自动翻出锅外,锅内气压自动从翻出的位置排出。锅口密封圈23翻出泄压后,不能自动回复到原始状态,所以即有热源加热下也不会升压,杜绝意外发生。
6)当锅内压力大于4kPa时,安全阀自动上升,上阀体15伸出安装面板05外,警示锅内已有压力。当锅内气压达到140kPa以上时,阀塞18自动升起排气并发出响声警告锅内气压超高,告示使用者关闭热源或者开启调节阀组件进行排气泄压。锅内气压的压力设定值设置为220至280kPa,当锅内气压上升到此数值范围时,锅口密封圈23会在安全装置31产生自动平移出,气体从泄气缝312或泄压孔313排出,实现泄压功能,当安全装置31为凸出面311时,锅口密封圈23朝其平移,使得该处的锅口密封圈23密封部232脱离起级位301,气体可从起级位301处排出,实现泄压。安全装置31使锅内压力在60秒内下降到20kPa以下而在手工不复原情况下压力内气压不会再次上升。
本实施例的创新点包括如下:
1)锅体为起级锅:作用在于能增强锅边的压力承受力及杜绝因锅口密封圈23有轻微缺陷出现的滴水现象。
2)压力盖22安全窗口(即安全装置31,为凸出面311或泄气缝312或泄压孔313)为凹凸面设计,作用在于保持盖子完整及增强盖子的钢性。
3)压力盖22与锅身30的配合,锅身30起级位301与压力盖22外径的配合为内嵌式,作用在于使用者能快速且方便地盖上压力盖22。
4)压力盖22与锅身30的起级位301的配合为内嵌式,当安全气阀堵塞而发生窗口泄压(即泄气缝312或泄压孔313)时,水汽以垂直(80至100度)的方向喷出:①本实施例减小对人员的误伤;杜绝锅体喷气时出现翻滚而造成砸毁炉具。②因水汽基本上发垂直方向喷发,方便抽烟机快速吸排,减小食物微粒对厨房的污染。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包括锅身、侧耳和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盖放于所述锅身上,所述侧耳安装在所述锅身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身锅口处朝外延伸形成级位结构,所述级位结构包括起级位和挡边,所述起级位水平设置,所述挡边下端连接在所述起级位的外端,所述起级位的内端与锅身连接;所述锅盖组件包括压力盖、用于排气的安全阀、箍在所述压力盖上并将所述压力盖与所述锅身锁紧或松开的开合装置、通过旋转用于控制所述开合装置将所述压力盖与所述锅身锁紧或松开的转钮组件;所述压力盖外缘搭放在所述起级位上,所述压力盖外周位于所述挡边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盖外缘朝内弯折形成内弯结构,所述内弯结构内安装有锅口密封圈,位于内弯结构处的所述锅口密封圈外径为嵌入部,所述锅口密封圈下侧面为密封部,所述嵌入部上侧朝所述压力盖内侧倾斜延伸,所述密封部自连接处朝下倾斜延伸,所述压力盖盖合时,所述锅口密封圈的密封部顶着所述起级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压力环、滑块和第一导向柱;所述滑块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长形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长形孔连通,所述压力环设置在所述滑块的外端,所述第一导向柱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块的内端;所述压力盖上设有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中部朝下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有导向长孔和第一中心孔,所述安装面板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安全阀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面板下侧开设有滑槽;所述转钮组件包括旋钮、转钮固定件和中心螺母,所述旋钮开设有第二中心孔、定位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转钮固定件下侧设有固定柱;所述导向长孔数量与所述压力环数量相匹配,所述第三安装孔数量与所述导向长孔数量相匹配;所述压力盖中央开设有第三中心孔,所述压力盖上侧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数量与所述压力环数量相匹配且位置相对;所述压力环安放在所述压力盖上,所述长形孔套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安装盖板安装在所述压力盖上,所述压力环夹持在所述压力盖与所述安装面板之间,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滑槽内且可沿其滑行;所述旋钮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长孔后插入所述第三安装孔内;所述固定柱由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三中心孔后用所述中心螺母旋紧;转动所述旋钮,所述第三安装孔迫使所述第一导向柱沿所述导向长孔滑动,使得所述压力环锁紧或松开所述压力盖与锅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装置设有三个开合机构,三个开合机构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两之间形成120度夹角;所述滑块的内端的第一侧向外倾斜延伸,所述滑块自其中部向内端方向为渐缩径结构,所述滑块第二侧自所述滑块中部处向内端处呈弧形倾斜延伸侧向所述滑块内端的第一侧;三个所述滑块内端的所述第一导向柱位于所述安装槽下方,位于中间的所述滑块的内端第一侧靠近其左侧的所述滑块的第二侧且可沿该侧弧形倾斜方向移动,位于右侧所述滑块的内端第一侧靠近中间所述滑块的第二侧且可沿该侧弧形倾斜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钮组件还包括手感柱和张紧弹簧;所述固定柱与所述转钮固定件下侧设有套筒,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下侧设有一圈凹凸槽,所述定位孔内依次放入所述张紧弹簧和所述手感柱,所述张紧弹簧下端顶着所述定位孔底部,其上端顶着所述手感柱下端,所手感柱上端顶着所述凹凸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盖的盖边设有用于在锅内超过压力设定值时使所述锅口密封圈变形移位的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位于所述压力环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为由所述压力盖的盖面由下而上顶起形成的凸出面,所述凸出面对准所述锅口密封圈嵌入部的上侧;或者,所述安全装置为在所述压力盖的盖面开设的一条泄气缝,所述泄气缝对准所述锅口密封圈嵌入部的上侧;或者,所述安全装置为在所述压力盖的盖面开设的一个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对准所述锅口密封圈嵌入部的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耳上侧设有第一防滑纹,所述第一防滑纹由若干凹槽均匀纵横并列形成;所述转钮固定件上侧面设有第二防滑纹,所述第二防滑纹由若干凹槽均匀纵横并列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包括上阀体、下阀体、第一弹簧、阀塞、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上阀体下端与所述下阀体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两者之间具有空腔,所述上阀体顶部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孔,其下部设有一圈凸起的环状帽檐;所述阀塞一端分别开设有环绕其一周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其另一端为球缺结构;所述下阀体底部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二排气孔,其底部开设有环绕所述下阀体一周的第三卡槽,所述下阀体外周开设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第四排气孔,所述第四排气孔位于所述第三卡槽上方;所述阀塞位于空腔内,所述第一弹簧上端顶着所述上阀体的内壁,其下端卡在所述阀塞的第一卡槽内并促使所述阀塞的球缺结构顶着或者打开所述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密封圈卡在所述第二卡槽内并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顶着所述第二排气孔周边的下阀体内壁;所述第二密封圈卡在所述第三卡槽内;所述压力盖开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滑块的第一安装孔下方,所述第四安装孔周围向上延伸形成挡环;安装时,所述上阀体顶端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上阀体顶端沿所述第二安装孔滑行升起而伸出所述压力盖外侧,或者所述上阀体顶端沿所述第二安装孔滑行下降而缩回所述压力盖以内;上阀体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下阀体上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上阀体旋紧;所述环状帽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所述下阀体底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直径,所述第二密封圈夹持在所述下阀体底部与所述压力盖之间;所述安全阀静置时,所述第四排气孔位于所述压力盖下方并与锅内连通,所述安全阀升起至上限位置,所述第四安装孔的挡环顶着所述第四排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盖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内安装有用于调节锅内气压及排气的调节阀组件;所述调节阀组件包括调节阀转钮、旋转轴、第二弹簧、阀蕊、防漏胶圈、调节阀外壳、调节下阀、调节阀密封圈和隔渣螺母;所述调节下阀下端设有螺纹柱,螺纹柱中空形成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调节下阀上下两侧;所述调节下阀的螺纹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调节阀密封圈后用所述隔渣螺母锁紧在所述压力盖上,所述隔渣螺母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侧与所述出气孔连通,其下侧与锅内连通;所述调节阀转钮为下侧开口且具有空腔的筒状结构,其筒内下侧设有异形柱,筒内侧壁设有凸出卡位,筒状结构外部设有拨手,所述调节阀转钮顶侧设有第三防滑纹,所述第三防滑纹由若干凹槽均匀纵横并列形成;所述旋转轴内部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自上而下贯穿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下部朝贯穿孔内延伸形成第一倒扣,所述旋转轴外周设有由上而下螺旋设置的第一螺旋线;所述贯穿孔上部开设有异形孔,所述异形孔的形状与所述异形柱的形状相匹配;所述阀蕊包括位于上侧的阀蕊本体、固定在阀蕊本体上的第二导向柱、设置在第二导向柱上部的第二倒扣、以及位于下侧的阀蕊底端;所述阀蕊的第二导向柱插入所述贯穿孔内并沿其滑动,下滑至下限时,所述第一倒扣扣住所述第二倒扣;所述调节阀外壳上部为中空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下端朝内延伸形成第三倒扣,所述导向筒通过所述第三倒扣形成的孔与所述调节阀外壳下部空间连通;所述调节阀外壳下部空间侧壁设有第三排气孔,所述调节阀外壳与所述调节下阀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第三排气孔将气流通道与锅外连通;所述导向筒内壁开设有由上而下螺旋设置的第二螺旋线,所述第二螺旋线与所述第一螺旋线相匹配;所述导向筒内壁下侧所述导向筒的一组对侧边外周分别开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卡槽,所述第一定位卡槽包括第一竖向导向槽和与其相连的第一横向导向槽;所述调节阀外壳下部空间内壁的一组对侧壁分别设有一对定位卡位;所述调节下阀的一组对侧边分别开设有一对第二定位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卡槽包括第二竖向导向槽和与其相连的第二横向导向槽;所述调节阀外壳的定位卡位从所述第二竖向导向槽对准并向下压至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后,旋转所述调节阀外壳,使所述定位卡位卡入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内侧即可使所述调节阀外壳与所述调节下阀卡紧;所述阀蕊本体与所述阀蕊底端之间形成环状凸起,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阀蕊本体外周,其上端随所述阀蕊的移动而顶着所述第一螺旋线底部,其下端顶着所述阀蕊的环状凸起,所述阀蕊底端由上而下穿过所述第三倒扣形成的孔后随所述阀蕊的上下移动而密闭或打开所述出气孔;所述阀蕊底端上侧的所述阀体外周开设有环槽,所述防漏胶圈套设在所述环槽内,随着所述阀蕊的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所述防漏胶圈的上侧面顶着所述第三倒扣下侧面;所述调节阀转钮的凸出卡位从所述第一竖向导向槽对准并向下压至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后,旋转所述调节阀转钮,使所述凸出卡位卡入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内侧即可使所述调节阀转钮与所述调节阀外壳的导向筒卡紧;所述异形柱嵌入所述异形孔内,所述旋转轴套在所述第二导向柱外周,所述第一螺旋线与所述第二螺旋线配合,所述调节阀转钮旋转,所述异形柱迫使所述旋转轴的第一螺旋线啮合所述导向筒的第二螺旋线旋转而实现阀蕊的升降。
CN202110396438.6A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 Pending CN1128420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6438.6A CN112842071A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6438.6A CN112842071A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2071A true CN112842071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92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6438.6A Pending CN112842071A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420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4239A (zh) * 2022-03-09 2022-05-17 杭州头鲸厨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4239A (zh) * 2022-03-09 2022-05-17 杭州头鲸厨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13701B1 (ko) 안전이 개선된 압력 조리용기
US6450361B1 (en) Low pressure cooker with pivoting latch handles
US8051766B1 (en) Mechanism and top for personal beverage press
JP7195780B2 (ja) 電気炊飯器
US4162741A (en) Pressure cooker
US4711366A (en) Pressure cooker
WO2019184466A1 (zh) 一种分离式排气的压力锅
US4143787A (en) Captivated over-pressure relief air vent assembly
US7703385B2 (en) Optimized decompression pressure cooking appliance
CN215533602U (zh) 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
CN104172906A (zh) 微波压力锅
CN112842071A (zh) 一种新式开合结构的压力锅
KR101246679B1 (ko) 압력조리기구
EP3855992A1 (en) Blender
JPH0690854A (ja) 圧力鍋
US4741325A (en) Operating valve for a pressure cooker
KR200391165Y1 (ko) 가열용기의 음식물 넘침 방지용 자동 압력조절 구조
KR20090011772U (ko) 주서기 배출밸브
CN208491750U (zh) 烹饪器具
CN211559688U (zh) 一种具有一键操控功能的微压锅
CN209834414U (zh) 汽/液密封容器盖及其构成的容器、杯或壶
CN109292246B (zh) 一种封闭盖结构
KR200165957Y1 (ko) 안전밸브 기능과 압력 강제배출기능을 구비한 압력밸브
KR101127046B1 (ko) 등산용 압력밥솥의 압력조절장치
KR100406347B1 (ko) 압력솥뚜껑 안전개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