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6263A - 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6263A
CN112836263A CN201911157019.6A CN201911157019A CN112836263A CN 112836263 A CN112836263 A CN 112836263A CN 201911157019 A CN201911157019 A CN 201911157019A CN 112836263 A CN112836263 A CN 112836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coordinate
wall
vertex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70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36263B (zh
Inventor
尤勇敏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u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u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570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6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6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6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6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6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根据多个所述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采用本方法能够自动根据系统墙生成轴网,其生成效率大大提高,进而节省了模型设计的时间成本,并且准确率也大大提高,使得模型的设计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Description

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辅助设计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
通常,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人们使用自动化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例如,在建筑模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轴网的时候,常常需要设计人员操作计算机,依据自身经验,按照每条系统墙的位置逐一手动生成轴网。
然而,传统的手动生成轴网的方式,费时费力,且误差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成效率和准确率的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轴网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根据多个所述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轴网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
将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并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且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轴网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所述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以及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轴网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并将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外接矩形,以及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生成模块,用于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当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时,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当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时,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当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时,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并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且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根据多个所述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
将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并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且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根据多个所述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
将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并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且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上述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通过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并根据多个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之后根据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最后根据系统墙在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自动生成轴网,从而实现了计算机设备自动根据系统墙生成轴网,避免了传统技术中通过设计人员手动生成轴网所导致的设计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以及误差过大,准确率低的问题。采用该方法,计算机设备能够自动根据系统墙生成轴网,其生成效率大大提高,进而节省了模型设计的时间成本,并且准确率也大大提高,使得模型的设计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轴网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轴网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轴网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延长点和第四延长点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轴网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中为系统墙围合区域和其外接矩形的示意图;
图6为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轴网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轴网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轴网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网生成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数据库、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下述实施例中的设计模型以及设计模型中的各子模型,有关设计模型以及设计模型中的各子模型的具体描述参见下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可以用于与外部的其他设备通过网络连接通信。可选的,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可以是台式机,可以是个人数字助理,还可以是其他的终端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等,还可以是云端或者远程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对计算机设备的具体形式并不做限定。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当然,输入装置和显示屏也可以不属于计算机设备的一部分,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的外接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方法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轴网生成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上述计算机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下述方法实施例以执行主体为计算机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轴网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设计的是计算机设备自动根据系统墙生成轴网的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计模型为一个整体的模型,其可以表征一个建筑物,也可以表征一个建筑物内部的一个空间。上述系统墙为构成上述设计模型的子模型,该子模型的种类为系统墙。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遍历设计模型中的子模型,从中筛选出系统墙,例如其可以是遍历所有子模型的标识,例如名称、编号、ID或者表征类别的标签等,可选地,计算机设备还可以是读取或者接收针对该设计模型中的系统墙的列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20、根据多个所述系统墙的位置,生成所述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上述筛选出的多个系统墙的位置,生成表征系统墙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然后生成该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例如,计算机设备可以以该系统墙围合区域中的任一一条边所在的直线作为所述外接矩形的一边,生成外接矩形。
S30、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将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作为更新坐标系的原点,以该顶点处相交的两条边分别作为X轴和Y轴,从而建立更新坐标系,这样,该外接矩形中的所分布的系统墙可以位于更新坐标系的同一个象限内,例如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可选地,计算机设备可以将左下角的顶点作为原点并将组成该顶点的两边分别作为X轴和Y轴,以使得该外接矩形位于更新坐标系的第一象限,由此使得每个坐标点的坐标值为正数,便于后续计算。
S40、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这些系统墙在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从而生成对应的轴网,还可以是结合已有的已生成轴网,或者结合外接矩形,自动生成轴网。可选地,计算机设备生成轴网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如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通过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并根据多个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之后根据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最后根据系统墙在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自动生成轴网,从而实现了计算机设备自动根据系统墙生成轴网,避免了传统技术中通过设计人员手动生成轴网所导致的设计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以及误差过大,准确率低的问题。采用该方法,计算机设备能够自动根据系统墙生成轴网,其生成效率大大提高,进而节省了模型设计的时间成本,并且准确率也大大提高,使得模型的设计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可选地,上述步骤S40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如图3所示,包括:
S41、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
S42A、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遍历所有的系统墙,将其中一个作为第一系统墙。其中,每个系统墙都基于遍历的方式执行本实施例中的步骤,从而实现所有的轴网生成。计算机根据该第一系统墙的位置,判断该第一系统墙是否和已有的已生成轴网处于同一直线上,例如判断该第一系统墙上的两个点的坐标是否和已生成轴网所处的直线重叠。如果是,则继续判断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是否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如果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是否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则确定该第一系统墙无需再生成轴网,因此可以继续在多个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该第二系统墙和第一系统墙为不同的系统墙。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设备在多个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遍历的方式进行选择。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二系统墙之后,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轴网生成方法。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通过判断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已生成轴网上的情况下,确定该第一系统墙无需再生成轴网,并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轴网生成方法,因此能够避免重复生成无效或者多余的轴网,因此减少了计算量,节约了设备的资源并进一步提高了轴网的生成效率。
可选地,上述步骤S40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如图3所示,包括:
S42B、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判断第一系统墙是否和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如果重叠,则确定与该第一系统墙重叠的边为轴网所在的边,将与第一系统墙重叠的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进行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第二延长点的坐标之间连线,生成轴网。例如可以参见图3a所示,其中,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仅为区分两个延长点,并不做限制。该延长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3000mm,2500mm,或者3500mm,当延长距离设置为3000mm的时候,所生成的轴网更为合理。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在第一系统墙和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的时候,将与第一系统墙重叠的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轴网,从而能够将轴网的生成依据采用与外接矩形的重叠的边进行延长和生成,该方法所生成的轴网更为准确合理,且该方法简单易行,因此简化了步骤,节约了系统开销。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3,上述步骤S40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S42C、若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第三延长点和第四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系统墙的位置,确定当第一系统墙不在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第一系统墙与任意已生成轴网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时候,将第一系统墙沿两个端点向两边进行延长,直至延伸至外接矩形外部一定的距离,分别得到第三延长点和第四延长点,然后根据第三延长点和第四延长点的坐标之间连线,生成轴网。该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3000mm,2500mm,或者3500mm,当设置为3000mm的时候,所生成的轴网更为合理。
可选地,本步骤中的“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第三延长点和第四延长点”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如图4所示,包括:
S421、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将第一系统墙延其两端进行延长,则会与外接矩形发生相交,将这两个交点所在的边分别作为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这里的第一第二也仅为了区别为不同的两条边,并不特指。
S422、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一相交边生成平行的第一延长边,且二者之间的距离可以为预设的延长距离,同样的,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二相交边生成平行的第二延长边,且二者之间的距离可以为预设的延长距离。上述延长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为3000mm,2500mm,或者3500mm,当设置为3000mm的时候,所生成的轴网更为合理。
S423、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
S424、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将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第一延长墙,该第一延长墙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延长边和第二延长边相交,计算机设备将第一延长墙与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第三延长点,以及将第一延长墙与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第四延长点,例如可以参见图4a所示。
本实现方式中,计算机设备通过将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外接矩形中与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生成与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将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将第一延长墙与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第三延长点,以及将第一延长墙与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第四延长点,从而能够基于该第三延长点和第四延长点生成轴网,该方法所得到的延长点生成的轴网更为准确和合理。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在第一系统墙不在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则将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第三延长点和第四延长点,并根据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轴网,从而能够基于将轴网的生成依据采用与外接矩形的重叠的边进行延长和生成,该方法所生成的轴网更为准确合理,且生成效率高。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20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可以如图5所示,包括:
S21、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S22、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
S23、将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外接矩形。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获取所有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并在该端点坐标集中对所有的端点坐标按照坐标值的大小进行筛选,得到得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例如是将每个端点坐标的X坐标和Y坐标进行筛选,将X坐标最大的点Xmax、X坐标最小的点Xmin、Y坐标最大的点Ymax和Y坐标最小的点Ymin,作为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这个四边形作为系统墙围合区域,然后生成该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图5a中为系统墙围合区域和其外接矩形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该初始坐标系为模型设计之初所建立的坐标系,和更新坐标系为不同的坐标系。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通过获取所有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并将所有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然后将第一顶点、第二顶点、第三顶点和第四顶点作为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外接矩形。该方法中,基于该外接矩形,自动生成系统墙对应的轴网,能够大大提高设计效率,进而节省了时间成本,并进一步提高了轴网生成的准确率,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设计质量。
为了更为清楚的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轴网生成方法包括:
S61、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S62、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S63、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
S64、将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外接矩形;
S65、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S66、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
S67A、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
S67B、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S67C、若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并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且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本实施例中的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前文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轴网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处理模块200,用于根据多个所述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以及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生成模块300,用于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生成模块300,具体用于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当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时,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生成模块300,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时,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生成模块300,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时,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第三延长点和第四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生成模块300,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00,具体用于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将所述第一顶点、第二顶点、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外接矩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还提供了一种轴网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400,用于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第二获取模块500,用于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处理模块600,用于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并将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外接矩形,以及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生成模块700,用于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当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时,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当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时,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当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时,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并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且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关于轴网生成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轴网生成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轴网生成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根据多个所述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第三延长点和第四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
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
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
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
将所述第一顶点、第二顶点、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外接矩形。
应当清楚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的过程,与上述方法中各个步骤的执行过程一致,具体可参见上文中的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
将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并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且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应当清楚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的过程,与上述方法中各个步骤的执行过程一致,具体可参见上文中的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根据多个所述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第三延长点和第四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
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
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
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
将所述第一顶点、第二顶点、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外接矩形。
应当清楚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的过程,与上述方法中各个步骤的执行过程一致,具体可参见上文中的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
将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并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且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应当清楚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的过程,与上述方法中各个步骤的执行过程一致,具体可参见上文中的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轴网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根据多个所述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包括:
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包括: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包括: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第三延长点和第四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第三延长点和第四延长点,包括:
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
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
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
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所述系统墙的位置,生成多个所述系统墙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包括:
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
将所述第一顶点、第二顶点、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外接矩形。
7.一种轴网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
将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若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并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且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8.一种轴网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所述系统墙所分布的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外接矩形,以及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墙在所述更新坐标系中的位置,生成所述轴网。
9.一种轴网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计模型中的多个系统墙;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有所述系统墙的端点在初始坐标系中的端点坐标,构成端点坐标集;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有所述端点坐标的坐标值进行筛选,得到所述端点坐标集中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二顶点、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大的第三顶点和所述第二坐标方向的坐标值最小的第四顶点,并将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作为所述系统墙围合区域的四个顶点,生成外接矩形,以及根据所述外接矩形建立更新坐标系;其中,所述外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所述更新坐标系的原点;
生成模块,用于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一系统墙;当所述第一系统墙和任意一个已生成轴网共线,且所述第一系统墙的两个端点位于所述已生成轴网上时,则采用遍历的方式从多个所述系统墙中获取第二系统墙并执行所述轴网生成方法;当所述第一系统墙和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重叠时,则将与所述第一系统墙重叠的所述外接矩形的边沿两端分别延长预设的延长距离,得到第一延长点和第二延长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二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当所述第一系统墙不在所述外接矩形的任意一边且与任意已生成轴网处于不同直线上时,则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并获取所述外接矩形中与所述第一系统墙相交的第一相交边和第二相交边,生成与所述第一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一延长边,以及生成与所述第二相交边平行且间隔所述延长距离的第二延长边,并将所述第一系统墙沿两端进行延长,得到对应的第一延长墙,以及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三延长点,且将所述第一延长墙与所述第二延长边的交点作为所述第四延长点,根据所述第三延长点的坐标和所述第四延长点的坐标生成所述轴网。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1157019.6A 2019-11-22 2019-11-22 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836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7019.6A CN112836263B (zh) 2019-11-22 2019-11-22 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7019.6A CN112836263B (zh) 2019-11-22 2019-11-22 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6263A true CN112836263A (zh) 2021-05-25
CN112836263B CN112836263B (zh) 2023-02-21

Family

ID=75922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7019.6A Active CN112836263B (zh) 2019-11-22 2019-11-22 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62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3633A (zh) * 2023-12-26 2024-01-30 合肥坤颐建筑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9974A (zh) * 2018-01-26 2018-09-07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数据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70469A (zh) * 2018-12-27 2019-04-23 福建省晨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网生成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9974A (zh) * 2018-01-26 2018-09-07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数据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70469A (zh) * 2018-12-27 2019-04-23 福建省晨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网生成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欧阳业伟等: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地铁工程建模技术研究", 《工业建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3633A (zh) * 2023-12-26 2024-01-30 合肥坤颐建筑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73633B (zh) * 2023-12-26 2024-04-02 合肥坤颐建筑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6263B (zh) 202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9263B (zh) 建筑主体结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36263B (zh) 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87430A (zh) 建筑墙体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95782B (zh) 连接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87432A (zh) 目标区域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82828B (zh) 桥梁养护数字孪生体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0826119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29427A (zh) 建筑模型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64327B (zh) 门窗模型的布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36265B (zh) 内墙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87652A (zh) 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0704902B (zh) 组合过梁模型和组合立柱模型的连接节点放置方法和产品
CN111159796B (zh) 建筑的梁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25809B (zh) 建筑钢柱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04897A (zh) 墙龙骨模型和底导梁模型之间的连接节点放置方法和产品
CN110704899B (zh) 老虎窗模型与屋面洞口模型的连接节点放置方法及装置
CN112836266A (zh) 楼面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36264B (zh) 节点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04900A (zh) 龙骨立柱模型和墙龙骨模型之间连接节点放置方法和产品
CN110765508B (zh) 老虎窗山墙桁架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168935A (zh) 一种建筑算量中空挡的识别生成方法和系统
CN115222913B (zh) 网格生成、结构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65512B (zh) 连接节点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04896A (zh) 龙骨立柱模型和墙龙骨模型之间连接节点放置方法和产品
CN110737933B (zh) 剪刀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