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5773B - 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5773B
CN112835773B CN201911166158.5A CN201911166158A CN112835773B CN 112835773 B CN112835773 B CN 112835773B CN 201911166158 A CN201911166158 A CN 201911166158A CN 112835773 B CN112835773 B CN 1128357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sk
running
scheduling
preset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661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35773A (zh
Inventor
苏喜然
王广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661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57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5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5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5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5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0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 G06F11/341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by assessing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66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 G06F11/3495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fo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81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根据操作系统中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和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确定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调度参数;根据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确定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的周期参数,根据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如此,通过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这两个参数,可以实现对操作系统中的各个任务运行实时性进行精准评估,进而根据操作系统中各个任务运行实时性的精准评估的结果,可以对操作系统中各个任务进行精准的调整优化,从而实现了操作系统中的任务的精准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系统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操作系统实时性的评估方法有很多,例如:根据实时性的基础指标、多核指标和分区指标进行评估;根据平均任务切换时间指标进行评估。
然而,上述方法只是对操作系统的整体实时性进行评估,并没有给出对操作系统中的各个任务调度运行的实时性评估的方法。
基于此,如何对操作系统中的各个任务调度运行的实时性进行评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用以对操作系统中的各个任务调度运行的实时性进行评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操作系统中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以及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确定所述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调度参数;
根据所述操作系统中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确定所述任务在运行完成所述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的周期参数;
根据所述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所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
可选地,根据所述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所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周期参数,评估所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
根据所述调度参数,评估所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
可选地,所述周期参数包括所述任务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
根据所述周期参数,评估所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分别确定各所述实际运行周期的平均值、各所述实际运行周期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确定所述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分别与所述平均值、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差值;
在判断出全部所述差值为零时,确定所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满足稳定性要求。
可选地,根据所述调度参数,评估所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具体包括:
在判断出所述调度参数为零时,所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满足时效性要求。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为:按照所述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进行调度;
所述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为:在到达所述任务的所述预设运行周期时,将所述调度参数加一;在所述任务完成一次运行时,将所述调度参数减一;
所述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为:所述任务相邻两次完整运行过程中,后一次运行时的启动运行时刻与前一次运行时的启动运行时刻之间的时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操作系统中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以及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确定所述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调度参数;
第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操作系统中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确定所述任务在运行完成所述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的周期参数;
第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所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
可选地,所述第三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周期参数,评估所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
根据所述调度参数,评估所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
可选地,所述周期参数包括所述任务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所述第三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分别确定各所述实际运行周期的平均值、各所述实际运行周期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确定所述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分别与所述平均值、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差值;
在判断出全部所述差值为零时,确定所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满足稳定性要求。
可选地,所述第三单元具体用于:
在判断出所述调度参数为零时,所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满足时效性要求。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为:按照所述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进行调度;
所述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为:在到达所述任务的所述预设运行周期时,将所述调度参数加一;在所述任务完成一次运行时,将所述调度参数减一;
所述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为:所述任务相邻两次完整运行过程中,后一次运行时的启动运行时刻与前一次运行时的启动运行时刻之间的时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根据操作系统中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和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确定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调度参数,根据所述操作系统中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确定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的周期参数,根据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如此,通过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这两个参数,可以实现对操作系统中的各个任务运行实时性进行精准评估,进而根据操作系统中各个任务运行实时性的精准评估的结果,可以对操作系统中各个任务进行精准的调整优化,从而实现了操作系统中的任务的精准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两个任务的运行情况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施例一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施例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
S101、根据操作系统中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以及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确定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调度参数;
说明一点,操作系统可以是嵌入式系统,还可以是其他系统,在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S102、根据操作系统中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确定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的周期参数;
S103、根据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
如此,根据操作系统中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和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确定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调度参数,根据操作系统中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确定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的周期参数,根据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如此,通过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这两个参数,可以实现对操作系统中的各个任务运行实时性进行精准评估,进而根据操作系统中各个任务运行实时性的精准评估的结果,可以对操作系统中各个任务进行精准的调整优化,从而实现了操作系统中的任务的精准运行。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具体包括:
根据周期参数,评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
根据调度参数,评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
其中,周期参数反映了任务运行的运行周期是否稳定;调度参数反映了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快慢。如此,通过周期参数和调度参数实现了对任务调度运行实时性进行精准的评估。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周期参数可以包括任务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时,根据周期参数,评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具体包括:
根据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分别确定各实际运行周期的平均值、各实际运行周期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确定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分别与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
在判断出全部差值为零时,确定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满足稳定性要求。
说明一点,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满足稳定性要求,可以理解为: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好,且每次运行时,任务都能在预设运行周期内完成运行。
并且,当确定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大于0时,那么表明任务不仅运行周期不稳定,而且运行周期也存在着波动。
例如,对于任务A,以预设次数为3次,预设运行周期为Δt,第一次任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为Δt、第二次任务运行的实际运行周期2Δt,第三次任务运行的实际运行周期3Δt为例,其中,任务A运行3次时,最大运行周期为3Δt,最小运行周期为Δt,在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与预设运行周期的差值用M1、M2、M3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用M4表示时,具体的计算过程为:
平均值:(Δt+2Δt+3Δt)/3=2Δt;
平均值与预设运行周期的差值:M1=2Δt-Δt=Δt;
最大值与预设运行周期的差值:M2=3Δt-Δt=2Δt;
最小值与预设运行周期的差值:M3=Δt-Δt=0;
由于平均值与预设运行周期的差值M1、以及最大值与预设运行周期的差值M2均不为零,所以任务A运行时间的稳定性不满足稳定性要求,也就是说,任务A在运行3次过程中,并不是每次运行都能在预设运行周期内完成,所以运行时间的稳定性差。
因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M4=3Δt-Δt=2Δt,所以任务A不仅运行时间的稳定性不满足稳定性要求,而且运行周期波动也较大。
再例如,对于任务B,以预设次数为3次,预设运行周期为Δt,第一、二、三次任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均为Δt为例,其中,任务B运行3次时,最大运行周期为Δt,最小运行周期为Δt,在预设运行周期与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的差值用K1、K2、K3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用K4表示时,具体的计算过程为:
平均值:(Δt+Δt+Δt)/3=Δt;
预设运行周期与平均值的差值:K1=Δt-Δt=0;
预设运行周期与最大值的差值:K2=Δt-Δt=0;
预设运行周期与最小值的差值:K3=Δt-Δt=0;
由于预设运行周期与平均值、最大值的差值均为零,所以任务B运行时间的稳定性满足稳定性要求,也就是说,任务B在运行3次过程中,每次运行都能够在预设运行周期内完成,所以运行时间的稳定性好。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K4=Δt-Δt=0,因此,表明任务B不仅运行时间的稳定性满足稳定性要求,而且运行周期不存在波动。
说明一点,任务运行时,在任务开始运行的时刻计算任务的运行周期,任务运行周期为后一过程首次启动运行时刻与前一过程首次启动运行时刻之间的时长,如图2中所示的T1。
如此,通过简单的计算即可以判断出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降低了对任务调度运行实时性进行评估的难度,极大的减少了计算量。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调度参数,评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具体包括:
在判断出调度参数为零时,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满足时效性要求。
其中,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满足时效性要求,可以理解为: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速度快。
在判断出调度参数不为零时,那么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不满足时效性要求,也就是说,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差,并且,调度参数的数值越大,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越差;在判断出调度参数为零时,那么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满足时效性要求,也就是说,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好。
如此,通过判断调度参数是否为零,可以实现对操作系统中的任务实时性的精准评估,降低了操作系统中的任务实时性的评估的复杂度。
并且,根据调度参数判断操作系统中的各个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时,对操作系统的各个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判断的更加严格,进而提高了操作系统的各个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实时性评估的准确度。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为:按照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进行调度;
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为:在到达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时,将调度参数加一;在任务完成一次运行时,将调度参数减一;
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为:任务相邻两次完整运行过程中,后一次运行时的启动运行时刻与前一次运行时的启动运行时刻之间的时长。
例如,以任务C、任务D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图中任务C和任务D的调度周期均设为Δt,任务D的优先级高于任务C,调度器按照各任务设定运行周期Δt定时发送调度请求,以调度任务运行。其中,任务C、任务D对应的调度参数分别为P、Q,且P、Q的初始值为0。
经过6Δt的时间,确定任务C的调度参数如下:
在时间轴为0时刻,调度器第一次调度任务C,以使任务C第一次运行,同时调度参数P加一,即P=0+1=1,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1;由于任务D的优先级高于任务C,且任务D在0时刻也被调度,所以任务C被阻塞挂起直到任务D结束运行后才能启动运行,在任务C第1次运行结束时,调度参数P减一,由于任务C的第1次运行在预设运行周期Δt内完成运行,即P=1-1=0,所以在任务C第一次运行结束时,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0;
在Δt时刻,调度器第二次调度任务C,此时调度参数P加一,即P=0+1=1,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1,且任务C开始准备运行;由于任务D的优先级高于任务C,且任务D在Δt时刻也被调度,所以任务C被阻塞挂起直到任务D结束运行后才能启动运行,此外由于在本轮调度周期(Δt到2Δt阶段)结束时刻任务C没有运行完毕所以调度参数不减一,也即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依然为1;
在2Δt时刻,调度器第三次调度任务C,此时调度参数P加一,即P=1+1=2,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2;由于任务D的优先级高于任务C,且任务D在2Δt时刻也被调度,所以任务C仍然被阻塞挂起直到任务D结束运行后才能继续未完成部分的运行,此外由于在本轮调度周期(2Δt到3Δt阶段)结束时刻任务C仍然没有运行完毕,所以调度参数不减一,也即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依然为2;
在3Δt时刻,调度器第四次调度任务C,此时调度参数P加一,即P=2+1=3,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3;由于任务D的优先级高于任务C,且任务D在3Δt时刻也被调度,所以任务C仍然被阻塞挂起直到任务D结束运行后才能继续未完成部分的运行,在本轮调度周期(3Δt到4Δt阶段)结束时刻任务C运行完毕,所以调度参数P减一,即P=3-1=2,所以在任务C第2次运行结束时,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2;
在4Δt时刻,调度器第五次调度任务C,此时调度参数P加一,即P=2+1=3,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3,任务C开始准备第三次运行;由于任务D的优先级高于任务C,且任务D在4Δt时刻也被调度,所以任务C被阻塞挂起直到任务D结束运行后才能运行,由于在本轮调度周期(4Δt至5Δt阶段),任务C并没有完成运行,所以调度参数不减一,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依然为3;
在5Δt时刻,调度器第六次调度任务C,此时调度参数P加一,即P=3+1=4,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4;由于任务D的优先级高于任务C,且任务D在5Δt时刻也被调度,所以任务C仍然被阻塞挂起直到任务D结束运行后才能继续未完成部分的运行,在本轮调度周期(5Δt到6Δt阶段)结束时刻任务C运行完毕,所以调度参数P减一,即P=4-1=3,所以任务C在第3次运行结束时,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3;
在6Δt时刻,调度器第七次调度任务C,此时调度参数P加一,即P=3+1=4,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4;由于任务D的优先级高于任务C,且任务D在6Δt时刻也被调度,所以任务C被阻塞挂起直到任务D结束运行后才能运行,在本轮调度周期(6Δt到7Δt阶段)结束时刻任务C运行完毕,所以调度参数P减一,即P=4-1=3,所以在任务C第4次运行结束时,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3;
因此,任务C的调度参数P=3。
经过6Δt的时间,确定任务D的调度参数如下:
说明一点,由于任务D的优先级高,所以任务D的运行并不受任务C运行的干扰,也就是说,任务D会在预设运行周期内完成运行。
在时间轴为0时刻,调度器第一次调度任务D,以使任务D第一次运行,同时调度参数Q加一,即Q=0+1=1,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1;在任务D第1次运行结束时,调度参数Q减一,由于任务D的第1次运行在预设运行周期Δt内完成运行,所以Q=1-1=0,也即所以,在任务D第一次运行结束时,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0;
在Δt时刻,调度器第二次调度任务D,调度参数Q加一,即Q=0+1=1,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1;在任务D第2次运行结束时,调度参数Q减一,由于任务D的第2次运行在预设运行周期Δt内完成运行,所以Q=1-1=0,也即在任务D第二次运行结束时,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0;
在2Δt时刻,调度器第三次调度任务D,调度参数Q加一,即Q=0+1=1,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1;在任务D第3次运行结束时,调度参数Q减一,由于任务D的第3次运行在预设运行周期Δt内完成运行,所以Q=1-1=0,也即在任务D第三次运行结束时,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0;
在3Δt时刻,调度器第四次调度任务D,调度参数Q加一,即Q=0+1=1,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1;在任务D第4次运行结束时,调度参数Q减一,由于任务D的第4次运行在预设运行周期Δt内完成运行,所以Q=1-1=0,也即在任务D第四次运行结束时,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0;
在4Δt时刻,调度器第五次调度任务D,调度参数Q加一,即Q=0+1=1,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1;在任务D第5次运行结束时,调度参数Q减一,由于任务D的第5次运行在预设运行周期Δt内完成运行,所以Q=1-1=0,也即在任务D第五次运行结束时,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0;
在5Δt时刻,调度器第六次调度任务D,调度参数Q加一,即Q=0+1=1,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1;在任务D第6次运行结束时,调度参数Q减一,由于任务D的第6次运行在预设运行周期Δt内完成运行,所以Q=1-1=0,也即在任务D第六次运行结束时,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0;
在6Δt时刻,调度器第七次调度任务D,调度参数Q加一,即Q=0+1=1,也就是说,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1;在任务D第7次运行结束时,调度参数Q减一,由于任务D的第7次运行在预设运行周期Δt内完成运行,所以Q=1-1=0,也即在任务D第七次运行结束时,此时调度参数的数值为0;
因此,任务D的调度参数Q=0。
如此,计算调度参数的方法很简便,存储调度参数的空间小,极大的节省了评估装置的存储空间,有利于提高对操作系统中的各个任务的实时性进行评估的准确性。
下面就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结合图3所示的方法的流程图。
S301、在任务按照预设运行周期被调度时,将该任务对应的调度参数的数值加一;
S302、在该任务运行结束时,将调度参数的数值减一;
S303、在该任务运行预设次数后,统计调度参数的最终数值;
S304、判断调度参数的最终数值是否为零;若是,执行步骤S305;若否,执行步骤S306;
S305、该任务调度运行的响应时效性好;
S306、该任务调度运行的响应时效性差。
实施例二:结合图4所示的方法的流程图。
S401、在任务按照预设运行周期被调度且运行预设次数后,计算该任务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
S402、计算该任务对应的最大运行周期、最小运行周期和平均运行周期;
S403、判断预设运行周期分别与最大运行周期、最小运行周期和平均运行周期的差值是否均为零;若是,执行步骤S404;若否,执行步骤S405;
S404、该任务运行周期稳定;
S405、该任务运行周期不稳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装置,该装置的实现原理与前述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的实现原理类似,具体可参见上述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装置,如图5所示,可以包括:
第一单元501,用于根据操作系统中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以及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确定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调度参数;
第二单元502,用于根据操作系统中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确定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的周期参数;
第三单元503,用于根据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单元503具体用于:
根据周期参数,评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
根据调度参数,评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周期参数包括任务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第三单元503具体用于:
根据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分别确定各实际运行周期的平均值、各实际运行周期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确定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分别与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
在判断出全部差值为零时,确定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满足稳定性要求。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单元503具体用于:在判断出调度参数为零时,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满足时效性要求。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为:按照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进行调度;
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为:在到达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时,将调度参数加一;在任务完成一次运行时,将调度参数减一;
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为:任务相邻两次完整运行过程中,后一次运行时的启动运行时刻与前一次运行时的启动运行时刻之间的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根据操作系统中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和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确定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调度参数,根据操作系统中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确定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的周期参数,根据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如此,通过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这两个参数,可以实现对操作系统中的各个任务运行实时性进行精准评估,进而根据操作系统中各个任务运行实时性的精准评估的结果,可以对操作系统中各个任务进行精准的调整优化,从而实现了操作系统中的任务的精准运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

1.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所述操作系统中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以及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确定所述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调度参数;
根据所述操作系统中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确定所述任务在运行完成所述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的周期参数;
根据所述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所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
根据所述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所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周期参数,评估所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
根据所述调度参数,评估所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
所述周期参数包括所述任务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
根据所述周期参数,评估所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分别确定各所述实际运行周期的平均值、各所述实际运行周期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确定所述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分别与所述平均值、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差值;
在判断出全部所述差值为零时,确定所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满足稳定性要求;
根据所述调度参数,评估所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具体包括:
在判断出所述调度参数为零时,所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满足时效性要求;
所述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为:按照所述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进行调度;
所述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为:在到达所述任务的所述预设运行周期时,将所述调度参数加一;在所述任务完成一次运行时,将所述调度参数减一;
所述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为:所述任务相邻两次完整运行过程中,后一次运行时的启动运行时刻与前一次运行时的启动运行时刻之间的时长。
2.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操作系统中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以及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确定所述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调度参数;
第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操作系统中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确定所述任务在运行完成所述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的周期参数;
第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任务的调度参数和周期参数,评估所述任务运行的实时性;
所述第三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周期参数,评估所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
根据所述调度参数,评估所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
所述周期参数包括所述任务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所述第三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任务在运行完成预设次数时的每次运行时的实际运行周期,分别确定各所述实际运行周期的平均值、各所述实际运行周期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确定所述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分别与所述平均值、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差值;
在判断出全部所述差值为零时,确定所述任务运行时间的稳定性满足稳定性要求;
所述第三单元具体用于:
在判断出所述调度参数为零时,所述任务响应调度后启动运行的时效性满足时效性要求;
所述预设的任务调度规则为:按照所述任务的预设运行周期进行调度;
所述预设的调度参数统计规则为:在到达所述任务的所述预设运行周期时,将所述调度参数加一;在所述任务完成一次运行时,将所述调度参数减一;
所述预设的周期参数计算规则为:所述任务相邻两次完整运行过程中,后一次运行时的启动运行时刻与前一次运行时的启动运行时刻之间的时长。
CN201911166158.5A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835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6158.5A CN112835773B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6158.5A CN112835773B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5773A CN112835773A (zh) 2021-05-25
CN112835773B true CN112835773B (zh) 2023-08-11

Family

ID=7592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66158.5A Active CN112835773B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577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7971A (zh) * 2008-09-26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软件的任务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2708011A (zh) * 2012-05-11 2012-10-0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云计算平台任务调度的多级负载评估方法
CN102855157A (zh) * 2012-07-19 2013-01-0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性调度服务器负载的方法
CN103914346A (zh) * 2013-12-16 2014-07-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分组的实时操作系统双优先级任务调度节能方法
CN104123214A (zh) * 2013-04-26 2014-10-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运行时数据的任务执行进度度量和展示的方法及系统
CN106021083A (zh) * 2016-05-18 2016-10-1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02894A (zh) * 2017-04-07 2017-08-2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992406A (zh) * 2017-11-09 2018-05-04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测试方法、相关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99384A (zh) * 2019-04-25 2019-08-06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边-端协同的多用户多mec任务卸载资源调度方法
CN110414097A (zh) * 2019-07-12 2019-11-05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ma系统资源配置验证方法和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0301B2 (ja) * 2004-07-15 2011-06-15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リアルタイム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ソフトウェアオブジェクト検証方法
US9436579B2 (en) * 2010-07-19 2016-09-06 Soasta, Inc. Real-time, multi-tier load test results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7971A (zh) * 2008-09-26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软件的任务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2708011A (zh) * 2012-05-11 2012-10-0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云计算平台任务调度的多级负载评估方法
CN102855157A (zh) * 2012-07-19 2013-01-0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性调度服务器负载的方法
CN104123214A (zh) * 2013-04-26 2014-10-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运行时数据的任务执行进度度量和展示的方法及系统
CN103914346A (zh) * 2013-12-16 2014-07-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分组的实时操作系统双优先级任务调度节能方法
CN106021083A (zh) * 2016-05-18 2016-10-1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02894A (zh) * 2017-04-07 2017-08-2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992406A (zh) * 2017-11-09 2018-05-04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测试方法、相关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99384A (zh) * 2019-04-25 2019-08-06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边-端协同的多用户多mec任务卸载资源调度方法
CN110414097A (zh) * 2019-07-12 2019-11-05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ma系统资源配置验证方法和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贾兴华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有线网络综合监控平台分析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7,第44卷(第4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5773A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24976B2 (en) Task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7167105A1 (zh) 任务的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7566235B (zh) 一种报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US20150268996A1 (en) Real-Time Multi-Task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Yao et al. Feasibility analysis under fixed priority scheduling with fixed preemption points
JP6211272B2 (ja) カーネル実行順序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210136A (zh) 一种机器人任务调度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6021083B (zh) 一种评估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性的方法及装置
US20190354135A1 (en) Frequency execution monitoring in a real-time embedded system
CN112835773B (zh) 一种操作系统中任务运行实时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0511155C (zh) 无积累误差和自适应定时器实现方法
CN109871270A (zh) 调度方案生成方法及装置
US10521267B2 (en) Priority trainer for many core processing system
KR101335038B1 (ko) 위상 정렬 및 잉여 시간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주기 및 비주기 실시간 태스크 스케줄링 알고리즘
CN115509868A (zh) 节点耗时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399758B1 (ko) 다수의 슬레이브 장치에서 실행되는 태스크의 주기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Nasri et al. A method for improving delay-sensitive accuracy in real-time embedded systems
Friebe et al. Continuous-emission markov models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Bounding deadline miss probabilities
Dong et al. A general analysis framework for soft real-time tasks
KR101271854B1 (ko) 태스크 주기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von der Brüggen Realistic Scheduling Models and Analyses for Advanced Real-Time Embedded Systems
CN114936076B (zh) 一种面向混合任务集的实时调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5138401A (zh) 基于线性链表的实时任务可调度性测试直接模拟方法
KR101211817B1 (ko) 태스크 주기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13495781B (zh)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013 Southwest District of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efei xinyihua Intelligent Mach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13 Southwest District of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