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4049A -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4049A
CN112834049A CN202110045121.8A CN202110045121A CN112834049A CN 112834049 A CN112834049 A CN 112834049A CN 202110045121 A CN202110045121 A CN 202110045121A CN 112834049 A CN112834049 A CN 112834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extinguishing
extinguishing gas
thermal imaging
temperatur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51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34049B (zh
Inventor
陈思墨
周浩宇
刘雁飞
李谦
王业峰
刘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451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404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004512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8340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4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4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4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4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66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hot spots det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2005/0077Imaging

Abstract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当检测到由解析塔排料口进入振动筛(1)上的物料具有高温点时,通过设置在振动筛(1)与输送机(2)之间的下料管(3)上的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所述高温物料进行一次灭火降温处理;2)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移动至与输送机(2)卸料口连接的料仓(4)内,通过设置在料仓(4)顶部的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所述高温物料进行二次灭火降温处理。所述下料管的一次处理能够及时处理振动筛尾部的高温活性炭,料仓的二次处理能够进一步熄灭和冷却高温活性炭,从而确保所述高温物料的熄灭冷却效果,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中高温活性炭颗粒的检测及处理,具体涉及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属于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烧结工序产生的烟气量约占钢铁全流程中的70%左右,烧结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成分为为粉尘、SO2、NOX;另外还有少量VOCs、二噁英、重金属等;需净化处理后才能外排。目前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处理烧结烟气的技术已经成熟,在国内开始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烧结工序产生的原烟气(污染物主要成分为SO2)经过吸附塔活性炭床层后成为净烟气外排;吸附了烟气中污染物(污染物主要成分为SO2)的活性炭经活性炭输送机S1送入解析塔,在解析塔内吸附了污染物的活性炭加热到400℃~430℃进行解析活化,解析活化后释放出的SRG(富硫)气体去制酸工序,解析活化后的活性炭冷却到110℃~130℃后排出解析塔,振动筛筛分掉活性炭粉尘,筛上活性炭颗粒经活性炭输送机S2重新进入吸附塔;补充的新活性炭加在输送机S1上(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使用的活性炭为圆柱状的活性炭颗粒,典型尺寸:直径9mm,高度11mm)。
如图1所示,活性炭在解析塔中加热到了400℃~430℃,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所用的活性炭燃点温度在420℃;解析塔是气密结构,并充满氮气。
现有技术中解析塔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活性炭在解析塔中不与空气接触,以保证活性炭在解析塔内不燃烧;活性炭在解析塔内解析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偶尔会发生少量加热的活性炭颗粒在冷却段未能充分冷却,少量未冷却到安全温度的高温活性炭颗粒从解析塔排出的情况(烧结烟气净化装置的解析塔内装填的活性炭颗粒超过百吨,活性炭颗粒在解析塔内流动和冷却加热及热传导等过程复杂)。高温活性炭颗粒从解析塔排出后和空气接触,会发生自燃(阴燃,无焰),自燃的少量高温活性炭颗粒可能会引燃其周围的低温活性炭颗粒,这些自燃的高温活性炭颗粒会随活性炭循环进入烟气净化装置各个环节,威胁到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有对高温自燃活性炭颗粒进行检测和处置的要求。如图1所示,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在解析塔和吸附塔之间循环,解析塔、吸附塔、输送机、振动筛、缓冲仓等各环节均为气密结构,现有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未能解决对局部少量高温活性炭进行检测、定位和处理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首先通过设置在振动筛与输送机之间的下料通道上的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检测到的高温物料进行一次灭火降温处理,然后通过设置在与输送机卸料口连接的料仓顶部的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所述高温物料进行二次灭火降温处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料通道位置的一次处理能够及时处理振动筛上检测出来的自燃或高温活性炭,所述料仓的二次处理能够进一步熄灭阴燃活性炭颗粒和降低高温活性炭颗粒的温度,从而确保所述高温物料的熄灭冷却效果,解决了高温活性炭颗粒难以全面检测和处置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检测到由解析塔排料口进入振动筛上的物料具有高温点时,通过设置在振动筛卸料口与输送机进料口之间的下料管上的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所述高温物料进行一次灭火降温处理;
2)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移动至与输送机卸料口连接的料仓内,通过设置在料仓顶部的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所述高温物料进行二次灭火降温处理。
在本发明中,步骤1)中还包括检测进入振动筛上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的步骤,该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1a)第一热成像仪对进入振动筛尾部成像Ⅰ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
1b)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Ⅰ区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1b1)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重复步骤1a);
1b2)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该高温点处的物料在振动筛尾部成像Ⅰ区内的发现位置并报警。
在本发明中,所述输送机与料仓之间还设有卸料斗。输送机的卸料口通过卸料导管与卸料斗入口连接。卸料斗出口通过进料管与料仓入口连接。步骤2)中还包括检测进入与输送机卸料口连接的卸料导管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的步骤,该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2a)第二热成像仪对进入卸料导管成像Ⅱ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
2b)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Ⅱ区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2b1)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重复步骤2a);
2b2)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该高温点处的物料在卸料导管成像Ⅱ区内的发现位置并报警。
在本发明中,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上设有第一灭火气体阀。
优选的是,在步骤1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0。从ti0时刻开始,打开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第一灭火气体阀,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对进入下料管内的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1后,关闭第一灭火气体阀,完成一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t1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031
其中:t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kJ/(kg·℃)。Mh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kg。Δth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中活性炭降温目标,℃。Cn为灭火气体的比热容,kJ/(kg·℃)。ρn为灭火气体的密度,kg/m3。Δtn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后灭火气体升高的温度,℃。S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喷孔截面积,m2。v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出灭火气体的流速,m/s。k1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2~2。
在本发明中,在步骤2)中,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上设有第二灭火气体阀。
优选的是,在步骤2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1。从ti1时刻开始,打开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第二灭火气体阀,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对进入料仓内的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所述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2后,关闭第二灭火气体阀,完成二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t2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032
其中:t2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kJ/(kg·℃)。M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kg。Δt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活性炭降温目标,℃。Cn为灭火气体的比热容,kJ/(kg·℃)。ρn为灭火气体的密度,kg/m3。Δt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后灭火气体升高的温度,℃。S2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喷孔截面积,m2。v2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出灭火气体的流速,m/s。k2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7~2。
在本发明中,在步骤2)中,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冷却水喷洒装置上设有冷却水阀。
优选的是,在步骤2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1。从ti1时刻开始,打开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冷却水阀,冷却水喷洒装置对进入料仓内的高温物料喷水降温。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对高温物料喷水持续时间t3后,关闭冷却水阀,完成二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喷水的持续时间t3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041
其中:t3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喷水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kJ/(kg·℃)。M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kg。Δt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活性炭降温目标,℃。Cw1为蒸发温度的水的比热容,kJ/(kg·℃)。Cw2为初始温度的水的比热容,kJ/(kg·℃)。Tw1为水的蒸发温度,℃。ρw为冷却水的密度,kg/m3。Tw2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喷出水的初始温度,℃。hw为水在蒸发温度下的汽化潜热,kJ/kg。S3为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喷孔截面积,m2。v3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喷出水的流速,m/s。k3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5~2。
在本发明中,所述振动筛上设有盖板,进入振动筛内的物料沿振动筛的长度方向运动。优选,所述成像Ⅰ区包括第一成像区和第二成像区。在振动筛的尾部,第一成像区位于第二成像区的上游。
在步骤1a)中,所述第一热成像仪对进入振动筛成像Ⅰ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具体为:
1a1)在振动筛尾部的盖板上设置第一遮光罩,第一热成像仪设置在第一遮光罩的顶部;
1a2)以第一热成像仪与第一遮光罩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一热成像仪对进入振动筛尾部第一成像区和/或第二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
在本发明中,所述卸料导管包括倾斜段与竖直段,进入卸料导管内的物料依次经过卸料导管的倾斜段和竖直段。优选,所述成像Ⅱ区设置在卸料导管的倾斜段内。所述成像Ⅱ区包括第三成像区和第四成像区,第三成像区位于第四成像区的上游。
在步骤1b)中,所述第二热成像仪对进入与输送机卸料口连接的卸料导管成像Ⅱ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具体为:
1b1)在卸料导管的倾斜段上沿设置第二遮光罩,第二热成像仪设置在第二遮光罩的顶部;
1b2)以第二热成像仪与第二遮光罩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二热成像仪对进入卸料导管倾斜段的第三成像区和/或第四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和/或四次热成像图像。
在本发明中,在步骤1b)中,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Ⅰ区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具体为:
第一热成像仪对进入振动筛尾部第一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一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将该最高温度值T1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1a)。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优选,T0的取值范围为390~425℃,优选为400~420℃。
当判断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则第一热成像仪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振动筛尾部第二成像区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n个区域,获取n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n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2,将该最高温度值T2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2≤T0,则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重复步骤1a)。若T2>T0,则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2对应在二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振动筛尾部第二成像区内的发现位置并记录。
在本发明中,在步骤2b)中,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Ⅱ区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具体为:
第二热成像仪对进入卸料导管倾斜段内第三成像区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三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3,将该最高温度值T3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3≤T0,则判断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2a)。若T3>T0,则判断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优选,T0的取值范围为390~425℃,优选为400~420℃。
当判断三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则第二热成像仪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卸料导管倾斜段内第四成像区的四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四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n个区域,获取n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n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4,将该最高温度值T4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4≤T0,则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重复步骤1b)。若T4>T0,则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4对应在四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卸料导管倾斜段内第四成像区的发现位置并记录。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遮光罩的顶部还设有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第一热成像仪安装在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内。以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与第一遮光罩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与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内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由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向第一遮光罩内喷出。优选,所述冷却介质为压缩空气、水、氮气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遮光罩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遮光罩的顶部还设有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所述第二热成像仪安装在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内。以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与第二遮光罩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与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内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由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向第二遮光罩内喷出。优选,所述冷却介质为压缩空气、水、氮气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遮光罩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筛的盖板上还设有第一除尘风口和第二除尘风口。第一除尘风口位于第一遮光罩的上游。第二除尘风口位于第一遮光罩的下游。优选,第二除尘风口倾斜设置在振动筛尾部的端板上。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除尘风口和/或第二除尘风口对振动筛上的物料进行除尘。
作为优选,所述卸料导管倾斜段的上沿还设有第三除尘风口和第四除尘风口。第三除尘风口位于第二遮光罩的上游。第四除尘风口位于第二遮光罩的下游。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三除尘风口和/或第四除尘风口对卸料导管内的物料进行除尘。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热成像仪和第二热成像仪均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同时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第一灭火气体阀、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第二灭火气体阀或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冷却水阀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时,数据处理模块向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报警,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灭火气体阀、第二灭火气体阀或冷却水阀的操作来实现对相应高温物料的灭火降温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系统。
一种活性炭高温检测及灭火降温的系统或一种用于第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方法的活性炭高温检测及灭火降温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振动筛、输送机、下料管、料仓、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所述振动筛的卸料口通过下料管与输送机的进料口连接。输送机的卸料口与料仓连接。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设置在下料管上。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设置在料仓顶部。
一般来说,振动筛尾部的活性炭出口包括筛上活性炭出口和筛下活性炭出口。粒径大于振动筛筛板的筛孔尺寸的活性炭颗粒从筛上活性炭出口流出,进入输送机。粒径小于筛板筛孔尺寸的活性炭颗粒则通过筛下活性炭出口进入损耗活性炭收集系统,不再进入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也就是说,本发明中所述的振动筛的卸料口,是指振动筛的筛上活性炭出口。
在本发明中,该系统还包括第一热成像仪和第一遮光罩。所述振动筛上设有盖板。第一遮光罩设置在振动筛尾部的盖板上。第一热成像仪设置在第一遮光罩的顶部。所述振动筛尾部设有成像Ⅰ区。优选,所述成像Ⅰ区包括第一成像区和第二成像区,第一成像区位于第二成像区的上游。以第一热成像仪与第一遮光罩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一热成像仪对进入振动筛尾部第一成像区和/或第二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
在本发明中,该系统还包括第二热成像仪和第二遮光罩。所述输送机与料仓之间还设有卸料斗。输送机的卸料口通过卸料导管与卸料斗入口连接。卸料斗出口通过进料管与料仓入口连接。所述卸料导管设置在卸料斗上部的一侧。卸料导管包括倾斜段与竖直段,竖直段位于倾斜段的下游。第二遮光罩设置在卸料导管的倾斜段上沿。第二热成像仪设置在第二遮光罩的顶部。所述卸料导管的倾斜段内设有成像Ⅱ区。优选,所述成像Ⅱ区包括第三成像区和第四成像区,第三成像区位于第四成像区的上游。以第二热成像仪与第二遮光罩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二热成像仪对进入卸料导管倾斜段的第三成像区和/或第四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和/或四次热成像图像。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设置在下料管的外侧。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包括第一灭火气体主管、第一灭火气体支管、第一灭火气体喷嘴。第一灭火气体主管的一端与第一灭火气体支管连接。第一灭火气体支管与下料管的管壁平行设置。第一灭火气体喷嘴垂直设置在第一灭火气体支管与下料管的管壁之间。优选,所述第一灭火气体主管上还设有第一灭火气体阀。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灭火气体支管的数量为多根,优选为2~12根。多根第一灭火气体支管以下料管为中心对称分布或呈现环形分布。作为优选,每根第一灭火气体支管与下料管的管壁之间间隔平行设置多组第一灭火气体喷嘴。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包括第二灭火气体主管、第二灭火气体支管。第二灭火气体主管设置在料仓外部。第二灭火气体支管设置在料仓顶部。第二灭火气体支管的一端与第二灭火气体主管连接,第二灭火气体支管的另一端伸入料仓内。所述第二灭火气体支管在位于料仓内的一端设有第二灭火气体喷嘴。优选,所述第二灭火气体主管上还设有第二灭火气体阀。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中,第二灭火气体支管倾斜设置在料仓顶部。第二灭火气体支管的数量为多根,优选为2~12根。多根第二灭火气体支管以料仓顶部的进料管为中心呈现环形分布或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每根第二灭火气体支管在位于料仓内的一端均设有第二灭火气体喷嘴。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冷却水喷洒装置包括冷却水主管、冷却水支管、环形水管。冷却水主管设置在料仓外部。冷却水支管设置在料仓顶部。环形水管设置在料仓内的顶部。冷却水支管的一端与冷却水主管连接,冷却水支管的另一端伸入料仓内并与环形水管连接。环形水管上设有冷却水喷嘴。优选,所述冷却水主管上还设有冷却水阀。
优选的是,在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中,冷却水支管垂直设置在料仓顶部。冷却水支管的数量为多根,优选为2~12根。多根冷却水支管以料仓顶部的进料管为中心呈现环形分布或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优选,环形水管上设有多个冷却水喷嘴,多个冷却水喷嘴均匀分布。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遮光罩的顶部还设有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第一热成像仪安装在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内。以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与第一遮光罩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与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优选,所述第一遮光罩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遮光罩的顶部还设有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所述第二热成像仪安装在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内。以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与第二遮光罩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与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优选,所述第二遮光罩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筛的盖板上还设有第一除尘风口和第二除尘风口。第一除尘风口位于第一遮光罩的上游。第二除尘风口位于第一遮光罩的下游。优选,第二除尘风口倾斜设置在振动筛尾部的端板上。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除尘风口和/或第二除尘风口对振动筛上的物料进行除尘。
作为优选,所述卸料导管倾斜段的上沿还设有第三除尘风口和第四除尘风口。第三除尘风口位于第二遮光罩的上游。第四除尘风口位于第二遮光罩的下游。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三除尘风口和/或第四除尘风口对卸料导管内的物料进行除尘。
优选的是,振动筛尾部的盖板上设有第一开孔。第一遮光罩位于所述第一开孔的上部。所述第一开孔的宽度与振动筛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
优选的是,卸料导管倾斜段的上沿设有第二开孔。第二遮光罩位于所述第二开孔的上部。所述第二开孔的宽度与卸料导管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即,卸料导管位于倾斜段部分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卸料导管同宽度的第二开孔。
在本发明中,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第一热成像仪和第二热成像仪均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同时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第一灭火气体阀、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第二灭火气体阀或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冷却水阀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数据处理模块、第一热成像仪、第二热成像仪、第一灭火气体阀、第二灭火气体阀、冷却水阀的操作。
如图1所示,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在解析塔和吸附塔之间循环,解析塔、吸附塔、输送机、缓冲仓等各环节均为气密结构,且活性炭在以上装置中是大量聚集状态,偶尔出现的高温活性炭可能处在一团常温活性炭的包围之中,难以全面检出高温活性炭颗粒。
在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中,活性炭在解析塔和吸附塔之间循环,所有活性炭在循环中均需经过振动筛筛除活性炭粉。活性炭粉筛除是解析塔(高温加热环节)的后续工序,活性炭颗粒在振动筛上是翻滚平铺状态。因此,在活性炭筛分环节对高温活性炭颗粒(或自燃活性炭)进行检测,更有利于发现活性炭烟气净化工序中的高温活性炭颗粒。而且,由于在振动筛后端(即振动筛尾部)下落段的活性炭颗粒呈抛物线状,下落时的活性炭颗粒比振动筛上水平段更为分散,底层的活性炭颗粒被表层活性炭颗粒遮挡最少,更易被第一热成像仪检测识别。因此,本申请将第一热成像仪设置在振动筛尾部盖板的上方,在此处布置热成像系统更能全面检测所有活性炭颗粒,避免漏检。
此外,由于在卸料导管倾斜段内,活性炭颗粒处于流动下落状态,下落时的活性炭颗粒比其他位置更为分散,底层的活性炭颗粒被表层活性炭颗粒遮挡最少,更易被第二热成像仪检测识别。而且,由于卸料导管竖直段内活性炭颗粒下落速度太快,第二热成像仪存在来不及检测的情况,因此,本申请将第二热成像仪设置在卸料导管倾斜段的上方,在此处布置热成像系统同样更能全面检测所有活性炭颗粒,避免漏检。
热成像仪检测到自燃活性炭颗粒即高温点后,相对安全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1、排出自燃活性炭;而排出自燃活性炭往往会增加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的损耗,排出的自燃活性炭颗粒还需要进一步处置;2、熄灭冷却自燃活性炭;自燃活性炭颗粒熄灭后,如继续保持自燃点以上高温状态,遇到空气还可能发生自燃,所以要安全处置自燃活性炭颗粒,需要熄灭并冷却自燃活性炭。
本申请提供一种活性炭高温检测及灭火降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一热成像仪首先对振动筛尾部成像Ⅰ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热成像图像;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Ⅰ区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第一热成像仪继续监测进入振动筛尾部成像Ⅰ区内的物料。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时,通过设置在振动筛与输送机之间的下料通道上的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检测到的高温物料进行一次灭火降温处理。第二热成像仪对进入卸料导管倾斜段成像Ⅱ区内的物料进行拍摄,获取热成像图像;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Ⅱ区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第二热成像仪继续监测进入卸料导管倾斜段成像Ⅱ区内的物料。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时,通过设置在与输送机卸料口连接的料仓顶部的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所述高温物料进行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从而确保高温物料的熄灭冷却效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活性炭高温检测及灭火降温的方法包括两种实施方案。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该方案采用氮气、CO2、惰性气体等能隔绝氧气的气体灭火,一方面灭火气体隔离氧气阻碍高温及阴燃活性炭燃烧起到灭火作用,并且能带走部分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另一方面,解析塔本身需要用到大量氮气,就近有氮气产气储气设备,灭火降温系统可直接使用;相应的,附近有CO2产气储气设备,如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白云石)过程中产生的CO2,则也可考虑使用CO2作为冷却介质来灭火降温。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设置在振动筛与输送机之间的下料管上。当检测到的高温活性炭颗粒由振动筛进入下料管时,所述高温活性炭颗粒处于下落状态,下落状态的活性炭颗粒较其他状态更为分散,各层活性炭颗粒对彼此的遮挡较少,即在此处布置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所喷吹的灭火气体能更均匀更充分的与高温活性炭颗粒接触并包覆或者充满在高温活性炭颗粒的周围,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实现高温活性炭颗粒的熄灭与冷却。而且,在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中,第一灭火气体喷嘴垂直于下料管的管壁设置,并设置多组第一灭火气体喷嘴,多组第一灭火气体喷嘴以下料管为中心对称分布或呈现环形均匀分布,也使得第一灭火气体喷嘴喷出的灭火气体与落入下料管内的高温活性炭颗粒接触更加均匀充分,更有利于实现对高温活性炭颗粒的调温或控温。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设置在与输送机卸料口连接的料仓顶部。在料仓顶部平台的位置设置第二灭火气体喷嘴,从进料管进入料仓的活性炭颗粒不会接触到该位置。当检测到的高温活性炭颗粒由输送机卸料至料仓内,所述高温活性炭颗粒处于下落状态,下落状态的活性炭颗粒较其他状态更为分散,各层活性炭颗粒对彼此的遮挡较少,即在此处布置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所喷吹的灭火气体能更均匀更充分的与高温活性炭颗粒接触并包覆或者充满在高温活性炭颗粒的周围,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实现高温活性炭颗粒的熄灭与冷却。此外,第二灭火气体喷嘴的喷吹方向与进料管的轴线交叉,多个第二灭火气体喷嘴在料仓顶部平台呈环状均匀分布,也更有利于实现对高温活性炭颗粒的调温或控温。
在该实施方案中,根据活性炭与灭火气体的热平衡,可得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灭火降温的持续时间t1: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111
一般来说,从解析塔排出的冷却活性炭颗粒平均温度约为120~140℃,活性炭降温目标为将高温活性炭的温度降低至设定的目标温度T0以下,例如灭火气体量按将活性炭降温20~50℃考虑(例如Δth1=30℃)。而在理想状态下,灭火气体在热交换过程中升温到了所有活性炭颗粒的平均温度,例如125℃;若灭火气体的初始温度为25℃,此时Δtn1=125-25=100℃。在公式1中,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灭火降温的持续时间t1的含义为保证由振动筛落入下料管内的高温活性炭颗粒能被灭火气体充满或包围,隔离氧气,并带走部分热量,达到一次降低高温和阴燃活性炭颗粒温度和熄灭阴燃活性炭颗粒的目的。
与此同时,根据活性炭与灭火气体的热平衡,可得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灭火降温的持续时间t2: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112
在公式2中,活性炭降温目标同样为将高温活性炭的温度降低至设定的目标温度T0以下,例如灭火气体量按将活性炭降温10~30℃考虑(例如Δth2=15℃)。而在理想状态下,灭火气体在热交换过程中升温到了所有活性炭颗粒的平均温度,例如120℃;若灭火气体的初始温度为25℃,此时Δtn2=120-25=95℃。所述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灭火降温的持续时间t2的含义为保证由卸料导管落入料仓内的高温活性炭颗粒能被灭火气体充满或包围,隔离氧气,并带走部分热量,达到二次降低高温和阴燃活性炭颗粒温度和熄灭阴燃活性炭颗粒的目的。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灭火降温的持续时间t1和t2也表明,本发明精准控制灭火气体的用量,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达到熄灭冷却自燃活性炭颗粒的同时,也能控制灭火气体的使用成本。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与第一种实施方案中的设置相同,即为设置在振动筛与输送机之间的下料管上的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喷洒装置。该方案选用水作为活性炭灭火降温的冷却介质。一方面水的比热容比氮气、CO2等气体的比热容大,相同体积的水的降温幅度更大,所需水量更小;另一方面,喷水量较少,水遇到高温活性炭吸热后生成的水蒸气较少,在本发明的应用场景中,自燃或高温活性炭颗粒为所有活性炭颗粒中的局部高温点,高温点处活性炭颗粒的体积和范围都很小,遇水后会迅速降温,少量水蒸气和较低温度的活性炭不会发生水煤气反应。此外,考虑到水的低廉成本和易于获得,因此,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案中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设置在与输送机卸料口连接的料仓顶部。在料仓顶部平台的位置设置冷却水喷嘴(或水雾喷嘴),从进料管进入料仓的活性炭颗粒不会接触到该位置。在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中,冷却水支管连接料仓内悬吊的环形水管,环形水管内安装多个水雾喷嘴,从水雾喷嘴喷出的水雾沿水平方向锥形喷出。水雾喷嘴呈环状均匀分布,保证下落进入料仓的活性炭颗粒能和水雾充分接触,灭火降温。
在该实施方案中,根据活性炭与冷却水的热平衡,可得冷却水喷洒装置灭火降温的持续时间t3: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121
在公式3中,活性炭降温目标同样为将高温活性炭的温度降低至设定的目标温度T0以下,例如冷却水量按将活性炭降温15~20℃考虑(例如Δth2=20℃),以确保冷却水在冷却过程全部转化为水蒸气,即液态水不带入链斗,同时冷却水在热交换过程中升温到了当地大气压下的水蒸发温度,例如100℃。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灭火降温的持续时间t3的含义为保证料仓落下的高温活性炭颗粒能与水雾均匀充分的接触,带走高温及阴燃活性炭的部分热量,达到二次降低高温和阴燃活性炭颗粒温度和熄灭阴燃活性炭颗粒的目的,同时水雾通过热交换转化为水蒸气。灭火降温的持续时间t3同时也表明,本发明通过精准控制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喷水量,避免了将液态水带入料仓甚至整个烟气净化装置中,从而避免液态水在输送系统中会导致活性炭粉粘连在输送设备上,同时,还可避免液态水和活性炭中未解析完全的SO2反应形成H2SO4而腐蚀输送设备。即本发明采用成本低廉易于获得的水作为熄灭冷却活性炭的介质,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还避免了水作为熄灭冷却介质时可能会出现的常见的技术问题。
此外,在上述公式1中,Mh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kg。从图5和图10中可以看出,经过下料管上的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的高温活性炭颗粒来自解析塔排料装置(如辊式给料机),当前一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与过去某一时刻解析塔排料装置的流量相同,这中间的时间长度为t,t表示活性炭颗粒从解析塔排料装置处运行到高温活性炭颗粒的发现位置的时长,单位s。将高温活性炭颗粒在振动筛尾部成像Ⅰ区内发现的时刻设定为ti0。由此,ti0时刻往前推t时间,测得当时解析塔排料装置的活性炭下料流量即可得到一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
在上述公式2和公式3中,M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kg。从图5和图10中可以看出,经过料仓顶部的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的高温活性炭颗粒来自解析塔排料装置(如辊式给料机),当前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与过去某一时刻解析塔排料装置的流量相同,这中间的时间长度为t',t'表示活性炭颗粒从解析塔排料装置处运行到高温活性炭颗粒的发现位置的时长,单位s。将高温活性炭颗粒在卸料导管倾斜段成像Ⅱ区内发现的时刻设定为ti1。由此,ti1时刻往前推t'时间,测得当时解析塔排料装置的活性炭下料流量即可得到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高温活性炭颗粒由进料管落入料仓内接近自由落体运动,因此落料速度较快,可能会存在来不及处理或者灭火降温不充分的情况。因此,本发明在检测到进入卸料导管倾斜段的成像区内物料具有高温点时,即可开启第二自燃熄灭冷却装置的阀门,提前开始对料仓内喷吹冷却介质(氮气等灭火气体或冷却水),从而使得高温活性炭颗粒进入料仓时,能够直接进入冷却介质充满或者包围的环境内,高温活性炭颗粒与冷却介质充分接触换热,进而确保对高温活性炭颗粒的熄灭冷却效果,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此外,由于料仓直接与吸附塔的活性炭入口连接,将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设置在料仓顶部,则可以确保进入吸附塔内的活性炭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作为优选,设置在振动筛尾部的成像Ⅰ区包括第一成像区和第二成像区,第一成像区位于第二成像区的上游。设置在卸料导管倾斜段的成像Ⅱ区包括第三成像区和第四成像区,第三成像区位于第四成像区的上游。本发明方法中具体的高温检测过程为:第一热成像仪首先对进入振动筛尾部第一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第一成像区内的物料是否具有疑似高温点;对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的物料进行追踪拍摄,获取该疑似高温点处物料进入第二成像区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根据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该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当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时,记录所述高温点物料在第二成像区内的发现位置并报警。第二热成像仪首先对进入卸料导管倾斜段第三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拍摄,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根据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第三成像区内的物料是否具有疑似高温点;对三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的物料进行追踪拍摄,获取该疑似高温点处物料进入第四成像区内的四次热成像图像;根据所述四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该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当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时,记录所述高温点物料在第四成像区内的发现位置并报警。
在本发明的第一次检测中,所述热成像图像(即一次热成像图像或二次热成像图像)为带温度信息的红外线图片,从热成像图像中可以读取到成像Ⅰ区内各个点的物料的温度信息。将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与目标温度T0进行比较,可以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中是否具有高温点。若T1≤T0,则判断一次热成像图像中不具有高温点,热成像仪对后续进入第一成像区内的物料继续进行高温监测。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热成像仪进一步对该疑似高温点处物料进行拍摄,获取其在第二成像区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将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n个区域(例如划分为九宫格),获取n个区域中的最高温度值T2,将T2与目标温度T0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若T2≤T0,则判断该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热成像仪对后续进入第一成像区内的物料继续进行高温监测。若T2>T0,则确认该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最高温度值T2对应在二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第二成像区内的发现位置并向主控(即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报警。为进一步体现所述高温检测的准确性或精准度,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可以是连续拍摄的多张图片,通过对该疑似高温点处物料在连续拍摄的多张图片中的温度信息进行对比,从而针对该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在本发明的第二次检测中,所述热成像图像(即三次热成像图像或四次热成像图像)为带温度信息的红外线图片,从热成像图像中可以读取到成像Ⅱ区内各个点的物料的温度信息。将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3与目标温度T0进行比较,可以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中是否具有高温点。若T3≤T0,则判断三次热成像图像中不具有高温点,热成像仪对后续进入第三成像区内的物料继续进行高温监测。若T3>T0,则判断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热成像仪进一步对该疑似高温点处物料进行拍摄,获取其在第四成像区内的四次热成像图像。将所述四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n个区域(例如划分为九宫格),获取n个区域中的最高温度值T4,将T4与目标温度T0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若T4≤T0,则判断该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热成像仪对后续进入第三成像区内的物料继续进行高温监测。若T4>T0,则确认该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最高温度值T2对应在四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第四成像区内的发现位置并向主控(即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报警。为进一步体现所述高温检测的准确性或精准度,所述四次热成像图像可以是连续拍摄的多张图片,通过对该疑似高温点处物料在连续拍摄的多张图片中的温度信息进行对比,从而针对该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在高温物料的运输过程中,当物料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物料内部会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进一步提高物料的温度;但由于运输过程中物料之间存在振动或者内部位置相对变化从而又能破坏物料发生氧化放热反应的条件,进而使得物料的温度下降。如果单纯地在检测到一次高温点后,即直接通过一次检测判定该处物料出现高温或者自燃的情况,进而对该高温点处物料的发现位置进行标记并报警处理,难免存在检测不准确而造成处理不当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识别高温点物料的过程分为初步判断疑似高温点,并针对疑似高温点进行追踪判定,从而得到准确的高温点的判断数据。物料高温点的精准判断,还有利于后续针对高温点物料的进一步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物料在振动筛、输送机、卸料导管、卸料斗、料仓等输送装置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输送装置自身的振动,会使得输送装置上的物料颗粒之间出现局部相对位移,使得原本可能自燃的物料释放热量,从而由最初的疑似高温点判定为假高温点。
一般来说,振动筛主体是密封结构,活性炭在振动筛内运动,现有振动筛内设置热电偶等常规检测方式难以捕捉快速经过的高温活性炭颗粒。热成像仪布置在振动筛内有空间不足、工作环境恶劣(振动、粉尘)的问题。因此,需要对现有振动筛做改造,以适应热成像仪检测高温活性炭颗粒的要求。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热成像仪设置在振动筛尾部盖板的上方(即第一热成像仪独立于振动筛设置)。振动筛尾部的盖板上设有同振动筛宽度的开孔,第一热成像仪的成像区域覆盖开孔宽度,覆盖振动筛后端下落段的活性炭颗粒以及一小段水平段活性炭颗粒,第一热成像仪通过所述开孔对振动筛筛板上流过的活性炭进行实时监测。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热成像仪设置在第一遮光罩的顶部,第一遮光罩则设置在振动筛尾部所述开孔的上部。第一遮光罩内设有黑色涂层以防止光线反射。第一遮光罩能够起到遮蔽外界光线的目的,消除外界光线对第一热成像仪的干扰。在本发明中,以第一热成像仪与第一遮光罩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一热成像仪对进入振动筛尾部第一成像区和/或第二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热成像仪安装在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内,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则设置在第一遮光罩的顶部。所述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的尾部(即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位于第一遮光罩外部的一端)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从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的前端(即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位于第一遮光罩内的一端)喷出,冷却介质用于冷却第一热成像仪,保证其工作温度不高于60℃。同时,冷却介质可以防止粉尘进入第一热成像仪,造成仪器故障。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的前端喷出的冷却介质还对第一热成像仪的镜头和保护罩高清防护镜片起到清洁保护作用,防止粉尘聚集,污染镜头和保护罩高清防护镜片。此外,从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喷出的冷却介质能维持第一遮光罩内正压,防止外部粉尘进入第一遮光罩,防止个别活性炭颗粒从第一遮光罩开口跳出振动筛损伤第一热成像仪。所述冷却介质不做具体限定,能够起到上述作用即可,例如冷却介质为压缩空气、水、氮气中的一种。在本发明中,以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与第一遮光罩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与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
在本发明中,振动筛盖板上还设有第一除尘风口和第二除尘风口。第一除尘风口位于第一遮光罩的上游,第二除尘风口位于第一遮光罩的下游。其中,第二除尘风口倾斜设置在振动筛尾部的端板上,此处的倾斜设计能保证个别进入第二除尘风口的活性炭颗粒能依靠重力下落回振动筛。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前端喷出的冷却介质和除尘风口的负压,除去了热成像范围空间内的粉尘,有利于提高热成像的准确性和提供第一热成像仪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本发明中,第一热成像仪的安装高度、镜头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第一热成像仪、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第一遮光罩为一个整体,该整体独立于振动筛,位于振动筛尾部盖板的上方,比振动筛盖板位置高1~2cm。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热成像仪设置在卸料导管倾斜段的上方。卸料导管倾斜段的上沿设有同卸料导管宽度的开孔,第二热成像仪的成像区域覆盖开孔宽度,第二热成像仪通过所述开孔对卸料导管内流过的活性炭进行实时监测。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热成像仪设置在第二遮光罩的顶部,第二遮光罩则设置在卸料导管倾斜段上沿所述开孔的上部。第二遮光罩内设有黑色涂层以防止光线反射。第二遮光罩能够起到遮蔽外界光线的目的,消除外界光线对第二热成像仪的干扰。在本发明中,以第二热成像仪与第二遮光罩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二热成像仪对进入卸料导管倾斜段第三成像区和/或第四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和/或四次热成像图像。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热成像仪安装在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内,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则设置在第二遮光罩的顶部。所述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的尾部(即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位于第二遮光罩外部的一端)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从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的前端(即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位于第二遮光罩内的一端)喷出,冷却介质用于冷却第二热成像仪,保证其工作温度不高于60℃。同时,冷却介质可以防止粉尘进入第二热成像仪,造成仪器故障。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的前端喷出的冷却介质还对第二热成像仪的镜头和保护罩高清防护镜片起到清洁保护作用,防止粉尘聚集,污染镜头和保护罩高清防护镜片。此外,从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喷出的冷却介质能维持第二遮光罩内正压,防止外部粉尘进入第二遮光罩,防止个别活性炭颗粒从第二遮光罩开口跳出振动筛损伤第二热成像仪。所述冷却介质不做具体限定,能够起到上述作用即可,例如冷却介质为压缩空气、水、氮气中的一种。在本发明中,以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与第二遮光罩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与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
在本发明中,卸料导管倾斜段的上沿还设有第三除尘风口和第四除尘风口。第三除尘风口位于第二遮光罩的上游,第四除尘风口位于第二遮光罩的下游。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前端喷出的冷却介质和除尘风口的负压,除去了热成像范围空间内的粉尘,有利于提高热成像的准确性和提供第一热成像仪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本发明中,第二热成像仪的安装高度、镜头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
在本发明中,第一遮光罩和/或第二遮光罩的顶部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热成像仪。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设置多个热成像仪,通过控制多个独立的热成像仪对进入成像Ⅰ区或成像Ⅱ区内的物料进行拍摄获取热成像图像,从而确保高温检测过程中不遗漏物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全面检测的问题。同时,第一热成像仪和第二热成像仪分别绕着基点做往复摆动,即第一热成像仪的位置可以随着振动筛上物料的输送而摆动,第二热成像仪的位置可以随着卸料导管内物料的输送而摆动,针对疑似高温点的物料,热成像仪能够进一步追踪判定,从而使得检测更加精准,也更有利于实现检测的全面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塔前活性炭高温检测系统还包括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简称主控)、数据处理模块。第一热成像仪和/或第二热成像仪获取物料在成像Ⅰ区或成像Ⅱ区内的热成像图像后,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相应物料中是否具有高温点,将判断为高温点的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主控连接,即向主控发出报警,主控控制进入下一步处理流程。
在本申请中,所述物料即指活性炭,一般为解析塔解析后的新鲜活性炭。
在本申请中,所述“上游”“下游”是根据振动筛、输送机、卸料导管、卸料斗、进料管、料仓等输送装置上活性炭颗粒的流动方向而言的相对概念,即在输送装置上,活性炭颗粒先经过的位置为上游,后经过的位置为下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料通道位置的一次处理能够及时处理振动筛上检测出来的自燃或高温活性炭,所述料仓的二次处理能够进一步熄灭阴燃活性炭颗粒和降低高温活性炭颗粒的温度,从而确保所述高温物料的熄灭冷却效果,解决了高温活性炭颗粒难以全面检测和处置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2、本发明在振动筛尾部及卸料导管的位置均设置热成像系统对所经过的活性炭颗粒进行检测,从而确保检测出所有活性炭颗粒中可能存在的高温活性炭颗粒,消除隐患,以确保进入吸附塔内的活性炭颗粒温度适宜,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本发明将热成像仪设置在振动筛尾部盖板的上方或者设置在卸料导管倾斜段的上方,由于在振动筛尾部或卸料导管倾斜段内,活性炭颗粒均处于流动下落状态,下落时的活性炭颗粒比其他位置更为分散,底层的活性炭颗粒被表层活性炭颗粒遮挡最少,更易被热成像仪检测识别,即在此处布置热成像系统更能全面检测所有活性炭颗粒,避免漏检。
4、本发明将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分别设置在下料管上与料仓顶部,进入下料管或料仓内的活性炭颗粒处于下落状态,下落状态的活性炭颗粒较其他状态更为分散,各层活性炭颗粒彼此之间的遮挡较少,因此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所喷出的冷却介质能更均匀更充分的与高温活性炭颗粒接触并包覆或者充满在高温活性炭颗粒的周围,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实现高温活性炭颗粒的熄灭与冷却。
5、本发明采用热成像仪的高温检测方式,通过初步判断疑似高温点,并针对疑似高温点进行追踪判定,从而得到准确的高温点的判断数据,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6、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识别振动筛尾部或卸料导管倾斜段成像区内的物料具有高温点的情况下,能够精准控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喷吹量,在实现高温物料的熄灭冷却的同时,也能控制灭火气体的使用成本。
7、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识别卸料导管倾斜段成像区内的物料具有高温点的情况下,能够精准控制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喷水量,实现高温物料的熄灭和冷却,同时避免将液态水带入输送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8、本发明中遮光罩的设置能够起到遮蔽外界光线的目的,消除外界光线对热成像仪的干扰;同时,本发明中防尘冷却保护罩的设置及防尘冷却保护罩内通入冷却介质,能够冷却热成像仪,防止粉尘聚集,对热成像仪的镜头和保护罩高清防护镜片起到清洁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工作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解析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高温活性炭二次灭火降温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与下料管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与下料管部位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与料仓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与料仓部位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冷却水喷洒装置与料仓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冷却水喷洒装置与料仓部位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第一热成像仪获取第一成像区内物料的一次热成像图像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第一热成像仪获取第二成像区内物料的二次热成像图像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第二热成像仪获取第三成像区内物料的三次热成像图像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第二热成像仪获取第四成像区内物料的四次热成像图像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第一热成像仪、数据处理模块、主控的关系图;
图18为本发明中第二热成像仪、数据处理模块、主控的关系图;
图19为本发明中热成像仪的数据处理流程图;
图20为本发明中一种高温活性炭颗粒处理流程的逻辑框图;
图21为本发明中另一种高温活性炭颗粒处理流程的逻辑框图。
附图标记:
1:振动筛;101:盖板;2:输送机;3:下料管;4:料仓;5:第一热成像仪;6:成像Ⅰ区;601:第一成像区;602:第二成像区;7:卸料斗;701:卸料导管;8:第二热成像仪;9:成像Ⅱ区;901:第三成像区;902:第四成像区;10: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01:第一灭火气体阀;1002:第一灭火气体主管;1003: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4:第一灭火气体喷嘴;1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01:第二灭火气体阀;1102: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3: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4:第二灭火气体喷嘴;12:冷却水喷洒装置;1201:冷却水阀;1202:冷却水主管;1203:冷却水支管;1204:环形水管;1205:冷却水喷嘴;13:第一遮光罩;14:第二遮光罩;15: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6: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7:第一除尘风口;18:第二除尘风口;19:第三除尘风口;20:第四除尘风口;A1:数据处理模块;A2: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系统。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系统或一种用于第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方法的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振动筛1、输送机2、下料管3、料仓4、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所述振动筛1的卸料口通过下料管3与输送机2的进料口连接。输送机2的卸料口与料仓4连接。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设置在下料管3上。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设置在料仓4顶部。
在本发明中,该系统还包括第一热成像仪5和第一遮光罩13。所述振动筛1上设有盖板101。第一遮光罩13设置在振动筛1尾部的盖板101上。第一热成像仪5设置在第一遮光罩13的顶部。所述振动筛1尾部设有成像Ⅰ区6。优选,所述成像Ⅰ区6包括第一成像区601和第二成像区602,第一成像区601位于第二成像区602的上游。以第一热成像仪5与第一遮光罩13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一成像区601和/或第二成像区6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
在本发明中,该系统还包括第二热成像仪8和第二遮光罩14。所述输送机2与料仓4之间还设有卸料斗7。输送机2的卸料口通过卸料导管701与卸料斗7入口连接。卸料斗7出口通过进料管与料仓4入口连接。所述卸料导管701设置在卸料斗7上部的一侧。卸料导管701包括倾斜段与竖直段,竖直段位于倾斜段的下游。第二遮光罩14设置在卸料导管701的倾斜段上沿。第二热成像仪8设置在第二遮光罩14的顶部。所述卸料导管701的倾斜段内设有成像Ⅱ区9。优选,所述成像Ⅱ区9包括第三成像区901和第四成像区902,第三成像区901位于第四成像区902的上游。以第二热成像仪8与第二遮光罩14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第三成像区901和/或第四成像区9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和/或四次热成像图像。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设置在下料管3的外侧。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包括第一灭火气体主管1002、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第一灭火气体喷嘴1004。第一灭火气体主管1002的一端与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连接。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与下料管3的管壁平行设置。第一灭火气体喷嘴1004垂直设置在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与下料管3的管壁之间。优选,所述第一灭火气体主管1002上还设有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的数量为多根,优选为2~12根。多根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以下料管3为中心对称分布或呈现环形分布。作为优选,每根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与下料管3的管壁之间间隔平行设置多组第一灭火气体喷嘴1004。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包括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2、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2设置在料仓4外部。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设置在料仓4顶部。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的一端与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2连接,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的另一端伸入料仓4内。所述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在位于料仓4内的一端设有第二灭火气体喷嘴1104。优选,所述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2上还设有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中,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倾斜设置在料仓4顶部。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的数量为多根,优选为2~12根。多根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以料仓4顶部的进料管为中心呈现环形分布或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每根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在位于料仓4内的一端均设有第二灭火气体喷嘴1104。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喷洒装置12。冷却水喷洒装置12包括冷却水主管1202、冷却水支管1203、环形水管1204。冷却水主管1202设置在料仓4外部。冷却水支管1203设置在料仓4顶部。环形水管1204设置在料仓4内的顶部。冷却水支管1203的一端与冷却水主管1202连接,冷却水支管1203的另一端伸入料仓4内并与环形水管1204连接。环形水管1204上设有冷却水喷嘴1205。优选,所述冷却水主管1202上还设有冷却水阀1201。
优选的是,在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12中,冷却水支管1203垂直设置在料仓4顶部。冷却水支管1203的数量为多根,优选为2~12根。多根冷却水支管1203以料仓4顶部的进料管为中心呈现环形分布或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优选,环形水管1204上设有多个冷却水喷嘴1205,多个冷却水喷嘴1205均匀分布。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遮光罩13的顶部还设有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第一热成像仪5安装在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内。以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与第一遮光罩13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与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优选,所述第一遮光罩13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遮光罩14的顶部还设有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安装在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内。以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与第二遮光罩14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与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优选,所述第二遮光罩14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筛1的盖板101上还设有第一除尘风口17和第二除尘风口18。第一除尘风口17位于第一遮光罩13的上游。第二除尘风口18位于第一遮光罩13的下游。优选,第二除尘风口18倾斜设置在振动筛1尾部的端板上。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除尘风口17和/或第二除尘风口18对振动筛1上的物料进行除尘。
作为优选,所述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上沿还设有第三除尘风口19和第四除尘风口20。第三除尘风口19位于第二遮光罩14的上游。第四除尘风口20位于第二遮光罩14的下游。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三除尘风口19和/或第四除尘风口20对卸料导管701内的物料进行除尘。
优选的是,振动筛1尾部的盖板101上设有第一开孔。第一遮光罩13位于所述第一开孔的上部。所述第一开孔的宽度与振动筛1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
优选的是,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上沿设有第二开孔。第二遮光罩14位于所述第二开孔的上部。所述第二开孔的宽度与卸料导管701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
在本发明中,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和第二热成像仪8均与数据处理模块A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同时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的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的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或冷却水喷洒装置12的冷却水阀120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控制数据处理模块A1、第一热成像仪5、第二热成像仪8、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冷却水阀1201的操作。
实施例1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振动筛1、输送机2、下料管3、料仓4、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所述振动筛1的卸料口通过下料管3与输送机2的进料口连接。输送机2的卸料口与料仓4连接。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设置在下料管3上。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设置在料仓4顶部。
实施例2
如图13和14所示,重复实施例1,只是该系统还包括第一热成像仪5和第一遮光罩13。所述振动筛1上设有盖板101。第一遮光罩13设置在振动筛1尾部的盖板101上。第一热成像仪5设置在第一遮光罩13的顶部。所述振动筛1尾部设有成像Ⅰ区6。所述成像Ⅰ区6包括第一成像区601和第二成像区602,第一成像区601位于第二成像区602的上游。以第一热成像仪5与第一遮光罩13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一成像区601和第二成像区6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二次热成像图像。
实施例3
如图15和16所示,重复实施例2,只是该系统还包括第二热成像仪8和第二遮光罩14。所述输送机2与料仓4之间还设有卸料斗7。输送机2的卸料口通过卸料导管701与卸料斗7入口连接。卸料斗7出口通过进料管与料仓4入口连接。所述卸料导管701设置在卸料斗7上部的一侧。卸料导管701包括倾斜段与竖直段,竖直段位于倾斜段的下游。第二遮光罩14设置在卸料导管701的倾斜段上沿。第二热成像仪8设置在第二遮光罩14的顶部。所述卸料导管701的倾斜段内设有成像Ⅱ区9。所述成像Ⅱ区9包括第三成像区901和第四成像区902,第三成像区901位于第四成像区902的上游。以第二热成像仪8与第二遮光罩14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第三成像区901和第四成像区9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和四次热成像图像。
实施例4
如图6和7所示,重复实施例3,只是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设置在下料管3的外侧。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包括第一灭火气体主管1002、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第一灭火气体喷嘴1004。第一灭火气体主管1002的一端与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连接。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与下料管3的管壁平行设置。第一灭火气体喷嘴1004垂直设置在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与下料管3的管壁之间。所述第一灭火气体主管1002上还设有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4,只是所述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的数量为2根。2根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以下料管3为中心对称分布。每根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与下料管3的管壁之间间隔平行设置多组第一灭火气体喷嘴1004。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5,只是所述第一遮光罩13的顶部还设有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第一热成像仪5安装在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内。以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与第一遮光罩13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与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一遮光罩13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
所述第二遮光罩14的顶部还设有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安装在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内。以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与第二遮光罩14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与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二遮光罩14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6,只是所述振动筛1的盖板101上还设有第一除尘风口17和第二除尘风口18。第一除尘风口17位于第一遮光罩13的上游。第二除尘风口18位于第一遮光罩13的下游。第二除尘风口18倾斜设置在振动筛1尾部的端板上。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除尘风口17和第二除尘风口18对振动筛1上的物料进行除尘。
所述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上沿还设有第三除尘风口19和第四除尘风口20。第三除尘风口19位于第二遮光罩14的上游。第四除尘风口20位于第二遮光罩14的下游。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三除尘风口19和第四除尘风口20对卸料导管701内的物料进行除尘。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只是振动筛1尾部的盖板101上设有第一开孔。第一遮光罩13位于所述第一开孔的上部。所述第一开孔的宽度与振动筛1的宽度相等。
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上沿设有第二开孔。第二遮光罩14位于所述第二开孔的上部。所述第二开孔的宽度与卸料导管701的宽度相等。
实施例9
如图5、图8和图9所示,重复实施例8,只是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包括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2、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2设置在料仓4外部。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设置在料仓4顶部。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的一端与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2连接,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的另一端伸入料仓4内。所述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在位于料仓4内的一端设有第二灭火气体喷嘴1104。所述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2上还设有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9,只是在所述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中,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倾斜设置在料仓4顶部。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的数量为4根。4根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以料仓4顶部的进料管为中心呈现环形分布。每根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在位于料仓4内的一端均设有第二灭火气体喷嘴1104。
实施例11
如图17和18所示,重复实施例9,只是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和第二热成像仪8均与数据处理模块A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同时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的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的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控制数据处理模块A1、第一热成像仪5、第二热成像仪8、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的操作。
实施例12
如图10-12所示,重复实施例8,只是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喷洒装置12。冷却水喷洒装置12包括冷却水主管1202、冷却水支管1203、环形水管1204。冷却水主管1202设置在料仓4外部。冷却水支管1203设置在料仓4顶部。环形水管1204设置在料仓4内的顶部。冷却水支管1203的一端与冷却水主管1202连接,冷却水支管1203的另一端伸入料仓4内并与环形水管1204连接。环形水管1204上设有冷却水喷嘴1205。所述冷却水主管1202上还设有冷却水阀1201。
实施例13
重复实施例12,只是在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12中,冷却水支管1203垂直设置在料仓4顶部。冷却水支管1203的数量为4根。4根冷却水支管1203以料仓4顶部的进料管为中心呈现环形分布。环形水管1204上设有多个冷却水喷嘴1205,多个冷却水喷嘴1205均匀分布。
实施例14
重复实施例13,只是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和第二热成像仪8均与数据处理模块A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同时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的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冷却水喷洒装置12的冷却水阀120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控制数据处理模块A1、第一热成像仪5、第二热成像仪8、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冷却水阀1201的操作。
实施例15
如图3所示,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检测到由解析塔排料口进入振动筛1上的物料具有高温点时,待相应高温物料移动至振动筛1卸料口与输送机2进料口之间的下料管3内,通过设置在下料管3上的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所述高温物料进行一次灭火降温处理;
2)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移动至与输送机2卸料口连接的料仓4内,通过设置在料仓4顶部的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所述高温物料进行二次灭火降温处理。
实施例16
如图4所示,重复实施例15,只是步骤1)中还包括检测进入振动筛1上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的步骤,该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1a)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尾部成像Ⅰ区6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
1b)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Ⅰ区6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1b1)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重复步骤1a);
1b2)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该高温点处的物料在振动筛1尾部成像Ⅰ区6内的发现位置并报警。
实施例17
重复实施例16,只是所述输送机2与料仓4之间还设有卸料斗7。输送机2的卸料口通过卸料导管701与卸料斗7入口连接。卸料斗7出口通过进料管与料仓4入口连接。步骤2)中还包括检测进入与输送机2卸料口连接的卸料导管701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的步骤,该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2a)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卸料导管701成像Ⅱ区9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
2b)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Ⅱ区9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2b1)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重复步骤2a);
2b2)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该高温点处的物料在卸料导管701成像Ⅱ区9内的发现位置并报警。
实施例18
重复实施例17,只是所述振动筛1上设有盖板101,进入振动筛1内的物料沿振动筛1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成像Ⅰ区6包括第一成像区601和第二成像区602。在振动筛1的尾部,第一成像区601位于第二成像区602的上游。
在步骤1a)中,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成像Ⅰ区6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具体为:
1a1)在振动筛1尾部的盖板101上设置第一遮光罩13,第一热成像仪5设置在第一遮光罩13的顶部;
1a2)以第一热成像仪5与第一遮光罩13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一成像区601和第二成像区6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二次热成像图像。
实施例19
重复实施例18,只是所述卸料导管701包括倾斜段与竖直段,进入卸料导管701内的物料依次经过卸料导管701的倾斜段和竖直段。所述成像Ⅱ区9设置在卸料导管701的倾斜段内。所述成像Ⅱ区9包括第三成像区901和第四成像区902,第三成像区901位于第四成像区902的上游。
在步骤1b)中,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与输送机2卸料口连接的卸料导管701成像Ⅱ区9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具体为:
1b1)在卸料导管701的倾斜段上沿设置第二遮光罩14,第二热成像仪8设置在第二遮光罩14的顶部;
1b2)以第二热成像仪8与第二遮光罩14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第三成像区901和第四成像区9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和四次热成像图像。
实施例20
如图19所示,重复实施例19,只是在步骤1b)中,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Ⅰ区6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具体为:
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一成像区6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一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将该最高温度值T1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1a)。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T0的取值为420℃。
当判断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则第一热成像仪5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二成像区602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九宫格的9个区域,获取9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9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2,将该最高温度值T2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2≤T0,则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重复步骤1a)。若T2>T0,则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2对应在二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振动筛1尾部第二成像区602内的发现位置并记录。
实施例21
重复实施例20,只是在步骤2b)中,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Ⅱ区9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具体为:
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卸料导管701倾斜段内第三成像区901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三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3,将该最高温度值T3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3≤T0,则判断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2a)。若T3>T0,则判断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T0的取值为420℃。
当判断三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则第二热成像仪8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卸料导管701倾斜段内第四成像区902的四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四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九宫格的9个区域,获取9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9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4,将该最高温度值T4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4≤T0,则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重复步骤1b)。若T4>T0,则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4对应在四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卸料导管701倾斜段内第四成像区902的发现位置并记录。
实施例22
重复实施例21,只是所述第一遮光罩13的顶部还设有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第一热成像仪5安装在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内。以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与第一遮光罩13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与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内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由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向第一遮光罩13内喷出。所述冷却介质为压缩空气。所述第一遮光罩13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
所述第二遮光罩14的顶部还设有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安装在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内。以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与第二遮光罩14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与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内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由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向第二遮光罩14内喷出。所述冷却介质为压缩空气。所述第二遮光罩14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
实施例23
重复实施例22,只是所述振动筛1的盖板101上还设有第一除尘风口17和第二除尘风口18。第一除尘风口17位于第一遮光罩13的上游。第二除尘风口18位于第一遮光罩13的下游。第二除尘风口18倾斜设置在振动筛1尾部的端板上。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除尘风口17和第二除尘风口18对振动筛1上的物料进行除尘。
所述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上沿还设有第三除尘风口19和第四除尘风口20。第三除尘风口19位于第二遮光罩14的上游。第四除尘风口20位于第二遮光罩14的下游。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三除尘风口19和第四除尘风口20对卸料导管701内的物料进行除尘。
实施例24
重复实施例23,只是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上设有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所述灭火气体为氮气。
如图20所示,在步骤1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0。从ti0时刻开始,打开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的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对进入下料管3内的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1后,关闭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完成一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t1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291
其中:t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kJ/(kg·℃)。Mh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kg。Δth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中活性炭降温目标,℃。Cn为灭火气体的比热容,kJ/(kg·℃)。ρn为灭火气体的密度,kg/m3。Δtn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后灭火气体升高的温度,℃。S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喷孔截面积,m2。v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出灭火气体的流速,m/s。k1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2~2。
在步骤2)中,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上设有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所述灭火气体为氮气。
在步骤2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1。从ti1时刻开始,打开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的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对进入料仓4内的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所述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2后,关闭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完成二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t2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292
其中:t2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kJ/(kg·℃)。M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kg。Δt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活性炭降温目标,℃。Cn为灭火气体的比热容,kJ/(kg·℃)。ρn为灭火气体的密度,kg/m3。Δtn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后灭火气体升高的温度,℃。S2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喷孔截面积,m2。v2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出灭火气体的流速,m/s。k2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7~2。
实施例25
重复实施例24,只是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和第二热成像仪8均与数据处理模块A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同时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的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的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时,数据处理模块A1向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报警,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通过控制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的操作来实现对相应高温物料的灭火降温处理。
实施例26
重复实施例23,只是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上设有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所述灭火气体为氮气。
如图21所示,在步骤1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0。从ti0时刻开始,打开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的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对进入下料管3内的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1后,关闭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完成一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t1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301
其中:t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kJ/(kg·℃)。Mh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kg。Δth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中活性炭降温目标,℃。Cn为灭火气体的比热容,kJ/(kg·℃)。ρn为灭火气体的密度,kg/m3。Δtn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后灭火气体升高的温度,℃。S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喷孔截面积,m2。v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出灭火气体的流速,m/s。k1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2~2。
在步骤2)中,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喷洒装置12。冷却水喷洒装置12上设有冷却水阀1201。
在步骤2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1。从ti1时刻开始,打开冷却水喷洒装置12的冷却水阀1201,冷却水喷洒装置12对进入料仓4内的高温物料喷水降温。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12对高温物料喷水持续时间t3后,关闭冷却水阀1201,完成二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12喷水的持续时间t3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311
其中:t3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喷水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kJ/(kg·℃)。M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kg。Δt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活性炭降温目标,℃。Cw1为蒸发温度的水的比热容,kJ/(kg·℃)。Cw2为初始温度的水的比热容,kJ/(kg·℃)。Tw1为水的蒸发温度,℃。ρw为冷却水的密度,kg/m3。Tw2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喷出水的初始温度,℃。hw为水在蒸发温度下的汽化潜热,kJ/kg。S3为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喷孔截面积,m2。v3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喷出水的流速,m/s。k3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5~2。
实施例27
重复实施例26,只是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和第二热成像仪8均与数据处理模块A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同时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的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冷却水喷洒装置12的冷却水阀120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时,数据处理模块A1向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报警,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通过控制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冷却水阀1201的操作来实现对相应高温物料的灭火降温处理。
应用实施例1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使用实施例11中的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一成像区6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一次热成像图像;
1b)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第一成像区601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220℃,将该最高温度值T1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T0的取值为420℃。由于T1<T0,因此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1a)。
2a)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与输送机2卸料口连接的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第三成像区9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
2b)根据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第三成像区901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3=140℃,将该最高温度值T3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T0的取值为420℃。由于T3<T0,因此判断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2a)。
应用实施例2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使用实施例11中的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一成像区6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一次热成像图像;
1b)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第一成像区601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425℃,将该最高温度值T1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T0的取值为420℃。由于T1>T0,因此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
第一热成像5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二成像区602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九宫格,获取9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9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2=426℃,将该最高温度值T2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由于T2>T0,因此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
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2对应在二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振动筛1尾部第二成像区602内的发现位置,通过设置在振动筛1卸料口与输送机2进料口之间的下料管3上的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所述高温物料进行一次灭火降温处理。
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所述灭火气体为氮气。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0。从ti0时刻开始,打开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的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对进入下料管3内的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1后,关闭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完成一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t1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321
其中:t1为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氮气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Ch=0.84kJ/(kg·℃)。Mh1为待冷却的活性炭量,Mh1=0.5kg。Δth1为活性炭降温目标,Δth1=60℃。Cn为灭火氮气的比热容,Cn=1.30kJ/(kg·℃)。ρn为灭火氮气的密度,ρn=1.25kg/m3。Δtn1为灭火氮气经过灭火降温后升高的温度,Δtn1=35℃。S1为灭火氮气喷吹装置的喷孔总的截面积,S1=1.6×10-3m2,v1为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出灭火气体的流速,v1=100m/s。喷嘴为2个双面气刀,长0.2m,孔宽2mm,k1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7。
2a)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与输送机2卸料口连接的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第三成像区9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
2b)根据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第三成像区901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3=130℃,将该最高温度值T3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T0的取值为420℃。由于T3<T0,因此判断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2a)。
应用实施例3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使用实施例14中的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一成像区6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一次热成像图像;
1b)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第一成像区601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422℃,将该最高温度值T1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T0的取值为420℃。由于T1>T0,因此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
第一热成像5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二成像区602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九宫格,获取9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9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2=422℃,将该最高温度值T2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由于T2>T0,因此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2对应在二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振动筛1尾部第二成像区602内的发现位置,通过设置在振动筛1卸料口与输送机2进料口之间的下料管3上的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所述高温物料进行一次灭火降温处理。
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所述灭火气体为氮气。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0。从ti0时刻开始,打开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的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对进入下料管3内的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1后,关闭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完成一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t1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341
其中:t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Ch=0.84kJ/(kg·℃)。Mh1为待冷却的活性炭量,Mh1=1kg。Δth1为活性炭降温目标,Δth1=60℃。Cn为灭火氮气的比热容,Cn=1.30kJ/(kg·℃)。ρn为灭火氮气的密度,ρn=1.25kg/m3。Δtn1为灭火氮气经过灭火降温后升高的温度,Δtn1=35℃。S1为灭火氮气喷吹装置的喷孔总的截面积,S1=1.6×10-3m2,v1为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出灭火气体的流速,v1=100m/s。喷嘴为2个双面气刀,长0.2m,孔宽2mm,k1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7。
2a)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与输送机2卸料口连接的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第三成像区9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
2b)根据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第三成像区901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3=392℃,将该最高温度值T3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T0的取值为390℃。由于T3>T0,因此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
第二热成像仪8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第四成像区902内的四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四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九宫格,获取9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9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4=391℃,将该最高温度值T4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由于T4>T0,因此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
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4对应在四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第四成像区902内的发现位置,通过设置在料仓4顶部的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该高温点处的物料进行二次灭火降温处理。
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喷洒装置12。冷却水喷洒装置12上设有冷却水阀1201。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1。从ti1时刻开始,打开冷却水喷洒装置12的冷却水阀1201,冷却水喷洒装置12对进入料仓4内的高温物料喷水降温。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12对高温物料喷水持续时间t3后,关闭冷却水阀1201,完成二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12喷水的持续时间t3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96994460000342
其中:t3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喷水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Ch=0.84kJ/(kg·℃)。M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Mh2=1kg。Δt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活性炭降温目标,Δth2=40℃。Cw1为蒸发温度的水的比热容,Cw1=4.22kJ/(kg·℃)。Cw2为初始温度的水的比热容,Cw2=4.191kJ/(kg·℃)。Tw1为水的蒸发温度,Tw1=100℃。ρw为冷却水的密度,ρw=999.7kg/m3。Tw2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喷出水的初始温度,Tw2=10℃。hw为水在蒸发温度下的汽化潜热,hw=2256.6kJ/kg。S3为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喷孔截面积,S3=1.77×10-6m2。v2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喷出水的流速,v3=8m/s。喷嘴为10个雾化喷嘴,喷孔直径1.5mm,k3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5。

Claims (19)

1.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检测到由解析塔排料口进入振动筛(1)上的物料具有高温点时,通过设置在振动筛(1)卸料口与输送机(2)进料口之间的下料管(3)上的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所述高温物料进行一次灭火降温处理;
2)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移动至与输送机(2)卸料口连接的料仓(4)内,通过设置在料仓(4)顶部的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对所述高温物料进行二次灭火降温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包括检测进入振动筛(1)上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的步骤,该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1a)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尾部成像Ⅰ区(6)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
1b)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Ⅰ区(6)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1b1)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重复步骤1a);
1b2)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该高温点处的物料在振动筛(1)尾部成像Ⅰ区(6)内的发现位置并报警;和/或
所述输送机(2)与料仓(4)之间还设有卸料斗(7);输送机(2)的卸料口通过卸料导管(701)与卸料斗(7)入口连接;卸料斗(7)出口通过进料管与料仓(4)入口连接;步骤2)中还包括检测进入与输送机(2)卸料口连接的卸料导管(701)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的步骤,该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2a)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卸料导管(701)成像Ⅱ区(9)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
2b)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Ⅱ区(9)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2b1)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重复步骤2a);
2b2)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该高温点处的物料在卸料导管(701)成像Ⅱ区(9)内的发现位置并报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上设有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
优选的是,在步骤1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0;从ti0时刻开始,打开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的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对进入下料管(3)内的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1后,关闭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完成一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t1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FDA0002896994450000021
其中:t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kJ/(kg·℃);Mh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kg;Δth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中活性炭降温目标,℃;Cn为灭火气体的比热容,kJ/(kg·℃);ρn为灭火气体的密度,kg/m3;Δtn1为一次灭火降温处理后灭火气体升高的温度,℃;S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喷孔截面积,m2;v1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出灭火气体的流速,m/s;k1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2~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上设有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
优选的是,在步骤2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1;从ti1时刻开始,打开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的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对进入料仓(4)内的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所述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2后,关闭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完成二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t2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FDA0002896994450000022
其中:t2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kJ/(kg·℃);M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kg;Δt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活性炭降温目标,℃;Cn为灭火气体的比热容,kJ/(kg·℃);ρn为灭火气体的密度,kg/m3;Δtn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后灭火气体升高的温度,℃;S2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喷孔截面积,m2;v2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出灭火气体的流速,m/s;k2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7~2。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喷洒装置(12);冷却水喷洒装置(12)上设有冷却水阀(1201);
优选的是,在步骤2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i1;从ti1时刻开始,打开冷却水喷洒装置(12)的冷却水阀(1201),冷却水喷洒装置(12)对进入料仓(4)内的高温物料喷水降温;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12)对高温物料喷水持续时间t3后,关闭冷却水阀(1201),完成二次灭火降温处理;其中,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12)喷水的持续时间t3满足下述关系式:
Figure FDA0002896994450000031
其中:t3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喷水的持续时间,s;Ch为活性炭比热容,kJ/(kg·℃);M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待冷却的活性炭量,kg;Δth2为二次灭火降温处理中活性炭降温目标,℃;Cw1为蒸发温度的水的比热容,kJ/(kg·℃);Cw2为初始温度的水的比热容,kJ/(kg·℃);Tw1为水的蒸发温度,℃;ρw为冷却水的密度,kg/m3;Tw2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喷出水的初始温度,℃;hw为水在蒸发温度下的汽化潜热,kJ/kg;S3为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喷孔截面积,m2;v3为冷却水喷洒装置喷出水的流速,m/s;k3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5~2。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筛(1)上设有盖板(101),进入振动筛(1)内的物料沿振动筛(1)的长度方向运动;优选,所述成像Ⅰ区(6)包括第一成像区(601)和第二成像区(602);在振动筛(1)的尾部,第一成像区(601)位于第二成像区(602)的上游;
在步骤1a)中,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成像Ⅰ区(6)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具体为:
1a1)在振动筛(1)尾部的盖板(101)上设置第一遮光罩(13),第一热成像仪(5)设置在第一遮光罩(13)的顶部;
1a2)以第一热成像仪(5)与第一遮光罩(13)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一成像区(601)和/或第二成像区(6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导管(701)包括倾斜段与竖直段,进入卸料导管(701)内的物料依次经过卸料导管(701)的倾斜段和竖直段;优选,所述成像Ⅱ区(9)设置在卸料导管(701)的倾斜段内;所述成像Ⅱ区(9)包括第三成像区(901)和第四成像区(902),第三成像区(901)位于第四成像区(902)的上游;
在步骤1b)中,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与输送机(2)卸料口连接的卸料导管(701)成像Ⅱ区(9)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具体为:
1b1)在卸料导管(701)的倾斜段上沿设置第二遮光罩(14),第二热成像仪(8)设置在第二遮光罩(14)的顶部;
1b2)以第二热成像仪(8)与第二遮光罩(14)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第三成像区(901)和/或第四成像区(9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和/或四次热成像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b)中,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Ⅰ区(6)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具体为:
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一成像区(6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一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将该最高温度值T1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1a);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优选,T0的取值范围为390~425℃,优选为400~420℃;
当判断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则第一热成像仪(5)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二成像区(602)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n个区域,获取n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n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2,将该最高温度值T2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2≤T0,则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重复步骤1a);若T2>T0,则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2对应在二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振动筛(1)尾部第二成像区(602)内的发现位置并记录。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高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b)中,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Ⅱ区(9)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具体为:
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卸料导管(701)倾斜段内第三成像区(901)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三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3,将该最高温度值T3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3≤T0,则判断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2a);若T3>T0,则判断所述三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优选,T0的取值范围为390~425℃,优选为400~420℃;
当判断三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则第二热成像仪(8)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卸料导管(701)倾斜段内第四成像区(902)的四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四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n个区域,获取n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n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4,将该最高温度值T4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4≤T0,则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重复步骤1b);若T4>T0,则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4对应在四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卸料导管(701)倾斜段内第四成像区(902)的发现位置并记录。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罩(13)的顶部还设有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第一热成像仪(5)安装在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内;以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与第一遮光罩(13)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与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内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由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向第一遮光罩(13)内喷出;优选,所述冷却介质为压缩空气、水、氮气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遮光罩(13)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和/或
所述第二遮光罩(14)的顶部还设有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安装在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内;以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与第二遮光罩(14)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与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内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由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向第二遮光罩(14)内喷出;优选,所述冷却介质为压缩空气、水、氮气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遮光罩(14)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筛(1)的盖板(101)上还设有第一除尘风口(17)和第二除尘风口(18);第一除尘风口(17)位于第一遮光罩(13)的上游;第二除尘风口(18)位于第一遮光罩(13)的下游;优选,第二除尘风口(18)倾斜设置在振动筛(1)尾部的端板上;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除尘风口(17)和/或第二除尘风口(18)对振动筛(1)上的物料进行除尘;和/或
所述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上沿还设有第三除尘风口(19)和第四除尘风口(20);第三除尘风口(19)位于第二遮光罩(14)的上游;第四除尘风口(20)位于第二遮光罩(14)的下游;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三除尘风口(19)和/或第四除尘风口(20)对卸料导管(701)内的物料进行除尘。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和第二热成像仪(8)均与数据处理模块(A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同时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的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的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或冷却水喷洒装置(12)的冷却水阀(120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时,数据处理模块(A1)向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报警,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通过控制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或冷却水阀(1201)的操作来实现对相应高温物料的灭火降温处理。
13.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系统或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振动筛(1)、输送机(2)、下料管(3)、料仓(4)、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所述振动筛(1)的卸料口通过下料管(3)与输送机(2)的进料口连接;输送机(2)的卸料口与料仓(4)连接;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设置在下料管(3)上;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设置在料仓(4)顶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第一热成像仪(5)和第一遮光罩(13);所述振动筛(1)上设有盖板(101);第一遮光罩(13)设置在振动筛(1)尾部的盖板(101)上;第一热成像仪(5)设置在第一遮光罩(13)的顶部;所述振动筛(1)尾部设有成像Ⅰ区(6);优选,所述成像Ⅰ区(6)包括第一成像区(601)和第二成像区(602),第一成像区(601)位于第二成像区(602)的上游;以第一热成像仪(5)与第一遮光罩(13)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对进入振动筛(1)尾部第一成像区(601)和/或第二成像区(6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和/或
该系统还包括第二热成像仪(8)和第二遮光罩(14);所述输送机(2)与料仓(4)之间还设有卸料斗(7);输送机(2)的卸料口通过卸料导管(701)与卸料斗(7)入口连接;卸料斗(7)出口通过进料管与料仓(4)入口连接;所述卸料导管(701)设置在卸料斗(7)上部的一侧;卸料导管(701)包括倾斜段与竖直段,竖直段位于倾斜段的下游;第二遮光罩(14)设置在卸料导管(701)的倾斜段上沿;第二热成像仪(8)设置在第二遮光罩(14)的顶部;所述卸料导管(701)的倾斜段内设有成像Ⅱ区(9);优选,所述成像Ⅱ区(9)包括第三成像区(901)和第四成像区(902),第三成像区(901)位于第四成像区(902)的上游;以第二热成像仪(8)与第二遮光罩(14)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对进入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第三成像区(901)和/或第四成像区(9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三次热成像图像和/或四次热成像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设置在下料管(3)的外侧;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包括第一灭火气体主管(1002)、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第一灭火气体喷嘴(1004);第一灭火气体主管(1002)的一端与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连接;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与下料管(3)的管壁平行设置;第一灭火气体喷嘴(1004)垂直设置在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与下料管(3)的管壁之间;优选,所述第一灭火气体主管(1002)上还设有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的数量为多根,优选为2~12根;多根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以下料管(3)为中心对称分布或呈现环形分布;作为优选,每根第一灭火气体支管(1003)与下料管(3)的管壁之间间隔平行设置多组第一灭火气体喷嘴(1004)。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包括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2)、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2)设置在料仓(4)外部;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设置在料仓(4)顶部;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的一端与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2)连接,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的另一端伸入料仓(4)内;所述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在位于料仓(4)内的一端设有第二灭火气体喷嘴(1104);优选,所述第二灭火气体主管(1102)上还设有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中,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倾斜设置在料仓(4)顶部;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的数量为多根,优选为2~12根;多根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以料仓(4)顶部的进料管为中心呈现环形分布或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每根第二灭火气体支管(1103)在位于料仓(4)内的一端均设有第二灭火气体喷嘴(1104);或
所述第二自燃活性炭熄灭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喷洒装置(12);冷却水喷洒装置(12)包括冷却水主管(1202)、冷却水支管(1203)、环形水管(1204);冷却水主管(1202)设置在料仓(4)外部;冷却水支管(1203)设置在料仓(4)顶部;环形水管(1204)设置在料仓(4)内的顶部;冷却水支管(1203)的一端与冷却水主管(1202)连接,冷却水支管(1203)的另一端伸入料仓(4)内并与环形水管(1204)连接;环形水管(1204)上设有冷却水喷嘴(1205);优选,所述冷却水主管(1202)上还设有冷却水阀(1201);
优选的是,在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12)中,冷却水支管(1203)垂直设置在料仓(4)顶部;冷却水支管(1203)的数量为多根,优选为2~12根;多根冷却水支管(1203)以料仓(4)顶部的进料管为中心呈现环形分布或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优选,环形水管(1204)上设有多个冷却水喷嘴(1205),多个冷却水喷嘴(1205)均匀分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罩(13)的顶部还设有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第一热成像仪(5)安装在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内;以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与第一遮光罩(13)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与第一防尘冷却保护罩(15)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优选,所述第一遮光罩(13)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和/或
所述第二遮光罩(14)的顶部还设有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安装在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内;以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与第二遮光罩(14)的连接位置为基点,所述第二热成像仪(8)与第二防尘冷却保护罩(16)一并绕着该基点做往复摆动;优选,所述第二遮光罩(14)的内壁上设有黑色涂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筛(1)的盖板(101)上还设有第一除尘风口(17)和第二除尘风口(18);第一除尘风口(17)位于第一遮光罩(13)的上游;第二除尘风口(18)位于第一遮光罩(13)的下游;优选,第二除尘风口(18)倾斜设置在振动筛(1)尾部的端板上;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除尘风口(17)和/或第二除尘风口(18)对振动筛(1)上的物料进行除尘;和/或
所述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上沿还设有第三除尘风口(19)和第四除尘风口(20);第三除尘风口(19)位于第二遮光罩(14)的上游;第四除尘风口(20)位于第二遮光罩(14)的下游;除尘装置通过所述第三除尘风口(19)和/或第四除尘风口(20)对卸料导管(701)内的物料进行除尘。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振动筛(1)尾部的盖板(101)上设有第一开孔;第一遮光罩(13)位于所述第一开孔的上部;所述第一开孔的宽度与振动筛(1)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和/或
卸料导管(701)倾斜段的上沿设有第二开孔;第二遮光罩(14)位于所述第二开孔的上部;所述第二开孔的宽度与卸料导管(701)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和/或
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所述第一热成像仪(5)和第二热成像仪(8)均与数据处理模块(A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同时第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0)的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二灭火气体喷吹装置(11)的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或冷却水喷洒装置(12)的冷却水阀(120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控制数据处理模块(A1)、第一热成像仪(5)、第二热成像仪(8)、第一灭火气体阀(1001)、第二灭火气体阀(1101)、冷却水阀(1201)的操作。
CN202110045121.8A 2021-01-13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2834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5121.8A CN112834049B (zh) 2021-01-13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5121.8A CN112834049B (zh) 2021-01-13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4049A true CN112834049A (zh) 2021-05-25
CN112834049B CN112834049B (zh) 2024-05-03

Family

ID=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6309B1 (ja) * 1999-09-20 2000-05-2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チャ―分離方式ごみガス化溶融装置におけるダイオキシン類の低減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138319A (ja) * 1999-11-17 2001-05-22 Okumura Corp コンクリート用骨材の温度調整方法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用骨材の温度調整装置並びにコンクリート製造方法
JP2004293968A (ja) * 2003-03-27 2004-10-21 Jfe Steel Kk 炉床堆積スケールの冷却方法
CN105107117A (zh) * 2015-08-21 2015-12-02 河南联纵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追踪定位消防水炮及自动追踪定位射流灭火方法
CN105241262A (zh) * 2015-11-03 2016-01-13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炉纯氧燃烧和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及工艺
CN107551750A (zh) * 2017-08-14 2018-01-09 成都毅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自显温冷却净化装置
CN107649245A (zh) * 2017-10-08 2018-02-02 安徽金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块土壤粉碎再利用处理装置
CN207237616U (zh) * 2017-07-05 2018-04-17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活性炭气力输送系统
CN107937008A (zh) * 2017-12-15 2018-04-20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质煤降温加湿装置
CN107998818A (zh) * 2017-05-08 2018-05-08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活性炭吸附塔的惰性气体保护系统和方法
CN107998812A (zh) * 2017-07-05 2018-05-08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活性炭气力输送系统和输送方法
CN108619850A (zh) * 2018-04-08 2018-10-09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炭粉的回收利用装置
CN208302464U (zh) * 2018-03-19 2019-01-01 广州点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可自动灭火的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及再生脱附装置
CN110828935A (zh) * 2019-11-14 2020-02-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安全防护方法
CN111068418A (zh) * 2020-01-03 2020-04-28 湖州屹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生产除尘系统
CN112870601A (zh) * 2021-01-13 2021-06-01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灭火降温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6309B1 (ja) * 1999-09-20 2000-05-2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チャ―分離方式ごみガス化溶融装置におけるダイオキシン類の低減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138319A (ja) * 1999-11-17 2001-05-22 Okumura Corp コンクリート用骨材の温度調整方法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用骨材の温度調整装置並びにコンクリート製造方法
JP2004293968A (ja) * 2003-03-27 2004-10-21 Jfe Steel Kk 炉床堆積スケールの冷却方法
CN105107117A (zh) * 2015-08-21 2015-12-02 河南联纵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追踪定位消防水炮及自动追踪定位射流灭火方法
CN105241262A (zh) * 2015-11-03 2016-01-13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炉纯氧燃烧和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及工艺
CN107998818A (zh) * 2017-05-08 2018-05-08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活性炭吸附塔的惰性气体保护系统和方法
CN107998812A (zh) * 2017-07-05 2018-05-08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活性炭气力输送系统和输送方法
CN207237616U (zh) * 2017-07-05 2018-04-17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活性炭气力输送系统
CN107551750A (zh) * 2017-08-14 2018-01-09 成都毅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自显温冷却净化装置
CN107649245A (zh) * 2017-10-08 2018-02-02 安徽金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块土壤粉碎再利用处理装置
CN107937008A (zh) * 2017-12-15 2018-04-20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质煤降温加湿装置
CN208302464U (zh) * 2018-03-19 2019-01-01 广州点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可自动灭火的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及再生脱附装置
CN108619850A (zh) * 2018-04-08 2018-10-09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炭粉的回收利用装置
CN110828935A (zh) * 2019-11-14 2020-02-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安全防护方法
CN111068418A (zh) * 2020-01-03 2020-04-28 湖州屹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生产除尘系统
CN112870601A (zh) * 2021-01-13 2021-06-01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灭火降温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NELBIANFENG YANG 等: "Two-stage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 with composite activated carbon fiber dehumid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vol. 179, pages 107725 - 1 *
庞锡涛;: "活性炭脱硫及其在小型合成氨厂的应用", 小氮肥设计技术, no. 03, 31 March 1988 (1988-03-31), pages 38 - 43 *
汪庆国;黎前程;李勇;: "两级活性炭吸附法烧结烟气净化系统工艺和装备", 烧结球团, no. 01, pages 66 - 7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0589B (zh) 一种振动筛上活性炭灭火降温的方法和系统
CN112870913B (zh) 一种吸附塔前卸料斗活性炭灭火降温的方法和系统
CN112870912B (zh) 一种吸附塔前料仓活性炭灭火降温的方法和系统
CN104258709B (zh) 一种废物衍生燃料焚烧烟气分离净化工艺
CN107998818B (zh) 活性炭吸附塔的惰性气体保护系统和方法
CA2665114C (en) Fine dust removal system for lime kiln
WO2010044219A1 (ja) コークス乾式消火設備
JP2573553B2 (ja) 流動床反応器
RU2667149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радиоактивных отходов
CN112892151B (zh) 一种解析后卸料段高温活性炭熄灭冷却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203400612U (zh) 烟气净化系统
CN112870601B (zh)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灭火降温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12834049B (zh)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12834049A (zh)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JP6024890B2 (ja) 焼結機への気体燃料供給方法と気体燃料供給装置
CN112870911B (zh) 一种解析后活性炭高温检测及熄灭降温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12875348B (zh) 一种输送机后高温活性炭熄灭冷却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JP6090558B2 (ja) 焼結機の気体燃料供給装置
CN112624112B (zh) 一种高温活性炭检测及落料通道处冷却的方法和系统
CN112880834B (zh) 一种吸附塔前活性炭高温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CN112763073B (zh)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和系统
CN112834048A (zh) 一种振动筛上活性炭高温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CN112857577A (zh) 一种高温活性炭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13008375A (zh) 一种高温活性炭检测及观察装置处冷却的方法和系统
CN112857576B (zh) 一种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高温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