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2952B - 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2952B
CN112832952B CN202011566420.8A CN202011566420A CN112832952B CN 112832952 B CN112832952 B CN 112832952B CN 202011566420 A CN202011566420 A CN 202011566420A CN 112832952 B CN112832952 B CN 112832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edly connected
movable
driving
hydrau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64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32952A (zh
Inventor
牛相达
潘涛
刘维杰
钱胜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xwi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xwi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xwi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xwi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664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29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2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2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2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2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20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 F03D9/25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the apparatus being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6Rotors
    • F03D1/065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3/00Assembly, mounting or commissioning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wind motor components
    • F03D13/2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7/00Monitoring or testing of wind motors, e.g. diagnost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能资源开发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首先以需要供电的区域为中心向周围五公里辐射,自中心向外每隔一公里的位置进行取点,离中心位置相等的点在一个虚拟圆的圆周上均匀分布,且一个虚拟圆上的点数自中心点起向外依次递增;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杆、安装板和插接杆,控制器可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的伸缩进而控制第二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第一支撑杆所处高度;且由于第一液压杆的伸缩长度不等将会使得第二支撑杆外侧端与地面间的距离不等,第一支撑杆安装在不平整的地面时,通过第一液压杆控制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角度仍然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杆处于竖直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能资源开发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电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其作为一种能源参与了工业企业的物质生产活动。对于工业生产企业,其电费的支出能够占到生产成本的较高比例,若能够合理控制电能成本,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利润。对电能用量比重较高的企业,我们称之为高耗能企业,如电解铝生产企业。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推进及新能源发电的迅猛发展,高耗能企业正在寻求一种新的用能方式以降低其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利润。与此同时,风能发电的研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一些有地理优势的山区和高原地区而言,风力比较充足;但是在实际设置风力发电装置时也不能随意设置,要综合考虑设置点的风速、风能密度等因素,这样才能使得风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目前,对于一些中小型风力发电装置的安装大多是先钻孔,然后放置钢筋网笼和预埋件,再采用混凝土浇筑,最后将发电装置的底座安装在预埋件上进行固定,显然这种固定方式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混凝土的浇筑还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要使得混凝土达到较高的强度,至少要等上28天,同时在此期间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遇上雨雪天气还要采取保温措施,因此,混凝土的最终强度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差将会使得风力发电装置固定性不好,如果风力发电装置发生倾倒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装置固定方式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混凝土的浇筑还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差将会使得风力发电装置固定性不好,如果风力发电装置发生倾倒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以需要供电的区域为中心向周围五公里辐射,自中心向外每隔一公里的位置进行取点,离中心位置相等的点在一个虚拟圆的圆周上均匀分布,且一个虚拟圆上的点数自中心点起向外依次递增;
S2:然后建立一个总数据库,总数据库中设有若干个分数据库,分数据库的数量与总的点数相等,然后将分数据库进行编号,编号为数字+字母,数字为该点离中心的距离,字母为该区域的简称首字母;
S3:然后收集取点覆盖区域五年内的历史气象资料,并将气象资料中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筛选出来,并录入相应的分数据库;
S4:然后采用计算机计算出每个分数据库中风速在3-25m/s的频率、风功率密度在二级以上的频率,再将上述分数据库中的两个频率指标绘制曲线;
S5:采用极差变换,将每个分数据库中的风速在3-25m/s的频率、风功率密度在二级以上的频率的两个要素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最优值,然后确定最优值对应的点确定位置;
S6:实地考察该地的土壤环境,并在该点设置风力发电装置,进行风力发电;
其中,S6中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驱动箱、叶片、第二支撑杆和安装板;所述驱动箱的前端安装有叶片;所述驱动箱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底端的边缘通过铰支座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安装板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设有密封箱;所述安装板上位于密封箱的底部设有倒置的直角U形隆起;所述密封箱的顶部内壁与第二液压杆的顶部固连,第二液压杆的底部与驱动电机的固连,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插接杆的顶端固连,插接杆的底端穿过直角U形隆起顶部的限位孔;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壁与第一液压杆的一端活动铰接,第一液压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的底端边缘活动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若干组,若干组第二支撑杆绕第一支撑杆的中心轴线呈等距环形排列;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插接杆的底端边缘设有螺纹凸起;
工作时,本发明中的控制器可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的伸缩进而控制第二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第一支撑杆所处高度;且由于第一液压杆的伸缩长度不等将会使得第二支撑杆外侧端与地面间的距离不等,进而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的伸缩使得本发明适用于不平整的地面,使得第一支撑杆安装在不平整的地面时,通过第一液压杆控制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角度仍然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杆处于竖直状态;
同时由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支撑杆设有若干组,进而使得第二支撑杆对第一支撑杆的支撑更加的稳定,可防止第一支撑杆发生倾倒,在进行第一支撑杆的安装时,可通过第一液压杆将第二支撑杆向第一支撑杆的外侧散开,然后将安装板平铺在地面上,按住安装板,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二液压杆和驱动电机,第二液压杆将驱动电机向下推动的同时驱动电机带动插接杆转动,进而将插接杆旋入地下,从而通过将安装板的位置固定,进而将第一支撑杆的位置固定,且由于插接杆的底端边缘设有螺纹凸起,进而不仅便于插接杆转入地面以下,同时还可防止插接杆轻易从地面脱离,进一步提高安装板的稳固性;
本发明跟采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相比,可实现快速固定,同时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固定不受天气因素的限制,同时方便拆卸和更换固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插接杆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插接杆的边缘位于螺纹凸起的上方开设有限位插孔;所述限位插孔的内部活动插设有第一活动插杆;所述第一活动插杆的边缘固定设有的限位板与插接杆壁内的倾斜滑槽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插杆的外侧端倾斜向上;所述插接杆的内部设有用于推动第一活动插杆移动的驱动组件;工作时,在初始状态时,第一活动插杆收缩在限位插孔的内部;当需要将插接杆进一步固定时,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活动插杆向限位插孔的外部方向移动并伸出插接杆的外边缘,进而第一活动插杆的外侧端将会倾斜向上插入土壤的内部,土壤通过对第一活动插杆产生阻力可进一步阻止插接杆从土壤的内部脱离,使得插接杆的插接更加的牢固;而当需要将插接杆从地面上拆卸时,此时驱动组件控制第一活动插杆向限位插孔的内侧移动,第一活动插杆的外侧端收缩在限位插孔的内部,插接杆的外部除了土壤对其产生的紧固力和摩擦力之外,不具有其他可阻止其上移的结构,进而便于插接杆从土壤中脱离。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液压杆、直齿轮条、主动圆齿轮和从动圆齿轮;所述直齿轮条位于插接杆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直齿轮条的顶部与第三液压杆的底端固连,第三液压杆的顶端与插接杆的顶部内壁固连;所述直齿轮条与主动圆齿轮相互啮合传动;所述主动圆齿轮与从动圆齿轮相互啮合传动;所述从动圆齿轮与位于第一活动插杆内侧端底部的齿牙相互啮合传动;所述第三液压杆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工作时,控制器控制第三液压杆上下移动时,将会带动直齿轮条上下移动,直齿轮条上下移动将会与主动圆齿轮发生啮合传动进而带动主动圆齿轮转动,主动圆齿轮通过与从动圆齿轮的啮合传动带动从动圆齿轮的转动,从动圆齿轮转动的同时将会带动第一活动插杆在限位插孔内部移动;当直齿轮条下移时,主动圆齿轮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从动圆齿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从动圆齿轮带动第一活动插杆向限位插孔的外端口方向移动,而当直齿轮条上移时,将会带动主动圆齿轮向顺时针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从动圆齿轮向逆时针方向移动,进而从动圆齿轮的逆向转动将会带动第一活动插杆向限位插孔的内侧端移动。
优选的,所述插接杆的外边缘与倾斜滑槽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部设有撑紧板;所述撑紧板的外表面均匀设有插针;所述撑紧板的内侧面与连接杆件的一端固连,连接杆件的另一端穿入倾斜滑槽内部的柱状空心管并与第一活塞板固连;第一活塞板与柱状空心管的内部相互滑动连接,且第一活塞板通过弹簧与柱状空心管的内侧端固连;所述柱状空心管的内侧端固连在限位板的外侧面;所述柱状空心管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活动插杆的中心轴线平行;工作时,当第一活动插杆向限位插孔的外端口方向移动时,第一活动插杆的外侧端将会插入土壤的内部,进而使得插接杆在土壤内部插接的更加的牢固,且在第一活动插杆向限位插孔外端口移动的同时,与第一活动插杆固连的限位板将会在倾斜滑槽的内部滑动并逐渐靠近插接杆边缘的收纳槽,限位板的移动将会使得收纳槽内部的撑紧板伸出插接杆的外边缘并压紧在插接杆插设的孔内,进而起到将插接杆撑紧在孔内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插接杆与土壤的连接强度;且撑紧板表面的插针插入土壤的内部,防止插接杆在外力作用下上移。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插杆的外侧端内部开设有柱状空槽;所述柱状空槽的内侧端通过弹簧与第二活塞板固连;所述第二活塞板的外侧面与第二活动插杆的一端固连,第二活动插杆的另一端伸出第一活动插杆的外侧端边缘;所述柱状空槽的内侧端通过第一活动插杆和限位板内部的气流通道与柱状空心管的内侧端连通;工作时,当第一活动插杆带动限位板向收纳槽的方向移动时,且当撑紧板与插设插接杆的孔的内壁接触时,限位板继续向收纳槽的方向移动将会使得与连接杆件固连的第一活塞板向柱状空心管的内侧端方向移动,第一活塞板将会挤压柱状空心管内部的气体,被挤压的气体通过气流通道进入柱状空槽的内侧端并推动第二活塞板向第一活动插杆的外侧端移动并伸出第一活动插杆的外侧端边缘,进而使得第一活动插杆和第二活动插杆均插入土壤内部,第二活动插杆增大了插入土壤的深度,进一步增大了插接杆的抗拔力,即使在大风天气插接杆也不易从土壤内部抽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振动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振动传感器电性连接;工作时,安装板发生松动时将会导致第二支撑杆不稳定,进而会使得第一支撑杆在有风的作用下发生抖动,振动传感器监测第一支撑杆的摆动时可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将会带动第一液压杆收缩,进而将安装板上的一系列构件将向靠近第一支撑杆的方向移动,使得若干组插接杆将地面抓紧,使得第一支撑杆恢复稳定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杆、安装板和插接杆,控制器可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的伸缩进而控制第二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第一支撑杆所处高度;且由于第一液压杆的伸缩长度不等将会使得第二支撑杆外侧端与地面间的距离不等,进而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的伸缩使得本发明适用于不平整的地面,使得第一支撑杆安装在不平整的地面时,通过第一液压杆控制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角度仍然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杆处于竖直状态。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通过设置第一活动插杆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活动插杆向限位插孔的外部方向移动并伸出插接杆的外边缘,进而第一活动插杆的外侧端将会倾斜向上插入土壤的内部,土壤通过对第一活动插杆产生阻力可进一步阻止插接杆从土壤的内部脱离,使得插接杆的插接更加的牢固。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通过设置撑紧板,与第一活动插杆固连的限位板将会在倾斜滑槽的内部滑动并逐渐靠近插接杆边缘的收纳槽,限位板的移动将会使得收纳槽内部的撑紧板伸出插接杆的外边缘并压紧在插接杆插设的孔内,进而起到将插接杆撑紧在孔内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插接杆与土壤的连接强度;且撑紧板表面的插针插入土壤的内部,防止插接杆在外力作用下上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的步骤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风力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插接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驱动箱1、叶片2、第一支撑杆3、振动传感器4、控制器5、第二支撑杆6、第一液压杆7、第二液压杆8、密封箱9、驱动电机10、插接杆11、限位孔12、安装板13、第三液压杆14、直齿轮条15、主动圆齿轮16、倾斜滑槽17、第一活动插杆18、螺纹凸起20、从动圆齿轮21、限位插孔22、限位板23、气流通道24、柱状空心管25、第一活塞板26、连接杆件27、收纳槽28、撑紧板29、插针30、第二活动插杆31、第二活塞板32、柱状空槽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以需要供电的区域为中心向周围五公里辐射,自中心向外每隔一公里的位置进行取点,离中心位置相等的点在一个虚拟圆的圆周上均匀分布,且一个虚拟圆上的点数自中心点起向外依次递增;
S2:然后建立一个总数据库,总数据库中设有若干个分数据库,分数据库的数量与总的点数相等,然后将分数据库进行编号,编号为数字+字母,数字为该点离中心的距离,字母为该区域的简称首字母;
S3:然后收集取点覆盖区域五年内的历史气象资料,并将气象资料中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筛选出来,并录入相应的分数据库;
S4:然后采用计算机计算出每个分数据库中风速在3-25m/s的频率、风功率密度在二级以上的频率,再将上述分数据库中的两个频率指标绘制曲线;
S5:采用极差变换,将每个分数据库中的风速在3-25m/s的频率、风功率密度在二级以上的频率的两个要素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最优值,然后确定最优值对应的点确定位置;
S6:实地考察该地的土壤环境,并在该点设置风力发电装置,进行风力发电;
其中,S6中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驱动箱1、叶片2、第二支撑杆6和安装板13;所述驱动箱1的前端安装有叶片2;所述驱动箱1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3靠近底端的边缘通过铰支座与第二支撑杆6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另一端与安装板13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安装板13的顶部固定设有密封箱9;所述安装板13上位于密封箱9的底部设有倒置的直角U形隆起;所述密封箱9的顶部内壁与第二液压杆8的顶部固连,第二液压杆8的底部与驱动电机10的固连,驱动电机10的转轴与插接杆11的顶端固连,插接杆11的底端穿过直角U形隆起顶部的限位孔12;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内壁与第一液压杆7的一端活动铰接,第一液压杆7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的底端边缘活动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设有若干组,若干组第二支撑杆6绕第一支撑杆3的中心轴线呈等距环形排列;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设有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与第一液压杆7、第二液压杆8、驱动电机10电性连接;所述插接杆11的底端边缘设有螺纹凸起20;
工作时,本发明中的控制器5可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7的伸缩进而控制第二支撑杆6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第一支撑杆3所处高度;且由于第一液压杆7的伸缩长度不等将会使得第二支撑杆6外侧端与地面间的距离不等,进而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7的伸缩使得本发明适用于不平整的地面,使得第一支撑杆3安装在不平整的地面时,通过第一液压杆7控制第二支撑杆6与第一支撑杆3之间的角度仍然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杆3处于竖直状态;
同时由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支撑杆6设有若干组,进而使得第二支撑杆6对第一支撑杆3的支撑更加的稳定,可防止第一支撑杆3发生倾倒,在进行第一支撑杆3的安装时,可通过第一液压杆7将第二支撑杆6向第一支撑杆3的外侧散开,然后将安装板13平铺在地面上,按住安装板13,通过控制器5启动第二液压杆8和驱动电机10,第二液压杆8将驱动电机10向下推动的同时驱动电机10带动插接杆11转动,进而将插接杆11旋入地下,从而通过将安装板13的位置固定,进而将第一支撑杆3的位置固定,且由于插接杆11的底端边缘设有螺纹凸起20,进而不仅便于插接杆11转入地面以下,同时还可防止插接杆11轻易从地面脱离,进一步提高安装板13的稳固性;
本发明跟采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相比,可实现快速固定,同时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固定不受天气因素的限制,同时方便拆卸和更换固定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插接杆1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插接杆11的边缘位于螺纹凸起20的上方开设有限位插孔22;所述限位插孔22的内部活动插设有第一活动插杆18;所述第一活动插杆18的边缘固定设有的限位板23与插接杆11壁内的倾斜滑槽17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插杆18的外侧端倾斜向上;所述插接杆11的内部设有用于推动第一活动插杆18移动的驱动组件;工作时,在初始状态时,第一活动插杆18收缩在限位插孔22的内部;当需要将插接杆11进一步固定时,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活动插杆18向限位插孔22的外部方向移动并伸出插接杆11的外边缘,进而第一活动插杆18的外侧端将会倾斜向上插入土壤的内部,土壤通过对第一活动插杆18产生阻力可进一步阻止插接杆11从土壤的内部脱离,使得插接杆11的插接更加的牢固;而当需要将插接杆11从地面上拆卸时,此时驱动组件控制第一活动插杆18向限位插孔22的内侧移动,第一活动插杆18的外侧端收缩在限位插孔22的内部,插接杆11的外部除了土壤对其产生的紧固力和摩擦力之外,不具有其他可阻止其上移的结构,进而便于插接杆11从土壤中脱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液压杆14、直齿轮条15、主动圆齿轮16和从动圆齿轮21;所述直齿轮条15位于插接杆1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直齿轮条15的顶部与第三液压杆14的底端固连,第三液压杆14的顶端与插接杆11的顶部内壁固连;所述直齿轮条15与主动圆齿轮16相互啮合传动;所述主动圆齿轮16与从动圆齿轮21相互啮合传动;所述从动圆齿轮21与位于第一活动插杆18内侧端底部的齿牙相互啮合传动;所述第三液压杆14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工作时,控制器5控制第三液压杆14上下移动时,将会带动直齿轮条15上下移动,直齿轮条15上下移动将会与主动圆齿轮16发生啮合传动进而带动主动圆齿轮16转动,主动圆齿轮16通过与从动圆齿轮21的啮合传动带动从动圆齿轮21的转动,从动圆齿轮21转动的同时将会带动第一活动插杆18在限位插孔22内部移动;当直齿轮条15下移时,主动圆齿轮16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从动圆齿轮2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从动圆齿轮21带动第一活动插杆18向限位插孔22的外端口方向移动,而当直齿轮条15上移时,将会带动主动圆齿轮16向顺时针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从动圆齿轮21向逆时针方向移动,进而从动圆齿轮21的逆向转动将会带动第一活动插杆18向限位插孔22的内侧端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插接杆11的外边缘与倾斜滑槽17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收纳槽28;所述收纳槽28的内部设有撑紧板29;所述撑紧板29的外表面均匀设有插针30;所述撑紧板29的内侧面与连接杆件27的一端固连,连接杆件27的另一端穿入倾斜滑槽17内部的柱状空心管25并与第一活塞板26固连;第一活塞板26与柱状空心管25的内部相互滑动连接,且第一活塞板26通过弹簧与柱状空心管25的内侧端固连;所述柱状空心管25的内侧端固连在限位板23的外侧面;所述柱状空心管25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活动插杆18的中心轴线平行;工作时,当第一活动插杆18向限位插孔22的外端口方向移动时,第一活动插杆18的外侧端将会插入土壤的内部,进而使得插接杆11在土壤内部插接的更加的牢固,且在第一活动插杆18向限位插孔22外端口移动的同时,与第一活动插杆18固连的限位板23将会在倾斜滑槽17的内部滑动并逐渐靠近插接杆11边缘的收纳槽28,限位板23的移动将会使得收纳槽28内部的撑紧板29伸出插接杆11的外边缘并压紧在插接杆11插设的孔内,进而起到将插接杆11撑紧在孔内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插接杆11与土壤的连接强度;且撑紧板29表面的插针30插入土壤的内部,防止插接杆11在外力作用下上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活动插杆18的外侧端内部开设有柱状空槽33;所述柱状空槽33的内侧端通过弹簧与第二活塞板32固连;所述第二活塞板32的外侧面与第二活动插杆31的一端固连,第二活动插杆31的另一端伸出第一活动插杆18的外侧端边缘;所述柱状空槽33的内侧端通过第一活动插杆18和限位板23内部的气流通道24与柱状空心管25的内侧端连通;工作时,当第一活动插杆18带动限位板23向收纳槽28的方向移动时,且当撑紧板29与插设插接杆11的孔的内壁接触时,限位板23继续向收纳槽28的方向移动将会使得与连接杆件27固连的第一活塞板26向柱状空心管25的内侧端方向移动,第一活塞板26将会挤压柱状空心管25内部的气体,被挤压的气体通过气流通道24进入柱状空槽33的内侧端并推动第二活塞板32向第一活动插杆18的外侧端移动并伸出第一活动插杆18的外侧端边缘,进而使得第一活动插杆18和第二活动插杆31均插入土壤内部,第二活动插杆31增大了插入土壤的深度,进一步增大了插接杆11的抗拔力,即使在大风天气插接杆11也不易从土壤内部抽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设有振动传感器4;所述控制器5与振动传感器4电性连接;工作时,安装板13发生松动时将会导致第二支撑杆6不稳定,进而会使得第一支撑杆3在有风的作用下发生抖动,振动传感器4监测第一支撑杆3的摆动时可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5,控制器5将会带动第一液压杆7收缩,进而将安装板13上的一系列构件将向靠近第一支撑杆3的方向移动,使得若干组插接杆11将地面抓紧,使得第一支撑杆3恢复稳定状态。
本发明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本发明中的控制器5可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7的伸缩进而控制第二支撑杆6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第一支撑杆3所处高度;且由于第一液压杆7的伸缩长度不等将会使得第二支撑杆6外侧端与地面间的距离不等,进而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7的伸缩使得本发明适用于不平整的地面,使得第一支撑杆3安装在不平整的地面时,通过第一液压杆7控制第二支撑杆6与第一支撑杆3之间的角度仍然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杆3处于竖直状态;
同时由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支撑杆6设有若干组,进而使得第二支撑杆6对第一支撑杆3的支撑更加的稳定,可防止第一支撑杆3发生倾倒,在进行第一支撑杆3的安装时,可通过第一液压杆7将第二支撑杆6向第一支撑杆3的外侧散开,然后将安装板13平铺在地面上,按住安装板13,通过控制器5启动第二液压杆8和驱动电机10,第二液压杆8将驱动电机10向下推动的同时驱动电机10带动插接杆11转动,进而将插接杆11旋入地下,从而通过将安装板13的位置固定,进而将第一支撑杆3的位置固定,且由于插接杆11的底端边缘设有螺纹凸起20,进而不仅便于插接杆11转入地面以下,同时还可防止插接杆11轻易从地面脱离,进一步提高安装板13的稳固性;
本发明跟采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相比,可实现快速固定,同时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固定不受天气因素的限制,同时方便拆卸和更换固定位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以需要供电的区域为中心向周围五公里辐射,自中心向外每隔一公里的位置进行取点,离中心位置相等的点在一个虚拟圆的圆周上均匀分布,且一个虚拟圆上的点数自中心点起向外依次递增;
S2:然后建立一个总数据库,总数据库中设有若干个分数据库,分数据库的数量与总的点数相等,然后将分数据库进行编号,编号为数字+字母,数字为该点离中心的距离,字母为该区域的简称首字母;
S3:然后收集取点覆盖区域五年内的历史气象资料,并将气象资料中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筛选出来,并录入相应的分数据库;
S4:然后采用计算机计算出每个分数据库中风速在3-25m/s的频率、风功率密度在二级以上的频率,再将上述分数据库中的两个频率指标绘制曲线;
S5:采用极差变换,将每个分数据库中的风速在3-25m/s的频率、风功率密度在二级以上的频率的两个要素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最优值,然后确定最优值对应的点确定位置;
S6:实地考察该地的土壤环境,并在该点设置风力发电装置,进行风力发电;
其中,S6中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驱动箱(1)、叶片(2)、第二支撑杆(6)和安装板(13);所述驱动箱(1)的前端安装有叶片(2);所述驱动箱(1)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3)靠近底端的边缘通过铰支座与第二支撑杆(6)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另一端与安装板(13)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安装板(13)的顶部固定设有密封箱(9);所述安装板(13)上位于密封箱(9)的底部设有倒置的直角U形隆起;所述密封箱(9)的顶部内壁与第二液压杆(8)的顶部固连,第二液压杆(8)的底部与驱动电机(10)的固连,驱动电机(10)的转轴与插接杆(11)的顶端固连,插接杆(11)的底端穿过直角U形隆起顶部的限位孔(12);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内壁与第一液压杆(7)的一端活动铰接,第一液压杆(7)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的底端边缘活动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设有若干组,若干组第二支撑杆(6)绕第一支撑杆(3)的中心轴线呈等距环形排列;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设有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与第一液压杆(7)、第二液压杆(8)、驱动电机(10)电性连接;所述插接杆(11)的底端边缘设有螺纹凸起(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1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插接杆(11)的边缘位于螺纹凸起(20)的上方开设有限位插孔(22);所述限位插孔(22)的内部活动插设有第一活动插杆(18);所述第一活动插杆(18)的边缘固定设有的限位板(23)与插接杆(11)壁内的倾斜滑槽(17)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插杆(18)的外侧端倾斜向上;所述插接杆(11)的内部设有用于推动第一活动插杆(18)移动的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液压杆(14)、直齿轮条(15)、主动圆齿轮(16)和从动圆齿轮(21);所述直齿轮条(15)位于插接杆(1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直齿轮条(15)的顶部与第三液压杆(14)的底端固连,第三液压杆(14)的顶端与插接杆(11)的顶部内壁固连;所述直齿轮条(15)与主动圆齿轮(16)相互啮合传动;所述主动圆齿轮(16)与从动圆齿轮(21)相互啮合传动;所述从动圆齿轮(21)与位于第一活动插杆(18)内侧端底部的齿牙相互啮合传动;所述第三液压杆(14)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11)的外边缘与倾斜滑槽(17)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收纳槽(28);所述收纳槽(28)的内部设有撑紧板(29);所述撑紧板(29)的外表面均匀设有插针(30);所述撑紧板(29)的内侧面与连接杆件(27)的一端固连,连接杆件(27)的另一端穿入倾斜滑槽(17)内部的柱状空心管(25)并与第一活塞板(26)固连;第一活塞板(26)与柱状空心管(25)的内部相互滑动连接,且第一活塞板(26)通过弹簧与柱状空心管(25)的内侧端固连;所述柱状空心管(25)的内侧端固连在限位板(23)的外侧面;所述柱状空心管(25)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活动插杆(18)的中心轴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插杆(18)的外侧端内部开设有柱状空槽(33);所述柱状空槽(33)的内侧端通过弹簧与第二活塞板(32)固连;所述第二活塞板(32)的外侧面与第二活动插杆(31)的一端固连,第二活动插杆(31)的另一端伸出第一活动插杆(18)的外侧端边缘;所述柱状空槽(33)的内侧端通过第一活动插杆(18)和限位板(23)内部的气流通道(24)与柱状空心管(25)的内侧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设有振动传感器(4);所述控制器(5)与振动传感器(4)电性连接。
CN202011566420.8A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 Active CN112832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6420.8A CN112832952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6420.8A CN112832952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2952A CN112832952A (zh) 2021-05-25
CN112832952B true CN112832952B (zh) 2021-10-29

Family

ID=75925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6420.8A Active CN112832952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295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38276A1 (de) * 2001-11-01 2003-05-08 Aloys Wobben Windpark um ein zu schützendes gebäude
CN102289538A (zh) * 2011-06-30 2011-12-21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平坦地形风力发电机组优化布置方法
CN103186699A (zh) * 2011-12-27 2013-07-03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经济系数风力发电风资源选址方法
CN103306906A (zh) * 2013-06-25 2013-09-18 代元军 一种适合于当地风资源下的风力机安装容量确定方法
CN107967599A (zh) * 2017-12-06 2018-04-27 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开发地图的风电项目开发系统及开发方法
WO2021028253A1 (en) * 2019-08-14 2021-02-18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Method for computer-implemented determination maximization of annual energy production of wind turbines of a wind park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38276A1 (de) * 2001-11-01 2003-05-08 Aloys Wobben Windpark um ein zu schützendes gebäude
CN102289538A (zh) * 2011-06-30 2011-12-21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平坦地形风力发电机组优化布置方法
CN103186699A (zh) * 2011-12-27 2013-07-03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经济系数风力发电风资源选址方法
CN103306906A (zh) * 2013-06-25 2013-09-18 代元军 一种适合于当地风资源下的风力机安装容量确定方法
CN107967599A (zh) * 2017-12-06 2018-04-27 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开发地图的风电项目开发系统及开发方法
WO2021028253A1 (en) * 2019-08-14 2021-02-18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Method for computer-implemented determination maximization of annual energy production of wind turbines of a wind pa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2952A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44978U (zh) 太阳能路灯
CN217769992U (zh) 一种可调节光伏板受光角度的发电装置
CN112832952B (zh) 一种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的风能资源开发方法
CN206993037U (zh) 太阳能光伏屋顶系统
CN204569755U (zh) 污泥堆肥发酵罐
CN113652930B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水泥抹平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4521136U (zh) 一种搅拌楼主机下料斗
CN210907033U (zh) 一种电线杆广告清除装置
CN217231435U (zh) 建筑施工用高效放线车
CN209540733U (zh) 一种具备多场景安装的太阳能路灯
CN204569753U (zh) 设有清洗结构的污泥堆肥发酵桶
CN202109159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用地脚螺栓
CN213981056U (zh) 一种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安装结构
CN211734952U (zh) 一种混凝土摊平装置
CN219294338U (zh) 一种风电基础混凝土施工机构
CN22008098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薄壁轻质复合电线杆
CN216566763U (zh) 一种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管理装置
CN214306371U (zh) 软件工程用信号接收装置
CN216449530U (zh) 一种用于户外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CN220586228U (zh) 一种光伏电站清洁组件
CN22072597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组合的桩基施工用挡板
CN216475342U (zh) 一种水利河道转毂式引水装置
CN108944553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20186592U (zh) 一种节能路灯
CN110712293A (zh) 可高效充分均匀搅拌的建筑用水泥搅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